上海公民同招政策原文产生的原因和利弊


3月11日,浙江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下称“《招生通知》”)。其中提到,浙江各地建立统一招生平台,全面推行公民同招。民办学校需在审批地招生,报名超计划的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
《招生通知》共17条,其中涉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政策基本没有变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政策有所调整。
当前,浙江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总体上走在前列。但主要依赖优质生源打造所谓“名校”的现象,打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
为此,《招生通知》中提到,浙江全面推行公民同招。即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招生管理系统,开展入学信息登记、报名、录取、公布结果等工作。各地各学校招生报名时间不得早于5月份。
实行公民同招后,不允许公办民办学校另行组织招生报名或自行通过网上预约、信息登记等形式提前进行预报名。同时,民办初中学校与公办初中学校享有同样的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比例。
《招生通知》提到,公办学校要按照就近入学要求,按学区招收学生。民办学校需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不得跨区域抢生源。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设的民办学校不得跨市域招生。在审批地招不足的,可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在本市域内的其他县(市、区)补招。
招生前,要严格控制班额。小学、初中班额分别不得超过45人、50人,不得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等名义招生编班。
民办学校报名超计划的,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报名人数未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未招足的民办学校补招时,如果报名人数超过补招人数,也要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无论公办还是民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包括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其小学部学生可直升其初中部。若其初中部招生名额多于小学部直升名额,多余名额按民办学校招生录取规则面向审批地统一招录;若其初中部招生名额少于小学部直升名额,也要通过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民办学校设有幼儿园部的,其适龄儿童与其他幼儿园的适龄儿童一样,参加当地统一的招生管理系统入学报名。
艺术或体育专门学校按现行方式招生,可进行艺术或体育的术科测评,但不得组织文化科目考试,招生方案须分别报审批的教育及文化或体育等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实施。2020年开始,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停止招收各类特长生。
延伸阅读
3月11日,省教育厅召开媒体通气会,对近日出台的《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下称《招生通知》)作相关政策解读。
据悉,《招生通知》共5个方面17条,其中涉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政策基本没有变化,调整规范的主要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政策,体现为民办学校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不得跨区域抢生源;全面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
《招生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公办、民办学校招生范围。公办学校要严格按照就近入学要求按学区招收学生。民办学校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设的民办学校招生范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跨市域招生。民办学校在审批地招不足的,可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在本市域内的其他县(市、区)补招。
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基本流程和具体步骤由各地统一设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挑选学生,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报名人数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符合条件的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未招足的民办学校补招时,如果报名人数超过补招人数的,也要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从2020年开始,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停止招收各类特长生。
此外,《招生通知》要求各设区市今年的招生实施方案尽快出台。各县(市、区)的招生实施方案最迟在4月出台。各地各学校招生报名时间不得早于5月。
“新政出台后,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要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公平发展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3条基本原则。”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主要依赖优质生源打造所谓“名校”的现象,打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加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不利于发展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民办教育的功能定位已经从缓解老百姓入学难的“补充型”,转向满足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型”。转型后的民办教育必须坚持公益属性,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宗旨,而不是以单一的升学率来衡量办学质量好坏。
上海公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公民同招、分类摇号
3月11日,上海市教委公布《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公办小学、公办初中招生政策基本稳定。按照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安排适龄儿童入学。实施均衡分班。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由各区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
为确保公平公正,家长在市级平台统一报名,电脑随机录取使用全市统一软件,全程录像,向市、区两级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民办学校要在招生简章中公开“三个承诺”,包括:不提前组织学生报名或变相报名,不举行任何形式的测试、测评、面试、面谈或调查,招生录取不与任何培训机构挂钩。
教育专家表示,学校发展不能单靠“生源依赖”,而是要从“选好学生”转变为“教好学生”,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今年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采取“分类计划、分类报名、分类摇号、分类录取”,《实施意见》提出,免试就近入学,促进优质均衡,这也是对促进公民办学校发展机会公平、优化教育生态、缓解家长焦虑起到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近期,各地方纷纷出台“公民同招”具体操作细则。“公民同招”的核心是,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内,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一视同仁,民办学校不再享有招生自主权。这是各地方遵照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具体表现,这个意见去年7月初对外正式公布。“公民同招”政策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就读,同时还对每年2万亿左右学区房交易产生重大影响。和日韩等亚洲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开放度比较高。公立和民办学校同时推进,从2003年开始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现有的教育运作机制和美国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有点类似。但“公民同招”之后,则彰显出中国教育理念在走和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不一样的路径。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之后,虽然在隋唐之前,门阀制度曾长期存在,但中国的社会管理机制一直是延续中央集权这个脉络。科举制度的建立,旨在打破社会阶层固化,避免社会形成势力集团,稳固中央集权。为此,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公平,给所有的人提供机会。通过科举制度,让很多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有社会流动的直通车。现在的高考内容和科举相比固然是天壤之别,但其对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即为所有的人提供公平竞争机会。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上的不平衡导致教育的不公出现。优质民办学校收费高,公立名校旁边的学区房价格高昂,这些让寒门子弟渐渐远离优质教育资源,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来自农村生源不到两成便是这个原因导致。前些年,中国一些名校已经在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学生是否有报考的资格,而教育主管部门旨在用抽签方式,为其他学校保留一部分优质生源。现在,中国用“公民同招”政策直接遏制这种教育不公的现象。“公民同招”让公立和民办学校在招生上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多校划片则让学区房的价值急剧下滑,也使得通过购买房产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路径变得不大可靠。这些政策的推行,导致每个学生在义务制阶段内的选校变得随机,教育公平得到了很大的体现。美国联邦制度导致地方政府权力较大,而社会阶层固化由来已久,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阶层固化的重要体现与工具。平权政策虽然旨在打破这一困局,但在执行中饱受争议。由于教育费用的高昂,招生要求的高企,以及对校友子女的照顾,美国顶尖名校天然在向社会精英阶层倾斜。美国教育的这些问题,也许正是中国的决策层着力避免形成的。“公民同招”之后,意味着每个学校的生源质量是一致的,而对家庭来说,孩子就读于哪所学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生源质量会一致,或者至少趋于平均,这对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学校而言,会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对收费高昂的民办学校。从目前新建的K12国际学校来看,很多学校会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内强调增加国际元素,比如说,国家所指定的义务制教材,由外教用英语来教学。但这也可能会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K12国际学校因要满足国家对义务制教育的教学要求,同时又要和其他学校竞争突出自身的优势,会无意还是有意,对义务制教育阶段内的教学融入国际元素。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教育国际化。因此,对学校而言,“公民同招”使得大家的生源质量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对教学会带来更高的要求。而中国国际学校的定位和特性,会使得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摸索出义务制教育阶段内能够符合国家要求,而在高中阶段内又能够培养出符合海外大学招生要求的学生培养路径。这条路径一旦成熟,中国教育国际化会有比较高的层次,也会大大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在“公民同招”之后,学校对很多孩子尤其是精英阶层的孩子的成长作用会下降,这便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来弥补。中国政府应该也看到了这个现象,所以在去年出台的义务教育新政中提到要加强家庭教育,这些政策是环环相扣的。自从1999年大学扩招之后,目前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近千万。经过21年的发展,扩招后大学生的子女多处于义务制教育阶段内。因此,整个社会加强家庭教育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未来家庭教育规划服务将会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会出现类似家庭教师或者家庭教育规划师的职业存在。同时,社会培训机构也有比较大的发展,但在培训内容上会从原先侧重应试考试更多转向素质提升,对培训机构要求会更高。打破教育不公是中国社会一直的呼声,以“公民同招”为典型代表的政策落地之后,教育公平得到落实的同时,也给很多家庭的教育带来不确定因素。由于顾虑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或者孩子只能进入到自己并不满意的学校,因此,“公民同招”政策有可能会激发低龄留学需求。低龄留学在这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重创,但在疫情结束后,因“公民同招”政策严格执行,很有可能会出现反弹。在去年总共新增1.1万低龄留学生,而低龄留学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很有可能会呈几何数增长。正如前面所讲到的,民办学校为了因应竞争需要,会加强国际元素的融入,在外语教学和理念上更多植入到义务制教育阶段内,这样会引导出现一批具有出国留学需求的学生群体,这跟现在很多因中考成绩并不理想而选择留学会形成差异。也就是说,未来的出国留学更多的是自发行为而非被迫行为。总而言之,“公民同招”政策严格推行,将会给中国的K12教育带来深远影响。“公民同招”虽然是在招生形式上做了改变,但会影响到教育全盘格局。中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教育,但在回报上有各种限制,强调凸显教育的公益性。中国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和强调教育公益性,这点和美国很类似,但在教育公平理念和政策执行上,两国渐行渐远。在这个变化当中,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乃至家庭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和关注会进一步加大。随着这些政策的变动,精英家庭毫无疑问将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投入去培育自己的孩子。#公民同招#注:文中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公民同招政策原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