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十六字心传心学继承发展了谁的学说

编者按:2022年10月31日是王阳明550周年诞辰。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之一,五百余年来,他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及“致良知”“心即理”等思想观念蜚声海内,历久弥新。让我们随文章一起走近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世界。阳明心学,通常又称作王学、心学,最早可以溯源到孟子,是由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王阳明,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王阳明的种种主张被他的学生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形成了明朝中晚期一个著名的思想流派——阳明学派。阳明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集“心学”之大成,成为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乃至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自身便堪称学界巨擘。他敢于反对旧道学的禁锢,有着浓烈的创新精神。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那么,这样的阳明心学是如何产生的呢?其一、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王阳明生活的时代,正值明王朝由稳定发展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从英宗到武宗的几十年间,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地主阶级内部也矛盾重重,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之中。与此同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破坏自然经济的时期。在王阳明的家乡江浙一代,这种情况尤为突出。王阳明的学术思想也正是在封建社会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初步发展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英宗画像其二、从学术渊源上来看,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为历代儒客推崇。最早可推溯自孟子,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陈献章之后,湛若水和王阳明是明代中晚期心学的两个代表人物。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其心学宗旨“随处体认天理”,而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其三、从文化教育领域发展来看,自从明朝建立之后,就把尊经崇儒、遵奉程朱理学作为基本政策。早在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在《御制大诰》中明确将纲常道德和儒家经典确定为统一思想的武器和进行教育的“圣经宝典”。在这种独尊儒术、推崇程朱的政治、学术气氛下,一般知识分子都是墨守朱子旧说,没有任何创建。青年时代的王阳明也曾“遍求考亭遗书读之”。他也曾依照朱熹格物致知,坐在竹园中“取竹格之”,后来由于格竹失败,还积劳成疾,这成为了王阳明由信奉朱熹走向怀疑朱熹,再到后来转变为主观唯心主义者的转折点。再加上,当时明王朝正面临深重的社会危机,王阳明深感统治思想界达二三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和佛老思想于事无补。因此,他开始对理学和理学教育进行检讨、反省、批判。王阳明对程朱理学的僵化和教条化的批判、否定,目的在于重振儒家的伦理道德,使之落到道德实践的实处。所以他把“正人心”作为拯救危机的灵丹妙药。王阳明主张从“格心”入手,加强封建道德教化,唤起人们内在的天德良知,自觉遵从封建的统治秩序和伦理纲常,从而达到消除明王朝的政治危机和思想危机的效果。搞清楚了阳明心学的时代背景以及学术渊源,那么阳明心学主要说的是什么呢?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大概分为四个方面:(一) “心即理”“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根本观点。在阳明以前, 和朱熹同时代的陆九渊也主张“心即理”, 故而有人把陆王的学问并称为“陆王心学”。但实际上, 陆九渊的“心即理”是通过体悟孟子而来, 而阳明的心学则是通过和朱子长期“对话”, 不断体证、不断探索而来的。程朱理学主张向外去求理,将“天理”“良心”打成两截。阳明则认为:“心之体, 性也。性即理也。天下宁有心外之性, 宁有性外之理乎?宁有理外之心乎?”这个“性”就是天性、天理,是天赋予人的善性。在王阳明看来,父母身上并未蕴藏孝的道理,君王身上并未蕴藏忠的道理。同样,朋友、老百姓身上也并未蕴藏信和仁的道理。这些道理都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因此人不必“求理于外”。且此心不是肉团心,而是道德心、本心。本心就是一个,其在不同的情况下马上就发而为仁、孝、忠、信的道理。反言之,这些道理不过是本心呈现出来的道德准则。每个人心中本来就具有敬老孝亲、忠于职守、言而有信、仁民爱物等道理,如此才能事父母以孝,事朝廷以忠,交友以信,治民以仁。“心即理”的提出具有极大的思想价值。在朱子看来,“性”和“理”都是形而上的,而具体事物则是形而下的,形而上的天理依附于形而下的事物而存在,进而主张向外修养求理,即通过形而下的事物通达形而上的天理。但是,阳明的“心即理”打通了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形而上的天理以及形而下的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 将三者统合在本心之中。因此,他主张“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去掉人欲之私,不断彰显本心蕴藏的光明。(二) 知行合一知行之所以能够合一,在于人自身就有“知行本体”。这个“知行本体”,既是“心即理”之心,也是“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是孟子的说法,是指无需经过后天的学习、先天具有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能力,实际上也就是本心,就是“心即理”之心。一方面,“心即理”表明此“知行本体”自身即为立法原则,赋予了事物以道德秩序与准则,所以要认识这个道理、要行这个道理,就无需“外心以求理”,只需“求理于吾心”。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行统合于人的本心。另一方面,“良知良能”表明此“知行本体”本身还是道德认知原则与践履原则。见到小孩子要掉进井里了, 人当下即起恻隐之心,当下即去援手相救,这就是“本心”的自然显露和发用,就如同见漂亮的事物产生倾慕,闻到恶臭时自然感觉厌恶一样,不需要掺杂刻意的思索,也不需要在思索之后再有意识地采取某种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知和行之间也没有丝毫的间隔,这是道德的直觉、正义的冲动。所以阳明才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可见,知和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三) 致良知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守仁在南昌正式提出“致良知”,从此开始以“致良知”讲学。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广聚世儒,宣扬“致良知”学说。嘉靖元年(1522年),王守仁的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嘉靖三年(1524年),他受邀在稷山书院讲学;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其弟子亦开始讲学,传播“王学”。同年,原配夫人诸氏去世,王守仁续娶张氏,并于次年喜得一子。王守仁传播“王学”直至嘉靖六年(1527年),其间他续刻增订《传习录》,他的“拔本塞源论”和一系列重要书信及《传习录》下册,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弟子还为他刻印《阳明先生文录》及《居夷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良知”是阳明一生思想的总结。所谓良知,就是指人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爱亲敬长就是良知的最初的自然体现。“致”字则出自《大学》的“格物致知”。阳明创造性地将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实现了心与理、知与行、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为一。正是在兼具“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基础上,阳明将良知视作是天地之心、宇宙之心。良知赋予了天地鬼神万物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价值意义的创造本源和主宰力量,具有绝对性和根源性。人有此良知,就可以和天地宇宙会通,可以充当宇宙天地之心,从而肩负起协理宇宙天地万物的责任。正因为良知如此重要,所以阳明断定:“‘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致良知”说既简易直接又内涵丰富,将阳明的整体哲学思想完满地表述出来,标志着阳明哲学建构的最终完成。(四) 生态智慧阳明继承了先前的儒家思想,对自然万物,包括草木、鸟兽、山水、瓦石等,都有一种深厚的生命关怀,他强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王阳明重点发挥了孔子的“仁爱”、孟子的“仁民爱物”、荀子的“礼有三本”、张载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以及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等思想。在他看来,不仅是动植物、自然之物,甚至人造之物,因其源于自然,也都有生命,都要顾惜。他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生命整体,虽然人类必须取用动植物,但动植物仍有自身的价值。这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关怀。两广役后,王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求告老还乡。后自知等不及,不等朝廷许可即归。嘉靖八年(1529年)1月9日,王守仁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今大余县)青龙铺码头舟上,年五十七岁,门人周积等人陪伴,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临终遗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卒后,朝廷予谥文成,赠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封侯爵,称新建侯。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王守仁本人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阳明从34岁开始授徒讲学直到去世,从事教育、学术活动二十多年。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影响很大,而且远播海外,弟子门人遍布各地。明朝中叶以后,随着程朱理学日益失去控制人心的作用,王阳明的思想、学说逐步占据了思想界的主流地位。王阳明将封建的伦理道德说教改造得更为系统和完善,而且具有简易明白、通俗易懂的特点,更加便于传播和推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阳明学派,实际是以王阳明为宗师和阳明学为核心的思想流派。这是一个弟子遍天下、体系庞杂、影响久远的思想教育流派,其中不乏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哲学家,如徐阶、李贽、黄宗羲等等。阳明心学绝不仅属于中国,也绝不仅属于古代,其思想所焕发的光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编辑说明文字 / 满川花排版 / 蒹葭封面 / 蒹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阳明十六字心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