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杨利伟离开过神舟五号在太空待了多久吗?

杨利伟自神舟五号以后,再也不能返回太空?你看他本人怎么说的其实,这个问题是一大谬论。就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官方消息,来证实杨利伟不能重返太空。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从杨利伟参军入伍直至神五返回地球后的一系列体检开始说起。空军入伍体检不同于其他,只要有一个项目不合格,就没法当空军。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景海鹏曾于1984年第一次参加空军招考,因眼睛里有血丝而落选。由此可见,当年的筛选有多严格。杨利伟是1983年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与景海鹏基本上属于同龄兵。因而,景海鹏的经历还是极具参考性。这也从侧面说明,杨利伟在参加空军体检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及至1996年,杨利伟在青岛空军疗养院参加了航天员初选体检。同期参加体检的有1500人,后来又从90人缩减到60人,杨利伟坚持到了最后。根据杨利伟的回忆:“那年体检用了一个月,与以前不一样,这次巨细无遗,似乎动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对我们进行了从头到脚的逐项检查。”可想而知,当年的航天员选拔有多严格。所以,杨利伟能够入选第一批航天员,身体是没有任何问题。至于杨利伟执行神舟五号返回期间,出现的船体震动、嘴角流血、莫名其妙的敲门声等等都是经不起考证的。然而,关于杨利伟自神五之后不能重返太空的奇谈怪论层出不穷。其实,杨利伟自返回地球后,就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接受了系统体检,检查范围涵盖了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心电图、超声波、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多个项目。经详细体检,杨利伟各项指标都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值得一提的是,杨利伟原定7天的恢复期,后来缩短了2到3天。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杨利伟的身体状况有问题。北京航天医学研究所的权威不容置疑,自然也就回击了杨利伟不能重返太空的不实言论。至于杨利伟自能不能重返太空,你看看他本人怎么说的。多年以后,杨利伟已经是正军级少将,距离首次遨游太空已经过去了近18年。当军报记者谈起能否重返太空,杨利伟表示:一直在接受相关训练,飞行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我国已经有了三批航天员。第三批飞行员是我国空间站未来正式运行未来的主力军,而前两批21名飞行员中16名在飞航天员则是我国空间站验证和建造的先锋。16名飞行员中,12名要上天4名是后备人员。聂海胜比杨利伟还要年长一岁,已经要执行神舟12号航天任务了,并且还是三问苍穹。所以,凭借杨利伟的水平执行航天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在于杨利伟的岗位,并不能允许他再执行航天任务。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来看,杨利伟是9位载人工程副总设计师乃至载人航天工程领导中,唯一一个执行航天任务的领导成员。杨利伟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之前,已经有过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的工作经验。换言之,杨利伟的职责不在直接执行航天任务,而在于协助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展开后续工作。
“三、二、一,点火!”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五日九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慷慨激昂的倒数声,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正式升空。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有一个飞天梦,从神话故事里的嫦娥奔月,到明代万户飞天,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太空航行。浪漫的中国人从未停止对月球、对太空的探索。二零二二年底,中国航天局传来消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计划已经准备妥当,预计年底正式发射。届时神舟十五号将搭载三名航天员,与太空中的神舟十四号对接,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太空作业的伟大壮举。网友们一边自豪于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蓬勃发展,一边感叹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员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距离神舟五号的飞行晃眼一过已经快二十年了,已经五十七岁的杨利伟为啥没有实现他的二次飞行?儿时飞天梦不远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父母都是教师,他从小就在学习氛围浓郁的家庭里长大,家里有非常多的藏书。在那个手机并不普及的时代,杨利伟小时候除了和玩伴去村边田野上玩耍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家里看书。家里的藏书种类众多,文学经典,儿童故事等等,而杨利伟最喜欢的书是科幻类的。一九六一年苏联的加加林在全世界的瞩目下,顺利抵达太空,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计入人类史册。加加林的顺利升空,向人类展示了科技的无限可能和外太空这一未知的领域,无数以太空为题材的科幻小说、画本应运而生。小杨利伟对太空航行向往极了,他多想亲眼去看看那片未知的宇宙,宇航员的梦想逐渐在杨利伟心里生根发芽。杨利伟将他的梦想说给父母听,在旁人看来,当时中国的国力薄弱,航天领域一片空白,成为一名宇航员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然而杨利伟的父亲却没有天击儿子的积极性,小孩子的梦想天真而美好。父母二人并没有将杨利伟的梦想不当回事,反而牢牢记在心里。他们给了孩子非常多的鼓励和引导,告诉杨利伟爸爸妈妈支持你的梦想,每当新闻里与航空航天相关的报道,父母都会陪儿子一起观看,千里迢迢陪伴儿子去看航天展览。要想飞天,首先就要成为一名飞行员,而航空大学的录取分很高,杨利伟放弃了他的业余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埋头学习,幸好他的父母都是教师,给了他非常多学习上的帮助。在高中毕业后,杨利伟以优异的成绩,怀揣着他的航天梦进入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学习,并且在毕业后进入解放军空军基地正式成为飞行员。与此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厚积薄发,虽然相比于苏美起步晚,但是在科研人员的夜以继日的研发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5年中央军委准备在现役运动员中挑选预备航天员,组成我国首批的航天员队伍。时刻关注着中国航空事业的杨利伟收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睡不着觉,第一时间就报名了航天员的选拔并且成功通过。接下来他需要再接受为期两年的专项训练,模拟太空环境,两年后的选拔达标才能真正成为预备航天员。1998年,毫无悬念的,杨利伟经过了层层严苛的选拔,成为了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十四分之一。千万里挑一的佼佼者这十四名航天员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进入太空,最终进入太空的名额还要在这十四个人中选拔。这十四个人都是从全国数十万名飞行员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杨利伟明白自己和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他想要抓住那个位置,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儿时的梦想已经支撑他走到了这里,他距离实现梦想只剩一步之遥,他决不能让这个机会从他手里溜走。因此杨利伟每天的花费超乎常人的精力加大训练。在所有的训练项目中,离心机的转移是最考验航天员水平和素质的。航天中心离心机长达8米,是用来模拟太空中的超重情况和锻炼宇航员在超重环境下仍能意识清醒地操纵飞船的能力。离心机的外观酷似游乐园里的“飞碟”,像一只巨型的钢铁手臂,一端固定,另一端则是宇航员的封闭式吊舱。当宇航员准备妥当后在吊舱里启动按钮,一旦启动这只巨型手臂就会高速运转起来,一圈又一圈的不断提速。离心机的考验标准以G为单位,游乐园里过山车人们会感到失重、头晕,这个标准大概是2G。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通常3G就无法承受,而作为一名要求严格的航天员,杨利伟要承担8G甚至9G的负荷。这个强度下他的身体全身肌肉都会被拉扯变形,呼吸困难,面目涨得通红,眼泪不自觉地溢出来。离心机的吊舱里有一个红色按钮,只要宇航员在离心机训练里感觉到极限无法承受更高一级的难度时,就可以按下红色按钮,离心机就会停下来。而杨利伟数次被摇到涕泗横流,差点缺氧昏厥,都没有动过一次这个按钮。杨利伟每次做这个训练前都不敢进食,因为人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呕吐的现象,到时候一边吐一边转,别提多狼狈了。下离心机后他一整天走路都感觉飘乎乎的,似乎还在离心机上没有下来。除此之外的转椅训练、倒睡5天5夜训练等等,每一项训练都是在挑战人类的极限。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准备就绪,可以执行载人航天任务,这在中国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而在中国之前,也仅仅只有两个超级大国前苏联、美国完成了这项壮举。如果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升空并顺利返航,不仅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座基石。因此“神舟五号”凝聚了全世界的瞩目,全世界的人们都怀着不同的心思,等待着这一壮举。因此“神舟五号”的飞行员的人选至关重要,在航天员中心经历了数次考核后,杨利伟以数次考核稳定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被确定为“神舟五号”航天员。惊险刺激的太空之旅“神舟五号”作为中国发射的首架载人航天飞船,需要宇航员完成围绕地球飞行14圈的任务,历时约21个小时后重返地球。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搭乘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携带着中国国旗、2008年奥运会会徽会旗、联合国旗帜等一系列意义非凡的物品,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全国人民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中央电视台的发射直播,待到“神舟五号”按照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后,电视机内的指挥中心、电视机外的全国观众,都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呐喊。在出发的前夕,杨利伟被迫自己睡熟,为醒来后的航空飞行积攒体力。凌晨2点,杨利伟起床接受各项身体检查,进行飞行前的最后准备工作。直到杨利伟坐进飞船里,他心里仍觉得不真实,他童年遥不可及的飞天梦,终于要实现了。然而他的飞天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意外不断。“神舟五号”在向上爬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忽然飞船发生了剧烈的震颤,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让杨利伟浑身冒冷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剧烈的震动让他感觉到呼吸困难,剧烈的离心力撕扯着他,整个人似乎都要被拉扯变形了。他痛苦地闭上眼睛,在心中默默祈祷。指挥中心的人被这计划外的状况吓得手足无措,数次的实验中都没有这种情况,他们也不知道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他们急得像铁锅上的蚂蚁,不停地排查飞船的各项设备。就在这时,他们通过摄像头看到杨利伟闭上了双眼,满脸的平静。人群中传来惊呼,甚至有人捂住嘴巴默默地哭了出来,难道杨利伟就这样牺牲了吗?指挥中心气氛下降到了极点。随着飞船的推进,飞行器整流罩打开,刺眼的阳光照进飞船里,杨利伟被这强光刺得眨了眨眼睛,勉强睁开眼睛看舷窗外的状况。令他欣慰的是飞船的震动已经停止了,各项数据都正常。指挥中心的人看到杨利伟睁开眼睛,都高声尖叫:“杨利伟还活着!他睁开眼睛了!实在是太好了!”继而指挥中心传来雷鸣般的掌声,无数人为这劫后重生的氛围所感动,喜极而泣。杨利伟在飞船里,看着舷窗外无比清晰的月球,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小月饼展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笑着咬了一小口。这一天晚上,太空中航行的杨利伟给远在地球的家人们打去了真正的天地通话,向他许久未见的家人传递了他的思念,向全国的观众展示了“神舟五号”飞船上的信号有多好。杨利伟在外太空搭乘飞船绕地球一圈又一圈,他透过舷窗仔细地观察着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想要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尽收眼底。10月16日,杨利伟完成绕地球14圈的任务,开始返回地球。然而返程途中,又出现了一个意外。飞船从外太空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将飞船表面烧得通红,而科研专家们早有预料,在飞船的表面采用了特殊处理的降温涂层。并且飞船的表面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将会剥落,以新一层来抵抗摩擦和高温,对飞船的内部并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杨利伟在宇航员中心学习了专业的课程,也算是小半个专家了,对于飞船表面剥落这样的事丝毫不慌张。然而当他偶然间的一瞥,让他心脏骤停。飞船右边舷窗出现了裂纹!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高速坠落的飞船中,但凡出现一微米的缝隙,都有可能因为压强差造成飞船的解体。当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就是个例子,在完成了航空任务后的返程途中在空中爆炸解体,所有的辉煌都在这一瞬间落幕。杨利伟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在倒流,他看着出现裂纹的舷窗,不敢轻举妄动,害怕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加深了裂纹。他就这样目不转睛地盯着舷窗,手无法控制地发抖,就这样一路战战兢兢地安全降落在内蒙古草原。后来杨利伟将这一情况告诉科研人员,才知道这是虚惊一场。开裂的是舷窗外本应该脱落的特殊材料,在试验中确实存在不完全脱落的情况,因此在飞船里看起来就像是舷窗裂开了,其实舷窗非常安全。在太空中,杨利伟还听到了类似敲门的声音,这让他十分不安,难道太空中真有外星人存在?后来他才知道,这种声音是因为飞船中某种特殊材料遇热膨胀后产生的。杨利伟结束了他的太空探索,安全返航,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一次成功的载人航天尝试,其中的意义远不止人们所看到的还要重。距离杨利伟成功返航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中国的航天事业经过不断地发展、迭代,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神舟十五号”搭载了三名五十多岁的宇航员,不禁让人们产生疑问,为什么57岁的杨利伟没能够二度飞天呢?实际上,杨利伟不飞天所产生的价值远远大于他飞天所产生的价值。在“神舟五号”任务完成后,杨利伟便进入了载人航天工程部任职,他是中国航天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对于航天事业来说就是一块行走的珍宝。在进入工程部后,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将飞行途中遇到的问题全部反馈给工程师们,并且和工程师们一起寻找优化解决的办法。杨利伟的加入极大提高了航天局的科研短板和空白,在杨利伟的指导下,“神舟六号”飞船相较于“神舟五号”飞船进行了多达200处的改动。杨利伟是中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他的存在对于中国人、航天人来说是无价之宝,是中国航天史的里程碑。在杨利伟的影响下,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力量进入了中国航天事业,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虽然杨利伟不再飞天,但是他在用自己宝贵的经验,为中国培养优秀的航天员,意义重大。57岁的杨利伟即使退居文职,但依旧没有停止航天体能训练,离心机、转椅等训练仍是他的日常。他从未放弃他的飞天梦,而是像他十年前做空军飞行员一样,时刻都在准备着,只待时机成熟,再度扶摇而上直冲云霄。

“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杨利伟在2010年出版的自传《天地九重》中这样描述自己在太空遇到的险情。火箭剧烈抖动,杨利伟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杨利伟带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飞天梦,缓缓升入太空。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当火箭上升到30~40公里的高度时,杨利伟感受到了剧烈的抖动。对于这种抖动,杨利伟在地面训练时其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这次抖动与以往不同,火箭和飞船产生了低频共振,这种低频共振叠加在6G重的负荷上,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杨利伟才出现了开头那一幕,他真的以为自己就要牺牲了。杨利伟而地面上的工作人员盯着屏幕上一动不动的杨利伟,比他本人还要紧张,紧张到窒息。二十六秒钟以后,杨利伟眨了眨眼睛,地面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来自太空的神秘敲击声进入到太空以后,杨利伟要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绕地飞行十四圈。在这期间,正当飞船里面安静得出奇的时候,飞船外面突然传来“咚咚”的敲击声。这种敲击声是杨利伟在地球上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他感到非常紧张。神秘的太空更奇怪的是,这种仿佛来自太空的神秘敲击声毫无规律,一会儿连续敲击,一会儿又突然停止了。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这种敲击声一直断断续续地出现。杨利伟百思不得其解,由于没有影响到任务的执行,他便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事实上,这种神秘的敲击声是密闭性很高的封闭件与内部空气热胀冷缩引起的。后面的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船上天时都出现过,美国的阿波罗系列飞船也出现过。舷窗玻璃出现裂缝,飞船要解体了吗2003年10月16日5时35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开始返回地面。飞船进入到大气层中,开始出现剧烈燃烧。杨利伟坐在飞船里,突然发现右侧的舷窗产生了裂纹,像极了玻璃融化前的场景。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这时,杨利伟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解体的场景。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大气层阶段防热板出现一条裂缝,随后整个航天飞机就碎裂成无数小块,在天空拖过一条长长的白烟,机上7名航天员全数罹难。好在,神舟五号飞船安全地降落到地面上。杨利伟后来向科研人员咨询,才得知这是飞船外面的防烧涂层烧裂了,并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了问题。落地时嘴角流了很多血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落地的一刹那,杨利伟遭遇到了整个太空旅行中最惊险的一幕。由于落地速度较高,飞船返回舱落地时强烈地撞击在地面上。在大风的作用下,飞船又被降落伞带起,杨利伟果断切伞,飞船第二次落地时又撞击在地面上。杨利伟随身佩戴的麦克风,边缘呈不规则状,在巨大的冲击力下,麦克风划破了他的嘴角,让他当时流了很多血。杨利伟我们通过当时的照片也可以看出来,杨利伟的嘴角有一小块被划破的痕迹。幸好麦克风没有划到杨利伟的脖颈,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年龄偏大”说法靠谱吗自从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之后,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8年,杨利伟再也没有重返太空。至于原因,杨利伟本人没有回应过,网上也没有比较权威的说法。有人认为是杨利伟的年龄已经偏大了,不再适合执行飞天任务。神舟飞船“年龄偏大”的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杨利伟出生于1965年,2003年第一次进入太空时才38岁。此后十八年间,中国又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杨利伟的年龄就算是放到神舟十二号升空的节点,也完全赶得上。要知道,第三次执行飞天任务的聂海胜今年已经57岁了,比杨利伟还要大一岁,这完全没有影响到他执行神舟十二号飞天任务,并担任指令长。美国第一位宇航员约翰·赫歇尔·格伦,在77岁高龄还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太空之旅,并平安地返回了地球。他有更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杨利伟之所以没再重返太空,是因为他有更重要、更繁重的任务需要去完成。作为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飞天经验实在太重要了,他要肩负起传授经验、培养新一代航天员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杨利伟返回地球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从2005年起,杨利伟先后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等重要职务。这些职务全部都跟航天员的培养和训练息息相关。把机会留给新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一共有14人,这些人全部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和学习。他们在2003年7月3日,经过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全部都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获得了三级航天员资格。11名曾经出征太空的中国航天员2003年10月,这14名航天员中只有杨利伟一个人进入了太空。此后的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我们都是安排的新人来执行飞天任务。而杨利伟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宝贵、非常详细的指导和经验。这样薪火相传、不断壮大的中国航天员队伍,才更有利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价值3000万元的舱外航天服,为何不能带回地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舟五号在太空待了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