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农牧最新公告牧业为什么退市?

2022年07月27日 08:17--阅读 ·
--喜欢 ·
--评论唏嘘!曾经的江西“养猪大户”正邦科技,如今却逐渐走到了“悬崖”的边缘。7月24日,一则名为“对代养户断料,导致生猪出现饿死”的新闻被多家媒体广泛传播。据媒体报道,由于受到资金链困扰,正邦科技对代养户已经“无料可供”,最终部分的代养户不得不对代养的生猪进行“断料”处理,进而导致了“猪吃猪”情况的发生。而到了7月25日,正邦科技也作出回应称,受6月份猪价低迷及疫情因素影响,公司资金相对紧张,因物流配送与饲料厂的协调问题导致少部分区域出现了偶发性断料现象,该小范围的断料情况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已通过资源协调得到解决。不过,虽然正邦科技将“锅”甩给了物流,但投资者却并不买账。截至7月25日收盘,正邦科技股价仍下跌6.66%,而其近10个交易日股价已经大跌超过了20%,最近两个月的涨幅几乎被全部抹去。作为曾经的江西“养猪大户”,如今的正邦科技可谓四面楚歌。一方面,巨额的负债让正邦科技不得不低价变卖资产;另一方面,不稳定的猪价也让其深陷巨额亏损的泥潭。如今,正邦科技又被爆出了因资金链问题导致部分代养户“断料”,这一切就宛如当初的雏鹰农牧一般。回顾历史,当初的雏鹰农牧正是因为巨额的债务以及亏损,最终不得不以退市收场;不知道如今的正邦科技,是否会步雏鹰农牧的“后尘”?也许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却总是惊人的相似。7月24日,正邦科技被媒体爆出因为断料发生了“猪吃猪”事件,迅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过,其实这并不是历史上第一家猪企出现这种情况,上一家出现类似这种情况的猪企,是早已经在2019年退市的“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时间拉回到4年前的2018年,当时的雏鹰农牧因为接连出现的利空导致资金链断裂,再加上非洲猪瘟的爆发,深陷困境的雏鹰农牧无力供应足够的饲料,导致生猪被活活“饿死”,一度引发热议。后来,实在无力摆脱困境的雏鹰农牧,倒在了“最强猪周期”到来之前。2019年10月15日,雏鹰农牧正式被摘牌,曾经风光无限地“养猪第一股”就此落下帷幕。再看如今的正邦科技,虽然猪没有被“活活饿死”,但和当时的雏鹰农牧相比,已经有了几分相似。除了同样出现断料的情况之外,雏鹰农牧和正邦科技在经营模式上也非常相似。当下,猪企的主流经营模式一般分为两种: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全流程、一体化”模式和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农户+公司”模式,而雏鹰农牧和正邦科技使用的都是后者“农户+公司”模式。所谓的“农户+公司”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猪苗和饲料都是由公司提供,而代养户则负责场地、设施与人力,收取公司的代养费用,是一种比较明显的轻资产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资产较轻,所以可以在猪价上行的时候实现快速扩张,达到快速扩大规模的效果;不过,这种模式的劣势也十分明显,除了较难把控养殖的成本之外,猪企还很难控制规模,这就导致了“猪价上涨时猪企大赚,但猪价下行时猪企巨亏”的情况出现。而雏鹰农牧和正邦科技的衰败,其实都是因为在猪价上涨时盲目扩张所导致的。从种种迹象来看,曾经发生在雏鹰农牧身上的事情,如今都一一发生在了正邦科技的身上,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身处困境的正邦科技,又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雏鹰农牧?除了猪价下行之外,正邦科技之所以沦落到如今的境地,还源于2020年的多次“豪赌”。时间拉回到2019年,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全国能繁母猪大批死亡,进而导致了猪价的“暴涨”。在猪价大幅上涨的推动下,各大猪企纷纷选择扩产,其中不乏头部猪企,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等。而作为猪企龙头之一的正邦科技,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在2019年非洲猪瘟爆发之初,正邦科技便推出了“万头引种”计划,通过引进法系、加系、美系等全球多个种猪品系实现快速扩张;此外,为了可以快速扩张,正邦科技还通过自建和租赁的方式新建了不少的养猪场。从现在来看,不可否认,当时正邦科技的选择是正确的。2019年,在全国生猪出栏量下降21.56%的背景下,正邦科技的生猪出栏量却同比增长4.41%,实现了“逆势增长”,而其股价也从2019年1月的5元左右一路飙升到了2020年8月最高的25.98元,市值更是一度超过了800亿。不过,或许正是被这些成绩冲昏了头脑,在明知猪价上涨不能持续的情况下,此前已经大规模扩张的正邦科技选择了再次提速,除了在内部定下“四抢”战略——抢母猪、抢仔猪、抢栏舍、抢人才之外,还大肆举债养猪,以求实现规模的再次扩大,这一决定无疑是正邦科技的一次“豪赌”。2020年6月,正邦科技在完成了一笔16亿元可转债的发行之后,又迅速地抛出了一份75亿元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其中约28亿元投入生猪养殖事业,剩余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从现在来看,为了追求规模的迅速扩张,当时的正邦科技已经失去了理智。最终,结果就如大家所见。伴随着2021年“最强猪周期”的结束,猪价开始快速下行,而此前激进扩张、“豪赌”猪价将继续维持在高位的正邦科技也“自吃恶果”,并迅速跌下神坛。一方面,受到猪价下行的影响,此前不断扩大规模的正邦科技业绩出现“巨亏”:2021年亏损高达188.2亿,亏损金额超过了公司自2004年以来的所有利润之和;另一方面,在经历了非理智扩张后,正邦科技也已经“债台高筑”。根据数据显示,正邦科技的总负债高达406.9亿,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了97.03%,很显然,在如此巨大的负债压力下,正邦科技已经寸步难行。对于正邦科技而言,“缺钱”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数据来看,截至今年的一季度,正邦科技的货币资金为30.73亿,看似数额并不少;不过,同样截至今年的一季度,其短期借款高达121.5亿,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为42.24亿,两者相加合计已经超过了160亿,很显然,目前正邦科技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此外,截至今年的6月,受到资金链困扰,正邦科技及子公司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更是出现了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5.42亿元。而更要命的是,在一、二季度猪价大幅回升的境况下,正邦科技却仍然处于“巨亏”的状态。根据其在7月5日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今年的1~6月,正邦科技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46亿到-38亿,同比大幅下降165.72%到221.62%;实现扣非净利润约-44亿元到-36亿元,同比下降302.57%到392.03%。一边是巨额的负债,一边是巨额的亏损,面对这样的情况,正邦科技只剩下变卖资产这一条路。早在今年的3月1日,正邦科技就已经发布公告称,拟出售直接或间接持有的8家控股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本次合作的资产交易总额约为20亿至25亿元,而这8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多为饲料业务,或许正是因为出售了核心的饲料业务,才有了后来“断料事件”的出现。不过,对于当下的正邦科技而言,纵使变卖再多的资产,也只能短期“续命”;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困境下,正邦科技想要渡过这个难关,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原标题:雏鹰农牧和辅仁药业濒临退市,在向我们警示什么?
来源:私募排排网作者:米公子来源:米宅财经已授权转载好的公司都是相似的,经营、管理、现金流、产品、业务都是正常的。不好的公司,各有各的闹腾和洋相。长生,死于疫苗造假、触及人民底线。乐视,死于激进扩张和并购,资金链断裂。中弘,死于高利贷借款,资金链断裂。金立,死于赌桌。而,河南这两家上市公司。雏鹰农牧,危机于瞎折腾乱扩张胡投资,债务逾期,资金链断裂。辅仁药业,危机于财务造假触及监管红线。1雏鹰农牧7月26日收盘报价0.85元,已连续16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未来4个交易日,如果股价不能拉回至1元,该公司或将成为中弘之后的“面值退市第二股”。4个交易日,看起来有时间,但留给雏鹰农牧的有效时间,只有1个交易日。因为拉回1元需要连续涨停才可以,7月29日收盘时,它的股价必须拉升至0.87元,之后如果能够连续涨停,才能安全度过难关。而雏鹰农牧显然已经无力回天,如果能拉升,早就开始了,并不会等到只有一天的机会才去拉升。辅仁药业的问题看起来更严重,已经不仅仅是经营问题,是典型的犯罪。7月26日晚,辅仁药业发布公告,称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如果证监会最终对其予以行政处罚,且认定其触犯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辅仁药业将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辅仁药业涉嫌财务造假。一季度末合并报表上还显示有18.16亿元的货币资金,而如今分红时却拿不出6000多万元,而辅仁药业公告可动用现金只有377.87万元,钱都去哪儿了?2雏鹰农牧和辅仁药业,危矣!这两家公司的退市危机,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警示?我们又要从中学会什么?1、经济规律只会迟到,不会缺席。2、经营企业的核心是好产品、好服务,脱离了这个核心的迟早玩完。3、披着A股的壳子当保护伞,瞎折腾割韭菜,没人管,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4、金融大环境在变化,不关注宏观形势、不与时俱进的都得死。1、经济规律只会迟到,不会缺席。A股是个大坑,里面几乎没有真相,80%全是忽悠。数据造假、左手换右手,忽悠老百姓这么多年,完全路径依赖,不尽快完善经营,填补窟窿,却还要继续忽悠继续造假。报应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经济规律里不可能让一个不注重经营、产品、业务的公司长期存活,不管你是干啥的,也不管你是什么背景。2、经营企业的核心是好产品、好服务,脱离了这个核心的迟早玩完。辅仁药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核心产品是什么?雏鹰农牧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核心产品是什么?都不知道你们整天在干什么!!!企业经营的核心无非就是好产品、好服务,外加好的管理和销售,但是,这两家公司到底在干嘛?顺便提一下河南另一家上市公司竹林众生,你打算卖一个双黄连口服液卖一辈子吗?你这玩意儿有核心竞争力吗?是核心优势吗?产品在哪儿?竞争优势在哪儿?创新在哪儿?科研在哪儿?3、披着A股的壳子当保护伞,瞎折腾割韭菜却没人管,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高层也知道A股无解,所以从去年开始发力科创板,其实科创板就是中国股市的供给侧改革,科创板从一开始完善退市制度、信披制度、注册制,就是冲着随时准备放弃目前的A股企业而去的。知道你们绑架了股民、绑架了政府、绑架了民意。好吧,你们折腾吧,你们尽情的折腾。4、金融大环境在变化,不关注宏观形势、不与时俱进的都得死。始于2016年开始的宏观去杠杆,作为企业掌舵手,你们怎么可以不关注宏观政策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国家去杠杆,你偏要加杠杆?国家去产能,你偏要老产品加产能?已经让长生、乐视、中弘等一批企业强制退市,你们还心存侥幸?3企业经营才是最重要的基本面。上市只是加分项和第二选项,但浮躁的中国经济,让太多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偏离了初心,创业为了融资圈钱,经营就是为了上市圈钱。这样偏离经济规律的事情,可以成一个两个,但怎么可能持久?投资商不傻,政府也不傻,韭菜虽傻但也在进步。游戏如何持久下去。米宅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一直有粉丝问说想买些股票,也有考虑过做一下定增,最终放弃了,为什么?要为每一个买米宅股票的人负责啊!人家不是韭菜,人家那是沉淀淀的信任啊!人家买你股票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分享你的经营业绩,人家不是来给你做公益的,人家不是来给你贡献的啊。那不是开心,那是压力!最终放弃定增,只是为了活的简单一些,经营的简单一些,不要受太多外部因素干扰。只想回归企业经营的初心:第一好产品、好服务,第二好管理、好销售。也许在未来,大概率,米宅不久也会选择摘牌,回归企业经营的最核心。好好做研究,好好做调研,好好做数据,提供好产品,提供好信息,提供好策略,做好产品,做好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好好做企业,让投资商有收益,让股东有回报,让员工有成长有钱赚。做好这一件最简单又最不容易的事情。而把上市(创业板和港股),放在未来的第二选项和可选项,而不再做为必选项。相信,只要基本面好,一切自然都会有。偏离了初心,走着走着,路就偏了,心就歪了。共勉!各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雏鹰农牧最新公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