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雷布津斯基定荷兰病理?

《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1、精品资料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上章介绍了技术条件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决定作用,这章将放宽第二个条件,即放松各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这一假设,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要素禀赋理论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赫克歇尔和俄林师生提出,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完善,该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或h-o 模型。第一节h-o 理论的基本内容一、 h-o 模型的提出1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认为,比较利益产生自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国际贸易价格差成本差异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2 )后人以机会成本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 形成了比较利益学说的当代理论的解释。但仍未说明劳动生产率差异产生的原因。3 )如果两国相同要素2、的生产率相同,贸易是否会产生。h-o 模型从要素存量差异的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其出发点有两个:1 )不同国家的要素存量的比例是不同的;2 )不同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要素比例是不同的。二、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1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 )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也可从价格的角度进行定义:如果一国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 w/r )大于另一国的劳动与价格之比,则称该国为资本丰富型国家;也即一国劳动的相对价格高高于另一国,则该国为资本丰富型国家。图中, ea 、 e 3、b 分别表示 a 、b 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 a b ,故 a 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b 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2 、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如果生产a 商品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之比(k/l )大于生产b 商品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之比,那么a 商品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b 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可修改精品资料定义: kx=kx/lx;ky=ky/ly,若 kxky ,则 x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 h-o 理论中,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是给定的,不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 即便要素价格变4、化导致两种商品生产的要素投入之比变化,也不会改变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三、 h-o 模型的假设前提( 1 ) 2 2 2 模型,即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的模型。( 2 ) x 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y 商品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3 )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投入系数相同,即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这意味着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 4 )商品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5 )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6 )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充分就业。( 7 )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完全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 8 )无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的壁垒。(5、 9 ) b 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a 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四、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价格差异要素禀赋差异相对供给差异相对价格差异(要素禀赋点)(生产技术相同)(生产可能性曲线)(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pa印度的工资水平/ 印度的资本租金水平因为资本租金比例不同,美国生产较多的使用资本、较少使用劳动力的商品时,比较成本低;印度生产较多使用劳动力、较少使用资本的商品时,比较成本低。 即如果一国在某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了其相对充裕要素,则该国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一国在某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了6、其相对稀缺要素,则该国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五、 h-o 模型的基本内容h-o 理论认为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以及既定的要素密集度前提下,资本富裕的国家生产相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富裕的国家生产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即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最终会使得各国福利增长和世界福利增长。h-o 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价格绝对差是由成本绝对差决定的;成本的绝对差是由要素价格差决定的; 要素价格绝对差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同决定的; 要素存量比率差异是由要素供求决定的;要素的供给则是由要素7、禀赋决定的。六、对 h-o 模型的评价1. h-o 模型与比较利益说的异同点( 1 )相同点:h-o 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上的,强调国际贸易产生于价格差。( 2 )不同点:李嘉图认为商品是由一种要素(劳动)生产的;h-o 模型认为商品至少应为两种要素生产。李嘉图认为国内等量劳动交换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贸易;h-0模型认为国内、国际贸易本质相同,交换原则亦相同。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h-0模型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指出生产中使用的要素的比率差异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2 、 h-o 模型的政策含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该模型指导各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应发挥发挥8、一个国家固有的优势,从优势出发进行贸易, 是各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必须考虑的。马来西业出口锡,中东国家出口石油,中国和东南亚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轻工产品,便是发挥自己优势的典型案例。3 、对 h-o 模型的评价( 1 )有益的方面: 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产品结构、地理格局);可修改精品资料 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 2 )缺陷:禀斌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 同时比较强调静态结果,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广泛适用性; 对需求因素并未予以充分的重视,也影响了该理论对于实际情况的分析。第二节h-o理论9、的扩展要素禀赋理论的要点在于由于各国所具有的要素比例禀赋不同,形成了各国的比较优势,导致国际贸易发生。从这一理论还可以推导几种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其他现象。当一国从自给自足经济转向自由贸易经济时(1)会对一国国内产业结构产生什么影响?(2 )会对一国国内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和资本,以及收入产生什么影响?(3 )会对一国国内的收入分配状况产生什么影响?一、要素价格相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说当两国基于不用的要素比例开展国际贸易时,不仅自由贸易会使商品的价格均等,而且两国间的相对要素价格也将趋于一致。国际贸易的引入,两国以相同的贸易条件进行贸易,使得国内机器和布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变化; 进而会使美国扩大10、机器的生产规模,缩减布的生产规模;印度扩大布的生产规模,缩减机器的生产规模,使得各国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因为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产出改变会导致市场两要素的供求发生改变,进而生产要素价格发生改变),最终使得两国要素价格趋于相同。例:发达国家资本要素相对丰富,劳动要素相对稀缺r 低、 w 高集中生产资本密集产业,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产品资本供不应求,r 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萎缩,劳动力供大于求,w 下降。发展中国家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r 高、 w 低集中生产劳动密集产业,出口劳动密集产品,进口资本密集产品劳动力供不应求,w 提11、高;资本密集型产业萎缩,资本供大于求,r 下降。因此,国际贸易的结果是,要素报酬的国际差别逐步缩小。注: 1 、要素价格均等化是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实际中贸易两国价格不可能完全相等, 因为两国可能存在技术差异、市场不完全竞争、运输成本贸易壁垒等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国际贸易会使得两国要素价格逐渐接近。2 、要素价格均等化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做长期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跨国公司在低工资国家建立工厂追求的是该国劳动成本的低廉,但长期来看, 这种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会逐渐丧失。3 、国际贸易在形式上商品在国际间的直接流动,但是本质上是要素在国际间的间接流动。可修改精品资料二、斯12、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s 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会使一国国内稀缺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减少,并使充裕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增加。这意味着国际贸易会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国际贸易尽管会提高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是这一福利的增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水平的分享,贸易利益不是平均分配的,而且还可能导致社会的某些群体受损。一般来说, 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会支持较自由的国际贸易政策,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反对自由贸易。发达国家充裕要素是资本,稀缺要素是非熟练工人,因此,自由贸易受损的常常是最低收入阶层。 在发展中国家, 国际贸易倾向于提高他们的充裕要素劳动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可能会使得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的13、贫困人口减少。三、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1 、雷布津斯基定理前面分析都是假定一国的要素总量是固定不变的,雷布津斯基定理说明的是要素总量的变化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影响。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k ,为保证充分就业,则需资本密集部门 x 来吸收新增资本,但要保证x 部门将新增资本全部吸收,还需一定的劳动与其搭配,所以 y 部门必须缩小规模以释放一定的ly ,但 y 部门释放劳动的同时,还会释放一定的 ky ,这部分资本也需要 x 部门来吸收,最后达到如下状态:kxk xk x kk ylxl xlyk yk yk yk ylylyly雷布津斯基定理:如果商品的价格不变,一种要素的增14、加,将造成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减少。或图形证明:e 点表示一国要素变化前的要素禀赋点直线 ox 、 oy 的斜率表示均衡时x 、 y 产品的要素使用比例, x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线段 ox 、 oy 分别表示两产品的产出水平资本增加后要素禀赋点由e 变为 e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x、 y 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保持原来水平不变。由图可知,x 部门产出增加了,而y部门的产出则减少了2 、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可修改精品资料要素增长后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发生移动,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 则称之为偏向15、出口的增长;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 则称之为偏向进口的增长。现假设资本增加,劳动不变y如图,通过 q 与 q两生产均衡点的直线r 称为罗伯津斯基线。t( 1 )小国情形t小国在国际市场上可看成是价格接受者,国际价格不会因q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因此,对小国来说,要素禀赋变化之r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pp则要素增长会促使该国福利水平提高。(可参阅教材p79 )ott x(2) 大国情形如果一国是足够大的消费国或生产国,它对商品供求的变化可能影响商品的世界价格。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进16、一步讲, 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改善;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而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恶化。第三节h-o 模型的检验一、列昂惕夫悖论h-o 模型自提出后,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学者开始利用经验数字对该模型予以检验, 以考察它是否能够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列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 40 年代和 50 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 结果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 而不是17、建立在普遍认为的资本密集型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的。这一结论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二、对列昂悌夫悖论的解释1 、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 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虽然美国的资本y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b资本密集型商品(以制成品为主)占据绝大部分比重,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apb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可修改paob ax精品资料2 、要素密集度逆转: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 是资本密集型的,y 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 变成劳动18、密集型,y 变为资本密集型。如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国家可能具有不同的资本劳动比。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可以作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劳动丰富的国家,可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农产品在美国与印度的生产。(图形分析可参阅教材p60 )3、贸易政策。(参阅教材p60 )4、人力资本。(参阅教材p61 )5、自然资源。(参阅教材p61 )6、生产和消费分离。(参阅教材p62 )第三节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产业内贸易概述1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1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差异产生贸易,因而国际贸易更易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而现实中多数贸易是在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如发达国家)。( 2 )当代贸易中相当部19、分是在相同的产业内部进行,即相同类别产品的双向贸易,而传统的理论对此未能给出解释。( 3 )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即完全竞争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其排除规模经济的假设也与现实不相符。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能很好解释以上现实,产业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可修改精品资料2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与分类产业是指:投入要素相近,产品用途可以相互替代;产品同质性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产品异质性是指: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类产品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即贸易重叠。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 )相同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20、2 )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3 、产业内贸易的数学衡量x jm j。当指数趋近于 0 时,说明不存在产业内贸易;当指数趋近g-l 指数: 1mx于 1 时,说明产业内贸易为100 。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测量产业内贸易最大的缺陷在于指数值将随我们对产业或产品群的定义不同而大不相同。二、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指完全相同且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原因有:1 、生产区位差异和运输费用。如大宗原材料的产业贸易,比如中国的南方进口水泥,而北方出口水泥以减轻运费负担。2 、由于连带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相同的服务也可能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3 、一些国家从事大量的转口贸易21、和再出口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如银行业、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4 、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使进出口同种产品有力可图。5 、产出或需求的季节性和其他周期性波动将可能导致相同商品的产业内贸易。三、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是指供给上投入要素相似,需求上可替代又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产品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这体现在品牌、规格、服务等特点上的不同,需求因特点不同而产生了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1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又称需求重叠理论)该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r.linder)提出。它是从需求角度探讨产业内贸易发生的机理。差别性产品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存在结构性的差别。而决定各国需求结22、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收入越高,对同类产品质量要求也越高。因此较高人均收入水平国家的居民的需求结构也就位于较低收入水平国家居民的需求结构之上。右图说明: a 、b 点是收入水平,op 是价格线,a 、b 是在 a、 b 收入水平下消费的典型的加工深度,可修改精品资料各国的消费围绕典型的加工深度进行,实际是一个区域,即a 和 b ,它们之间的交叉区域便是双方都消费的加工深度,也是贸易的基础。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动因。这一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伸延,因厂商首先满足的是国内熟悉的市场;人均收入决定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收入相似则市场之间的隔阂较小,易于发生贸易。由于规23、模经济的存在,a 国可以选择其本国需求量最大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b 国也选择其需求量最大的产品进行生产,从而两国都获得分工与贸易的好处。2 、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论主要从供给角度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 1 )规模经济的含义和生产可能性曲线规模经济指产出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幅度。 也就是当某产品产量增加时, 单位产品成本下降。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不变三种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凸向原点的曲线、凹向原点的曲线和直线。规模经济的来源:固定资产分摊和分工的细化。( 2 )规模经济论分析假设 a 、 b 两国在一切方面都是一样的24、,它们具有相同的要素禀赋、相同的生产函数、相同的需求偏好, 即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相同的无差异曲线、 且具有相同的生产点和消费点。因此,如果两国贸易发生的话,其原因则与前面所讲的无关。具有相似禀赋的不同国家, 其中若有一国因规模经济而使成本降低 (源于固定资本的分摊和专业分工的利益) ,它便会因此产生新的比较优势,而在贸易中受益。图形分析如下:a、 b 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凸向原点,意味着具有规模经济,图中a、 b两国的分工是完全随意的。如a 国专业化生产x 产品,b 国专业化生产y 产品,产量为oa 和 ob 。然后沿着国际价格线ab 进行贸易, b 国出口 cd 的 y25、 产品,换取 bd 的 x 产品, a 国出口 ce 的 x 产品,换取ae 的 y 产品,无差异曲线从i 移至 ii ,福利水平得到提高,但这种提高源于规模生产,而非资源禀赋等差异。一国集中生产某种产品, 由于规模经济而使成本降低, 因而产生了新的比较优势, 从而在贸易中受益。3 、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修改精品资料( 1 ) 国际贸易技术差距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贸易发生的原因。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 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 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性生产, 在这一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的机会与可能了。说明: t 0 t 1 为需求滞后,取决于收入因素,模仿国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t0 t 2为反应滞后,取决于模仿国厂商的反应,以及规模经济、价格、市场、关税等;t 2 t3 为掌握滞后,取决于模仿国取得技术的渠道,消化技术的能力等;t 0 t3
2019年00140国际经济学自考模拟试题章节试题及答案(5)由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提供整理。注:不同省份、不同专业的自考模拟试题,只要课程代码和课程名称相同,都可参考使用。更多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可查看“自考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栏目。自考模拟试题答案购买请点击这里》》》2019年00140国际经济学自考模拟试题章节试题及答案(5)名词: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同要素丰裕度。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其在很大程度上比另一国有相对低的价格。2.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某商品当劳动的相对价格较低时是劳动密集的,而当资本价格较低时是资本密集的,如果该商品存在的话,赫一俄贸易理论就将失效。3.要素价格均等(赫一俄一萨)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H—O—s)theorem]:赫一俄理论显示,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国际贸易将导致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入的一致化。4.埃奇沃思盒形图(Edgeworth box diagram):描述等量的两种产品和给定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图形。5.人力资本(Humen capital):体现于员工身上的教育、工作训练和健康状况等,这会增加工人的生产力。6.斯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主要解释收入变化:如果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上升,则资本的实际回报会增加,而劳动的实际收入会减少。7.技术差距论(Product cycle theorem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提出,他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因技术创新、技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差距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的产生。8.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roduct cycle model):该模型由弗农(Vernou)首创,指出新产品首先由发达国家引入,用技能较高的工人生产,标准化后可以在其他国家用技能较低的劳力生产出来。9.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指出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某要素赋予的增加将导致该要素密集度高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并减少其它产品的产出。简答1“试述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2.举例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3.作图分析雷布津斯基定理。4.为什么说自然禀赋可以作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却并非是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5.举例说明要素密集度逆转。6.为什么说人力资本说否定了H-O模型的劳动同质性假说?7.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很大程度遵循了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论述题1.联系实际说明H-O模型对一国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指导意义。2.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关于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的阐述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以上“2019年00140国际经济学自考模拟试题章节试题及答案(5)”由自考生网www.zikaosw.cn收集、提供。更多模拟试题资料可查看我办“模拟试题”栏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贝尔定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