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中有哪些节日?

2017-01-11 11:52 来源: 那些不能错过的展览
原标题: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习俗
这些与自然界季节更迭、祈求丰收、崇敬英雄、谈情说爱、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关系的节日,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尽管各民族的节日在日期、内容、意义、过节方式等方面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有稳定性、群众性、民族性和传承性的共同特点。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文化宝库。民族节日多出于民间传说故事,各少数民族人民为纪念故事中的人和事,产生了本民族的节日。
达努节
达努节是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大化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定该日为祝寿日。达努节,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宴请宾客,同时还举行铜鼓舞、斗画眉、赛弓箭、赛马等文娱活动。达努节经历史变迁,逐渐从民间宗教节日变成丰收节和平安节。
刀杆节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在僳僳族中,“刀杆节”的习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外族入侵云南边疆,朝廷派出兵部尚书王骥带兵前往御敌。王骥到达滇西北后,依靠当地僳僳人民团结战斗,很快地驱逐了入侵者。二月初八,王骥奉旨回京,不幸在途中被奸臣害死。为了纪念这位反抗外族入侵的人物及在战斗中牺牲的人,僳僳族人民决定将这一天作为“刀杆节”,由此沿袭,逐渐形成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
花山节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川南一带苗族的传统佳节,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在每年5月1日前后举行。四川的兴文县一带,云、贵、川三省毗邻,苗族同胞集中,人们跨省前来参加,人数常达数万人,规模盛大,万众欢腾。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射箭、唱歌、跳舞、选美等比赛。
回族开斋节
回族是中国穆斯林的主体民族。回族的开斋节(希吉来历九月),在回族群众心目中是一个最尊贵的吉庆之月、和平之月,凡在这个月里做一件善事,就可获得安拉成倍的酬报。因此,凡符合条件的回族穆斯林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的起止日期视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见月入斋,见月开斋。通常以两位最有威望的阿訇所见为准,然后本坊阿訇宣布入斋(或开斋)。入斋当天的凌晨四点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师傅,要到邦克楼(宣礼塔)上念邦克或打梆子,有的不辞辛苦,挨门逐户地敲打。人们听到后,赶忙起来,洗脸、洗手、濑口,做饭封斋。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龙船节
苗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为苗家龙船节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将龙船洗刷一新。至二十二、二十三两天,将母船于船系为一体并安上龙头。二十四日隆重举行开划仪式,在河边或缓口有龙神之位的井边、沟边,置方桌一张,桌脚要绑上去掉树叶和树皮的树枝,绑雨伞一把,绑红布、纸钱和一把青草。桌上供米一升,去毛白公鸡一只,以扫邪敬神。过去过龙船节的头一天,要请巫师念经,现在这里巫术礼仪大多从简。但巫术规矩不停,如龙船在划渡中不得半途停顿或休息,须一鼓作气划至终点。待龙船调头后,掌舵者分给水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驱邪,合一齐投入江中。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德宏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意思是"大伙跳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四至五天。跳目瑙纵歌要在宽大的广场或草坪上举行。届时,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酥油花灯节
酥油花灯节始于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于藏历正月十五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所创,宗喀巴向拉萨大昭寺内的佛祖释迦牟尼金像供奉酥油花和供灯,以酥油花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降伏邪魔。西藏各地的僧俗民众以及民间艺术师们用本地盛产的酥油和藏式颜料,制作出精致的酥油花,许多酥油花还以多个画幅构成连环故事,讲述藏民族的古老传说。
月亮节
月亮节是拉祜族农事节日,又叫“哈巴节”。拉祜语音“哈巴”,意为月亮,在拉祜年历八月十五举行,原为祭献月亮,欢庆丰收。 祭礼在晚上月出时举行,各家挑选最好瓜果作为祭品,用篾桌摆设,抬到祭山神的地方(寨子后面)祭献为人们分出了耕种节令的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围着篾桌跳芦笙舞,欢度节日。
澡塘会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的三天里,散居在怒江各地的僳僳族人都要扶老携幼地汇集到泸水十六汤天然温泉,举行一年一度的澡塘会,在怒江峡谷,最出名的民俗,就算这“澡塘会”了。洗浴的人们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男女之间彼此尊重,他们用圣洁的温泉水洗去一年的污秽,迎来吉祥。“澡塘会”,除了传统的泡温泉洗澡、荡秋千、下火海、对歌等活动外,还有放映小电影,弓弩比赛等活动。
扎勒特
哈尼族传统盛大节日,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至属猴日结束,历时5天。哈尼族信奉原始宗教,扎勒特节主要是祭献天神和祖先。夏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开始过年,历时五、
六天至半月不等。节日期间杀猪宰羊,舂粑粑,蒸黄糯米饭祭祀天地和祖宗,并宴请邻近村寨、民族的宾客。人们身着盛装,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出嫁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粑粑回娘家献祖拜年。白日里开展荡秋千、摔跤、打陀螺、歌舞等娱乐活动。夜晚,在村边草坪上燃起篝火,各户抬来桌子,摆上酒肉、粑粑、水果等互相宴饭,充满友爱欢乐气氛。
芦笙节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凯里市、麻江、雷山、丹寨等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集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骡马会
骡马会也叫七月会。丽江七月会,是纳西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于夏历七月中旬举办,会期一至两周,以骡马、牛等牲畜交易为主,故称为七月骡马会会期还举行各种交娱活动,赛马,演戏等是最受欢迎的节日内容。
图片版权归「知亦行」,欢迎分享传播,如需商用请微信联系我们
关注文化、博物和历史,为大家呈现更有趣的线上主题展览
微信ID:nazhan201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0-12-07 10:13:32 来源: 赢家娱乐
  在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除了主体民族汉族以外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呢?每个少数民族的节日都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酥油花灯节等等。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原来是指男子的竞技节日,“摔跤,赛马,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多元文化娱乐内容活动和物质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的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皇帝登基等一些大型活动时举行。现在的那达慕节,在每年的夏天到秋天这个阶段举行,举行的规模大小一般是来看当年的丰收情况,小丰收开小活动,大丰收开大活动。现在除了男子的三项活动,还有一些文艺演出,各种比赛,物资交流会等。泼水节在傣族是一个非常特别隆重的节日,也是在云南的少数国家民族中影响中国最大的,是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傣族的泼水节就相当于傣族的春节,是十分隆重的。在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五天左右。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除夕相似;第二天叫‘恼日’;第三天就是是新年,傣语叫做‘叭网玛’,意为一年的开始,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的一天。
  傈僳族的刀杆节在每年的二月初八举行,在节日会场的中间,竖起两根约二十米的大粗的长杆子,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三十六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当中午十二点的时候,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的男子身穿红袍,头上戴着蓝帽,将一杯白酒一饮而尽,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握住上一层的刀面,用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爬到上面,然后拿出鞭炮出发。
一时间,鞭炮声和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开始纷纷通过向他敬酒。在傈僳族能爬刀杆的男人是很受尊敬。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文化节日,火把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到六月二十七,彝族社会各个不同村子发展都会通过举行隆重的祭祀相关活动,祭拜天地,祭拜火,祭拜祖先,驱除邪恶,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地区尊重自然发展规律,追求一种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每年火把节的期间,景区也都会推出自己一些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在保留‘祭火,斗牛,火把跳舞’的活动上,又邀请了彝族哑巴表演队,白族唢呐乐队等。更加丰富了火把节。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今天就主要介绍了四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想要更多了解的可以再翻阅资料。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查看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