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么?


一、张志敏的研究方向
多年来主要从事分布式多机处理系统与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随着应用领域的需求发展和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分业发展,开始从系统结构设计角度来把握芯片设计,解决国防口和信息产业“卡脖子”问题。
当前,主要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SoC(System on a Chip)设计开发平台和“中科SoC”系列芯片及其配套工具软件,将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产品设计开发、市场培育与推广、芯片产业链形成贯穿于一体,具体研究方向为:
● 基于龙芯CPU核的高效SoC架构(L*Bus)设计技术研究;
● 高端多CPU核的SoC设计验证方法学研究;
● 高端多CPU核的SoC低功耗设计体系研究;
● 高端SoC的体系结构与核心IP研究/开发;
● 高端SoC的软硬件协同技术研究;
● SoC、MEMS、SiP融合技术研究;
● 面向信息低成本化的SoC设计平台研究与开发;
● 研制一套完善的为用户提供友好的软硬件开发工具;
● 培养一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芯片设计开发队伍,培养出全方位的多层次
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二、我国PCB产业链迅速发展,5G为什么带动PCB
为了不与前端客户产生竞争,或者说为了避嫌复制客户的一些产品,PCB工厂自身都是不设计产品的,只是作为一个加工工厂存在。
工厂的工艺能力和加工设备也是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升。5G因为工作原理不同,PCB的介电常数等系列参数都不同于3G和4G,这就需要线路板厂家开发出性能更好的原材料,精度更高的加工设备才能满足5G产品的设计要求。所以客观上5G带动了PCB行业的发展。
三、VIA是什么芯片?哪个厂家出的,有名吗?
有名
VIA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VIA Technologies,Inc.,简称VIA),成立于公元1992年9月,目前资本额达127.04亿新台币,为全球IC设计与个人电脑平台解决方案领导厂商,以自有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威盛也因其无晶圆厂的经营模式、加上重视人才招揽与技术开发,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典范,现阶段全球员工人数超过2000人。
个人计算机中所使用的系统芯片组,为威盛电子的主力产品线。由于1999年大力推动PC-133系统规格,并领先业界导入DDR的内存技术,使得公司近年来屡获客户与消费者支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01年达到四成左右的水准,同时也针对各主流平台的特殊设计,提供了完整的对应解决方案,包括支援Pentium 4平台的Apollo PT、PM系列晶片组,以及支持AMD
Athlon、K8处理器的Apollo KT/K8T系列等等。其中,威盛电子在AMD处理器平台方面,出货量更居于主导地位,单一平台的占有率达八成以上。
此外,经过1998年来包括Cyrix、IDT Centaur、S3、IC Ensemble等数项重大的购与合资案,威盛电子也已由过去单纯的系统芯片组厂商,升级成全方位的网际网络系统整合组件供货商。产品线内容除了跨平台的系统芯片组以外,还包括VIA-C3系列处理器,IEEE1394、USB2.0、以太网络通讯芯片,光储存、音效视讯多媒体控制芯片及Windows
CE相关的嵌入式系统产品等等;同时藉由与S3的策略合作,威盛亦已掌握先进的绘图芯片技术,并且在取得LSI logic的无线通讯设计团队后,大步跨入新世代的无线通讯领域,未来将可望拥有建构个人计算机、网际网络装置及信息家电所需的完整实力。
2001年底正式成军的平台方案产品事业部,便是威盛积极发展系统等级开发能力的重要里程碑,而2002年展开的迦南计画,目前亦已开花结果,成立了威腾与威瀚等多家产品子公司。2003年10月,威盛电子进一步统整平台事业部、中央处理器部门及嵌入式研发部门等事业单位,成立嵌入式平台事业部(VEPD),更在「全方位联结」的理念下、展现了杰出的营运绩效,正全力进军IA及嵌入式应用市场。
威盛电子的客户群涵盖全球各大OEM厂商、主机板制造业者及系统整合业者,总部则位于台湾台北县新店市,并于美国、欧洲及中国大陆等地拥有分支据点,分别就业务拓展、人才招募、区域型软硬件整合产品开发等工作进行强化。威盛为高知识集中的IC设计厂商、以研发为IC设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建构跨国、跨区域性的品开发据点,目的在于扩大技术能力的广度,以及加强对不同市场的了解深度,这同时也是威盛迈向下一阶段的高速成长、所必须进行的策略布局。公司未来仍将以大中华区为营运中心,但势必会逐渐展现全球化的研发与经营格局,长期来看,欧美、日本等地都将是威盛跨国经营架构的重要环节。
四、国产芯片:怎样才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求解答
第八届科博会上,汇聚了缤纷多彩的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最新成果。在众多成功的科技成果展中,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芯片展同样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的驻足。目前,中国的芯片产业大部分还是做中底端。有关专家也表示,中国的芯片产业还处于“幼儿园水平”。
“我们是这样来拉用户的”
虽然这两年我国芯片产业发展很快,并成为世界第三大半导体消费市场。但整个芯片业还很稚嫩,尚未担当起“产业龙头”的重担。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如果只是摆在实验室里,永远也体现不出它的价值,真正让客户应用起来才能发展。
本次展会上,力晶集团作为台湾一家致力于半导体、晶片设计等不同领域的跨国企业集团参展成为展会一大亮点。力晶集团在半导体领域掌握很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尤其在半导良品率与品质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谈及其市场策略时,力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行销部技术副理江敏川介绍说:“我们把产品推向市场有四个策略:一是,系统兼容测试策略;二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策略;三是,价格策略;四是,渠道策略。”
芯片作为固化的逻辑产品,如果不得到市场验证很难证明它是不是有设计缺陷,所以进行市场验证是它推向市场的第一步。联想研究院韦卫博士说:“当我们的中国安全第一芯‘恒智’出来的时候我们会拿去与Intel的系统进行兼容测试。而且看它是否通过TCT标准。”然而,联想的“安全第一芯”在发展模式上有其特别的一面。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联想并不是专门做芯片的企业,只是通过这个芯片来提高它的PC的价值,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效益。韦卫说:“实际上我们联想自己就是我们芯片的一大用户。至于推不推其他市场这是公司未来的一个方向策略。”
然而,像这样能够自给自足的企业目前还是微乎其微,大多数还是做市场。毕竟通过市场的公平竞争才是大多数企业的生存之道。彭虹说:“我们在做一种新的产品时,会有一个市场调研,或者是通过渠道商来反映,或者是自己做用户需求调研。因为一个有发展的企业,不是把自己的技术标榜的多么高,而是做最适合用户的产品。像我们做手机卡不只是只做出一个纯粹的芯片,但核心技术是芯片,我们会相应做出一整套的用户解决方案,让客户不用了解你复杂的芯片技术就能应用起来。”
力晶集团作为一个2004年年底才进入内地的企业,在推广市场时有其独到的一面,江敏川说,在内地力晶有两大竞争对手。“与三星相比虽然在闪存的技术上我们打不过它,但力晶有广泛的产品线,可以通过内存来与它持恒,力晶可以给它打价格战,而对于另一个对手海力士,虽然力晶在内地比不上海力士的品牌影响力,但在技术上力晶能压倒它”。
生存之道因人而异,企业的生存同样有各自的特色。中星微电子将前期的任务定义为:了解市场需求,开发出更适合应用的产品。在实现方式上,中星微选择了“结盟与合作”这种模式来扩大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其中有意思的是中星微的合作伙伴往往是规模上远远大于自己的巨型企业。
在如何找到这些渠道时,彭虹有她的独到见解:“有时候在开会的时候认识的好多人,他们帮你介绍渠道。有专门替你做市场推广的公司。”而力晶的“母鸡带小鸡”的做法似乎更有效果。力晶集团的一位业务推广副理这样说:“打个比方,当我们在把内存芯片卖给一企业时,我们会把闪存和其他的消费电子芯片一同介绍给他们。从而带动我们整个的产品销售。力晶把这种做法比喻成‘母鸡带小鸡’。”
在建立半导体行业方面,中国还面临许多挑战:缺乏本土人才,尤其是专利保护措施薄弱,致使投资者不敢轻易将资金与精力投入研发之中。所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将是发展的一个门槛。就国内来说,一个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某些市场领域根本涉及不到,比如一些军工、政府部门,国家机密机关。
在国内,有关安全芯片的应用还没有,这是国家的规定。据IDC预测,到2007年,全球将有超过70%的PC产品配备安全芯片,带有安全芯片的计算机代表着未来计算机产业尤其是计算机安全产业的发展方向。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联想正是看准了这一时机,发展安全芯片。韦卫说:“联想面向国内市场推出预装‘恒智’芯片的安全PC,将可以为我国政府、军队、科研技术机构等信息安全敏感部门,提供完全由中国人自主研发、控制,完全可信的PC计算终端。”
谈到企业发展的理念,韦卫说:“一个能给企业整体带来价值的技术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那我们现在的核心是PC,可能安全芯片将来会成为我们的核心技术,将来再有一项技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那时它将成为我们的核心技术。”据韦卫透露,安全PC将在2005年内批量上市。
殊途同归,大唐微电子有着另一种企业理念,那就是服务客户。针对IC卡芯片,彭虹这样描述:“中国的芯片产业要走向高端,不能只单纯做芯片,应该是能够给出客户一个包括从硬件到软件加上服务的一个具体的整合后的具体解决方案。”
中科院院士王阳元曾在科博会论坛上动情的说,“芯片实际上只有30%的真正芯片本身,70%的软件和系统是包含在里面的。”
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跟着市场的导向走,否则你的技术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当然市场是一个导向,关键是看企业的前瞻性及其战略。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邓中翰说,作为“海龟”派,他和副总裁张辉、杨晓东等几位中星微的创始人都出身半导体行业,有在IBM、贝尔实验室、惠普等大型企业的多年研发经验。然而在公司的定位方向上,他们并没有选择通用型CPU、存储或嵌入式芯片,而是独辟蹊径选择了数字多媒体芯片。当时几位创始人认为:如果中星微也去做CPU或存储,就要直接和Intel、三星这样的企业竞争,其困难不言而喻。而在3C融合时代,数字多媒体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提供给中星微非常广阔的市场。“于是我们看准这个市场,顶住压力做到今天。事实证明我们是成功的。”
目前国内的芯片行业,做低端的还是绝大部分,然而要往高端发展的话,彭虹认为还是难度很大。彭虹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给发展芯片产业创造了很好的环境。首先,在珠江三角洲发展电子产品组装及“三来一补”的出口加工贸易,打下了电子产品制造的基础;接下来,2000年国务院颁发“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芯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外商投资集成电路产业给予了一定的优惠。然而之所以国内芯片行业难以作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缺乏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个芯片成品的上市,需要设计、生产、封装、测试等环节,然而国内目前做每个环节的企业大都分散在各处而且有些环节相对薄弱,形不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环境。希望政府多做一些产业链的部署。
我国台湾省花了约25年时间才将芯片业打造为经济增长引擎。虽然中国新生的芯片行业发展迅猛,但建立一个可观的芯片产业还需假以时日。届时,一项芯片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中国财富网讯(郭儒逸 吕天玲)刚刚过去的4月份,中国通讯行业的两大巨头中兴和华为先后遭遇美国政府刁难。一时间,对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讨论迅速升温。
近日,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时表示,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科技企业频频受到调查,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解决问题的根本,是需要提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从而避免这类事件不断重演。
在他看来,国产芯片的短板集中在制造层面,这是由过往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而在芯片设计层面,部分国产数字芯片的设计能力并不落后。不过,倪光南认为,国产芯片的整体水平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准,仍然需要十多年左右时间。
倪光南曾担任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前身)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他数十年来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1994年成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研发上,倪光南被认为是业内权威。当年烜赫一时的方舟CPU、永中office、NC瘦客户机和Linux操作系统,均有倪光南深度参与的身影。近日他在回应外界的“方舟CPU失败论”时称,一家企业的失败不等于技术的失败,团队和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国产芯片经历了从“不可用”到“可用”,没有1.0产品就没有2.0产品,当时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做扎实一些。
中兴业务运作或将受很大影响
中国财富网:您怎么看待中国科技企业频频遭受调查?
倪光南:这些企业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被调查,但从本质上讲,是由于中国科技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这可能使得美国感到竞争的压力。某种程度上讲,这类事情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在走向网络强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一旦发生,中国的科技企业应该正面面对,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并研究如何避免这类问题。此外,根本上还是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避免这种事件不断重演。
中国财富网:这类调查对中国科技企业将带来哪些影响?
倪光南:具体影响与企业的状况有关系。过去一段时期,中兴发展势头比较好,但没有太多注意供应链安全的问题,包括核心技术和重要零部件供应等。如果美国政府执行禁运7年,那么对中兴的业务运作将有很大影响。
相比而言,华为由于历来在研发上投入很高,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具备很强的技术力量。同时有看到报道说,任正非曾提出要求,重要零部件供应需要有备份方案,在特殊情况下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估计,华为受到的影响会小很多。这类事件给中国科技企业提了个醒,那就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重发展核心竞争力,提高研发能力,做好应对预案.
中国很多企业现在已经走向国际市场,因此有可能遭遇类似的调查。这类调查是不符合WTO相关精神的,有不合理之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企业应该立足自身,提高研发能力,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提高防风险的能力.
国产芯片制造本身存短板
中国财富网:您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芯”的研发,这个行业的发展有多艰难?
倪光南:作为核心技术,芯片产业的技术门槛很高,发展自主芯片的道路肯定是艰难和曲折的。不过,近年来“中国芯”产业总体发展是不错的。
粗略划分的话,芯片可以分为设计和制造两个部分。在制造层面,这是国产芯片的短板和软肋,包括制造工艺和封装测验等,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现有的集成电路的制造工厂,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需要继续投入相当的资金和时间来缩短差距;在设计层面,模拟电路芯片品种较多,有些方面和国外水平差距比较大。但一些国产数字芯片的设计能力是比较强的,数字通用芯片的设计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大致相当。
中国财富网:芯片制造方面的短板,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倪光南:客观来讲,芯片制造需要很大资金投入。目前,国家层面和社会资本的资金投入,已经有几千亿元的规模。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刚开始时不能对资金投入要求过高。在主观上,也有值得吸取教训的地方。那就是,过去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比较分散,而集成电路行业需要相当集中的投入,应该更加强调整合资源,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实现更好的效果。总之,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芯片制造层面的问题。
中国财富网:这些短板已被认识到,如果正确应对,您预测多长时间内可以改善目前的状况?
倪光南:集成电路行业除了要有大量资金投入,也需要大量技术人员。从产业链来讲,需要解决材料、工艺、测试等多方面问题等。这个行业类似于传统的工业。与之相比,目前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这就容易产生一种印象:那就是,中国的科技企业可以实现较快发展,并且在某些领域走在发达国家前面。但集成电路领域并不是这样。
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造业希望届时达到全球制造业第二梯队的水平,到2035年达到第一梯队的水平。因此,集成电路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套用上面的时间,集成电路领域应该还需十多年的时间才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财富网:在发展国产芯片的过程中,中国的科技企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倪光南:我刚才一直强调的是如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如果对国内集成电路的工艺水平要求略低一点,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能够满足需求的。当然对于特别尖端的应用,芯片的工艺水平还需提高。按照国内目前的工艺水平,基本可以做到不受制于人。我认为,如果能够做到自主可控,即便性能略微低一点,也是可以保障大多数设备和系统运作。
因此,中国发展芯片产业,一方面要保障各项投入,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另一方面,从网络安全角度看,在国产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即便性能低一点也应该能够接受.
中国财富网:在您多年呼吁芯片自主化的过程中,哪些困难是感到难以逾越的?
倪光南:事物都有一定规律。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大的投入,也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如果有很好的政策,将人才资源组织好,那么在很多领域可以有好的表现。比如中国的北斗系统,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现在已基本能和GPS同台竞争,为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高精度的服务。当然,北斗尚未覆盖全球,大致到2020年可以实现这点。
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那么网信领域就大有可为,能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由并跑到领跑的发展。
中国财富网:发展芯片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与政府部门打交道过程中,这点是否做的到位?
倪光南:过去一段时间,有的政府部门可能对房地产等领域关注度较高,而对高技术领域投入兴趣有限。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科技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提倡科技创新和科技驱动,政府部门在科技方面的投资大大增加。相信这次中兴事件,对坚定科技创新战略和加大科技领域的投入,会起到增强作用。
如何看待二十年前的“倪柳之争”?
中国财富网:“倪柳之争”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联想全力投入到销售渠道的营建中去。虽然从短时间看可以获得不菲的利润,甚至是收购IBM的PC业务。但是过分依赖于PC业务的联想集团在2015、2016年出现业绩亏损而靠卖楼来刷新业绩的尴尬。20多年后,你如何看待当年的这场争论?
倪光南:联想作为高技术领域知名企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中国高科技发展有过很多贡献。不过有时候要求更高一点,希望它做的更好。
联想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发展的。1978年改革开放起步,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关村出现一批高技术公司,这些公司主要来自于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如中科院计算所的联想、北大方正和清华同方等。联想起步时是中科院计算所的一个对外窗口,是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思想,希望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作为中科院计算所的一部分,当时150名左右的科技人员带薪进入联想公司,计算所为其提供无偿的技术转让、办公场地和提供贷款担保等。
后来中科院有个口号叫“一院两制”,就是根据创办联想企业的经验,希望创造新的模式。那就是国家级的研究机构一方面开展学术研究,另一方面探索高技术的企业机制。这个方向是没错的。
联想成立约5年左右,企业有了一定规模,拳头产品“汉卡”也得到社会认可,企业品牌逐步形成。到1989年,改名为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后来就被称为“联想”。联想从创立到1995年,遵循的是产学研结合的思路,这个时期企业经营是成功的。但作为企业,当时联想的一些决策者,认为高技术领域高投入比较辛苦,就提出了“贸工技”(侧重贸易领域发展)的口号,认为可以通过贸易方式弥补技术层面的不足。在没有经过实践证明之前,很难说这个决策的对错。
在后来20年的发展中,联想收购摩托罗拉、IBM的PC业务等,在市场销售方面投入很大。也许一段时间内,联想的经营业绩有快速发展,但现在来看,联想的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有些人认为,“技工贸”(侧重自主科技创新)比“贸工技”更好点。
一个企业要发展,应该研究过去的企业历史,尊重自身的特殊情况。现在来看,大多数人可能认为自主科技创新是更重要的。当然,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
中国财富网:联想的发展路径是当时科技行业的缩影,他面临的问题是否也是当时中国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倪光南:并不都是这样。比如说,华为基本上在同样的时期成立,在研制成功交换机之后,华为就始终将技术研发作为主要努力方向,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认为,更多的科技企业应该是介于华为和联想期间。华为是采取“技工贸”路线,注重科技创新;联想则是“贸工技”的典型,注重市场营销。很多企业在这两方面都做,各有千秋。但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是以科技创新为方向,客观上来看效果也比较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差别不大,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财富网:有观点认为,发展国产芯片技术需要BAT这样的企业,您如何看?
倪光南:芯片行业可分为设计和制造两个部分。制造层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即使是国内领军的互联网企业,与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相比,它们的规模还是差一些,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它们。不过,互联网企业在芯片设计领域可以积极参与,发挥它们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经验来看,芯片制造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引导,需要政府促成领军企业组成联合体等。中国大陆可以学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争取在集成电路行业迎头赶上。
中国财富网:您如何看待国产可替代技术的发展,在哪些领域便于展开?
倪光南:替代技术有不同的应用领域。比如传统的桌面系统,由于被国外技术垄断,所以就存在替代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党政机关用户上。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上,目前尚未形成垄断,就不需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不实现国产技术替代,再好的国产产品也难以落地。出于国家网络安全的需要,必须要由国家意志来进行,例如北斗系统就不是市场行为,而是国家出面主持的大型工程。如果能够满足自主可控的要求,类似中兴事件的影响就会小很多。当然,也要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同类产品需要进行竞争。
资讯24小时
闪电新闻专栏
阅读量:13.7W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