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三角降压启动正反转起动中起动按纽释放后又回到Y起动状态?

通过增加附加装置,减小对电机本身和电网的应力冲击,使电动机在从零升速至额定转速的起动过程更加平稳,这个过程叫电机软起动,这种附加装置叫电机软起动器(我们这里的电机均指交流电机)。

软起动是相对直接起动而言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忽略直接起动对电机和负载的影响,只要电网容量足够大,任何电机都可以直接起动。

电动机为什么需要软起动?

因为直接起动的忽略和假设往往不成立。

a、电网容量不是无限的。当电动机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为正常工作电流的5~7倍,此电流作用在有限容量电网的阻抗上就会产生压降,电网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电网上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要解决此问题,一个办法是加大电网容量,但电网容量的加大不仅需要增加变压器容量,线路容量致使费用大大提高,在起动结束,电机正常运行时,电网的容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加大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也大大增加了,白白的浪费了很多电能。所以,改造项目需要对电机扩容,而原设计电网容量无法改变时。或新项目考虑到增加电网容量的成本,就要采用另一个办法,即加装软起动器。

b、过大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造成的危害无法忽略

普通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5--7倍,起动转矩能达到额定转矩的1.25倍以上。它在电网条件(电机启动时的电网压降小于10%)和工艺条件(启动转矩满足)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启动。但过大的启动电流给电机和电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当电机启动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6-7倍时,线圈发热量是电机在正常运行时的36-49倍。过高的温度、过快的加热速度、过大的温度梯度和电磁力,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缩短了定子线圈和转子铜条(特别是转子常利用趋肤效应现象,降低启动电流,转子铜条在启动时,表面的温度达到350℃以上)的使用寿命。

所以,从保护电机的角度也应当使用软起动器。

电机软起动装置的分类:

按照工作频率是否恒定,软起动装置可分为变频软起动和限流(降压)软起动。

按照电机工作的电压等级,软起动装置可分为低压软起动和中(高)压软起动,即6KV与10KV软起动器。

是最为理想的软起动器,它是所有软起动器中唯一可以在额定电流内成功起动的软起动器。价格贵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人们购置变频调速装置一般都是着眼于调速,只有在对起动电流有严格要求的场合才有可能应用。

通过串入有限流作用的电力器件实现的软起动,叫做降压或限流软起动,是软起动中的一个主要类别。降压或限流软起动又可分为有级和无级两类,前者的调节是分档的;后者的调节是连续的。传统的软起动均是有级的,如星角变换软起动,电抗器软起动等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方式已基本被淘汰了。

现阶段在国内应用的软起动器基本都可以连续调节,主要有以下四种:

a、以电解液限流的液阻软起动(水电阻)和热变电阻软起动;

b、以开关变压器为限流器件的开关变压器方式的软起动;

c、以磁饱和电抗器(SR)为限流器件的磁控软起动;

d、以晶闸管(SCR)为限流器件的晶闸管软起动。

以上几种软起动器可以起动异步电机,也可起动同步电机,当起动同步电机时,先按异步方式起动,然后加励磁,使电机进入同步状态。

电机降压软起动的特点:

a、起动电流一定大于电机额定工作电流。

降压软起动电流是电机额定电流的2~4倍(电流太小可能克服不了阻转矩)。在引起电网压降方面,软起动虽然比硬起动好,但对电网还是有冲击的。注意:所需要的电流倍数仅仅与电机参数以及负载阻转矩有关,与降压软起动装置类型无关。

b、如果只考虑大幅度降低起动电流,降压方式软起适合空载或轻载的鼠笼电机起动。

由于起动转矩与电流平方成正比,降压软起动在降低电流的同时也付出了起动转矩减小的代价,所以此类软起动比较适合与风机、水泵类平方转矩负载及压缩机负载,对于转动惯量较大的负载如球磨机,要带载成功起动就必须加大起动电流,起动电流不会很小,一般会超过额定电流的4 倍以上。

当然用户也可能从保护负载的角度考虑来选取软起动。比如皮带输送机一般是带载起动的,在整套装置中皮带的成本几乎占整套系统成本的一半以上。在正常工作时皮带是匀速工作的,但每次起动时皮带都经过急剧拉伸的过程,所以大大的影响了皮带的使用寿命,使用软起动产品后,虽然起动电流比平方转矩负载大一些,但起动过程很柔和,大大的延长了皮带的寿命。

电机软起动系统的组成(可控硅方式):

软起动装置由一面柜组成,内含旁路接触器,如果是改造项目,用户有高压柜且一拖一,可只要起动柜,如一拖多,则配相应的切换柜。

a、恒流方式:以恒定的电流值为基准的电流闭环软起动。这种方式能够从源头上限制硬起动带来的冲击,是中压电机降压软起动常常采用的一种。

b、电压斜坡方式:以斜坡电压值为基准的电压闭环软起动。它能够使冲击更加平缓,起动完成时间更易于掌控,但是,软起动电流的恒定性较差。

当使用这种起动方式时,软起动器提供一个附加的起动脉冲转矩用来克服摩擦负载所产生的静摩擦阻力。脉冲时间为用户可设定的0到2秒。

在全压起动方式下,软起动器相当于固态接触器。电机受到全额的冲击电流和达到堵转转矩。

e、其它方式:例如,转速、转矩和有功功率闭环等等,它们有各自的优点,但是,其物理实现的难度较大,仅在特殊场合下采用。

对于泵类负载,有时会对软起动装置提出软停止的要求。要它不仅能够实现电机的软起动,而且能够实现软停止。高速运转的电机断电后的停止叫做自由停车,软停止是比自由停车更慢的停止。软停止的目的是缓和乃至消除“水锤效应,水锤效应”会伤及阀门和管道。

软起动装置在软停止过程中继续向电机输送动力,减缓电机转速和流体流速的急剧下降。软起动装置实现软停止的机理是逐步减小加在定子回路中的电压,使电机的转速逐步下降。

几种降压软起动的原理与比较:

1、水电阻与热变电阻:

水电阻式软起动:水电阻软起动是在电机的定子或转子回路中串入液体电阻的起动方式。当电机起动过程中,装置通过改变极板的距离,相应的改变极板间液体电阻,从而调节了电机的电压。

水电阻起动最大的优点就是:

a、价格便宜。由于没有采用现代功率电子器件,而采用机械调节极板距离的方式,技术含量低,所以售价相对较低。

b、可以用于绕线电机。由于水电阻可串入绕线电机的转子回路,可以重载起动。

但水电阻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a、体积大。由于 无法利用功率电子器件的开关控制特性,只能把电机起动时的电压降在水电阻的溶液中。如果起动一千千瓦的电动机,则起动过程中水电阻消耗的平均功率可达几百千瓦,如此大的功率最终转化为热量,需要很大体积的溶液箱承受此功率,占用了很大的空间。

b、安全性差。由于水电阻靠液体来为电机定子三相降压,绝缘困难,处理不好可能引起起火,高压接地等事故。

c、水电阻还有寿命低、环境适应性差的缺点。由于存在需要机械调节的移动极板,降低了装置的可靠性。同时环境温度对其起动性能有很大影响,比如温度低于溶液的冰点致使溶液结冰,使装置无法使用等。

d、无法频繁起动、不适合一拖多。

初次起动后,如果要再次起动,就需等溶液温度降低,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否则溶液有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大量汽化。同理如果系统设计成一拖多工作方式,如果水电阻功率按单台设计,电机就不可能依次起动,必须等待。如果水电阻功率按多台累加设计,则大大的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体积,价格上已无太大优势了。

e、维护成本较高,水电阻式存在水的蒸发问题、污染问题等,如果换水时间掌握不好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热变电阻与水电阻都属于液体电阻,不同点是取消了移动极板,靠溶液的温度电阻特性限制电机的电流。液体电阻的一切缺点它都有,只是他没有移动极板,提高了机械方面的可靠性,但溶液电阻的变化是有限的,而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起动的成功率大大降低了,而且此特点使他完全不受控,只能听天由命。

2、开关变压器方式的软起动:

把变压器的原边串入电机定子回路,通过控制可控硅短接变压器副边,来改变原边电流,从而控制电机的起动过程。此种方式软起动是通过变压器的降压原理,避免了可控硅的直接串联中的均压问题,从而回避了技术难点。

但此种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既虽然通过变压器把可控硅上的电压降低了n 倍,但根据变压器原理,可控硅上承载的电流就要增加n倍,在容量稍大的电机上,就需要并联可控硅,可见此种方式并没有减小可控硅容量(承载电压*电流),而且多了一只开关变压器。

此种方式是通过磁放大原理,在饱和电抗器的控制线圈中加入较小的控制电流,使电抗器的饱和程度有所改变,从而改变串入电抗器的电机的起动电流。此种方式运用了磁放大原理,从而达到以较小的功率控制较大功率的目的。此种方式的优点:电感的体积和成本比变压器有所降低。

1、响应慢,由于串入定子回路中的电感具有电流的滞后性,在控制系统发出控制指令到电感达到指令的设置要求大约需要1秒钟以上。

2、功率因数低,由于电机起动时功率因数本来就不高,定子中串入电感更加降低了功率因数,起动电流的利用律不高。

3、噪声大,起动时噪声明显。

4、可控硅串入方式软起动。

这是国外中高压领域广泛应用的起动方式,是国际上的主流起动方式。它是应用了可控硅串联技术,通过光纤传输控制信号,控制可控硅串的同时导通和关断,从而控制电机的起动过程。

可控硅方式软起动有诸多优点:

b、控制迅速,响应快。

d、可靠性高,起动成功率有保证。鉴于以上优点,可控硅方式软起动是除变频起动外,其它几种软起动中性能最优的起动方式。

至于价格方面,由于此项技术门槛较高,以前此类产品均为进口,给人以高价的印象,随着半导体元件的价格降低和国内有实力的公司介入,价格已达到了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且从发展的角度看,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售价不断降低,而制造变压器、电抗器等金属材料的价格却在逐年提高,所以可控硅方式软起动必将取代其它几种方式软起动成为未来软起动的主流。

软起动的性能及常见问题:

1.1过载保护:过载等级0%—199%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2欠载保护:当电流下降到设定的欠载保护级别时系统自动跳闸,欠载级别在0%—99%内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3过压保护:过压等级可调,当系统电压超过设定电压级别时自动跳闸,过压级在0%—199%内可调,跳闸延时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4欠压保护:当起动时检测到欠压到达系统设定级别时,系统报警,并自动跳闸,欠压级在0%—99%内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5起动次数过频保护:可自行设定连续起动次数,1—99次/小时可调,当超出设定范围时自动报警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6相序保护:具有反相识别功能,当进线相序错误时,控制器自动报警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7缺相保护:当发生缺相故障时自动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10s内可调。

1.8三相不平衡保护:当三相电流之差超过设定的不平衡级别时自动跳闸,不平衡级别在0%—25%内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9电机堵转保护:当电机在起动时发生堵转情况时,系统报警并自动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10s内可调。

1.10电机过热保护:当电机在起动和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超出系统设定值时自动报警并跳闸。耗热报警级别在0%—99%内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11晶闸管故障保护:当晶闸管或触发脉冲出现故障时,系统报警并自动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10s内可调。

1.12晶闸管过温保护:起动过程中当系统检测到晶闸管温度超出设定温度时,系统报警,并自动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2.1控制器:它是整套软起动的核心,由他对采集的电压、电流等数据进行高速处理,及时发出相应触发与保护指令。他的运算和保护速度对整个系统起关键作用。

2.2阀组:它是整套软起动的关键部件。由于电网电压需要由多只可控硅共同负担,所以同一相中串联的可控硅的一致性非常关键,所以尽可能选取国外原装进口产品如ABB可控硅。

至于其它器件,如互感器、接触器等,由于国内产品性价比较高,建议选用国产。

3.1系统维护:由于可控硅方式软起动的阀组只是在起动过程中工作的,电机起动完成由旁路接触器完成旁路切换,阀组的散热量很小,基本不需要通风,没有风扇等转动部件和防尘过滤网的清理工作,所以操作人员只管按起动和停止按纽就可以了,系统是免维护的。

3.2系统谐波:由于可控硅方式软起动是靠可控硅斩波降压的起动,起动过程中系统肯定是存在谐波的,只是电机的起动时间很短,谐波影响不十分显著罢了。

3.3传输距离:由于可控硅方式软起动回路中有一定的谐波,建议软起动与电机的距离不要太远,超过200米要在软起动端加滤波器。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暖通南社整理编辑。

通过增加附加装置,减小对电机本身和电网的应力冲击,使电动机在从零升速至额定转速的起动过程更加平稳,这个过程叫电机软起动,这种附加装置叫电机软起动器(我们这里的电机均指交流电机)。

软起动是相对直接起动而言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忽略直接起动对电机和负载的影响,只要电网容量足够大,任何电机都可以直接起动。

电动机为什么需要软起动?

因为直接起动的忽略和假设往往不成立。

a、电网容量不是无限的。当电动机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为正常工作电流的5~7倍,此电流作用在有限容量电网的阻抗上就会产生压降,电网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电网上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要解决此问题,一个办法是加大电网容量,但电网容量的加大不仅需要增加变压器容量,线路容量致使费用大大提高,在起动结束,电机正常运行时,电网的容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加大的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也大大增加了,白白的浪费了很多电能。所以,改造项目需要对电机扩容,而原设计电网容量无法改变时。或新项目考虑到增加电网容量的成本,就要采用另一个办法,即加装软起动器。

b、过大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造成的危害无法忽略

普通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5--7倍,起动转矩能达到额定转矩的1.25倍以上。它在电网条件(电机启动时的电网压降小于10%)和工艺条件(启动转矩满足)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启动。但过大的启动电流给电机和电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当电机启动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6-7倍时,线圈发热量是电机在正常运行时的36-49倍。过高的温度、过快的加热速度、过大的温度梯度和电磁力,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缩短了定子线圈和转子铜条(特别是转子常利用趋肤效应现象,降低启动电流,转子铜条在启动时,表面的温度达到350℃以上)的使用寿命。

所以,从保护电机的角度也应当使用软起动器。

电机软起动装置的分类:

按照工作频率是否恒定,软起动装置可分为变频软起动和限流(降压)软起动。

按照电机工作的电压等级,软起动装置可分为低压软起动和中(高)压软起动,即6KV与10KV软起动器。

是最为理想的软起动器,它是所有软起动器中唯一可以在额定电流内成功起动的软起动器。价格贵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人们购置变频调速装置一般都是着眼于调速,只有在对起动电流有严格要求的场合才有可能应用。

通过串入有限流作用的电力器件实现的软起动,叫做降压或限流软起动,是软起动中的一个主要类别。降压或限流软起动又可分为有级和无级两类,前者的调节是分档的;后者的调节是连续的。传统的软起动均是有级的,如星角变换软起动,电抗器软起动等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方式已基本被淘汰了。

现阶段在国内应用的软起动器基本都可以连续调节,主要有以下四种:

a、以电解液限流的液阻软起动(水电阻)和热变电阻软起动;

b、以开关变压器为限流器件的开关变压器方式的软起动;

c、以磁饱和电抗器(SR)为限流器件的磁控软起动;

d、以晶闸管(SCR)为限流器件的晶闸管软起动。

以上几种软起动器可以起动异步电机,也可起动同步电机,当起动同步电机时,先按异步方式起动,然后加励磁,使电机进入同步状态。

电机降压软起动的特点:

a、起动电流一定大于电机额定工作电流。

降压软起动电流是电机额定电流的2~4倍(电流太小可能克服不了阻转矩)。在引起电网压降方面,软起动虽然比硬起动好,但对电网还是有冲击的。注意:所需要的电流倍数仅仅与电机参数以及负载阻转矩有关,与降压软起动装置类型无关。

b、如果只考虑大幅度降低起动电流,降压方式软起适合空载或轻载的鼠笼电机起动。

由于起动转矩与电流平方成正比,降压软起动在降低电流的同时也付出了起动转矩减小的代价,所以此类软起动比较适合与风机、水泵类平方转矩负载及压缩机负载,对于转动惯量较大的负载如球磨机,要带载成功起动就必须加大起动电流,起动电流不会很小,一般会超过额定电流的4倍以上。

当然用户也可能从保护负载的角度考虑来选取软起动。比如皮带输送机一般是带载起动的,在整套装置中皮带的成本几乎占整套系统成本的一半以上。在正常工作时皮带是匀速工作的,但每次起动时皮带都经过急剧拉伸的过程,所以大大的影响了皮带的使用寿命,使用软起动产品后,虽然起动电流比平方转矩负载大一些,但起动过程很柔和,大大的延长了皮带的寿命。

电机软起动系统的组成(可控硅方式):

软起动装置由一面柜组成,内含旁路接触器,如果是改造项目,用户有高压柜且一拖一,可只要起动柜,如一拖多,则配相应的切换柜。

a、恒流方式:以恒定的电流值为基准的电流闭环软起动。这种方式能够从源头上限制硬起动带来的冲击,是中压电机降压软起动常常采用的一种。

b、电压斜坡方式:以斜坡电压值为基准的电压闭环软起动。它能够使冲击更加平缓,起动完成时间更易于掌控,但是,软起动电流的恒定性较差。

当使用这种起动方式时,软起动器提供一个附加的起动脉冲转矩用来克服摩擦负载所产生的静摩擦阻力。脉冲时间为用户可设定的0到2秒。

在全压起动方式下,软起动器相当于固态接触器。电机受到全额的冲击电流和达到堵转转矩。

e、其它方式:例如,转速、转矩和有功功率闭环等等,它们有各自的优点,但是,其物理实现的难度较大,仅在特殊场合下采用。

对于泵类负载,有时会对软起动装置提出软停止的要求。要它不仅能够实现电机的软起动,而且能够实现软停止。高速运转的电机断电后的停止叫做自由停车,软停止是比自由停车更慢的停止。软停止的目的是缓和乃至消除“水锤效应,水锤效应”会伤及阀门和管道。

软起动装置在软停止过程中继续向电机输送动力,减缓电机转速和流体流速的急剧下降。软起动装置实现软停止的机理是逐步减小加在定子回路中的电压,使电机的转速逐步下降。

几种降压软起动的原理与比较:

1、水电阻与热变电阻:

水电阻式软起动:水电阻软起动是在电机的定子或转子回路中串入液体电阻的起动方式。当电机起动过程中,装置通过改变极板的距离,相应的改变极板间液体电阻,从而调节了电机的电压。

水电阻起动最大的优点就是:

a、价格便宜。由于没有采用现代功率电子器件,而采用机械调节极板距离的方式,技术含量低,所以售价相对较低。

b、可以用于绕线电机。由于水电阻可串入绕线电机的转子回路,可以重载起动。

但水电阻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a、体积大。由于无法利用功率电子器件的开关控制特性,只能把电机起动时的电压降在水电阻的溶液中。如果起动一千千瓦的电动机,则起动过程中水电阻消耗的平均功率可达几百千瓦,如此大的功率最终转化为热量,需要很大体积的溶液箱承受此功率,占用了很大的空间。

b、安全性差。由于水电阻靠液体来为电机定子三相降压,绝缘困难,处理不好可能引起起火,高压接地等事故。

c、水电阻还有寿命低、环境适应性差的缺点。由于存在需要机械调节的移动极板,降低了装置的可靠性。同时环境温度对其起动性能有很大影响,比如温度低于溶液的冰点致使溶液结冰,使装置无法使用等。

d、无法频繁起动、不适合一拖多。

初次起动后,如果要再次起动,就需等溶液温度降低,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否则溶液有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大量汽化。同理如果系统设计成一拖多工作方式,如果水电阻功率按单台设计,电机就不可能依次起动,必须等待。如果水电阻功率按多台累加设计,则大大的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体积,价格上已无太大优势了。

e、维护成本较高,水电阻式存在水的蒸发问题、污染问题等,如果换水时间掌握不好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热变电阻与水电阻都属于液体电阻,不同点是取消了移动极板,靠溶液的温度电阻特性限制电机的电流。液体电阻的一切缺点它都有,只是他没有移动极板,提高了机械方面的可靠性,但溶液电阻的变化是有限的,而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起动的成功率大大降低了,而且此特点使他完全不受控,只能听天由命。

2、开关变压器方式的软起动:

把变压器的原边串入电机定子回路,通过控制可控硅短接变压器副边,来改变原边电流,从而控制电机的起动过程。此种方式软起动是通过变压器的降压原理,避免了可控硅的直接串联中的均压问题,从而回避了技术难点。

但此种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既虽然通过变压器把可控硅上的电压降低了n倍,但根据变压器原理,可控硅上承载的电流就要增加n倍,在容量稍大的电机上,就需要并联可控硅,可见此种方式并没有减小可控硅容量(承载电压*电流),而且多了一只开关变压器。

此种方式是通过磁放大原理,在饱和电抗器的控制线圈中加入较小的控制电流,使电抗器的饱和程度有所改变,从而改变串入电抗器的电机的起动电流。此种方式运用了磁放大原理,从而达到以较小的功率控制较大功率的目的。此种方式的优点:电感的体积和成本比变压器有所降低。

1、响应慢,由于串入定子回路中的电感具有电流的滞后性,在控制系统发出控制指令到电感达到指令的设置要求大约需要1秒钟以上。

2、功率因数低,由于电机起动时功率因数本来就不高,定子中串入电感更加降低了功率因数,起动电流的利用律不高。

3、噪声大,起动时噪声明显。

4、可控硅串入方式软起动。

这是国外中高压领域广泛应用的起动方式,是国际上的主流起动方式。它是应用了可控硅串联技术,通过光纤传输控制信号,控制可控硅串的同时导通和关断,从而控制电机的起动过程。

可控硅方式软起动有诸多优点:

b、控制迅速,响应快。

d、可靠性高,起动成功率有保证。鉴于以上优点,可控硅方式软起动是除变频起动外,其它几种软起动中性能最优的起动方式。

至于价格方面,由于此项技术门槛较高,以前此类产品均为进口,给人以高价的印象,随着半导体元件的价格降低和国内有实力的公司介入,价格已达到了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且从发展的角度看,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售价不断降低,而制造变压器、电抗器等金属材料的价格却在逐年提高,所以可控硅方式软起动必将取代其它几种方式软起动成为未来软起动的主流。

软起动的性能及常见问题:

1.1过载保护:过载等级0%—199%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2欠载保护:当电流下降到设定的欠载保护级别时系统自动跳闸,欠载级别在0%—99%内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3过压保护:过压等级可调,当系统电压超过设定电压级别时自动跳闸,过压级在0%—199%内可调,跳闸延时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4欠压保护:当起动时检测到欠压到达系统设定级别时,系统报警,并自动跳闸,欠压级在0%—99%内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5起动次数过频保护:可自行设定连续起动次数,1—99次/小时可调,当超出设定范围时自动报警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6相序保护:具有反相识别功能,当进线相序错误时,控制器自动报警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7缺相保护:当发生缺相故障时自动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10s内可调。

1.8三相不平衡保护:当三相电流之差超过设定的不平衡级别时自动跳闸,不平衡级别在0%—25%内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9电机堵转保护:当电机在起动时发生堵转情况时,系统报警并自动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10s内可调。

1.10电机过热保护:当电机在起动和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超出系统设定值时自动报警并跳闸。耗热报警级别在0%—99%内可调,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1.11晶闸管故障保护:当晶闸管或触发脉冲出现故障时,系统报警并自动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10s内可调。

1.12晶闸管过温保护:起动过程中当系统检测到晶闸管温度超出设定温度时,系统报警,并自动跳闸,跳闸时间可自动设置,在0—99s内可调。

2.1控制器:它是整套软起动的核心,由他对采集的电压、电流等数据进行高速处理,及时发出相应触发与保护指令。他的运算和保护速度对整个系统起关键作用。

2.2阀组:它是整套软起动的关键部件。由于电网电压需要由多只可控硅共同负担,所以同一相中串联的可控硅的一致性非常关键,所以尽可能选取国外原装进口产品如ABB可控硅。

至于其它器件,如互感器、接触器等,由于国内产品性价比较高,建议选用国产。

3.1系统维护:由于可控硅方式软起动的阀组只是在起动过程中工作的,电机起动完成由旁路接触器完成旁路切换,阀组的散热量很小,基本不需要通风,没有风扇等转动部件和防尘过滤网的清理工作,所以操作人员只管按起动和停止按纽就可以了,系统是免维护的。

3.2系统谐波:由于可控硅方式软起动是靠可控硅斩波降压的起动,起动过程中系统肯定是存在谐波的,只是电机的起动时间很短,谐波影响不十分显著罢了。

3.3传输距离:由于可控硅方式软起动回路中有一定的谐波,建议软起动与电机的距离不要太远,超过200米要在软起动端加滤波器。

自耦降压启动是利用自耦变压器降低动机端电压的启动方法,自耦变压器一般由两组抽头可以得到不同的输出电压(一般为电压的80%和65%),启动时使自耦变压器中的一组抽头(例如:65%)接在电动机的回路中,当电动机的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将自耦变压器切除,使电动机直接接在三相电源上进入运转状态。

1、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电源。

2、按下启动按钮SB2,交流接触器KM3线圈回路通电,主触头闭合,自耦变压器接成星形。KM1线圈通电其主触头闭合,由自耦变压器的65%抽头端将电源接入电动机,电动机在低电压下启动。

3、KM1常开辅助触点闭合接通中间继电器KA的线圈回路,KA通电并自锁KA的常开触点闭合为KM2线圈回路通电做准备。

4、当电动机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松开按钮SB2,按下按钮SB3,KM1、KM3线圈断电将自耦变压器切除,KM2线圈得电并自锁,将电源直接接入电动机,电动机在全压下运行。

5、电动机运行中的过载保护由热继电器FR完成。

接触器互锁:KM2常闭触点接入KM3、KM1线圈回路

KM1常闭触点接入KM2线圈回路

按纽互锁:按纽SB2常开触点接入KM3、KM1线圈回路

按纽SB2常闭触点接入KM2线圈回路

按纽SB3常开触点接入KM2线圈回路

按纽SB3常闭触点接入KM3、KM1线圈回路

1、电动机自耦降压电路,适用于任何接法的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2、自耦变压器的功率应予电动机的功率一致,如果小于电动机的功率,自耦变压器会因起动大发热损坏绝缘烧毁绕组。

3、对照原理图核对接线,要逐相的检查核对线号。防止接错线和漏接线。

4、由于启动电流很大,应认真检查主回路端子接线的压接是否牢固,无虚接现象。

5、空载试验;拆下热继电器FR与电动机端子的联接线,接通电源,按下SB2起动KM1与KM3动作吸合,KM2与KA不动作。再按下SB3运行按钮,KM1和KM3释放,KA和KM2动作吸合切换正常,反复试验几次检查线路的可靠性。

6、带电动机试验;经空载试验无误后,恢复与电动机的接线。再带电动机试验中应注意启动与运行的接换过程,注意电动机的声音及电流的变化,电动机起动是否困难有无异常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

7、再次启动;自耦降压起动电路不能频繁操作,如果启动不成功的话,第二次起动应间隔4分钟以上,入在60秒连续两次起动后,应停电4小时再次启动运行,这是为了防止自耦变压器绕组内启动电流太大而发热损坏自耦变压器的绝缘。

1、带负荷起动时,电动机声音异常,转速低不能接近额定转速,接换到运行时有很大的冲击电流,这是为什么?

分析现象;电动机声音异常,转速低不能接近额定转速,说明电动机起动困难,怀疑是自耦变压器的抽头选择不合理,电动机绕组电压低,起动力矩小脱动的负载大所造成的。

处理;将自耦变压器的抽头改接在80%位置后,在试车故障排除。

2、电动机由启动转换到运行时,仍有很大的冲击电流,甚至掉闸。

分析现象;这是电动机起动和运行的接换时间太短所造成的,时间太短电动机的起动电流还未下降转速为接近额定转速就切换到全压运行状态所至。

处理;延长起动时间现象排除。

带点动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两台三相交流电动机联锁的控制电路是指电路中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电动机顺序启动、反顺序停机的控制电路电路中,电动机启动顺序、停机顺序由控制按钮进行控制

再按SB2,按下的瞬间,KM2锁,KM2的常闭点断开使得KM1无法工作。同时主触点闭合,电机反向运行。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起动:合上电源开关qs,引入三相电源,按下常开按钮***,km的线圈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的目的是什么?气动继动器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保证异步电动机单向启动控制电路能连续运行呢?

1.基本控制环节 1.1 启动锁和点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控制有直接启动降压启动和软启动等方式。直接启动又称为全压启动,即启动时电源电压全部施加在

降压启动控制程序,要求合上电源刀开关,按下启动按钮SB2后,电机以星形连接启动,开始转动5S后,KM3断电,星形启动结束。若8.4.1项目描述改为:设计一个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程序,要求合...

原标题:基于 Matlab 的笼形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分析基于 Matlab 的笼形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分析陈滨掖摘要: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启动时的瞬间大电流及启动转矩会对负载造成很大冲击。降压启动的目的

下图所示为异步电动机、星三角起动控制电路图,此种接法只适合于电动机正常运行时为三角型联接。 异步电动机星三角启动控制电路图  所需主要元器件:三个交流接触器,一个热继电器,一个时间继电器,启动、停止

电动机是由定子(固定部分)和转子(转动部分)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由气隙分开。异步电动机的外形见图片,异步电动机分为鼠笼式电动机和绕线式电动机两种。 参见鼠笼式电动机模型定子结构 1、机座:用

结合Matlab/Simulink环境,对电动机几种降压启动进行建模及仿真分析,同时为电气控制的教学研究提供新思路。2笼形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理论分析电动机启动是指电动机在接通电源后,由静止状态加速到稳...

一、减压启动减压启动是笼型感应电动机(又称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法之一。它具有线路结构紧凑、不受电动机绕组接线方式限制的优点,还可按允许的启动电流和所需要的启动转矩选用不同的变压器电压抽

某电灌站共有14台155kW水泵机组,每台电动机均采用降压起动柜起动。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较多场所采用星-三角降压启动,该控制线路是典型的电动机启动控制电路之一。

电动机控制电路及程序下载

单相异步电动机是指仅具有单相定子绕组并由单相交流电源供电的异步电动机,它是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衍生产品,其结构与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相同,转子也是鼠笼式的。因此,单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短路,断路,接地,接线错误,电动机过热等故障的排除方法与三相异

减压启动是笼型感应电动机(又称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法之一。它具有线路结构紧凑、不受电动机绕组接线方式限制的优点,还可按允许的启动电流和所需要的启动转矩选用不同的变压器电压抽头,故适用于容量较大的电动机

18种电动机降压启动电路

两台三相交流电动机联锁的控制电路是指电路中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电动机顺序启动、反顺序停机的控制电路电路中,电动机启动顺序、停机顺序由控制按钮进行控制。两台三相交流电动机联锁启停控制电路

温升过高而被烧毁。  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电动机断相自动保护方法,只须对常见电动机控制电路进行一些改进,即可实现对电动机断相起动或运行进行自动保护。  这种电路是在原控制电路中加入了一个交流接触器

触点进行联锁的基础上,增加了复合接钮SB2和SB3。进行联锁保护。这种电路中,即使同时接下两个启动接钮,正反转接触器都不能得电。此外,使用了复合按钮,电动机正向运转后,不必先按下停止接钮SB1,可以直接

识读电动机控制电路,需要对该类电路的特点有所了解,在了解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功能、结构、电气部件的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对电动机控制电路进行识读。

降压启动在生产应用得非常广泛。而且应用的时间很长。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我们农村的加工厂里就有应用。那是一种油浸式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器。这种启动器在启动的时候,先将启动手柄向里推,等几秒钟(大概5-8秒)电动机转速起来后再将手柄向回拉。停止的时候只需要按

电路原理图适用于电压380V、电机功率不超过75KW的交流电动机作不频繁降压起动控制

鼠笼式电动机是最常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款式,它的因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维护方便而得大规模使用,但是它有个问题,就是瞬间启动电流比较大,一般需要软启动的方式来控制电流,常用的鼠笼式三相异步电机启动方式

本文主要介绍了鼠笼式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将电动机接到电源的任意两根线对调一下,即可使电动机反转。

为了限制启动电流并提高启动转矩,线绕转子异步电动机启动可在转子电路中串接几级启动电阻或串入频敏电阻器。本文将讲述在三相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电路中串联电阻的启动控制电路

减压启动是笼型感应电动机(又称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法之一。它具有线路结构紧凑、不受电动机绕组接线方式限制的优点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减压起动设计设计要求:(1)查找设定合理的电动机额定参数,至少给出三组电阻对应参数的计算;(2)完成三级(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起动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包含控制器)

电气作业人员最熟悉的电动设备应该就是电动机了,电动机启动的时候有很多种方式,包括直接启动减压起动,Y-Δ 降压启动,软启动启动,变频器启动等等方式。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但是电动机有多少种启动方式呢?电动机启动方式包括:全压直接起动、减压起动、 星三角起动、软起动器和变频器。1、全压直接起动①在电网容量和负载两方面都允许全压直

控制电路分析控制电路采用380V交流电源供电。按启动按钮SB2,KM线圈得电吸合并锁,M1电动机直接启动;M1运行后合上Q1,冷却泵电动机启动。按停止按钮SB1,M1和1M2电动机同时停转。3

和SB3是停止按钮,分别控制电动机M1与M2。按钮SB2和SB4是启动按钮,分别控制电动机M1与M2。为了方便理解,我把电路图中M2的控制回路突出来一块,即当下文提到M2的控制回路时,指的就是上图

保护器等,但由于电路复杂价格较贵,在小型电动机(3KW及以下)控制电路上未能普遍配套用。为什么电动机安装了熔断器保护、磁力启动器附加的热继电器保护、断路器过流保护,都不能很好地对电动机两相运行起有效

电路的工作原理。利用所学的基础电路知识,通过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电阻,即可判断出所接电路是否正确以及各电气元件的动作情况及判断电路故障点。下面以交流接触器联锁控制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为例说明如何检查

和接触器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两方向运行的控制电路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电路线路分析如下:一、正向启动:1、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三相电源2、按下正向启动按钮SB3,KM1通电吸合并锁,主触头闭合接通电动机

启动时的电压被降低,使启动电流变小,启动时对母线的冲击减小,达到电机启动时母线电压的压降在允许的范围内(要求母线压降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减压启动也是可以使电机启动时的电流减小,是通过自耦变压器电压抽头的改变而使电机启动时得到的电压降低,从

首先介绍了电机降压启动原理,其次介绍了电机降压启动接线图,最后阐述了电机降压启动时应注意的事项。电机降压启动接线图,适

介绍了电动机降压启动常见故障,和三相电动机降压启动常见故障。1、带负荷起动时,电动机声音异常,转速低不能接近额定转速,接换到运行时有很大的冲击电流,这是为什么?   分析现象:电动机

45张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图,由易到难。包括用胶盖瓷底的刀开关进行手动正转控制电路,利用铁壳开关手动正转控制电路,采用转换开关的控制电路

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但是电动机有多少种启动方式呢?电动机启动方式包括:全压直接起动、减压起动、 星三角起动、软起动器和变频器。

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控制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的继电接触器控制改造为PLC控制系统.

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控制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的继电接触器控制改造为PLC控制系统.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动机启停控制电路图大全(多地控制/间歇式循环/三相异步启动停止电路图详解)。多地控制电路特征是:停止按钮串联,启动按钮并联。启动:按下甲乙两地(任意)启动按钮SB2或SB4→KM线圈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动机控制电路图大全(三相异步/锁正转控制电路图详解)。电动正转控制线路适用于电动机短时间运行控制,如果用作长时间运行控制极为不方便(需一致按住按钮不放)。电动机长时间连续运行常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图大全(六款按钮控制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详解)。按钮控制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当按下按钮时,电动机旋转,松开按钮后电动机停止转动。电路由刀开关Q、熔断器FU1、接触器KM的主

启动控制线路种类很多,下面仅介绍较常见的星形-三角形(Y-△)降压启动控制电路。1、星形-三角形降压启动的接线方式三相异步电动机接线盒有U1、U2、V1、V2、W1、W2工6个接线端,如图1所示。当

线路原理图第四张 电动机的两地控制线路原理图。第五张 电动机的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原理图。第六张 电动机的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原理图。第七张 电动机的双重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原理图。第八张 电动机的顺序停止控制线路

减压启动是笼型感应电动机(又称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法之一。它具有线路结构紧凑、不受电动机绕组接线方式限制的优点,还可按允许的启动电流和所需要的启动转矩选用不同的变压器电压抽头,故适用于容量较大的电动机

实用电动机控制电路350例,分享给需要的你们,新手们可以参考参考

实用电动机控制电路350例,分享给需要的你们

本帖最后由 gk320830 于 11:36 编辑 电动机常用顺序控制电路

本帖最后由 gk320830 于 18:37 编辑 双速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设计及文字叙述(文字尽可能的多谢)求求各位高人了.谢谢了!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时间继电器)三角(低速)双星行(高速)

笼型电动机定子串联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电动机定子串电阻降压起动控制电路原理图

电动机定子串联电阻降压启动电路

11~75型降压启动电路

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电路

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电路

设计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步进电动机的微机控制电路

用PLC改进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控制方案 传统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起、制动控制方式一般有四种,即定子回路串电阻起动,Y/△起动,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使用。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向旋转控制电路的特点。3、熟悉

钻床主轴电动机和液压电动机的联锁控制电路

双速电动机控制电路

电动机间歇运行控制电路

智能型电动机节能控制电路

电动机的脉冲驱动控制电路

步进电动机的微机控制电路

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较大容量的笼型异步电动机(大于10KW)因启动电流较大,一般都采用降压起动方式来起动。原理:起动时降低加在电动机定子绕组上的电压,起动后再将电压恢复到额定值。常用方法:串

电动机控制电路应用实例介绍电动机控制实用电路。内容包括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无刷电动机、步进电动机控制电路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以及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电动机控制电路选用与258实例电子书Pdg版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动机和低压电器的选用方法和性能规格;交流变频调速器(VVVF)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简介;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2

实验、   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交流接触器、控制按钮等低压电器的规格

启动补偿的感应电动机控制电路图 如图所示控制电路中,R1,D1-D4,R2和C2组成启动补偿电路.

感应电动机控制电路图:下图是感应电动机控制电路,直流逻辑指令通过光电耦合器控制集成电路零开关F,零压开关输出触发双向可控硅三相电

双速电动机控制电路

电动机低速脉动控制电路

电动机间歇运行控制电路

电动机间歇运行控制电路

钻床上轴电动机和液压电动机的联锁控制电路

具有锁的电动机正转控制电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三角降压启动正反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