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与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六项要求的关系是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大,能说明白了不太容易,可以形象的比喻一下,方便理解。首先我们把货币想象成水,一个地方如果水比较多,流速相对比较快(注意,都是相对的,水太大,流的太快就成灾了,也就是货币大放水下的物价飞涨,潜在经济危机)那么周围的生态就好,聚居的人就多。自古人类就是逐水而居,换到金融领域其实也是一个道理,水多的地方,人就多,赚钱效率就高。比如改开之初的出口加工,后来的房地产,最近的新能源汽车,碳中和概念等等,大量的钱进去,就会产生泡沫,推高资产价格,自然这些地方就能赚到钱。

放大到整个金融体系,其实是一个道理,M2简单理解就是央妈投入市场的钱的数量,大家总是看到说M2增速多少多少,其实就是每年或者每月投入市场的钱多了多少,如果短期投入的多了,整个市场的商品,资产数量没变化,就会引起商品和资产价格的上升,至于哪些商品,资产价格上升,哪些不涨,又会联系到宏观经济政策和大国博弈的方方面面,展开说的话东西太多了,后面再简单分析。

再说GDP,我们国家在过去大概30年保持了非常高的GDP增长(大约8-10%),主要动力来自改开之后的出口,基础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还有消费。从2019年开始,这个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为啥放缓,这里面有被动的原因(贸易战,疫情等等),也有主动的原因(控制房地产投资,深化金融改革等等),总之,2020年-2021年我们政府主导了经济增长目标的转型,即从追求数量转型追求质量,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持续的供给侧改革,到最近的需求侧改革,从房住不炒到防范金融风险等等。

单从金融领域来看,主要目标这几年依然会是去杠杆,有效降低和防范金融风险;在这个大目标下,这两年的一系列动作就可以连成一条线,并且能帮助你看清未来2-3年这条线上的可能动作了。

严查P2P(防范资本无需扩张及非监管下的资金流向)— 房住不炒(压降房地产企业杠杆,降低金融风险)— 地方债暴雷(压降地方金融杠杆,降低金融风险)—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退出(厘清金融产品风险,降低金融风险)—LPR (分离住房贷款利率,为后续管控房地产金融风险提供手段)—梳理金融牌照(梳理高风险的金融公司,并同时将新型互联网金融行为纳入监管)—反垄断法(防止大型互联网商业集团形成资本寡头)—科创板,注册制 (资本市场改革试水,从融资型市场逐步过渡到投资型市场,推动直接投资科技创新),从这一系列动作看,我们的金融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变革中会产生很多故事,有人一夜暴富,有人锒铛入狱,而历史的潮流势不可挡。那么判断下未来3-5年可能发生的事吧,注册制全面推行,中概股回归,消费端升级与反垄断并行,人民币有限国际化等等,都是大概率事件。当然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再说说这些之间的关系,其实上面已经画了一条线,我们再立体一点来说货币,GDP, 流速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关系。

首先,明确一点,在整个链条里,财政政策决定货币政策,也决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技术实施,那就从GDP开始来说,目前看到的比较明确的信息是我们GDP增长会保持在5-6%上下这个水平,相比过去8-10%的增长已经下降了不少,但是依然是个很高的增速,那么基于这个水平,M2 就是货币投放不可能太高,叠加通胀理论上在7-8%这个水平。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由于各种因素的扰动,比如大国博弈,大洋那边是继续大放水还是提高利率,外贸出口情况,国内消费,PPI,CPI数据等等,都会有影响,但是总体上看,实现上面的增长是大概率事件。至于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提高货币周转率这些都是基于上述政策的前提下,持续压降杠杆率,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本市场质量,扶持中小企业的具体政策和动作,在大的政策框架下的具体实施。

最后,一句话总结,政策主导,经济目标推导,手段跟进,结果动态博弈中。但是相信我们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宏观没问题,微观不断改革,普通人关注宏观,研究微观,提前预判,博弈里刨食而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是反思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金融政策举措,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是完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架构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必然要求。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都具有宏观管理的属性。传统金融调控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和总量问题,侧重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则直接并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抑制杠杆过度扩张和顺周期行为,侧重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是对原有的以货币政策为主的金融调控框架的完善,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和强化,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目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货币政策面临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艰难平衡。在杠杆率已处高位的情况下,稳增长还需要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而去杠杆则要求适当控制货币信贷增速。二是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明显增多,影子银行风险较大,非法集资屡禁不止,大案要案易发频发,一些地区金融秩序混乱。三是金融新业态迅猛发展给金融监管带来新挑战。借助金融科技创新,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涉金融新业态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何在监管上体现包容审慎,做到在促发展中防风险,需在实践中探索。四是金融体制机制不适应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完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金融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宏观金融政策实施和金融监管面临的严峻形势,呼唤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宏观政策管理架构,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防范系统性风险,切实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

第二,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关键是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重在防范金融体系顺周期导致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高流动性和资本要求等方式,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出现了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更紧密融合的趋势。我国实际上也较早就开始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是一种适应经济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金融调控框架。健全这一调控框架,关键是深化金融领域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创新金融调控方式,健全金融调控体系,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一是完善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优化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更加突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关注资产价格变化,处理好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创新和丰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二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培育市场基准利率,构建目标利率和利率走廊机制,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是健全货币政策决策与传导机制。完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科学性和前瞻性。夯实金融调控的微观基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市场沟通机制,提高透明度,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四是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协调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统筹协调金融监管重大事项,协调金融政策与相关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统筹制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规则,避免监管空白,防止监管套利。五是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拟订金融业重大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审慎监管基本制度,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基本制度。指导地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对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监督问责。形成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的良好格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六项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