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考研初试题目每个学校一样吗题sql题

下面的SQL题目都是比较基础,比较常见的数据库SQL面试题,在技术面试环节虽然碰到相同题目的机会比较少,但解题的基本思路都是差不多的。下面是SQL面试题描述:

35、查询所有学生的选课情况;

  SQL是一种特殊目的的编程语言,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 程序设计语言,各位大神,看看下面的sql面试笔试题吧!

  如果要生成下列结果, 该如何写sql语句?

1.变革我校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当的需要

(1)本校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当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有以下倾向:
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教师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形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教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师生互动交流少了;没有或很少设计学生活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的发展的关注等。
(2)本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
针对以上我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课题组对我校教师对待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
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显著”的被调查教师占58%;认为“一般”的占40%;认为“用与不用都一样”的占2%。
认为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困难在于“缺乏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理念” 的被调查教师占31%;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的占42%;认为“教学资源不足或不适用” 的占42%。(详见调查问卷)
(3)产生以上现状与形成以上态度的原因:
分析调查结果,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现状可以概括为: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愿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但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不高,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
①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正确的教育理念。
②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不足。
③教学资源不足或不适用。
正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甚微。要变革我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充实与校情、学情相符的教学资源。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的需要

我校学生主要是二类生源的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主要表现为:学业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学习习惯相对较差的学生占有较高的比例;不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自觉性差、学习被动、课堂学习困难,不能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较难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创设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增强学生感性知识的积累,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因此,通过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质疑,学会讨论,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需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教师的素质和职业要求也相应地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本领。首先,教师必须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其次,教师还要具备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能力,即:教师要具备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的能力。
课题组对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理念”占3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占42%;(3) “教学资源不足或不适用”占42%。(详见调查问卷),这充分证明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课题研究,就是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促进教师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的提升;使教师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设计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有效的课堂活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前提,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育技术的教育教学方面,国外的研究和应用都相对较早,早在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率先将电子技术类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育领域,这使得现代教育媒体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它解决的主要是一些繁杂的数字运算。到1958年,有美国IBM公司设计出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二进制的CAI系统),这才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开端,但是由于当时计算机的体积大、成本高等的一系列原因,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直到1971年,世界第一台微型计算机问世,这才真正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方便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教育信息化开始成为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新方向。21世纪不但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时代,纵观世界各个发达国家,他们都很重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发达国家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较快,因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水平也相对较高。例如,1998年美国政府针对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项目投资就提供了220亿美元的拨款,而且联邦通讯委员会也相应的通过实施“教育费率”办法,对高校的学校图书馆通讯(如电话、上网等)费用实行了平均优惠达60%的优惠费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优惠最高达90%。据统计显示,1999年美国已将近有95%的中小学校可以上网,在中小学平均每9名中小学生就拥有了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到2000年为止,美国已经有近80%的教室都连上了国际的互联网。
黄德群在《美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中,将美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归纳为四个方面:基于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幻灯机、投影仪、视听设备等)称为“常规模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称为“多媒体模式”;基于Internet互联网称为“网络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称为“虚拟现实模式”。 
我国的教育技术教学起步较晚,始于80年代初,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国内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引进介绍国外的教学经验及多媒体教学理论的准备阶段。在此之前计算机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几乎是一片空白,原因就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硬件设备和理论基础都比较薄弱。而这一阶段对多媒体教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是介绍和翻译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结果大部分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等期刊中。
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这一阶段国内的多媒体教学开始注重硬件配置的实施。因为这一时期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开始普及,随着计算机价位的下降,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着手配置起了一批早期的计算机,这时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育也进入到具体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介绍国外多媒体教学经验和理论的研究仍在继续,新增的介绍计算机的配置、购买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也在增加。
第三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是多媒体计算机在国内教学课堂中应用普及的阶段。
自1994年以来,国内拥有计算机的学校日益增多,这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使用计算机、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的热潮,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和远程教育中的运用也越来越迫切,这为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时机。在这一时期,教育技术的一些前沿杂志《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等也应景增设了“微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等专门的栏目,其他各个学科教学的杂志都非常重视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成果。我国为此还专门编辑出版了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研究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多媒体教学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在我国许多的学校教学中得到了在校教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对于教育技术的研究目前国内较多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教育技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并且突破重难点;关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刘欣在《浅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利与弊》中论述道: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手段。近年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进入课堂,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了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迅猛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有利之处,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既有利也有弊,只有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科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有效地避免消极作用。
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好处:1.从教学内容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教学模式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从教学手段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从教学准备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1.喧宾夺主,过犹不及。2.照本宣科,千篇一律。3.信息超量,漫无边际。信息超量、展示速度过快。4.重效应轻效果。
有关问题的反思与对策:1.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不要为用而用,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与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2.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把握好信息展示的速度和节奏。3.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抛弃一切传统的教育技术,而是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手段
黄光海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总结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了对策。
问题:认识不足,应用多媒体手段落后;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学活动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环境上,以“课堂为中心”,教学内容上,以“书本为中心”;CAI课件质量不高;师生缺乏交流与沟通。
原因:教师教学观念、教育思想落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较低;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发展;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
应对策略: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加大软件资源建设的力度;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1.注重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2.注重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3.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训。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效果的评价;建立学校管理机构,沟通与外界的联系。
孙柏栋、徐宗芳在《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策略初探》中,论述了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的内涵和目标,并立足于新课改,提出了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的策略:1.学科特点切入策略。2.课程内容组织策略3.教学资源组织策略。4.教学环境创设策略。5.教学活动设计策略6. 教学评价设计策略。本文仅对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策略进行了一般性的初步探讨,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地开展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操作性的具体探究,以推进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实践的发展。
黄士斌、尹红晓《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论述到: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优势突出,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还存在着过度依赖教育技术、缺乏教育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违背“双主”原则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观念上对教育技术的误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统筹课堂能力的不足和制度上缺乏系统理想的教育技术环境。因此,通过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坚持“双主”原则,创造理想的教育技术环境以更好地发挥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以上文献虽然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的,但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认识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解决问题的对策也比较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成熟的成果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当然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借鉴。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虽多,但是都没有聚焦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本课题旨在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构建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1.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李克东教授在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94新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本定义强调:(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应用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重视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指导资源的设计、开发及应用,促进教与学的过程的优化。(2)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优势,开发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形成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3)现代教育技术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目标,因此,教育技术既要重视优化“教”,更要重视优化“学”;既要重视“资源”开发,更要重视实践的“过程”的研究 。通过优化教与学的资源,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开发信息化教学软件,探索并建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4)现代教育技术是要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来实现教学的优化。
2.课堂有效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需要,教师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精心设计的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能高效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的教学活动。课堂活动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与教师讲解说教的教学形式相对而言的;课堂活动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如讨论、表演、制作、比赛、游戏等等。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理论。这些理论阐述了经验获得的规律;人类学习的规律;信息传播活动的规律,以及如何处理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求得整体获得最佳功能的科学方法。这些理论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活动时,如何合理处理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媒体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反,没有这些理论基础,就会出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媒体本末倒置的情况,也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
使课堂变得单调、枯燥,没有生气,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课题研究,正是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能力,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

主体教育理论是在吸收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建立起来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人(不是装知识的容器),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个体自由充分发展,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主要包括三种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课程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关联起来,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新旧意义的同化,便是学习变化的真正实质,学习不是为了铭记多少知识,而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不断地同化和顺应,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
基于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要让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则需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需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这就要求教师以“学”定“教”,改变传统的育人模式,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运用,为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课堂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状的调查研究
2.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策略研究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效果评价

1.了解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2. 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系统中诸要素的关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
3.探索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策略。
4.对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使其具有科学性。

1.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特征的新型课堂,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变革了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死读书,读死书的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
3.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教师能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高中课改,推动学校发展。

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方向,使研究有序推进。
研究前期,采用座谈、问卷等方法调查师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与看法;采用听课、座谈、问卷等方法调查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其效果如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听课、座谈等方式定期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和教学效果作评估调查,以便课题组把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状况和效果,及时调整课题推进的进度,使研究有序进行。
本课题研究全部由一线的教师进行,所产生的研究成果要及时使研究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实践的目的。因此,研究过程就是参研人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的过程。教师在总结研究过程中行动的变化,更能促进本课题的深入研究。
教师带着预设方案从事课堂实践活动,对实践中成功的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深入、全面、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教学的理论高度来认识,为师生共同成长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然后再次改进方案,再投入实践,这样循环往复进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活动的有效策略的研究,逐渐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在本课题研究的进程中,初步形成的课堂活动策略,要进一步投放到不同班级中进行实践。对方案的实用范围进行科学的界定,对课堂活动策略的成效作定性定量的科学评估。因此,本课题研究中,特别在第三阶段的研究中,应当广泛的进行实践研究,验证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0年3月—2010年6月,组织文献研究、撰写立项报告。课题组在此阶段进行了两方面的文献学习:一是关于立项报告撰写的文献;二是关于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课题组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新的教育网页,将精华部分摘录下来,137页的学习资料作为全校教师的理论学习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9月,(2010年6月—2011年4月重点组织文献研究;2011年4月—2011年9月重点组织案例研究),撰写开题报告;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状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看法,了解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撰写问卷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方向;通过文献研究,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活动,才能提升课堂效率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方法,初步提炼一些成果;以我校“转转课”、成功课堂教育大赛、校本教研展评赛提供的平台,组织专题研究的跟踪听课活动,对优质课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进行专题研究,从活动中总结提炼科研成果,形成第一阶段成果报告。
2011年9月—2012年12月,本阶段以培训学习为前提、以教学设计为基础,以课堂大赛为载体,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教师实践研究的长项,使教师能够带着科研教学实践,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
课题组利用每周一例会时间组织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相关专题学习:《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意义)到底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发挥其最大效果?》、《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培训,教师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为课题的深入开展扫除了理念上的障碍。
课题组在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案例分析交流会: 《英语学科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语文学科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信息技术学科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数学学科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物理学科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通过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能力增强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其组员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案例分析对教师的帮助特别大,当然效果的显著与否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组的执行力度。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校组织了三次大型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课例研究和展示活动。2011年9月至11月,我校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温江区优质校本教研展评活动中,我校涌现了很多优质课例;2011年10月至12月,我校举行第九届成功教育课堂大赛,全校初赛阶段一共进行了近200节课,决赛共18节课;2012年4月至5月我校组织了德育课堂大赛,所有班主任参加,覆盖面广。课题组对这些案例进行跟踪研究,制定了评比标准,分别从学生的参与状态、教师的角色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正确使用、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来评价,这对提高教师设计课堂活动的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2012年5月-2012年12月,信息技术组围绕此课题设计了课堂活动自动化评价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信息技术课跟踪评价难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案例分析交流活动和大型的赛课活动,在取得丰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策略。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提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活动的 “基本策略”,以学科子课题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实验验证,教师运用“基本策略”设计课堂活动,并从事课堂实践活动,使成果具有实用价值,能普遍得到推广。
继续开展赛课活动,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促进成果物化。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深入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活动的实践研究活动;分层次开展课题交流总结,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对前三年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优化、物化,紧紧围绕结题要求做好结题工作。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措施有: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学设计系统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新课程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成功教育理论等理论学习;加强教师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和运用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活动的案例培训;充分利用我校“转转课”、成功课堂教育大赛、德育课堂大赛、校本教研展评赛等赛课活动,组织专题研究的跟踪听课活动,对优质课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进行专题研究,从活动中总结提炼科研成果。重视教学反馈的信息,使成果更具有操控性。

(一)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的研究方法有了新认识

对现代教育技术及其运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学习,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还处于硬件建设、基本运用软件的学习和运用等的初级阶段,因此本课题研究的过程首先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及其运用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
一是学习和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及其运用的基础理论。如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理论。
二是掌握基本技术,熟悉重要的运用软件。
三是以高中课改的“三维”目标为导向,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加强对运用成果的学习与研究。
通过以上的研究,基本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如课题组主研教师刘小华,组织大家对戴尔的视听教学理论的研究。视听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戴尔提出的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理论,不仅阐述了经验获得的规律,也说明了媒体的地位和作用,这为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如何合理使用媒体,提供了理论基础。


课题组从以上三个层面对戴尔理论进行了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推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

(二)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进行教学设计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一个重要的“翻译”过程。所谓“翻译”就是要对某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有何优势,要做解读;同时,某学科、某内容、要达到某目标,适合用什么技术来呈现,要做解读。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对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发挥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就我校教师在撰写的论文中提出的深刻认识举例论述:
李伟论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问题浅析》提出:课件素材要服务教学。
唐昌雪论文《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多媒体对语文学科学习环境的营造有丰富的表现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资源更丰富,能够资源共享,教师要有运用资源的能力。
周何霞老师论文《多媒体让历史课堂精彩起来》提出: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树立历史的空间感。
龚杰论文《巧用多媒体技术,激活数学课堂》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课件设计中,重视学生去体会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黄永露老师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提出: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改的结合,出现“三新”,即,新工具、新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资源。
 以上认识,使理论与学科教学、具体的内容、具体的目标达成紧密结合起来。

(三)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策略的探索中有了新的认识

本课题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探索中:
素材与资源搜集的策略、筛查与选择的策略、材料组合与技术支撑的策略、创新设计与目标达成的策略。
课题组在《温江区2011年年度考核报告》中提出: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技术(设计课堂教学有效活动)中,我们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来整体地考虑目标、内容、师生、媒体、方法、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媒体的功能与作用体现在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方面,它在教学活动系统中仅仅是一个要素而已,它必须与教学系统中其他要素统合起来,产生相互匹配的效果,从而使教学系统中各要素能够和谐协调地运转。
课题组重点从以上四个方面研究设计的策略,就是在系统论指导下,产生的新认识。
初中英语组在本课题研究的观课报告中提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英语对话活动的场景时,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与最近发展区相结合的选择,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初中物理教师赖勇在研究“利用课件资源制作课件”时,提出“按钮的一致性”与“链接的顺畅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问题。
温江二中高中地理教研组在研究“电子教鞭”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是提出:电子教鞭的使用要聚焦到教学的重难点上,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以上认识对本课题研究基本策略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探索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原则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指导教师在进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指导原则研究中,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比较出用途最大,使用性最强的三条原则,用于指导课堂有效活动的设计。

1.“目标——主体”型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活动设计要坚持“目标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紧紧抓住学生主体的参与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要“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2.“内容——技术”型原则 

在具体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需要确定该知识点是否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应该选择哪一种(或几种)技术,教师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技术硬软件的优势与不足。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内容适合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表达,什么技术擅长表达什么内容,教师要坚持“内容决定技术”的原则,而不是盲目地滥用现代教育媒体。

3.“效果——发展”最佳组合原则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课题研究追求的是两方面的效果最佳的组合,即:课堂教学的效果最佳,包括三维目标的达成、容量的适中、综合素养的形成等达到最佳的效果;对学生的发展最佳。二者的整合达到的最优化组合,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组合。

(二)探索出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

1.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最佳作用点体现在:
突出强化教学重点处;突破、化解教学难点处;创设情境,引发动机处;提供事实、建立经验处;呈现过程、形成表象处;举例验证,建立概念处;提供示范、正确操作处;演绎原理、启发思维处;设难置疑、引起思辩处。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恰当的有效活动,促进以上节点问题的解决。

2.教学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要注意选择以下最佳时机:
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有意注意向无意注意相互转化时;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抑制向兴奋转化时;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平静向活跃转化时;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兴奋向理性转化时;学生的心理状态进入“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时;鼓励与激励学生的未知欲望时;鼓励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信心时;满足学生表现成功的欲望时。

(三)探索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策略

课题组通过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的课堂有效活动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探索和提炼出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基本策略,并在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运用此基本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的制作,进一步验证了基本策略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下面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策略”进行具体介绍: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基本策略

“基本策略” 以工作流程的形式,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各阶段制定出的操作策略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素材与资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收集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素材(素材——未经加工过的原始材料),收集别人开发的较为成熟的资源(如教材、教参、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视频、活动资料等)。
第二阶段:筛选阶段——筛查与选择
对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源”重点进行三个方面的“筛选”:聚焦课堂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聚焦课堂教学的理念,聚焦教师所能掌控的硬软件条件。
第三阶段:制作阶段——材料组合与技术支撑
材料的组合上,掌握好“量、度、序、位”四个基本维度的关系;选择运用正确的硬软件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各自的特长。进行精心的制作。
第四阶段:鉴定与评价——创新设计与目标达成
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的“有效课堂活动”初级成品,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评价”。重点从“创新设计”和“目标达成”两个方面进行鉴定与评价,使之成为最后的“成品”;还可以通过同伴互助或专家审定的方式来“鉴定与评价”。

2.对“基本策略”的基本认识:

(1)根据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专家李克东在其专著《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中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有:目标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优先选择原理和反馈评价原理。根据以上四条原理,对本课题研究提出的“基本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这四条原理在“基本策略”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2)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技术是教育组织这个大的开放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的性能均应以系统整体功能而定。本课题研究中的“基本策略”不是简单地就技术说技术,就设计说设计,而是放到教育理念的实施与教育目标的达成之中,是放到教育组织的大系统中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子系统的功能的。
(3)从教学的角度定位分析看,认为,教育技术是教育的支撑系统,重在教育目标的引领下,进行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开发、设计、利用、评价和管理。教育技术不可能替代教师,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和改善人类的学习质量。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设计课堂有效活动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更加强调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正确的教育理念,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应当发挥的作用。

3.例谈“基本策略”的广泛运用

“基本策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意图、不同的技术硬软件条件有着广泛的适应性。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的策略
建构主义者的情境学习观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学生“知识建构”提供“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有巨大的优势。
运用“基本策略”,结合建构主义情境学习观,形成的设计策略:
情境素材与情境资源→筛查与选择→组合与技术支撑→创新与目标达成的有效情境教学活动设计
本策略,重在强调情境教学观的体现。
(2)根据知识三层面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课堂有效活动
美国多拉·豪维尔在其专著《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提出的知识三层面理论,认为知识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重复运用一个概念或重复一个操作;第二个层面是解决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知识;第三个层面是设计和创造,培养创新能力的知识。
根据知识三层面理论,运用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可分为三方面运用,具体如下:
A、概念性、技能性知识素材与资源→筛查与选择→组合与技术支撑→获取概念性、技能性知识的创新与目标达成的有效活动设计
本策略重在概念性、技能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B、问题性素材与资源→筛查与选择→组合与技术支撑→解决问题的创新与目标达成的有效活动设计
本策略重在问题性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设计。
C、设计与创新性素材与资源→筛查与选择→组合与技术支撑→形成创新能力的创新与目标达成的有效活动设计
本策略重在培养学生设计与创新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设计。
(3)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策略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对学习者的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得来的,有的是间接方式得来的。戴尔把经验分为三大类,即: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具体见前文论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在后来的运用中不断发展。
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的经验分类理论,运用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设计出适合学生经验发展的有效活动设计。其策略为:
A、做的经验素材与资源→筛查与选择→组合与技术支撑→形成做的经验的创新与目标达成的有效活动设计
B、观察的经验素材与资源→筛查与选择→组合与技术支撑→形成能观察的经验的创新与目标达成的有效活动设计
C、抽象经验的素材与资源→筛查与选择→组合与技术支撑→形成抽象经验的创新与目标达成的有效活动设计

(四)设计评课量表(附后)

为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活动的能力,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题组设计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成功教育课堂评价量表”,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1.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的参与状态时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参与活动的形式是否灵活多样;在活动中是否具有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是否善于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善于发现学习中的疑难,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探讨问题或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多样、灵活、新颖、独特。

2.评价教师的角色把握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灵魂;媒体——科学运用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难点;资源——开发利用学习资源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点;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这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3.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的正确使用

在实验中,我们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现代教育技术是否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是否使学生质疑更加有深度;是否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性;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否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否实现了认知积累、能力训练、情感培养和成功信心的同步发展;在教学的单位时间内,是否提高了教学效益;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继续学习的意向。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组编制了课堂活动评价自动化软件


(1)实现客观题(选择题和判断题、填空题)的自动化评价系统。功能:实现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的自动评分。
(2)实现word操作题 和excel操作题的自动化评价系统。功能:实现操作题的自动评分。评价系统的优势在于能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并且能方便的实现初始化,从根本上解决评价难和评价不及时的问题。
此评价系统于2013年12月20日,在温江区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进行了专题讲座,获得一致好评。同时,我组将自动化评价系统的原理、思路和具体的程序代码整理出来,经学校批准编写成书。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建立各门功课的作业及试题的题库。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学习状况,选出适合各自的作业,完成作业后就能及时反馈成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检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学习进展状况,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更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当然这种自动化评价系统,不仅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撑,还需要教师学会使用VB软件,短时间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一些名校已经实现了学生利用IPAD学习,就完全能实现这样的评价方式。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生物组编制了生物教学论坛软件

1.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1)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专业知识再强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头头是道,然而学生听不懂,这堂课也是低效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思想,“教什么”、“怎样教”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及其兴趣、年龄特点等。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理念并没有落到实处。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2)设计课堂活动的意识加强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活动是使我们的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过去那种“师讲生听”的课堂,对于我校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我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自觉性差、学习被动、课堂学习困难,较难参与课堂学习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么睡觉;要么变着花样扰乱课堂秩序,教师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课堂秩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近年来,我校教师通过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通过课堂活动能更好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慢慢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讨论,在活动中分享,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2.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能力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收集素材与资源的能力;提高了对收集的“素材与资源”进行 “筛选”的能力;提高了对所筛的材料进行有效组合的能力;提高了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的“有效课堂活动”初级成品,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评价”的能力。
在“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的指导下,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课堂活动呈现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课改三维目标要求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提高了学习效益。数学何老师说:“原来需要三节课讲解的‘三角恒等变换’,现在通过一节课的探究讨论就搞定了,而且学生掌握的非常好。”这样的课堂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

3.教师的软件制作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教师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视频、音频编辑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促进了教师对其他软件的学习,如:信息组运用VB编程语言编制的课堂活动评价系统;生物组运用网页软件制作的生物教学论坛。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中,我们明显感觉到我们的学生焕发了活力,他们晶晶乐道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问题,有了发言的勇气,敢于批驳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使课堂充满了生气。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

2.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分享,养成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好习惯,语言表达、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和谐的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个性心理得到良好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地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来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意识到:没有"笨"的问题,只有求知欲;没有“错”的回答,只有没学会。让学生在这个乐园里尽情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4.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孝.亲”主题班会活动中,生动的案例触动了学生最脆弱的情感,有些学生因强烈的感受到自己的言行愧对父母而痛哭流涕,而更多的学生则表示要用“遵章守纪、勤奋学习”的表现来报答父母的“深恩”,一颗感恩的心开始生根、发芽,在家跟父母闹矛盾耍脾气的少了,在校更加尊敬老师了,我们的孩子们变的“懂事了”,学会了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取得了相当的办学效益。

2010年11月17日,我校创“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高分通过验收。
专家们充分肯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取得了相当的办学效益。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温江二中实施文化育人,以“孝·亲”文化为学校特色文化。2013年11月成功举办了首届“孝·亲”文化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举办了专题讲座活动、学科教学渗透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家校活动活动等,推进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学校教研科研的发展。

在扎扎实实开展教育研究课题的过程中, 课题走进课堂、引领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提高,使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另一方面打造了一支学者型、科研型教师队伍,推动了科研的发展。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产生了良性互动,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1.教师开发软件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资源在不断丰富,但仍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需要自己开发一些软件。近年来,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提高了不少、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但是对于动画的制作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动画对一些抽象概念、一些原理的呈现有着独具特色的优势,而且动画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当前的微课教学,据调查,学生就非常喜欢教师将知识点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开发软件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之一,而且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教师开发软件的能力要求更高。然而,学习这些软件的时间又如何保障呢?教师繁重的工作任务又如何协调呢?

2.设计的活动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近年来,我校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确实让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更浓了。然而,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之间在发展程度和水平上,也是存在差异的,而且每个班的人数较多,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还有待探究

我们研究的主要是多媒体组合教学课堂活动的设计,也即是基于多媒体平台的课堂活动的设计,网络在这样的教学中仅仅是课前或者是课后搜集资料的工具。而真正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除了信息学科外,其他学科基本没有尝试,主要原因在于:硬件环境不成熟,现在的网络教室只够供信息技术学科使用,没有多余的网络教室供其他学科使用。国外有用iPad教学的成功范例,国内一些学校也已经使用iPad上课,像这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还有待探究。

4.多媒体本身的局限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白天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室环境较暗,课堂笔记记录困难;由于屏幕有反光的情况,座位靠教室两边的学生看不太清楚。

1.进一步提高教师开发软件的能力
2.探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选择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为题,研究了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原则和策略。通过这种研究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指导。
课题组通过问卷、观课、研讨等方式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形成了“以培训学习为前提、以教学设计为基础,以课堂大赛为载体,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课堂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形成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原则、运用时机和策略等研究成果。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成果的科学性和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不断地修正、完善,使之用于指导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些成果运用在课堂活动中,变革了教与学的方式,使课堂活动呈现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课改三维目标要求的特点。
通过此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推进了高中课改。
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基本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

【6】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07.3
【7】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M],2010
【9】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2008
【12】张祥沛.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4期
【1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M].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9
【14】,.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方法[M].,2011
【15】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陈晓慧.对当前教育技术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7期
【17】.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M].,2007
【19】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朱广艳.对教育技术若干问题的认识[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9期
【21】孙柏栋 徐宗芳.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策略初探. 教育教学研究[J],2012(83)
【22】王丹亚.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14(6)
【23】黄士斌 尹红晓.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学研究[J],2014(3)
【24】黄光海.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1(2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评价方案

目标维度清楚,内容层次分明,适合学生发展水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件设计与教学目标一致。(8分)
能较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6分)
接近学生生活经验,有意义,有价值(6分)
无满堂灌,教师激疑、释重难点和点评好(5分)
课堂情境利于实现目标,符合身心特点(5分)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学生课堂有效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5分)
反馈畅通、及时,并当堂得到评析矫正(5分)
学生的优点、进步得到及时恰当肯定,学生课堂生成的个性化质疑受到尊重,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课堂学习保持持久参与(7分)
行为消极的学生得到关怀,能融入课堂活动之中(4)
评价分层:对课堂失误与未答出问题的学生能得到巧妙激励或安慰(4分)。
课堂常规完备合理,并得到很好维护。(6分)
学思专一,学生自觉守纪,基本学法和良好习惯得到有效指导和训练(6分)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被纳入课堂考核范围,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法指导。(3分)
教师学生积极投入,兴致高,有激情。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活跃课堂气氛中起到重要作用。(6分)
师生和谐,具有民主课堂氛围。(4分)
重点知识按“标准”得到适度挖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质疑更加有深度。(6)
提出或回答问题见解深刻,学生活动的自主程度高。(4分)
不同学生较好地实现了认知积累、能力训练、情感培养和成功信心的同步发展。(5分)
现代教育技术的正确运用,在教学的单位时间内,提高了教学效益。(3分)
能够引发促进学生继续学习的意向。(2分)

温江区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课堂有效活动的实践研究》
1、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教育技术的革新(  )
2、你们班级有仅仅使用黑板和粉笔上课的教师吗?(  )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你是否能清晰看到投影屏幕的内容(  )
4、从“黑板”到“幻灯片”再到“网络”。为你的学习是否带来便捷(  )
5、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是否有利于提高你学习的兴趣(  )
6、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是否有利于化难为易,学习是否更轻松(  )
7、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是否有利于你学习成绩的提高(  )
9、在课堂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个问题还没解决,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
A、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后课堂容量太大,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B、没有,老师合理使用教育技术,学习效率提高了。
10、“一个问题还没解决,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这一现象是老师的问题还是老师使用了新技术带来的问题?(  )
B.、老师使用了新技术带来的问题

几年的科研之路,既充满了无限的激情与畅想,又充满了曲折与艰辛。通过四年的研究,我们成长了,我们收获了。
在此,课题组首先要感谢温江区教育局领导以及研究培训中心的领导对我们的关爱,为我们创设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感谢每次在年度考核中给予我们的培训与指导;同时还要特别感谢温江区研究培训中心的卓平主任、向伟主任、张光伟老师、冯文霞老师几年来对我们课题的精心引领和指导。
最后,要感谢温江二中的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教科室唐应树主任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对科研有了坚定的信心;感谢所有参研人员的奉献和付出,让我们的科研更有创新力;感谢可爱的孩子们,让我们享受到了科研的魅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