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木素的文章结构特点有哪些是什么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集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集合》。

1.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或者说是在垂直地球表面方向的气温分布。它决定了大气的稳定度。

2.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其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以臭氧为主的二次污染物所组成的混合污染物

3.生长代谢:当微生物代谢时,有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碳,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样的代谢叫做生长代谢。P232

4.BCF:生物浓缩系数

5.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6.专性吸附: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受化学键作用外,还受加强的憎水键、范德华力、氢键等的作用。

7.酚酞碱度:该碱度是由水中全部的氢氧根离子和一半碳酸盐含量引起的。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pH8.3)测定碱度。通常与甲基红终点碱度结合使用。

8.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9.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2]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它们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

10.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计量和毒物浓度。

311.空气动力直径Dp:与所研究粒子有相同终端降落速度的,密度为1g/cm的球体直径

12.决定电位: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该单体系的电位几乎等于混合体系的pE,被视作决定电位。

13.总碱度:总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的总量。

14.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15.生物富集: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或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共代谢:有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唯一的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降解过程称为共代谢过程。P234

17.生物修复:通过具有降解功能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使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的过程。

18.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与吸收总光子数之比

19.阈值量(浓度):

21.主动运转:在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的过程。P304

22.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移的过程,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的过程。P304

23.半数有效剂量(浓度):ED50,是指对受试对象(实验动物或人)半数有效的剂量。

24.助致癌物:本身无致癌活性,在遗传毒性致癌物之前、同时给予,或当致癌物引起的DNA损伤仍存在给予,能增强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25.促癌物:某些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性可由于其它本身无致癌性的物质的协同作用而增大。

26.酶抑制剂:一类可以结合酶并降低其活性的分子

27.土壤潜在酸度:土壤潜在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的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

28.间接光解:也称为敏化光解,一个光吸收分子可能将它的过剩能量转移到一个接受体分子,导致接受体反应,这种反应就是光敏化作用。

1、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一起的一系列问题。

3、拮抗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

4、自 由 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5、生物富集——是指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积蓄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6、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体积水中,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

7、协同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

8、水体富营养化——由于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等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9、土壤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土壤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0、生物转化——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作用实现的转化。

11、生化学氧量——指在一定体积的水中有机物降解所需要耗用的氧的量。

(1)分配系数: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2)标化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

(3)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KOW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

(4)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5)亨利定律常数:通常可理解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气-水分配系数。

(6)水解速率:反映某一物质在水中发生水解快慢程度的一个参数。

(7)直接光解: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

(8)光量子产率:分子被活化后,它可能进行光反应,也可能通过光辐射的形式进行“去活化”再回到基态,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9)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生物降解过程中,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这称为生长物质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

1.土壤中两个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

2.物体表面的分子与该物体内部的分子所处的条件是不相同的。物体内部的分子在各方面都与它相同的分子相接触,受到的吸引力相等;而处于表面的分子所受到的吸引力是不相等的,3.即合称为双电,决定电位层与液体间的电位差通常叫做热力电位,在一定的胶体系统内它是不变的;

4.在非活动性离子层与液体间的电位差叫电动电位,它的大小视扩散层厚度而定,随扩层厚度增大而增加。

5.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小表面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凝聚性。在土壤溶液中,胶体常常带负电荷,即具有负的电动电势,所以胶体微粒又因相同电荷而互相排斥,电动电位越高,胶体微粒呈现出的分散性也越强。影响土壤凝聚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胶体的电动电位和扩散层厚度,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称为离子交换

6.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7.胶体具有吸附性的原因是什么?物体表面的分子与该物体内部的分子所处的条件是不相同的。物体内部的分子在各方面都与它相同的分子相接触,受到的吸引力相等;而处于表面的分子所受到的吸引力是不相等的,表面分子具有一定的自由能,即表面能。物质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越大。吸附性能越强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部分为致酸离子,则这种土壤为盐基不饱和土壤。

8.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

9.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由植物的生态学特性、遗传学特性和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所决定。

10.土壤中污染物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根毛细胞的作用积累于植物茎、叶和果实部分。由于该迁移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污染物可能停留于细胞膜外或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

16.污染物由土壤向植物体内迁移的方式主要包括被动转移和主动转移两种。17.现已证明,MT是动物及人体最主要的重金属解毒剂。

18.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是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农药的迁移运动可以蒸汽的和非蒸汽的形式进行。风速、湍流和相对湿度在造成农药田间的挥发损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镶嵌组成21一般,脂/水分配系数越大,扩散系数也越大,而容易扩散通过生物膜。

22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变化,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

23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构成了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型。24酶是一类由细胞制造和分泌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在酶催化下发生转化的物质称为底物或基质

25酶催化作用的三个特点:(1).催化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种底物起催化作用,促进一定的反应,生成一定的代谢产物。(2).酶催化效率高一般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比化学催化剂高107—1013倍。(3).酶催化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如强酸、强碱、高温等都能使酶催化剂失去活性。

26受氢体如果为细胞内的分子氧,就是有氧氧化,而若为非分子氧的化合物就是无氧氧化。27就微生物来说,好氧微生物进行有氧氧化,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氧化。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微生物转化速率,决定于物质的结构特征和微生物本身的特征,同时也与环境条件有关。28毒理学把毒物剂量(浓度)与引起个体生物学的变化,如脑电、心电、血象、免疫功能、酶活性等的变化称为效应; 把引起群体的变化,如肿瘤或其他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变化称为反应。

29阈剂量(浓度)是指在长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最高允许剂量(浓度)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浓度)。

塑料是一类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合成树脂的基本原料是乙烯、丙烯、丁二烯、乙炔、苯、甲苯、二甲苯等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石油、天然气、煤、电石等自然资源。这些物质有的能直接反应制得合成树脂,有的要在一定工业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先合成各种单体,再由单体合成树脂。合成树脂在常温常压下一般是固体颗粒或粉末,也有糊状的液体。例如,低分子量聚乙烯是蜡状物,高分子量聚乙烯是乳白色的固体。合成树脂约占塑料总质量的40~100%(有机玻璃是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因此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取决于合成树脂的性质。为了改善塑料制品的某些性质,便于加工成型,常要在树脂中加一些辅助剂,主要有填料、增塑剂、稳定剂和色料。

人造维和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两个主要分支。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纤维素或蛋白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制得的纤维。合成纤维是以石油、煤、石灰石、天然气、食盐、空气、水以及某些农副产品等不含天然纤维的物质作原料,经化学合成和加工制得的纤维。

人造纤维的短纤维一律叫“纤”(如粘纤、富纤),合成纤维的短纤维一律叫“纶”(如锦纶、涤纶)。如果是长纤维,就在名称末尾加“丝”或“长丝”(如粘胶丝、涤纶丝、腈纶长丝)。关于混纺或交织的织品,就按照组分的多少顺序来命名,组分多的排在前,组分少的排在后。如果组分相同,就按天然纤维、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的顺序排列。例如,65%的棉花、35%的涤纶混纺府稠叫棉涤府稠,65%的涤纶、35%的棉花混纺府稠叫涤棉府绸,1/3粘丝、1/3羊毛、1/3涤纶混纺华达呢叫毛涤粘华达呢。

洗涤剂是具有洗涤去污作用的多组分物质。洗涤剂可分为工业用洗涤剂(用于纺织工业、金属表面处理和车辆洗刷)和日用洗涤剂(洗涤日常生活中的丝、毛、棉、麻等织物,餐具器皿和家用设备)。根据原料来源不同,洗涤剂分成皂类洗涤剂(主要以天然油脂为原料)和合成洗涤剂(主要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

5、什么是皂类洗涤剂?

从广义上讲皂类洗涤剂是脂肪酸跟无机碱、有机碱起皂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指的肥皂,主要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其中的钠皂硬度较高,一般用于制造香皂、洗衣皂、药皂和工业皂。钾皂硬度低,易溶于水,用于制造软皂和液体皂。

6、什么是合成洗涤剂?

合成洗涤剂是多组分的混合物。它的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和多种辅助剂。合成洗涤剂拥有肥皂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用量少,洗涤效果好;遇硬水不产生沉淀,在水中溶解快,洗涤省时又省力;在水中不会因水解而产生有损织物的游离碱;还能节省大量因制皂而消耗的油脂。

7、干洗是怎样进行的? 干洗就是用挥发油、三氯乙烷等挥发性溶剂来洗涤衣物。有些高档纺织品,水洗易缩水变形或洗不干净,往往采用干洗的方法。干洗溶剂有石油系溶剂(如斯陶大溶剂,用于洗涤毛织品类汽油溶剂)和合成溶剂(二氯甲烷、三氯乙烷)。

化妆品是指具有清洁、美化人体脸部、皮肤、毛发以及口腔等处的日常生活用品。它常有令人愉快的香气,修饰人的容貌,给人以整洁、卫生的感受。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化妆品的种类在我国市场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

9、化妆品有哪些分类?

化妆品一般按作用分:清洁面部、皮肤和口腔类(如清洁霜、面膜、牙膏等);保护皮肤、毛发类(如雪花膏、护发素、防裂膏等);美化类,如香水、唇膏、染发剂、眉笔等;用于卫生和治疗类,如雀斑霜、生发水等。

10、化妆品有什么消极作用?

化妆品能清洁皮肤和毛发的污垢,保持人体皮肤和毛发的柔滑滋润,抵抗恶劣环境的侵蚀,美化皮肤和毛发等。但是,化妆品也有消极作用。例如,面膜能有效地清除面部死亡的表皮和毛孔分泌的污垢,但它会刺激皮肤细胞分裂过快,使角质层变厚而老化。许多染发剂或多或少含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合物,如苯胺类有机化合物,易引起皮肤发痒、过敏。常用香粉搽面会吸收油脂和水分,久之会使皱纹加深。

化妆品的成分分基质原料和配合原料两大部分。基质原料是主要成分,它包括油脂和蜡类原料(如椰子油、蓖麻油),粉类原料(如滑石粉、钛白粉)和溶剂部分(如酒精、丙酮、甘油)。配合部分是起辅助作用的,如使化妆品成型或赋予特定的色、香和特殊作用。

牙膏是复杂的混合物。它通常由磨擦剂(如碳酸钙、磷酸氢钙)、保湿剂(如木糖醇、聚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如十二醇硫酸钠、2-酰氧基键磺酸钠)、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鹿角果胶)、甜味剂(如甘油、环己胺磺酸钠)、防腐剂(如山梨酸钾盐和苯甲酸钠)、活性添加物(如叶绿素、氟化物),以及色素、香精等混合而成。

13、人体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人体也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人体中除碳、氢、氧外,其他所含元素的丰度曲线跟地壳中相应元素丰度曲线竟很相像。

药物是预防病害和治疗疾病或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的物质。它跟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生病要打针、吃药,受伤要敷药,灭菌消毒要用药。人类早期的药物都来自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传说距今4000年前,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传说。这反映古代人民发现药物的艰难过程。类依赖天然药物少说有几千年之久,直到近代才有所改观。17世纪末期,德国化学家艾里希首先发现一些合成染料能杀虫治病,开创了合成药物的第一页。新药物的发明,使人类健康大大改善,寿命大大延长。据统计,单抗生素发现和制造,就使人类的寿命延续10年,可见药物的发展跟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

药物按来源分有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两大类。天然药物是自然界原先就有,人们不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就能得到的药物。天然药物又可分植物性药物(如麻黄、甘草)、动物性药物(如牛黄、鸡内金)和矿物性药物(如胆矾、泻盐)。合成药物是人们用化学方法制造的药物,如磺胺药、胃舒平等。

16、中药是怎么来的?

中药又名汉药,是中国医学独有的药品。中药大都来自天然动、植物和矿物,其中来自植物的大部分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因此中药常要经煎煮,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溶在水里成为汤药。中药有几千年历史,已有丸剂、针剂等,在医疗上的作用已取得国内外医学家的公认。

水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组成,水在人体内的作用水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细胞状态,增强代谢能,调节血液的正常循环,溶解营养素,使之易于吸收和运输;水还能帮助机体排泄废弃物,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并使血液保持酸碱平衡;水在食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保持它们正常的生理机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内的水还能使体内器官减缓震荡。

“纤维:纤维素”,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纤维素是指一种特定的化学物质。纤维素通常为白色、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其化学式为(C6H10O5)n,属于多糖物质。纤维是指细而柔软的一类物质,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有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19、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有意识地一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根据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增昧剂、酶制剂、被膜剂、发泡剂保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以及其他添加剂。

20、菠菜与豆腐同食有什么影响?

菠菜中含有很多草酸,不宜和豆腐放在一起做菜。因豆腐中的氯化镁(卤水MgCl2)或石膏(CaSO4)与草酸相遇就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入水的草酸镁或草酸钙,沉积在血管壁上,影响血液循环,这一点对儿童的正常发育影响特别大。菠菜中的草酸还影响儿童对钙的吸收。

家庭中蒸馒头或蒸小菜的水叫蒸锅水。这种蒸锅水不能喝也不能煮饭或烧粥,因为水里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当水长时间加热,由于水分不断蒸发,硝酸盐的浓度相对地增加,而且它受热分解变成了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们的健康是极为有害的。它能使人体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变性,不能再与氧气结合,早成缺氧。亚硝酸盐也能使人体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虚脱。现代医学已证明,亚硝酸盐还是一种强烈的致癌性物质。

氢氧化铝的凝胶液或干燥凝胶,在医疗上用作抗酸药,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的治胃病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因此,有的中医处方中谈到:油条对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某些胃病的一定的疗效

23、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常见的大气污染为可吸入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代烷,二氧化碳不算大气污染物,只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24、室内空气污染有哪些?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燃料燃烧、烹饪、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尼古丁等,还包括建材装修带来的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甲苯、苯、放射性元素氡。其中,质量分数35%-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的功能。

25、臭氧层的作用与空洞

臭氧层祈祷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影响,空洞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氟氯烃或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认为排放氮氧化物有关。

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煤的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都会导致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增多引发酸雨。

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电解电镀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如废旧电池若随意丢弃或不当堆埋,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有害物质流散,对地下水源和土壤的破坏是巨大的。

28、“水华”或“赤潮”现象是怎么回事

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而蓄积引起的污染,叫做tuition的富营养化。如含N、P等物质分解过程中,大量耗氧、使水体内的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发生在湖泊时叫“水华”,发生在海域时叫“赤潮”现象。

29、改善水质有那些方法

改善水质的方法一般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常见的几种化学方法是混凝法(利用明矾净水)、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饮用水曾用液氯来消毒,但近年来逐步发展到二氧化氯,臭氧等消毒。

30、石油与石油气有什么差别?

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石油通过常压分馏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而减压分馏可以得到润滑油、石蜡等相对分子质量加大的烷烃。通过石油的催化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较多的轻质的气态烃,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能力的标志。家庭和汽车用罐装液化石油气是乙烷、丙烷、丁烷、丙烯、丁烯为主的石油产品,常温下是气态,适当加压或降温可以转化为液态。

31、天然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天然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按体积分数约占80%-90%)。天然气是高效的清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就是天然气的运输。近年来城市百姓家庭中更多的将液化石油气改进成了压缩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进入千家万户。

合金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合金与各成分金属相比,具有硬度大,熔点低的特点。常见的合金有铁合金(生铁和钢)、铝合金和铜合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几乎都是合金制品。

33、玻璃是由什么做成的

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石英晶体就是结晶的二氧化硅,普通玻璃就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熔化在一起所得到的物质,这种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彩色玻璃是在制造过程中加入一些金属氧化物而具有一定的颜色。变色玻璃是指含有溴化银和微量氧化铜的玻璃。

34、陶瓷的主要组成及特点 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主要成分可表示为Al2O3·2SiO2·2H2O)。陶瓷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在普通釉料中加入一些重金属离子,可制成彩釉。

以石灰石和黏土为原料,加入适量石膏并研成细粉就得到普通水泥。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铝酸三钙。水泥的典型特点是水硬性,因为用于建筑材料。水泥、沙子和水的混合物叫水泥砂浆;水泥、沙子和碎石的混合物叫混凝土。

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同的概念,他是指食物的呈酸性和呈碱性。一般说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属于酸性食品。蔬菜水果等多属于碱性食品。人体内有多个重要的酸碱平衡体系,为了保证维持正常的体液、血液的pH,选择合适的酸碱食品也是必须的。

用于消化道检查的钡餐是要用硫酸钡,因为它不溶于水、不溶于酸和脂类,所以不会被胃肠道黏膜吸收,也不会被胃酸所反应,因此对人基本无毒性。钡餐造影即消化道钡剂造影,是指硫酸钡作为造影剂,在X线照射下显示消化道有无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胶体又称胶状分散体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另一种连续。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胶体的性质可以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如生活中制作卤水豆腐、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农业中的土壤保肥、明矾净水等都是胶体的聚沉原理;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渗析原理;工厂除尘也用到胶体的电泳现象。

40、豆腐是怎样做成的?

先把黄豆浸泡、磨浆、滤渣等步骤制成“胶体”溶液,再经点卤就可做成豆腐。所谓点卤就是利用盐卤或石膏使大豆的水溶性蛋白质凝固。现在有的豆制品厂已改用葡萄糖酸δ-内酯作凝固剂,制得的豆腐更鲜嫩,不易变质。

41、四季豆为什么要煮熟透才能吃?

天然毒素主要指某些动植物中所含有的一些有毒的天然成分。而生四季豆就含有天然毒素,中毒的病因可能与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有关。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等。所以四季豆食用时必须通过烹调使有毒的物质变性成无毒的物质。

42、生鸡蛋能生吃吗?

吃生鸡蛋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

一、生鸡蛋中含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蛋白。抗酶蛋白阻碍人体肠胃中的蛋白酶与蛋白质接触,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抗生物蛋白能与食物中的生物素结合,形成人体无法吸收的物质,经蒸熟煮透后可以将这两种蛋白破坏掉,不再影响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

二、一些生鸡蛋带有致病菌、霉菌或寄生虫卵,未经蒸煮加工可能会引起腹泻和寄生虫病。

43、铝制容器不宜长时间与食品直接接触? 有些材质的容器长时间与食品直接接触后,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铝不是人体的必须元素,铝制容器长期接触食物后会产生铝离子,使人长期摄入铝元素可干扰大脑意识和记忆功能,引起认知、记忆和逻辑推理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痴呆。

44、“浸出油”和“压榨油”有什么区别?

“浸出油”和“压榨油”的加工方法不同,“浸出油”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与油料的接触,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压榨油”是用物理压榨法,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这个过程生产的油脂只是“毛油”,还需经过各种后序加工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才是合格的油脂产品。

45、食用油如何保存?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在高温、阳光照射、与空气长期接触等条件下极易发生氧化反应、缩合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另外,植物油中水分脱除不彻底,或不慎混杂入水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因此应当尽量密封,放在干燥、避光、低温的环境保存。

46、什么是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形成条件当大气中氮氧化物和谈情化物存在一定的浓度,大气温度较低,而且具有较强的阳光照射时,大气中就会发生复杂的反应,形成臭氧、醛、PAN、过氧化氢等,生成光化学烟雾。

47、光化学烟雾有什么影响?该怎么样预防?

光化学烟雾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影响植物生长、影响材料质量、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加速橡胶制品的老化和龟裂,腐蚀建筑物和衣服,缩短其使用寿命。对此,应当减少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控制污染源,减少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污染源的排放、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利用化学抑制剂、植树造林。

48、什么是温室效应?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大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是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散发,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49、温室效应主要有哪些气体?有什么危害?

主要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氟利昂、四氯化碳等;它会使得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50、什么是地沟油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51、地沟油有什么危害

在炼制“地沟油”的过程中,动植物油经污染后发生酸败、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如地沟油中砷超标会引起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铅量严重超标,则会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等症状。此外,潲水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52、地沟油如何正确利用?

餐厨废弃物中的油脂先经过分离精制变成生物柴油,然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成分经过酶解、厌氧发酵等过程转化为燃料乙醇,将乙醇发酵残留物和其他有机成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将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通过处理变成生物肥料。避免餐厨废弃物再次进入人类食物链,产生同源性积累引发疾病风险。另外还可以加氢可再生飞行燃料

53、什么是皮革奶? 皮革奶,就是通过添加皮革水解蛋白从而提高牛奶含氮量,达到提高其蛋白质含量检测指标的牛奶。由于这种皮革水解蛋白中含有严重超标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致使牛奶有毒有害,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又名“苏丹”。

55、毒生姜是怎么制成的,有什么危害?

毒生姜,是用硫磺熏制的生姜,外观颜色比普通生姜娇黄嫩脆,具有较强的毒性,如果经常食用,轻者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出现腹痛、头晕等症状,重者将导致人体相关器官组织慢性衰竭。

56、假鸡蛋是怎么制成的? 假鸡蛋的蛋壳由碳酸钙、石蜡及石膏粉造成。而蛋清、蛋白则主要由海藻酸钠,再加上明矾、明胶、色素等造成。蛋清是将海藻酸钠加进水造成溶液后,不断搅拌而制成的。而蛋黄的主要成份同样是海藻酸钠液,再加入如柠檬黄一类的色素后,放进模具中,然后放入氯化钙溶液中凝固而成。

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主要是肾上腺类、β激动剂、β-兴奋剂(β-agonist),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是指克伦特罗,当它们以超过治疗剂量5-10倍的用量用于家畜饲养时,即有显著的营养“再分配效应”——促进动物体蛋白质沉积、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沉积,能显著提高胴体的瘦肉率、增重和提高饲料转化率,因此曾被用作牛、羊、禽、猪等畜禽的促生长剂、饲料添加剂。

58、瘦肉精有什么危害?

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其主要危害是: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59、什么是塑化剂? 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增塑剂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60、塑化剂有什么危害?

增塑剂能代替棕榈油配制的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一些不法厂商用有毒的塑化剂代替棕榈油加入到食品中,某些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台湾环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若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

“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DEHP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另一厂商宾汉公司则以DINP取代贵重原料加入起云剂中。

吊白块是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俗称。常用于工业漂白剂,还原剂等。“吊白块”又称雕白块、雕白粉,易溶于水,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的肺、肝脏和肾脏损害极大,普通人经口摄入纯吊白块10克就会中毒致死,国家明文规定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63、吊白块有什么危害?

现在多有不法分子将吊白块用于食品增白,例如豆腐、豆皮、米粉、鱼翅、糍粑等。造成了很大危害。它能够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可使人头痛、乏力、食欲差甚至导致鼻咽癌等疾病。

64、三聚氰胺是什么?

三聚氰胺俗称密胺、蛋白精,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也可作为灭鼠药。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其特点为氮原子很多。食品工业检测中,采用“凯氏定氮法”推算蛋白质的含量,因三聚氰胺的氮原子较多,而被添加进人类食品,宠物食品,家畜饲料中。

甜蜜素,其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66、家具中主要的有毒物质是什么?

木质家具和人造板材可能含有30余种化学毒物,其中高度物质主要为苯、甲醛、苯胺以及二异氰酸甲苯酯。一般毒物主要有甲苯、二甲苯、氯甲烷、甲醇等。

67、聚乙烯薄膜与聚氯乙烯薄膜有什么区别?

用聚乙烯薄膜做成塑料袋是无毒的,可以用来盛装食物,只是强度差些,且不能经受80℃以上的高温,并有一定的透气性,不宜长期用来盛装茶叶、香料等。用聚氯乙烯薄膜做成的塑料袋有毒性,因而不宜与食品直接接触。聚氯乙烯塑料常用于做雨衣、鞋底、床罩、窗帘、桌布、手提包等。

安赛蜜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强烈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130倍,呈味性质与糖精相似。高浓度时有苦味。能增加食品甜味的,没有营养,口感好,无热量,具有在人体内不代谢、不吸收(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是当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

69、山梨酸与山梨酸钾是什么?

山梨酸、山梨酸钾性能、用途相似:山梨酸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作为不饱和酸,也可用于树脂、香料和橡胶工业。

70、山梨酸(钾)有什么作用?

山梨酸(钾)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还能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对厌氧性芽孢菌与嗜酸乳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几乎无效,其抑止发育的作用比杀菌作用更强,从而达到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并保持原有食品的风味。

71、ABS塑料是什么?

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其具有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优良,还具有易加工、制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泽性好等特点,容易涂装、着色,还可以进行表面喷镀金属、电镀、焊接、热压和粘接等二次加工,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纺织和建筑等工业领域,是一种用途极广的热塑性工程塑料。

1,食物:是指含有营养素的可食性物料。

2,营养素:是指那些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3,食品:经过加工的失误成为食品。

4,食品科学:一门将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

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学问,是一门主要涉及细菌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涉及到食品的特性及其变化、保藏和改性原理的科学。

5,食品工艺学:运用食品科学原理来从事食品的选择、保藏、包装及销售,它影响消费安

6,食品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本着的一门科学,即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

平上研究食品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学科。

7,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8,水分的吸附等温线(MSI):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用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

水的质量表示)对它的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

9,滞后现象:采用向干燥食品样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和

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性称为滞后现象。

玻璃态:是聚合物的一种状态,它既像固体一样有一定的形状,又像液体一样分子间排列之势近似有序,是非晶态或无定形态。出浴此状态的聚合物只允许小尺寸的运动,其形变很小,类似于玻璃,因此称~。

10,玻璃态:是聚合物的一种状态,它既像固体一样有一定的形状,又像液体一样分子间排

列只是近似有序,是非晶态或无定形态。处于此状态的聚合物只允许小尺寸的运动,其形变很小,类似于玻璃,因此称~。

11,玻璃化温度:非晶态食品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成玻璃化转变,此时温度称~。12,无定形:是物质的一种非平衡,非结晶的状态。

13,分子流动性:是分子的旋转移动和平动移动性的总度量。决定食品Mm值的主要因素

是水和食品中占支配地位的非水成分。

14,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聚合物、衍生物的总称。

15,美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即指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美拉

德反应最终产物是结构复杂的有色物质,使反应体系的颜色加深,所以该反应又称为“褐变反应”。这种褐变反应不是由酶引起的,故属于非酶褐变反应。

16,焦糖化反应:糖类尤其是单糖在没有含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的高

温(一般是140~170℃以上),因糖发生脱水与降解,也会产生褐变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焦糖化反应,又称卡拉蜜尔作用。

17,斯特勒克降解反应:在二羰基化合物存在下,氨基酸可发生脱羧、脱氨作用,生成醛和

二氧化碳,其氨基则转移到二羰基化合物上并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各种化合物,这一反应称为斯特勒克降解反应。该反应在褐变反应体系中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主要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18,糖苷:是由单糖或低聚糖的半缩醛羟基和另一个分子中的-OH、-NH2、-SH等发生缩合反应而得的化合物。

19,淀粉的老化:经过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

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老化。

20,淀粉的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在水中膨胀、分裂,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的过程被

21,α-淀粉:处于糊化状态的淀粉。

22,β-淀粉:生淀粉分子靠分子间的氢键结合排列的非常紧密,形成束状的胶束,彼此间的间隙很小,即使水分子也难以渗透进去。具有胶束机构的生淀粉就称为β-淀粉。23,变性淀粉:为了适应需要,将天然淀粉经化学处理或酶处理,使淀粉原有物理性质发生

改变,如水溶性,粘度,色泽,味道,流动性等。经过处理的淀粉总称为变性淀粉。24,直链淀粉:是D-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线状大分子。

25,支链淀粉:是D-葡萄糖通过α-1,4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大分子。

26,蛋白质的变性: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是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构想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

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不包括一届机构上肽键的断裂。27,凝胶作用:是指变性的蛋白质分子聚集并形成有序的蛋白质网络结构的过程。28,蛋白质的絮凝作用:是指没有蛋白质变性时所发生的无序聚集反应。

29,蛋白质的凝结作用:是变性蛋白质所产生的无序聚集反应。

30,同质多晶:是指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有不同的结晶方式,但溶化后生成相同的液

31,油脂的塑性:在室温下表现为固体的脂肪,实际上是固体脂和液体油的混合物,两者混

在一起用一般的方法无法分开,这种脂具有可塑性。

32,碘值:是指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

33,酸价: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34,皂化价:1g油脂完全皂化是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皂化价。

35,油脂的氢化:酰基甘油上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在Ni、Pt等催化作用下,在高温下与氢

气发生加成反应,不饱和度降低,从而把在室温下呈液态的油变成固态的脂,这个过程称之为氢化。

36,调温:通过控制结晶温度、时间和速度来改变结晶方式,从而改变油脂的性质,以得到

理想的同质多晶型和物理状态,以增加油脂的利用性和应用范围。

37,酸败:油脂在储藏期间,因空气中的氧气、光照、微生物和酶的作用,而导致油脂变哈

喇,即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和苦涩味,同时产生一些有毒的化合物,这些统称为油脂的酸败。

38,酶促氧化:脂肪在酶参与下所发生的氧化反应。

39,酮型酸败:由某些微生物繁殖时所产生酶的作用引起的,氧化反应多发生在饱和脂肪酸的α-和β-碳位之间,因而称为β-氧化作用;氧化产生的最终产物酮酸和甲基酮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故称为酮型酸败。

40,过氧化值:是指1千克油脂中所含氢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

41,脂肪替代品:是脂肪酸的酯化衍生物。

42,脂肪模拟品:是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基质,经物理方法处理,吸收充足的水分以水

状液体体系的物理特性来模拟脂肪滑润口感的物质。

43,维生素:是一些机构、作用彼此无关的、维持人体和动物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而需量极微、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有机营养素。

44,维生素A原:植物和真菌中有许多类胡萝卜素,被动物摄取后可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

A,并具有维生素A活性。他们被称之为维生素A原。

45,矿物质:食品中所含的元素已知有五十多种,出去C、H、O、N四种构成水分和有机

物质元素以外,其它元素统称为矿物质。

46,酸性食品:含有阴离子酸根的非金属元素较多的食品,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大多呈酸

性,故在生理上称为酸性食品。

47,含有阳离子金属元素较多的食品在生理上称为碱性食品。

48,灰分的酸度和碱度:是指100克食品的灰分溶于水中,用0.1M酸或碱的规定溶液中

和时,所消耗酸液或碱液的毫升数,即为食品灰分的酸、碱度。以+表示碱度,以-表示酸度。

49,复原:添加营养素使其恢复到原有的组成。

50,强化:添加一种或多镇南关营养素,使其成为一种优良的营养素来源。

51,增补:指选择性地添加某种适量营养素,以达到规定的标准量。

52,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与其催化性能直接有关的一些基团所构成的微区。

53,酶原:有一些酶刚刚从活细胞分泌出来时,没有催化活性,必须经过适当物质的作用方

可变成有活性的酶。这类酶的无活性前体称为酶原。

54,酶原的激活作用:使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的酶的作用称为酶原的活性激活作用。55,恒态酶:指那些构成代谢途径和物质转化体系基本组成成分的酶,它们在细胞中的含量

一般地说相对恒定,其活性仅受基本反应动力学系统本身的组成因素调节。

56,调节酶:指在代谢途径和物质转化体系中起调节作用的关键酶,他们的含量和组成常因

机体的机能情况而不同。

57,酶反应动力学:研究酶反应速度规律以及各种因素对酶反应速度影响的科学。

58,酶的活性中间产物学说:酶反应都要通过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络合物,然后酶再

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同时酶释放出来。

59,KM为米氏常数,它为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mol/L)。

60,酶的稳定pH:指的是使酶蛋白分子结构维持天然状态而不曾变性的pH。而酶的最适

pH是指酶表现出最大活力的pH。

61,酶的最适温度: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下才表现出最大的活力,这个温度

62,激活剂:凡是能使酶活性增加进而加快v的物质。

63,抑制剂:许多化合物能与一定的酶进行可逆或不可逆的结合,而使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抑

制,这种化合物称为抑制剂。

64,酶的抑制作用:抑制剂以某种方式与酶结合而影响酶发挥其正常功能,称为酶的抑制作

65,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必需活性基团以非常牢固的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的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恢复活性,称为不可逆抑制作用。66,可逆性抑制作用:抑制剂是通过非共价键与酶和(或)酶—底物复合物进行可逆性的结

合使酶活性降低或失活,可采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将抑制剂出去,使酶的活性恢复。67,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化合物特别是那些在结构上与天然底物相似的化合物也可以与酶的活性中心进行可逆地结合,在反应中与底物竞争同一部位。当抑制剂与酶结合后,就妨碍了底物与酶的结合,减少了酶的作用机会,因而降低了酶的活力。这种作用叫~。68,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和底物可同时结合在酶的不同部位上,两者没有竞争作

用,即酶与即直接结合后,还可以与底物结合;酶与底物结合后,还可以与抑制剂结合,但所形成的酶—底物—抑制剂三元复合物(ESI)不能进一步分解为产物,因此酶活性降低,这种抑制作用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69,反竞争性抑制作用:酶只有与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即抑制剂不妨碍酶同底

物的结合,这种抑制作用称为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70,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

71,食品的色素:食品中能够吸收和反射可见光波进而使食品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统称为食

72,发色团: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具有吸收峰的基团被称为发色团。发色团均具有双键。73,助色团: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发色,但当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

整个分子对光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类基团被称为助色团。

74,叶绿素的加氧作用:叶绿素溶解在乙醇或其他溶剂后并暴露于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将此

75,氧合作用:血红素中的亚铁与一分子氧以配位键结合,而亚铁原子不被氧化,这种作用

76,氧化作用:血红素中的亚铁与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铁血红素的作用被称为氧化

77,褐变作用:食品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风

味与营养夜往往随之发生变化。食品的这种变色现象统称为褐变作用。

78,酶促褐变:受酶催化而发生褐变的反应称为酶促褐变。

79,风味:是指摄入口腔的食物使人的感觉器官,包括味觉、嗅觉、痛觉、触觉等所产生的感觉印象,即食物客观性使人产生的感觉印象的总和。

80,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81,阙值:即感受到某种物质的最低浓度。

82,味觉的相互作用:两种相同或不同的呈味物质进入口腔时,会使二者呈味味觉都有所改

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

83,味的对比现象: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某种呈味物质的味觉更

84,味的相乘作用:指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为味的协同效应。

85,味的消杀作用:指一种呈味物质能够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强度的现象,又称为味的拮抗作用。

86,味的变调作用:指两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而导致其味感发生改变的现象。

87,味的疲劳作用:当长期受到某种呈味物质的刺激后,就感觉刺激量或刺激强度减小的现

现代“考古学” 一词的含意:一是指考古学研究所得的历史知识;二是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三是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遗物: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遗迹: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遗存。

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社会集团。【适用于史前考古研究】

绝对年代:是指遗迹、遗物做成的具体时间。在历史时期的考古学领域,主要依据文献记载、年历学和各种有纪年文字的遗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则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与方法。

相对年代:是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亦即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仰韶文化早期”、“商代后期”。断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

地层: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

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

一是一般的进化的原理,即从事物都是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演化的;

二是相似性原理,即根据遗存的相似程度分类和排列次序。

文化区:指的是考古学文化分布地理空间范围。考古学文化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对有关遗迹、遗物的研究而确定的。

文化类型,指的是在一个考古学文化分布区域内,往往由于微环境条件的差异和邻近其它文化的影响,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存在主体因素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又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差别。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区域内,可分为若干个文化类型。

金石学: “金石学”,是以传世的或少量出土的商周以来有铭文的铜器(金)和秦汉以来的石刻文字(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偏重于著录和文字考证,以达到证经补史之目的的学问。

1、硝化作用:由硝化菌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氮的过程

2、反硝化作用:异养微生物在无分子氧条件下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气态氮或氮氧化物。

3、生物修复: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

4、固体废弃物: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过程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进一步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存在的物质

5、有机废气生物净化:利用微生物以废气中的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其它养分,经代谢降解,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CO2、水等)及细胞组成物质。

6、合成洗涤剂:是由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和各种助剂(三聚磷酸钠)、辅助剂配制而成的一种洗涤用品

7、植物固定:利用植物及一些添加物质使环境中的金属流动性降低,生物可利用性下降,使金属对生物的毒性降低。

8、植物挥发:利用植物去除环境中的一些挥发性污染物,即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又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9、植物吸收:利用能耐受并能积累金属的植物吸收环境中的金属离子,将它们输送并储存在植物体的地上部分。

10、生物冶金:某些微生物能有效地把金矿、铜矿和铁矿中的金属选择性地溶解,这一过程称为生物浸取,或称为生物冶金

11、清洁生产: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12、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生物体蛋白质,又称微生物蛋白。包括细菌、放线菌中的病原菌、酵母菌、霉菌和微型藻类等。

1、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废水中氮的主要形式是有机氮化合物: 蛋白质、氨基酸和氨氮细菌,放线菌和真菌都有氨化能力,称为氨化菌。有机氮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氮 生物脱氮过程:

(1)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

(2)再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气态氮从水中逸出 ★

(1)亚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2-)(2)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NO3-)

3、反硝化细菌(兼性厌氧): 假单胞菌属、反硝化杆菌属、螺旋菌属和无色杆菌属等 ★

4、废水中磷的生物去除的两种途径:

①、生物细胞合成中吸收部分磷

②、微生物以聚磷酸盐(poly-P)的形式超量储存磷

5、聚磷菌(PAOs)在厌氧与好氧区的代谢

厌氧区:当废水与活性污泥混合时,聚磷菌(PAOs)可以通过水解体内储存的聚磷提供厌氧摄取磷的能量。因此,聚磷菌(PAOs)摄取碳源并以聚羟基烷酸盐(PHAs)的形式储存,同时降解体内的聚磷释放正磷酸盐;

好氧区:聚磷菌(PAOs)进行好氧生长,利用储存的聚羟基烷酸盐(PHAs)作为碳源和能源,摄取正磷酸盐将其转化为聚磷酸盐。

6、生物除磷工艺 所有生物除磷工艺的一个共同特征: 设置厌氧区,供聚磷菌(PAOs)吸收基质,产生选择性增殖

多数污水除磷工艺构造基于硝化和反硝化的考虑,使系统在硝化的情况下保证良好除磷

主流除磷工艺:厌氧池在污水水流方向上,磷的最终去除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实现。包括Bardenpho系列、A/O系列、SBR系列

测流除磷工艺:厌氧池不在污水的主流方向上,大部分磷通过化学沉淀去除。以Phostrip工艺为代表。

7、生物修复技术基本内容

生物修复的定义: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

生物修复的目的: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至环境标准规定的安全浓度之下

应用:分解石油及石油制品,多环芳烃(PAHs),氯代烃如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氯代芳烃等

应用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因素。尽管任何一项污染物去除或降解技术都是较昂贵的,但生物处理相对较便宜

8、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

污染土壤不需移动,污染地下水不需用泵抽至地面

缺点:处理过程比较困难 ②、异位生物修复

通过某些方法将污染介质转移到污染现场附近或之外,再进行处理。

优点:处理过程容易控制

缺点:污染物搬动费用较大,反应器的加工制造、控制系统的设置也会增加费用

9、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原位生物处理

天然土壤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具有多种代谢活性,因此处理污染物的一个简单方法是依靠土著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染物分解或去除,这种方法称为土地处理。

应用:石油工业废弃物处理、含防腐油土壤、各类工业废弃物如食品加工,纸浆及造纸、鞣革业等的废弃物的处理

当土著微生物不具有污染物降解能力或其数量较少,可在污染场地投加具有分解活性的微生物,这种方法称为生物强化 ②、植物修复

直接或间接利用高等植物分解有机物的技术被称为植物修复技术。

可用于土壤、某些情况下浅层沉积物中化合物的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过程包括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植物根部和根部附近土壤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

优点:费用与其它生物处理技术相比较低。当污染土壤的深度在1-2m或更深一些时,此技术有相当保证性

缺点:速率较低,需要时间长 ③、生物通风及生物喷雾

生物通风:是在土壤含水层之上,即不饱 和层通入空气,为好氧微生物提供最终电

子受体。一般做法是在污染场地上打井,通入空气或抽真空

应用:碳氢化合物的生物修复,含燃 料油、发动机油、单一芳香烃土壤的 生物修复 生物喷雾:与生物通风类似的技术,不同的是将空气通入地下水位以下,即通入饱和层。通入空气的目的不仅是提供氧,还要将饱和土层内的挥发性有机物转移到不饱和土层内,使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此外,一部分有机物在饱和层内通入空气的状态下得到降解

应用:降低土壤中JP-4喷气燃料的浓度

10、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异位生物修复

由供水及营养物喷淋系统、土壤底部的防渗衬层、渗滤液收集系统及供气系统等构成

衬层及渗滤液收集系统可防止污染物或代谢产物中间产物被渗流水带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渗滤液送到附近及其它生物反应器内进一步处理。

处理对象:多环芳烃、BTEX(苯、甲苯、乙基苯、二甲苯)、或多环芳烃与BTEX的混合物 ②、泥浆反应器

将污染土壤与液体混合起来形成泥浆,引入反应器进行处理。

泥浆反应器可以是具有防渗衬层的简单水塘,也可是精细设计制造的反应器,污染物在其中混合,与活性污泥法反应器类似。

处理对象:多环芳烃PAHs、杂环化合物、杂酚油中的酚 ③、土壤堆积

土壤堆积也称为生物堆积,是一种略微复杂的土壤修复技术。

将含污染物的土壤挖据出来,堆放在不透水的衬层上,衬层可以截留渗滤液。

在堆放的土壤中设置通气管道,通入空气或氧气或抽真空以促进污染物的好氧降解

含有营养物质的液体施用于土壤表面,以促进微生物活性,渗滤液被收集并循环于堆积土壤中

如果被处理的化合物或代谢产物是挥发性且具有毒性,则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活性炭吸附法收集释放气体 ④、堆肥

堆肥是将污染物质与一些自身容易分解的有机物,如新鲜稻草、木屑、树皮、用作家禽饲料的稻草等堆放,并加入氮、磷及其它无机营养物质。

堆放的形状一般是长条状,也可将物料放入具有曝气设备的容器内,保持湿度,通过机械搅拌或某种供气设备提供氧气

曝气可通过简单的鼓风机实现,也可在堆放物料底部设置布气系统。如果曝气会引起挥发性有毒气体释放,则必须设置气体吸收装置,防止污染空气。★

11、固体废弃物中可以好氧分解的组分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葡聚糖和果聚糖、脂肪类有机分子。

代谢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协同作用及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

代谢过程中由于多种微生物的参加及固体废弃物成分的多样化而十分复杂 ★

12、有机废气生物净化与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最大区别

废气中的有机物质首先要经历由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在液相(或固体表面生物层)被微生物吸附降解

13、农药分子结构与微生物降解的关系

农药因其在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方面的不同,对生物降解的敏感性差别很大 ①、苯环上连接的氯原子数目和位置影响生物降解: ②、苯环上取代氯的数目越多,降解越困难 ③、苯环上间位取代的类型最难降解

14、降解农药的活性微生物

★活性微生物主要以转化和矿化两种方式,通过胞内或胞外酶直接作用于环境中的农药

矿化作用是清除环境中农药污染的最佳方式,但目前的研究表明,自然界中此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还相当缺乏

转化作用相当普遍,某一特定种属以共代谢的方式实现对农药的转化作用,同一环境中的其它微生物则以联合代谢的方式最终完成对它的完全降解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选育遗传工程菌株,可实现农药降解菌的构建

目前农药的代谢和降解途径还没有被完全研究清楚

用途广泛:用于家庭生活及工农业生产

使用后大部分以乳化胶体状废水排入自然界

★合成洗涤剂分类(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电离性状): 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电解质型

★我国近年来生产的合成洗涤剂多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为主,产量占合成洗涤剂总产量90%左右

16、石油组分中一般烷烃的生物降解

烷烃的降解途径: 单一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ω-氧化)、亚末端氧化

烷烃的分解通常从一个末端的氧化形成醇开始,然后继续氧化形成醛和羧酸

羧酸经过β-氧化形成乙酸乙酰辅酶A,羧酸链不断减短,形成两个碳的乙酸

乙酸从烷烃链上分离,经中心代谢途径分解为CO2。

支链的存在会增加微生物氧化降解的阻力

17、石油组分中环烷烃的生物降解

没有取代基的环烷烃是原油的主要成分,对微生物的降解抗性较大,能在环境中滞留较长时间。

尽管环境中广泛存在环烷烃,自然界中却几乎没有利用环烷烃生长的微生物,但环烷烃的共代谢现象普遍存在:

环烷烃被一种微生物代谢形成的中间产物,如烷醇或烷酮可以作为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基质,进一步开环

具有碱基取代基的环烷烃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基质

18、煤炭中硫存在的形式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一种一次能源,煤中含硫量为0.25%~7%

对煤炭中黄铁矿硫最有效的脱硫菌种: 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

对煤炭中有机硫最有效的脱硫菌种: 假单胞菌属的CB1和硫化叶菌属的嗜酸热硫化叶菌 20、微生物助浮脱硫法的原理

微生物能选择性地粘附在矿石和黄铁矿表面,此过程一般在15min内,一般吸附在矿物的晶格凹陷处。

当煤破碎至一定粒度时,大部分的黄铁矿从煤中解离出来,由于在选煤过程中,煤粒和黄铁矿都具有疏水性,能附着在空气泡上,故能产生共浮,使煤脱硫。

微生物浮选法脱硫技术是将氧化铁硫杆菌应用于煤的浮选体系中,如在浮选柱中加入该细菌后,因为微生物的亲水性和微生物的迅速粘附,黄铁矿表面由疏水性变为亲水性。因此,煤的浮选过程中,黄铁矿不能附着在空气泡上,失去浮选性能。

21、微生物助浮脱硫过程

利用木聚糖酶可以提高纸浆的可漂性,木聚糖酶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纤维都有助漂作用

木聚糖酶可用于纸浆在漂白前的预处理阶段。在漂白木浆时应用木聚糖酶,可以降低二氧化氯用量,提高白度,减少AOX(可吸收有机卤化物)的产生量。

木聚糖酶处理阔叶木浆和针叶木浆,可分别节约有效氯20%~25%和15%~20% 北美和欧洲许多硫酸盐浆厂的工业性实验表明,经木聚糖酶预处理可降低化学浆漂白成本达20%,可降低漂白负荷5%~20%

23、木质素直接降解实现生物漂白

研究发现纸浆白度的提高与真菌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有关,近年来,利用各种木质素酶进行生物漂白的研究迅速兴起

研究目标:利用木质素酶对木质素的直接作用实现生物漂白

许多实验室在研究非木聚糖酶的漂白用酶: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和纤维二糖脱氢酶等

白腐真菌主要分泌3种与木质素降解相关的氧化性酶,均可直接降解木质素,包括漆酶(laccase)、锰过氧化物酶(Mn 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

24、矿冶生物技术——微生物湿法冶金

微生物在冶金过程中的作用:

微生物浸出、微生物氧化、微生物吸附与累积 应用于微生物冶金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霉菌等 细菌是其中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微生物

25、生物合成替代化工合成: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一项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环境策略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的战略重点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即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过程,减少各种不利影响

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海洋能

27、能源利用的总趋势

纵观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可以发现,能源利用的总趋势是从高碳低氢的燃料转向低碳高氢的燃料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率及创造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将是今后能源生产的有效技术之一

从油藏分离得到的硝酸盐还原菌大都为新属:

专性厌氧菌: 还原硝酸盐,也可以发酵若干种糖类化合物和有机酸

兼性厌氧菌: 在氧或硝酸盐存在的条件下,利用有机酸(如延胡索酸、丙酮酸、琥珀酸、甲酸)生长

油藏中硫酸盐还原菌生长产生H2S,会导致油气品质降低。向油藏中注入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菌或激活土著硝酸盐还原菌,可以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并可以生物转化已存在的H2S

29、微生物二次采油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采油的目的:利用微生物技术获得更多的石油开采量

①、利用微生物能在油层中发酵并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及H2、CO2和CH4等气体的生理特点,微生物产气可增加地层压力,提高采油率。

②、微生物产生的酸性物质可溶于原油中,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原油能从岩石缝隙中流出而聚集,便于开采

③、微生物还可产生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的表面张力,把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分解成短链化合物,使之更加容易流动,避免堵住油井输油通道 30、微生物三次采油的基本原理

①、利用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构建能产生大量CO2和甲烷等气体的基因工程菌株,或选育能提高产气量的高活性菌株

②、把这些菌体连同它们所需的培养基一起注入到油层中,让这些工程菌能在油层中能够产生气体,增加井压

③、另外,这些菌体还能分泌高聚物,糖酯等表面活性剂,降低油层表面张力,使原油从页岩中、沙土中松开,粘度减低,从而提高采油量

地层堵塞是降低采油量的一种常见现象,原因是在注入油田的水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其中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加上油田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因而大量菌体繁殖及菌体代谢产物的沉积,造成了地层渗透率发生变化,影响产油量,还可能使得整个油井报废 影响地层渗透率的主要菌群: 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铁细菌、硫细菌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硫酸盐还原菌)

硫酸盐还原菌将硫酸盐还原成H2S。H2S与亚铁结合生成Fe S黑色沉淀。此外,硫酸盐还原菌能作用于硫酸盐和含钙盐类生成白色硫酸钙沉淀,引起地层堵塞现象。

消除微生物所造成的地层堵塞的有效方法:酸化法

①、在注入油田的水中加入能产酸并能在地层发酵生长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代谢产酸来消除地层堵塞现象。

②、也可用产酸菌大量发酵含酸性的代谢产物,例如柠檬酸、硫酸等,然后将酸性物质加入到将注入油田的水中,提高注入水的酸度,从而减轻堵塞现象,提高采油率

33、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发酵工艺

纤维素生产乙醇涉及两个主要步骤:

①、纤维素糖化: 由纤维素酶参与完成,属于蛋白层次上的酶反应,是生物转化制乙醇的限速步骤

②、乙醇发酵: 由酵母菌参与完成,属于活细胞层次上的微生物反应,相对而言是一种成熟的技术

34、同时糖化和发酵法(SSF)为降低酒精生产成本,1970s开发了同时糖化和发酵工艺(SSF)

利用一种可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和酵母在同一容器中连续进行纤维素的糖化和发酵,除水解和发酵在一个容器内进行以外,同时糖化和发酵过程的顺序与单独水解和发酵过程实际上是相同的

35、同时糖化和发酵(SSF)工艺的优势 ①、纤维素水解后产生的葡萄糖可以不断地用于发酵。由于发酵罐内纤维素水解速率远远低于糖发酵速率,因此酵母和酶的同时存在会使容器内糖的累积降到最低,降低或消除了高浓度葡萄糖对纤维素酶活性的产物抑制,提高了水解效率。但与此同时却带来了乙醇对纤维素酶的抑制

②、与单独水解和发酵过程相比,SSF的生产速度、产量和乙醇的浓度都较高。此外,还减少了容器的数量,降低了杂菌污染的机会。

36、同时糖化和发酵(SSF)工艺存在的问题

主要的问题:水解和发酵所需的最佳温度不能匹配

水解的最佳温度 :45°C~50°C 发酵的最佳温度:28°C~30°C 在同一个特定的反应器中,要解决生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中间产物与最终产物的反应条件相互制约,难以协调以致不能完成预计过程的矛盾,是十分困难的

在实际工艺中,SSF常在35°C~38°C下操作,使得酶的活性和发酵速率都不能达到最大

另外,酒精浓度高也会抑制酶的活性 三种工艺中,同时糖化和发酵法SSF是最有前途的生产低成本燃料乙醇的技术路线

解决当前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探寻新的产能方式,是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根本问题。微生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可以将微生物代谢中产生的电子传递给电极,产生电流,从而把还原型有机底物中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微生物燃料电池和有机废水的资源 化利用相结合,使其进一步具有清 洁能源生产和环境治理的双重意义

生物制氢的优点: 清洁、节能、不消耗矿物资源

生物制氢的方式:生物产氢包括光合生物产氢(光和细菌、蓝细菌、绿藻)和厌氧发酵产氢

厌氧发酵生物产氢的四种基本途径: 混合酸发酵、丁酸型发酵、乙醇型发酵和NADH途径

葡萄糖在厌氧条件下发 酵生成丙酮酸(EMP过程),同时产生大量的NADH和H+

当微生物体内NADH和H+ 积累过多时,NADH会通 过氢化酶的作用将电子转 移给H+,释放分子氢

丁酸型发酵、乙醇型发酵和混合发酵途径均发生于丙酮酸脱羧作用中,是微生物为解决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多余”电子而采取的一种调控机制 40、可生物降解塑料PHAs的特性

微生物体内的PHAs: PHAs是多种微生物细胞内的储存物(碳源能源)

特性:低溶解性、高分子量、细胞内的积累不会引起渗透压的增加

41、PHB的生物合成途径(三步法)

第一步:β-铜硫裂解酶催化乙酰Co A生成乙酰乙酰Co A 第二步:在依赖NADPH的乙酰乙酰Co A还原酶的作用下,把乙酰乙酰Co A还原成D-(-)-3-羟基丁酰Co A 第三步:单体的D-(-)-3-羟基丁酰Co A由PHB聚合酶催化聚合生成PHB β-铜硫裂解酶受游离辅酶A的强烈抑制

①、在非胁迫条件下,游离辅酶A含量高,因而抑制了β-铜硫裂解酶的合成,阻碍了PHB的积累

②、在胁迫条件下,游离辅酶A含量可能很低,β-铜硫裂解酶执行催化功能,PHB可以顺利合成

42、利用不同方法生产PHAs的策略

利用非转基因植物植物生产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然后发酵生产PHB

直接从转基因农作物中提取PHB

摘要:木质素作为一种储量丰富、廉价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还十分有限。为进一步拓宽木质素在储能材料中的应用范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在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燃料、和超级电容器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对不同来源木质素基本性质、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并基于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在分子结构上的设计灵活性和多样性,通过直接选用木质素或改性、掺杂一种或多种杂原子制备出助剂、黏结剂、催化剂、电池或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等,探讨分析了不同木质素基储能装置的运作机制和表现出的不同差异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能源储存装置中使用木质素,不仅提升了储能装置的循环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化学污染。最后,为进一步提升木质素基储能装置的能量存储和输出效率,对未来木质素基储能材料面对的挑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木质素;储能领域;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

当今社会对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能源、资源的需求日益新增,寻找新的可再生、储量丰富、对环境友好的可替代能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质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有效利用这种资源,对改善环境、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和可持续性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以绿色低碳为发展理念,以生物质开发利用为宗旨,就木质纤维原料可替代化石资源领域进行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探索。木质纤维原料是天然高分子,重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是最重要的可再生碳资源,相较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工业中的高效利用,作为自然界中储量最丰富的芳香族化合物,木质素结构更为复杂,全球每年有大约5000万吨的工业木质素出自制浆造纸行业,有效利用率仅为10%左右,大多被当做低附加值燃料进行热量或化学回收。因此,高效提升木质素潜在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意义。

化学储能是电力储能的一种形式,是通过化学反应直接转化电能的技术。研究者也一直致力于高能量存储、长循环寿命、安全环保等储能材料的开发,出现了许多用于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新材料。有关可充电电池而言,传统电极材料是正极一侧的过渡金属基无机插层化合物和负极一侧的石墨。虽然在过去过渡金属正极材料的改进和优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新型电极材料的开发和电极结构的设计是实现器件高性能的关键,在这些材料上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此外,过渡金属基材料的高成本是在大规模电池系统中应用之前必须克服的障碍之一。而由新能源技术衍生的燃料动力锂电池是将含碳或碳氢化合物的原料进行燃烧出现热能、光能等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能源设备,但燃料种类(氢)单一,有关安全运输、存储的要求较高。以氢或低分子量醇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动力锂电池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实现了商业化,但其要资源稀缺且价格高昂的贵金属铂(Pt)作为催化剂不利于燃料动力锂电池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电池光伏集热器重要利用硅、二氧化硅、砷化镓、硫化铜等半导体材料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这些材料大多能耗高且资源稀少,加之太阳能的间隙性和不稳定性,使得必须开发出能提升储能系统进行稳定高效光电转化的材料]。具有高速率特性的超级电容器,是下一代能源的发展方向,但其电化学性能更取决于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双电层电容器的典型电极材料重要是碳材料,而导电聚合物及金属氧化物常作为赝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这些不同类型的材料都要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超级电容器中电极的电导率和输出效率。

木质素来源广泛,廉价环保,具有许多吸引人的特性,包括高热稳定性、生物降解性、抗氧化性和良好的硬度。这些优点促使人们近年来将目光着眼于木质素在储能领域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木质素天然的高含碳量和丰富的芳环结构、脂肪族羟基、碳基共轭双键等多种活性基团,通过氧化还原、光解、磺化、缩聚或接枝共聚等化学反应能带来分子和晶体结构的设计灵活性,这些化学多样性有关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木质素是一种非均相非晶态聚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不同来源的木质素具有不同理化性质,当前重要来源可分为两大类:造纸木质素和酶解木质素。制浆和预处理过程中溶解在废液中的工业木质素,是造纸工业的副产品,包括碱法制浆(如烧碱法和硫酸盐法)溶出的碱木质素(AL)和亚硫酸盐法蒸煮溶出的木质素磺酸盐(LS)。碱木质素与原始木质素具有比较相近的特点,不含有硫元素、反应活性较高,表面有大量的羟基存在,同时还存在醚化酚酸基,起到交联桥梁的用途。其重要缺点是其庞大的芳香环结构以及其侧链上丰富的酚羟基、羧基和甲氧基等极性基团,容易造成分子间用途力过大,导致其在材料当中具有较差的分散性,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LS具有很多的亲水基团和阴离子特性,使其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活性,在生产、生活中常用作染料、混凝土的分散剂。同时,LS有多种官能团:酚羟基、羧基和含硫基团,各种各样的官能团和其他结构特点使木质素磺酸盐具有独特的胶体性能。LS能与各种pH水溶液相容的特性也使得配制十分方便,但假如直接利用回收的LS会存在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相对分子量小等缺点,不适用于高质量产品,要对LS进行改性。木质纤维原料通过酶水解发酵制备生物乙醇时出现大量酶解残渣,其重要成分即为酶解木质素(EHL)。EHL的生成过程比较温和,因此活性高于AL和LS,也较好地保留了酚羟基、甲氧基等功能基团,在替代苯酚等石油化学品合成高聚物时有显著的优势。此外,酶水解木质素吸附能力强,不易脱水,还可以用作吸附剂。根据不同木质素的不同特点开发相应的高值化利用途径,力求达到经济效益与价值的最大化,有关促进制浆造纸行业和生物乙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木质素在电池中的应用

随着电动汽车以及各种便携电子设备的发展,电池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当前,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技术日益成熟,还有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和燃料动力锂电池的相继出现,使得竞争日益加剧。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及燃料动力锂电池等大多是将各种不同相态的金属材料与其他化学活性材料复配混合,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能源的短缺以及安全的隐患(锂离子形成枝晶刺穿隔膜,造成内部短路、发生爆炸)。常规的化石能源已经无法满足电池工业发展的需求,环保、廉价、安全的生物质材料成为亟待开发的资源。木质素作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因为结构上的特点常被用在中来改善传统材料带来的不稳定性。

通讯作者:吴文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物质资源化学与工程。E-mail:wenjuanwu@。


时间:2020年07月30日 所属分类: 点击次数:

摘要:为实现造纸原料结构的合理调整,选出造纸方面最为理想的杨树品种,补充芦苇做原料的不足。因此,本文对6种杨树木材进行了科学的化学分析,检测了纸浆造纸性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杨树木材;化学分析;纸浆造纸 引言:杨树种类多、分布广且具有

  摘要:为实现造纸原料结构的合理调整,选出造纸方面最为理想的杨树品种,补充芦苇做原料的不足。因此,本文对6种杨树木材进行了科学的化学分析,检测了纸浆造纸性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杨树木材;化学分析;纸浆造纸

  引言:杨树种类多、分布广且具有极高的适应性,是我国当前最佳的纸浆造纸木材。因此,通过对杨树木材不同种类进行化学分析以及检测纸浆造纸性能,选出最为优质杨树木材,从而优化我国的造纸原料结构。

  1.对6种杨树木材的化学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纸张的需求量也在提高,使得纸的供需矛盾越发突出。因此,应积极改善我国的造纸原料结构。杨树作为优质的木浆造纸原料之一,不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其生长时间也较为短暂。杨树木材所产出的浆白度和强度均较高。因此,为满足我国的用纸需求,对以下6种杨树木材进行科学的化学分析。

  木材论文投稿刊物:是国内木材加工行业集科研、生产技术和信息为一体的领先综合性,报道各类木质和非木材人造板的制造工艺及表面装饰技术;木工胶粘剂;木材干燥、阻燃、防腐及改性处理;家具生产技术;制材;木工机械设计制造与控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

  1.1前期品种选择工作

  主要采用的杨树品种分别是:沙兰杨、健杨、鞍杂杨、小钻杨、1-45杨以及盖县3号杨。不仅品种不同,各个杨树的树龄、种植密度也不同。

  1.2分析样品的制取

  在对这6中杨树进行化学分析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一定处理。主要是使用电锯,将原木的梢部、中央以及下部进行圆盘的截取,使用粉碎机将其磨细。并且,将木屑根据种类别开保存,根据杨树品种和林龄对其进行编号,避免实验数据混乱情况的发生。之后,将其过筛,以40目-60目为基准,收集能通过40目但不能通过60目的木屑,将其放置于磨砂玻塞的广口瓶中,静置24-28小时,使其水分均一[1]。

  1.3纤维形态以及化学组成分析

  通过上述过筛工作,通过对木屑的水分、灰分以及其他方面进行化学分析,在这6种杨树中,纤维素含量最低的是鞍杂杨,最高的是1-45杨。在使用植物纤维原料制浆中,纤维素是主要的化学成分。制造化学浆就是分离原料中纤维的过程,因此,木材中纤维素的含量直接决定该木材的制浆得率。一般情况下,在植物纤维原料中,纤维素含量只要达到40%,该木材就可算为合格原料。在此次的杨树化学分析中,这6种杨树的纤维素含量均超过了40%,尤其是1-45杨,更是高达50%左右,说明,该品种的制浆性能更优。

  影响制浆率的不仅是纤维素,还有木素。由于木素是由苯丙烷结构单位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应用化学浆以及半化学浆的制浆方法时,木素的含量越高,则得浆率越差,两者成反比关系[2]。在应用化学机械浆这一办法时,由于会保留木素,导致最终的制浆成果强度较弱,成纸后的印刷性能较低,且漂白后极易返黄。在这6种杨树中,小钻杨的木素含量最低,在20左右,沙兰杨木素含量最高。

  2.分析6种杨树木材的纸浆造纸性能

  2.1制浆工艺试验过程以及结果

  首先,规范木片规格。应用于制浆环节的木片,其规格长为15-25mm,宽为10mm,厚度为3-5mm。其次,使用科学的试验方法。一般情况下,使用亚硫酸氢镁为蒸煮药液,蒸煮木片,制取化学浆。最后,进行打浆作业,然后使用抄纸成型器,检测纸张强度。

  2.2试验结果以及分析

  2.2.1使用亚硫酸盐化学浆的特点

  第一点,使用亚硫酸盐化学浆这一方法,未漂浆的白度较高,本次采用的6种杨树,其原浆白度在58%-66%,较为容易制得高白度纸浆。第二,粗浆率基本处于51%-55%,从数据中可以得出,该方法的粗浆得率较高。第三,打浆较为容易,且抄纸后的强度高,杂质少。第四,原浆叩解度达到30°SR以上,纸张的透明度提迅速高。

  2.2.2与苇以及松木进行比较

  杨树木材与苇和松木的比较,主要是在应用化学制浆方面。以鞍杂杨和1-45杨为例,与其进行比较。通过调查苇和松木的相关数据,其比较结果是:①对于灰分含量,三者之中,苇的含量最多,杨树木材次之,松木的含量最低。该结果表明,杨树木材所含的杂细胞比苇少,所得浆的白度也较高。②在乙醚抽出物的比较中,苇的比例大于杨树木材。这说明苇所含的溶解物质比杨树木材多,而杨树木材所含的色素较少,制浆得率高于苇。③松木的纤维素含量最高,苇的含量最低,杨树木材则是处于两者之间。④在多戊糖的占比上,松木的木素含量最低,杨树木材较低于苇。经相关资料表明,多戊糖与制浆得率成正比,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纸张强度。

  2.2.36种杨树木材数据分析总结

  1-45的纤维素含量最高,而沙兰杨和鞍杂杨较低。而在木素含量方面,沙兰杨较高,健杨较低。对于多戊糖含量方面,则是鞍杂杨以及小钻杨较高。灰分含量是1-45最高,健杨较高。我们可以得出粗浆得率沙兰杨较低;未漂浆白度1-45最高。由此,综合看来,林龄的不同并未对影响到制浆造纸,因此,造纸林轮伐期不必将林龄纳入考虑范围。且6种杨树木材中,健杨和鞍杂杨最为优质,是造纸原料的理想选择。

  结论:综上所述,相较于苇或者松木,杨树木材的纸浆造纸性能更为优秀。本次选用的6种杨树,通过化学分析以及制浆、造纸试验,可以得出健杨和鞍杂杨更为优质。希望该数据能够优化我国造纸原料结构,解决纸张供需矛盾。

  [1]石传喜,于英良,朱莹琦,等.6个杨树无性系木材密度及干缩性能差异[J/OL].林业工程学报,-6.

  [2]吕义,刘扬,方升佐,等.南方型杨树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和木材材性的遗传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6.

  作者:司士权马红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硫辛酸的活性形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