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响应曲线”和“什么是地物反射波谱谱曲线”是一个意思吗?

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0.3~2.5um),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几乎为零。地物发出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物体的反射辐射能量Pρ占总入射能量P0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ρ

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主要取决于物体本身的性质,以及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和角度,利用反射率可以判断物体的性质

影响地物反射率的因素:

  • 太阳位置: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 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的方位角和观测角;
  • 地理位置、地形、季节、大气透明度;
  • 各种随机因素,包括外界随机因素和机器响应的偏差。

判断物体光滑或粗糙程度的瑞利准则

式中:h为某一平面以上的高度度量,以波长计;

满足以上判别标准的表面为光滑表面,反之为粗糙表面。

根据物体表面粗糙度,反射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实际物体反射。

物体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入射波和反射波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例如:对于可见光:镜面、光滑金属表面、平静水体表面;

是指不论入射方向如何,虽然反射率ρ与镜面反射一样,但反射方向却是四面八方。是把反射的能量分散到各个方向,因此从某一方向看反射面,其亮度一定小于镜面反射的亮度。对漫反射面,当入射辐照度I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反射面,其反射辐射亮度是一个常数,这种反射面又叫朗伯面

例:新鲜的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镁表面,在反射天顶角小于等于45度时,可看成近似朗伯面。

一个完全的漫反射体称为朗伯体,其电磁波的反射服从于朗伯余弦定律。从任何角度观察朗伯表面,其反射辐射能量都相同。

若表面相对于入射波长是粗糙的,即当入射波长比地表高度小或比地表组成物质粒度小时,则表面发生漫反射。

对可见光而言,土石路面、均一的草地表面均属漫射体。

实际物体多介于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间。各向都有反射但反射亮度不是常数,而是在某一方向比其他方向强。在入射辐照度相同时,反射辐射亮度的大小既与入射方位角与天顶角有关 ,也与反射方位角与天顶角有关。


物体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改变的特性称为地物反射光谱特性,以地物的光谱反射率作为纵轴,以波长为横轴,在平面坐标系中所描绘出的曲线称为反射波谱曲线。

同种物体的波谱反射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其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对照,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地物的识别规律。


雪在蓝光0.49um附近有个峰值,随着波长增加,反射率逐渐降低,但可见光的蓝绿红波段反射率均较高

小麦在绿光0.54um附近有个峰值,两侧红光和蓝光有明显的吸收,在近红外波段有强反射。

沙漠在橙光0.6um附近有个峰值


在短波红外谱段内(1.3um以外),绿色植物的光谱反射率受到以1.4um1.9um2.7um为中心的水吸收带的控制,呈跌落状态的衰减曲线。位于三个吸收带之间的1.6um2.2um处有两个反射峰。

在可见光波段(0.4~0.76u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0.55um(绿)处,两侧0.45um()0.67um(红)有两个吸收带。这一特征是由于叶绿素的影响,在蓝光和红光波段叶绿素强烈吸收辐射能(>90%),而成吸收谷。在这两个吸收谷之间吸收相对较少,形成绿色反射峰。

在近红外波段内,植物的光谱特征取决于叶片内部的结构。叶的反射及透射能相近(各占入射能的45%~50%),而吸收能很低(<5%)。在0.74um附近,反射率急剧增加。在近红外0.74~1.3um谱段内形成高反射。这是由于叶子的细胞壁和细胞空隙间折射率不同,导致多重反射引起的。此外,近红外谱段内,植物光谱往往表现出0.96um1.1um处的两个吸收带。


自然状态下的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


水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

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是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一般在遥感影像上,特别是近红外影像上,水体呈黑色。


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无统一特征,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都会对曲线形态产生影响。

地物的波谱特征是电磁波与地物表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表现为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热辐射、微波辐射及散射特征,这也成为利用遥感手段进行目标物探测与识别的理论基础。

波谱数据对于遥感信号识别地物、提取地物信息有重要参考意义。波谱数据库指汇集典型地物的波谱,能够涵盖多种典型地面目标的波谱与特征参数的数据库。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波谱特性,当前我们只能利用有限的遥感观测数据去试图认识和理解复杂的地球系统,地物波谱知识库的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各机构组织收集了大量波谱数据,并建立了一系列基于不同学科背景下的波谱数据库。

不同地物具有不同波谱特征

一、国内外地物波谱数据库建设

地物波谱特性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起受到关注,原苏联科学家克里诺夫出版了国际上第一部地物光谱反射特性专著《自然地物的光谱反射特征》。197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建成地球资源波谱信息系统The NASA Earth Resources Spectral Information System (ERSIS),旨在自动提取可用信息,协助实验室与野外地物波谱测量及地面验证在内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工作。第一版ERSIS中约含100条岩矿、2600条植被及60条水体波谱曲线,数据按学科分类,并根据来源编码。后续的ERSIS版本,加入了植物发芽与成熟期波谱、矿物在热红外波段与冰雪的反射波谱数据。70年代末,国内开展为期两年的腾冲遥感试验,获取了100余种树木、作物、土壤、水体、地质体约1000组的波谱曲线。

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成的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波谱数据库及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波谱数据库在地质领域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内波谱库建设亦迅速开展。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建立了地物反射光谱数据库,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彭文世等人编著《矿物红外光谱图集》,收录了583种矿物图谱。

(HIPAS)波谱数据库、长春净月潭地物反射光谱数据库等相继建立。随着版本逐渐完善与更新,USGS与ASTER波谱数据库以其涵盖地物类型广泛,多波段覆盖以及良好的交互性与后续分析处理功能,成为各专业领域普遍接受且获取便捷的地物波谱数据资源。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王锦地教授牵头建立了中国典型地物波谱库并开始对外共享。

表1 ASTER波谱库地物类型及分类信息

与含有多种地物类型的综合波谱数据库同步发展的还包括专业波谱库,其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特定研究背景下的地物波谱,如以火星矿物陨石为主的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U)热红外波谱库,以植被、沼泽、珊瑚、土壤等为代表的HyperspectralInfraRed Imager (HyspIRI)波谱库。目前,地物波谱数据库的发展由早期集中在矿物识别等地质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到生态、水文以及大气科学等领域,在传感器设计、验证以及信息提取方面也有所助益,其发展也有效地将地物波谱特性和遥感纹理信息结合。

除上述波谱库外,日本、法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等国也在近一个世纪内针对较为具体的几类地物波谱进行了若干研究。

2014年,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牵头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测绘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建设”项目启动,旨在国内较好的工作基础上以及多年来数据积累的支持下,尝试解决目前波谱数据库使用的若干问题,建成一套标准规范、一个系统下的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共享平台GOSPEL (Ground Object SPEctral Library)。

表2为国内外波谱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涵盖/)于2005年平台建成并启动共享工作,该波谱库不仅整合了过去20多年的典型地物波谱数据,也在完善地物覆盖类型与波段范围。

二、现有波谱数据的特征分析

1、波段覆盖以光学波段为主,微波波段数据不足

国内外通用型波谱数据库现多提供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波谱,仅个别专业型波谱库支持热红外与微波波段的波谱信息。图 3为部分代表性波谱数据库测得地物的波段范围。

图3 代表性波谱数据库波段范围

USGS波谱知识库根据地物的不同反射特性,波谱曲线以。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

地物波谱反射率与遥感影像成像相仿关系浅究

——植被指数的理论依据

       遥感影像是按波长范围采集数据的,比如TM1只采集波长范围为【a,b】区间的电磁波,对于该范围以外的都予以过虑掉,不采集。

这种有选择性波长区间采集数据的方式,为我们研究地物的波谱曲线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方向。即:对于某一地物而言,反射率yx的函数,yf(x),考虑到这种区间性,我们对

yx轴上在区间【a,b】进行积分,如下面公式:

       这种波谱曲线的积分特性恰好与遥感影像是按波长范围采集数据的特性形成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我们研究地物分类的一个新的方向。

如果我们已知针叶林的波谱曲线图(得考虑时相),和TM数据。我们先把TM各个波段的波长范围找出来。有了这个波长范围,我们就可以针对各个波段在针叶林的波谱曲线上求积分,比如,有7各波段的TM数据,那么我们就得到了7各积分结果值(z1,z2,z3,z4,z5,z6,z7)。

Z自身遵从某种规律,如果DN也遵从这种规律,那么DN所对应的地物肯定为针叶林,而且越遵从越说明它就是针叶林。

为了说明这种关系,我们引进了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度的观念,可以用海明贴近度,欧几里德贴近度,测度贴近度,格贴近度来度量这种相仿关系。(公式略去)

       道理很简单,就是上面分析的地物波谱区间反射率与ND之间相仿关系。我们对植被,水体,裸岩的波谱曲线分别在近红外,红波波长范围上求积分。

这为我们对遥感影像分类指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地物反射波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