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很少有人知道道这两个公式是什么意思吗?好像是有关肽链计算的,但我不知道,他表达的是什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有哪些,考生怎么记下哪些知识点?不知道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5、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6、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7、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8、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这个浓度:低血糖症 。

  高于这个浓度: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1、有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注:肽链数(m);氨基酸总数(n);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氨基酸平均分子量(b);核苷酸总数(c);核苷酸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经脱水...

一代科学大家邹承鲁,天赋异禀,成就斐然,却也命途多舛,只能隐忍蛰伏。

他是科学巨匠,也是“打假斗士”,虽知道站出来将付出的代价,他也不要求身边的人也这么做,但他本人,却是一往无前,虽千万人吾往矣。因为,在不义面前,他不愿意做沉默的同谋犯。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院士曾评价:“邹承鲁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富有激情的爱国主义者。让人感受最深的是邹承鲁的科学精神。无论什么情况下,为了追求真理,邹承鲁都是坦率的,邹承鲁是一个直言的科学家。”

1981年,邹承鲁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客座教授(图源:邹承鲁提供)

撰文 | 熊卫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一转眼,邹承鲁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3年了。但是,在我的脑海中,他的形象还栩栩如生;他讲述过的许多往事,尤其是那些我查证过或与他共同亲历过的,还历历在目。
邹承鲁于1923年生于山东青岛。他父母都是江苏无锡人。母亲胡葵是大家闺秀,毕业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父亲邹恩元是小地主家庭的独子,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然后一直在铁道系统工作,收入较为丰厚。
无锡人历来重视教育,而他的家庭也负担得起,所以他的哥哥、姐姐、小妹也都上过大学[1]


[21] 早在1981年,邹承鲁就联合张致一等3位学部委员发起关于《开展“科研工作中的精神文明”的讨论》的倡议。10年后的1991年,他又联合沈善炯等13位学部委员,在《中国科学报》上发表了《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一文,对科学道德规范进行了更加明确的阐述,并建议继续开展关于科学道德问题的讨论。1993年,他又在《中国科学报》上发表《科学道德规范应早日出台》一文,建议国家科委制定“科学工作者道德规范”,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教委成立自己的科学道德委员会,并要求他们在大学和研究生院开展科学工作者道德问题的教育。

[22] 详情可见于:石希生.邹承鲁与30年前的两起学术腐败事件[N].南方周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很少有人知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