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氢离子没有发生变化,但次氯酸的漂白性是否有永久仍然存在,为什么不能继续保持漂白性

次氯酸盐无论是固体还是水溶液都没有漂白性。只有在溶液中转化为次氯酸,次氯酸才具有漂白性。

次氯酸盐是次氯酸的盐,含有次氯酸根离子。次氯酸盐常以溶液态存在,不稳定,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氯酸盐和氯化物。见光分解为氯化物和氧气。常见的次氯酸盐包括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都是很强的氧化剂,可与很多有机化合物强烈放热反应,可能发生燃烧。可氧化锰化合物为高锰酸盐。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次氯酸盐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仅存在于溶液中,浓溶液呈黄色,稀溶液无色,有非常刺鼻的气味,极不稳定,是

很弱的酸,比碳酸弱,和氢硫酸相当。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漂白作用,它的盐类可用做漂白剂和消毒剂。

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但低浓度产品如消毒液不受管制。

常温下状态:仅存在于水溶液中。水溶液在真空中可浓缩到密度

40℃时即分解,并发生爆炸。有刺激性气味,溶解性:

常温下状态:仅存在于水溶液中。水溶液在真空中可浓缩到密度

是可逆反应,在不同状态下平衡状态也不同,

显黄绿色是因为溶有氯气的原因)

溶解性(与水的体积比):

在水溶液中,次氯酸部分电离为次氯酸根

(也称为次氯酸盐阴离子)和氢离子

。含有次氯酸根的盐被称

为次氯酸盐。最广为人知的一种家用次氯酸盐消毒剂是次氯酸钠(

。很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它按下式分解:

因此,次氯酸具有强氧化作用和漂白作用,常用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钙。

当纯净的氯气通入水中时,

会形成次氯酸和氯化氢(

)是游离氯的较强形式,盐酸的

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当氯水受日光照射时,次氯酸的分解加速了。

,仅存在于溶液中,浓溶液呈黄色,稀溶液无色,有非常刺鼻的气味,极

不稳定,是很弱的酸,比碳酸弱,和氢硫酸相当。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漂白作用,它的盐类可用做漂白剂和消毒剂,

次氯酸盐中最重要的是钙盐,它是漂白粉(次氯酸钙和碱式氯化钙的混合物)的有效成分。漂白粉可由氯和消石灰

在放置漂白粉的地方具有氯的气味,就是因为有氧化二氯放出的缘故。

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氨基乙酸 B.2—二氯丙烷 C.2—甲基丙醇 D.C17H33COOH硬脂酸 2、工业上可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3)。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净化工序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a2+、Cu2+等杂质(CaF2难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磨矿石、适当升高温度均可提高溶浸工序中原料的浸出率 B.除铁工序中,在加入石灰调节溶液的pH前,加入适量的软锰矿,发生的反应为MnO2+2Fe2++4H+==2Fe3++Mn2++2H2O C.副产品A的化学式(NH4)2S D.从沉锰工序中得到纯净MnCO3的操作方法是过滤、洗涤、干燥 3、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用氯化钙作钢箱梁大桥融雪剂会加速钢铁腐蚀 B.对燃煤进行脱硫处理有利于减少酸雨的产生 C.明矾水解生成的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 D.芳香族化合物有香味,均可以用作食品香味剂 4、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B 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 可作面包的发泡剂 C 乙酸具有酸性 常用于工业管道去除水垢 D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 A.A B.B. C.C D.D 5、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所在周期数之和为11, YZ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R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中最大的,W和Z同主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Y、Z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一定呈酸性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 W C.简单离子半径:W> R D.Z、R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6、1875年科学家布瓦博德朗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镓”,它是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类铝。Ga(镓)和As(砷)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l P Ga As A.Ga的原子序数为31 B.碱性:Al(OH)3 <Ga(OH)3 C.简单离子半径r(Ga3+)>r(As3-)>r(P3-) D.GaAs可制作半导体材料,用于电子工业和通讯领域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D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 >Ksp(AgI)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①CSO的电子式: ②对硝基苯酚的结构简式: ③Cl-的结构示意图: ④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⑤葡萄糖的实验式:CH2O ⑥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的氯原子: ⑦HCO3-的水解方程式为:HCO3-+H2OCO32-+H3O+ A.①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③⑤⑥⑦ D.全部正确 9、已知有机物C2H4O、C3H6O2和C4H8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00—)% B.% C.% D.无法计算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5.6 g铁与足量硫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B.1 mol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3NA C.在0.1 mol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总数为0.3NA D.6.2g白磷分子中含P—P键为0.2NA 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反应后的气体是HCI B 向正已烷中加入催化剂,高温使其热裂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 溴水褪色 裂解产生的气体是乙烯 C 向FeCI3溶液中滴入几滴30%的H2O2溶液 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FeCl3溶液颜色加深 Fe3+能催化H2O2分解,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稀溶液后,将红色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次氯酸的漂白性是否有永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