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产品散剂的制备过程程中,如何加入H2O2和浓HCl溶液?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由于知识点较细,以下内容若有误。欢迎老师和同学们留言指正。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重晶石:BaSO4(无毒)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是否发生双水解。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

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

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26、胶体的聚沉方法:

(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

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

气溶胶:雾、云、烟等;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六、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七、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细检查: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6)“=”“ D ”“↑”“↓”符号运用不当,如:Al3++3H2O=Al(OH)3↓+3H+ 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

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4)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3.先“塞”后“定”原则

4.“固体先放”原则,“液体后加”原则

5.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6.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7.连接导管通气是长进短出原则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 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 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 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 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 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及小数点问题

1. 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 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 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 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①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②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

④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⑤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1.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2O;双氧水H2O2;水银Hg;水晶SiO2。

王水(由浓HNO3和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2.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集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

1.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7、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1)-2价硫(H2S及硫化物);CH3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8、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6)煤产品(煤焦油);

(7)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1)-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2)+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9、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10、同分异构体(几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

(2)醛—酮—环氧烷(环醚)CnH2nO

11、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

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③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酸性条件);

(5)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6)酚与浓溴水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1. 烷烃CnH2n+2 ,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 、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2. 烯烃CnH2n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3. 炔烃CnH2n-2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4.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

聚合反应:一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糖等)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盐类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

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

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

2.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3.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注意: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105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

△H与化学计量系数有关,注意不要弄错。方程式与△H应用分号隔开,一定要写明“+”、“-”数值和单位。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一定要区别比较“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异同。

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4)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

所以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了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

中学常见物质电子式分类书写

1.原电池形成三条件: “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1)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

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1.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无机化学实验(54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目录仪器的认领和洗涤灯的使用 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称量练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C0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溶液的配制酸碱滴定HAC 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Pbl2溶度积的测定由海盐制试剂级 NaCl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数据的表达和处理 转化法制备KN03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设计实验P 区非金属元素(一) (卤素、氧、硫)P 区非金属元素(二) (氮族、硅、硼)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ds 区金属(铜、银、锌、镉

2、、汞)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一) 第一过渡系元素(一) (钛、钒、铬、锰)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 (铁、钴、镍) 磺基水杨酸合铁( lll )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一种钴( lll )配合物的制备 高锰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醋酸铬(II)水合物的制备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的制备绪论 实验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实验5 实验 6 实验 7实验8 实验9 实验10 实验

3、 从烂版液回收硫酸铜设计实验(本科)实验 31 生物体中几种元素的定性鉴定(专科)实验 32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设计实验绪论一、为什么要学习无机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1、传授知识和技术;2、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3、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二、怎样学好无机实验?1、预习 P2;2、实验;3、实验报告。三 遵守实验室规则。一、注意实验室安全,学会自我保护。二、对学生的要求。1)关于预习报告:正规笔记本,不定期检查,评定平时成绩。两次没有者本学期成绩 评为不及格;2)准时进入实验室,保持安静,穿好实验服;3)每人都必须完成实验作业,及时如实地记录,凡有实验测定数据的都必须

4、填好原始 数据表,我签字并贴在实验报告上。保持实验台整洁有序,实验结束后清扫自己实验台及水池。 实验结束后给我看实验记录或产品, 允许后再离开。 每次实验当 80%左右学生做完 后,最好点评一次,当天问题当天解决。4)做好值日,整理实验室,做好“三关” (关水、断电、关窗) ; 请假及纪律;5)及时洗涤仪器,遵守仪器损坏赔偿制度;6)及时交实验报告,杜绝抄袭;7)成绩=平时成绩 *60%+考试成绩 *40%。以平时成绩为主实验一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实验目的1、熟悉无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要求;2、领取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并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使用注意事项;3、学习并掌握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4

5、、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 实验内容 一、仪器的认领:由二年级学生移交,需要强调以下几点:1、依仪器清单进行,烧杯可以大顶小;2、凡磨口仪器注意塞子是否能打开转动,是否配套。取用时一律口朝上,防止塞子跌 落。磨口仪器有:容量瓶、分液漏斗、酸式滴定管、称量瓶、广口瓶。3、防止丢失;4、自己买一把锁子。5、仪器经常有丢失的情况,对一二年级学生都应有所交待。一、 简介实验室情况。二、 仪器的洗涤 由预备室提供洗衣粉水,每人洗涤一件仪器交给我检查。我示范仪器洗涤的方法。三、打扫卫生。实验二:灯的使用 玻璃管的简单加工实验目的1、掌握酒精喷灯、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2、练习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

6、等操作;3、练习塞子钻孔的基本操作。实验内容一、 灯的使用1、酒精灯:400500C( 1 ) 构造( 2) 使用方法检查灯芯并修整添加酒精点燃熄灭加热2、挂式酒精喷灯( 1 ) 构造( 2) 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预热两次后仍不出气,用探针疏通;2防止形成“火雨”; 预热用酒精远离火源。二、 玻璃管的简单加工1、截割和熔烧;2、弯曲;3、拉制。对于小角度弯管(V 90),宜采用多次弯成。注意火侯(拉毛细管比滴管烧得时 间更长一些。拉管时先慢后快,使管由粗变细。拉到所需细度后让另一端下垂,冷却定 型;或保持手型不变直至冷却。扩口用锉刀或在石棉网上垂直加压。注意:防止烫伤。将烧过的管棒依先后次序放在

7、石棉网上,防止烫手及橡胶板。三、塞子钻孔1、选择塞子:1/2H塞子w 塞子进入瓶颈高度 w 2/3H塞子;2、选择钻孔器:钻孔器口径略粗于孔径;3、钻孔:先钻小端,钻至 2/3H 时,再从大端钻。4、玻璃管插入橡皮塞的方法:注意事项:安全。1 )钻孔时小心钻孔器伤手指;2) 插入玻璃管时小心折断伤手。 实验作业 单位 cm弯管2、滴管-2 支3、焰色反应用玻璃棒( Ni4、装配制取氧气 02制置实验三 称量练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实验目的Cr 丝) ;学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一、 台秤:1、结构:横梁、盘、指针、刻度盘、游码标尺、游码、平衡调节螺丝;2、称量方法:左物右码。3、注意

8、事项。二、 电光分析天平的使用1、结构:原理或结构以人肩挑水为例说明;2、使用方法;( 1) 称前检查;(2)调节零点;(3)称量物体;( 4) 读数;( 5) 称后检查。即 “ 一检二调三称四读五复位” 。注意事项: 保护刀口;2砝码的组成及加码原则:由大到小,折半加入;3注意光标的正常性,即悠悠滑过;4结果的读取,只精确到 O.OOOIg,不能为 O.OOOOIg。当光标在一小格之间时,偏向左 读左,偏右读右;5称量记录记在预习报告本上。实验作业1、用台秤称取两个物体质量(称量瓶) ;2、用分析天平称量;1直接法:称量瓶 ;2差碱法:准确称取 O.6O.7gNaCl。4、实验四 CO2相对

9、分子质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气体相对密度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和方法2、巩固使用启普发生器和熟悉洗涤、干燥气体的装置;3、继续练习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原理 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可导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mA/mB=MA/MB即 P、T 一定时:Mco2=mCo2/m空气x 29.0实验内容1、启普气体发生器的安装和使用;2、装置制取、净化和收集 CO2装置;3、称量洁净干燥的磨口锥形瓶,即测得: m(空气+瓶+瓶塞)4、开启活塞产生 CO2气体并净化收集,在分析天平上测得m(co2+瓶+瓶塞)。 重复测量一次。5、测量锥形瓶的容积;6、读取大

10、气压强及温度。 问题及注意事项 一切操作均以减小误差为目的:1、 启普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注意气密性;所有玻璃塞用橡皮筋绑好;加入酸的量以刚淹没固体为宜。2、 装置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整体装置在同一平面上,美观大方实用。连接的橡皮管不能太长。注意洗气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区分及连接,洗气瓶连接时注意不要折断(昂贵) ,也可用集气瓶或锥形 瓶配塞打孔代替,添加洗气溶液适量,太多时液压大气体不易出来。 导气管能伸到锥形瓶底。3、凡是涉及锥形瓶的称量都以盖上塞子为宜,为什么?防止 CO2溢出。 称量完 m(空气+瓶+塞)后不得再用手接触瓶, 可垫一张纸搬运 (用纸 条来回搬运比较危险) 。并放

11、在干净的台面上。前后称量应在同一架天平上进行。锥形瓶应干燥洁净,测容积时外壁也不应带水。5、CO2气体必须净化干燥,否则对结果产生正误差。怎样检验 CO2已装满?取出导气管时要轻,防止扰动。 装满 CO2后不盖塞行吗?1、分析天平的使用:强调“一检二调三称四读五复位”从实际来看,学生往往忽会与空气相扩散。6、m空是计算得到的,本实验中能否直接测量出?7、测 m (水+瓶+塞)时,若超出 200g 台秤称量范围,能否将两盒砝码集中在一起 使用?8、值日生领取公用仪器时,嘱咐检查是否完好。保持公用台整洁,实验台整洁。9、关于碘量瓶中空气质量的计算:m=PV/RT M (P=880.0X 100Pa

/8.314X 288) X 29=0.2132 (g)实验五五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分析天平的使用,灼烧恒重实验目的1、了解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掌 握试剂的取用方法;2

CCuSO4=CuO+SO3T基本操作略第一步,天平处于不正常还进行称量,再三强调“左手先关右手后加减” 。2、沙浴加热:被加热物质需要受热均匀又不能超过一定温度时,可用特定热浴间接加热,有水浴加热(小于 100C),甘油浴加热(小于 150C),石蜡浴加热(200C),沙浴加热等。

14、沙浴适用于 480C 以下的加热,特点是升温比较慢,停止加热后,散热 也较慢。3、干燥器的使用:装入无水 CaCb,随开随关,搬动时用两手拇指按住盖子。4研钵的使用。实验步骤1、恒重坩埚;2、水合硫酸铜脱水。 问题及注意事项 1、 坩埚为什么要恒重? 用氧化焰灼烧至红热。若有其他污染物经灼烧后,脱水时不会再有质量变化,避免引起质量误差。灼烧时最好不要用盖。第一组洗涤后我让放入烘箱中烘干,有的坩埚发生破裂,部分坩埚用喷灯灼烧时也 发生破裂,是质量问题?2、加入水合硫酸铜的质量?以 1.01.2g 为宜,太少误差大;太多时铺得太厚,脱水效果不好。最好研细,利于 脱水又不飞溅。学生取用药品的量远远超

15、过所需的量,常常独占就怕自己不够。强调节约药品及回收。所加量应先粗称至 1.0g 左右。3、关于沙浴加热。由于没有专用沙浴盘,找了一些“露露”饮料罐及装酒瓶的铁罐。装酒铁盒体积大 耐高温较好,“露露”罐也可以,从实际效果看也没有烧穿的,但体积小,插入温度计 空间有限。暖水瓶铝盒盖被烧穿。加热后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一会后再移入干燥器,称量前擦干外壁的沙子。4、关于灼烧的温度。以不超过 300C 为宜,因此不能用酒精喷灯直接加热。我让部分组的同学采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其颜色与前者差异不大。CuSO4的颜色为灰白色,有的表面似有一丝蓝,有学生用铁丝搅动,可以吗?5、使用分析天平不熟练,往往忽略了第一步

16、检查。天平处于不正常状态(吊耳脱落、圈码脱落、天平梁错位)仍然称量,最后忘了恢复。实验 6 溶液的配制实验目的1、学习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掌握溶液配制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操作。基本操作1、试剂的取用根据标签颜色识别试剂的纯度, 了解英文缩写代码。 固体试剂的取用及液体试剂的取用, 首要目的是保证试剂的纯度,不被污染,其次节约;对液体试剂的取用可采用边讲边练 习的方法。度量仪器的分类:量入仪器(In):容量瓶量出仪器(Export):移液管、量筒。2、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先检查,其次洗涤(洗涤剂、自来水、蒸量水) ,溶液转移方法,定容。提问:蒸馏水洗完后是否还需要用溶液润洗 2 3 遍?2

17、转移溶液时直接靠着倾到,还是用玻棒引流?为什么定容前不能盖好塞上下摇荡?3、 移液管的使用。先检查尖嘴是否损坏,其次洗涤(洗涤剂、自来水、蒸馏水、待移液)。移取时“靠二直再三靠”。我示范完后练习一、 配制溶液的一般方法1、准确配制: 分析天平(固体)烧杯(洗瓶、玻璃棒)容量瓶移液管 (溶液)2、粗略配制: 台秤(固体)烧杯(洗瓶、玻璃棒)烧杯量筒 (溶液

18、5000mol.L-KNO3配制 100ml 0.1000mol.L-KNO3溶液。 问题及注意事项 1、由于“试剂的取用”没有作为专门的一章,因此有必要在这节课中提出并训练。2、实验中发现有的学生计算错误,本应称 0.8gNaOH 而实称 8.0g,量取 1.7ml 浓 HCl 稀释至 200ml 而实至 100ml。3、学生最难的是区分准确配制和粗略配制,以及相应的仪器选择。有的学生用移 液管移取溶液至量筒中,再量一下;用容量瓶定容粗略配制的 HCl 或 NaOH 溶液。 这是本次实验的重点及难点。4、浪费蒸馏水。个别学生用自来水配 NaOH 溶液,发现有絮状沉淀,反思。那么 HCl 也有

19、用自来水配的(但外表看不出来,如何检测?) 。5、试剂的取用不规范,乱拉乱盖,瓶盖混乱地躺在桌面上。最后回收溶液时,不 看标签,几个学生差点将 NaOH 倒入 HCl 中。实验七 酸碱滴定实验目的 学习酸碱滴定基本操作,掌握酸碱滴定的方法实验原理+-H+OH-=H2O+ + - -CHVH=COHVOH滴定终点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一般强碱滴定强(弱)酸,常以酚酞为指示剂。而强酸滴定强(弱)碱时,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1) 酚酞:PH8.09.6PKHIN=9.1强碱滴强(弱) 酸。(2) 甲基橙:PH3.14.4PKHIN=3.4强酸滴强(弱) 碱。红黄基本操作1、酸式滴定管的使用:

20、使用前检查; 洗涤;3装入操作溶液;4滴定。2、碱式滴定管的使用。3、移液管的使用。实验内容标准 NaOH 溶液由制剂室已备好,但为了练习酸碱滴定管,要求:1、以 NaOH 滴定 HCl 三次,用酚酞作指示剂;2、以 HCl 滴定 NaOH 三次,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问题及注意事项 此实验出现的问题与往届相似,要让学生明白以下之问题:1、标准 NaOH 溶液是如何配制的?2、酸式滴定管旋塞涂凡士林的方法及洗涤的方法,前后顺序不能颠倒。3、往滴定管里装液为什么要直接倾倒? 准备 2 只公用烧杯。4、碱式滴定管排空气的方法?挤压玻璃珠的方法?5、滴定液、被滴定液之区分?滴定操作注意事项?6、移取溶

21、液注意事项。7、有效数字的记录及运算。8、滴定终点的判断。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时以为颜色越深越好。实验八 HAc 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实验目的1、 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进一步掌握滴定原理、滴定操作及正确判断滴 定终点;2、学习使用 pH 计。实验原理-+HAC=Ac +H- + + 2 +K=Ac-H+/HAC=H+2/(C-H+)当 aV5% 时,K=H+2/Ca =H+/C X 100%基本操作1、酸碱滴定操作;2、容量瓶的使用及准确配制溶液;3、pH 计的使用; 实验内容1 用标准 NaOH 溶液标定 HAc浓度,平行测定 3 次;2、 配制不同浓度的 HAc溶液,准确配制,注意有

22、效数字的记录;3、 pH 值的测定:将上述 3 个 50ml 容量瓶编号,由稀到浓,原溶液编为 4 号。依由稀到浓的次序测 定,用 50ml 小烧杯盛溶液,不一定烘干,可用待装液润洗 23 次。 问题及注意事项 1、 滴定操作相对于第一次要好一些,但还有一些不尽人意;2、 酸度计原理简介,重点介绍使用方法。最好用 pHS2 型。本次用雷磁一一 25 型,本身仪器不准确, 加之玻璃电极老化, 致使结果误差较大。 这是本次实验最大误差, 也是关键。将电极从溶液中取出时,保证放开读数开关。3、 若 HAc 是单瓶配制的话,全室最好配两瓶各为 2500ml,每 4 排一瓶,不得混用。 测完 pH 值的

23、原溶液应倒回。滴定操作各做各的,测 pH 值时两人一组,要求都动手。4、 准确配制还需进一步熟练。实验九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 实验目的 1、 了解用离子交换法纯化水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水质检验的原理和方法;3、 学会电导率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净化水的方法及原理 :1、 蒸馏法;2、 电渗析法;3、 离子交换法。(1)离子交换树脂:一种由人工合成的带有交换活性基团的多孔网状结构高分子化合物。在其网状结构的骨架上,含有许多可与溶液中的离子起交换作用的“活性基团” 。 阳离子交换树脂:- + - rAr SO3-H+ArCOO-Hr阴离子交换树脂:+ - + 3Ar NH3+OH-ArN+(CH3

24、)3bH-(2)原理:基于树脂中的活性基团和水中各种杂质离子间的可交换性。离子交换过程 是水中的杂质离子先通过扩散进入树脂颗粒内部, 再与树脂活性基团中的 H+或 0H-发生 交换,被交换出来的 H+或 0H-又扩散到溶液中去,并相互结合成 H20 的过程。在离子交换树脂上进行的交换反应是可逆的。由于交换反应的可逆性。所以只用两 个交换柱(阴、阳)串联起来所生产的水仍含有少量的杂质离子未经交换而遗留在水中。 为了提高水质,可再串联一个由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交脂均匀混合的交换柱, 其作用相当于串联了很多个阳离子交换柱与阴离子交换柱, 而且在交换柱床层任何部位 的水都是中性的,从而减少了逆反

25、应发生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树脂是多孔网状结构, 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可以同时除去电中性杂质。又由于装有树脂的柱子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滤器,所以颗粒状杂质也能一同除去。 基本操作1、 电导率仪的使用: DDS11A 型2、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装柱和再生。( 1)树脂的预处理;(2) 装柱:有人建议用粗滴管吸取树脂装柱,效果较好;(3) 树脂的再生。实验内容1、 装柱:交换柱由制剂室拉制,每排装一个柱子,先各自独立装好阳、阴、阴阳离 子树脂柱子,分别测定流出液后,再连接起来;2、 离子交换与水质检验:分别测定各柱子流出液后,再连结起来,避免气泡的混入。 问题及注意事项 1、 应明确告诉学生树

26、脂已经制剂室用 HCl、Na0H 浸泡过,用纯水洗至弱酸、弱碱性 即可。有的学生用自来水大量冲洗,致使树脂失效。2、 本实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装柱子。同组者协调不好,或者做了这忘了那,常将柱子中水流光,树脂呈干状将三个柱子连接起来,保证橡胶管无气泡相当困难,需要同组者协商、协调一致才 有可能做到。3、先分别测定三个单独柱子流出的水,再测串联后的水。从测定结果看,大品多呈混乱状态,无规律。对离子鉴定,我做的结果如下:项目pHCa2+2+MgCl-SO42-自来水7有(红 J)天蓝 J白 J不明显蒸馏水6无无无无大多数学生也未鉴定出 SO42-。以上结果说明,柱子装得不好,二者交换速度快交 换得不好

27、;三者学生第一次作离子鉴定,现象描述得不准确。4、电导率仪的问题:仅有两台电导率仪,采用铂黑电极。年久失修加之缺乏保养,所测数据极其不准确。 我就自来水和蒸馏水两个样品测定,对同一个样品读数由 10X104,差距如此之大, 令人难以相信。5、这次用酸、碱滴定管来装柱,每排装一套,但各自测定。进行比赛,效果明显。6、装柱时必须阳前阴后,防止在阴柱中有 Mg (OH)2等生成。几份水样中学生都 检出了 Cl-,是否因阳树脂用 HCI 浸泡过?改用 HNO3怎样?有学生检测出混合柱中流出水呈强酸性,有可能比例弄错,再者混合前未将两树脂 洗至中性。7、检测时用什么水洗涤仪器及点滴板是否被污染是关键。实

28、验十P2溶度积的测定实验目的 用离子交换法测定碘化铅的溶度积,进一步练习滴定操作。实验原理-+ 2+2+2R H +Pb=R2Pb+2H将一定体积的 Pbb 饱和溶液通过阳离子树脂, 交换后,日+随流出液流出。 测定CH+,则:2+ - +Pb =1/2H I =H 2+ -PbI2=Pb2+2I-2+ - 2Ksp=Pb2+I-2实验内容 :一、Pbl2饱和溶液的配制所用蒸馏水除 CO2,充分搅动并放置过夜,第二天过滤。二、实验流程1、装柱阳离子树脂已用 HN03泡过,洗至 PH=7 即可,前四个排用碱式滴定管作交换柱, 后两排用酸式滴定管,以脱脂棉代替玻璃棉(玻璃棉不好取出) 。经试验,碱

29、管作交换柱有两大弊病,一者不符合碱管要求,不能装酸液;二者不好 控制流速。而用酸式滴定管不存在此问题,但发现尖嘴易被树脂堵住。2、交换和洗涤准确移取 25.00ml 饱和 Pbl2溶液分次加入,淋洗完全至中性。3、 滴定:以溴化百里酚蓝作指示剂,用标准 NaOH 进行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鲜 艳的蓝色。 问题及注意事项 1 溶解用水应除去 CO2,否则会生成 PbCO3:-925C

30、多。前 2 个组没过滤,移液时/的 PbI2被激起。后几个组用 液提前过滤了。所用仪器干燥,保证了PbI2的饱和性。2、 装柱。用酸管好一些,相对于上周,这次装柱好多了。但要保证先淋洗至PH=7,否则会使CH+to3、 移液时应防止移液管中的水稀释 PbI2饱和液。准确移取,完全淋洗下来(PH-7), 控制交换速度。4、 溴化百里酚蓝,变色范围为 PH6.57,相对酚酞误差小。酸性为淡黄色,易于观 察,但蓝色较难判断,尤其溶液量大时,颜色很淡,似有似无。给本实验造成较大的误 差。有的学生认为锥形瓶所盛淋洗液体积不是25.00ml,似不正确,其实他并没有理解本实验。从测定结果看,绝大多数所测值在

31、 10-910-8之间。5、溶液温度读得不准确。6、树脂多时可每人装一支,以酸式滴定管为柱,碱式用来滴定。应防止树脂堵塞。7、交换后淋洗液的 PH 大约在 5 6,酸性弱。要求变色范围窄的指示剂。加入溴化 百里酚蓝后溶液呈淡黄色,用 NaOH 滴定后,先变为黄绿色,最后变为天蓝色。可用一 张白纸作背景,眼睛平视液面来看颜色,最好不要看底部,否则锥形瓶底部反射光似有 绿色。可先测一次不要倒掉,再测一次进行比较。转为蓝色后再加 0H颜色不会再加深许 多。前 3 个组所用指示剂混入了 0H-液已变为蓝色,因此现象不明显,误差较大,原指 示剂应为红褐色。8 溴百里酚蓝:一种三苯甲烷型有机试剂。分子式C

32、27H28Br2O5S,无色或极浅的玫瑰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其乙醇溶液显淡褐色,还能溶于稀的碱溶液, 其溶液呈蓝色。使用时常配成 0.1%的 20%乙醇溶液或纳盐溶液。除单独外,也可与其 他试剂配制成多种混合指示剂。上海辞书出版社,化学词曲, 1984, 998。实验十一 由海盐制试剂级氯化钠气体的发生、净化;溶液的蒸发、结晶、过滤 实验目的 1、学习由海盐制试剂级氯化钠及其纯度检验的方法;2、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及气体的发生和净化等基本操作;3、 了解用目视比色和比浊进行限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 粗盐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 可溶性杂质采用化学法, 选用合适的化学试剂

33、, 使之 转化为 J 滤除。在提纯后饱和的 NaCl 溶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 K+,改用通入 HCI 气体的方法,因同 离子效应,NaCl 晶体析出,而 KCI 溶解度大于 NaCl 的,K+残留在母液中而被除去:NaCl (饱和)= Na+C(1)+-HCl = H+Cl-(2)2)式使( 1 )式左移基本操作1、固体的溶解; 倾析法固液分离过滤法:常压和减压过滤离心分离法蒸发、结晶和重结晶。2、 气体的发生和净化。3、 目视比色法。实验流程(1) 称量溶解,化学法除杂质。常压过滤,最后调 PH=1 以除去多余的 0H-和 CO32-。(2) 通入 HCl 气体,使 NaCl 析出。装置 5、

34、6 只保留一个。待 NaCl 晶体不再析出时,抽滤。(3) 产品纯度检验:Fe3+、SO42-的限量分析。 问题及注意事项 :1、加热 NaCI 溶液, 乘热加入 J 剂时, 由于 NaCI 随水分蒸发达过饱和, 上层有晶 膜析出。过滤时用水洗涤 J 及烧杯内壁,这些晶体又会溶解不会造成产品损失。2、经示范,普通过滤掌握得较好。而减压过滤存在以下问题:装置未洗干净,重新带进新的杂质,吸滤瓶未洗,若发生滤纸破裂就前功尽弃;滤纸较大;布氏漏 斗斜口没对准吸滤瓶侧管口。3、用集气瓶代替广口瓶,由于无小漏斗,将导气管通入底部。也可用锥形瓶做。因此很易发生倒吸,最好将缓冲瓶洗干净以防万一。导管口析出的

35、NaCI 晶体较多,易 堵住管口,因此定期振荡一次。4、最好将漏斗做成恒压, 使浓 H2SO4滴下。 本次实验 H2SO4浓烧伤 5 人左右, 有 的较重,原因有:取用时沾上;打翻装置。有的组气密性不好, 漏气 H C I ,有一个组由于橡皮管折住或导管堵塞, 致使烧瓶内 气压太大发生“爆炸” ,分液漏斗在活塞处断裂。滴加 H2SO4太快,又不控制加热温度,产生 HCI 气体速度快,系统内压强大;HCI 气体被尾液吸收。个别组几倍地增加浓 H2SO4和 NaCI 的用量。5、 个别组没有得到产品。由于洗涤用水过多致使NaCI 不饱和,观察到导管口有NaCI 析出又溶解掉了。有的在抽滤时,滤纸被

36、吸破而吸滤瓶又没有洗涤,无法挽回损失。有的用水洗涤产品又让 NaCl 溶解掉。6 限量分析采用相同大小的试管,大多只检验了Fe3+。有一个组检 SO42-加入 HCI酸化,有大量白色经检验 HCI 瓶中装入了 H2SO4。两人一组,只允许称量一份样品(粗盐) 。7、 产量分析: 大多产率低。 除试样 NaCI 外, 还有除杂时加入的 NaOH、 Na2CO3和 HCI产生的 NaCI。8、 有学生提出装置改进意见:(1) 作为安全瓶,进气管与出气管都宜短,以防倒吸时,饱和NaCI 液进入烧瓶。(2) 为防止连串倒吸,可在尾气吸收液 NaOH 和饱和 NaCI 之前增加一个安全瓶。9、 产物相当

37、一部分呈黄色,可能是产品未经乙醇洗涤,有 HCI 存在(能闻见强烈 酸味)受热分解有 C I2产生(在饱和 NaCI 瓶中溶液呈黄绿色,发热是 HCI 溶解放出热 量),再者是否有 12产生?制备 HCI 所用 NaCI 为食用盐。10、 可计算说明除杂时有多少 NaCI 产生。实验十二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数据的表达与处理 实验目的 1、 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反应 速度,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度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2、 学会实验数据的表达与处理。实验原理2- - 2-S2O8+3I =2SO4+I3u =- CS2O82/ t2- - 2- -

38、2S2O3+I3=S4O6+3I因此:u =- CS2O82-/ t=-1/ tx CS2O32-/2基本操作1、 量筒的使用;2、 计量秒表的使用;3、 作图方法。实验内容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数据处理1、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2-lg u=m

39、n。此反应的级数则为 m+n。将求得的 m 和 n 代入 u=kCs2O82-mCi-n即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 k。2、反应活化能的计算,AEalg k = A _ _2.30RT问题及注意事项本实验拟采取先做后归纳的方式,课前提出问题,核心是两人如何亲密合作准确测定:(1)两人一个组,量筒数量及量程有限,如何合理使用取用6 种试剂?用多大容器作 为反应容器?(准备标签纸)越大越好吗?(2) 怎样确保加入了全部试剂?怎样提高效率?(3) 为什么先加 KI 后加(NH4)2S2O8,反之呢?为什么要迅速加入(NH4)2S2O8?加入 KNO3或(NH4)2S2O8的目的呢?二者参与反应了吗?(4)

40、 如何精确计时?(5) 如何作好温度对 u 的影响?1 用大烧杯作水浴锅,药品装在什么容器中?2测定水浴或溶液的温度,还是空气的温度?如何测?3就现有条件如何保证水浴温度恒定?4反应开始后将反应液从水浴中取出吗?(6)溶液出现蓝色后,反应是否就终止了?转化法制备 KNO3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实验目的1、学习用转化法制备硝酸钾晶体; 2、学习溶解、过滤、间接热浴和重结晶操作。实验原理NaNO3+KCl=NaCl+KNO3利用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先将 NaCI 趁热滤去,滤液冷却至室温,即有大量 KN03析 出。基本操作实验十三1、 固体的溶解、过滤、重结晶;2、 热过滤;3、 甘油浴加热(

41、间接热浴操作) 。实验流程1、 溶解蒸发:药品的量减半,最后得 KN03粗品;2、 重结晶;3、纯度定性检验。 问题及注意事项 1、 全实验室设置两个 1000ml 烧杯,每一只烧杯大约需 500ml 甘油。注意铁环的平稳性,安全是本实验的第一位。 酒精灯加热升速太慢, 可以先用电炉加热, 注意温度的控制(一 般v 150C =。尽量用口径粗的试管,以使液面淹没在甘油浴中,但粗试管较少。2、 第一关键步骤是热过滤的顺利进行,以滤去 NaCI,对此 J不好洗涤。3、 滤液盛于小烧杯中自然冷却 (若用大烧杯, 最终不好转移晶体) 。有的学生用水冷却,得到晶体过于细小, K N 03晶体呈无色针状。

42、4、 重结晶时用 50ml 烧杯为宜,注意所加入水的量,否则得到晶体很少或得不到晶体。5、 只做了定性检验,有的组对照明显,有的组二者无区别。6、 我让两个组从母液中提取 KNO3,随着溶液的蒸发浓缩,溶液由无色转为淡黄色?所 用药品均为分析纯,不知此淡黄色为何物。7、 理论产量。NaNO3+ KCl=KNO3+ NaCl11/85=0.129 7.5/74.5=0.101 m/101m=10.2g8、根据所给溶解度的数据,宜让学生绘出 ST 曲线图,简单直观。( 1)根据曲线可求出给定温度下的 S;(2)根据图中曲线的交叉点,确定物质转化的最佳温度值,交点说明物质在此温度下 均为饱和溶液;(

43、3) 依据曲线的走势,可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还可以确认在平行实验中哪些实验数 据误差较大,最后认定此数据是否可靠。(4) 可靠地提供给实验者发现问题,以便改进实验,编制新的实验程序。实验十四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本实验为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对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 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 的能力。实验原理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为暗绿色或淡蓝绿色晶体。将铜盐和碳酸盐混合后,由于Cu(0H)2和 CuC 03二者溶解度相近,同时达到析出条件,同时析出。Cu(OH)2Ksp=CuC03Ksp=

44、2+ 2- +2Cu +C03+2出0= Cu(0H)2 CuC O3+2H实验流程1、 反应物溶液自己配制;2、 探讨反应条件:温度;2反应比;3反应物种类;4反应时间。自己对该实验之研究:所查资料1、试剂手册CuC O3 Cu(0H)2 XH2O理化性质:绿色结晶性粉末。相对密度 4.0,加热至 200C 时分解。不溶于水,溶于稀酸、

45、出。加料完毕后煮沸 1015min,吸滤用水洗至无 SO2-4为止,于80100C 干燥得产品,产量 48 50g。用途:用于铜盐制造,油漆颜料,烟火制造。用作杀虫剂,固体荧光粉激活剂。避光密 封贮存。2CuSO4+4NaHCO3- CuCO3

1mol.L-1的原料溶液,按 NazCO3: CuSO4=1.1: 1 的比例混合, 而且必须长时间缓慢地搅拌反应物料以使 J 老化并使胶体转变成结晶。3、 陈寿椅主编重要无机化学反应 , 95、 97。(1)当 C

49、加 Na2CO3时溶解,是由于生成可溶性Cu(OH)22-CO3配离子的缘故。 自己所做的一些探讨 :一、关于反应比例以下实验,均取 2.0ml0.5mol.L-1CuSO4溶液。将 CuSO4倒入 Na2CO3溶液中。均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1) NaCO3取 1.0ml。第一次:淡绿色晶体,J很细小,产量也少。与其余相比较量最少。第二次:不生成凝胶,为淡绿色晶体(略带盛) ,上层清液为蓝色,量最少,与第一次 相比较,J颜色基本相同,溶液是淡蓝,但 J比第一次多。(2) Na2CO3取 1.6ml。第 1 次:淡蓝白色 J,产量较大。径放置 24h,由原来的淡蓝白色较为蓝绿色细小 J,

50、 在(1)到( 4)中产量最多。(1)与( 2)的清液都显淡蓝色, (1)更蓝一点。第 2 次:淡蓝白色 J,未振荡时局部有一黑色斑点,振荡后消失,J 产量较大,径放置, J降到底点为淡蓝色细小 J。放置 24h 再看,仍为淡蓝色 J,产量很大(最),清液略 显蓝色,与第 1 次比较,此次主显淡蓝色,看不到绿色。但第一次做的主要显绿色,产 量也没第二次多。(3) Na2CO3取 2.0ml。第一次:刚开始时生成 J 的颜色与(2)中第一次相近,经放置一会,由蓝色转为绿色 细小 J,产量较大。第二次:刚加入就生成蓝白 J,下部有黑色 J量较多(未振荡前),振荡后为灰蓝色 J,经放置转为细小的绿色

51、 J,产量较多。放置24h,没变化。三次相比较,J颜色及溶液颜色分不出区别,但第 2 次的产量大于其他。第三次:不同上面的是,一经加入即振荡没有生成黑色;,;为淡蓝白色。放置一会也 不变色。放入水浴中加热煮沸,很快由淡蓝转为绿色 J。放置24h,无多大变化。(4) Na2CO3溶液取 2.6ml第一次:刚加入 CuSO4时即刻生成蓝绿色胶体,中间夹有褐色点,径振荡放置,褐色 点消失,/为绿色与(3)中第一次相同。但产量比(3)少。第二次:即生成凝胶,下部为黑色上部为蓝色,经振荡为灰蓝色,产量较大,放置1h左右,逐渐转为绿色,但带有灰色。放置24h 显绿色,与(3)第一次相比较,略带蓝色,产量比

52、(3) 一大,几乎与(2) 一差不多。第三次:来不及振荡即上部蓝下部黑振荡后为灰蓝色,产量大。经水浴加热煮沸, 变为灰黑色并沉降。放置 24h,主要显灰土色,但带有一点绿色。三次相比较,第一次产量少,色较第二次沉淀绿,第二次 J 量大,但绿中显蓝;第三次 量大,但显灰土色。(5) Na2CO3溶液取 3.8ml刚加入 CuSO4时即生成凝胶,上部显蓝色,下部主要为黑色,经放置振荡,凝胶转为J且全为黑色。有关反应比例的总结:二、关于温度的影响0.5mol L-1(2mlCuSO4+2.1mlNa2CO3)1、 将中产生的 J 洗涤 3 次:1(1) 黑 J + 2mol.L HCl 一溶液显淡蓝

53、色渍液,有较多的小气泡溢出。(2) 黑 J + 2mol.L-1H2SO4J 立即溶解,淡蓝色透明液,有大量小气泡放出。(3) 将黑 J烘干,外焰加热好一会,再加 2MHCl J 溶解为淡色液,但没有看到有气泡 溢出。12、 2ml0.5mol. L-CuSO4+3 mol2MNaOH 沸水浴立即生成褐黑色凝胶,颜色比上述颜色深得多。(1)褐黑胶状 J +2MHCl溶解, 为淡蓝色透明液, 无小气泡放出。(2) 褐黑胶状 J +2M H2SO4现象同上,淡蓝色。结论:黑色 J 应是 CuO. Cu(OH)2和 CuCO3对热不稳定,易受热分解。四、反应时间 从学生实验过程来看,将反应比及时间固

54、定下来后制备碱式碳酸铜,几乎全部学生得到 的是蓝色胶状 J,混合后也不再搅拌而是等待一会后抽滤,产品为深蓝色不再转变。我让部分学生保持加热条件下搅拌,大多得到淡绿色细小 J。最特别的是:一个学生产品 为暗蓝色,我使之垫石棉网,不到 10mm,转变为深绿色 J并沉降至烧杯底部。 总之,混合后必须加热一段时间。实验十五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验目的 1、学会装配原电池;2、掌握电极的本性、电对的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介质的酸度等因素对电极电 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产物、速率的影响;3、 通过实验了解化学电池电动势 实验内容一、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二、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三、

55、酸度和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四、 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五、 氧化数居中的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问题及注意事项 :1、 在(一)(3)中,加入 12水、Br2水的量不宜过多,否则剩余的 Br2水会被 CCI4所萃 取,得出相反的结论。2、 第一组测 CuZn 原电池时, 发现伏特表的指针未动, 起初以为接触不良或伏特表坏 了,全实验室都是这样, 最大偏转 0.1V

56、滤纸显红色(用大头针代替回形针) ,再者对连接存在疑惑。3、 在三 2 (1)中,我发现生成的 I2相当多,加入少量 CCI4萃取不了,反复加了好几次 还有 12分散在水相中,有可能 KI 已被氧化,或者浓度偏大了。在此实验中, F62(SO4)3加水后, 出现絮状红色 J,说明 入HCI 后 J消失,大多学生不明白加入 NH4F 的目的, 4、学生用 10ml 量筒取用试剂。要求学生对现象异常的加以研究,其他的可以不做Fe2(SO4)3水解倾向加大了。加 宜进行讲解。实验十六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目的1、 根据有关原理及数据自行设计并制备硫酸亚铁铵;2、 进一步掌握水浴加热、溶解、过滤、蒸发、

57、结晶等基本操作。实验原理FeSO4 (NH4)2SO4 6H2O 系蓝绿色单叙晶体,溶于水,不易被空气中 02所氧化,比硫 酸亚铁稳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利用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比组成它的每一组分的溶解 度都小的因素,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Fe+H2SO4=FeSO4+H2FeS04+(NH4)2S04+6H20=FeS04?(NH4)S04?6H20保持体积不变热水洗涤仪器及残渣,吸干残渣并称量滤液(蒸发皿或烧杯)+(NH4)2S04(等物质的量)_抽滤、洗涤限量分析计算产率问题及注意事项1、原料所用铁屑为刃具厂之废铁屑,主要含有 C、Si、P、S、Mn、Cr、Cu、Ni 等,遇酸形

58、泥,并有呛人的气味放出(H2S、H3P、H3As 等)。所得溶液并不完全是淡绿色 的 FeSC4,而呈实验流程2g 铁屑 +5ml1O%Na2C03小火10分钟倾析法倒碱液,洗至中性+14ml 3MH2S04小火加热(或水浴V100C)至不再冒气泡蒸发、浓缩、冷却深绿色。第一组用 4.0g 铁屑,第二组用 2.0g 铁屑,从实际结果看 2.0g 组消耗药品较少,也节 约时间。2、 蒸发时随时补充水分,防止 FeSO4结晶析出,从过滤操作看 FeSO4在滤纸、烧杯上 析出,应用去氧热水洗涤。把 H2SO4加过量,保证溶液呈强酸性。3、 按nFeSO:口曲朋=1:1 加入(NH4)2SO4的量,蒸

59、发浓缩至有晶膜,自然冷却。从产品的外观来看,有一个组晶形特大(5mm 棒状结晶)。少部分无晶形,是白色(绿 色特淡)粉末,可能加热过头,(NH4)2SO4或多或少,冷却时摇动。4、 有一个组自然冷却时,表面有一层白膜,抽干后看不出来,可能是FeSQ?H2O。FeSO4水合物有 3 种:FeSC4?7H2O、FeSO4?4H2O、FeSO4?H2O 它们在水溶液中的转FeSOq7出056.7 FeSOq7出0 3出0变温度为: 64FeSOqO (白色)5、 反应时间据自己实践,完全反应时间:4g 纯铁粉30min4g 废铁屑- 85min实验 17 p 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实验目

60、的1、 掌握卤素的主要性质,掌握氯气、氯酸盐、次氯酸盐的制备方法,掌握次氯酸盐、 氯酸盐强氧化性的区别。2、 掌握双氧水的某些重要性质。3、 掌握不同氧化态的硫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4、 掌握气体发生的方法和仪器的安装。实验内容一、HCIO3和 NaCIO 的制备冷水Cl22OHCIOH2O348 KCl26OH - 5CIClO33H2O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与大气相通(2)、防止倒吸;反应结束后加自来水赶尽 Cl2二、CI2、Br2、I2的氧化性及 Cl-、Br-、I-的还原性三、卤素含氧酸盐的性质。1、NaCIO 的氧化性:pH10(1)CIO-(少量)+2I-+ 2H+=C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剂的制备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