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意味着什么信号全球覆盖,有哪些重大意义?

我们都知道,全球较为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有四个,分别是;

1.美国GPS,于1978年推进,1994年完成全球性组网.

2.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前苏联于1995年完成组网,2010年正常运行.

3.欧盟伽利略GALILEO,欧盟于1999年推出,现已基本实现全球信号覆盖.

4.中国北斗,于1994年全面启动,2020年全球组网.

其中美国的GPS民用方面是向全球开放的,我们早期用到的导航定位都是基于GPS,现在北斗就要全球性组网啦,以后我们就可以用到自己的卫星导航啦.

北斗系统有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方面组成,其中空间段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5颗静止轨道定位位置为东经58.75°、80°、110.5°、140°和160°。非静止轨道卫由27颗中圆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成.其中中圆轨道卫星运行在三个轨道面上,轨道面之间相隔120°均匀分布.

地面段由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组成,主控站主要用于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以及接收监测站数据;注入站主要用于向卫星发送信号,对卫星进行控制管理;监测站主要用于接受卫星信号,并发送给主控站.

用户段也就是用户的接收终端.主要用来接收系统信号.

现在我们聊聊受益的行业.

而我们以后的生活中要用到北斗系统的话,离不开接收的终端,而导航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基础产品是运用北斗系统的基础.而后续北斗系统全面进军民用市场的话,那么这个市场是不可想象的,你想象下,以后汽车,轮船,手机导航都用上了北斗系统的话,那么这个市场有多大.这其中最受益的当属用户段的终端产品,以及运营服务等,而在A股上市的卫星导航概念的公司有60家,大家有时间可以梳理梳理.(两会月底将会开幕,大家可以关注叠加了军工的个股).

1、嫦娥三号登陆月球及月背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中国嫦娥工程二期中的一个探测器,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探测器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着陆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组成。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获得了一定成果。 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 2016年8月4日,嫦娥三号正式退役。

从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其拍摄的月面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首获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学信息,照片和数据向全球免费开放共享。

嫦娥四号”探测器最具历史性的时刻—成功着陆在月背。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article/198943.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斗卫星意味着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