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五周年概念股总投资30万亿谁投的

  “双碳”重大战略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成为了我国未来数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之一。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疫情态势下,绿色金融集聚新动能、释放新活力,在支持中国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中国人寿围绕“双碳”目标重点领域,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供给,持续为“绿水青山”注入金融活水。

  一是以保险守护绿色产业。中国人寿积极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服务,持续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风险保障。2022年1-4月,中国人寿为近2万家绿色产业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05万亿元。

  二是以投资驱动绿色创新。中国人寿把绿色环保作为投资决策的核心考量因素,积极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截至2022年4月底,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过4000亿元。

  三是以信贷支撑绿色发展。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4月底,绿色信贷余额超580亿元。

  四是以科技推进绿色运营。中国人寿不断加强科技运用,积极推进绿色运营和销售体系建设,降低资源消耗,实现销售、运营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年度节约纸张超7000吨。

  助力清洁能源 打造绿色引擎

  “双碳”重大战略目标提出以来,中国人寿不断加大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特别是对核电、水电、风电、光伏、新能源等上游制造企业进行了重点布局。一批兼具生态效益和投资回报的优质项目,正逐步成为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与华能集团合作设立百亿清洁能源投资基金

  该基金总规模突破100亿元,聚集高质量清洁能源项目建设,通过资金输入参与能源结构调整,为保障国计民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动力。

  领投国家电力集团青海黄河水电项目

  中国人寿作为基石投资人领投90亿元,成为青海黄河水电的第二大股东。青海黄河水电是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水电、光伏发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合计约2324万千瓦,是西北电网的核心电源支撑企业。

  联合国家电投发起设立首支绿色认证的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

  该基金目前已完成95.02亿元投资缴款,并获中诚信绿金公司最高等级(G-1)标准认证。基金所投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超100万吨标准煤,协同二氧化碳减排量近25万吨。

  中国人寿20.53亿元战略增资中核汇能,资金将主要用于中核汇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以及储能新业务开拓等。

  战略入股华电福新发展引战项目

  中国人寿投资20亿元成为华电福新发展最大的战略投资方。华电福新发展是中国华电集团旗下唯一新能源发展和整合平台,是国内新能源发电龙头企业。

  “碳”寻美好生活 共建绿色家园

  中国人寿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生态环保,将绿色投资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助力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携手首钢基金发起设立北京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该基金首期规模45亿元,是国内首支绿色Pre-REITs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绿色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

  发起设立国寿北控水务基金

  该基金总规模240亿元,是保险资金以创新性的“总对总”基金产品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的一次成功探索。基金投资项目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区域,撬动近500亿资金,惠及近千万人口,充分展示了中国人寿用“绿色金融”投资活水服务实体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能力与担当。

  参与设立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环保基金

  该基金首期规模达65亿元,重点投资于雄安新区生态环保及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是新区内首支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股权投资基金,旨在发挥各合作方资源优势,助力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此外,中国人寿还对国家电投旗下公司中电投核电增资80亿元,促进国家电投核电业务可持续发展;向中国能建集团旗下的锡林郭勒盟阿巴嘎风电场工程225兆瓦项目投资20亿元;与中国三峡集团开展水电、风电、光伏等方面的产业合作,累计投资30亿元支持多个水电站建设,组成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

  在“十四五”新发展格局和“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人寿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服务低碳、循环、生态发展为己任,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项目落地,有力、有序、有效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描绘美好画卷的“金山银山”。

前言:据悉,中国人保将在雄安建设创新基地,聚焦保险行业前沿领域研究。阳光保险已经向监管部门提交了雄安分公司筹建报告,成为业内首家申请筹建雄安分公司的险企。人口的增加将带动雄安新区的保险需求快速增长。从各大险企对雄安新区的布局来看,随着中国人保第一批进驻,未来或将有更多险企将发力雄安保险市场,或将提升保险机构在雄安的发展水平,更好地为新区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在中国社科院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健康保险发展的逻辑》中,报告建议在雄安新区或深圳开展设立职工健康保险交易所试点。

  近日,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发布消息称,经审核首批48家企业获批在新区设立,其中现代金融服务企业15家,中国人保名列其中,成为首个入驻雄安新区的保险企业。据悉,中国人保将在雄安建设创新基地,聚焦保险行业前沿领域研究。

  人保成首批入驻雄安48家企业之一,拟建保险创新孵化基地

  据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消息,首批48家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金融、360奇虎、深圳光启、国开投、中国电信、中国人保等于9月28日获批在新区设立。获批企业均为高端、高新企业,其中高端金融服务业企业15家,中国人保作为唯一一家保险公司名列其中。

  此前,中国人保就传出即将在雄安新区建立创新基地的消息。据了解,该基地所在的保定市分公司是中国人保财险全国排名前十的地市级分公司,下辖42家区县级分支机构,财险业务占据保定市财险市场的半壁江山。规划中的雄安创新基地将成为四大创新基地之一,被作为保险创新孵化试点和基地建设,同时负责聚焦保险行业前沿领域研究以及雄安新区保险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工作。

  其他险企对雄安的布局同样不甘落后。阳光保险已经向监管部门提交了雄安分公司筹建报告,成为业内首家申请筹建雄安分公司的险企。同时,阳光保险还筹划建设一个面向雄安的投资发展平台,未来将用于全面支持雄安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综合建设计划。中国太平则表示新设公司将首先考虑注册在雄安新区,集团还将从业务政策、考核评价、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雄安新公司给予特殊支持。中华保险、燕赵财险则成立了雄安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参与雄安发展建设。

  此外,作为京能电力的第二大股东,中国人寿表示,将通过该项投资在能源供给方面对建设“雄安新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新区发展带动保险需求:建成后人口可达千万

  多家险企在雄安布局上的发力显示了保险行业对新区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新区的建设或将在未来进一步带动当地的保险需求。

  券商分析,从长期视角来看,雄安新区建成后人口可达900-1200万人,GDP可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雄安新区五周年概念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