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井边十两边井盖上的数字代表着什么表示什么?

南宫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南宫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消毒消杀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为强化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部署,扎实开展城区公共区域消杀工作,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由任广举副局长安排,张红主任负责分发口罩、手套、弥雾机、汽油机、喷雾器、药剂等消杀消毒器具及药品。责任股室、下属单位接到局疫情指挥部指令后,立即对接财务股领取消杀设备和药品,按照责任分工组织人员、车辆、设备到达分包路段或点位开展消毒消杀工作,消杀结束时间等待局疫情指挥部指令。应急演练结束后,有序组织人员、车辆、设备进行撤离,消杀设备及时交还财务股。应急演练用水保障由李冰牵头,周少卿具体负责。用油保障由张天增牵头,王建具体负责。

各公共场所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全面做好消杀灭菌工作。

由巩伟勇副局长安排,环卫处肖勇处长负责各街道的公共厕所消杀,由丰新水主任安排,公园管理处张国栋处长负责公园广场游园的公共厕所消杀,由任广举副局长安排,局办公室王建同志负责单位内部公共厕所消杀,全面消杀不少于4次,重点针对洗手台、水龙头、扶手、门把手、门帘等人体接触频繁的部位,以及厕纸篓、便器周边、地面等高频使用部位,实行“定时+及时”清洁消毒,各有独立办公场所的下属单位同样要求。

由巩伟勇副局长安排,环卫处肖勇处长负责城区5个垃圾转运站的消杀。

1.信合中转站:石庆镇、张洪柱

2.虹江中转站:董建中、刘金林

4.南关街中转站:侯东升、魏振涛

5.东环路中转站:王西良、杨军普

局环卫处负责配备专职消杀人员对城区5座垃圾转运站进行全面消杀,消杀不少于4次,对垃圾收集箱消杀不少于6次,车辆进出后对地面消杀1次,操作设备使用前后各消杀1次,其他设备每天消杀6次以上。

3.果皮箱、垃圾箱、垃圾桶

由巩伟勇副局长负责,刘金学同志组织冲洗消杀专班负责城区果皮箱、垃圾箱、垃圾桶的消杀,全面消杀不少于4次。

4.污水井、雨水井、收水口

由巩伟勇副局长负责,环卫处肖勇处长负责,集中清理井室、收水口等设施周边生活垃圾,刘金学同志负责,安排消杀人员对城区范围内街道的污水井、雨水井、收水口进行全面消杀,消杀不少于4次,如出现乱倒污染后,由环卫处安排道路养护车及时冲洗并进行全面消杀。

由巩伟勇副局长负责,贾志勇同志安排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消杀人员对厂区进行全面消杀,对控制室、渗滤液处理车间消杀不少于4次,作业车辆和进出通道,在进出前后各消杀1次。倾倒点作业后消杀1次。

每次作业前和完成后,将各类环卫车辆消杀1次,扫把、垃圾钳、保洁袋等工具每次作业完成后消杀1次。

南区停车场消杀人员:张长江

北区停车场消杀人员:师志强

老看守所停车场消杀人员:李步芳、刘丙雪

每天对场地内全面消杀不少于2次,门岗按照小区、单位测温检查点要求执行。车辆出场前、进场前各消杀1次。

牵头领导:巩伟勇,具体责任人:肖勇

由赵仁副局长安排,执法大队乞志勇队长具体负责,对出入口、垃圾箱消杀每日不少于4次,其它部位每日不少于2次

由丰新水主任安排,公园管理处张国栋处长负责,对公园游园广场进行全面消杀,每日消杀不少于2次,其中公厕、垃圾箱、果皮箱不少于4次。

人民广场消杀人员:韩永栾、李贵生

凤泰隆广场消杀人员:卢占文

南宫湖公园消杀人员:刘根、张印平、宋爱民

二龙戏珠湖公园消杀人员:牛清林、张同山

红色生态游园消杀人员:牛清林、张同山

龙泽湖公园消杀人员:杨彦恒、杨善锁

由张炳琦主任安排,水系中心周世国主任负责,环城水系道路、绿地、水面等各类设施进行全面消杀,消杀不少于2次,其中垃圾箱、果皮箱不少于4次。

由巩伟勇副局长安排,环卫处肖勇处长负责,出动4台雾炮车和2台喷洒车,采取雾炮或喷雾模式对各街道进行喷洒消杀,每天1次以上,条件允许可增加消杀次数。

2号雾炮车消杀人员:高振乾,负责冀南路以东、东进街以北(冀南路、东进街东、凤凰路、复兴路、富强路、大庆街、北城街)。

11号雾炮车消杀人员:黄其亮,负责冀南路以西、东进街以北(东进街西、育才路、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北城街、企之路、普彤街)。

12号雾炮车消杀人员:张志石,负责冀南路以东、东进街以南(胜利街、复兴路、凤凰路、青年街、朝阳街、学苑街、富强路)。

13号雾炮车消杀人员:贾文青,负责冀南路以西、东进街以南(南大街南、胜利街、青年街、育才路、冀南路、朝阳街、学苑街、石油路)。

14号喷洒车消杀人员:乔东波,负责东开发区(东进街、经三路、经四路、大庆街、通达街、朝阳街)。

3号喷洒车消杀人员:王连仓,负责南环、腾飞路。

成立由局班子成员带队、机关干部职工、部分下属单位全体人员为成员的应急消杀队伍,以组为单位,明确消杀组长、具体路段、物资保障等责任,各消杀组长按照街道分工分街包段,对各街道辅路、便道、绿化带、果皮箱、垃圾桶、收水口等设施进行全面消杀,消杀频次在4次以上。

1)东进街:赵仁副局长统筹安排

西环路—育才路  任连凯组8人(任连凯、冯苗军、孙金广、田金钵、张显勇、曹洪贞、刘学鹏),6个弥雾机

育才路—冀南路  刘涛组7人(刘涛、李春义、张贵芝、冯圣坤、赵毅、冯世荣、周延东),5个弥雾机

冀南路—凤凰路  范建光组6人(范建光、李磊、温久川、张长烁、赵祯杰、范海洋),4个弥雾机

凤凰路—富强路  李秀孔组8人(李秀孔、王寿江、张书文、连继红、赵文会、齐福太、王宪景、路季峰),6个弥雾机

富强路—腾飞路  齐天亮组4人(齐天亮、李克池、张资洋、闫增梁4人),3个弥雾机

2)凤凰路:任广举副局长统筹安排

东进街—大庆街   贾振泉组5人(贾振泉、贾建煌、刘万鹏、王福蒙、高志军),3个弥雾机

大庆街—胜利街   孟哲组7人(孟哲、李金伟、韩玉勇、李凤辉、关文林、王琦、焦犇嗣),4个弥雾机

胜利街—南环路   郭凤友组12人(郭凤友、孔繁江、李钦梅、李阳、宋红军、李进旺、郭强、张一泷、董鸿研、孟智勇、张川、高春瑞),8个弥雾机

东长街(凤凰路-十里铺村):郭凤友组12人(郭凤友、孔繁江、李钦梅、李阳、宋红军、李进旺、郭强、张一泷、董鸿研、孟智勇、张川、高春瑞)

3)育才路、胜利街、冰天路:由李冰队长统筹安排

南街—腾飞路:周少卿、刘宁、张兵、马宪超、阴守铮、吴彤、冯奎志、邢树伟、韩洪坤、池江涛,7个弥雾机

育才路:赵加虎组10人

普彤街—东进街:张甲振、赵加虎、马海岗、王建飞、王英占、刘亿、鲍国豪、张兵、师岩、刘宁,7个弥雾机

冰天路:王建飞、王英占、刘亿、鲍国豪、吴彤、阴守铮、师岩、马海岗

4)冀南路:由巩伟勇副局长统筹安排

    刘金学组7人(路文兴、宋文河、宋文杰、宋文泽、路文朝、谢金玲、师树增)6个弥雾机

5)朝阳街:由丰新水主任统筹安排

朝阳街(青年街—腾飞路):张伟组7人(张伟、司学艺、孙士宇、林智军、姬立明、孔凡华、宋若松),6个弥雾机

6)青年街:由张天增主任统筹安排

青年街(伊人桥—腾飞路):齐天翔组8人(齐天翔、宋林峰、孟勇、于晓明、张国位、李彬、陈凤湖、吕瑞山),6个弥雾机

7)大庆街:由赵永强队长统筹安排

王凯组8人(王凯、薄士侠、许祥湛、藏明阳、邴汉水、张福杰、赵杰、王晓星),6个弥雾机

8)北城街:由张炳琦主任统筹安排

孙建翼组6人(孙建翼、刘东生、杨晓龙、李志勇、张志峰、付洋),4个弥雾机

9)北纬街、体育路(胜利街—通达街):由刘文队长安排

刚双保组6人(刚双保、邱宁、陈琳、王志蓉、张立奇、冯子栋),4个弥雾机

10)复兴路(胜利街—普彤街):由刘文队长安排

侯少锋组8人(侯少锋、白振甲、黄秋实、许建灿、周占飞、杨文国、陈中辉、王兆冲),6个弥雾机

(11)富强路(胜利街—普彤街):由刘文队长安排

冯涛组5人(冯涛、陈方辉、张良基、王瑞煊、赵辉),3个弥雾机

12)木厂街(南街—育才路):由李秀孔处长安排

李秀孔组5人(陈英超、孟凡坤、刘登胜、谢山林、石长镇),3个弥雾机

13)光明路(东进街—胜利街):由郝庆毅队长安排

郝庆毅组6人(郝庆毅、王世荣、李恒、夏宁、李增召、李伟),4个弥雾机

14)光武北路(胜利街-东进街):由刘涛队长安排

刘涛组5人(李永辉、许振超、成世彪、连长利、尹孟勋),4个弥雾机

15)复兴路(胜利街-青年街)(朝阳街—学苑街):由刘文队长安排

刘文组8人(刘文、李祥文、张东阳、郑文林、秦健朝、张建涛、李聪、张振岭),5个弥雾机

16)富强路(朝阳街-学苑街):由李谦主任安排

数字城管组7人(李勇、马立硕、张金林、赵晓文、张英赞、范俊国、路计亮)6个喷雾器

17)体育路(胜利街-青年街):由王建林主任统筹安排

王建林、池江涛、高伟、王茂良,4个喷雾器

18)光武南路(青年街-冰天路):由尹士英主任安排

尹士英、汪萍、胡秋月、张丽丽、李淑颖、吴晓曼、栾彩霞,6个喷雾器

19)西长街(育才路-光明路):由刘俊荣主任安排

刘俊荣、赵玉珠、王静、贾怡娴、韩益芳、阚玲、贾燕、尚丽威,6个喷雾器

20)通达街(凤凰路—腾飞路):由李文娟主任安排

李文娟、刘华倩、王娜、李颖莉、杨婷婷、王晴、王瑞影、刘勐嘉、张亚萌,6个喷雾器

21)光明路(胜利街-朝阳街):由周华珍主任安排

赵兵、崔智怡、郑静、刘晓燕、宋璐江、孟翠、任卓越、齐雪蕊,6个喷雾器

1.演练时间为10月22日

2.所有参加的消杀人员务必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防护手套,保障好自身安全。

3.应急演练不允许无故不到位,如有特殊情况需向局一把手说明情况,并在监察股备案。

4.消杀人员务必维护好消杀设备,由各消杀组组长负责,演练结束后统一交还财务股,如未归还的照价赔偿。

摘录1 BIM综合原则

小龙文档网:电缆穿管规范要求)于700mm;当直埋在农田时,不应小于1m。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细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细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深埋时,可增加细砂层的厚度,在电缆上方和下方各增加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

第5.6.31条电缆通过下列各地段应穿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一、电缆通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散水坡、楼板和穿过墙体等处;

二、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处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段;

三、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200mm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地方。第5.6.32条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6.32的规定。

表5.6.32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m)

1、路灯电缆与道路灌木丛平行距离不限;

2、表中括号内数字是指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保护或加隔热层保护后允许的最小净距;

3、电缆与铁路的最小净距不包括电气化铁路。

第5.6.33条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第5.6.34条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当采用电缆穿隔热水泥管保护时,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各2m;采用隔热保护层时,其长度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m。

第5.6.35条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m。

第5.6.36条埋地敷设电缆的接头盒下面必须垫混凝土基础板,其长度宜超出接头保护盒两端0.6~0.7m。

第5.6.37条电缆带坡度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互相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1.5m。

第5.6.38条带坡度或垂直敷设油浸纸绝缘电缆时,最大允许高差应符合表5.6.38的规定。表5.6.38敷设电线最大允许高差

注:当油浸纸绝缘电缆敷设的高差超过要求时,可采用不滴流电缆或塑料绝缘电缆。

第5.6.39条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5.6.39的规定。

1、表中未说明者,包括铠装和无铠装电缆;

2、电力电缆中包括油浸纸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在内)和橡塑绝缘电缆,其它电缆指控制信号电缆等。

第5.6.40条电缆在拐弯、接头、终端和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装设明显的方位标志,直线段上应适当增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宜为150mm。

(Ⅴ)电缆在排管内敷设

第5.6.41条电缆在排管内的敷设,应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裸铠装电缆。第5.6.42条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备用管孔数,但电缆数量不宜超过12根。当无法预计发展情况时,可留1~2个备用孔。

第5.6.43条地面上均匀荷载超过10t/m2时或排管通过铁路及遇有类似情况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管受到机械损伤。

第5.6.44条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但穿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穿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第5.6.45条缆排管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排管安装时,应有倾向人孔井侧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并在人孔井内设集水坑,以便集中排水;

二、排管顶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时不应小于0.5m;三、排管沟底部应垫平夯实,并应铺设厚度不小于60mm的混凝土垫层。第5.6.46条排管可采用混凝土管、陶土管或塑料管。

第5.6.47条在转角、分支或变更敷设方式改为直埋或电缆沟敷设时,应设电缆人孔井。在直线段上,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电缆人孔井,人孔井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

第5.6.48条电缆人孔井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8m,其上部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7m

篇三:电缆穿管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电缆穿管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工程的塑料控制电缆,矿物绝缘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穿管敷设工程。

2.1原材料、半成品的要求

2.1.1型号规格及电压等级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合格证。矿用橡套软电缆、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额定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需“CCC”认证标志。

2.1.2每轴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轴应完好无损。

2.1.3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无明显皱褶和扭曲现象。橡套、塑料电缆外皮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

2.1.4电缆的其他附属材料:电缆盖板、电缆标示桩、电缆标示牌、油漆、酒精、汽油、硬酸脂、白布带、电缆头附件等均应符合要求。

2.1.5电缆出厂检验报告符合标准。

2.2.2,根据需要选用需要的工具。

2.3.1电缆线路的安装工程应按施工图进行施工。

2.3.2与电缆线路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2.3.3电缆导管已敷设完毕,并验收合格。

主要施工人员:电工。经过培训、考核有经验的人员持证上岗。

(1)金属导管严禁熔焊连接;防爆导管不应采用倒扣连接,应采用防爆活结头,其结合面应紧密。管口平整光滑,无毛刺。

(2)检查管道内是否有杂物,可在敷设电缆前,应将杂物清理干净。

3.2.2试牵引:经过检查后的管道,可用一段(长约5m)的同样电缆作模拟牵引,然后观察电缆表面,检查磨损是否属于许可范围。

(1)将电缆盘放在电缆入孔井口的外边,先用安装有电缆牵引头并涂有电缆润滑油的钢丝绳与电缆一端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电缆管道,拖拉电缆力量要均匀,检查电缆牵引过程中有无卡阻现象,如张力过大,应查明原因,问题解决后,继续牵引电缆。

(2)电力电缆应单独穿入一根管孔内。同一管孔内可穿入3根控制电缆。(3)三相或单相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导管内。

3.2.4电缆人孔井:电缆在管道内敷设时,为了抽拉电缆或做电缆连接,电缆管分支、拐弯处,均需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设置电缆人手孔井,电缆人手孔井的距离,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一般在直线部分每隔50~100m设置一个。

3.2.5防火措施:敷设电缆电缆管,在穿越防火分区处按设计要求的位置,有防火阻隔措施。3.2.6电缆挂标志牌:

(1)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性能,挂装应牢固。

(2)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电压等级及起始位置。(3)沿电缆管道敷设的电缆在其两端、人手孔井内应挂标志牌。4质量标准4.1主控项目

4.1.1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1.2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导管内。

4.1.3爆炸危险环境的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v,且必须穿于钢导管内。

4.2.1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2.4.2中规定

4.2.2电缆敷设在穿越不同防火区的电缆管道处,按设计要求位置,有防火隔断措施。

4.2.3电缆穿管前,应清除管内杂物和积水。管口应有保护措施,不进入接线盒的垂直管口穿入电缆后,管口应密封。

4.3特殊工序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4.4.1电缆产品合格证和“CCC”认证标志。

4.4.2电缆遥测记录或耐压试验记录。

4.4.3各种金属型钢材质证明、合格证。

4.4.4自互检记录。

4.4.5工序交接记录。

4.4.6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0.1电缆穿管前,要先清除管内杂物和积水,管口不应有毛刺。

5.0.2弯曲半径要符合规范规定。

6.0.1电缆及附件在安装前的保管要求系指保管期限在一年以内者;允许长期保管时,应遵守设备保管专门规定。

6.0.2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用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禁止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和平放储存。

6.0.3运输及滚动电缆盘前,必须检查电缆盘的牢固性。

6.0.4电缆及附件如不及时安装,应按下述要求储存:

1)电缆应集中分类存放,盘上应标明型号、规格、电压、长度。电缆盘之间应有通道,地基应坚实(否则盘下应加垫),易于排水;橡胶套电缆应有防日晒措施。

2)电缆附件与绝缘材料的防潮包装应密封良好,并置于干燥的室内。

6.0.5电缆在保管期间,应每三个月检查一次。木盘应完整,标志应齐全,封端应严密,铠装应无锈蚀。如有缺陷应及时处理。7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7.1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

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辨识。

7.2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辨识

基于BIM技术的机电管线综合深化主要是在土建、机电整合模型上对机电系统进行复核与优化的过程,此过程主要包括制定管线排布方案、管线平铺、管线标高及坡度调整、管线碰撞调整、管井深化、机房深化、支吊架深化、成本优化,期间充分综合考虑施工空间、设备安装空间、后期检修空间、装饰预留空间、美观、经济等因素、避免造成返工或者拆改,所以在机电管线深化前,制定一个可行性高的机电深化方案在整个BIM深化设计中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后续深化的基础,也是保证BIM应用能落地的关键环节。

兴旺科技总部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3590㎡,分为A塔(30层、120米)、B塔(23层、100米)、裙楼(3层)及两层地下室,其中地下室建筑面 28130.96㎡;A塔建筑面积 50138.59㎡(1-4层为商业,5-9、11-21层为办公,10、22层为避难层,23-30层为酒店),A塔中商业与酒店为毛坯交付、办公精装;B 塔建筑面积31857.61㎡(其中1层商业、2-19层为LOFT公寓、20-23层为平层公寓),B塔除公区外毛坯交付;裙楼为商业建筑面积:4867.70㎡。

项目定位为创优工程、鲁班奖工程,施工质量要求高,机电管线众多,设备管线密集,净高要求高,各专业管线交叉施工难度大。地下一层按层高整体分为两个区间,高区层高5.5m,低区层高3.9m,最大梁尺寸1.0m,如下图所示。

△地下室一层结构空间分布图

  1. 首先理一遍整个系统熟读机电各专业设计说明,了解各专业管线排布及走向,路由是否可以优化、水暖电管线最大尺寸、进户管道位置、管道管径等,譬如设计有几台泵几台风机、泵的扬程流量是多少、泵房在什么位置、设计说明有没有标注多大管径对应的喷淋头数量,如果没有,翻出规范,对照规范进行下一步作业等等。

  2. 了解项目是什么类型的建筑,危险等级是多少,有几个防火、防烟分区以及挡烟垂壁高度、地下室的结构形式(有梁、无梁、密肋梁)、有无找坡、降板区、层高、梁高、防火卷帘尺寸(单侧包厢、双侧包厢)等因素。本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结构建模精度不够,加腋区没有建模,管线优化的时候没考虑进去,由于加腋区有个斜面存在,导致下方的管道支吊架施工带来极大的麻烦,最终管线需要重新优化。如下图所示。

  1. 地下室层高3.6m,车位净空一般不低于2.2m,车道不低于2.4m;

  2. 地下室层高5.4m,车位和车道净空一般不低于2.4m;如果有双层车位净空一般不低于3.6m;如下图所示,本项目地下优化完成后净空约2.4m,满足要求。

△低区地下室净高分析图

  1. 地下室可以按照防火分区来制定每个防火分区的管线排布方案,同一个防火分区内部的的管线排布方式尽量一致;

  2. 一般从管井、强弱电井、风井等处管线比较密集的地方开始优化,结合这个防火分区内X向和Y向结构梁的整体分布,选取梁截面尺寸最大且分布跨数较多来定位最上层管线的排布标高,如果最大截面尺寸梁只有一两跨,则考虑选择截面尺寸第二大的梁来定位最上层管线标高。本项目地下室一层有6个防火分区,其中A栋塔楼地下室区域管线最为密集,优先考虑从此区域开始优化。

△地下室一层防火分区平面图

净高控制数据公式中各个数值确定如下:

  1. 层高和梁板高度,由项目设计本身决定;本项目地下室负一层梁板高度1000mm。

  2. 机电安装高度,需要通过该项目的机电管线排布方案来确定,水暖电电管线最大设计高度建议为风管500mm,消防水管150mm,桥架200mm,并注意管线保温层的厚度。比如本项目地下室低区(层高3.9m,最大梁1.0m,且分布较多)机电安装高度控制在400mm以内(包括支吊架高度)。

  3. 吊顶做法,当吊顶无造型时,吊顶高度考虑180mm(灯具高度165mm+散热器及安装高度15mm);当装饰吊顶有造型时,吊顶高度根据装饰造型确定,建议不超过300mm。本项目除A栋塔楼地下室区域侯梯厅有装饰吊顶,其他区域无吊顶。

  4. 地面做法,地面装饰做法建议高度考虑60mm(面材20mm,干铺水泥砂浆找平40mm)根据建筑及装饰图纸确定,本项目地面做法厚度与项目部工程师确认后按100mm考虑。

  5. 安装误差,建议考虑50mm。我们在实施的时候现场发现梁存在偏差2cm~3cm;所以给最上层管道的标高定位一定要预留出相应的安装空间,以DN150镀锌管(外径168mm)的喷淋主管为例,一般是管中距梁底100mm安装,如果这时候梁底偏差2~3cm,这个管线可能就装不了,喷淋管一般是安装在最上层,如果喷淋管标高要调整,将会导致其他专业的管线都要调整,工作量很大,相当于重新调一遍管综,所以要给业主或者甲方提前打预防针,注意并核实这些问题,能够让BIM应用切切实实落地。

管线排布方案拟定需要考虑成本、净高、美观、安装检修空间等因素。一般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方式确定:

项目委托方有自己的管线排布方案,已明确各专业管线标高,BIM机电工程师依据项目委托方管线排布方案、结合项目数据和净高,复核排布方案,针对有疑义的区域与项目委托方进行双向确认达成一致。

项目委托方没有管线排布方案,BIM机电工程师根据了解到的项目数据和净高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对各区域净高进行反复推敲校核,拟定相应管线排布方案,并与项目委托方进行双向确认,避免造成生产事故。

管线排布方案在与项目委托方确认达成一致后,BIM机电专业负责人第一时间在项目实施团队内公布,以保证项目各区域管线排布原则一致,避免BIM机电工程师出现不同的排布思路。如下图所示,经过BIM机电工程师反复调整推敲,并与甲方确认后达成的管线排布方案。

△A栋地下室高区(层高5.5m)管线竖向排布方案

△地下室低区(层高3.9m)管线竖向排布方案

管线平铺及路由优化调整

  1. 管线排布方案在与项目委托方确认达成一致后,BIM机电工程师需根据上、中、下层的管线分布和管线间距控制原则在管综模型中进行管线平铺调整及管线路由优化调整;

  2. 在平铺调整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管道之间留有检修、电缆放线的空间。另一方面要注意管线与墙柱、门窗、洞口等土建构件的间距;水暖电各专业间管线间距。一般管道距墙、柱以及管道之间的净间距应不小于100mm。管线平铺要整齐、美观(尤其是业主或者甲方重点关注区域);复杂区域管线多,空间狭小时,可考虑管线多层排布。

  3. 要注意喷淋管的排布,建议把喷淋管单独排在一个标高(一般可考虑排在最上层),因为喷淋支管很多,容易与其他专业碰撞导致翻弯很多,影响美观,也增加成本。

  1. BIM机电工程师综合管线优化过程中,管线的优化严格遵循设计、施工规范,预留安装、检修空间,确保BIM模型符合现场安装要求。另外最好抽出一定时间下到实际的现场中去查看,根据现场反馈调整,把制作好的模型和现场相校核。如下图所示,现场管线安装实施照片与BIM优化模型的对比校核,由于本项目地下室机电安装队伍刚进场施工,现在管线只安装了小部分。
基于BIM技术的机管线深化设计能更直观、明了、高效、精确地帮助我们对各专业设计进行协调优化,摆脱传统二维设计方式的羁绊,减少因技术错误或图纸理解错误带来的问题,提高深化设计效率,减少施工返工、财力物力浪费等现象。
本项目BIM技术实施初始制定了《BIM技术实施方案》,对项目一次机电深化、专项深化、二次机电深化及各区域净高分布进行了详细规划,为后期BIM落地应用及工程创优提供了有力保障。
BIM机电工程师需与业主、现场工程师进行积极沟通协调,在工程重难点部位施工前利用BIM模型召开协调会议,各方负责人及时了解预装情况,大幅度减少了现场协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井盖上的数字代表着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