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枯属于什么肥料能否和磷肥混用?

一、合理施肥1、促花肥。9月份现蕾前施,促开花良好。以迟效性有机肥为主,油枯+人粪尿+复合肥。2、幼果肥。2~3月份疏果后施,,充实春稍长幼果。施速效性氮、磷、钾复合肥+人粪尿。3、壮果肥。4~5月份施,使果实迅速膨大。施速效性磷、钾肥,磷肥+钾肥+人粪尿。4、采果肥。5~6月份采果后施,作基肥,促夏梢和花芽分化。施速效性肥和迟效性肥,尿素+磷肥+油枯+堆肥。5、根外追肥。多次用0.3%多元复合肥或尿素液喷洒叶面。

二、整形修剪1、整形上采用主干分层型,周年均可修剪,重在夏剪,以刺激夏梢萌发。于采果后10天内完成。2、除夏剪外,一次性修剪不宜过多,衰树更应注意修剪。修剪时保留强壮结果母枝;短截细弱结果母枝;剪掉直立大枝、徒长枝、病虫枝、枯枝;疏除过密枝、重叠枝、交叉枝。二、保花保果1、7月份促花。断根、控水、适当干旱;拉平枝、扭稍、环割、环剥。2、7月初、8月初各喷一次15%多效唑1000倍或PBO激素350倍3、开花2/3时,喷0.25%的磷酸二氢钾+0.2%尿素液。4、谢花期,喷0.001%“九二O”。5、11月上旬疏花,1个结果母枝只留1—2个花穗。6、3月份寒潮后疏果,中果型品种每果穗留3—5果,大果型品种留2—3果。7、疏果三步曲:一摇、二折、三疏。疏冻害果、病虫果、畸形果、过小果、过密果。四、病虫防治1、冬季用石灰浆刷白树干、清园烧毁病虫枝。2、冬季翻土,冻死部分越冬害虫。3、抽新梢、开花、结果期,用托布津+敌杀死+杀螟松,可分别防治叶斑病、炭疽病+黄毛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五、抗旱排湿1、因其怕干又怕湿,冬干春旱时应覆盖、灌水、喷水,防日灼避免干花瘪果。2、多雨季节(6月份开始)开深沟排水。六、防裂防冻1、果实转色期(青绿→淡绿)喷0.14%乙烯剂,10—15天1次防裂果,且提前7天成熟。2、严寒来临前,树冠外围花穗套纸袋,顺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升温后摘除纸袋.12月到次年1月份,喷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 

枇杷与其它果树不同,枇杷是秋冬开花,而采取设施栽培主要利用的是秋季开的头批花,所以冬季的覆盖或加温不存在像落叶果树打破休眠和柑橘花芽分化那样的问题,秋季开花坐果后即可进行覆盖,但过早可能授粉受精不完全,反而效果

枇杷树采果后主要的管理工作一、重施采后肥:夏梢是枇杷的主要结果母枝,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来年的产量。一般夏梢抽生的时间在5-6月,这时树体因“产后”急需恢复树势,抽生夏梢和花芽分化又需消耗大量的营养

枇杷适宜套袋时期早熟枇杷1月初幼果就有拇指那么大,可以进行套袋。一般福建省与广东省个别地区比较早,但若有冻霜的地区,可以提早套袋,则可减轻因冻害而造成的损失。给枇杷套袋的好处枇杷套袋可以防止果实的多种病虫

不少试验证明,在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其它各项生活条件都适宜时,合理施肥的增产作用可达到全部增产作用的50%以上。可见合理施肥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要想做到合理施肥,必须做到有针对性,使用测土配方施肥仪来了解土壤中

一般来说,如果枇杷在每年的10月份之间就开花了,这样的花被称为早花。虽然这个时候开花没有什么,但枇杷的花期长,一开放,就要面临着寒冷的冬季,有可能无法越冬。这样一来,早花的坐果率就特别低。枇杷的开花习性一般来说,枇

DB ××/T ××××—×××× PAGE 27 四川省地方标准 编制说明 项目名称: 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 主要起草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年10 月 一、项目背景与任务来源 (一)项目背景 川芎为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具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和使用历史。随着川芎种植、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发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质退化,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 川芎栽种历史悠久,已历经千年,四川道地产区药农对川芎苓种的繁育基本是自留自种,加上在选种育种方面的缺乏或新品种推广不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种质退化。 (2)缺乏相关的生产技术规程标准 川芎虽有四川地方标准《中药材种苗川芎苓种生产技术规程》,但该标准主要针对川芎苓种的生产。川芎药材生产过程中缺乏规范的技术标准,影响川芎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3)不规范的种植方式等导致土壤中有害重金属问题 目前产区药农主要根据传统经验和种植习惯进行生产,尤其是不规范使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等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川芎药材生产无国家、行业标准,为从生产环节保证四川产区川芎药材的生产质量,亟待制订四川省地方标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该项工作符合国家中药产业标准化的需求,推动四川地方经济建设。 (二)任务来源 2020年1月,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20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批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地方标准的制订。 (三)工作过程 在项目组前期承担的多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中,多年来进行了与本标准制订相关的一系列应用基础研究,内容涉及川芎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与基地建设、绿色加工技术等,所取得的成果为本标准的制订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技术保障。 2020年1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向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递交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的申报书,2020年7月获批准立项。 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结合正在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补充和完善栽培及田间管理措施、采收和加工的相关内容。 2020年9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确定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的主要技术内容,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框架。 2020年9月~11月,经过标准主要起草成员的充分讨论及数次的修改完善,并在主产区都江堰市的川芎生产基地、川芎合作社、川芎生产企业、川芎种植户中进行了广泛的标准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最终形成了四川省地方标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征求意见稿)。 2020年11月~12月,经过地方标准评审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完善,分别形成四川省地方标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川芎》(送审稿)及(报批稿)。 (四)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 1.起草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市都江堰春盛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锦良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都江堰石羊镇金花社区 2.主要起草人 蒋桂华、马逾英、陈玲、曹赟、邓薇、连艳、刘晓芬、徐鑫梅、刘诗蓉、袁茂华、高必兴、李惠敏、李凤超、杜华、骆春明、宋蕾、陈孝雨、沈友兵。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主要依据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为指导原则,以《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为制订要求,完成相关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试验验证及相关起草工作。 本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并坚决遵守适用性和科学性原则。 (二)编制原则 1.符合法规原则 进行质量检验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强制性规定和要求。 2.适当超前性原则 标准应反映当前我国中医药行业质量的整体状况和水平,同时还应考虑其未来质量提升和发展趋势。对体现较高质量的特征应作出恰当合理的必要性规定,以助于引导质量的提高。 3.适用可操作原则 标准应力求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实施。应突出分级的技术要求和等级之间的差异。 三、主要技术内容 (一)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产道地药材川芎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包装、标识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川产道地药材川芎生产。 (二)标准结构框架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川芎 Chuanxiong 3.2  苓种 Lingzhong 3.3  正山系 Zhengshan Series 3.4  苓子系数 Lingzi Coefficient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环境空气 4.2 灌溉水 4.3 土壤 4.4 气候条件 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枯属于什么肥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