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可以今生必定往生净土土?

昔日,达摩尊者有师名般若多罗者,谓其曰:东土震旦(即中国),有大乘气象,可与传法。

正因如此,很多的佛菩萨本着大乘精神,乘愿再来,应化中国,度众生无数。实乃中国人之福。

梁代三大士:傅大士(弥勒菩萨)、达摩、志公(观音菩萨)

傅大士(497—569),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续高僧传》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

他在双林寺苦行修身七年后,渐渐地便有许多乡里人前来顶礼膜拜,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傅大士的灵异事迹愈来愈多,愈传愈广,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化身,是十地菩萨。 梁武帝又于寿光殿单独宴请大士开讲玄妙的理论,整整谈了一天。

有一次,梁武帝请大士讲《金刚经》,才升座,大士抚尺挥案,一敲便下座。皇帝给他弄呆了。在旁边的志公问 陛下“会么?”帝曰:“不会。”志公就宣布:“大士讲经已经完毕。”再请讲,大士索拍板升座,唱四十九颂便去。后人苏东坡写的傅大士赞:“善慧执板,南泉作舞,借我门槌,为君打鼓。”讲的就是这桩事。

志公和傅大士是同时代人物,但志公比傅大士年长,而且声望之隆,在傅大士之先。达摩大师到中国的时期也在志公与傅大士之间。南怀瑾先生说:“唯有志公、傅大士等中国禅,可称为中国大乘禅作略,才有透脱佛教的形式,滤过佛学的名相,潇洒诙谐,信手拈来都成妙话,开启唐宋以后中国禅的禅趣——‘机锋’、‘转语’。尤其以傅大士的作略,影响更大。”

宝志,南朝?梁(418~514)僧人。俗姓朱氏,金城(今甘肃兰州)人。齐宋之稍显灵迹,梁武帝尤深敬事,俗呼为志公。志公一生的事迹也充满着传奇色彩,例如以丹青驰誉于南朝的张僧繇,曾受梁武帝的诏请,为宝志禅师画像,宝志一时兴起,以指端轻轻地朝面门一剺,竟现出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悲。使素有第一佛像画家之称的僧繇,竟无法成笔。

日本学者牧田谛亮曾作《宝志和尚传考》,不仅对宝志(或作保志、宝志)的生平作了些梳理,并且指出其“为了十一面观音菩萨的化身”。

法顺大师:文殊菩萨的化身

法顺大师,俗姓杜,一称杜顺,雍州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县)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五五七年)。十八岁出家,从因圣寺僧珍禅师(又称魏禅师),受持定业。後来在庆州、清河、骊山、三原、武功等地说教,所说直显正理,删去浮词。当时盛传他有种种神异的事迹,所以“续高僧传”(卷二十五)把他的传记编在“感通类”,并且说唐太宗仰慕他的神德,引入内禁,隆礼崇敬。“佛祖统纪”卷二十九、三十,载有唐太宗和他的问答,并说唐太宗称他为“帝心”,後世遂有帝心尊者之称。

他曾游历四方,劝人念阿弥陀佛,著有赞咏净土的“五悔文”。他的门弟子有达法师、智俨、樊玄智、动意等,其中以智俨为特出。据“华严经传记”卷三说法顺於隋炀帝大业九年(六一三年),即智俨十二岁时,向智俨的父母乞智俨为弟子,即交付高足弟子达法师教诲。“华严经传记”卷四又说有居士樊玄智,泾州人,年十六,舍家来从法顺修行,即今以读诵“华严经”为业,并劝他依经修普贤行愿。法顺於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六四年)在南郊义善寺圆寂,时年八十四岁,葬於樊川的北原。

杜顺和尚年轻的时候,跟随道珍禅师修习定法,有很多神验。有一年,唐太宗生热病,下诏向杜顺问:“朕为劳热所苦,以大师的神力何以灭除?”杜顺说:“皇上以圣德统治天下,小病何忧?但颁大赦,圣躬自安。”唐太宗听从他的建议,下诏大赦天下,病马上就好了。太宗为表彰杜顺,赐号为“帝心”。从此,杜顺和尚的圣号就闻名于天下了。

虽然杜顺这么伟大,到晚年的时候,还有弟子不能知道他的殊胜。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一位追随他多年的弟子来向他告假,说是要到五台山去朝礼文殊菩萨的道场。杜顺听了,也不阻止弟子,而且微笑着准许了他的告假。临行还赠他一首偈:

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
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

弟子还是不能领会他的意思,便收拾行囊向五台山出发了。好不容易走到五台山下,他向一个老人问路说:“我想到五台山去顶礼文殊菩萨,不知要怎么走了?”

老人说:“文殊菩萨现在不在五台山,而是在终南山,就是高僧杜顺和尚呀!”

弟子听了心头一惊非同小可,因为杜顺和尚不正是自己的师父吗?于是兼程赶回终南山。等他赶到终南山时,杜顺已经在十一月十五日坐化了,甚至无缘见到师父的最后一面。

善导大师(阿弥陀佛):净土宗第二代祖师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临淄人(今山东淄博市)生于隋大业九年,少年出家,看见西方图颇有所感,夙期往生净土,受戒之后和妙开律师共读《观无量寿经》,晓得此经的观门是解脱生死之法。唐贞观中到并州去拜谒道绰大师,接受念佛往生的法门。进入长安广度民众,写了数万卷《阿弥陀经》,画了三百卷的极乐净土图。最初住过终南山常常来光明寺说法。

大师本迹不可测度。古今共尊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莲池大师说:“善导和尚,世传弥陀化身,见其自行精严,利生广博,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若非弥陀,亦必观音、普贤之俦。呜呼大哉!”印光大师说:“善导念佛,口出光明,乃大神通圣人。”“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说善导大师所说同于佛说,金口诚言,千古不易,其利无穷。日本法然上人赞曰:“弥陀愿王之垂迹。”

丰干(阿弥陀佛)与寒山(文殊菩萨)、拾得(普贤菩萨)

丰干、寒山、拾得是唐代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相传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台州刺史闾邱胤撰《寒山子诗集传》,以及宋僧赞宁著《宋高僧传》中,记述了他们的灵异事迹。

关于寒山子,世人既不知其来历,也不知其姓氏,见过他的人都说是个“疯狂之士”。他隐居在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的地方,经常往来国清寺。平时以桦皮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形容枯悴,或长歌徐行,或叫噪凌人,或望空独笑,或沉思玄想。但出言吐语,都颇具哲理,口中常唱咏道:“咄哉,咄哉!三界轮回。”

他与国清寺的拾得十分友善。这拾得本是弃儿。有一次,国清寺丰干禅师外出,在道边听见小孩啼哭,循声寻找,见一数岁孩儿,无家可归,就带回寺院,于是众僧便随口称他为“拾得”。起初,拾得在寺内掌管食堂香灯。有一天,竟登上佛座,与塑像对盘而食。僧徒急忙将其赶下座来,随即罢免了他的堂任,叫他厨下干活。拾得时常把寺里的残食盛放在粗竹筒里,让寒山带回充饥。两人唱诗吟偈,放浪形迹,怡然自得。

话说闾邱胤即将赴任,忽然头痛难忍,医药无效。恰逢丰干禅师前来拜谒,察见病情,声称不必忧虑,吮水一喷,病人顿觉神清气爽,头疾霍然而愈。闾邱胤心里甚觉奇异但向丰干禅师询问台州有何名贤。丰干曰:“见之不识,识之不见。若欲见之,不得取相,乃可见之。”并告之国清寺寒山、拾得实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

闾邱胤到任三日后就去国清寺,在厨房见到“状如贫子”的寒山、拾得,躬身礼拜。两人连声吆喝,呵呵大笑,说道:“丰干饶舌!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携手出寺,归寒岩而去。 闾邱胤又到寒岩谒问,并送衣裳药物。两人缩身遁入岩石穴缝中,说道:“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岩缝泯然而合,从此杳无踪迹。他赶紧回去找丰干,丰干也不见了! 闾邱胤命僧人道翘搜寻遗物,在林木岩石及村墅屋间抄得诗歌三百馀首,编成《寒山子诗集》,流传于世。

澄观法师:华严菩萨的化身

澄观法师(738—839),唐代高僧,被尊为华严宗四祖。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1岁从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757年(至德二年)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758年~759年(乾元年间)依润州(今江苏镇江)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后回本州依开元寺昙一律师受南山律学并往金陵依玄璧长老习关河“三论”。

宣化上人讲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时曾说:

这位法师身高九尺,有九尺那么高,眼睛呢,有重瞳,重瞳就是两个眼仁──眼睛的这个仁,眼珠子。白天看着他不怎么样,和普通人是一样;但是晚间看见他这个眼睛就有一种光明射出来。他双手过膝,两只手超过这膝盖,很长的。你们注意一下,凡是两手长过膝盖的人,都主于大贵的,这是一种奇特的相。

那么他有四十颗牙,我们普通的人都是有三十二、三十四颗,或者三十六,或者三十八颗牙齿。佛有四十颗牙齿,那么这位澄观法师也是有四十个牙齿。他读书读得非常快,七行俱下,他这么一看哪,你看一行的时间,他就可以看七行,这位法师聪明到绝顶。

为什么说他是华严菩萨呢?他著作一部《华严疏钞》,专讲《华严经》。等到他圆寂之后,在中国和印度的交界处,有一位阿罗汉,见到有两个很年轻的菩萨,在虚空里头走。这位阿罗汉有神通,他就用神通令这两位青衣的童子,也就是这两位年轻的菩萨,不能走了,问他们:“你们是谁?到中国做什么去啊?”这两位说:“我们是北印度文殊堂神,到中国五台山去请华严菩萨的牙齿,回到我们的国土去供养。”这位阿罗汉一听,说:“哦,是这样,那你们可以去了。”

两位青衣童子走了之后,这位罗汉以后也到五台山去,就对着一般人说他见到怎么样的一个境界。这时人们就把清凉国师的棺木打开来,一看,果然他两颗牙齿没有了。这两颗牙齿就是被两位年轻菩萨请去供养了。所以在佛教里,一般人都知道这位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的化身。

金乔觉(地藏菩萨):金地藏的来历

据《神僧传》记载,佛灭度1500年后,地藏菩萨降诞于新罗王家,姓金,号乔觉。祝发出家后,航海来华,卓锡九华山,“遂证道于斯”。据唐人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载:唐开元末(约741),有僧地藏,系新罗王子金氏近属,落发,涉海,舍舟登岸,辗转至江南青阳九华山,“岩栖涧汲”,苦心修持。至德初(约757),青阳人诸葛节等为其苦修的德行所感动,遂买下原为僧檀号住寺的旧基(旧额为“化城”)重建新寺,“敢冒死请,大师从之”。建中初(约781)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移旧额置新寺,曰“化城寺”。

其后,僧徒日众,连新罗国僧人闻说,也渡海来九华相从。贞元十年(794),金乔觉99岁,在夏季的一天,忽召众告别。示寂时“山鸣石陨”,“寺中扣钟,无声堕地”,“堂椽三坏”。金乔觉的肉身“趺坐函中”,3年后,僧徒开缸,见颜状如活时,“舁动骨节,如撼金锁”。按佛经上说的“菩萨钩锁,百骸鸣矣”!于是,僧徒们便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并建造肉身墓塔供奉。传说墓地岭头常发光如火,故名其岭为“神光岭”。从此,九华山就成为地藏菩萨的“应化”之地。

永明延寿大师(阿弥陀佛)与定光古佛

唐末五代十国时僧人。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本是江苏丹阳人,后迁至浙江余杭。年十六,曾献《齐天赋》于吴越王钱镠。后曾为余杭库吏,又迁华亭镇将,督纳军需。他因为自幼信佛,戒杀放生,擅自动用库钱买鱼虾等物放生,事发被判死刑,押赴市曹而面无戚容。典刑者怪而问之,他回答说,动用库钱是为了放生,自己没有私用一文,于心无愧。因此被无罪释放,并听其从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时年三十。

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王钱俶的礼敬,尊奉他为国师。有一天,吴越王想开个无遮大会——就是打千僧斋,只要是出家人来应供,皇帝是一律平等供养。虽然说是平等供养,摆设的桌位总有上下座的分别,上座的位子谁都不愿意坐上去,大家都谦虚地推来推去。在谦让不下的情况下,大家想既然永明大师是皇帝的老师,当然请永明大师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师也很谦虚,就是不肯坐这个首席位子。在这么推推拉拉,就来了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大耳朵和尚,大家都不认识,看到大家在那里推让,他老人家就不客气,往首席位子上一坐。这一坐下来,当然吴越王也不好意思赶,但是心里很不舒服,国师没有坐首席位子,却被一个不认识的和尚坐上去,但总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说话了。

打完千僧斋,大家都散去了,吴越王就问永明大师:“我今天供斋,有没有圣人来应供啊!”吴越王认为如果有圣人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

永明大师说:“有啊!” 他说:“什么人啊?” “是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 “哪一个?” “坐在首席的那个大耳朵和尚就是。”

吴越王听了之后心里就很欢喜,赶紧派人去追。 派去的人就一路到处去打听:“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耳朵很大的和尚,从那一条路走了?”后来打听到长耳和尚是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找到之后,吴越王派的人就顶礼膜拜,请他到皇宫里面来供养。长耳和尚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阿弥陀佛多嘴啊,泄露我的身分!长耳和尚说完就圆寂了。这些人看到长耳和尚圆寂,就呆在那边:“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却圆寂了。”

想想他刚才讲的“弥陀饶舌”,说长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师啊,那“弥陀饶舌”不就是在说永明大师,原来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赶快回去报告吴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弥陀佛还在。

吴越王听到定光佛圆寂的消息,当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这下欢喜得不得了。就赶紧去见永明大师,快步往外走,走到门口,刚好一个报信的人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来,几乎跟吴越王撞在一起。

吴越王问他:“什么事情这么慌慌张张?” “永明大师圆寂了!”

这是阿弥陀佛示现作永明延寿大师的一段公案,后来世人便把大师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定为阿弥陀佛的圣诞。

布袋和尚,明州(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布袋和尚应化事迹不胜枚举,在这里略举一二,若有人问怎样做才不可堕他人是非,布袋和尚就以偈回答: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有人问和尚有法号否?布袋和尚又以偈答: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问大师有行李否?又以偈答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他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上,留有辞世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有人曾赞其像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哲宗皇帝赐号布袋和尚为“定应大师”,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岳林寺住持募建阁时,将弥勒菩萨塑像于寺内,宋徽宗赐阁名为“崇宁”,从此天下寺院才开始供奉布袋和尚。很多寺院的弥勒殿还有这样一幅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

印光大师(1862~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号常惭愧僧。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父名秉纲,母张氏儒人。大师生于清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三日(公元1862年1月11日)。系陕西郃阳县赤城东村人。清末民初,中华民族及其文化陷入空前劫难中,以四大高僧为首的一大批大德菩萨应劫而生,力挽狂谰。

印光大师早年遍参南北众多丛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闭关阅藏数十载,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专修净土。又创弘化社,广弘法化。办灵岩山净土念佛道场,为末法十方伽蓝之表率。其文字般若,更度众生无以计数。道风所播,遐迩景从,法化广被,名遍远近。仍粗衣淡饭,不登大坐,不纳出家徒众,不打经忏佛事,远离名闻利养。不离因果,不谈玄妙,倡导老实念佛,自号‘常惭愧僧’。

所有供养亦捐善举,慈善救济,资助流通法宝数百万册。临终预知时至,集众开会,嘱托安排3日妙真法师升坐。4日,一切已办,乃领众念佛,跏趺而坐,含笑往生。荼毗后,更示现舍利无数。时人天同赞,圆瑛法师作诗赞曰:乘愿再来势至身,圆通念佛训群伦。风光本地无他术,声教当年自有真。弘一大师(李叔同)赞曰:大德如印光法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太虚大师赞言: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估折服,易估崇仰,为莲宗十三祖,询获其当也。实为近代佛子僧人之典范。

由于印光大师晚年往来弘法于民国江浙和上海等地,他对现代社会众生根性最为了解,留下的《印光法师文钞》等著作,被誉为“小三藏”。实为末法之慈航,暗夜之明灯,是现代众生修习佛法尤其净土法门的最佳指南。

线路1:岭南六祖十大圣迹
时间:8月16日—23日

1、广州光孝寺:六祖大师出家地
2、韶关南华禅寺:六祖大师弘法地
3、六祖故居:六祖大师出生地
4、新兴国恩寺:六祖大师涅槃地
5、藏佛坑:六祖大师奉灵地
6、古大梵寺:六祖大师说法地(《六祖坛经》诞生地)
7、怀集六祖岩:六祖隐居修行处(龟嘴岩)
8、象州六祖岩:六祖隐居修行处(六祖刻画像)
9、永福六祖洞:六祖隐修洞(曾有遗迹“六祖法身”钟乳石)
10、乐昌西石岩寺:六祖大师隐修处(仙人石室)【】

六祖避难处·六祖避难石

线路2:广东六祖七大圣迹
时间:8月19日—23日(观音诞)

1、朝礼六祖大师弘法地——于南华禅寺朝礼六祖大师、憨山大师、丹田大师真身舍利等圣物。
2、朝礼六祖大师出生地——六祖故居感受祖师当年之文化气息
3、朝礼六祖大师涅槃地——于新兴国恩寺礼拜六祖大师手植古荔等圣物圣迹。
4、礼拜六祖大师奉灵地——于新兴藏佛坑礼拜六祖大师圆寂后“飞身”藏佛处。
5、朝礼六祖大师说法地——礼拜韶关古大梵寺(六祖大师宣说《六祖坛经》之道场)。
6、朝礼六祖大师出家地——广州光孝寺礼拜六祖大师瘗发塔、菩提树、古经幢等圣物圣迹。
7、礼拜六祖大师避难地——徒步前往朝礼六祖大师避难石圣迹。【】

2020年8月19—23日 莲池大师纪念日
2020年9月9—13日 龙树菩萨诞·财神诞
2020年9月16—20日 六祖大师圆寂日·地藏诞
2020年10月3日—7日 国庆·鸠摩罗什圆寂日
2020年11月25—29日 憨山大师圆寂日·三祖僧璨大师圆寂日

  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发愿往生西方呢?往生西方有什么好处?

  好难得啊!我们可以往生西方之后,就可以得到不退转,而且可以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做同学。为什么这些菩萨我们想见都见不到?我们去五台山朝拜,我们真的见到文殊菩萨没有啊?大家真的是往生西方呢,你和文殊菩萨做同学,你天天都可以请教他,这样就好了,是不是?“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和那些圣人在一起,所以可以快速地成佛。

  这些是讲第二大段,教导我们要发愿。

  接下来我们讲第三段了。

  正宗分分为三大段,第三段是讲立行的,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告诉我们又相信净土法门,相信阿弥陀佛了;又愿离娑婆,愿生极乐了,愿将来回入娑婆,广度众生了。我怎么样实行呢?要执持名号。这是《佛说阿弥陀经》最殊胜的、最方便中的方便,殊胜中的殊胜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讲什么呢?下手很方便。你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行了,执持名号就可以了,很方便,功德又大,成就又快,所以我们要知道,一定要求生西方。

  《佛教三字经》上面就讲:“观经语,最惊人,许五逆,得往生”。许犯了五无间罪的众生,都可以往生,有信愿行都可以往生,往生之后都是得到不退转的。你看修其他的法门,你想要不退转是很难很难的,你多生累劫去广修六度万行,才有可能不退转的。但是念佛的人,透过念佛的法门是最占便宜的,最好的了,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得到了。“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是人和。是不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庄严、依报庄严是地利;“天时”阿弥陀佛无量光明加持我们,整天要以闻佛说法,启发我们的智慧。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得到,所以很方便,很善巧的去到了。

  比方来讲,我们从广州去北京,一个人他是走过去的,这要很长时间。一个人坐火车去就快一点,但是都要一些时间,最少都要24个小时,是不是?一个人从广州坐飞机去北京就很快了,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所以净土法门是殊胜中的最殊胜的,圆满教的最圆满教。念佛的人一往生,都可以三不退,甚至于一些犯了五无间罪,这样要堕无间地狱,有信愿行,懂得回头,回头一念佛都可以往生了。你看多殊胜啊!等于什么?等于由地狱一下子马上就超生到哪里?超生到一生成佛,一生补处的大菩萨。

  比方来讲,八十层楼,我们从地下室不是走楼梯,怎么走呢?坐电梯由地下马上就升到楼顶了。所以其他任何法门都没有办法与净土法门来相比,净土法门中间又以《佛说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持名念佛,信愿持名这个法门是最殊胜,最超越、最快速的。

  而且我们是与这些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就算是带业往生的业重的凡夫也好,我们一去到都可以与文殊菩萨,这些大菩萨在一起。我们在娑婆世界有没有可能吗?没可能的。我们娑婆世界都是同居土,是凡圣同居的秽土,污秽的土。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的清净土、净土。所以要断见惑和思惑是最难的,要超脱同居净土是最难的。我们娑婆世界文殊菩萨都在五台山,你见到吗?虽然在这里,你见不到啊!除非你有神通、有三昧,你可以去到那罗延洞,可以现量地见到。

  地藏菩萨的圣地九华山,观世音菩萨的圣地普陀山。比方我们去到潮音洞,在潮音洞见到一个影子,见到好像一尊观音菩萨那样飘出来,但是你可以像观世音菩萨请法吗?可以请教观世音菩萨吗?不可能的。可以随时见到观音菩萨吗?不可能的。但是去到西方是与这些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随时可以请教,这些是非常殊胜的地方。如果我们在娑婆世界要修是很难的,要很漫长的时间的。

  因为《弥陀要解》上面讲,“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见惑、思惑要斩断是最难的。我们的大事因缘是什么呢?就是了脱生死,圆成佛道。成佛道路上面要超过同居土这一关是最难的,最难突破的。为什么呢?因为超过同居土,就等于已经是断了见惑和思惑了,见惑和思惑你断了,就可以超越同居土。

  祖师说断八十八见惑。见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些是五见,展开来讲是八十八见惑。这个八十八见惑要断了它,如斩断四十里瀑流。好像一条大河,它从上面流下来,流了四十里,你突然要截断它,有没有可能?很困难的,你要断见惑是很困难的。

  所以你要在娑婆世界将你的凡夫知见转变为佛陀的知见是很难的。人有人的知见,狗有狗的知见,菩萨有菩萨的知见,佛陀有佛陀的知见。“狗”它见到大便它觉得是香的,它就去吃了,这些是狗的知见。人有人的知见,人的知见都是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末那识的执著,整天容易起分别,起执著。所以就颠倒梦想就起烦脑,就迷惑;迷惑之后就造恶业;造恶业就受苦果,就痛苦。

  要斩断这些见惑,要斩断八十一品的思惑,要经过七番的生死。我们可以断了见惑之后,可以斩断见惑,我们等于是什么?等于是小乘的初果——须陀洹果。

  须陀洹果还有七番生死,人间天上七番往来,就可以成就阿罗汉。但是,这些是要根机很利的人才可以,如果是根机很迟钝的人,要经过六十个小劫的时间才可以斩断,断尽这八十一品的思惑。

  思惑广泛地讲是八十一品,但是简单来讲就是贪烦恼,瞋恨烦恼,愚痴烦恼,傲慢烦恼,怀疑的烦恼;贪、瞋、痴、慢、疑,展开来就是八十一品的思惑,你要斩断都是不容易的。

  所以十方的佛土那些众生,他们修行虽然是凡圣同居土,但是凡夫是很难得见到圣人的。唯有西方极乐世界是很特别的,很殊胜的——凡圣同居净土,凡夫随时间可以见到圣人,随时可以见到大菩萨。我们娑婆世界,都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都在,但我们见到吗?见不到。极乐世界就天天可以见面了,这些是极乐世界它的凡圣同居净土,超过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土的。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是比其他的凡圣同居土,要超越很多的,优越在哪里?一生一切生,你就是生到凡圣同居土,上三的功德方便有余净土、实报庄严净土、常寂光净土,所有的你都同时得到啊!一生同居净土,上三土同时得到,所以可以一生圆成佛道。所以,可见极乐世界这种不可思议,是其他的十方诸佛的佛土,其他十方诸佛的凡圣同居净土,是没办法相比的。

  我们就知道了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他成佛是很容易的。这样我们就真正的相信阿弥陀佛愿力宏深,所以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才会真正的相信我们念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相信名号的功德我们才会肯去持名,肯发愿求生西方。

  相信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就等于是相信什么?相信我的自性,相信我的真心。我的真心本体都是不可思议的,相信六祖大师所讲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用这个真心,可以直了成佛。我了解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都是用真心。我们念阿弥陀佛为了唤醒我们的真心,可以怎么样呢?可以直了成佛。一往生净土,马上可以一生成佛。

  所以可见,你不要看不起净土法门,不要看不起念佛法门,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所以佛陀在经典上面就讲,净土就是什么?就是无上深妙禅。

  我们看《六祖坛经》上面讲,六祖大师说:“东方人心恶,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心恶,求生何国?”一般人看了就不理解,他就以为六祖大师反对净土法门。其实你搞错了,六祖大师是教我们怎么样啊?要持戒念佛。你的心是起烦恼心、染污心、贪瞋痴的心,你口念阿弥陀佛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是很难往生的。东方人心恶,你心恶想往生西方吗?很难的,所以你要心清净啊,“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以清净心来感应到,我们将来往生清净土。

  所以六祖大师是教我们,如果我们的心有十恶八邪,这样距离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十万亿佛土这样遥远;如果我们的心清净,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其实六祖大师是教我们要用真心来念佛,来与佛相应,来唤醒我们的本来人,唤醒我们的主人翁,我们的主人,要叫他醒过来。所以等于六祖大师是怎么样啊?六祖大师是教我们直接顿悟成佛,直接生到常寂光净土。六祖大师他不是反对净土法门的,他是直接教我们生到上上品往生,直接去到常寂光净土。

  第一个深信才可以真正的发愿。“深信”信什么呢?首先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宏深。

  第二是相信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也都相信我自己的心、真心,相信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的真心中间,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念阿弥陀佛就是念我们自己的真心,开发我们的佛性,这样相信我们的真心。

  所以这三种都有真实的信心,所以才是叫做真正的信仰。相信净土法门就叫做真正的信佛。这个信很深、很坚固,我们的愿才会很强大,才会真正的可以看破放下,可以厌离娑婆世界。这样之后我们来执持名号,念阿弥陀佛,这样是正行,是修行。如果我真是信愿坚固,临命终时十念,甚至于一念,我们都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好了,下午我想我们要分两次了,大约要讲到五点半,我们可以将《弥陀经》讲完,我们作回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生必定往生净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