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中心怎么样?创业孵化效果好吗?

“宇宙起源于奇点的大爆炸。这也是我们以生命奇点为公司命名的原因。她寓意我们相信医疗大数据能够为未来的医疗健康服务带来深远的变革和影响。”悄然辞去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职位一年半后,刘立宇带着他的创业团队在广州以“大数据助推精准医疗”沙龙的形式浮出水面,并且在活动开场辞中如是介绍新创建的这家公司的名字——生命奇点。

生命奇点CEO 刘立宇

2015年7月,三位分别来自医疗信息化领域、广告大数据领域、生物信息领域的北大校友,雄心勃勃地投身到精准医疗、大数据创新领域,创建生命奇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命奇点)。创始团队几乎触及了现今关于医疗大数据领域每一个躁动的“敏感点”,不仅有临床信息、生物信息学和云计算专家,还拥有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担当智力支持。

2016年的中国,从大数据研究角度切入,有关精准医疗的创业团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生命奇点的独特之处何在?

打造学习型医疗系统:从大数据获取洞察力

把临床数据、生物信息和统计、实验室和分子检测数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等多个学科领域融合在一起,从数据中获取洞察,助推临床和科研,是生命奇点的愿景和初心。

生命奇点的创业理论思路来源于公司的高级顾问石瑜教授在美国范德堡大学成功构建精准医学大数据中心的实践经验以及美国医学研究所提倡的学习型医疗系统。

生命奇点CEO刘立宇介绍,传统医疗体系中,临床对规范和指南的应用都是一种单向应用模式,即:从科学研究—临床验证—临床应用,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积累的信息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在临床研究领域,证据等级较高的证据主要来源于RCT(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试验(随机临床对照实验),但RCT最为临床所诟病的一点就是耗时、样本规模相对小。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研究表明参与RCT研究的患者案例只占所有病人群体的3%-4%,这意味着剩余96%-97%的病人是“被代表”了。其实,不同病人对同一种药、同一种治疗方法的反应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传统的RCT研究需要真实世界研究来补充和提升个性化应用。”刘立宇说。

生命奇点CEO刘立宇介绍学习型医疗系统。

为此,美国医疗研究所提出并推广学习型医疗系统。该系统的核心理念有点类似于PDCA(Plan-Do-Check-Action,计划-执行-检查-纠正)的概念。即临床医疗的证据数据来自于整个临床到基础研究的过程,其中所有的数据都被采集下来,进行海量数据分析,从中产生更多的证据。再结合严格的RCT数据去论证这些证据信息是否有用,最后反馈回临床,进一步规范和指导临床行为。简单来讲就是将医院沉淀下来的各种数据加以充分利用,挖掘其有用价值来提升临床、科研和医院管理。

学习型医疗系统的应用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美国盖辛格医院、范德堡医学院附属医院、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的莫非特肿瘤中心等,都是通过学习型医疗系统和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将大量的临床数据、生物标本、基因组学数据进行整合应用于科研和临床。“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最核心的内容是精准分型。”刘立宇说,有了精准分型才能做到精准预防、精准筛查和精准诊断。通过学习型医疗系统的理论支持,生命奇点将自身模式定位为:从大量真实数据中发现规律、线索,再用非常严谨的类似RCT的方法去验证其更多的应用价值。

今年年初,生命奇点公司牵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成立了全国首家“肿瘤精准医学大数据中心”。该中心致力于通过对海量肿瘤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发现与中国人密切相关的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为肿瘤早期筛查、诊断和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诊疗服务。

用字当头:帮助临床医生用好数据

精准医学现在是国内外医学研究领域的大热点,但生命奇点团队更看重生物医学信息在临床上的应用。

刘立宇说:“信息爆炸以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变得业务精通,但让医生将所有的信息全部记在脑袋里,这是不可能的。”

有研究报告表明,到2020年,医生对于一个疾病的认识,分子生物学相关的信息将占到80%以上,影像学、症状、解剖学等知识信息只占了20%。因此,结合了临床指南和真实世界数据的大数据平台对医生的临床决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这种大数据平台不仅仅是单个医院独享,还应该实现不同医院的资源共享,让多家医院结合起来变成联盟,通过众筹的方式实现数据共享,产生更大的效益。

刘立宇表示,要做好大数据平台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医院能不能做到生物标本、数据统一管理,有没有统一、标准的操作规范,能否建立数据模型,将不同医院、科室的数据进行整合;第二,能否让原始临床数据变成可供科研分析的有效数据;第三,医院之间和各个科室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激励、共享机制,真正实现数据共享。

面对上述三大难点,生命奇点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主创新,为医院和学科联盟打造精准医学大数据中心,为其提供从规划到落地的全程解决方案。其架构包含了生物标本库、实验室、生物信息、临床信息、生物统计、大数据分析。

生命奇点精准医学大数据中心架构的底层是业务系统,中间层是采用开源架构的技术平台、知识库,顶层是科学研究、临床学知识和医院管理应用。该平台的核心价值有四方面:数据宝藏、科研利器、临床助手以及科研-临床的完整解决方案。

其中,数据知识库并非单一的文献资料,更多的是从临床数据中挖掘出来的有价值信息。主要包含整合医院非结构化的临床资料和海量的分子生物数据,同时链接各种数据库和文献资料库,可对临床信息和生物数据进行实时查验,形成支撑临床实证分析的“宝藏”。在科研支持方面,可以通过系统将医院原有的文本病历数据转化为标准化和结构化的电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有临床意义的信息,反馈给临床,支撑临床科研和临床医疗。此外,整个大数据系统平台还建立起体系化的精准医学临床规范和知识库,基于大数据为精准临床医学决策提供支持。

利用真实世界的数据快速验证,增强临床科研能力

刘立宇认为,虽然涉猎大数据的行业众多,但是医疗大数据与其他行业的大数据相比有特殊的地方。医疗大数据需要更多维度、更高质量、更长时间的持续跟踪。这就给临床试验带来了成本高、周期长等挑战。生命奇点的思路是,利用真实世界的数据,对医生提出的假想进行快速验证,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是否启动一个完整意义的临床科研项目。

受到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定量科学中心、基因组学分析和研究中心主任石瑜(Yu Shry)教授的启发,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生命奇点着眼于科学研究、临床决策支持、医院管理,开发出了以软件产品为主的Vitark系统。

Vitark一词源于拉丁文,vita意思是生命,ark是方舟。Vitark系统不仅整合了医院的数据,包括患者信息、临床数据、病理及生物数据、影像数据、实验室检查数据以及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还把各种临床和生物信息资料库、指南以及文献资料库等多维度数据和医院数据相关联,为临床医生提供强大的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数据探索工具,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型医疗体系。Vitark系统既可以做云计算托管,也可以为医院做私有云部署。

Vitark对科研和临床的意义有三个方面:首先,现有的电子病历信息其实是通用的结构,不是专门应用于某一病种或是某一科室的模型。所以,临床数据变为可分析数据之前,必须要经过清洗和结构化。临床病历信息采集后转换成可以用来分析的数据,这是关键点也是难点,期间需要一定知识背景去解决不同学科之间的鸿沟问题,从纯文本中抽取有用信息。其二,利用平台把生物组学和标本信息全部打通,然后用标本来做多组学的开发、解读后进行大数据整合。第三,改变科研进程。传统科研需要先设立一个假想,然后收标本做实验,结果常常是最后发现跟原本设想完全不一样,所以推倒重来再去构建新的假想。这个过程非常耗时、效率较低,研究成果产出少。通过Vitark平台,医生可以非常容易、迅速地先拿到相关数据,结合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建立猜想,确定入组设计和课题思路,快速进行实验验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科研浪费,最终能实现“数据-假设-发现-验证-知识”的良性高效流程。

目前,Vitark在医院和学科联盟都有试点应用。其中在科研方面,增强了医院课题申报竞争力,提高了科研产出。同时,Vitark也可以为医院提供新一代临床服务决策支持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疾病的预测、筛查、诊断、临床干预方法的选择、治疗效果的预测等,从而改进临床规范、降低临床风险、增强面向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水平。

这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学校之一,每一个毕业生都有望成为亿万富翁、未来世界的领袖,或两者兼之。

尽管这所学校比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更加高端,但大部分人却从未耳闻。

奇点大学,一个很小的未经授权的教育机构,它位于加州北部的NASA研究中心院内,正吸引着来自美国及其他地区的最聪明的头脑。

学校不会提供传统学位,学生离开时也没有正式认证,但他们所走的每一步都能得到硅谷最聪明和最富有那批人的关注。

“对成为奇点大学学生这段经历最恰当的描述就是,它是一所来自未来的常春藤学校。”来自拉脱维亚的该校学生Roman Yampolskiy说到。

“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被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所取代。”

学校的名字来源于它的联合创始人、计算机科学家Ray Kurzweil提出的“奇点”理论,即在某个不可避免的时刻机器的智力将超过人类。

非但没有感觉到这些日新月异的技术带来的威胁,学生们反而是被教导应该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地球上的人道主义问题,比如饥荒和气候变化。

在大学为期10周的夏季课程一开始,他们就被安排了一个宏大挑战——他们要想出各种方法来使至少10亿人在接下来的10年中得到帮助。课程结束时,他们需要产生可操作性想法来说服潜在投资人。

每年有来自120个国家的4000余人申请价值2.5万美元的课程,夏季课程只有80个名额,入取率仅为2%。

为了维持大学提出的“技术的几何增长”这一理念,教学大纲每年都会进行五次的重写和更新,同时演讲嘉宾的名单也在频繁更换。

全球的高科技公司很早就对这所大学引领的潮流表示认同,包括最有名望的谷歌、思科、诺基亚和基因泰克,他们在2009年大学成立时就成为了其合作伙伴。

谷歌CEO Larry Page对奇点大学如此评价说:“如果我还是学生,这就是我想去的地方。”

当The Telegraph来访时,学生们正在为他们的宏大挑战而努力工作,这个月底他们将迎来最终陈述。

“如果我们仅改变电荷数呢?”一个学生向团队中的同伴询问。

“别傻了,那将完全毁掉测量口径!”这位年长的伙伴回复到。

不一会儿他们被咔哒咔哒进入房间的机器人所打断。经介绍,它是Dr Daniel Kraft(奇点大学神经科学部门负责人)的“化身”,他远程操控这台机器人。

每个学生入学时都要经历严格筛选,而其中许多人都将至少创办一家公司。首席执行官、发明家、医生和量子物理学家经常申请。五角大楼DARPA(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的前负责人也曾来上过课。

这个夏季项目的学生来自全球各地,包括德国、以色列、巴西、印度、中国,以及美国。截止到目前,最年轻的学生19岁,最年长的63岁。

Cosima Gretton,26岁,本次夏季项目中唯一一个英国人,虽然她要比其他人小一些,但她的学术履历却令人印象深刻。

她在牛津大学拿到了第一个实验物理学学位,并即将完成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四年的医学学位。

她在23岁时创立了第一家公司,这为她赢得了本次夏季课程,她的工作是研究一款移动APP,通过帮人们评估皮肤上的痣来预测紫外线引发的损害。

“来奇点大学是我所经历过的在智力上最有挑战性的事情之一”,她在一个充满明媚加州阳光的课间说到,“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作为一个学生可以做出一些对现实世界有切实影响的成绩。”

对于她的最终项目,她与其他四位同伴致力于发明碳纳米管传感器,用来检测唾液中可以用来预测胃癌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生物指标。

如果这些传感器能够做成微芯片,则它们就可以大批量生产,并有很大可能通过早期检测和诊断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医生企业家(译者注:通过发明一些创新性技术手段来开展医务工作的医生)是对我们最准确的描述,虽然我很讨厌这个称谓。”Gretton说这句话时略显害羞。“我们通过对健康和科技进行融合来寻找方法来超越目前我们所能达到的极限。”

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创新实验室”,这里提供最前沿的技术,从3D石膏粉彩色打印到无人航空飞机,再到虚拟现实眼镜等等,所有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

大学的师资无与伦比,作为合作伙伴之一的库兹韦尔先生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未来学家、谷歌首席工程师以及论述人工智能一书《奇点临近》的作者。

他在1999年对十年后的世界做出了108项预测,其中89项被他言中,包括电子阅读器、3G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战胜人类棋手的年份。

他最著名的预测是,计算机将最终在2045年超越人类。

Peter Diamandis是另一个创始人,他创办了“X-Prize”大奖,为造福人类的发明提供大额资金支持,此外他还拥有Zero G,一家通过为富人提供零重力飞机来帮助其体现失重感觉的公司。

在谈及他创办这所大学的原因时,Diamandis说:“我认为地球上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人们能真正弄清楚那些呈几何级数增长的领域,例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而这些恰恰都是能够共同解决人类问题的技术。”

“奇点大学使我们构造出一个全球网络来发现各领域中的顶尖人才并将他们汇集于此,我们希望下一代数十亿美金的公司将出自我们学校。”

目前一些起源于该校的创业公司发展良好。

奇点大学在去年还是一家非盈利组织,如今已然成为美国盈利最强的公司之一。大学虽然赚钱,但盈利不是它的唯一目标,它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创业孵化器。

大学会邀请知名风险投资家参加学生们的期末报告会,没准会有人对特定的有前途的想法一掷千金。

来自2012级的Matternet从Andreessen Horowitz处拿到了5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来开发他的无人机项目,该无人机可以在发展中国家的难以抵达地区空投救援物资。

Made in Space,一家由2010级的几个学生创办的公司,它开发了一款可以让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自行设计和建造他们自己的工具和零部件的3D打印机。

该公司不仅从NASA获得了125,000美金资助,还获准于本月将打印机通过SpaceX的CRS-4火箭送至国际空间站。

我们整个传统的教育系统需要向前迈出一大步,负责毕业生研究项目的董事总经理Ross Shott说到,“我们(译者注:指其他教育机构)一直跟不上飞速变化的外部世界。”

“我们的课程是顶尖的,人们要花费百万元才能学到。谁才需要学术鉴定?”

本文译者微信公众号:机器之心,个人号:zhaoyunfeng1984

将人类的大脑复制到机器人上?

马斯克表示:还真有可能。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马斯克提到了去年特斯拉年度AI开放日上推出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并表示:

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将那些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性格、记忆下载到机器人身体中,这将是一种不同的永生方式。

啊这……不就是科幻影视作品中的那些“将意识寄宿于机器”,甚至“意识与网络融合”的桥段?

《攻壳机动队》:素子意识与网络融合

而现阶段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更多还是扮演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角色,比如做做家务什么的。

擎天柱的原型产品将在今年年底完成,马斯克还明确了另一个时间点:已经做好了到明年年底达到至少中等规模量产的准备。

科技领域的“奇点时刻”将近?

这段采访发生在3月27日,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工厂。

马斯克在采访中明确表示,人形机器人这种“技术趋势”正在发生:

我当然不想拥有任何可能对人类有害的东西。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比如波士顿动力公司,他们每年都在做得更好。

事实就是,人形机器人正在出现。

而这也是他为何会将擎天柱做成像人类一样的双足——就是要让一个机器人适应人类的环境,去做人类能做的事情。

“江苏投资人中心”以聚集和服务专业创投机构的优质创投服务平台,江苏投资人中心旨在打造江苏最紧密的投资人生态圈,汇聚投资人力量,汇聚优质创业项目,助燃创业者梦想,中心将建设以早中期项目投资为主的“创业投资+创业路演+创业沙龙+创业孵化+创投音乐会“。以线下聚拢投资机构+专业创业路演及互联网的支持手段,实现真正的为中早期优质项目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助推创新创业项目快速成长,开启区域创新活力,打造以投资为驱动循环的创业创新投资生态体系。

江苏投资人中心双创活动

1、“天使琅琊榜”——项目路演有约

2、“创投风云沙龙”——投资人主题交流

3、“创业者能量站”——创业能力赋能

4、“江苏独角兽大会”——发现未来独角兽

5、“投资人音乐节”——投资者交流会

6、“创业者音乐节”——创业者交流会

7、“首席融资官”——创业融资能力培训和咨询服务

“江苏投资人中心”以促进投资事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为宗旨,倡导“合投、共赢、开放”的理念,打造更加“有情、有趣、有用”的创投为主服务平台。通过构建服务体系,持续发现、扶持、投资优秀以江苏区为主其他地方为辅的初创企业或创业项目。

南京软件谷发展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