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可以是汉族人吗

他是一个根正苗红的汉族人,在最混乱的十六国时期,却在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官至丞相、大将军、冀州牧!

他是谁?他就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王猛!

王猛作为东晋名士,却不修边幅,身穿麻布短衣,一身虱子;但是却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东晋鼎鼎有名的恒温和王猛座谈之后,就被王猛的学识折服,想将王猛收归麾下,但是王猛识破了恒温的野心,恒温是什么人呢?

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后秦、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

桓温逼迫朝廷加其九锡,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

可见此人心性如何,如果王猛跟了此人,后果如何,可以预见。

后来王猛偶遇了苻坚,苻坚是谁?后来氐族的首领,杀了残暴的苻生,夺了首领之位。

苻坚是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倾慕汉族的先进文化,小的时候即拜汉人学者为师,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很快就成了氐族贵胄中罕有其匹的佼佼者。他博学强记,文武双全,而且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他懂得“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的道理,广招贤才,网罗英豪,以图大举。

苻坚和王猛一见面便如平生知交,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觉得就象刘备当年遇到诸葛亮似的,如鱼得水。于是,王猛留在苻坚身边,为他出谋划策。357年(寿光二年),苻坚一举诛灭苻生及其帮凶,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

苻坚对于王猛,那可是推心置腹,完全做到了古代人君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王猛在苻坚的手下,大展拳脚,而苻坚的势力,在王猛的治理和苻坚的全力支持之下,也是欣欣向荣。

前秦刚开始的地盘,只有这么大,可是在能征善战的苻坚和善于政治和军事的黄金搭档王猛的联手之下,地盘日益渐长,先后打败了前燕、代、前凉等实力强大的对手。

王猛治国,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366—376年)便统一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

而且在当时的前秦,汉人的地位和东晋的汉人地位相差无几,可是比东晋的汉人生活的更好,因为当时的东晋门阀势力太强大,门阀压迫老百姓,可是在当时的前秦,政局开明,隐隐有大治之势。

但是可能是因为上天还是不希望苻坚能统一全国,也有可能是因为不希望秦这个受诅咒的朝代名字出现,于是积劳成疾之下,王猛早早的就病逝了。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于公元383年,苻坚率领倾国八十余万大军进攻当时早已疲弱不堪的东晋,但是真不知道是上天庇佑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苻坚的八十万虎狼之师竟被不到八万晋军击败,还将边界从长江以南推倒了黄河以南,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淝水之战”。

前秦伐晋失败之后,由于没有好好稳定后方统治地盘,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淝水之战后没多久,苻坚就死了。

一代鼎盛少数民族政权,就此土崩瓦解。

其实,如果王猛没有死的那么早,淝水之战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或许,历史就和今天不再一样。

历史就是这样,不过如果当年王猛去了东晋,或许历史上也不会记得有过这么一个超级猛人,因为东晋政权,全是门阀士族把控,寒门士族根本没有上升的空间。

更多有趣历史趣闻,支持黑白君,请关注黑白君微信公众号:黑白历史(微信号:heibails)

  1949年,蒋介石在大陆没了营盘,只好连夜搬家去了对岸。作为大财主的蒋介石,在搬家过程中,除了将大量从大陆搜刮的金银细软裹挟走以外,还一并带走了三个人。并且蒋介石表示:这仨是国之重宝,必须带走。

  那么,蒋介石到底带了哪三位大佬,难不成是“天狼星人”,让老蒋如此重视?

  第一个被蒋介石强行带走的,是孔德成。

  孔德成不是“天狼星人”,不过,其身份特殊——因为孔德成是正宗“圣裔”。

  在全世界,几乎所有古老文明中,都有象征着文化道统的人物,来负责为统治者的掌权合法性进行站台和张目。在欧洲,负责这一功能的是教廷的教宗,而在西亚,则是由大伊玛目和大阿訇来承担这一职能(当然还存在大量的西亚“圣裔”),而在东亚的中国,承担这一职能的,则是儒家掌教——孔子后人。

  儒家思想从西汉以后,为历代王朝的官方思想,尊奉孔子的王朝不光有汉人王朝,也有北魏这样的胡人王朝,非但有金朝、清朝这样占据中原的王朝,就连西夏那样不占据中原的王朝的政权,也尊孔子为“文宣皇帝”。

  而孔子这样的地位,导致孔子的后人也跟着沾光,因此二千年来,尽管中国不断出现改朝换代的情况,但是,孔子的后人在历朝历代都处于极为尊贵的状态——甚至蒙古、金、南宋三朝对峙的时候,孔子后人在这三个政权都有着爵位和崇高的地位。

  民国初年,袁世凯准备称帝的时候,还假惺惺派人找来孔子正宗后人,表示要禅位给孔子正宗后人,虽然袁世凯只是客套,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孔子正宗后人的影响力。

  而孔德成被带到了台湾省后,成为了台大的一名老师,他一生只谈学术,闭口不谈政事,兢兢业业地生活了一辈子,直到2008年去世。

  第二个被老蒋强行带到台湾省的,是张恩溥。

  张恩溥是道教正一派的掌教——既张天师。

  民间传说张天师能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甚至召集天兵天将,不过,老蒋带张恩溥去台湾省,倒不是因为老蒋相信张恩溥有这些本事,而是基于别的考虑。

  在我国古代,能和山东孔府相提并论的,莫过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能和孔子正宗后人相提并论的,则是天师府的历代天师们。

  在道教历史上,天师道(正一派)算是道教最古老的一个分支,不过,随着宋代全真教的兴起,以及明清时候假托道教的一些民间宗教(比如白莲教的一些变种)流行,正一教的影响力也随之不断减弱。

  最起码,正一派的影响力在道教中,并不能起到掌控全局的作用。

  至少在清朝,道教的最大宗派是全真教,而正一教虽然仅次于全真教,但正一教主的影响力充其量只能影响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道教徒),可想而知,张恩溥天师是远远不能和儒家的“文宣王”孔德成相提并论的。

  不过,好歹也是道教的一个掌教,因此,老蒋坚持要把张恩溥请到台湾省去一起欣赏海景。而张恩溥也担心自己在大陆会没饭吃,于是跟老蒋去了台湾省,直到1969年在台北羽化。

  最末一个被老蒋强行带走的,是内蒙古的章嘉活佛。

  藏传佛教有四大活佛:第一个知名不具,目前年事已高,在喝恒河水;第二个也是知名不具,是一个90后青年。而第三个则是章嘉活佛,大清文殊皇帝(按:藏传佛教对大清皇帝的尊称,宣统帝曾是清朝最后一位文殊皇帝)曾册封章嘉活佛为内蒙之活佛,掌管内蒙的一些事务,最后一位则是哲布尊丹巴活佛——其道场在外蒙古。在近代史上,哲布尊丹巴活佛也是一位风云人物,曾经自立为大蒙古国共戴皇帝,并且还和俄国佬谈笑风生。

  这四大活佛中,前两个虽然名义上也尊老蒋为老大,但实际上和老蒋交集十分有限。哲布尊丹巴在上世纪20年代便撒手人寰,倒是章嘉活佛,始终和蒋介石有点关系。

  不过,章嘉活佛作为藏传佛教的活佛,在汉族地区内部,信徒可谓少之又少,但是,蒋介石还是考虑要让章嘉活佛跟着去海岛上生活,因为,在中国,汉族佛教体系庞大,而且找不到能掌管一个流派的掌门人——虽然佛教存在法华宗、禅宗、净土宗,但是,这些宗派并无一个掌教人物来号令整个门派,佛教中,具备掌门身份而且还能听老蒋调遣的,只剩下章嘉活佛一个,因此,蒋介石将章嘉活佛带到了海岛。

  说实话,文宣王和天师老爷到了海岛不会觉得有何不妥,毕竟台湾也是汉族文化居于主导地位,而章嘉活佛在海岛上,想必会经常想念大草原上的喇嘛寺院。

  1957年3月4日,章嘉活佛在台北圆寂,蒋介石亲临致祭,据说当时其灵龛被置于北投荼毗时,天空灰蒙一片,日轮无光。随后,突然云雨散去,一团火焰升腾空中绽放,犹如一朵初绽的莲花,光彩照人,熠熠生辉,香飘十里。

  老蒋带走的这三个人,既不是“天狼星人”能掌握外星科技,也并非擅长特异功能的奇人异士,但是,却是儒家、佛家和道家的代表。而中华文化的框架,则是儒释道三大元素构成的。可以说,老蒋寄希望于通过带走儒释道的三位掌教,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虽然老家广阔,但是,没有三大掌教的老家,是一片文化沙漠。

  而这也反映了老蒋的性格和失败的必然性。传统文化固然需要继承,但继承不是抱残守缺,而是不断改良,不断适应于新时代。而老蒋没意识到这一切,以为带走三大掌教,就会保证自己依旧处于成功状态,这无疑是掩耳盗铃的可笑行为。

  并且,老蒋不考虑发展新文化,不反思民生问题以及科技建设,把成功的依据寄托在三大掌教身上,这无疑是很可悲的,由此,小编想起了一首诗,倒是和老蒋颇为应景: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选为活佛的待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