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的善于思考体现在哪里?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思维”主题,共编排三篇精读课文,其中《田忌赛马》选自《史记》,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与齐威王赛马时反败为胜的故事,说明做事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的道理。文字浅显,但引人深思。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围绕“赢”字展开,引导学生弄清“谁赢了”“怎么赢的”“为什么能赢”三大问题,通过设置情境活动,拉近学生与文本、历史的距离,初步感知孙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尝试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1.正确书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本课词语。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孙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3.借助对阵图理解赛程,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练习概括和表达。

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赢”。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孙膑赢得比赛的原因,感悟人物品质,尝试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并作简单叙述。

板块一:导入揭题——认识“赢”字。

1.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今天我们就跟随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记载,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齐国,观赏一场精彩的比赛。

2. 齐读课题:田忌赛马。你了解赛马吗?

生:赛马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比拼的是馬的速度。

生:赛马是贵族间的一种赌博游戏,谁赢了就可以获得一笔钱财。

3. 归根到底,赛马的目的是为了——赢。课件出示:赢。提示后鼻音,范读。

4. 这个字的笔画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这个字由五个部分组成:亡、口、月、贝、凡。

这是部件记字法。(如有其他方法,提出表扬。)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5. 范写。口诀:亡字头,宽扁口,月贝凡,站紧凑,五个部件团结一致才能赢。

6. 学生练写“赢”字。

【设计意图】课堂从谈话开始,学生畅谈自己对古代赛马活动的了解,是进入情境的第一步。由此引入生字“赢”的教学。其后所有教学内容都围绕“赢”字展开,在教学生字的同时也揭示了课堂的线索。

板块二:初读感知——谁赢了?

1.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思考并讨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孙膑是田忌的门客,田忌是齐国大将,齐威王是齐国的君主。

2.什么是门客?(学生互相补充,最后明确:门客,即古代生活在达官贵人家中,专为主人效力的人,文能出谋划策,武能冲锋陷阵。)

3.这场比赛,谁赢了?

生: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帮助田忌赢了。

【设计意图】初读是为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因为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上没有太大的问题。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厘清文中人物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板块三:了解赛程——怎么赢的?

1.默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完成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连线。

2.对照对阵图,谁能为大家讲解一下比赛过程?(提示学生用上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把比赛过程说得有条理。)

生: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中等马,最后用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下等马,最终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3.让我们用现场解说的方式,来重现当时的盛况吧!

4.导入情境:各位观众!各位观众!这里是齐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现在正为您直播齐威王和田忌将军的赛马实况。本次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快看呀,观众席上早已座无虚席,对阵双方已经来到了赛马场上,现场沸腾了!

5.指名1人解说第一场比赛,给出提示,请学生补白省略号的内容。

只见齐威王派出了……田忌……锣声敲响,两匹马……结果……

6.学生自主练习,尝试解说后两场比赛。同桌互说,指名2-3人回答。

7.你们说得太精彩了,让我们仿佛亲临现场,为大家鼓掌!

【设计意图】对阵图连线任务很容易完成,但用语言复述赛程有难度,是本课的训练重点之一。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一次“穿越”,以现场解说的方式进行复述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板块四:分析胜因——为什么能赢?

1.孙膑帮助田忌赢了这次比赛,是偶然吗?

文中有一个成语告诉我们,孙膑对胜利志在必得。(胸有成竹)

2.孙膑的胸有成竹来源于哪里呢?请你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一定能有所发现。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句①: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为上、中、下三等。

(1)什么是“脚力相差不多”?(同等级的马实力相当,但胜过下一等级的马)

(2)现场的观众那么多,别人为什么没发现?

——“观众们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的结果。”

(3)小结:别人关注比赛的结果,孙膑关注比赛的过程,在马儿的风驰电掣间,他已经准确把握了双方马的实力,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呀。(板书:知马)

句②:孙膑知道齐威王不会调整马的出场顺序,一定先出上等马,再出中等马,最后出下等马。

(1)孙膑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孙膑看了很多场比赛,总结出了规律。

生:齐威王作为君王,他的马实力最强,所以他有点自傲。

生:在以往的比赛中,齐威王经常获胜,所以他轻敌了。

(2)小结:孙膑早就摸透了齐威王的套路,而他却偏偏要反套路。这就是出其不意,随机应变。(板书:应变)

句③:田忌对他非常信任。

(1)具体有哪些表现?说说你的看法。

——“比赛前,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2)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孙膑和田忌的赛前对话。(明确:此时孙膑胸有成竹,很有把握;田忌连续提问,说明没有信心。)

(3)指名2对学生展示朗读。

(4)总结:田忌越是无条件地信任孙膑,孙膑就越是胸有成竹。(板书:识人)

5.小结:孙膑不仅知马,更是识人,还用巧妙的应变,帮助田忌赢得了这场比赛。

【设计意图】分析胜因,可以帮助学生还原孙膑的思维过程。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圈画关键语句,总结出孙膑拥有知马、识人、应变的能力。

板块五:答记者问——复盘思维过程。

1. 设置情境:观众们对比赛意犹未尽,想挖掘更多的幕后花絮,强烈要求主办方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邀请比赛双方答记者问。谁愿意接受媒体的访问?(指名3人至讲台前)

2. 在座的你们现在都是各大媒体派来的记者,让我们掌声欢迎嘉宾入场!(自我介绍,明确人物身份,进入角色状态。)

3. 学生提问,嘉宾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称呼和礼节;如学生问不出,可以给予提示。)

①请问田将军,您输掉第一场比赛后,为什么还能保持不动声色?

②请问田将军,您这次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请问孙先生,假如再赛一场,您还有把握取胜吗?

④请问大王,您怎么看待这次失败?

⑤请问大王,您现在已经知道了孙膑的计谋,下一场比赛您打算如何应对?

4.关注重点问题:请问孙膑先生,您是怎么想出这个策略的?(如学生没有提出,则教师面向全班提问。)

答:经过几场比赛的观察,我发现了田忌将军和大王的马脚力差不多,而且都能分为上、中、下三等,我还推斷出大王不会改变出马顺序,所以我只要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先牺牲下等马,消耗对方的优势,再用上等马和中等马保证后两场比赛的顺利。这样我就可以三局两胜,赢得比赛。

5.各位记者,今天的嘉宾用耐心的解答带我们重温了比赛,了解了幕后的精彩故事。由于时间关系,本次记者会到此结束,让我们掌声欢送三位!

【设计意图】第二次情境教学活动以“答记者问”的方式进行,意在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自主发现问题,组织语言解决问题。本课训练的难点之一,就是推测孙膑的思维过程,把这一问题巧妙地融入活动中,不仅要台上的“孙膑”作答,也要台下的“记者”一同思考,做出点评。

课堂总结:启发思考——还赢了什么?

其实,围绕这个“赢”字,还有很多有趣的话题,比如:孙膑赢了比赛,还赢得了什么?看似输了比赛的齐威王,有没有赢得什么?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读着这样精彩的历史故事,我们又赢得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历史上,孙膑因这场赛马的胜利,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的机遇;齐威王知人善任,输了比赛,却赢得了人才。而“田忌赛马”的策略至今仍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语文课的外延很大,需要以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赤壁路小学)

五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
田忌生卒年不详,姓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孙膑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代表作《孙膑兵法》。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
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膑赛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