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后就永远消失了吗?会有另一个世界吗?

唉!自古有多少不为人道的人事被历史埋藏,有多少真实存在过的人却永远消逝。电影《请记住我》里死后被人记住并把照片摆在供桌上,才能在鬼节那天回来看看,在另一个世界才能得以永存。若被在世的所有人都忘记才是生命真正意义的终结,即使连做鬼的权利都没有了。
以后,我们会被我们的后人永远铭记吗?我们爷爷的爷爷我们也永远不记得了。有什么能证明我们真的来过?我们能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终将会消耗殆尽。如果能留存不变的,我想必是那走在拥挤人潮里、活着熙攘尘世里也能暗自芬芳的品行。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一个人死去之后,并不会马上消失,只要有人记得他,他的灵魂就能继续存活在这个世上,但如果世上没有人记得他,他就会彻底消失,这是电影里说的最终死亡。这里提到的最终死亡,就是“社会性死亡”,也就是被人们彻底忘记。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怕死亡,只怕被遗忘。
最近脑洞大开的新青年给“社会性死亡”赋予了一个好玩的定义——如今的“社会性死亡”,并不是指在死后被人们所遗忘,而是指在公众面前出丑,尴尬丢脸到生不如死,恨不得马上找条地缝钻进去,原地去世的状态。
我觉得我也快社会性死亡了,不同于第一第二种定义,我的社会性死亡更多体现在不愿社交,不太想见人、朋友圈从不更新(更新了设置自己可见)、宁愿跑到头条对着虚拟网络倾吐心声,也决不在熟人面前表露心迹……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如果这种标准可以定义“个人的社会性死亡”,那民国才女张爱玲将这种死亡践行的最为彻底。张爱玲一贯厌恶社交活动,在60岁以后更加深居简出,是离群索居的状态。虽住在洛杉矶,但基本不接打电话、不看报、懒回信,只是偶尔看看电视,犹如生活在“活死人墓”。1980年代以后,她的很多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无数的华人粉丝到处找她,她完全置若罔闻。在给夏志清的书信中,她谈到过:只想安静地度过余生,不受干扰,“能找个冷寂无人知晓的房子最好”。当听说有铁粉竟然追踪她的痕迹,跑到楼下垃圾堆翻看她丢弃的生活用品时,她非常恐慌,急急忙忙的搬家。
一个历尽沧桑、满目疮痍的人,生命中是再也塞不进任何人和物的,张爱玲将极简主义践行到极致,她晚年居住的地方很简单,并没什么家具,只有一张写字台,一沓纸盒。(回头仔细研究下身边极简主义的人,内心都是有故事的同学[抠鼻])
张爱玲的遗嘱也将这种“社会性死亡”贯穿始终:“所有财产赠给宋淇夫妇,死后立即火化,不举行追悼会,如果死在内陆地区就将骨灰撒在无人处。”
人本是群居动物,将自己的动物本性丢掉,活着活着把自己掩藏,这还是一件我解释不清的事情。庆幸还有文字、有网络、有艺术,让这无处安放的孤独有了归宿
人身后将去那里? 从古至今,人类关于灭亡隐讳莫深。在中国官方有很多的风闻,如释教——人身后入循环,下十八层地狱等等,招致官方关于魂灵和幽灵的科学已根深蒂固。有人说人死了以后会去往地府,承受阎王依据死在人世的所作所为作出的赏罚;也有人说,人死后肉体不灭,灵魂去往各个中央。
不过科学家却给出了灵魂的定义,是由蛋白质、DNA、RNA等生命大分子构成的生物体所产生的各种层次的一切生命现象,它依靠生命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生物体本身新陈代谢存在而存在。如果灵魂存在那就引出来另外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自然孕育了生命,死后也将会回归自然……生命分子与能量,也将分解转换,最终重新排列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另一种生命体诞生。而佛教认为人的生命本体是永不会消亡的。
而近日美国物理学家凯瑟琳-弗里兹在一项研究中指出,未来人类可能通过量子复活重新生活在遥远的未来,这个想法的主旨是无限的时间,和量子概率上的一切皆有可能。很多人说人就是一个单向性旅程,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但也有人认为认为人死之后会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胆子大的人会看一些恐怖电影,一般说的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看不见也摸不到的物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主流科学界认为:生物死亡之后,一切灰灰湮灭,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类的思想总是无止境,科学不应该成为限制人类想象的工具。什么是死,人死之后去哪里?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曾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人类死亡后的灵魂即自我意识一直漂浮在太空中,没有消逝、也没有被毁灭,可以通过量子重新在未来的地球上出现,好像我们从来没有消失过一样。若能以科学证明灵界的存在,那么过去受控于唯物主义的论调就将被推翻,而生命是永恒的也将使每一个人深信不疑。
如此实验结论,看起来和神学以及宗教的来世说,轮回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知道现代的科学才300多年的历史,这当然还有很多东西是人类所不知道的,也许这就是宇宙奇妙的地方,也许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谜题的谜底会逐渐浮出水面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死后会永远结束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