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联资本如何看待传统投资与绿色投资的冲突?

2021年11月3日,由宁波市鄞州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清科创新中心举办的“2021宁波产业投资论坛暨节能环保项目投融资路演”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是2021年第三届“万有鄞力”大会的专题活动之一。

会上:凯联资本投资总监发表了《“双碳”背景下,汽车行业黄金拐点到来》的主题演讲。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凯联资本的投资总监袁振波,主要负责凯联在汽车和领域的投资。汽车领域是凯联重点布局方向,我们投了中国最大的汽车设计公司、汽车电子龙头公司经纬恒润等公司,有一个项目和宁波关系比较大,就是投了中车新能源,主要是做超级电容和储能的。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双碳”背景下,汽车行业黄金拐点到来。新能源汽车说了很长时间但渗透率一直不高,尤其是在2018年到2020年一直维持在5%左右,很多人说新能源汽车是不是一个伪命题?从目前发展来看,我们确定新能源汽车这一块,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快速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几十年是机会比较大的领域。

我的分享分三个方面,第一是在双碳背景下,不存在伪命题;第二是汽车行业黄金拐点到来,分析一下新能源汽车现状;第三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加速成熟。

第一个,整个双碳的路径是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也就是碳排放和碳吸收要达到平衡。整个碳排放的来源大约分为三个方面,能源活动、工业过程、农业,重点在于能源活动,它占了碳排放的85.5%。其中又分为两块,一个是能源生产,再一个是终端能源消费。在能源生产方面,真正的碳排放是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是没有碳排放的。二次能源的话,氢能和电力是清洁能源,最终要通过交通、钢铁、水泥等进行消耗。可以看到整个碳排放过程汽车占了非常重要的比例,所以要实现“双碳”目标,汽车产业升级非常重要。

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什么地位?汽车产业整个产业链非常长,包括了前端的设计,中端的制造,后端的销售等。整个汽车产业对于中国贡献非常大,比如税收占了13%,拉动就业4000多万,GDP超过了8.5%。再看一下汽车销量情况,中国的汽车销量连续11年全球位列第一。年出现下滑,2021年上半年的数据非常好,预计今年达到2018年的水平。新能源汽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到2021年上半年达到了7.8%,我们预计全年会超过10%以上的渗透率。

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从两个角度分析,从能源角度来看,中国72%的石油是通过国际通道,一旦发生石油危机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生活影响巨大。无论是石油还是煤炭,这一块其实是非可再生能源,再过几十年以后可能这个能源就不存在了,这是我们的劣势。优势方面,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可以用煤炭进行发电,用稀土制造电机,用锂制造电池,不受制于人。另外可以进行多种发电方式,包括发电,工业副产氢也可以供400多万辆氢燃料汽车使用;从技术角度来看,之前国家想用市场换国外的发动机、变速器的技术,但是效果不理想,所以国家提出了弯道超车,因为我国在电池、电机、电控这块技术国际领先,产业链也很成熟。氢燃料汽车这块与国外巴拉德、丰田等有差距,预计要经过5-10年能赶上,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可能比预计要快。

年,有很多人聊新能源汽车,之前是靠补贴,他们觉得这个是”伪命题“。到今年周围的人没有再提过“伪命题”这个事情,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有部分人质疑的“伪命题”变成了一个真确定的事情。

接下来讲一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情况和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这一块,国家已经把它提升为一个战略性的高度,在宏观政策、财税、技术、管理体系方面颁布了很多政策。整个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11到2013年是导入期,就像现在氢能燃料,几千辆的状态,整个导入期国家要倾入比较大的精力。

从年这个阶段是爆发期,国家的补贴政策也非常明确,涌现了一批企。到2017年,有将近80万辆的销量。年这个阶段销量基本维持不变,因为前几年技术不成熟,把控不严的车企进入,从而导致了补贴产生下的乱象,通过几年消化,优胜劣汰了一批企业,促进优质的企业成长快速。2021年是逐步成长期,这个阶段像、、等质量比较高的车企快速成长。

整个国家规划是到2020年渗透率是5%,到2025年渗透率要达到20%,根据上半年的数据,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接近于去年的销量。预计今年可能达到240万辆,2025年渗透率达到20%,这个目标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从月度数据看就比较明显,年是一个波动的过程,到2020年下半年至今是渗透率逐步提高的过程,2021年六七月份渗透率达到了15%,十月份,可能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20%,我们预计全年的渗透率大概率超过10%。同时,也可以看到,企的股价升高,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28美元多涨到了1000多美元,去年年中的时候在36元,今年涨到了300多元,蔚来汽车也是从2019年底的低谷快速反弹。

最后看一下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情况,可以看到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不同,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换成了现在的电机、电控和电池,之前变速箱和发动机基本上是占整车25%的成本比例,到了新能源汽车这一块,“三电”已经占整车成本的将近50%,尤其是电池这一块,就占了3.8%,一二级市场也非常关注电池产业链的发展阶段。

所以我们后面主要讲电池的情况。看一下动力电池产业链,从上游的材料到中游的电池组装,再到下游的消费。上游有正负级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其中正极材料占电池成本最大,中游是一些电芯、电池包等,下游消费端主要是汽车用电池、储能电池。为什么说现在电化学储能发展迅速,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得整个电池产业链快速成熟,成本降低,完全有经济性了,叠加电池不受地域的限制等优势,整个的产业发展。

再看一下各种类型动力电池的出货情况,三元和磷酸铁锂出货量占99%以上,钛酸锂和锰酸锂占比很小。未来35年还是三元和磷酸铁锂占据绝对主流。从年上半年整个电池行业出货量情况可以看出,这3年半的时间里面,电池企业排名基本上变化比较小,和一直是占到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宁德时代2018年市场占有率在40%左右,年上半年基本上维持在50%,市场占有率非常高。

我们投了中航锂电,2018年的排名是第九,市场占有率为1.27%,2019年上升到第六,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39%,在2020年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58%,2021年上半年排名已经上升到第四的位置了,市场占有率超过6.9%,是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匹黑马。

我们在第二季度花了大量的力气做了一张图表,这个图表是这些电池企业和主机厂的配套关系图,几乎和所有的国内外主机厂包括新势力都有合作,还是供自己使用比较多一点,和长安、等也有合作,中航锂电已经拿到了长安、广汽的一供位置。

发展非常快,对全产业链进行了积极布局。上游资源端,境内参股了天宜锂业和腾远钴业,国外也参股了众多的锂资源和镍资源公司;中游加工制造端,重点布局正极材料和锂电池制造设备以及深度绑定主机厂成立合资公司;下游积极参股储检充领域公司。另外,宁德时代在其他汽车相关领域也进行了布局,在芯片领域参股了地平线,在自动驾驶领域参股了赢彻科技,在换电、专车服务等细分领域也有它的身影。正是因为有动力电池业务快速发展及全产业链的布局,才支撑起了宁德时代1.6万亿的市值。

我们分析整个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在“双碳”背景下,确定性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黄金拐点。创业企业会继续加入,我们投资机构也会持续布局。

未来,很有可能汽车这一块完全实现电动化,国家规划在2025年渗透率达到20%,现在这种发展速度完全可以达到30%,甚至是更多。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众所周知,绿色投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投资,通过人为将环境保护与产品生产统一,达到利用与维护并举目的,维系生态发展平衡。绿色储能作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支撑,对新一代能源电力系统具有“提质保量”的重要作用。但受限于各类绿色储能的成本、安全和环保问题,市场仍旧面临众多发展短板。如何通过有效资本注入,打造绿色储能投资发展新模式?今日,让我们一同看看凯联资本是实践的。

据凯联资本观察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09.4GW,同比增长9%,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23.2GW;中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46.1GW,占全球总规模的22%,同比增长30%。由于商业化应用较早、与传统电力系统应用场景的深度结合,抽水蓄能在中国和全世界范围的储能占比都接近90%,但是该比例在逐年下降。与此同时,电化学储能的规模和占比快速提升:2013年到2020年,全球和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分别从0.7GW和0.1GW增长至23.2GW和5.3GW。2021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10.2GW,同比+83%,中国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2.4GW,同比+126%。

凯联资本认为,进入2022以来,储能市场高度火爆。根据北极星储能网报道,截至7月13日,已有17个储能项目招标发布,其中EPC和储能系统采购项目容量达到570MW/1140MWh。其中,华朔新能源发布了400MW/800MWh独立储能项目是近期招标中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而这是山西省2021年以来披露的第7个400MW/800MWh储能项目。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2022年至今山西已备案有34个百兆瓦时储能电站项目,项目总投资超403亿,储能总规模超9.1GW/18.9GWh。

凯联资本认为,今年国内储能电站有望超预期增长,主要原因是:(1)储能建设进度与新能源装机密切相关,新能源电站下半年有望迎来装机潮;(2)政策明确了共享储能商业模式,储能电站投资经济性明显改善;(3)EPC 价格有回落趋势,降低初始投资成本。作为在碳中和领域有着深度布局的投资管理机构,凯联资本已率先布局国内储能龙头中车新能源。

未来,凯联资本将继续加大领域投资力度,通过有效资本注入,打造绿色储能投资发展新模式,构建市场应用导向的绿色储能技术创新体系。协助众多企业针对具体应用场景开发不同的储能技术,从材料、器件、系统和应用等多个层面协同创新,通过颠覆性技术开发降低储能成本,进一步完善凯联资本资源再生的全产业链设计与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联资本集团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