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约40万亿元202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11年的2.5倍还多1.6万?

1、01 摘要02 主要发现03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概述09 海外市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概况13 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 发展潜力评估18 总结及建议20 附录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1摘要加快构建支持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机制性建设刻不容缓。长期护理服务保障量化研究将有助于了解中国老年失能群体的护理需求特征,以及社保长护险的实际影响。鉴于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与其家庭可得财务之间存在差距,本研究对城镇地区失能老人护理风险保障不足的规模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

2、缺口规模约为9217亿元,并将持续扩大。在促进长期护理服务保障方面,我们在制度建设、监管环境、风险保障能力和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在中国社会加速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护理风险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其中强调“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养老护理服

3、务产业发展,稳步推进长护保险制度试点。政策制定者与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且具有可持续性的长护保障模式,使老龄群体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的关键挑战之一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和可得资金保障之间的差距持续上升。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具有长期性特征,同时健康人群面临的失能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上升,由此产生的护理需求持续增加。评估长期护理服务保障有助于政策制定者评估当前长期护理保险对社会实际护理需求的保障程度,探讨商业保险、护理服务机构及其他相关主体的合作模式,从而对提升老年失能群体综合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项目主要针对中国城镇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将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

4、定义为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与家庭可得财务支持之间的差距。我们对失能老龄人群的护理需求根据不同的失能程度,分居家照护和机构护理两大模式进行了量化估算。可用的财务支持包括社会保障、财政补贴及家庭自费支出。在估算当前保障缺口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对未来人口结构、失能率、家庭名义收入等变量的预期,本研究对保障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围绕社会保险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场景分析。我们发现,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约为9217亿元 1,约相当于长期护理服务保障需求的65%。从资金结构上看,家庭支出是目前失能老人家庭支持其护理服务费用的主要来源,占所有可用资金的96%;社保长护险占可用资金的约

5、3%。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趋势性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预计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3.1万亿元,并在2040年达到近6.6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前水平的5倍。在基准假设下,社保长护险的持续发展将缓慢提升护理服务保障水平,失能老人整体保障程度将从目前的35%上升至2040年的42%;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在2030年和2040年分别达1.9万亿元和3.8万亿元。同时,情景分析发现,如果社保长护险得以快速发展,将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服务保障。尽管如此,失能老人家庭仍将面临严峻的财务压力和保障不足的问题。因此,提升全社会的长期护理服务保障是一个严峻且艰巨的挑战。社会各方需要形成合力,探索建

6、立多方责任共担、可持续的长期护理解决方案。国际经验显示,商业护理保险通常对社会保障计划起到补充或替代作用,是保障社会整体护理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与体制特征,我们建议各利益相关方关注以下方面,以促进商业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在宏观制度方面,建议政府明确建立多层次护理保障体系,发挥商业保险在提供补充保障、满足多元化需求、促进护理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定位。在监管环境方面,建议行业监管机构逐步健全和完善保险行业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建设,为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风险定价、风险管理、设计产品责任等工作奠定基础。此外,出台财税优惠、拓宽资金投资范围等方面的鼓励性政策。在能力建设方面,建议

7、保险行业加快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包括混合型保障产品、与健康医疗和养老金融产品的结合、保费支付方式创新等。建议护理服务行业积极扩容,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为失能老人的居家护理需求提供必要补充。在提质增效方面,建议各利益相关方持续加强对老年群体保障需求、资金供给结构、护理服务、国际经验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试点项目或创新方案实际保障能力的有效性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保险供给方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逐步构建起具有长效机制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议着力培育建立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核心的服务体系,通过积极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手段降低失能风险、减少护理服务成本,同时不断提升护理服务供应方与保险

8、公司的协同保障能力,使失能老人群体能够获得必要的护理服务支持,同时降低家庭的财务压力。1 由于农村地区相关数据不足,根据本研究框架无法对该部分群体进行分析和建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9、,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总需求约为1.4万亿元,保障缺口约为9 217亿元,约占护理服务需求的65%。目前家庭支出是失能老人支付其护理服务费用的主要来源,占所有可用资金的96%,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基金支出占比仅3%左右。数据来源: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国家统计局,其他市场公开数据。我们预计,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在2030年和2040年分别达到1.9万亿元和3.8万亿元。作为主要的公共筹资手段,社保长护险的发展将有助于持续提升护理服务保障水平,整体保障程度将从目前的35%上升至2040年的42%。社保长护险基金支出 相关补贴 家庭支出 保障

长护险对总需求的贡献度(右轴)现有保障对总需求的贡献度(右轴)注:年为估计值。数据来源: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国家统计局,其他市场公开数据。国际经验显示,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程度取决于所在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环境,对公共护理保障计划起到补充或替代作用。因此,一个可持续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需要社保与商保起到互相协同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险的保障能力。德国 美国 日本 新加坡公共制度的模式 社会保险模式 社会救济模式 社会保险模式 公私合营模式社会长护保障启动时间 1995年 1970年代 2000年 2002年社保覆盖人群 全民 特定人群 40岁+30

社保外人群 社保外人群 社保人群 社保人群注:1、2021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数据为世界银行预测;2、2021年人均GDP数据为瑞再研究院预测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各国政府公开资料,瑞再研究院整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

12、院中国中心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2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3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图1-1:中国老龄人口总数及比例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加剧了家庭的养老负担。失能人口规模随之持续扩大。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结构性趋势推升护理保障需求中国人口正加速老龄化。2000年前后,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0%,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2。截止2021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9%,这一比例较2011年上升了5.6个百分点,比年期间的上升幅度高2.3个百分点 3,体现出中国老龄化进程有所加快。根据世界银行预测,未

13、来20年,中国社会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4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2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30%。相比之下,德国的老龄人口比例从1966年的19%上升到2023年的30%则历经了57年。中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见图1-1)。60岁及以上人口数(百万)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右轴)注:年数据为世界银行预测。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瑞再研究院整理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均持续下降,导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迅速上升,养老负担日益加重。七普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16岁-59岁的劳动力人口规模比2

14、010年底减少了4000多万人至8.8亿人;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2010年的68.7%下降至目前的62.5%。由此导致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从2010年的12%上升到2020年的20%4。此外,根据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3,低于2.1的代际更替水平 5,已经进入1.5以下的“低生育率”区间,意味着家庭的养老负担更为艰巨。人口加速老龄化意味着失能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长期护理风险显著上升。增龄是老年慢性病患病率增高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年龄每增加5岁,其日常生活自理功能下降的危险性将增加1.12倍,各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病患病率都将大幅度上升(约为社会平均水平的2-3倍),常见

15、病、多发病迅速增加,且持续天数长、康复慢,因此对健康保障服务的需求也是一般群体的3-5倍。6 根据全国老龄办调查统计结果,中国约有4063万失能老年人,占同期老年人口的18.3%。7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 8,老年人首次出现较为明显的失能问题的年龄均在65岁左右,并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概述资料来源: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举行发布会;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老年人口抚养比为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64周岁人口数

16、之比。经典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型理论)假设,生育率会从较高水平下降,并稳定在每名妇女生育大约 2.1 个孩子的更替水平。来源:低生育率:决定因素综述,联合国 人口发展处,2019年7月薛镭,安娴,王峥,等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性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10):56-58资料来源: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于2015年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结果。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5%20%15%10%5%0%F2030F20

17、35F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4探索可持续的长期护理解决方案刻不容缓。中国政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规划。2022年,加快推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政策重点。目前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筹资机制还不完善。且失能程度越严重,经历失能的时间也越长。在其所调查地区估计有4.8%的老年人处于10项日常活动能力(ADL)重度失能、处于中度失能状态的群体占比约7%,总失能率为11.8%。学术界也有基于不同普查和调查数据对失能率的研究,由于抽样人群结构、问卷题目、数据口径、失能评估工具、等级评定标准等不同,研究结论有较大差异。如丁华和严洁(201

18、8)从CHARLS截面数据得出年老年人ADL失能率处于10.26%-11.08%之间 9;张文娟和魏蒙(2015)用CHLHS等三项老年人调查合并数据计算得出2010年老年人口的失能率为11.2%10。在中国老龄人口加速扩大、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的背景下,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女性劳动参与率不断上升、家庭小型化 11 等结构性趋势将加剧失能老人在护理保障方面的风险。为老年失能群体探索可持续的融资和护理解决方案迫在眉睫。老年人保障有待提升为应对老龄化挑战,“十三五”以来政府不断出台支持性政策提升老年人保障,以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民生目标。2019年,中国政府印发了国家

19、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着力推动增加为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注重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实施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行动计划。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转化老龄风险为“长寿红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银发经济发展。2021年9月“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正式发布,要求力争在“十四五”期间,稳步建立健全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建立并完善长护险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明确长护险基本保障项目。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

20、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其中强调“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养老护理服务产业发展,稳步推进长护保险制度试点,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然而,目前养老事业的资金保障仍明显不足。除了养老金以外,中国养老事业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内的民政老龄事务支出以及社会老年福利支出等。部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获得民政部门的老龄补贴、重度失能护理补贴以及针对困难老

21、人的救助资金等。根据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的数据 12,截止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3 854万人享受老年人补贴,约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4.6%;其中享受护理补贴的老年人81.3万人,仅相当于老年失能人口的2%。2020年,全国共支出老年人福利经费517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0.2%,无论是相对于老龄人口(2.64亿)或失能老年人数量(约4 000万)而言,社会保障程度均显著不足。9101112丁华、严洁,中国老年人失能率测算及变化趋势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8年03期。张文娟,魏蒙,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和时间估计基于合并数据的分析,人口研究,2015年05期。因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导

22、致的“4-2-1”家庭结构(即一个孩子可能需要同时照顾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以及小型化家庭趋势使传统的由家庭成员提供非正式的无偿照护服务的可得性和应用性日益受到限制。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概述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5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顺利推进。试点地区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简要分析。社保长护险试点取得成效,但仍面临保障范围小、保障水平低、筹资受限等问题。过去商业长护险的发展较为缓慢。现阶段商业长护险仍属小众产品。社会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情况针对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中国于2016年开始探索建立有效的长期护理

23、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13 2016年6月人社部选择15个地区探索建立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老人基本护理需求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下简称“社保长护险”),也被视为“社保第六险”。14 此后长护险试点城市不断扩容,截至2021年底,社保长护险制度试点城市已达到49个。长护险试点体系主要是由各地方医保中心主管,负责政策制定、基金统筹管理、业务执行机构监管等,并与民政部门协同对定点护理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监控。目前,各试点地区的长护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但在失能评估、给付水

24、平及护理服务标准等方面的设计存在一定差异。社保长护险采取跟随基本医疗保险的原则,参保对象包括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仅小部分试点城市现阶段只覆盖了城镇职工 15。从保障对象上看,当前绝大部分地区长护险的保障对象为重度失能或失智的老年人,90%的试点城市没有覆盖中度和轻度失能人员。保障范围主要以基本生活照料费用为主,兼顾基本医疗护理费。从待遇给付标准上,长护险支付偏重于居家护理,并且各地通过设置不同的失能护理等级来细化给付标准。同时,多数试点城市政府采取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业务的模式,以缓解政府的运营压力,提升信息化和办事效率(具体内容参见附录)。社保长护险试点开展六年多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制度框

25、架已基本建成,保障功能和外延功能初步显现,运行总体平稳。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社会长护险参保人数超过1.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为160万人,年人均减负超过1.5万元 16,据本报告测算,约占所有护理需求可用资金的3%。17 社保长护险解决了一部分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提升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负担,带动了养老护理行业的发展,并且有助于提升居民的老人护理风险意识。然而鉴于社保旨在提供基本保障的定位,社保长护险可能无法满足更高层次、更多元的护理需求。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现状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类旨在补偿失能人群居家或于机构中进行基本日常活动所需护理成本的

18。2005年国泰人寿推出了中国第一款具有商业性质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年期间行业主要处于探索期。2013年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以后,护理保险以返还类理财型保险的方式投入市场,使商业长护险经历了一段爆发式增长期。然而,自2017年以来,在推动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政策基调下,长期护理保险增长放缓,保费收入占同期健康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不超过5%。现阶段商业长护险保费规模较小,仅有少数保险公司经营,且这些公司的策略或业务情况的变化会导致护理保险的市场占比和保费增速发生较大波动。同时,目前护理险产品形态较简单,在定价、核保、理赔和风控方面能力仍显薄弱,多数产品也缺乏配套服务

27、。根据同业交流数据,2020年人身险公司长护险保费收入约为123亿元,仅占健康险保费的1.5%左右,商业长护险的影响力依然较小。13 来源:“戴皓:关于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提案”,中国网财经,2016年3月3日。14 参见: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部,2016年6月。15 根据医保局2020年中期数据,约三分之一试点城市现阶段只覆盖了城镇职工。16 来源:长期护理保险:扩大保障覆盖面 加强优惠政策支持_行业聚焦_中国金融新闻网17 具体参加本报告“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保障量化研究”章节。18 Brown.J.R,Finkelstein.AThe Private Marke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6政策支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三大发展机会。失能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中国推行以居家和社区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基本养老护理模式。居家护理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上门的照护服务。社区护理通过整合社区的医疗和服务资源向本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护理场所和服务。护理院、养老院、

29、老年公寓等提供机构护理服务。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支持性政策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在提升养老保障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以下简称“商业长护险”)。银保监会鼓励商业机构丰富老年相关人身险产品供给,支持保险机构进一步提高投保年龄上限,加快满足7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保险保障需求。19 随着社保长护险制度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社会护理保障意识将日益提升,配套政策与服务供给也将不断完善,从而有助于促进商业护理险的发展。未来在政府引导社保长护险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商业保险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把握发展机遇:一是可以依靠参与社保经办获取收入及护理网络资源;二是配

30、合政府进行共保或提供城市定制型补充商业险;三是顺应长护服务普及的趋势,搭建护理服务网络,提供以实物照护给付为特色的中高端商业长护险。护理服务行业的发展概况护理需求高发于老年人群中,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结果表明失能问题首次出现的年龄通常在65岁左右。因为老年人常发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等,与失能状态的关联度十分显著,失能后需要不同程度的协助和照护,尤其是失能状态发展到中度和重度后更是如此。因此,长期护理保障中的受益人更需要获得有效的护理服务。中国护理服务行业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按照服务场景,长期护理服务可分为机构护理、居家护理和社区护理三种

31、类型。在“十三五”规划时期,国家要求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12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71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其中,居家及社区养老设施是重点投入对象。居家护理指失能老人住在自己家中,主要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上门提供生活照护服务,也有部分护士或康复师上门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目前,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城市在基金支付上也按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有不同的标准。其中,居家护理主要以实物照护给付为主,社保与护理机构直接结算,不经过被保险人。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为基础,为居住在本社区的老年失能人群提供医疗护理和生活服务。近年来社区

32、护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快速发展,通过整合社区的医疗和服务资源,逐步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驿站等,提供日托、助餐、基本医疗保健和护理服务等多种类型的社区护理场所。机构护理即失能老人在公在医疗、养老、护理等机构接受的服务,其中医院和护理院属于医疗机构,归属国家卫健委管理。老年养护院、敬老院和老年公寓属于养老机构,可以为入住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全日制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归属于民政部管理,更强调生活照顾和护理功能。19 来源: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21年10 月。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概述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

7当前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存在不足。图1-2:中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数量以及养老床位数社保长护险仍需探索可持续经营模式。商业长护险规模依然较小,尚未有效发挥风险保障作用。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2.9万个,其中包括养老机构3.8万个(同比增长10.4%),社区设施29.1万个;全国养老床位合计821万张(包含短期床位333万张),相当于每千名老人拥有31.1张床位(见图1-2)。这一数字虽然逐年提升,但与OECD国家每千名老人拥有41.6张床位的标准仍有差距 20。同时,如果按照收住老年人与床位的对比,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仅在50%左右。21 这说明一方

34、面大部分老人还是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护理,另一方面显示目前国内养老机构的服务供给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机构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上处于两端的豪华型养老机构和设施简陋的养老机构较多,真正符合大多数老年人需求的中档养老机构所占份额较低,无法满足普遍中等收入家庭老年人的需求。养老机构和设施数(万个,左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张,右轴)数据来源:中国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瑞再研究院整理长护险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总体而言,当前长护险市场面临保障与护理服务供给不足问题。从保障上来说,现阶段社保长护险在覆盖范围和保障程度上都较为有限。尽管

35、目前多数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交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但其筹资渠道与支付仍严重依赖医保基金,而医保基金自身已经面临较大的给付压力。因此如果社保长护险无法形成独立的筹资与支付体系,必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及参保对象的保障水平与范围 22,甚至导致医保基金的入不敷出 23。商业长护险作为社保长护险的重要补充,市场规模依然较小,保障能力不足。多种因素叠加,导致长护险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包括消费者对护理风险的认知普遍低于重疾险和医疗险,护理保障意识存在不足;不同失能程度的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复杂多样;保险公司缺乏经验数据导致定价困难;承保人群年龄大,逆选择风险较高;护理服务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理赔难度高等。从目

36、前实践与发达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预计老年人护理费用将主要由接受护理服务的个人承担。 数据来源:OECD长期护理资源和使用数据库。21 注:此处养老机构床位不包括社区养老机构。数据来源:民政部2020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22 张慧芳,雷咸胜我国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地方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6。海龙,尹海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0,(01):103-109。23 荆涛,杨舒,朱海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补贴制度研究J保险研究,201

37、7,(08):47-59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概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8实践中采用的失能评估标准存在一定弊端,制约了护理服务的供给能力。护理行业面临人员短缺、专业性不足、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支持性政策推动养老护理行业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保长护险试点实践中,目前对老年人失能的评估标准多采用BADL(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未能对老年人在沟通、认知能力及对环境和主要照顾者负担等指标进行评价,无法全面反映老年人的失能状态,因此影响评估结果的全面性,且该量表等级划分较为粗略,对于待遇给付对象失能状态的变化不够敏感,难以区分相近程度的失能老人之间的差异,进

38、而影响长期照护服务供给的精准度。从护理服务供给方面来看,护理服务内容和服务提供者存在供需结构不匹配的情况。中国护理服务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面临着护理人员短缺、年龄结构不合理、护理队伍专业性不强、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等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失能人员超4000万,如果按国际上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至少需要1300万护理员;按中国民政部标准5:1,也至少需要护理员800万。然而,根据国家医保局统计,截至2021年,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6819个,护理服务人员30.2万人。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50余万名养老护理员,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24 针对长期护理行业发展相

39、对滞后的状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以促进养老护理服务能力建设。2019年9月,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同时“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未来五年将探索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失能照护以及助餐助浴等专业服务。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拟于2022年1-12月在全国15个省份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力争经过1年的试点

40、,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地方经验和典型做法。25 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向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建立多方合作的保障与服务一体化的长期护理解决方案,更好的满足失能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我国养老护理员缺口已达上百万 民政部独家回应:如何解决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瓶颈”,央广网,2020年11月7日。试点省份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等15个省份。具体任务包括增加护理机构和床位数量、加强护理从业人员培养培训、提供多层次和多元化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完善老

41、年医疗护理服务价格和支付机制等六项任务。2425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概述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9世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保险公司带来了机会和挑战。缺乏全民长期护理计划是美国商业长护险发展的主要动力。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商业长护险市场。在发展中期,由于定价假设过于乐观,美国商业长护险经历重大转折。行业调整了产品形态设计,新的混合型寿险产品销售重新获得成功。德国自1995年起推出强制投保长期护理保险。老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应对老龄化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一般来说,商业长期护理保

42、险与所在国的公共长期护理体系并存,对公共计划起到互补、补充或替代作用,但商业长护险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其社会保障制度环境。因此,各个市场的长期护理发展情况因其不同的市场环境、社会文化呈现出差异性和独特性。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可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护险可持续发展路径。美国:商业保险主导模式美国没有覆盖全民的公共长期护理保障机制,仅有针对老年人和贫困群体的一些社会救济计划,主要以联邦医疗保险计划 26 与医疗救助计划 27 为主。医疗保险计划主要面向老年人群,但主要用来支付急性疾病发作产生的康复费用,且覆盖的护理时长不超过100天。医疗救助计划可以承担因意外或慢

43、性病导致的长期护理费用,但需要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结果而定,并且是在个人资金用尽之后才有资格获得资助。因此,美国公共计划的保障范围十分有限,大部分群体需要自行购买商业长护险获得保障。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商业长护险市场。2020年长期护理保险保费收入达102亿美元左右。个人长护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该阶段的产品只涵盖疗养院提供的护理服务。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保险公司开始通过附加险形式或作为保单的一项基本责任为居家和社区护理提供有限的保障。商业长护险在1990年代非常流行,至90年代末已有100多家保险公司销售商业长护险产品。商业长护险的保费从1995年约20亿美元增至2012年

44、的115亿美元,其中有约20%来自团体业务。28然而,美国商业长护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定价假设(利率、退保率、承保年龄)过于乐观,与实际发生情况出现了一定偏差,同时又叠加全球面临趋于长期化的低利率状况,导致很多寿险公司出现大规模亏损而退出了护理险的业务,到2010年只有不到20家保险公司积极销售单独的长护险保单。29此后,行业对产品设计和规则进行了调整,很多商业保险公司又重新进入这个市场。目前主流产品都设置了平均3年左右的保障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而且采用“年度保费重估”的模式,保险公司需要逐年对假设进行重估评定,实现定期保费调整。2006年美国还颁布了“养老金保护法案”,提高了长期护理

45、保险的税收待遇,并允许发展混合型产品。这些新产品主要是带有提前给付附加条款的寿险保单,特点是可以提取寿险的身故保险金用来支付长期护理或慢性疾病费用。在2009年至2013年期间,混合产品的保费强劲增长,2013年新业务收入达到2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截至2019年底,美国大约有750万人拥有商业长护险保单。德国:社保-商保双轨运行模式德国在1995年建立了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且确立了两个并行的强制保障系统:所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公民都必须投保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且允许收入超过一定水平(2020年:年收入为62 550欧元)的人群退出社保长护险,转为购买具有强制性的商业长护险。截

46、至2019年,约88%的德国居民投保了社保长护险,11%的居民购买了强制性的商业长护险,以上两项强制性制度安排实现了长护险在德国社会的全覆盖。30海外市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概况 26 即Medicare27 即Medicaid28 据美国寿险营销研究协会,即LIMRA。29 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即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47、水平和获取资格是相同的。补充性长期护理保险可填补剩余的保障缺口。政府津贴进一步加速了补充性长期护理保险的销售。日本于2000年建立了广覆盖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日本社保长护险以实物形式给付,且服务内服丰富多样。全民且非常慷慨的公共长期护理保障计划抑制了商业护理保险的发展并且其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社保长护险通过工资现收现付,而商业长护险则需要预先收缴保费。强制性的商业长护险由商业健康险公司承保,给付条件与社会保险相同,相关法律规定也接近。保障包括居家和疗养院正式护理的每日津贴。这三类保障的支付金额都有明确规定,并根据依赖的程度进行分级。然而,强制体系仍然无法覆盖长期护理的全部成本,因此健康险公司

48、和寿险公司还开发了补充性商业长护险来填补缺口。健康险公司提供费用报销型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报销超过强制性计划范围的费用,以及发放护理津贴。寿险公司提供独立的护理保险产品和附加于寿险保单的附加险。其中包括终身的护理年金产品,其根据失能程度支付固定的金额。强制和商业补充护理保险产品的定价要求是一致的。不同与美国的是,德国的护理保险产品为终身期限。产品一旦销售,则不能停售,但可以调整费率,因此保险公司推出新产品的动作都比较审慎。由于两项强制性计划的全覆盖,用户基本的护理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特别是60岁以下人口购买商业补充长护险的意愿不强,截至2019年底,补充商业长护险保单共计285万张,占全部健康险

49、保单的8%。为提高补充性商业长护险的投保率并缩小保障缺口,德国于2013年推出了补贴计划31。参与补贴计划的个人,如果每月向商业保险缴费10欧元及以上,则可获得5欧元的缴费补贴,商业保险机构提供不同的护理保险产品供客户选择。在该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新保单,即36万张保单享受了补贴。该补贴计划实施后,到2015年商业补充护理险的覆盖面扩大到4%以上的人口,但随后销售增长的速度便放慢了。由于补贴产品不允许核保,人们对其精算的长期可持续性表现出担忧。不过,补贴产品对于保险公司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该计划给保险公司提供了营销机会,允许它们向消费者推荐更优惠的无补贴产品。日本:全民社会长期护理保险

50、模式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减轻医疗保险的财政负担,日本于2000年起正式实施了介护保险法,建立了具有强制性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资金由财政和社会保险共担,其中社保长护险负担了日本长期护理费用的45%。该计划的保障范围是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以及患有老年性疾病的40-64岁人群。32 日本社保长护险以实物形式给付,且服务内服丰富多样。日本社保长护险给付是以服务形式为主,无现金给付,并且主要是直接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和设施护理服务。日本居家护理的服务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家访照护、家访康复、日间照护、辅具租用、短期入院疗养、老人住宅修缮等13类子项目。服务项目囊

51、括了老年护理所需的康复、日常护理、送餐、沐浴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日本护理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和人性化。同时,多样的服务项目既迎合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护理需求,又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的提供了必要条件。由于公共保障计划负担了日本长期护理费用90%,消费者没有购买额外商业保险的动力。此外,因为保险公司缺乏经验数据积累导致商业长护险产品定价困难,保险公司深度参与商业护理险市场的意愿也不强。截至2020年3月末,商业长护险的存量保单约为380万件,仅占同期存量人寿保险保单的2%左右。此外,公共长期护理保障体系的运行根据社会保险原则,给付不基于收入或家庭状况。由于该体系向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使用正规长期护理服

52、务的机会,这一体系的总成本在不断攀升,政府预计,长期护理服务成本将从年占GDP的1.6%升至年的3.3%。随着负担增加,政府可能会提高个人自付额、引入经济状况资格标准或减少提供某些服务。即:以其卫生部长名字命名的Pflege-Bahr补贴计划在日本,除去个人自负10%的长期护理费用,其余90%由三级政府和社保长护险费各负担50%。政府公共资金部分,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分别承担总资金的25%、12.5%和12.5%。为了平衡各市町村的支付能力,国家拿出其负担资金的五分之一(25%*20%)作为调整补助金划拨给那些低收入老人或高龄老人居多的市町村。对于社保长护

53、险,40岁及以上的雇员和居民都必须参加并缴纳一定的保费,其中65岁及以上的称为第1号被保险人,40-64岁患有老年性疾病的称为第2号被保险人。第1号被保险人和第2号被保险人的费用负担是每3年根据人口构成比重新评估的。年第1号被保险人为23%,第2号被保险人为27%。由于老年人增加,第1号被保险人的负担比例变大。3132海外市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概况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11新加坡长期护理费用通过个人储蓄、医疗保险和失能保险组合来支付。“乐龄健保计划”是由政府设计的公私合营计划,定价、销售和管理由商业保险公司负责。“乐龄健保计划”并不能够

54、支付全部护理费用,可以附加补充商业护理险弥补缺口。图2-1:新加坡乐龄健保计划以及补充计划参保人数(万人)“终身护保计划”是由政府经营的强制投保计划,商业保险公司不再经办,但可以开发补充性商业长护险。新加坡:由公私合作转为社保主导、商保补充模式33新加坡强制推行全国公积金储蓄制度 34,为公民和永久居民建立社会保障储蓄计划。其中包括医疗储蓄计划 35,目的是帮助个人将部分月收入存放在个人医疗储蓄账户,以支付自己或家人的医疗费用。政府为鼓励公民将工资存入公积金账户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新加坡的公共长期护理经历了由公私合营的自愿参保计划到政府管理的终身强制计划的改革。2020年10月以前,长期护理资

55、金来自于政府的各种补助和失能保险“乐龄健保计划”36。2002年,新加坡推出“乐龄健保计划”,所有年龄介于40-69岁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均会自动参保该计划,但可以在参保后三个月内选择退出。乐龄健保计划采用公私合营模式,由政府负责顶层设计,采用政府招标的方式,引进专业的商业保险公司负责产品定价、销售和管理。保费可以从个人的医疗储蓄账户支付。该账户不可用于非医疗用途,因此健康的年轻人往往很少有机会动用该账户资金。为了满足更高的护理保障需求,2007年新加坡政府还推出了“乐龄健保补充计划”37。该计划主要是由经办乐龄健保基本计划的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差异化的护理保险产品,以缩小保障缺口,保费仍然可以

56、由个人的医疗储蓄帐户支付。根据新加坡卫生部的数据,截至2016年,投保乐龄健保基础计划的人数达到128万人,在40-84岁的新加坡公民中,参保比例达到了66%。乐龄健保补充计划实施以来发展迅速,投保人数增速超过了基本计划,年累计参保人数达到44万人,即超过30%的基本计划投保人购买了补充商业长护保险,这表明投保人对于额外的长期护理保障以及福利补贴需求较大(见图2-1)。乐龄健保计划 乐龄健保补充计划数据来源:新加坡卫生部,瑞再研究院整理新加坡政府于2020年10月通过相关法案推出“终身护保计划”38,这是由政府经营的非营利性强制参保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商业保险公司不再经办

57、。该计划实施后,年满30岁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强制参保且不能选择退出。参与现有乐龄健保计划的参保人可以选择保留在原计划中或者加入新的终身护保计划。39 相比于乐龄健保计划,终身护保计划提升了保费金额和保障水平,且按实际价值逐年调整。保费仍可以用个人医疗储蓄账户余额支付,低收入家庭则可获得一部分保费补贴。同时,终身护保计划还拓宽了缴费年限并可以终身享受保障待遇。40 新计划实施以后,保险公司虽然不再参与运营,但仍可以推出相对应的终身护保补充商业护理保险计划,且保费仍然可以通过医疗储蓄账户进行支付。1

2020年终身护保计划推出时,年满30-40岁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自动加入终身护保计划且不能退出。未满30岁的在未来年满30岁时自动加入,40岁以上的且没有严重失能的可以自2021年底选择是否加入,但加入后不能退出。参与现有乐龄健保计

59、划的年龄在41-50岁且没有严重失能的参保人将在2021年底自动 加入新的终身护保计划,但可以在2023年12月31日前选择退出。40“终身护保计划”的最高保险金为每月600元新币,并可以终身享受。而之前的“乐龄健保计划”每月的 保费金最高为400新币,最多可支付六年。新计划保费的起始标准分别为男性206新币/年(148.20美元)和 女性253新币/年(182.01美元),该保费标准在实施前五年内每年增加2%。海外市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概况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12表2-1:海外长护险发展状况比较商业保险可以作为护理需求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有助于实现可持

60、续的长护保障。中国建立社保长护险是未雨绸缪,同时也可以尽早规划商业长护险,以避免融资困境。商业长护险具备专业优势可以有效弥补公共计划的不足。商业长护险的发展需要制度和政策支持。海外市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概况 德国 美国 日本 新加坡公共制度模式 社会保险模式 社会救济模式 社会保险模式 公私合营模式社会长护保障启动时间 1995年 1970年代 2000年 2002年社保覆盖人群

社保人群注:1、2021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数据为世界银行预测;2、2021年人均GDP数据为瑞再研究院预测。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各国政府公开资料,瑞再研究院整理小结对于已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国家来说,公共长期护理计划发挥了绝对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部分护理服务需求和资金压力。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对长期护理方面的需求将持续上升,也必将使社保基金或公

62、共财政日益承压。因此,无论在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长期护理的重担难以完全依赖政府或个人,而是亟需建立健全包含商业保险在内的多方合作机制,以实现长护险融资和供给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仍处于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初期,2016年社保长护险试点启动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近16%,虽然比德国和日本建立社保长护险时的老龄程度低,但同时人均GDP也远低于发达市场(见表2-1)。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加快建立长护险制度,以应对中国社会未来加速老龄化所带来的长期护理挑战。目前,各试点城市积累的经验为社保长护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基于国际经验,长护制度可以考虑尽早引入商业保险作为补充,为老年人家庭

63、提供更为丰富的筹资渠道,也可以降低公共财政的融资压力。商业长护险可以在两个方面有效地弥补社保长护险的不足。首先,商业保险能够减少社保运营方式的局限性。社保一般由中央政府负责统筹,地方政府负责具体运营和管理;然而地方政府日常行政管理事务繁多,经营效率难免受到影响。其次,商业保险有助于提升整体保障能力。社会保险实行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无法满足居民寻求更高保障的护理服务需求。此时,商业保险能够在社保的基础上提供更为全面、更多样化的保障作用。商业长护险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商业长护险需要借助于社保长护险发展所搭建起来的基础设施,包括保障内容、评估标准、服务体系,以及培养起来的社会认知,

64、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设计差异化的护理保险产品,对社保长护险形成更有效的补充。此外,如财税优惠、适当降低资本要求等支持性政策有助于调动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促进商业长护险的发展。例如对超长期产品规定过高的资本要求可能推升产品价格,削弱了商业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此外,可以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近几年,部分城市允许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购买惠民保、百万医疗等健康险产品的政策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因此,未来如果可以在更多的城市实现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商业长护险保费,将有助于提高投保率,使更多的年轻群体投保商业护理险。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13本研究

65、是量化长期护理服务保障规模的最新尝试。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定义为当前各类保障未能覆盖的资金规模。图3-1:长期护理保障缺口估算示意图商业保险在促进社会提升长期护理服务保障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定义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本研究是衡量中国长期护理风险所造成财务压力的最新探索,并量化了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规模 41。研究的主要结论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在中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长期护理服务保障敞口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发展节奏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对老龄失能人口的保障作用、以及商业保险的发展机遇。在本研究中,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定义为各项相关社会保障和家庭可支配财务与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所需资金之间的差值。研究

66、对象为城镇地区60岁(含)以上老年人群,护理服务范围包括基本照料 42 和基本医护 43 两类服务。在此前提下,我们将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根据失能等级分为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群体;针对服务需求,把服务场景分为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两种形式,分别进行分析和估算。具体而言,针对居家场景,我们估算了居民期望获得的护理服务时间与单位服务费用,将两者相乘得到护理需求所需金额;针对机构场景,以市场可得信息为基础估算月均服务费用水平。最后,将两类群体、两大主要形式护理服务所需金额进行汇总,形成长期护理服务总需求规模。在可得资金方面,我们综合考虑了公共筹资渠道目前为老年人口提供的所有财务支持(包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67、高龄老年人补贴),以及失能老人及其家庭可用于护理服务的财务支出,其中家庭支付意愿数据来自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7年及年两次全国长期护理需求调研。由于商业长护险保费尚无行业统计信息,模型未估算商业保险的影响。鉴于商业护理保险的市场规模非常有限,同时也缺乏保险赔付的可靠数据,因此模型中暂不加入商业保险因素并不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注:分失能等级;分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两种形式进行讨论来源:瑞再研究院我们估计的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规模可总体视为商业保险作为第三方支付手段的发展机会。除此之外,商业保险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社保长期护理保险可持续发展。在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财政融资难度日益上升

68、的背景下,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将面临挑战,商业保险可减轻社保基金压力,加强社会整体保障能力。商业保险的发展也可为居民财务提供补充支持,有助于提升资金流的稳定性,并削减预防性储蓄。因此,商业保险将在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发展机遇或高于量化的缺口规模。此外,在测算保障缺口时,护理需求和供给(服务价格)都基于人均水平,难以反映由于生活方式、收入水平、家族病史等方面的差异而实际存在的多元化护理需求,以及由于服务类型或模式与需求错配所导致的价值损失;而商业保险能够在满足市场多样化护理需求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发展潜力评估 41 模型估算框架请参阅附录。42 基本照料服务包括协

69、助进食、助浴、助行等与基本生活活动相关的服务。43 基本医护服务包括生命指标监测、管道护理、褥疮护理等维持基本健康水平的服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14本研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低估或高估长期护理保障缺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居民医疗卫生消费持续上升。图3-2: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持续增长中国服务费用持续上升,服务业通胀增长快于社会整体通胀水平。研究的局限性有关估算方法的详细信息参见附录。与其他估算方法一样,由于缺乏适当的可衡量指标,我们的模型在量化风险方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近十年来,居民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持续提升,相关支

70、出持续增长。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医疗保健支出从2011年的969元上升到2021年的2521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1%;同时医疗保健相关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从2011年的6.4%上升至目前8%以上的水平。这意味着居民在健康医疗方面的支出将日益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医疗保健 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城镇(右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瑞再研究院整理在中国居民收入持续提高、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老龄化趋势导致劳动力人口规模不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服务费用持续上升,服务业通胀增长快于社会整体通胀水平。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2011年至2021年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

71、平均增速为2.4%,而同一时期内个人服务与家庭服务年均增速则高达4.4%。这意味着,在其他因素保持稳定的状况下,未来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规模将随着服务费用的增长而持续扩大。本研究关注于“保障失能老人基本护理需求的费用支出”,该保障缺口估值应被视为政府、保险公司和个人应尽力弥补的资金需求。因此,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不包括那些能够轻松应对护理支出的富裕家庭对护理服务更高层次的需求。保障缺口的估值结果无法反映间接财务负担,因此可能低估了家庭的实际财务压力。除了自费护理费用外,其他财务负担(例如额外的生活费用以及因失能诊疗、康复治疗导致的收入损失)也可能大大加剧家庭的财务压力。在对未来长护险发展趋势的

72、测算中,我们假设社会保障、家庭支付意愿、商业保险三大筹资来源以相互独立的路径发展。这一假设可能弱化了各个筹资来源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影响。比如,社保长护险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护理风险保障意识,或促进服务行业加速发展,从而对商业保险发展具有正面溢出效应。在目前模型的基准假设下,用来预测未来发展路径的相关经济指标和主要假设变量遵循趋势性增长节奏,同时社保长护险的发展以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为主要参考。然而受宏观经济状况、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护险保障水平、消费者支付意愿都可能与本研究的估算结果存在一定偏差。.07.57.06.

73、56.05.55.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发展潜力评估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15图3-3: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速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约为9217亿元,失能老人人均缺口金额约为5万元。目前筹资来源以家庭支出为主。图3-4:中国长期护理保障需求的构成(亿元)CPI CPI:个人服务 CPI:家庭服务 CPI:医疗保健服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瑞再研究院整理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

74、缺口根据测算,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总需求约为1.4万亿元,服务保障缺口为9201亿元,占总需求的比例高达65%。由此计算,失能老人人均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规模约为5万元 44,比202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高4.3%45。从资金结构上看,家庭支出是目前失能老人家庭支付其护理服务费用的主要来源,占所有可用资金的96%,对护理服务需求贡献度为33.3%。作为主要的公共筹资手段,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21年基金支出为168.4亿元 46,占所有可用资金的3.4%,对服务需求的资金贡献度为1.2%47。可见,目前长期护理服务保障高度依赖家庭支出,社保长护险的保障能力相对有限

75、,而对包括商业保险在内的其他融资方式利用严重不足。注:“社保长护险及补贴”指社保长护险基金支出与政府相关直接补贴数据来源: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国家统计局,其他市场公开数据。12%10%8%6%4%2%0%-2%16,,,02,4,保障需求家庭支出社保长护险及补贴保障缺口44 人均保障缺口=总缺口/城镇地

76、区老年失能总人数。45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来源:中国统计局。46 数据来源: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同比增15.6%_中国银行保险报网()47 资金贡献度=可用资金/护理总需求。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发展潜力评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16在基准假设下,中国城镇老年人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在20年内扩大3倍。图3-5:城镇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与缺口发展预期社保长护险的发展有助于改善护理服务融资结构,且更快的扩面速度可加快保障程度提升的速度。本次研究还测算了未来20年中国城镇老年人护理服务保障缺口的发展趋势,并针对不同的发展场景

77、进行了探讨。48 在基准假设下,我们对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率等变量的未来增速进行合理假设,且假设各年龄组失能率保持不变 49;若社保长护险人群覆盖率增速遵循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节奏 50,社保长护险基金人均支出按家庭服务通胀率逐年递增,我们测算了社保长护险、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的未来变化状况。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需求将持续上升,从2021年的1.4万亿元逐步上升至2030年的3.1万亿元,到2040年达到6.6万亿元。同时,服务保障缺口规模亦将随之持续扩大,从2021年的9217亿元增长到2040年的3.8万亿元(2030年:1.9万亿元),20年间将扩大3倍。同时

78、,随着社保长护险覆盖面持续扩大,整体保障程度也将同步提升,从目前的35%上升至2040年的42%(2030年:38%)。亿元 社保长护险基金支出 相关补贴 家庭支出 保障缺口 长护险对总需求的贡献度(右轴)现有保障对总需求的贡献度(右轴)数据来源: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国家统计局,其他市场公开数据。社保长护险的发展将有助于改善长期护理服务的融资结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长护险的扩面速度 51 遵循基本医保的发展速度,其对老年护理服务的财务支持作用将不断提升,长护险资金对城镇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贡献度将从2021年的1.2%上升至2040年的8.9%,在可用资金中的占比

79、也将从3.4%上升至21%。由于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已实现全民覆盖,为长期护理保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也考虑了长护险更快发展的情景,即长护险的人口覆盖率快于医保发展速度 52。在此情景下,2030年保障缺口规模将比在基准场景下降低501亿元,保障程度上升1.6个百分点,长护险资金贡献度也提升1.6个百分点。此外,护理服务保障程度将在2030提升至39%,比基准情景提前了3年。70,,,,F40F45%40%35%30%25%20%15%10%5%0%在模型设计中,我们分别采用了支

80、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预测社保长护险以及整体保障缺口的发展趋势。由于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并不显著,且收入法需引入更多假设,因此报告正文将主要呈现支出法的模型结果。两种方法具体细节详见附录。前文论述了中国老年人失能率的变化趋势。文献研究显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医疗技术的进步有望促进失能率呈现持续改善。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覆盖率(即参保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3年的8.4%提升到2009年的30%,在2018年达到95%,此后保持在95%以上。以此为参考预计社保长护险的覆盖率到2026年将达到30%、2036年达到90%,2040年达到95%。即社保覆盖总人口的比例假设社保

81、长护险的覆盖率到2026年将达到50%、2036年达到95%,此后保持在95%的水平。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发展潜力评估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17长护险基金人均支出增速的提升有助于提升整体保障程度。社保长护险的发展将缓慢提升整体护理服务保障程度。然而,中国城镇老年群体依然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和保障不足问题。商业保险极具发展潜力,成为社保长护险的有效补充。鉴于社会基本保险机制是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的基石,对商业保险的定位和市场空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长护险基金的人均支付水平是体现保障程度的关键指标,因此我们也对其发展路径做了

82、进一步探讨。除基准情景外,我们以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人均支出增速变化趋势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对长护险人均支出的增速进行了评估。53 在此情景下,长期护理服务的保障缺口有所缩窄。根据测算,到2040年,中国城镇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规模达3.6万亿元,为基准情景下缺口规模的94%;总体保障程度则提升至46%,比基准情景高了4个百分点 54。此外,2040年社保长护险人均支出将达5.1万元,占参保人群人均护理服务保障需求的28%。值得注意的是,该比例在2031年达到32%后逐年下降,表明一段时期后,社保长护险基金支出的增速将无法弥补服务价格上升的影响。由此可见,即使以城镇

83、职工基本医保基金支出的增速发展,社保长护险对失能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的保障程度仍然不足。因此,商业长护险需要发挥更高的保障职能,以增强对失能老人护理风险的总体保障。小结随着社保长护险的持续发展,中国城镇老年人的护理服务保障将逐步提升。在基准假设下,在未来20年,社保长护险的发展将促进整体护理服务保障程度从35%提升到42%,社保长护险在可用资金的占比也从3.4%上升到2040年的21%左右。在以长护险人均支付水平为参考指标的情景下,预计到2040年,保障程度将提高至46%,比基准情景提高了4个百分点。尽管护理服务的融资结构持续改善,但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仍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和保障不足的问题,保障缺

84、口持续扩大。在基准情景下,预计到2040年,中国城镇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的缺口规模将高达3.8万亿元,较当前规模增长3倍,家庭支出占可用资金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在78%左右。即使在社保以更快速度发展的假设下,保障缺口规模亦高达3.6万亿元。同时,一段时期后,社保长护险基金支出的增速将无法弥补服务价格上升的影响,导致社保长护险的贡献程度出现下降。因此,商业保险等第三方支付手段需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提高保障水平。考虑到中国未来20年经济潜在增速较此前10年将有所下降,财政约束因素增加,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将面临更高的筹资和费用管控的压力,或难以实现与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相似的发展节奏。同时,鉴于社会保险“广覆

85、盖、保基本”的总体原则,预计未来社保长护险仍以保障重度失能人群为主。因此,我们估计的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规模可总体视为商业保险的发展机会。同时,商业保险公司可以重点关注中度失能群体以及重度失能人群的额外保障需求,作为社保长护险的有效补充;同时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保障需求。53 根据公开数据,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人均支出的实际增速从2010的11.8%下降至2020年的1.62%,年均递减 速度为18%。因此假设2020年至2040年,社保长护险人均支出实际增速以年均18%的速度递减。54 根据测算,到2030年,总体保障程度提升至40%,比基准场景高了2个百分点。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发

86、展潜力评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18本报告回顾了中国长护险发展历程,梳理并总结了相关国际经验,并量化估算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状况,期望对行业发展有所启示。根据测算,目前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约占总需求的65%,资金来源以家庭支出为主。社保长护险的有序发展将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长期护理风险保障。社保长护险的发展机制对商业保险的定位和市场空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商业长护险极具发展潜力,并将为社保长护险提供有效补充。一是建议明确建立像医疗保险制度那样的多层次护理保障体系在中国社会加速老龄化背景下,加快健全和完善养老护理机制已刻不容缓。本报告系统地回顾了中国长护险

87、的发展状况,梳理了海外市场长护险发展的路径和当前状况,并量化评估了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程度。国际经验表明,社保长护险与商业长护险的协同发展将是提升社会整体长期护理风险保障的总体方向。前者应重点侧重于为广泛群体提供基本护理支持,而后者则应关注于最大限度地提升护理服务保障能力,即充分满足老年人群的护理需求。根据我们的测算,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约为9217亿元,约相当于长期护理服务保障需求的65%。从资金结构上看,家庭支出是目前失能老人家庭支持其护理服务费用的主要来源,占所有可用资金的96%;社保长护险占资金规模的比例约为3%。目前长期护理保障的融资结构高度依赖家庭支出,

88、社会性护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刚起步,而对包括商业保险在内的其他融资方式的利用严重不足。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起点的社会基本护理保险制度将在提升保障程度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基准假设下,在给定人口老龄化速度、护理服务结构、服务价格趋势等因素的前提下,社保长护险的发展将推动整体保障程度逐年上升,在2040年达42%左右。在其他情景下,如果社护长护险基金人均支出以年间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的发展速度增长,整体保障程度将在2030年达到40%,比在基准场景下提前了4年,2040年的保障程度将提高至46%左右。我们认为,社会护理保险的发展一方面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对商业保险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

89、用,但另一方面,基本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也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将有益于提升民众整体的护理保障意识,同时有助于促进护理服务行业的加速发展。因此,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护理保险作为社保“第六险”稳健发展的重要性。商业长护险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保障程度,满足老年人群多样化保障需求;同时缓解社保长护险的融资压力。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中,中国城镇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从当前的9217亿的规模逐步上升到2040年的3.8万亿元,意味着商业保险极具发展空间,有助于弥合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保障缺口。基于国际经验,商业长护险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商业长护险需要借助于社保长护险发展所搭建起来的基

90、础设施,包括保障内容、评估标准、服务体系,以及培养起来的社会认知,探索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设计差异化的护理保险产品,对社保长护险进行更有效的补充。根据中国市场发展状况,我们对促进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提升护理服务保障水平提出以下建议:在宏观制度方面,建议在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设计中,明确我国应建立像医疗保险制度那样的多层次护理保障体系,明确商业保险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发挥商业保险在提供补充保障、满足多元化需求、促进护理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作用,为商业护理保险及相关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总结及建议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19二是建议加快完善行业

91、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建立行业数据库、规范护理服务标准,并给予鼓励性政策等。三是建议保险公司加快探索混合型保障产品,推动保险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业务创新。四是建议加强对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研究,以及对创新项目的反馈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保险供给方式。五是建议建立以老年人健康为核心的服务体系,通过积极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手段降低失能风险,减少护理服务成本。在行业发展环境方面,建议监管机构及相关组织加快健全和完善保险行业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建设,为保险公司对长期护理保险进行风险定价、风险管理、产品责任设计,从而为提升有效保障奠定基础。首先,建议根据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运营情况建立行业数据库,包括地方长期护理保

92、险试点参保人群结构、失能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服务供给成本等数据,夯实护理保险发展基础。其次,建议加快建立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护理机构资质及评级等标准体系,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有助于保险公司对服务进行定价,促进保险公司探索保险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此外,相关优惠政策有助于推动商业长护险的发展,如给予商业护理保险财税优惠,拓宽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等。在保险保障能力建设方面,建议保险公司加快探索适合中国国情与失能老人需求的创新保险产品。根据银保监会等十三部委2020年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建立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机制”、“探索将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与护理服务

93、相结合”等要求,建议保险公司加快推进混合型保障产品发展;同时,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和互联网方式推动保障产品与护理康养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医疗和养老产品与护理功能相结合,探索保险产品与业务创新,以促进相关商业保险模式的加速发展。此外,各地监管机构与保险公司也可以积极拓展保费支付方式的创新,例如与个人社会医疗保险账户功能相结合。近几年,部分城市允许个人使用医保账户余额购买惠民保、百万医疗等商业健康险产品,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未来如果更多城市能够实现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商业长护险保费,将有助于鼓励年轻群体投保商业护理险,从而提高投保率。在行业发展基础方面,建议全行业加强对老年群体保障需求、资金供给状况

94、、护理服务、国际经验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试点项目或创新方案实际保障能力的有效性分析,促进保险公司和相关护理服务供应方不断改进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从而提升整体护理保障。在人口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同时面临劳动力人口降低、家庭结构小型化等人口结构性变化,这将导致护理服务供需双方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因此,不断提升市场对老龄群体需求特征的认知,持续评估既有服务模式的有效性对改善并提升保险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在服务能力发展方面,有很多研究显示,失能不仅是一个可预见的风险,而且随着社会医疗技术能力的进步,也是一个可管理、可控制、甚至可逆转的健康问题。积极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手段是降低失能风

95、险、减少相关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商业保险行业除了大力发展护理保险等针对老年群体的保障产品外,也须建立以老年人健康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总结及建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20模型设计和数据来源本报告的量化研究目标群体为中国城镇地区60岁(含)以上的失能老年人,由于数据可得性,暂时无法覆盖农村地区。主要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局、国家医疗保障局,以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7年和年两次全国长期护理需求调研。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定义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需求与可用于长期护理服务的所有资金的差值。即: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总规模=长期护理保障需求长期护理保障资金

96、总额长期护理风险保障需求=人均长期护理费用支出*城镇失能人口总数按中度失能与重度失能分别进行估算并汇总。人均护理费用=失能老人住养老机构的占比*人均养老机构费用+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占比*人均居家护理服务费用按中度失能与重度失能分别进行估算并汇总。城镇失能人口总数=城镇重度老年失能人口+城镇中度老年失能人口长期护理风险保障资金来源=长护险试点基金支出+高龄老人补贴+家庭支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基金支付水平发展趋势预测模型从基金管理的角度出发,从基金支出和筹资水平两个方面分别预测社保长护险支付水平的发展趋势。由于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并不显著,且收入法需引入更多假设,因此报告正文主要呈现支出法的模型

97、结果。两种方法具体细节归纳如下。重度/中度失能老人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的占比:数据来自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年需求调研。人均养老机构费用:基于市场可得信息,并根据全国平均消费水平进行调整。人均居家护理服务费用=人均居家生活服务费用*单位时间护理服务费用+人均居家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单位时间护理服务费用。其中,居民期望获得护理的时长数据来自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护理服务费用基于市场可得信息,并根据全国服务行业收入水平进行调整。城镇重度失能人口=分年龄组老年人口数*分年龄组重度失能率城镇中度失能人口=分年龄组老年人口数*分年龄组中度失能率其中,分年龄组

98、人口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老年人口定义为60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组重度和中度失能率数据来自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年需求调研。长护险试点基金支出:2021年数据来自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年间的基金支付水平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测算,详见下一小节。高龄老人补贴=人均高龄老人补贴*80岁以上失能人口,其中高龄老人补贴根据民政部相关补贴政策。家庭支出:相关数据来自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中的支付意愿部分。附录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 211)支出法:社保长

99、护险基金支出=享受待遇老年人的人均基金支出*老年人参保率*城镇地区老年人口数量*被保群体的比例;其中,享受待遇老年人的人均基金支出、老年人参保率为场景分析的控制变量。长护险基金的人均支出:受制度安排、待遇标准等主观政策因素的影响,同时与参保人失能程度、护理服务类型和当地服务价格等客观环境因素息息相关。除基准情景外,我们分析了另外两种情景:-长护险老年人参保率:在基准情景下,我们假设长护险覆盖率遵照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节奏,以此预计社保长护险的覆盖率到2026年将达到30%、2036年达到90%,2040年达到95%。2)收入法:护理保险基金收入=参保老年人人均筹资额*老年人参保率*城镇地区老年人

100、口数量*基金支出比例;其中,参保老年人人均筹资额、老年人参保率、基金支出比例为场景分析的控制变量。参保老年人人均筹资额:社保长护险基金在运营机制方面要求“坚持保障基本,低水平起步,以收定支,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待遇标准”,因此我们还从基金筹资水平的角度进行了情景讨论,来预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趋势:-基金支出比例=基金支出/基金收入:在基准情景下,假设长护险基金支出比例保持目前的水平不变(约65%);在其他情景下,假设长护险基金支出比例到2030年达到80%,到2040达82%,相当于目前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的支出比例。模型结果(基准情景)支出法

101、2%(30);40%(2040)护理服务保障缺口(万亿)1.9(2030);3.8((2030);4.0(2040)数据来源: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国家统计局,其他市场公开数据。除了以控制变量来进行场景分析外,模型测算还包括以下基本假设:在服务需求方面,假设人均服务需求量不变,而人均护理服务价格的增速相当于家庭服务价格通胀率,即实际服务价格不变。在家庭财务支持方面,假设未来愿意支付的服务费用以家庭服务价格通胀率的速度增长,即实际支付意愿不变。基准情景:长护险基金人均支出名义增速=家庭服务通胀增速;其他情景:长护险基金人均支出实际增速年度递

102、减率与2010年至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人均实际增速 55 变化趋势一致;再通过通胀调整得出名义增速。基准情景:长护险基金人均筹资名义增速=家庭服务通胀增速;其他情景:长护险基金人均筹资名义增速以2010年以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人均筹资名义增速的50%增长。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为参照物的主要原因其在筹资结构、基金管理等各方面的成熟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的支付方式改革和医疗费用管控手段可以为将来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根据公开数据,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人均支出的实际增速从2010的11.8%下降至2020年的1.62%,年均递减速度为18%。因此假设2020年至2040年,社保长护险人均支出实际增速以年均18%的速度递减。55附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年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