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实践题。如图①,一个正方体铁块放置在圆柱形水槽...(题目请看图,只求题3的详细过程,谢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关于一次函数,我们已经为大家推送了不少微课、重难点专项,今天为大家最后一次推送一次函数,主要为大家总结一下一次函数全章的易错题、难点问题,力争为大家的学习作以提升。话不多说,请看下文↓↓

一.一次函数中,k与b的重要性

已知一次函数y=(4-2m)x-(m-3),求m的值或范围.

(1)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

(3)图像经过一、三象限.

(4)图像不经过第三象限.

(5)图像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

这类题目常考常错,很多学生头脑混乱,必须梳理清楚.

首先,确定式子中谁是k和b.

k是(4-2m),b是(m-3),注意,要带上前面的负号!

其次,明确k和b的作用.

k,确定函数的增减性,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图像必过一三象限.

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像必过二四象限.

b,确定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

若b>0,则交于y轴正半轴,即x轴上方,

若b<0,则交于y轴负半轴,即x轴下方.

已知一次函数y=kx+b-x的图像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且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k,b的范围.

首先,我们要将一次函数进行化简,

此时,k-1作为k,根据题意可求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问的是与x轴的交点,则可以画草图确定b的范围.

请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y=kx+b与y=kbx(k,b均不为0)的图像的所有可能情况.

我们可以先根据k,b的情况,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再根据kb的正负性,确定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二、待定系数法的运用及变式

(1)已知y+2与3x成正比例,当x=1时,y=4.

(2)直线y=kx+b过点(2,-1),直线y=x+3交于y轴同一点.

(3)直线y=kx+b过点(2,-1),与直线y=x+3平行.

(4)直线y=kx+b过点(2,-1),与直线y=x+3交于点(a,4).

(1)该题错误率很高,主要在于求出所设的k后,直接写成了y=kx的形式,注意,应将k代回原解析式.

(2)有部分同学解题时,似乎不知道交点在哪,其实就是y=x+3与y轴的交点啊.

(3)忘掉了两直线平行时, k相同.

(4求不出a,思维不灵活,(a,4)也在y=x+3上,代入即可求a.

(2)由题意得,交点为(0,3);设y=kx+3;把(2,-1)代入得,

2k+3=-1,k=-2;∴y=-2x+3

(3)由题意得,设y=x+b;把(2,-1)代入得, 2+b=-1

b=-3;∴y=x-3

y=2x+2的图像如何平移经过点(1,-4)?

一次函数图像的平移,是直线的平移,无非是上下平移,或者左右平移,而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我们在平移时,只需牢记两点,

上下平移,抓图像与y轴交点的坐标,

左右平移,抓图像与x轴交点的坐标,

利用通法,可以解决所有平移问题.但如果深入研究,你会发现:

令横坐标相同,可以研究上下平移,

令纵坐标相同,可以研究左右平移,

设经过点(1,0)的直线解析式为y=2x+b

(0,2)向下平移8个单位到(0,-6)

y=2x+2向下平移8个单位过点(1,-4)

(-1,0)向右平移4个单位到(3,0)

y=2x+2向右平移4个单位过点(1,-4)

(1,4) 向下平移8个单位到(1,-4)

y=2x+2向下平移8个单位过点(1,-4)

(-3,-4) 向右平移4个单位到(1,-4)

y=2x+2向右平移4个单位过点(1,-4)

求将y=2x+3向下平移4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的函数解析式.

依旧应该抓点的坐标,此时我们应该知道,任意一点坐标皆可,但选择与y轴交点坐标,计算量最小.

当然,如果在课外知道平移口诀“上加下减常数项,左加右减自变量”,对于这类告诉具体平移量的填空选择题,还是可以一用的.

(0,3) 向下平移4个单位,

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到(2,-1)

四、看图解不等式和方程组

如图,直线y=x+b与直线y=kx+6交于点P(3,5),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6的解集是__________.

这题,很多同学的第一想法,就是把点P的坐标代入两个解析式,求出解析式后再解不等式,这样的做法固然不错,但还是太麻烦了.

我们应该这样考虑,x+b=kx+6,即找到两函数值相等时x的值,即求两图像的交点的横坐标,此时x为3.

x+b>kx+6,说明对于同样的x,函数y=x+b的值大于函数y=kx+6的值,在图像上,即直线y=x+b的图像在直线y=kx+6的上方,只需观察对应的x在3的左侧还是右侧.

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1≤x≤4时,3≤y≤6,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这类题,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但其实不难.

由于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的增减性不会变化,要么随x增大而增大,要么随x增大而减小,因此,给出了自变量和函数的取值范围,即知道了2个临界点的坐标,或(1,3),(4,6),或(1,6),(3,4).

综上y=x+2或y=-x+7

如图,直线l1:y=2x+1与直线l2:y=mx+4相交于点P(1,b).(1)求b,m的值.

(2)垂直于x轴的直线x=a与直线l1,l2分别交于点C,D,

若线段CD长为2,求a的值.

(1) 先将点P坐标代入l1,可求b,再代入l2,可求l2解析式.

(2) 两解,CD若在P点左侧,则yD-yC=2,CD若在P点右侧,则yC-yD=2.

应该说,一次函数的知识点还是很琐碎的,但结合之前推文和本讲复习,基本已经做到全覆盖.

对于方案类的应用题,笔者早在上学期的不等式应用题中,就已经有所渗透,详见:【八年级下】数学 · 一次函数利润,方案类问题大汇总

数学的故事,解题的领悟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教学论博士导师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数学教育总指导罗增儒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我将通过数学解题的简单故事(案例)来说明数学学习的有关道理.

事实表明,学生解了大量的题但还“不开窍”的一个基本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分析过所解的题,也没有分析过典型的习题,解题常常只是为了得个答案.因此

●我们应当学会这样一种对待习题的态度,即把习题看做是精密研究的对象,而把解答问题看做是设计和发明的目标.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念,没有任何一道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总结,总会有点滴的发现,总能改进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

●我们应把解答问题发展为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的巩固)

●我们的解题实践表明:分析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是学会解题的有效途径,至少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之前,这是一个无以替代的好主意.因而,解题学习要经历:简单模仿、变式练习、自发领悟、自觉领悟.

考虑到在这个报告厅里既有学生又有老师,既有初中未毕业的学生,又有比我中学教龄更长的高级教师,为了不辜负这个美好的下午,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19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条一次函数互相垂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