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3万的电视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section>
教科书P91例10,完成教科书P91“做一做”。
</section>
<section>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结合数轴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section>
<section>
2.在实际情境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方便、好记的优点,突出近似数的现实意义,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
</section>
<section>
3.通过游戏、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section>
<section>
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section>
<section>
比较合理地找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section>
<section>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section>
<section>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好吗?
</section>
<section>
师:老师买了一个篮球大约用了100元。请猜一猜这个篮球的价钱是多少元。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预设1:可能是99元。
</section>
<section>
预设2:可能是98元。
</section>
<section>
预设3:可能是101元。
</section>
<section>
预设4:可能是103元。
</section>
<section>
师:篮球的价钱是98元。(板书:大约100元→98元)
</section>
<section>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一个近似数对应的准确数不唯一”的知识点的学习做好铺垫。
</section>
<section>
师:老师还买了一台电脑,大约用了4000元。请猜一猜它的价钱是多少元。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预设1:可能是3990元、4010元……
</section>
<section>
预设2:可能是3980元、4008元……
</section>
<section>
师:电脑的价钱是4090元。(板书:大约4000元→4090元)
</section>
<section>
【设计意图】第二轮关于猜价格的游戏,金额变大之后,学生会发现可以猜想的数字更多了,也意味着可能很多数字对应着一个近似数。
</section>
<section>
师:像大约100元、大约4000元这样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整十的数,我们把它们都叫做近似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0000以内的近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
</section>
<section>
二、借助情境,理解新知
</section>
<section>
1.结合实际,认识近似数。
</section>
<section>
课件出示教科书P91例10。
</section>
<section>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section>
<section>
小组讨论:9985和10000都表示运动员的人数,它们一样吗?为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
</section>
<section>
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预设1:9985和10000不一样,9985是准确数,10000是近似数。
</section>
<section>
师:对!同学们真爱动脑思考,这是好习惯!
</section>
<section>
【设计意图】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从数学角度来讲,它又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础。通过在实际环境中对比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两种不同说法,让学生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含义。
</section>
<section>
2.比较准确数和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
</section>
<section>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容易被记住?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当然是近似数容易被记住了。
</section>
<section>
师:为什么近似数容易被记住呢?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预设1:后面几位都是零,比较好记。
</section>
<section>
预设2:近似数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比较好记。
</section>
<section>
师:对!由于近似数容易被记住,在生活中近似数的应用就很广泛,因为有许多数据我们不需要知道它的准确数,而只要知道大概的数量即可,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这座塔大约高200米;某市大约有30万人;一台电脑的价钱大约是4000元。这里的200、30万、4000,我们都叫近似数。
</section>
<section>
【设计意图】前面已经了解了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再进一步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感受近似数方便、好记的优点,突出近似数的现实意义,体会近似数的价值。
</section>
<section>
3.借助数轴直观明理明法。
</section>
<section>
师:老师这里有3个数字,分别是9000、9500和10000。对于准确数9985,它的近似数应该是哪个?9000、9500还是10000?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预设1:我觉得是9000,因为9985大于9000,还不到10000。
</section>
<section>
预设2:我觉得是9500,因为9985很接近9500。
</section>
<section>
预设3:我觉得应该是10000,因为9985再数15下就是10000了,它跟10000最接近。
</section>
<section>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已经明确了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但对于如何找准一个准确数的近似数,仍是学习上的一大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从而统一思想。但此时学生可能仍无法找到合理的理论支撑来论证自己的想法。
</section>
<section>
(对学生言之有理的解答都应表示尊重与肯定,但意见不统一就需要再进行研讨,从而对这一难点进行突破)
</section>
<section>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还是没有统一,那么老师想请一个小帮手——数线来帮忙。老师把9000、9500和10000这三个数字分别放到了数线上,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出示课件)
</section>
<section>
师:现在你能找到9985在数线上的哪个位置吗?(多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
</section>
<section>
得出结论:9985在数线上接近10000的地方。
</section>
<section>
师:通过观察数线,能发现9985最接近的数字是10000。那么你知道9985的近似数是多少吗?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数线能统一思想:9985的近似数是10000。(教师适时板书)
</section>
<section>
【设计意图】恰当地找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在学生不知道哪个近似数才是正确答案。教学时充分应用现实情境及数线这个直观模型加以突破。利用数线可以将“接近”的含义直观展现出来,使学生根据距离判断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最后总结出根据实际需要寻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section>
<section>
课件出示生活中关于近似数的一些例子。
</section>
<section>
(1)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数值是近似数。
</section>
<section>
学生人数大约为1600人。大约1000盆花。
</section>
<section>
三年级有417人。共有597台电脑。
</section>
<section>
综合类图书2912本。
</section>
<section>
(2)写出例子中准确数的近似数。
</section>
<section>
师:这些近似数是唯一的吗?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会有学生说是,也会有学生说不是。让学生讨论,并得到最终的结果:近似数不是唯一的。
</section>
<section>
师:根据今天的学习与练习,谁来说一说,近似数有哪些特点?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近似数前有“约”“大概”等词语。近似数一般是整万、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一个准确数的近似数不是唯一的。(教师适时板书)
</section>
<section>
师:想一想,怎么把一个数改写成近似数呢?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将准确数四舍五入为符合要求的整万、整千、整百或整十数,还要在近似数前面加上“约”“大概”等词语。
</section>
<section>
师:在生活中,有的时候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你还能举出用近似数的例子吗?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学生自由表达,如有不会,教师可适时引导,再让学生发散思维。
</section>
<section>
三、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section>
<section>
1.完成教科书P91“做一做”。
</section>
<section>
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完毕后,集中展示交流。
</section>
<section>
【学情预设】第1题:学生能统一答案得出结论600。
</section>
<section>
第2题:可能会出现结果3000或3200。两个结果都是可以的,借此也可以使学生体会一个准确数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近似数,更好地培养数感。
</section>
<section>
第3题:得出结论10000。
</section>
<section>
2.猜数游戏。(根据近似数猜价格)
</section>
<section>
游戏规则:老师说出一个近似数,然后学生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学生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section>
<section>
(1)一部手机的价格是752元。(告知学生:一部手机的价格大约是750元)
</section>
<section>
(2)一台电脑的价格是2998元。(告知学生:一台电脑的价格大约是3000元)
</section>
<section>
【设计意图】通过写近似数、猜价格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section>
<section>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数──近似数,你有什么收获?在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section>
<section>
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
</section>
<section>
一个准确数的近似数不是唯一的。
</section>
<section>
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一般是不成熟的,但同时这种理解又是具有个性的。我们要正视这种最初的、朴素的理解,并抓住契机适时地加以引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因为难度不大,教学中尽可能放手,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分享,逐渐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我充分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轴让学生体会“接近”的概念,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section>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精选10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篇1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方法一:18≈20

  方法二:182≈18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4、3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已知成人票价10元,学生票价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价为6元,怎样买票合算?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篇2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估算活动,培养推理判断的能力。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 1米、1分米、 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然后自己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比划的单位长度准不准。

  3、不用尺子测量,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然后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更准、更直。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的本领最棒。

  1、根据第一次的差距再画一次,并检测是不是画得更准一些了。

  (1)摸一摸数学练习册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是长方形的。)

  (2)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又要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自己思考的过程。)

  (3)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把数学练习册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

  (4)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估测的时候,虽然我们手中并没有尺子,但我们心里应该有一把尺, 1mm、 1cm、1dm、1m都已经在我们的脑子中有了印象,再加上身体或者其他物体的辅助,相信让我们的估计会更加准确。

  三、巩固练习 :第46页做一做第1、2题。

  1、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2、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怎么样估计的更准确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篇3

  1.正确估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正确估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1、看谁都能算正确。

  这些题目你们是 怎样计算的? 整百数相加、减,可以先把百位上的数 相加或相减;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 以转化成两位数的口算来算。

  2、下面这些数接近 哪个整百数?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 影院有多少个座位,还要知道 六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可以怎样检验? 221接近220,441-220接近220。一到三年级坐 下后还剩下大约220个座位,220小于239,四到 你的估算合理吗? 六年级就坐不下了。

  你能按照前面的步骤 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 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196<200,226<230, 200+230=430, 430<441,坐得下。 196接近200,441-200接 近240,240和226相比, 足够大了。两个旅行团坐 得下。

  给同学们买面包用了647元。 给同学们买矿泉水用了232元。 买这两种食品大约花多少钱?

  答:买这两种食品大约花880元。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 数学问题?

  买面包比买矿泉水大约多花多少钱?

  答:买面包比买矿泉水大约多花420元。

  仓库里有货物712箱,已经运走了358箱,一次最多能运350箱。剩下的货物用这辆卡车能一次运走吗?

  710<712 不能运走。 ( )

  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篇4

  教学目标:使学生重视估算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结果。

  教学重、难点:加法估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教学用光盘。

  1、说说下面的各数各接近几百。

  出示家电图,商店里有这么几样商品,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价格。

  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指名口答说说自已的想法。

  500元是一个准确的价格吗?(不是,它是一个大约的价格,所以在这里不能用等号,而要用约等号“≈”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指导学生写约等号,再齐读。

  完成第(1)问题。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决,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应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不同的方法。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篇5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口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口算意识和习惯。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快。

  2.仔细观察下面两个算式与上面的题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1.探究500÷100怎样口算?

  3.归纳:怎样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哪种方法最方便?

  1.仔细观察下面左边的算式可以看成右边的哪个算式?用线连起来。

  2.做练习十三的第1、2 题。

  四、作业:练习十三的第3-5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篇6

  教学内容:第59页例2练习十四第7、8题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1、口算下面各题: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出示第59页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教室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2、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3、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个)

  方法二:18≈(个)

  方法三:22≈(个)

  (4)小结: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揭示课题:乘法估算

  3、尝试解决问题: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本子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指名学生板演,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2、练习十四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29页

  板书设计:乘法估算

  方法一:18≈2022≈(个)能坐下

  方法二:18≈(个)能坐下

  方法三:22≈(个)能坐下

  教学反思:在数次估算教学中本课是最成功最自然的一课。两位数乘法的口算难度,为学生自然产生了估算的需要。尽管也有学生尝试口算但是复杂,自然引入估算。学生呈现的方法如同例题中的3种。其中最先想到的就是2个因数都估成相近的整十数。乘法的估算,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不同的估算方法。如只是对算式进行估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在解决问题中,就让学生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估算方法,老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在估算教学中既要交流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更注重培养学生选择最优的估算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解决练习十四第8题时,学生出来较多的方法,如下:

  一、93除以3先求出每行有31棵,再估算12行有多少棵。

  二、93除以3用估算,得出每行大约有30棵,再12行约多少棵。

  三、3行93棵,12行里有4个3行,也就是4个93,93乘4估算出结果。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说明,不错。

  作业反馈:学生都能正确地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并且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少估了多少,或多估了多少。在作业中进行估算时约等号符号的书写经常忘记,写成等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篇7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认识,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思维发展目标:在学习估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1.学会估算,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一、游戏导入、教学例题:

  师:小朋友们,叶老师刚帮了新家,要去商场买东西。你们瞧,我都看中了哪些商品?他们各是多少钱呢?(电话机、取暖器、自行车、电饭锅、电风扇)

  师:每样商品各接近几百元呢?

  师:现在我要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把商品拿出来)请你帮我估计一下,大约要付几百元?你是怎样想的呢?

  指出:你是先算出买这两样商品需要的总钱数,再看它接近哪个整百数是吗?

  师:(如果学生出现了第一种)比较这两种估计的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把两个加数都看成整百数,估算起来比较简单)(我也觉得这种方法估算起来更比较简单,给这种方法打颗星)

  师:(指206+292 500 (元) )206+292不是正好等于500元,而是大约等于500元,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它就是约等号。(板书:约等号)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表示估算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我是怎样写约等号的?(两条边都先向上弯一弯,再向下弯一弯)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上下一样长,一样弯)

  我们一起来写个约等号。(竖空)

  师: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这道算式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师:表示什么意思呢?(206+292大约等于500元)

  师:约等于的500元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206看作 )

  师:说得真好。如果我想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将商品拿出)先想一想,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列式,说想法

  师:这儿为什么要用约等号?(因为得数不是正好等于800,而是估计的)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如果我带了800元钱,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对,206元比200元多,604元也比600元多。他们的和就应该比800元多,所以我带800元是买不回这两样东西的。)

  师:请你帮我任意挑选两样东西,估计大约需要多少元?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指名汇报(23个)

  (当学生说到292+195500元)如果我用500元,能买回这两样商品吗?为什么?

  (对,292元比300元少,195元比200元少,他们的和一定比500元少,所以用500元能够买回这两样商品)

  (如果学生说到305+195500)这儿能用约等号吗?为什么?(因为正好是500元,要用等号)

  师:还有的同学想说。就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小结:二(1)班的小朋友真棒,会把要买的商品的价格都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把这些整百数相加就能得出买这两样商品大约需要的钱数。这就是加法估算。(板书课题:加法估计)要想进行正确地加法估算,首先要能找到算式中一些加数所接近的整百数。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1.想想做做 第1题。

  你知道每个数接近哪个整百数吗?

  演示同桌互相玩(一人出卡片,一人说接近的整百数)

  2.想想做做 第2题

  师:说得真不错。春天到了,小蝴蝶都出来活动了。(点电脑)

  师:能解决吗?动手连一连

  指名汇报。(直接说出接近500的数 )

  3.想想做做 第3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顺利地找出了一些三位数所接近的整百数。继续看,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示第3题 说明题意:用约等号表示计算结果)

  汇报。校对(如有错题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

  师:把两个加数都看作整百数的加法估算咱们小朋友都会了,你瞧

  师:(指498+344)这道算式中的两个加数也都能看成整百数吗?

  师: 哪个不能?为什么?(344在300和400的中间,既不接近300,也不接近400)

  师:(217+356)这道算式中那个加数接近整百数?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怎样就能很快地估计出它的得数是几百多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498+344:把498看成500,再加上344肯定就是八百多)

  指出:是的。在只有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的算式中我们只要把接近整百数的加数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加上另一个加数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数是几百多。小朋友你们会了吗?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4. 示想想做做 第4题

  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小于700?在□里画

  独立思考,进行选择。校对

  根据学生错误进行分析:

  445+198:把198看成200,加上445结果还是6百多,所以小于700。

  5.想想做做 第5题

  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大于500?在□里画

  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指名汇报 校对(针对错题讲解)

  师:想一想,怎样就能很快地比较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比几百大还是比几百小?

  (把算式中接近整百数的加数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和另一个加数相加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数大于几百还是小于几百)

  师:那天,我还看中了这些商品(出示想想做做 第6题)

  师:能解决吗?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里交流。好,开始。

  指名汇报(23) (板书)

  师:我身上有1000元,买哪些商品大约需要1000元呢?请你帮我算一算。

  本届可你学会了什么?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加法估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篇8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小明的家离学校大约十分钟的路程,学校组织活动,要求8点钟集合,小明几点钟从家出发合适?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应该明确:他至少7点50分从家出发,实际上,为了不迟到,他应该提前几分钟,7点45从家出发比较合适.)

  2.这个时间你是怎样得到的?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估算?

  (在估计的基础上进行推算,这就是估算.)

  3.请你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到过估算?

  1.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下面题目:

  a.一所学校的阶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个座位.这个阶梯教室大约能坐多少人?

  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个字,共有31行,这份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

  c.小明和奶奶在健身区散步,小明每分钟大约走39米,他绕健身区一周走了12分钟,这个健身区一周长大约有多少米?

  2.读题,你有什么发现?(解决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估算)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乘数是两位数,都是用乘法.)

  3.根据自己解答过程中的体会和同学的汇报,试着说一说怎样进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根据学生的发言,对估算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分别取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

  1.一本书有50页,每页排23行,每行26个字.这本书大约有多少万字?

  2.小丽每分钟步行52米,1小时大约走多少千米?

  3.一个粮店平均每天大约卖切面790千克,一个月大约卖切面多少千克?

  4.一个苗圃有育苗地4块,每块地有91行,每行种89棵树苗.这个苗圃大约培育多少棵树苗?

  5.一块长方形地,长98米,正好是宽的2倍.这块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6.说出下面哪些内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亿.

  (2)在跳绳比赛中,东东跳了98个.

  (3)这辆公共汽车上大概有40人.

  (4)我们班有45名同学.

  (5)小红三分钟能写85个字.

  7.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

  (1)10分钟你的脉搏大约跳动多少下?

  (2)全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乘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篇9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页例3、例4。

  1本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学习过程,会正确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碧寤岢朔ü浪阍谌粘I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价值,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3迸嘌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团队。

  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出示以下题目:78××4090×81

  教师:你能将这些算式分一分吗?你准备怎样分?

  学生:我想把这些算式按“只有一个因数是整十数”和“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来分。

  教师:同意他的标准吗?请大家按照这个标准把这些算式分一分。

  学生将算式分类后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第1类算式。完成后选一道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学生口算后交流(略)

  教师:(指着第2类算式)这种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的算式我们叫它整

  十数乘整十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种乘法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1碧剿髡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师:你准备怎样口算20×40?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学生1:我把40看成4×10,先算20×4得80,再算80×10就是800。

  教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学生3:我这样算,先算2×4得8,再在8的后面添上两个0。

  教师:这种方法好。那为什么要在8的后面添两个0呢?

  学生3:因为20是2×10,40是4×10,实际上就是2×4的积扩大10倍后再扩大10倍,也就是扩大100倍,所以就在2×4的积后面添上两个0。

  教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这些算法都很好。大家运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剩下的3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题目。

  2碧剿髁轿皇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出示例4的商品图)说说你从图上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说己获取的信息。

  教师:体育老师准备为学校买11个皮球,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帮老师

  估算一下大约要准备多少钱。先自己想想,并小声地说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组的伙伴。小组交流后组织汇报。

  学生1:因为买10个皮球要180元,所以买11个皮球要比180元多一些,大约要元。

  学生2:1个皮球大约要20元,10个皮球就大约要元。

  学生3:1个皮球大约要20元,11个皮球就大约要220元。

  教师:如果学校再买19副乒乓球拍大约要多少元?

  学生:可以把19看做20,所以大约要700元。

  教师:今天你满意自己的表现吗?互相说说自己都有些什么收获?

  教师:咱们带着今天的收获进入数学王国。

  1辈乱徊孪旅嫠闶降幕的末尾有几个0,并说说理由

  首先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估算,然后同桌利用卡片互相练习。

  3惫浪52×19,先独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利用旧知识来解决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并且能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其实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大家多想想,就会越来越聪明。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篇10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万多是精确数还是近似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