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说中信银行不归它管,请问总部在国外的中信银行由谁来管理?

近日,中信银行因为池子事件,来到了风口浪尖。

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中信银行池子事件,先简要回顾一下事件始末。

56日下午,90后脱口秀演员池子发了一篇微博,讲述自己与前东家笑果文化之间的一些纠纷。大意是声讨笑果文化拖欠其演艺报酬,但提出仲裁后却被索赔3000万。

池子及其所发微博,点击查看大图

在池子的微博里,暴露了一个细节,那就是笑果文化的案件材料里,有池子的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而且还盖了中信银行的公章

要知道,账户交易明细是一个人的重要隐私,不论你选择第三方支付、银行转账还是别的什么方式,都会反映到银行账户的明细里。

所以,法律规定,除了用户自己或者授权的人,以及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或者证监、银保监等国家机构经严格审批后,才有权调取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其他人无法调取。

果然,这个涉及到广大用户隐私细节瞬间引爆了群众的情绪,对中信银行一面倒地口诛笔伐。

57日凌晨1点左右,中信银行官方微博发布道歉信,称是员工未严格按规定办理,对王越池(池子真名)郑重道歉,同时对该支行行长予以撤职。同日,上海银保监会介入调查。59日,中国银保监会启动调查程序。

中信银行经理被撤职,源于人民群众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觉醒,但这仅仅是开始

随着反诈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家不约而同把工作的重点转向了银行。

为什么?因为正如刚才所说,无论你买了什么,交易数据都会在银行账单上反映出来。同理,老百姓被诈骗的钱,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转账,也都会在银行账单上反映出来。

因此,管住了银行账户,就等于管住了诈骗的资金流,管住了诈骗的资金流,让骗子骗来的钱转不出去,装不进自己的口袋里,就等于打在了骗子的七寸上,这是事半功倍的大好事。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账户管理却乱象重重,被骗子大加利用。其中两种情形最为突出:实名不实人和失控的对公账户

实名不实人很好理解,就是账户是我的,但是用的人却不是我,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某些人为了蝇头小利出售自己的账户导致。虽然规定每个人在银行只能开设1I类账户,但是全国有3000多家银行,而且互相之间信息不共享,这就使得很多人可以做到以开账户、卖账户为生。

警方调取的骗子账户转账记录,骗取的钱到账后基本在5分钟内被全部转走。

骗子也坐享其成,拿着买来的银行账户,转移诈骗资金,即使警方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资金流入流出的账户,但却发现账户所有人只是之前卖过银行卡。虽然这些卖卡的也会被处理,但是却浪费了警方大量的时间、警力,使得警方无法及时抓到真正的骗子,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如果说实名不实人的账户给骗子提供了资金转移的便车,那么失控的对公账户则等于送给了骗子资金转移的火箭。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对公账户的特征说起。

对公账户本来就是银行为企事业单位、机关团队、民间组织、部队、个体经营户等单位开立的银行账户,在群众的心中,其背后默认绑定了一个正规的公司或者机构,所以,如果骗子在实施诈骗中,让受害人转账到对公账户,一般人都会放松警惕,认为这个账户还比较靠谱。

同时,对公账户由于承担了公司、机构大额资金来往的功能,因此转账的额度很高,基本上都在百万以上。如果再绑定了第三方支付,那等于可以实现向多个账户秒级转账。而且某些第三方支付公司还允许对公账户开设10个子账户,原则上,可以瞬间转账2000万。2000万啊,等警察费劲心思查清这些资金流水的时候,黄花菜早就凉了。

现在,买卖对公账户早已经成为了诈骗黑产界一门重要的生意,只要你愿意,只需要花就可以买上一套,随便洗钱。

包含有电话卡、银行卡、营业执照、对公账户的八件套成为骗子的洗钱利器

那么,难道对公账户和实名不实人的个人账户一样,只需要追究出售者的责任就行了吗?当然不是。因为相对于个人账户,对公账户开办的门槛更高,银行的审核职责也最为明确。按照央行的规定,银行客服经理在办理对公账户前,需要实地查看营业执照注册地址,审核账户开立人的身份,并要和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公司场地合影留存。而目前,很多银行都没有做到尽职审核,当然就要承担对公账户贩卖猖獗的责任。

最近,长沙市公安局就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刑拘了三名银行的工作人员

刑拘的第1个人是光大银行的客服经理方某。专门买卖对公账户的中介,和方某熟络以后,时不时会给他一些辛苦费,方某自然也就心领神会,放宽了审核标准,不但不去实地查看营业地址(由于商事登记制度的放开,很多公司的注册地址都是虚假的),而且连合影都是走个过场,在同一个公司、同一个背景下面拍摄多张照片,整个严格的审核流程被他人为缩短至2个小时。

本来要实地合影的,变成了在同一个房间和多个法人代表合影;图右为方经理。

放松标准必然会放纵伤害。经方某审核办理的20多套对公账户,涉及全国10余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案金额160余万元,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刑拘的另外两个人,分别是工商银行银迅支行的营业经理李某,和邮政储蓄银行天心支行的员工张某,这两个人在明知对方办理对公账户是为了从事电信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时,仍旧为对方提供便利,开办了几十个对公账户。

这些人其实只收了几万块钱的好处费,但是正是因为他们放松了对公账户的审核标准,才使得很多老百姓被骗后几十上百万之后,损失几乎无法挽回,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除了长沙,还有很多地方的公安机关都在瞄准对公账户这个突破口,倒逼银行业履行审核责任,从源头减少诈骗分子转账、洗钱的法宝。而事实证明,这一招是能起到效果的。

据说,深圳的很多银行经理在被公安机关约谈后,才终于意识到,不认真履行尽职审查的责任,导致本银行开办的对公账户被用于犯罪,是涉嫌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根据刑法第287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也就是说,今天你可能还是一个风光的银行经理,明天就可能戴上手铐接受法律的制裁 ,不但前程尽毁,而且会贻害子孙三代。而如果你真的到了这个地步,你所供职的银行绝对不会因为你在对公账户开办方面的绩效考核优秀,就会为你求情,因为银行领导也会因此被监管部门问责。

下狠手、出重拳,必然有收获。据说,深圳很多银行被约谈后,迅速开展了严查严管活动,对嫌疑账户该封的封、该锁的锁,一夜之间,黑市上再也找不到在深圳的银行开办的对公账户了。这效果,不是马上出来了吗?

中信银行的支行行长被撤职,以及长沙光大、工商、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被刑拘,仅仅是个开始。这些事件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不遵守规矩、不履行职责,很快就会遭到清算

长沙、深圳对银行从业人员的处理、约谈,也只是全国公安机关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思路的一个尝试,那就是,找准骗子的七寸,压缩骗子的生存空间。相信,近期会有更多地市的银行从业人员会因之前的放松审核,而戴上银手镯,走进看守所。

但是,对银行业的清算也只是个开始。

反诈战线的人都清楚,对公账户泛滥的上游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形成的公司注册买卖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形成的背后,和市场监管部门没有严格审核、有效审核有很大关系。再往上,还离不开电话卡批量注册买卖的产业链,这和部分运营商没有尽职尽责审核也有很大关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法》里面写满了赚钱的方法,但也写满了依法处置的办法。任何人,只要是触犯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将遭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知识科普: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点击“难友家园”进行关注,同做传灯人

中信银行,为凤凰金融事件涉案主体之一的百信银行控股股东;同时,同属集团的旗下中信资产也是凤凰金融的主要股东之一。可以说,多种关联的中信系,在凤凰金融事件中的角色不容小觑。

2021年业绩数据惨淡,远低于同行水平

今年1月11日,中信银行发布了2021年业绩快报:公司营收2045.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4%,数据远远低于其他银行!此外,中信银行录得净利556.41亿元,录得净利在年复合增长率仅为7.6%,同样落后于同行。

从2019年到2021年,已有多位中信银行高管被查。1月份,中纪委与央视联合制作的专题片《零容忍》播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第四集《系统施治》播出后,中信银行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的金融腐败案,大量细节被曝光。

违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再被重罚240万

在2022年开年,这位“罚单霸主”中信银行,又在不停脚步的提交被罚成绩单。就在本周,央行沈阳分行新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信银行沈阳分行,因违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制度建设等5项违法行为,被罚240.6万元!

同时,时任该分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管延德、时任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张俊杰,均对该分行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负有责任,分别被罚款5万元、1.8万元。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国家和行业始终重视的一项ESG重要议题。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英文缩写。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了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八大权利。此次中信银行沈阳分行的行为,触及到ESG对金融行业审视范畴的核心,对中信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势必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月15日,新浪财经发布有关中信银行“罚单不断,业绩增长乏力”的报道文章,因内容对中信银行有多项负性评价,约24小时内就被公关删文。

大多数人现在搜索到的中信银行2021年业绩快报,基本是精简版:差的数据删去,只留下表现好的、看得过去的数据。

2022年开年距今仅一个半月,中信银行已罚单不断。1月,央行郑州中心支行公示一则罚单显示: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因虚报金融统计资料、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8项违法行为被予以警告,并处罚款87.5万元。

同月,中国银保监会上饶监管分局发布,中信银行上饶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被处以罚款50万元。

中信银行蚌埠分行,因票据贴现业务违规、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蚌埠银保监分局罚款人民币30万元。

起因百信银行设立银行业“反垄断第一案”

2015年11月,百度与中信银行签订协议,共同设立中信百信银行。该行于2017年9月成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 2021 年 8 月 12 日,对百度与中信银行新设合营企业涉嫌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进行立案调查。

2021 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经查,该案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但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

因违反《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基于调查情况和评估结论,决定分别对百度、中信银行罚款 50 万元,系顶格处罚。被行业视为银行业“反垄断第一案”,被记载在中国银行业历史之中。

黑色历史  多年罚单霸主

在年,中信银行已连续四年收到银保监会、央行等开出的超千万巨额罚单,违规事项包括内控管理不严、违反审慎经营原则、违规贷款等问题。

中信银行被罚总金额保持多年领先,是名副其实的银行业“罚单霸主”。

大家最为熟悉的还是前年脱口秀演员池子“手撕”中信银行,控诉其擅自泄露个人信息事件。历时10个月后,调查结果也终于在去年出炉,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中信银行因此事被处罚单450万元。

不禁让人在此联想:近期发生的凤凰金融客户信息大面积泄漏事件显然远比演员池子的那场信息泄漏行为更加严重。那么,此次凤凰金融客户信息泄漏事件,是否也该被立案调查?

又是谁如此神通广大,能在凤凰金融的刑事侦查期内,成功实施凤凰金融海量客户信息的精准泄漏,幕后究竟有多大隐情?

不知是受到诅咒,还是因果循环,我们看到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态:凤凰金融事件的关联机构,上至股东、中间有合作机构、下到赞助合作商,被越来越多负面阴影缠身、且愈演愈烈......

那些曾经的霸主是否有真正反思,放弃了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翻手作云覆手雨”的日子还能走远?

难友家园视频号已开通,没有关注的可以按视频号二维码,进行关注!

看完文章后,想要本篇文章被更多人看到吗?想的话,这样做:

这样做会让更多圈外人看到,扩大影响力。


提示:鉴于不言自明的原因,请还没有加好友的朋友添加好友。请勿重复添加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内容和图片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学习且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凡是来源清晰的,我们都标明作者大名,向原作者致敬。部分文章及图片因网络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我们会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并出示著作权属证明,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监会批准的保险公司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