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拟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双重上市是什么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金财经7月26日消息 阿里巴巴今日发布2022财政年度报告,同时宣布拟在香港和纽约双重。

年报显示,生态体系GMV为83170亿元,其中面向中国消费者业务产生的GMV79760亿元,国际市场占540亿美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13.1亿,超10亿来自中国市场,3.05亿来自海外。

阿里巴巴2022财年营业收入为8530.62亿元,同比增长18.93%。其中,中国商业收入为5927.05亿元,国际商业收入为610.78亿元。全年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619.59亿元,同比下降58.78%。

目前,的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中国商业零售业务,收入占比69%。其他业务板块中,国际商业业务收入占比7%,收入占比最高,达到了9%。

值得一提的是,全年总收入在抵销跨分部交易前和抵销后分别为1001.8亿元和745.68亿元,实现了13年来首次年度盈利。经调整EBITA从去年的亏损22.51亿元,改善为今年的盈利11.46亿元。(紫金财经综合)

从阿里巴巴上市看双重股权结构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引起了人们对其“合伙人”制度展开了

讨论,进而深入本质,揭示了其背后的非典型的双重股权结构,阿里在

香港上市失败的原因也在于此,这还引发了人们对我国引进双重股权制

度的探讨。本文将结合阿里巴巴上市,对双重股权结构本身以及我国现

阶段是否适适宜引进双重股权结构进行分析。

阿里巴巴;双重股权结构;特征;启示

事件回顾——阿里香港上市失败转向美国上市

阿里巴巴原定于香港上市,为迎合香港证监会的“同股同权”上

市原则,同时又保持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阿里创新性地提出了所谓

“合伙人”制度,即要求董事会的多数席位由合伙人提名,且存在一

股多权的股权结构,违反了“一股一权”的公司治理精神和“同股同

权”的上市原则,实质上是一种非典型的双重股权结构,也就使阿里

没有通过香港证监会的审批进而转向美国市场,于

阿里在美的成功上市引发了人们对双重股权结构的公司治理结构

和我国是否可以引进多重股权结构进行了探讨。下文将结合阿里上市

的案例对双重股权结构和阿里上市对我国公司股权结构的启示进行分

双重股权结构是指上市公司将股票分为两类,

特别股所拥有的表决权远超普通股。简而言之,就是不同于通常说说

它不依据股权平均分配,

而是赋不同类型股票以不同的投票权。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与双层股权结构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股权结构特点是合伙人拥有对多数股东的

独有提名权,也就是,说合伙人拥有董事人选的最终决定权。这个特

殊的公司治理结构区别于普通的持股比例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区别于

典型的通过股票分类表决的典型双重股权结构。阿里巴巴上市所采用

的合伙人制度披着合伙人的外衣,没有明确设置普通股与特别股两类

不同投票权的股票,也没有直接拥有董事的决定权,但其实质却是一

种 “同股不同权”的非典型的双重股权结构。

双重股权结果在很多西方国家都被接受,很多家族企采这种治理

因为双重股权结构对公司创始人和公司的发展发挥着明显优势,

首先,保障创始人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创始人对公司都有着深

厚的感情,犹如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同股同权就好比父母之外的其

若干人要与父母分享抚养权,父母就不能很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利,从

而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双重股权制度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我国现行

的“同股同权”的治理模式不能保证马云等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

而失去了控制权,就无法很好地掌控公司的发展方向导向权,双重股

权结构刚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的需要,

这也是阿里设计“合伙人制度”的初衷所在。

其次,有利于公司的持续经营和长远发展。双重股权结构对创

始人控制权的保障可以促使创始人更好地经营管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

司,作为公司发展的最大获益者,相比后加入公司的股东,创始人更

可能也更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来制定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

虽然双重股权结构在保障创始人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发挥创始

人的个人效用,促进公示的长远发展、防止恶意收购等方面起着积极

作用,发挥着“同股同权”股权所没有的作用,但双重股权结构打破

同股同权的原则也就破坏了股东的平等表决权等公司法原则;第二,

特别股股东对公司的实际控制很有可能损害普通股等小股东的利益。

阿里曾披露马云有时会代表该集团进行投资,但诸如将交易利润转回

阿里集团或是将交易收入捐赠给慈善基金等,都易使马云的个人利益

和集团利益混淆,从而使马云及其合伙人从中受益而大多数股东对此

没有控制权和监管权,这种利益冲突就会造成小股东利益和受损,该

模式尚缺乏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

阿里香港上市失败对我国引进双重股权制度的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化也成为一种必然趋

势。从阿里的美国上市及对国外其他有影响力的采双重股权治理结构

的公司企业考察来看,双重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发展有重大的积极意

义。但对于我国现阶段是否引进双重股权仍有争议。

笔者认为,双重股权结构之所以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盛行,是因

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市场日趋成熟,具有较高开放程度,

政府干预小、信息披露制度详细,监管机制健全,资本市场本身具有

足够的判断能力;我国资本市场整体还在发展之中,有很多方面需要

完善,投资者不够理性,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盲点,监管不到位以及诚

信缺失严重,中小投资者占据重要比重的情况下,因此现阶段尚不存

在包容双重股权的环境。

同时,我们应充分肯定双重股权结构的积极作用,已做好准备,

适时地引进并加以改造使其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考虑到香港地区兼

有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

很多制度与西方国家相近,

已基本具备双重股权结构发展的空间,且香港地区的相关法规也为双

重股权结构的公司治理模式留下缺口,香港证交所有规定在“特殊情

况”下,可允许“同票同权”的例外。因此,香港地区应勇于创新,

适时地改变规则,引进新的制度进行试点,做全国大范围的引进的领

路人,为将来引进该制度提供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李靖、王金兰:《双重股权结构下的公司治理问题探析——

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论坛》,2015

《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遇挫原因浅析》,

《股权稀释过程中公司控制权保持

张奇:《从公司治理角度评阿里巴巴“合伙人”制》,《现

《论双层股权结构的可行性和法律边界》

《由阿里巴巴上市事件再看双重股权结构的利与弊》

《金融论坛》,2015

实行双重主要上市之后,预计国际投资者将更多配置阿里港股,可能给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同时,阿里巴巴港股预计也将符合港股通资质,从而或为内地投资者直接投资阿里创造更多便利。

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申请,拟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实行双重主要上市之后,阿里预计国际投资者将更多配置阿里港股,同时,阿里巴巴港股预计也将符合港股通资质,从而或为内地投资者直接投资阿里创造更多便利。

在美国挂牌的存托股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依然可以继续互相转换,投资者可继续选择以其中一种形式持有阿里巴巴股份。分析普遍认为,对于阿里以及中概股,双重主要上市是顺应当前格局和市场预期、确保投资者利益的最优商业选择。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这个决定的目的是希望让更广泛多元的投资者,尤其是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参与者,能共享阿里巴巴的成长和未来。

阿里为何选择双重主要上市?

2018年香港联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后,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公司选择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但在交易机制设计上,大多以美国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挂牌多采用“二次上市”模式。

近段时期以来,双重主要上市正在成为中概股回港的主流模式。截至目前,已有知乎、贝壳、小鹏、理想等9家中概股公司实现在美国和香港双重主要上市。

相比二次上市是将在主上市地的股票在另一资本市场挂牌交易,实现股份跨市场流通,双重主要上市则是上市的两个资本市场均列为第一上市地,不分主次。这使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具有更强的风险对冲能力,即上市公司在一个市场退市不会影响其上市地位,上市公司可通过将所有股票转移到另一个上市地,从而既可以避免退市风险,又降低了退市成本。二次上市虽然要求简单,但一旦被迫在主上市地退市,二次上市地交易的股票也就同样面临退市清算。

双重主要上市之后,相关公司可以更好应对单一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阿里巴巴和香港渊源已久,从2007年以来,阿里巴巴就将香港作为主要上市地的首选。

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就曾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4年,阿里巴巴筹划整体上市时,首先考虑的目的地也是香港联交所,并开展了相关路演。但由于当时相关规定限制,阿里最终转赴纽交所上市。

2014年,赴美上市前夕,阿里巴巴仍公开表示:未来条件允许,我们将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内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长。

2018年,香港联交所启动上市制度改革,这也为包括阿里在内的大量国内互联网公司在港上市创造了更有利条件。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纽约依然作为阿里的主要上市地。

自2019年在港上市以来,阿里巴巴大部分流通股已转至香港注册。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阿里巴巴集团股份于香港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约7亿美元,于美国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约32亿美元。中国和亚太地区作为阿里巴巴业务开展的主要市场,阿里始终受到中资和亚太资金的高度关注。此次阿里新增香港作为主要上市地,在技术层面上水到渠成,也符合市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预期。

此外,阿里巴巴选择在港双重上市,将显著拉高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科研投入等技术指标。对香港联交所而言,包括阿里在内的更多优质交易标的,也将加强其对全球市场的吸引力。而实行双重主要上市之后,中概股美股和港股的定价相互独立,有望提升香港证券市场的定价能力。流动性的增加和定价能力的提升,将有利于香港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中概股企业选择双重主要上市,并不影响其在美国的上市地位。长期以来,海外资金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作用显著,阿里等一批中概股公司在美上市,也增进了全球资本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的了解。

明确未来三大战略方向: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

“过去这一年,阿里在组织和文化上做出的一系列改变,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开端。”在同日发布的股东信中,张勇写道,“我们必须比这个时代变化得更快,必须更坚决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更快速地把共识转化为行动。尽管这些变革效果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显现,但是我们相信,我们正行进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张勇表示,面对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阿里的应对之道的基本原则是“坚定信心,积极应变,做好自己”。

2022年年初,阿里巴巴进一步明确了三大战略——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作为集团面向未来坚定不移的方向和指引。

在消费者业务领域,阿里完成了国内年度购买用户超过10亿的既定目标。数据显示,过去一个财年,超过1.24亿消费者在淘宝天猫年度消费超过人民币1万元,这些消费者的跨年活跃率高达98%。而本财年淘特超过3亿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当中,20%从未在淘宝天猫上购物;淘菜菜年度活跃消费者中,则有超过50%首次在该平台上购买生鲜。

与此同时,阿里逐步建立起一套分布式物流网络,形成了规模化的远中近场的完整布局——从早期合作伙伴模式的全国快递,到逐步实现从全国到地方、从远场到近场的时效达、当日达、次日达等多种模式。最新一个季度,菜鸟日均处理的跨境及国际包裹量也已经超过450万个。

在云计算领域,阿里目前付费客户数已超400万,其中包括超过60%的A股上市公司。

自2021年阿里云中国区设立16个分公司以来,这家国内最大云厂商就将“本地化”写入了发展战略中,分公司负责区域的本地化运营,包括与本地客户建立连接,建立本地化生态。其后一年,阿里云从各方面推进本地化战略,其中一个关键的变化是,分公司总经理从销售单元向经营单元转变。

在全球化领域,阿里正致力于探索消费领域的全球化和云计算领域的全球化。当前,阿里巴巴在全球部分区域和国家拥有多个消费业务的品牌,包括速卖通、Lazada、Trendyol和Daraz等,海外市场年度购买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在云计算领域,阿里巴巴目前已经在全球27个地区提供了云计算服务。

与此同时,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22财年年报,年报显示,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中,阿里巴巴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13.1亿,其中超10亿来自中国市场,3.05亿来自海外。GMV为8317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占79760亿元,国际市场占540亿美元。

此外,年报还披露了最新合伙人名单。年报显示,阿里巴巴合伙人目前共有29名成员,除此前宣布退休的部分成员外,来自蚂蚁集团管理层的相关成员包括井贤栋、倪行军、曾松柏、彭翼捷等也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为什么还能香港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