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分子量基础上减去两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三个氢原子两个硫原子分子量变成多少?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时应及时地进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的意义及说法。
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净物这个前提下进行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须是纯净物。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b、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系:[投影片展示]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

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所构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投影片展示:教材图2-8介绍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③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达三千多万种。


    学生阅读课本P36前三段,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思考讨论: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

布置研究课题:元素的故事。分组布置任务,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全班汇报。

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
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

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l、H等

③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e、2N

用卡片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课堂练习记忆元素符号名称及写法、读法。

   (4)探究活动汇报:元素的故事。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加深对元素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节 元素  元素符号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将全班同学分组,课下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课上选代表向全班汇报。选材可以是“元素的发现史”,“元素名称及符号的由来”,“关于元素的趣事”等等。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理解和记忆起了促进作用。

  • 元素,元素符号 相关文章:
  •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1、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3、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含量、所含元素质量比重点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确定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1个碳原子质量只有1.993×10-26千克,在计算的时候十分不便,...

    第7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教学目标1、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3、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含量、所含元素质量比。...

    教学目标1、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3、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含量、所含元素质量比。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了解及查阅;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

    一.知识教学点1.元素。2.元素符号。3.单质和化合物。4.氧化物。二.重、难、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难点: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的区别的联系。...

    本节内容我一共上了3课时,可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理想,总结经验如下: 1、介绍相对原子质量时,要指出“以C-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并用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每届学生在学到分子、原子、元素这部分内容时都普遍感到难学,其原因是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识记的内容又较多,故学起来均感到枯燥无味,然而这次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新教材上的插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前几节课来说,学生已经知道同类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性区别在于核内所含质子数不同,因此,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下一个定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第二章 分子和原子第三节 元素 元素符号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学目的 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教学目标 : 1.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 2. 学会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教学重点 : 元素概念,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 : 元素概念的形成及应用.教学过程 :1. 口答 : 什么是分子 ? 什么是原子 ? 本质区别是什么 ?2. 什么...

    教学目标 : 1.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 2. 学会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教学重点 : 元素概念,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 : 元素概念的形成及应用.教学过程 :1. 口答 : 什么是分子 ? 什么是原子 ? 本质区别是什么 ?2. 什么...

    第六节 元素 元素符号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认清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3、准确叙述元素符号的含义。4、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并能举例说明。...

    第二章 分子和原子第三节 元素 元素符号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 超过2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有机分子中原子的共面共线是中学有机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此类题目的解题思维方法如下:原子共面共线问题思维的基础: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苯、萘、蒽的平面结构;乙炔的直线结构。1. 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在甲烷分子中,一个碳原子和任意两个氢原子可确定一个平面,其余两个氢原子分别位于平面的两侧,即甲烷分子中有且只有三原子共面(称为三角形规则)。当甲烷分子中某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该代替原子的共面问题,可将它看作是原来氢原子位置。其结构式可写成如图2所示。左侧甲基和②C构成“甲烷分子。此分子中⑤H,①C,②C构成三角形。中间亚甲基和①C,③C构成“甲烷”分子。此分子中①C,②C,③C构成三角形,同理②C,③C,④H构成三角形,即丙烷分子中最多两个碳原子(①C,②C,③C)三个氢原子(④H,⑤H)五原子可能共面。2. 乙稀的平面结构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键角为120°。当乙烯分子中某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则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在乙烯的平面内。其结构式可写成如图4所示。三个氢原子(①②③)和三个碳原子(④⑤⑥)六原子一定共面。根据三角形规则[⑤C,⑥C,⑦H构成三角形]。⑦H也可能在这个平面上。 至少6个原子(6个碳原子),至多10个原子[6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每个甲基可提供一个氢原子)]共面。3.苯的平面结构 苯分子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键角为120°。当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在苯分子所在平面内。甲苯中的7个碳原子(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和甲基上的一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苯环上的5个氢原子)这12个原子一定共面。此外甲基上1个氢原子(①H,②C,③C构成三角形)也可以转到这个平面上,其余两个氢原子分布在平面两侧。故甲苯分子中最多有可能是13个原子共面。同理可分析萘 分子中10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8原子共面和蒽 分子中1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共24个原子共面问题。4.乙炔的直线结构乙炔分子中的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一定在一条直线上,键角为180°。当乙炔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和乙炔分子的其他原子共线。①H ②C ③C ④C四原子共线,甲基中的三个氢原子一定不在这条直线上。 此分子中①C ②C ③C ④H四原子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故该分子共有8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再如: 其结构简式可写成 最少6个碳原子(因双键与双键之间的碳碳单键可以转动),最多10个碳原子共面。再如: 中11个碳原子,萘环上的6个氢原子共17个原子共面。亚甲基上的两个氢原子分别位于平面的两侧(①C ②C ③C构成三角形)。

其实这个很麻烦的,有的会涉及到最多或最少的问题
给你举几个典型列子解释下吧。
比如说苯环,它的每个原子都共面,就是12个 ,如果是甲苯的话,因为甲烷最多三个原子共面,所以你要在12个的基础上再加两个。
再来是乙烯,它也是每个原子都共面,如果它的H换成其他基团,比如说甲基,首先那个C是一定共面的,再来就是和C相连的一个H,所以也是在原基础加2,如果是其他基团就用类似的方法推。
嘛,我只能说成这样了,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1959年,费曼在演讲《在底部还有很大的空间》中说道:“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所有的技术革新都与把物质制成有用的形态有关,从物理学的规律来看,不能排除从单个分子甚至原子出发组装制造物品的可能性......如果有一天可以按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原子,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

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纳米科技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

迄今为止,纳米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原子论和量子力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处理原子分子时最基本的方程,它反映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每个体系都有一个薛定谔方程,通过解薛定谔方程得到一系列波函数中(x,y,z)和对应的E,从中便可了解体系的能量和各种性质。氢原子或类氢离子的薛定谔方程的一般解,既是结构化学中所需解决的问题,又是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本文用简明而详尽的方法,对氢原子或类氢离子的薛定谔方程的一般解作如下探讨。

氢原子或类氢离子满足的薛定谔方程为

所以定态下的的薛定谔方程为

由于在空间中氢原子与类氢离子是关于原子核中心对称的,所以可以将(2)式转化为球坐标系下的方程为

对于⒂式,这个方程只有当l=0,1,2,3……以及l>ml时,才能得到收敛的解,这又引出了一个量子数,称l为角量子数。

i、当E>0时,该方程的解为

此情况下,该方程总有解,能量E可以取任意正值,非量子化,表示电子可以离开原子核运动至无限远,相当于单电子原子电离的情形,由于能量E可以取任意正值,因此电子的能量谱是连续谱的形式。

综上所述,因为对于被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量都小于零,所以此时的n=1,2,3……, n 称为主量子数, l为角量子数。且[if !msEquation][if !vml]

所以对于确定的波函数具有三个量子数分别为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l。

3.氢原子与类氢离子波函数

n,l,ml是量子数,为本征态的标志。

量子数n , l , ml所取的数值分别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