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安装MacOS虚拟机不能隔空投送,接力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超出了我的范围

win10装macos的系统第一次遇到对不起。

更新时间:2022年5月23日
UTM虚拟机教程具有时效性,请注意 UTM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

  • 支持模拟30+种处理器,包括x86平台,ARM平台,PPC平台,RISC-V平台和SPARC平台
  • 得益于SPICE,通过准虚拟化实现了快速的本地图形
  • 使用最新的应用程序接口为iOS11+提供美观友好的UI
  • 直接从设备上创建、管理和运行虚拟机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维基百科

但在 iOS SDK 中,Apple 并没有提供像 macOS 平台的 hvf 那样的虚拟化接口,这意味着 UTM 在 iOS 平台面临着只能使用软件加速(TCG)的局面。没有硬件虚拟化的加速对虚拟机转换效率的影响巨大,仅使用软件加速的 QEMU 的效率相比起使用 KVM 等虚拟化技术的 QEMU 有着肉眼可见的差距,大致就是:一台接近宿主机性能的现代机器和一台二十一世纪初的古董级机器的差距

UTM 标准版本使用 JIT 加速软件模拟,需要开发者签名或像 AltStore 这样的自签,而不能使用企业签名。

AltStore 最显著的缺点就是只能生效7天,而付费开发者更是需要 688CNY,这对正常用户并不友好。

虽然 Jitterbug 不需要持续连接 PC,但由于其需要通过 PC/Mac 生成配对文件,依然需要 PC/Mac 完成操作,并且因为需要利用 VPN 模拟 Xcode 调试,所以也是需要开发者签名的。

总结就是:在目前的 iOS 平台,几乎没有任何实用性,费时费精力,吃力不讨好。


UTM 标准版使用 JIT 加速,但 iOS 并非所有版本都允许使用 JIT,这也是 UTM 系统版本的要求的原因

满足以下任意要求即可安装 UTM 标准版。

  • 满足 iOS11+ 且具备越狱环境

UTM 标准版本不可以使用企业签名,Jitterbug 不可以使用 AltStore 自签或企业签名,使用了错误的签名会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

  • 仅 UTM 标准版本:适用于 iOS14.2-14.3或 iOS11 以上已越狱,一般适合老版本iOS用户和越狱用户。
  • UTM SE:适用于 iOS11+,适合不能开发者签名或自签的用户,但效率很低。

UTM 标准版本可以进行自签或付费开发者签名,Jitterbug 仅可使用付费开发者签名。

UTM可以通过 AltStore 自签、开发者签名、越狱安装。

  1. 解压 ZIP 压缩包即可得到 setup.exe 文件,并运行其来进行安装。
  2. 安装后启动 AltServer,这时 AltServer 不会出现在前台,而是出现在“通知”和任务栏中。
  1. 解压 ZIP 文件即可得到 AltStore.app,并将其复制到应用程序文件夹中。
  2. 连接iPhone/iPad设备,并信任该电脑。

第一次使用 AltServer 需要安装邮件插件:

  1. 打开“邮件” APP,如果已经运行则需要重启。
  2. 选择“首选项”,并点击“管理插件”。
  3. 点击应用并重启完成安装。

  • 在 iPhone/iPad 端下载则通过 “分享”,传输到 “文件” APP。

在 “My Apps” 中,点击右上角 “+” 按钮,随后选择 UTM.ipa 文件。


UTM官方源在国内速度可能让人难以接受,可以通过 Github反代 或在 UTM官方QQ交流群 中快速下载。

通过安装的终端或SSH来运行 dpkg 命令,终端可以选择安装 NewTerm。


Jitterbug 仅可使用付费开发者签名。

可以通过在这样的开发者签名网站签名 Jitterbug。

Github 上的 JitStreamer 项目也可以授予 UTM JIT 权限,由于其提供的服务器不包含大陆,暂时不做教程。 官方网站:

Jitterbug 第一次使用需要生成配对文件,此后皆可独立启动。

将设备连接到 PC 并信任此电脑。

确保已经安装 iTunes,且能正确识别连接设备。

打开“CMD”,将 jitterbugpair.exe,拖入 “CMD“ 窗口内,即可快速输入其绝对路径。

打开终端,将解压得到的 jitterbugpair 从 Finder 拖入终端,即可快速输入其绝对路径。

生成配对文件前首先需要安装 usbmuxd。

完成生成配对文件后,将配对文件传输到 iPhone/iPad:

点击 “配对文件” 选项。

在“启动器“选项中,选择自己的设备。

完成后,在 APP 列表中点击UTM,即可正确启动 UTM。

  • iOS 处于亮屏已解锁状态。
  • iOS 设备设置了锁屏密码。

1.无法链接到被调试设备

  • 设备名称不可以有 Emoji、中文表情或其他特殊符号。
  • 导入的配对文件是连接该设备生成的。 表现为配对文件名称内的 UUID 与本机 UUID 保持一致
  • 导入的配对文件未被额外修改,使用iTunes 或 AirDrop 传输
  • “设置” App 中显示的当前勾选的 VPN 配置文件是 Jitterbug ,若 Jitterbug 仍然提示这个问题,请尝试重新安装 Jitterbug,并重新生成配对文件。

2.无法导入开发者镜像

  • 导入的开发者镜像文件与设备的 iOS 版本相匹配。
  • Jitterbug 自上次使用后需要重新开启

需要使用多任务界面手动关闭 Jitterbug。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通过 libimobiledevice 手动挂载开发者镜像。

  1. 下载开发者镜像,Github 下载链接:

注意下载对应 iOS 版本的或接近的开发者镜像

使用 JitterbugLite 需要一台辅助设备,来为需要启动 UTM 的设备进行调试

  1. 需要将 JitterbugLite 安装到辅助设备上,且两台设备必须在同一局域网内。
  2. 配对文件生成依然是生成需要启动 UTM 的设备的。

进入 UTM ,点击新建虚拟机。

保证虚拟机内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般只需要设置 “系统”、“驱动器”、“显示”、“网络”。

  • “架构” 选项:通常默认保持 x86_64即可。

对于 x86 虚拟机,有 Q35 和 i440FX 可选,i440FX 机型是QEMU一直以来使用的模拟机型,其效率不如 2009 年新生的 Intel Q35 机型,支持的特性也已经十分落后

以下是对于常见操作系统的选择:

对于Windows7 及以下操作系统系统,使用 i440FX(pc)即可。

  • “内存” 选项:通常设置为设备内存的 40%,设置比 40% 更高的值可能会引起内存不足导致 UTM 虚拟机运行不稳定及崩溃。

大多数完成安装后的镜像,一般都是 MBR+Legacy Boot 引导方式,开启 UEFI 后会导致虚拟机卡在 UEFI Shell 而无法继续。

部分对于 QEMU 制作的镜像是支持使用 UEFI 引导的,通常作者会单独说明。

安装 Windows 8及以上的原版镜像,可以开启 UEFI 支持。

UTM 3.1.4 更新将高级设置转移到了 “QEMU设置” 选项中。

  • CPU 型号:通常只需要保持默认 “Default” 即可。
  • 对于 i386/X86_64 虚拟机,通常只需要设置为 “1” 。由于 i386/X86_64 不支持在 ARM 平台进行多核虚拟化,设置更多的核心只会在主机的一个 CPU 核心进行模拟,更多的虚拟核心可能会严重影响虚拟机单核性能
  • 对于 ARM32/ARM64 虚拟机,则可以设置更多核心,开启强制多核。
  • 强制多核(MTTCG):
  • 对于 i386/x86_64 虚拟机,开启该选项可能不会得到实际效果,还可能导致性能发挥不稳定。
  • 对于 ARM32/ARM64 虚拟机,设置多个虚拟核心并开启该选项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 “JIT 缓存” 选项:通常这个选项对虚拟机的实际运行性能影响不明显,默认为虚拟机内存的 1/4,一般情况保持默认即可。

开始设置”驱动器“,首先需要准备已安装完成的虚拟机镜像或安装镜像。

如果没有任何可用的镜像,可以通过在 UTM库 内下载已完成安装的 “UTM 虚拟机文件“,也可以下载这里提供的镜像库。

  • 百度网盘镜像库 (来源于 ):

驱动器的创建可以是导入或创建新虚拟磁盘

选项,接下来在文件 “APP“ 中,选择导入到镜像即可。

虚拟机镜像格式繁多,如果不知道下载的镜像应该如何设置,可以看下面列出的一些常见镜像的设置。

  • 可移动驱动器:开启后可以在虚拟机运行时进行热插拔。
  • 格式:即镜像的对应设备类型,可以按照上面的例子进行设置。
  • 对于 Windows 操作系统,通常只需要保持 IDE 即可,确保系统含有相应驱动,可以设置为 SCSI、Nvme 及 VirtIO。
  • 对于 Linux 操作系统,如果发行版使用的内核含有 VirtIO 支持,建议使用 VirtIO。

点击右上角 “+” ,创建新虚拟磁盘。

  • 可移动:开启后可以在虚拟机运行时进行热插拔。
  • 接口:通常保持 IDE ,其他选项需要确保虚拟机操作系统含有相应驱动程序支持。
  • 大小:自行按照需求设置。

若新建的虚拟磁盘为 QCOW2 格式,其不会立即占用设备空间,而是根据虚拟机内使用量缓慢增加占用。

驱动器的顺序至关重要,错误的顺序会导致 QEMU 无法找到可引导设备,需要将可引导设备放置驱动器第一位。

  • 调试日志记录:对于 UTM 出现的 BUG,可以开启该选项,导出发至 UTM Github 项目反应。

大多数完成安装后的镜像,一般都是 MBR+Legacy Boot 引导方式,开启 UEFI 后会导致虚拟机卡在 UEFI Shell 而无法继续。

部分对于 QEMU 制作的镜像是支持使用 UEFI 引导的,通常作者会单独说明。

安装 Windows 8及以上的原版镜像,可以开启 UEFI 支持。

对于 UTM3.1.4 之前的版本,UEFI 启动选项在 “系统>高级设置” 中。

  • 使用本地时间作为基础时钟:开启后能够解决部分 Linux 发行版在 UTM 运行中的时间错误。
  • QEMU 属性:此选项中参数将添加至 QEMU 启动命令的 “-machine” 后,用于添加类似 -vga qxl 的启动参数。

该选项可能会与 UTM 自动生成的启动参数冲突,一般不需要进行更改。

  • 强制使用 PS/2 控制器:用于解决虚拟机内操作系统不能使用默认的 USB 控制器操作,通常用于运行 Windwos XP 及部分精简 Windows 镜像。

  • 模拟显卡: QXL 系列:高性能虚拟显卡,仅支持 2D 加速,对于 Windows 8及以上和 Linux 操作系统可以发挥其性能。 VirtIO :半虚拟化显卡,在 UTM 上对于运行 Linux 虚拟机,支持进行 OpenGL 3D 加速,同时 UTM 提供持 Windows 10 及以上操作系统驱动程序,但并不支持 3D 加速。

只是维持虚拟机正常运行,只需要保持默认,对于 virtio-gpu-pci 需要使用 UEFI 启动才能正确运行

  • 适应屏幕:即为拉伸虚拟机显示画面覆盖全屏。
  • 视网膜模式:用于虚拟机内适应 iPhone/iPad 高分辨率,该选项需要虚拟机正确安装 SPICE Tools 才可以生效。

VirtIO:半虚拟化网卡,支持10Gbps以上速率,性能最佳。

  • 剪贴板共享:开启后宿主机与虚拟机剪贴板内容共享。

该选项需要虚拟机内正确安装 SPICE Tools。

  • 共享目录:开启后,宿主机可以选择 “文件” APP 内本机文件夹作为共享目录,在虚拟机内通过 WebDav 的方式共享文件。

你的iOS版本不支持无越狱运行UTM

  • 按照本文章 “iOS UTM 标准版启动”解决该问题。

  • 按照本文章 “iOS UTM 标准版启动”解决该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导入时,点击任何文件都没有反应

  • 未能使用正确的签名方式签名。

原因:使用的镜像不支持 UEFI 或未能正确设置驱动器。

  • 使用支持 UEFI 的镜像。

启动虚拟机进入UEFI界面(无法启动)

问题:使用的镜像不支持 UEFI 或未能正确设置驱动器。

  • 使用支持 UEFI 的镜像。
  • 按照 “UTM/UTM SE 使用 > ‘驱动器’ 选项“ 重新设置驱动器。

原因:驱动器没有被正确配置

  • 按照 “ UTM/UTM SE使用 > ‘驱动器’选项 ” 重新设置驱动器。
  • 确保驱动器可用且为可引导设备。

虚拟机启动后鼠标键盘无法输入

原因:对于一些老系统或精简过猛的系统,可能会不兼容 UTM 默认使用的 USB 设备。

原因:虚拟机设置的内存过大,超出iOS限制。

解决方法:在“系统"将内存减少,设置为本机内存的30%~40%。

原因:这是UTM2.0.x带来的新问题,只能使用一个IDE驱动器。

解决方案:通过升级UTM3.0.0以上或降级UTM1.0解决。

  • UTM 使用企业证书签名导致。
  • 使用为 p12 格式的开发者证书和部分“超级签”平台,启动虚拟机会黑屏。
  • 使用 AltStore 签名或在线开发者签名。

原因:系统不含 AHCI / Nvme 驱动,或更换了驱动器的接口。

  • 将驱动器接口改为 “iDE”。
  • 尝试更换为镜像原接口。

Linux虚拟机设备紫屏重启

解决方案:在 “虚拟机设置 > ‘显示’ 选项” 中,切换不使用 GL 加速的虚拟显卡。

总的来说,UTM 虚拟机在 iOS 平台依然只是一个玩家们的玩具,“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 仍未实现,我们依然无法在 iOS 平台进行更好的生产力活动。

如果你需要讨论 UTM 与 QEMU 的内容或指导,可以进入 iOS UTM官方QQ讨论群

个人原因,需要一台能随身携带又能当主力办公机的,于是从去年底开始选购,买了之后也算有不少波折,最主要的问题来自于win 到 mac系统的适应上,到现在用了半年多,基本上算是入了门,所以特意写出来,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1、我不是果粉,选所有东西只选当时最合适自己的,所以别先入为主带什么有色眼镜。

2、我说的主力机的含义是主力办公兼业余修修图的电脑,什么游戏玩家,什么码农,什么excel深度玩家,什么生产力工具都别对号入座,以下所有分享基于我需要的这台电脑能满足基础办公+基础修图用而展开。

3、购买的时候八代U还没大面积铺货,所以见谅,别说什么八代低压U都秒天秒地,那个时候没得选,再多说一句,就算有八代低压U,我还是会谨慎购买的,因为降频问题还是在的。

4、尝试了一些人眼中恶心人的举动,比如给电脑加个壳子,比如贴膜,见谅,吊丝买个电脑不容易。

算是半个文字工作者以及业余摄影爱好者,自己目前的主力机是i5+16gb+128ssd+1TBhdd的itx台式机,因不打游戏,所以没有显卡,i5的核显绰绰有余了,用了三年多了,无论是办公还是修修图,没有过一丝不够用的感觉,说实话切实感受到什么叫性能过剩,所以当我需要一台笔记本时,我对这台笔记本的配置要求也很简单:不能低于我用了三年多的这台办公台式机,处理器方面虽然说性能过剩,但是考虑到修图以及大量raw的批量处理,CPU方面不考虑低压版(这里想说的是因为购买的时候是去年年底,所以喜欢较真的大兄弟别跟我说八代低压U已经很强之类的话了,那个时候真的没几台八代U笔记本),再一个是内存的话希望一步到位,毕竟想用个三五年的机器,别到时候有遗憾,所以16GB是必须的。

cpu和内存定下来后其实可选的已经不多了,鉴于个人对hp以及美帝良心企业的偏见,所以从最开始,就进入了二选一环节,一个是DELL的xps 15,另一个就是15寸的MacBook Pro。

▼首先是dell xps15,那个时候还没有八代u的版本,性价比最高的是海淘版本,一万块钱基本上可以买到xps的顶配版本了,7700HQ的处理器,4K高分屏,1tb固态以及指纹解锁,放在半年后的今天也都是一线阵营。

▼接下来是15寸的MacBook Pro,其实2016和2017版硬件上差距很小,先看2017版本,配置上除了4k触控屏没有,其他基本不输xps15,缺点也很明显,贵,基本上512固态版本可以海淘两台xps15顶配了

▼说说最后选了MacBook Pro的原因吧:一是用了那么多年Windows系统,想尝试下完全不同的Mac os;二是实际看了朋友用了一年多的xps 后,总觉得做工上面真的还是差口气,松松垮垮的感觉(轻喷轻喷),我怕一万多一台电脑用不到三年五年;三是对比之后,对MacBook Pro的屏幕实际显示效果印象深刻;所以综合了以上三点,最后在马云家入手了2016款15寸512Gb版的MacBook Pro,实际比海淘xps顶配版价格高出了4000块,说实话,咬了咬牙。2016款MacBook Pro优势在于,配置上没差多少,价格能便宜四五千,如果像我一样敢在马云家买的话,要比官网gb便宜五六千了。

▼选择同城快送,马云家销量最好的那家,价格比官网便宜了很多,下单后一个多小时送到我手上。

▼喜闻乐见的开箱环节,确认是全新未拆

▼2017年产,基本配置包装上也写了,cpu应该是6820HQ,512gb在水果的笔记本定位是高配,顶配是1tb,因为知道肯定要装虚拟机所以没考虑256gb。

▼下层是充电线、说明书

▼说明书下面是充电头,87w,type-c口

▼揭开塑料纸,2016款开始不再有发光苹果logo了

▼logo旁边有塑料纸留下的痕迹,用力擦后还是有一点点很不明显的痕迹。

▼开盖,会自动开机,但是很多人会和我一样,那到时候已经没什么电了。

▼蝶式键盘,被吐槽很厉害,确实如果在店里第一次试用的话你会惊讶的说这是什么玩意,来搞笑的?不过使用了段时间后,适应之后会感觉好点,输入也能到很快,键程肯定是短的。

▼背光灯可调,不刺眼不漏光。

▼超大的触摸板,有点是进一步提高了触摸体验,完全可以不用鼠标了,缺点是面积太大偶尔会误触。

▼扬声器开孔,左右各两个,实际外放效果很不错,但是你一定不知道我们看到的这些扬声器开孔其实都是假的,因为拆解后可以知道,扬声器不在这个位置

▼四个type-c接口,15寸带bar版本四个都是全速接口,13寸右面两个不是全速,除了四个type-c接口,2016年开始只保留了3.5mm耳机接口,SD插槽以及USB3.0接口都被砍了

▼来看看touch bar,很好的创意但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东西,后期如果软件都在touch bar上拓展下,还是挺不错的,系统现在自带应用都会在touch bar上有对应功能,比如看照片,touch bar一键拖动。

▼浏览器可以选择不同标签页

▼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拖动进度条

▼用qq音乐,可以一键点收藏

▼Siri键,以及指纹识别/开关机键,顺便说下,siri真的该好好升级下了,前几年大张旗鼓,这几年偃旗息鼓的意思。

说说配件吧,也算是折腾了我小半年,走了不少弯路也花了不少冤枉钱,跟大家分享下:

双肩包:如果你平时喜欢背双肩包的话,对于一台十五寸笔记本,首推带笔记本槽位的双肩包,无论是防护性能还是背负舒适度都是最好的,个人现在两只常用的双肩包放这台笔记本都很不错,一个是coach的双肩包,虽然官方参数只能放14寸电脑,但是可能是因为MacBook Pro152016款瘦身的缘故,正正好好放进去了,第二个包是宜丽客的双肩摄影包,简直是神器,一机两镜一三脚架一笔记本还能各种配件充电器,容量很大,当然也有缺点,拉链做的真不怎么样,已经换过一个拉链了。来个链接,以及我的包实拍。

    宜丽客(ELECOM) 日本offtoco旅行单反相机专业佳能尼康男女户外摄影包S028 二代升级款 灰色 L号469元京东去购买

▼然后是,看到很多女生在办公楼里喜欢这么用,优点是小巧便携也好看,缺点是真的装不下多少东西,这种手提包更多的是短距离使用,比如去开会去楼下喝咖啡谈工作这种。这东西我最后没买,因为适用环境太少,给几个某宝的照片吧,有需要的自行搜索,基本上都是国产小牌子,没有什么大厂跟进。

▼内胆包(套),我选择的方案,虽然大多时候在双肩包里,但是经常拿出来后在外面放很久,拿来拿去还容易磕着,所以选择了轻薄的内胆包,当然我没买,而是自己用牛皮做了个,保护性很好,也算轻薄,大家可以自行选择购买,我觉得这东西还是可以的,轻巧还能起到保护作用。下图是我做的保护套实拍,双色,用了不少皮子啊,原谅我一下子放了五张照片,因为自己很得意 。

2)壳:我买了,那种透明的保护壳,但是我不建议购买,保护效果很好,一开始买来电脑实在怕磕到,所以去买了个壳子,也被基友嘲笑说你特么电脑还装个壳子?脑子是不是抽风了 ,然后买来之后一用,实在是太厚,并且太影响整体手感了,原来的金属的紧实的手感用了这个壳子后一点感觉都没了,于是用了几天我就扔了,不太建议购买。下图就是我的那个壳子,边缘可以看到塑料透明的那个就是,总结下就是保护性很好,用户体验会很差。

3)膜:好吧,我又恶俗了,贴了前盖、后盖和屏幕膜,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贴了撕撕了贴,也算是有发言权了吧,分别说下感受,第一,个人认为前后盖膜可以贴,现在某宝上各种图案的膜也算是能彰显自己个性吧,当然防护效果有限,只能抗住轻微的划擦,比如我贴的这个原色膜,色差是有的,但是实实在在的保护了一次,看图,包里东西放太多,钥匙之类的擦到了,还好有张前盖膜。

▼关于膜的第二件事我想说屏幕膜可以不贴,当然如果你有个一直要过来戳你屏幕的领导的话除外 ,我来仔细说说吧,首先关于这两代MacBook Pro的屏幕,购买之前你必须知道的是屏幕涂层脱落,不知道的自行度娘,整体来说中招的概率还不小,中招情况如下图:

▼当然苹果的售后还是良心的,就算是过保了,还是会免费更换屏幕的,所以如果你只是担心屏幕涂层脱落而贴膜的话就完全是多此一举,完全放心使用,真脱落了去换又变成新的了。另一个不建议贴膜的理由是笔记本和手机不同,用完了就合盖,也不用触摸,所以不会像手机屏幕那样频繁被滑来滑去,所以只要不是我说的身边有个人一直会对你的屏幕指指点点的人的话,贴膜用处不大。第三个不建议贴膜的原因是我最开始买过好几张膜了 ,某宝上钢化膜和贵的便宜的膜都买过,钢化膜很不合适因为厚度原因,电脑会稍许的合不拢,处女座实在不能忍,普通贴膜厚度上没问题,但是选购上来说要注意了,不是越贵越好,磨砂膜我不能忍,MacBook Pro这么好的屏幕用上磨砂膜秒变MacBook Air ,高透膜的话我买过三次,一次的膜有颗粒感并且侧面看上去是花的,第二次带蓝光的,这里说下,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建议避开蓝光贴膜,真的是有色差的。第三次的最便宜效果倒是最好,但是高透膜最大的问题是反光,真的是反成狗,整个屏幕感观下降好几个档次,我现在是裸奔的,来,给大家看看高透膜的实拍。

如果你嫌原装充电器太大,或者你需要在两个地方用电脑又不想一直带来带去硕大的电源,那么这段你就需要看下了,对,我们需要再配个充电头子和线,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来给大家介绍下吧,顺便提一下:PD协议是未来PD协议是未来PD协议是未来,如果不是刚需的话,无论是手机还是笔记本充电头,都建议大家等pd协议充电器普及了再买或者首选支持pd协议的。

▼移动充电宝 ,目前选择不多,全汉有一款类似的,充电头网站给出的评价也还行,但是作为一个伪米粉,还是想推荐下这款:紫米 15000毫安款充电宝(最开始有2w毫安款,后来减量不减价,没了)支持PD 2.0协议/QC3.0设备/3口输出,最大功率45W,其实主要是给switch用的,但是据实测也可以给MacBook Pro充电,当然只能应急用,插上还是会掉电,只是掉的慢了,可以适当缓解下。

▼小米45w/65w充电头,最开始是给小米笔记本用的,由于是type-c接口并且做工尚可价格也实在所以被很多朋友拿来给自己的笔记本充电,建议首选65w版本,45w重度使用肯定要掉电的,还要注意的是45w版本有两个,一个是线不可拔的版本,一个是某东可以买到的数据线可插拔版本

    小米USB-C电源适配器(45W)85元京东去购买

▼65w版本只能在某宝上买到,看过充电头网的拆解的话应该是放心的,用料很足,价格也公道,充电头网站前几天团购,才79块,缺点是带线版本,并且插头不能收进去。

▼充电头,最后我买了这款,支持PD3.0/QC3.0,65W输出,实测可以满电使用不掉电,做工优秀支持的协议也多,体积比原装小了一圈,除了价格外找不到他什么缺点。

    苹果MacBook配件/手机/平板/笔记本充电头适配器139元京东去购买

▼看下实拍对比图,很好,另外说下价格,做活动的时候可以90-110这个区间段买到。

来到了大家槽点最多的地方,我知道有很多人会说买个电脑还得配很多很多转接线,真是个笑话,对!完全同意,最开始我也很无语,2016款开始的MacBook Pro实在是太激进了,没有一点过渡的把就接口全部砍了,导致了必须要各种转接线,于是我也走上了这条路,既来之则安之,首先原装接口我是不会买的,太贵了,东西是好但是实在是觉得不值得,于是折腾一番,分享之。

▼多合一HUB,这大概是大多人的省心之选吧,从几十块到上千块都有,按需购买,优点是多合一省心省事省空间省时间外观还美滋滋,缺点仔细了解下还是不少:第一发热,看了下无论是上千块的贝尔金还是几十块的某宝货这个情况都有;第二是非原装转接头都大概率的存在干扰wifi情况,特别是右侧两个,用了之后wifi大概率无信号;第三是贵,虽说几十的也有,但是看得上的基本上两百加了;第四是用久了容易松动,你要这么想,一旦松动的话等于所有转接口都废了;综上我最后没考虑这个多合一方案,但是还是上几个我觉得整体不错的款吧。第一个是比较贵的这个HyperDrive,外国货,价格在六七百左右,自行搜索。大多数后来的品牌基本上都是参照这个设计的。

▼网易智造,看了很久,差点就下单了

    冰川银249元京东去购买

▼绿联,国产很不错的品牌,买了它不少东西,有需要亦可以选择,口碑不错

▼分开买。说了那么多,说说我的选择吧。先说自己需求,否则肯定会被喷的:常用一个2.5寸的+常用SD卡读卡器+很偶尔会读个u盘,所以仔细想了下既然就这点需求,也不完全需要多合一的那种,于是想了下:不如分开买吧,其实最省的方法是就买一根转接线就行了,但是我还是分了三根,因为担心万一有一天要同时用移动硬盘读卡器及u盘,三根线都来自于绿联,分别是type-c接口的移动硬盘数据线、usb3.0转type-c线以及一个高速的type-c接口读卡器。

▼着重说说这个type-c接口的读卡器吧,找了真的很久,这也是我最后没买多合一款的主要原因,因为多合一款的里面的读卡器都是USB3.0上限速度的(理论最大读取是90M/s),我去查了芯片,做了很多功课,所以这里很确定。而因为我用a7r3,时常要导入很多照片,并且我的SD卡是支持UHS-II的,所以为了更快的读取速度,我选了这款支持UHS-II的type-c读卡器,理论的读取速度达到288M/s,给个购买链接吧,这类产品我全网都找过了,type-c、UHS-II、大品牌的不会超过五款。

▼ 可以看下我之前的帖子,虽然笔记本是最后买的,但是之前也慢慢提前攒了套给笔记本专用的键鼠,个人认为很满意,基本上算是很稳的笔记本键鼠搭配了(罗技 anywhere2s+filco minila 67青轴无线版),当然还是想说一句,MacBook Pro的触摸板已经足够好用了,即使是高强度使用都是可以扛下来的。有兴趣看下面这个帖子吧。

    67换新衣记一、这两年陪我的键鼠回顾其实不算个外设发烧友,只是根据实际需求慢慢买了几个,几年用下来很是满意,还是想回顾一下,然后安利给大家,好的东西还是希望大家能一起分享。本人算是大半个文字工作者,对键鼠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毕竟一天有很长的上班时间在敲打点击着这俩大兄弟,所以在朋友的安利下,先后买了几个键盘和鼠标西里丫| 6 评论20 收藏32查看详情

抱歉这里没有什么Mac OS入门指南,大妈家已经有很多多此类好文章了,需要快速入门的可以参考,如果像我这种准备佛性使用电脑的人来说,不管是什么系统,时间久了也没什么学不会的,所以这篇文章没有系统介绍和使用技巧,主要是想想我从Windows10搬家来Mac OS之后遇到的软件问题以及最后选择了什么解决方案吧,使用环境及需求前文已述。

不建议把Mac os完全删了换成Windows系统,因为那样的话为啥要买苹果本?个人来看如果只用Windows系统的话,那么dell xps15是很不错的选择(甚至无之一),并且mac硬件对Windows的系统兼容性也不是最好,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在MacBook Pro只安装Windows系统,否则真的是多出好多钱,但是体验不一定有在xps上好。

当然当然,只是想纯装b的除外 。

▼其实Mac 系统里有Boot Camp助理可以实现双系统,但是实际使用还是需要来回切换的,所以我选择了

Parallels Desktop,对于对Windows还有轻度需求的人来说,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实际使用下来目前Mac os上的微软office三件套还是会有些兼容性问题,如在mac编辑好的word,放到Windows电脑上还是会有细微的格式上的差别,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的话这点是没法接受的,所以即使我大多数文字处理工作都在Mac上完成,我仍然还是偶尔需要在Windows系统上对重要文件进行校对,所以这个时候我就需要Windows系统用一下了。这个时候

Parallels Desktop完美的出现了,Parallels Desktop是一款运行在 Mac 电脑上的极为优秀的虚拟机软件。用户可以在 Mac OS X 下非常方便运行 Windows、Linux 等操作系统及应用。用户不必繁琐重复地重启电脑即可在 Win 与 Mac 之间切换甚至同时使用它们。

▼支持把原电脑的系统完全镜像过来,因为第一次用,觉得还是挺神奇的,最叹为观止的是因为公司打印机和原电脑是一个路由器下的,新的这台笔记本因为mac地址的原因不在这个路由器下,所以用Mac os系统下打印机是连接不上的,但是用虚拟机打开迁移过来的原电脑的Windows系统竟然可以打印,恕我孤陋寡闻,简直不可思议,这波操作猛如虎 。

▼遇到及其重要的文件,打开虚拟机,然后在Windows环境下打开校对,真的是方便,当然大多数情况下直接在mac下做就行了。还有个情况,目前还找不到类似于光影魔术手的Mac端对应软件(主要是批量处理),所以我在大妈家写原创的时候都会开着虚拟机,在需要批量修改照片或者一些简单处理的时候,打开下Windows下的光影魔术手就行了,很方便

▼可以右键直接用Windows下的软件打开macOS 下的文件,也挺方便的

▼微软三件套:经过几次换代,目前微软出的Mac版offic三件套已经基本上和Windows版本靠的很近了,基本上Windows上的菜单及各种操作都在mac版本上能找到对应的,大多数是一致的位置,部分要在顶部菜单栏上去找,兼容性方面也做的很不错了,除了很个别文件在mac上排版后在Windows电脑上看会发现排版变化,大多数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跨平台的兼容性正越做越好,这点也是我敢鼓起勇气完全从Windows平台搬家至mac平台的最根本动力,当然如果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文件,建议像我一样,做好再去Windows平台上校对一下,毕竟老板是不会听你解释说你用的是Mac平台不兼容巴拉的。下图左面是mac版微软word,右面是Windows版word,基本上不会有学习难度的。

▼WPS,终于有mac版了,但仍处于内测阶段,不少网友一阵欢呼,但是理性来看任重道远,下载了用过几次,整体还是在beta阶段,首先部分该有的功能缺席,第二比mac平台的微软word还是有差距,当然大家还是要鼓励的,毕竟多了一个选择,如果可以做到与Windows平台一致的水准的话,还是值得期待的。

▼文件管理类,暂时找不到类似于Windows平台Q-DIR这样好用的文件管理器,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一天对文件的管理会用到很多次,而mac端文件管理软件目前没有找到太好用的,也希望有懂行的朋友介绍下。

▼对群晖的兼容性(备份及跨平台跨设备读写),这个也是我之所以敢换平台的另一个大原因,了解了之后群晖各个软件在Mac平台都有也都能用,而对于我最重要的是文件的安全,因为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真的不希望写完的东西误删或者因为硬盘问题丢失,所以时时的云同步很重要,无论是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上的改动,都会同步到家里的nas里,然后还会存储不同版本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当我看到群晖的DRIVE软件在mac上有的时候,基本上就放心很多了,实测也很好用,与Windows下无差别,有了nas之后对于文件的那种安全感,真的是有点小幸福的。当然也想吐个槽,不知道是否是个例,在mac下面无线连接群晖读写文件的速度及效率要明显低于Windows,读写速度慢不说,经常会假死,有时候甚至拷贝到一半就停住了,同样的操作在Windows下面从未遇见,这个有点小不爽,目前的做法是遇到大文件读写,都是在虚拟机下的Windows下完成,速度及效率反而好点。

▼这大概是Mac用户最不用担心的吧,无论是Photoshop还是lightroom都很好用,只要在Windows会用的,到了mac平台也不会有一丝学习难度,实测也如此,所以如果你像我一样从Windows完全搬家至mac的话,至少在adobe系列软件上不要有什么顾忌,Mac os天生的对影音及图片编辑上有着强大的处理能力,听过吐槽办公三件套的,但是吐槽adobe系列在Mac上表现的应该不多吧。

▼当然前文已述的也有一些困扰我的问题,那就是在用Mac写大妈家文章的时候,经常要批量修改大小、添加些箭头啊注释啊之类的、加些水印、整些邪恶的马赛克、按比例裁剪、拼图等等等等,却找不到一款像Windows端光影魔术手那样的集大成的软件,mac端下载了很多兄弟推荐的软件,首先各个都有各自特点,基本找不到能同时满足我需求的软件,所以最开始我用Mac发原创的时候经常手忙假乱,同时打开好几个软件,一个负责批量改大小一个负责加马赛克一个负责拼图一个。。。。。,到最后决定在写原创的时候老老实实打开虚拟机,点开熟悉的图标:光影魔术手。。。。(有懂行的望指点)

▼经常会用到百度云,下载些工作上的大文件,以前是买会员,知道用了mac之后发现了这个神器,配合Chrome浏览器实现不冲会员无限制下载,当然他还有很多很多功能,大家自行搜索教程,鉴于良好的用户体验(主要是省钱了)推荐给大家,用后你会回来谢我的。

▼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买了MacBook Pro之后删了mac系统,换成了Windows的话,你将会错过苹果煞费苦心建立的整个软件生态,有时候甚至觉得为啥苹果本可以比同配置微软本贵个好几千的原因不在于很多人说的系统,因为单看系统并不见得比Windows好多少,但是当你同时有苹果的多款设备的时候,你会被它所建立的环环相扣的软件生态所吸引,比如你可以用MacBook Pro来接听你的电话:

▼在所有设备上同步照片,手机上一咔擦,电脑ipad立刻都有了

▼隔空投送,不用任何辅助软件直接在多设备间传文件

▼甚至是在一个设备上复制的文字,时时可以在另一个设备上黏贴

▲有人说你这些所谓的软件生态在Windows上也有,在Android也有,是的,完全赞成,但是苹果的优势是借助iphone强大的用户基础,然后通过iCloud、及无线通信作为纽带,把多个设备都连在了一起,相辅相成,总体上你不会觉得说哇塞好惊艳,但是那种稳稳的感觉还真是挺不错的。

好了,软件方面结束,以上软件基本满足我作为一个自认为的文字工作者的日常使用。

洋洋洒洒写了好几个晚上,基本上把半年多来对这台笔记本的感受写了出来,除了前期适应新系统以及选购配件及软件折腾了一阵子,其他基本上算用的很舒坦,也基本上达到了换电脑前的逾期,原来的台式机一直没挂咸鱼,就是怕搬家失败还得再用到,前两个月也终于挂了闲鱼出了,现在来说99%的时间是用Mac os系统,极少情况会打开虚拟机在Windows下校对下文件以及使用下光影魔术手。

来,最后说下这台MacBook Pro的优缺点作为结束语吧。

1、整体做工、颜值、质感还是很出色的,这点大家应该都认可的吧;

2、Mac系统 反应流畅顺滑,过渡自然;

3、MacBook Pro的屏幕可能参数不是笔记本里最好的,但是实际感观真的很棒;

4、touchbar对系统自带软件的支持很棒,使用下来也很炫酷,另外指纹识别好评;

5、macOS下office三件套(微软)已经可用,兼容性正逐渐变好;

6、隔空投送、收发短信、接听电话以及通过iCloud实现的各种同步操作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7、这是一台触摸板真的可以取代鼠标的笔记本电脑;

1、我知道新事物来的时候总有质疑声,但是我还是想说,取消USB接口,取消SD卡槽,取消HDMI有点步子迈太大,支持的dell等厂商的做法,新老交替的时候新老接口都还在,然后逐步减少老接口;

2、屏幕图层有脱落风险;

3、相对于logo灯不亮我更在意屏幕没有窄边框;

4、大家都在说macOS很稳定,但是我想说半年用下来更多的感受是流畅和顺滑,稳定的话个人觉得不如现在的Windows10,会遇到无故重启,会遇到应用假死退不出去,会遇到软件打不开;

5、macOS的软件市场差ios的软件市场几个数量级,可选的软件太少,然后有一些收费软件又贵的莫名其妙,比如有个别清理软件要卖好几百,说实话真的好用的话十几块或者几十块我是肯出的,几百块的话我还不是手动定期清理吧,或许是被Windows惯的吧;

6、一些按键逻辑和使用逻辑还是希望苹果能放下身段随个大流,比如文件的复制黏贴剪切,比如图片浏览选一张看一张。。。。

7、蝶式键盘肯定没有在店里第一次体验的那么差,实际使用下来也能长时间码字,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用久了MacBook Pro的蝶式键盘,有次用了一下同事的ThinkPad的键盘,我勒个去,这种感受,你们应该能体会得到。

8、都在说touchbar鸡肋,反而我觉得还行,接下来主要的问题是常用软件都适配。

9、看到小米的小爱同学可以一句话多个软件签到,我想说的是Siri你该升级了。

好了,收工,大家轻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隔空投送一天能传多少张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