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恒瑞医药对外融资的大举动?

撰文|王志 编辑|LZ

睿蓝研究员通过持续一个月对恒瑞医药上市20年的研究,研究事项包括基础价值、市场与客户、三张报表、实际控制人(三重利益结构:早期利益合伙人、团队、市场投资人)、坐标与逻辑(决策逻辑、信用逻辑、研发逻辑、收入逻辑、利益逻辑、负债及债务结构逻辑、核心技术及产品逻辑、市值逻辑、财务长周期逻辑)、预期管理和特别注意事项,贯穿它20年来的事实与结论为一个长周期逻辑,推出了两篇研究作品《复盘恒瑞医药:如何成为一家好公司?(上)》和《复盘恒瑞医药:好公司如何构筑护城河?(中)》。

睿蓝研究编辑LZ与研究员王志,进一步讨论了恒瑞医药为什么能长盛不衰?它如何重构利益合伙人?有长期价值公司与机构长期资金的关系以及一家好公司的标准,讨论形成了第三篇研究作品《复盘恒瑞医药:一家好公司的利益合伙人》。以下是编辑与研究员讨论实录:

资本的眼光是雪亮的,时间会证明一切。靠题材的投机主义公司招来的是投机资金,靠长期价值获得竞争力的公司引来的是长线资金。一家好的公司它表现的是董事会正确决策能力、健康的财务能力、产业产品的竞争能力、贯穿始终的诚信能力、预期长远的战略能力、敢于市场竞争的团队执行能力。我们一直在验证并探索,如果我们将中国资本市场4000多家上市公司去除行业属性的标签,只作为“公司”来评判,如何为每家公司确定坐标系,它在浩瀚星空何处。

关于融资、负债与同行业的比较

Q:你研究了恒瑞医药这么久,最直观的结论是什么?你认为恒瑞医药是好公司依据是什么?

A:不以“圈钱”为目的,这是恒瑞医药给人最为感官层面的东西。自2000年10月首发募资4.792亿元后,恒瑞医药就再也没有通过定增、配股来募集资金,更没有发行过公司债。这么多直接融资工具,恒瑞一个也没有用过。如果恒瑞医药要融资的话,我相信它比A股市场95%公司都更有说服力,比如研发,比如并购,比如国际市场拓展,哪一项都可以融来钱。此外,2013年之后,恒瑞医药也没有进行过间接融资。

Q:做到这一点的确不易,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准在全医药上千亿市值公司来对照,还有没有这样的公司(没有过直接融资)?如果有,他们的负债结构是怎么样的?

A:我从Wind调取数据看到,1000市值以上生物医药公司中没有进行过直接融资的企业有智飞生物、迈瑞医疗和康希诺-U。不过,迈瑞医疗和康希诺-U上市时间比较短,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智飞生物是一家疫苗研发销售的生物制药公司,于2010年9月登陆创业板。不过,近年来,智飞生物的资产负债率出现大幅上升。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三季度,智飞生物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8.46%、38.61%、47.48%、53.32%。这与2016年及以前处于10%之下的数值反差极大。

这是因为2017年以来智飞生物间接融资所取得借款的不断增多,情况如下:

迈瑞医疗是一家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于2018年10月登陆创业板。上市至今,资产负债率较为稳定(2020年三季度,为28.34%)。实际上,上市当年,迈瑞医疗就清偿了18.01亿元的短期借款和0.43亿元的长期借款,。过去两年,也并未出现过间接融资。

康希诺-U也是一家疫苗研发销售的生物制药公司,于2020年8月登陆科创板。上市后,便清偿了1845.8万元的长期借款。截至2020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5.62%。

Q:我们再把面放大一点,在大市值生物医药公司中,融资较少的有哪些?融资最多的又有哪些?

A:融资比较少的有片仔癀、泰格医药,两者分别于2003年6月、2012年8月上市。上市至今,片仔癀先后通过配股、发行公司债累计融资10.76亿元,泰格医药通过定增募资11.3亿元。

融资最多的是复星医药。据Wind数据,1998年8月上市至今,复星医药共发行过10笔短期融资券,6笔公司债,3笔中期票据,进行过两次定增和1次配股募资,在2003年还发行过1笔可转债。通过上述方式,累计融资216.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2020年,复星医药直接融资均来自短期融资券,相应累计融资18亿元和9亿元。往前再推两年(2017年-2018年),复星医药先后发行了3笔公司债券,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和偿还计息债务本息”,累计融资40.5亿元。

更直观地说,复星医药近年来在“以债养债”,这或是从其地产板块粘上的“习性”。

Q:从千亿市值生物医药融资情况来看,能否看出一家好公司所具有的品质?

A:可以的。除去行业因素,只是作为上市公司存在,要格外重视不融资企业,在其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把这作为判断好公司的一个标准。

很多公司过于强调资本杠杆,同时会带来很多风险,最大的风险是商誉减值。

并购里的利益相关人是最大的隐患,这里边包含大股东、创投、风险投资、财务投资人以及过桥机构(如产业投资基金),存在偏离行业估值标准。没有钱的上市公司资本杠杆是最危险的。(特别提示:现金流和资金链短缺的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

关于决策、效率与风险管理

Q:这些年,恒瑞医药做对了什么?恒瑞医药的董事会是不是一个能做正确决策的董事会,依据是什么?

A:先回答后面这个问题,我认为它的董事会是一个能做正确决策的董事会。主要有以下4点:

第一、在恒瑞医药发展早期,就将“创新”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进而产品线布局方面具有前瞻性。在以仿制药为主的时期,恒瑞医药重点聚焦国内首仿产品层面。此外,还同时在推进创新药的临床研究。

因为一开始,恒瑞医药就理清楚了“要靠什么去竞争”这个问题,进而清晰了企业的发展目标--“成为国内创新型跨国制药集团”。

在这个目标指引下,恒瑞医药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2018年-2019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6.7亿元和38.96亿元,在营收中占比15.33%、16.73%,已达到国际化大药企的研发投入水平。这也使得恒瑞打造了一支近3500人的研发团队,这是极其罕见的。

截至2020年末,恒瑞医药已有艾瑞昔布片、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马来酸吡咯替尼片、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氟唑帕利胶囊7款创新药上市,已形成一个创新药产品梯队。同时,它还有着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其中15款在研药品处于国内外未有同类产品获批上市状态。

创新模式逐步走向源头创新,创新药布局逐步从小分子药物向大分子药物转化,生物制药领域也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布局。

第二、2006年,孙飘扬正式掌控恒瑞医药后,“国际化”战略开始启动。截至2019年,海外销售已为其贡献6.32亿元的销售收入。在日本、美国已建有研发中心,其中美国研发中心从事新药临床研究、新药技术项目引进或转让,并负责向美国FDA申报和注册药品;日本研发中心负责高端制剂的注册申报、分装销售等。

创新药的国际化方面也在快速推进。2017年-2019年,恒瑞医药每年都有3款或以上的创新药获准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

第三、持续推进销售体系的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时至2019年,恒瑞已形成了一支近1.5万人的销售队伍。2016年以来,在销售队伍迅速壮大的情况,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并没有出现上升。这说明现今“肿瘤、影像、麻醉、综合产品4大产品线事业部+战略发展事业部”的专业化营销体系,促进了恒瑞医药营收的增长。

第四、创始人孙飘扬具有企业家精神,其格局一开始就站在了“如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点上,从而坚定地走向了创新的道路。

生于1958年的孙飘扬,学历博士,1982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化学制药专业。1997年-2020年1月,担任恒瑞医药董事长,可以说是现今的恒瑞医药是在孙的手上缔造起来的。

Q: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恒瑞医药团队,一个孙飘扬不行,他总会谢幕的,而一个立志长盛不衰的制度和团队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

A:孙飘扬领导下的恒瑞一直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如前面谈到的“上市后,恒瑞医药从未进行过直接融资”,同时也没有进行过大手笔的资本运作(并购)。因为要进入某一个领域而斥巨资收购的事情,在恒瑞身上从未发生过。恰恰相反,恒瑞只会通过自主研发以及少许 licence-in 方式进入到新的研发领域。

孙飘扬卸任董事长后,接棒者为周云曙,生于1971年,博士学历。周同样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1995年),是孙飘扬的学弟。毕业后,周云曙就一直在恒瑞医药工作,历任发展部部长、副总经理、总经理和董事职务。

在新旧交接时,恒瑞医药另一重要事业合伙人蒋新华也卸下了从2003年来一直担任的副董事长。同时辞去副总经理职务的,还有孙辉、刘疆、李克俭3人。值得一提的是,孙辉是实际控制人孙飘扬的胞弟。

可以看到,在孙飘扬退居幕后之后,恒瑞医药选择了走“职业经理人”道路,而不是走家族企业之路(让女儿孙远接班)。在走“职业经理人”的路上,孙辉的辞任进一步淡化了恒瑞医药的家族色彩;蒋新华的卸任,则进一步为周云曙腾挪出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还需要看到,在孙飘扬掌控时期,恒瑞医药已形成一套成机制的激励体系,有效地将公司利益与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激发了公司活力和创造力。

Q:这么听下来,好公司各有各的“好”,差公司的“差”倒是大体相似。那么,在发展过程中,恒瑞医药是否有做错过什么?又是如何修正的?

A:大的错误,没有犯过。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就是早期起步阶段,恒瑞医药还经营过经营附加值较低的医药包装材料。不过,2004年该业务出现亏损时,恒瑞医药就将其进行了剥离,进而“集中资金和力量做强药品主业”。

关于实际控制人、团队和投资者利益合伙人

Q:利益合伙人是一个重大问题,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个问题。只有当实际控制人、团队和投资人三重利益结构呈正向关系时,才能实现各个利益主体的平衡,保证良性发展。这个问题我们要细细讨论,刨丁解牛,穿透更细更深一些,找出规律和逻辑。才会让人明白,实际控制人该如何做,团队该如何做,投资人该如何做?

A:好的。我们来逐一拆解穿透。

第一层:实际控制人孙飘扬家族及其早期合伙人

孙飘扬是于2006年6月成为恒瑞医药实际控制人。彼时,孙飘扬受让了控股股东连云港天宇医药有限公司13.87%股权。同月,天宇医药第一大股东蒋新华出让4%股权给孙飘扬。由此孙飘扬成为天宇医药第一大股东。后来,孙飘扬在天宇医药中持股89.22%,这一比例至今未变。天宇医药是于2003年10月,通过协议受让了连云港恒瑞集团所持恒瑞医药27.15%股权,进而成为控股股东。

2014年8月,天宇医药名称最终被变更为“江苏恒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瑞医药集团”)”。恒瑞医药集团剩余10.78%股权由无锡宏大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穿透背后,无锡宏大所有股权由孙飘扬及妻子钟慧娟100%掌控。

在孙飘扬入主天宇医药前,天宇医药股东为蒋新华、无锡宏大、曹德善、连云港恒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蒋勇、胡清波、沈柏清、周福强、宋庭祝、吴玉霞、蔡红兵、孙习华、张文兴、刘莉莉、高存强、顾如生、孙启钧、蔡勇、徐宜富、杨效华、乔保平、陈晓锋。其中,蒋新华持股14%,无锡宏大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0.78%。我们把这视之为孙飘扬家族的早期合伙人。

需要说明的是,蒋新华成为实际控制人期间,并无直接持股。蒋后来持有股份是从股权激励获得,分别于2010年、2014年和2017年获得17万股、29.7万股和16万股。

不过,2018年8月-2019年7月,蒋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已减持47.99万股,累计套现3058.63万元。据wind数据,截至2020年中期,蒋新华还持有167万股,期末参考持股市值1.54亿元。

在天宇医药成为控股股东不久后,其股东宋廷祝开始进入恒瑞医药担任监事,但并未直接持股。宋廷祝于2010年4月卸任,也没有赶上第一次股权激励。

较为有意思的是,2001年还是副总工程师的陈永江,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恒瑞医药股票,后经过送转股份于年末持股1280股。2006年末,经过股改和资本公积转增增至2496股,以当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股价来计,市值为8.05万元。但这一年,陈的年薪就有20万元。陈永江于2007年2月离职。

第二层:以周云曙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恒瑞医药发展至今,共进行4次股权激励,分别发生于2010年6月、2014年4月、2017年11月和2020年8月。

2010年的第一次股权激励,授予数量454.13万股,授予对象55人。其中,董事和高管11人,剩余244.13万股被授予给44名核心技术、骨干业务人员 、骨干业务人员、关键岗位人员。

按照授予价格20.28元/股来计,这次股权激励持股成本为9209.76万元。此次股权激励分三次解锁,分别自授予日起12个月后、24个月后、36个月后各申请解锁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的40%、30%、30%。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首次解锁条件为:公司授予所在T年度净利润不低于7亿元,营业收入不低于37亿元;第二次解锁条件为:公司T+1 年度净利润不低于8.5亿元,营收不低于43亿元;第三次解锁条件为:公司 T+2年度净利润不低于10.3亿元,营收不低于50亿元。个人层面业绩考核:在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达标的情况下,个人绩效考核评分在60分以上(含60分)可解锁。

我们根据上述限制性股票三次解锁上市流通日收盘价计算,第一次股权激励市值为2.195亿元,激励对象获得利益1.27亿元。

第二次股权激励:第一次授予数量为774.95万股,授予对象112人,10人为管理层,剩余582.45万股被授予给102名核心技术人员、骨干业务人员、关键岗位人员。

第二次授予数量为102.3万股,授予对象3人。其中,周云曙66万股、李克俭18.7万股和孙杰平17.6万股。按照授予价格15.51元/股来计,这次股权激励持股成本为1.36亿元。此次股权激励分三次解锁,比例分别为40%、30%和30%。

我们根据上述限制性股票三次解锁上市流通日收盘价计算,第二次股权激励市值为6.35亿元,激励对象获得利益为4.89亿元。

第三次股权激励:第一次授予数量为1576.5万股,授予对象564人,其中1295.5万股被授予给547名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骨干业务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占比82%。

第二次授予数量为378.4908万股,授予对象412人,全部为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骨干业务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占比100%。按照授予价33.22元/股、31.61元/股来计,第三次股权激励持股成本为6.43亿元。

我们根据上述限制性股票三次解锁上市流通日收盘价计算(第二次授予还未到解锁日,按2021年1月27日收盘价计),第三次股权激励市值为24.195亿元,激励对象获得利益17.76亿元。

第四次股权激励:授予数量2496.67万股,授予对象1260人。这其中90%是激励给了1245名高管之外的骨干团队。按照授予价格46.91元/股,第四次股权激励持股成本为11.71亿元。此次股权激励也分三次解锁,比例分别为40%、30%和30%。

2018年8月-2020年2月,恒瑞医药董事及高管就进行过一轮变现,在解锁后先后通过集中竞价卖出部分股权激励所得限制性股票。

其中,周云曙通过卖出获得利益6316.62万元,蒋素梅、李克俭夫妇通过卖出合计获得利益3258.14万元,袁开红获得利益1587.85万元,孙绪根获得利益1220.48万元,刘疆、戴洪斌、孙杰平分别获得利益1895.62万元、2027.13万元和1228.07万元,沈亚平、陶维康、邹建军、周宋、刘笑含、孙辉分别获得利益165.42万元、67.11万元、121.71万元、369.56万元、59.5万元、355.78万元。

在首发上市进入的机构投资人有:国信证券持有20.5万股,占比0.15%,位居第六大股东,2003年退出;汉兴基金持有19.7万股,占比0.15%,位居第七大股东,上市当年退出;安顺基金持有17.4万股,占比0.13%,位居第八大股东,2003年退出;安信基金持有17万股,占比0.13%,位居第九大股东,2003年退出;汉盛基金持有15.7万股,占比0.12%,位居第十大股东,上市当年退出。

现今最重要的几个机构投资人(不包含一般法人、QFII):景顺长城基金通过17只基金持股3794.15万股,占流通股本0.72%;易方达基金通过16只基金持股3750万股,占流通股本0.71%;华夏基金通过21只基金持股3686.44万股,占流通股本0.7%;泓德基金通过7只基金持股3439.45万股,占流通股本0.65%;汇添富基金通过16只基金持股1673.58万股,占流通股本0.32%。

持有1000万股以上的机构投资者还有,中欧基金通过5只基金持股1600.66万股,华泰柏瑞基金通过18只基金持股1426.86万股,工银瑞信基金通过20只基金持股1388.64万股,广发基金通过16只基金持股1379.86万股,南方基金通过25只基金持股1357.04万股,华宝基金通过16只基金持股1194.53万股。

我们往前追溯。景顺长城自2006年开始就持有恒瑞医药股票,通过1只基金持有128.35万股,占流通股本1.03%。此后有过增持,有过减持,但没有一个年份清仓。2019年以来,景顺长城开始增持恒瑞,尤以2020年为最甚,一路增持到机构持股第一。

易方达最早于2001年持有恒瑞医药,2003年-2004年,停歇了两年。此后,便从2005年开始持有至今。2016年易方达开始对恒瑞医药进行新一轮增持,占流通股本比例由2015年的0.25%一路升至2019年的0.75%,相应持股基金由10只增至30只。2020年以来,易方达开始了少许减持,持股基金数由2019年的30只降至现今的16只。

华夏基金在恒瑞医药上市当年便持有了恒瑞,中间仅在2003年停歇了1年。此后,便从2004年一直持有至今,还曾于2016年通过28只基金持股恒瑞医药2736.62万股,占流通股本1.17%,挤进上市公司第八大股东。2020年以来,华夏基金也在少许减持,持股基金数由2019年的34只降至现今的21只。

泓德基金于2015年开始持有恒瑞,此后一路增持,由2015年的25万股增至现今的3439.45万股,相应占流通股本由2015年的0.01%升至0.65%。

汇添富持有恒瑞始于2005年,2007年-2008年,短暂停歇了两年。此后,便从2009年持有至今。2017年汇添富开启对恒瑞进行新一轮的增持,占流通股本比例由2016年的0.06%一路升至2019年的0.75%。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来,汇添富已减仓手中所持恒瑞股票超过一半的数额,持股基金数量也由2019年的43只降至现今的16只。

我们还从其中发现了张磊的高瓴资本曾于2015年、2016年,出现在恒瑞医药前十大股东阵营,相应持股1661.81万股和2192.95万股,占比总股本0.85%和0.93%,分别位列第八大股东和第十大股东。只是高瓴资本较早地离场,并没能分享到恒瑞医药由2000亿元市值向上拓的高速发展红利。

还有一家叫奥本海默的机构,2017年至今一直位列恒瑞医药前十大股东行列。奥本海默成立于1990年,持有人为美国人寿保险公司万通,目前管理着2500亿美元资产。

奥本海默2017年买入恒瑞4492.81万股,占比总股本1.59%。2019年持股增至7869.53万股,占比总股本1.78%。不过,过去1年,奥本海默也少许减持了恒瑞。截至2020年三季度,奥本海默持股6292.94万股,占比总股本1.19%,仍位列恒瑞医药第九大股东。

奥本海默最早始于2014年通过买入贵州茅台662.96万股,进入中国资本市场。2016年还一度重仓过五粮液,买入3534.98万股,占比总股本0.93%,位列第五大股东。同年,奥本海默还买进了伊利股份,只不过当年后者财报前十大股东中并未出现奥本海默身影。

2017年之后,奥本海默开始逐渐减仓所持白酒股份,同时瞄准医药行业。在买入恒瑞的次年,奥本海默还大举买进东阿阿胶,一度持有后者2620.21万股,占比总股本4.01%,为其第四大股东。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重仓”。2019年,奥本海默迅速离场了东阿阿胶。

有长期发展、长期价值的公司对应的是长期资本和长期机构合伙人;有一定产业竞争力的公司对应的中期资本和中期机构,中期机构的表现特点会在3-4年出现变化;短期题材公司和竞争力半径较弱公司,对应的是短期资本和投机资金。

关于治理结构、管理层和核心团队

Q:这点说得很对。最后,我想知道在治理结构方面,恒瑞医药有没有出现过重大事项错误?

A:没有。纵观恒瑞医药20余年的发展,从未进行过大手笔的并购。因此,恒瑞医药也没有出现商誉计提,大比例的计提就更不用说了。

2013年之后,恒瑞医药也没有再出现过坏账准备。2001年-2013年,上市公司坏账准备合计为5.73亿元,年均0.44亿元。

Q:继续治理结构的问题,恒瑞医药管理层是否稳定?

A:我认为是很稳定的。从恒瑞医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以及董秘的变动情况,就可以看出。

自恒瑞医药成立以来,孙飘扬就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直到2020年1月交接班时,职业经理人周云曙接棒。接棒董事长职务后,周云曙仍旧兼任恒瑞医药董事、总经理,而周担任这些职务则可往前追溯至2003年12月。

副总经理方面,目前有12人担任这一职务,分别是袁开红、张连山、戴洪斌、沈亚平、孙杰平、孙绪根、陶维康、邹建军、蒋素梅、张月红、王洪森和廖成。其中,袁开红、张连山、蒋素梅也都来自中国药科大学。

在这些副总经理中,有2人任命于2010年(袁开红、张连山),4人任命于2013年(戴洪斌、沈亚平、孙杰平、孙绪根),1人任命于2015年(陶维康),1人任命于2017年(邹建军),4人任命于2020年(蒋素梅、张月红、王洪森、廖成)。

袁开红自1987年从中国药科大学毕业,就一直在恒瑞医药工作,历任车间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发展部副部长,销售经理,副总工程师等职务,于2010年担任副总经理。

同一年任职副总经理的张连山,大学毕业4年后,去了德国蒂宾根大学读了有机化学博士。1998年3月-2008年7月,在美国礼来工作,曾担任多个研究项目的高级化学家,首席研究科学家以及研究顾问。2008年7月至-2010年4月,在Marcadia Biotech公司担任高级化学总监。2010年8月起,开始在恒瑞医药开展工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戴洪斌就在恒瑞医药工作,短暂担任恒瑞医药证代后,于2003年4月升任为董秘,开启了长达13年的董秘职业生涯。2016年5月,戴将董秘一职交接给了刘笑含,专注副总经理一职。这两人学的都是法学,只不过刘笑含是法学硕士。这是2003年后,恒瑞医药董秘唯一一次变动。

在暨南大学毕业后,沈亚平还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攻读了一个有机化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加拿大Inflazyme Pharmaceuticals Ltd公司医药化学和工艺总监。

自恒瑞医药上市,孙杰平就担任财务总监一职,直至2014年4月周宋接棒。这也是唯一出现的一次财务总监变动。新老交接后,孙杰平专注副总经理一职。实际上,周宋也是恒瑞医药元老级人物,自2003年起就加入了恒瑞,历任财务部副经理、财务部经理。

孙绪根于2005年1月起在恒瑞医药子公司新晨医药有限公司任职总经理,2013年8月升至副总经理。

陶维康,美国新泽西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博士,并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曾在美国Merck制药公司从事新药研发十多年,任资深研究员和部门主管,主持过多个抗癌新药的研发和项目管理。2015年7月,加入恒瑞医药,担任总经理。同时,陶还兼任上海恒瑞副总经理,研发中心CEO,负责创新药研发工作(临床前)以及上海研发中心,美国新泽西研发团队和上海抗体研究所的管理。

邹建军,第二军医大学临床肿瘤学博士。2005年10月-2012年,在德国拜耳医药历任中国肿瘤研发部医学经理,治疗领域负责人,全球医学事务负责人(美国总部新泽西)。2015年9月底加入恒瑞医药,任肿瘤临床副总经理。

自1985年,蒋素梅就在恒瑞医药工作,历任质检部部长,质量总监。2006年7月-2014年3月,担任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因此,2020年1月是其第二次担任副总经理职务。

张月红于2018年12月加入恒瑞医药,担任首席人力资源官。王洪森用了24年,从车间技术员做到生产副总经理,并于2020年7月担任上市公司副总经理。

廖成,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2002年9月-2006年8月,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在罗氏制药担任资深研究员,从事创新药物的研发;在艾伯维医药公司,领导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和转化研究;在美国强生医药公司,负责肺癌的转化医学研究。2018年1月,廖成加入恒瑞医药,任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临床前开发,转化医学与对外研发等事务。

不难看到,恒瑞医药对于副总经理的任命路径,一是通过内部晋升,将资历深且有能力的老人擢升上去;二是通过外部人才引进,委以重任,并委以重职。

此外,恒瑞医药董事及高管的薪酬一直呈现增长态势。我们选取了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4个时期,其中周云曙薪资由2005年的20万元增至2019年400万元。以张连山为代表的副总经理,其薪资由2010年35万元增至2019年190万元。

显然,不断增长的薪酬也保证了恒瑞医药管理层的稳定。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怎么融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