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2日到14日中高风险上海地区会风控吗?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

5月24日上午10:00,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3场新闻发布会在线上举行。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海林、金山区副区长曹婕、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出席并介绍了相关情况。


昨日全市共划分防范区61040个

涉及人口数约2135万人

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5月23日,我市新增58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42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5月24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947356人,均已落实管控。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379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094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持续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根据筛查结果,5月23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1774个,涉及人口数约42万人;管控区8772个,涉及人口数约147万人;防范区61040个,涉及人口数约2135万人。

出院、出舱等人员相应管控要求

不少市民反映新冠的感染者出舱或者出院后,不同小区的管理要求不一样,市里对这些人员的规范要求是什么?

赵丹丹表示,针对出院、出舱等人员,市防控办要求进一步规范、明确相应管控要求。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符合出院、出舱标准后,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为其出具《解除隔离医学证明》,对健康管理事项进行告知承诺;对随身物品、衣物以及行李箱等进行全面消毒。

随后,由所属地区用“点对点”方式进行对接转运,继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要求:

一是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同住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二是居家健康监测6天内无需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第7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由属地安排专车将其转至公立医疗机构检测,或由医务人员上门采样送公立医疗机构检测。

三是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随申码赋“黄码”。

同时,根据市防控办要求,特别提醒出院、出舱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出院、出舱人员居家健康监测后3个月内,不纳入社区筛查。

二是随申码转绿码后,如需出入公共场所,要按遵守场所要求的有关规定,落实相应措施,如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

三是按照“愿检尽检”原则,如无发热等不适症状,可自行前往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凭纸质版或电子版的《解除隔离医学证明》进行单人单管检测。

四是如有发热等症状,应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市防控办要求,各区要指导督促街镇加强对接,做好政策解释疏导,居(村)委会、物业等不得阻拦、拒绝有关人员返回社区。

全市医疗废物收运量已稳步下降

核酸采样医废不能露天堆放在街边

目前正在加快布设15分钟核酸检测圈,今后便民采样点的涉疫垃圾如何规范处置?市民和单位需要注意什么?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海林表示,15分钟核酸检测圈的采样点包括三种类型: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采样过程产生的废物和采样人员废弃的防护用品都按照医废管理。由于各类采样点的医废贮存条件不同,明确了不同的收运模式,以便及时有效地收运核酸采样医废,消除疫情传播和环境风险隐患。

对于设置在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固定采样点,核酸采样医废可以就地暂存,由医废处置单位及时收运处置。对于便民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原则上应由核酸采样人员或工作人员将核酸采样医废随核酸检测样品一起运到检测机构,再由医废处置单位收运处置。

无法及时转运的,核酸采样医废应放入专用垃圾桶、箱,或者放在有“三防措施”(通俗讲就是防晒、防水、防风)的临时贮存场所,由辖区街镇负责24小时内运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医废处置单位收运处置。

罗海林特别提醒,检测机构不要将核酸采样医废露天堆放在街边,将加强监督检查,也请市民朋友们一起监督。

本轮疫情以来,全市医废产生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达到日产1400多吨,是平时的6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统筹调配资源,提升收运能力,落实应急处置,保障全市医废收运处置及时安全有序。自3月1日以来,全市已累计收运处置医疗废物6.85万吨,基本实现了日产日清。

当前,全市医疗废物收运量已稳步下降,5月21日为1千吨以下,但相对平时仍处于高位。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的新形势,制定了有关工作方案并部署落实,将继续保障医疗废物的及时安全收运处置。

一旦发现新增阳性感染者

如果接下来社会面再出现新增阳性感染者,将如何做好相关处置?有没有相关的预案?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表示,根据防控要求,我市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推动向常态化疫情防控转换,坚持“以快制快、高效处置”、“属地责任、市区联动”工作原则应对社会面疫情,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为做好社会面疫情防控,全市疫情防控体系保持激活状态,一旦发现阳性感染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按照“属地责任制”和“首接负责制”原则,市区协同联动,落实扁平化指挥,快速、精准、规范地做好本市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检测机构检出核酸阳性样本后,相关部门将立即落实人员查找,随申码赋红码,电话联系告知做好个人防护,并落实复采复检。

如复核结果为阳性,医疗机构将按规范开展排查诊断并将相关人员转送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治疗。同时,发挥三公(工)协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根据疫情形势开展分析评估,划定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相应管控区域等,第一时间对相关区域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对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等相关风险人群落实隔离管控等措施。对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及相关环境、场所及物品等落实终末消毒措施等。

吴寰宇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如果接到相关电话,请积极配合做好个人防护。同时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积极配合做好后续防控措施。

金山城市沙滩、廊下郊野公园、花开海上生态园

金山区部分景区今天开始将进行试点开放,目前准备情况如何?接下来区里一些景点陆续开放,怎么保障防疫安全?

据金山区副区长曹婕介绍,今天金山城市沙滩、廊下郊野公园、花开海上生态园三个景区试点开放。5月27日,吕巷水果公园、亭林遗址公园也将开园迎客。6月1日后,金山的其他景区将陆续接待游客,恢复常态化。

为营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游览环境,金山区已筹备了两周,确保场所消杀到位、物资储备充足、人员返岗安全、景观布置优美。

前天专门开展了一次景区体验活动,组织部分市民到金山城市沙滩、花开海上生态园游览体验。现场秩序井然,漫步在沙滩上,吹拂着海风,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休闲时光。

接下来,随着各景区逐步恢复开放,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具体把好“三道关”。

一是把好“入口关”。严格实行在线实名预约制度,提醒市民做到“无预约,不出游”。试点开放期间,各景区日接待游客不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的30%。6月1日后,限流比例将从30%逐步提高到75%。在各景区门口布设了“数字哨兵”、张贴了“场所码”,通过扫码查验每一位游客48小时内核酸检测信息。

二是把好“管理关”。加强日常巡逻,提醒游客在入园、游览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引导游客不扎堆、不聚集,全程佩戴好口罩。适当增加环境清洁消毒频次,为游客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和用品,做到“一客一消毒”。对员工实行分类分区域管理,避免人员交叉接触。

三是把好“应急关”。完善景区大客流应对预案,遇到大客流情况及时启动应对预案,对人流进行快速疏导。此外还制定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游客或员工有健康监测异常情况,立即启动景区与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的疫情处置联动机制,快速响应、规范处置,保障景区疫情防控安全。

明天全面恢复金山区域内的公交线路

允许私家车在金山全区范围内通行

金山区最近在逐步恢复道路交通,现在恢复情况怎么样?针对没有智能手机的乘客采取了哪些便利措施?

曹婕在回应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金山区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防范区面积超过99%。

为解决市民基本出行需求,按照“迈小步、不停步”原则,坚持分步实施、分级管理、分区施策,在全市较早推动私家车上路,逐步有序恢复公交线路运营。

私家车方面,从5月4日起率先推动防范区私家车在区内就医有限通行,5月18日起允许私家车在镇域范围内上路通行,明天起允许私家车在全区范围内通行。

公交运营方面,5月18日起恢复金山滨海地区和部分镇域内的5条主要公交线路,5月21日起恢复相邻镇域的4条主要公交线路。

期间,按照“一线一方案”要求,严格落实防疫相关措施。同时,对部分客流量较大的公交线路,动态调整班次间隔,加密高峰时段发车频次,减少站点等候时间。

明天将全面恢复金山区域内的公交线路,此外,接驳市交通枢纽的虹桥枢纽7路、8路也将恢复运行。6月1日起,逐步恢复跨区市通郊线路,解决市民跨区通行需求。

在公共交通运行中发现,确实存在部分老年市民由于没有智能手机,在乘车时无法扫“场所码”。为此,在每一部公交车上都配备了手持式“数字哨兵”,由随车工作人员帮助乘客刷身份证核验信息,解决乘车需求。

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疫情防控可控前提下,完善工作举措,优化服务保障,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随着本市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

发布了关于商贸企业和农贸市场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关于印发〈关于我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推动商贸企业有序复市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沪肺炎防控办〔2022〕665号)精神,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保障实际,现通过“一问一答”形式,就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推进商贸企业复市,回应企业关切。

目前商贸企业复工复市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根据《关于我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推动商贸企业有序复市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按照“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分类管理”原则,有序恢复商贸企业线下营业,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物资保障和日常生活服务需求,尽快恢复商业体系活力,以需求牵引供给,加快促进城市经济运行、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运转。

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网点复市有何安排?

当前,本市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网点已逐步恢复线下营业。根据《实施方案》,本市将加快恢复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网点线下营业,进一步推动各类网点应开尽开,并要求线下营业网点做好限流措施,5月31日之前,客流总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6月1日之后,客流总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购物中心、百货商场、专业专卖店等网点复市有何安排?

目前,购物中心、百货商场、专业专卖店等网点应做好恢复线下营业的各项准备,落实人员闭环管理,做好开业前预防性消毒,设置“场所码”或“数字哨兵”等,可通过“线上订、线下送”形式提供服务。无疫情风险的区域可分批有序恢复线下营业,5月31日之前,客流总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6月1日之后,全面恢复线下营业,客流总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餐饮、理发和洗染等生活服务复市有何安排?

有序推动餐饮、理发和洗染等生活服务恢复线下营业,餐饮服务,5月31日之前,实行线上、线下外卖。理发、洗染服务,5月31日之前,实行线上预约、线下错峰限流等措施,客流总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家政、家电维修服务,5月22日之后逐步恢复经营。

批发市场复市有何安排?

批发市场应划小单元,实施分区管理,包括交易区、仓储区、停车区、办公区、住宿区等。交易区分片管理,包括入场查验区、交易服务区、核心交易区。同时,设立应急交易区,合理布设监控设备。开展无接触交易,暂停零售业务。鼓励发展会员制,会员预约下单,非会员在交易服务区看样订货。合理控制在场人数,有序管理进出车辆。外地来沪和本市相关司乘人员按照有关要求实行闭环管理,非必要不下车。

鼓励菜市场线上订、线下送或消费者自提,有条件的菜市场逐步恢复线下营业。菜市场应集中采购货源,实行错峰、限流入场,以设摊形式开展经营的菜市场控制开摊率。5月31日之前,开摊率不超过原有摊位的50%;客流总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6月1日之后,合理控制开摊率和客流量。

商贸企业如何实行错峰限流

商贸企业应划设进出通道,做好人员分流。当场所内顾客总量达到限额时,应停止顾客进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开展线上预约。

商贸企业恢复经营前对场所环境有何防疫要求?

商贸企业在恢复经营前,应按照《大型商场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农贸集市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等相关文件,对场所环境开展一次全面的预防性消毒,对重点区域逐一开展消毒,做到不留死角、应消尽消。

商贸企业如何把好“入场查验关”

商贸企业应设置“场所码”或健康核验一体机“数字哨兵”。“场所码”按照应贴尽贴原则,在网点入口前相关通道、区域进行布设,提醒顾客提前扫码做好准备,减少入场排队时间。入店顾客应佩戴口罩,扫“场所码”或“数字哨兵”(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配合测量体温且无异常(<37.3℃)后方可进店。同时,要确保人员信息可查询可追踪。

商贸企业如何做好员工防护?

商贸企业应组织员工实施每天“1次核酸+1次抗原”检测。其他重点岗位员工另有规定的,按规定进行检测。按照《各类城市运行保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指引》,商贸企业对员工进行分类防护,常规情况进行“一级防护”,规范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外科口罩、隔离衣、手套、工作鞋/鞋套。对不进入风控区域,直接接触相关风险人员、物品、环境的工作人员,进行“增强型一级防护”,包括一次性使用帽子、KN95/N95/FFP2及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隔离衣、手套、工作鞋或鞋套。

商贸企业人员闭环管理有何要求?

根据《实施方案》,商贸企业实施全程闭环管理,对新返岗员工设置2天静默期,尽可能落实独立住宿。5月22日至5月31日,无疫情风险的工作地与居住地间,员工可实施“两点一线”通行。6月1日之后,按全市复工复产复市统一要求执行。配送寄递人员参照执行。

商贸企业如何加快应急处置?

商贸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员工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异常时,应第一时间报告属地防控办,将异常人员安排至临时隔离观察区并要求佩戴KN95/N95口罩;同时排摸相关密接人员,一同采取临时隔离措施(不与检测异常人员同一空间)。发现随申码为红、黄码人员时,应立即报告属地防控办,协同做好后续处置。出现抗原、核酸检测异常人员,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时,应立即停止营业,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流调、管控等相关工作。

对落实“四方责任”有何要求?

筑牢疫情防线,进一步压实属地、部门、企业、个人“四方责任”。各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属地责任,加强各项保障措施,督促企业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市、区相关部门分类指导不同领域商贸企业复市,加强社会宣传。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商贸企业成立复工复市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制定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方案,强化应急处突,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企业从业人员要自觉遵守防疫要求,加强个人防护。

对各区建立协同机制有何要求?

各区应建立区商务部门、街镇、商业企业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做到应开尽开。明确商业网点线下开业的申请渠道和工作流程,加强信息化支撑,指导企业做好开业前各项准备。

各区如何维持网点秩序?

各区对线下开业的大型超市卖场、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需提前协调公安、城管和志愿者等队伍,合理配置力量,做好现场人员引导、进场限流、人员查验等工作,维持网点经营秩序,确保安全有序。

各区对商贸企业核酸检测有何保障措施?

各区做好核酸检测点设置,为商贸企业返岗复工人员定期核酸检测提供必要保障。为企业集中住宿场所提供上门检测、移动检测车等便利服务,减少人员流动。各区对于涉疫商贸企业网点应加快转运处置、环境消杀、采样检测速度。

各区开展督导检查有何要求?

各区结合“大走访”工作,应主动听取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常态化监督检查,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督促企业加强自查,建立安全巡查制度,组织排查化解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根据《关于印发〈关于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推动我市农贸市场有序复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沪肺炎防控办〔2022〕663号)精神,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有序推进本市农贸市场(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复商复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主副食品市场供应。现通过“一问一答”形式,回应农贸市场复商复市关切。

农贸市场应在完成场地清理、环境消杀评估和安全检查等准备工作基础上,优化经营方式、优化场地布局、优化作业流程,制定复市疫情防控“一市场一方案”,包括场地分区布局图、工作推进时间表、复市返岗人员名单等,并报所在区相关部门审核。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人员管理?

农贸市场应建立管理人员、经营人员、搬运人员、服务人员信息库,动态更新。5月31日之前,农贸市场人员实施集中居住、闭环管理,原则上相关人员不再返回居住地。对新返岗员工设置2天静止期。6月1日之后,按全市复工复产复市统一要求执行。每日开展“1次核酸+1次抗原”检测。如其他重点岗位人员另有规定的,按规定进行检测。在岗人员正确佩戴口罩、面屏、手套等“三件套”,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可预防性服用中药。批发市场人员按岗位风险等级穿防护服。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入场管理?

农贸市场应划设进出通道,做好人员分流。设置“场所码”或健康核验一体机“数字哨兵”,做到全覆盖布设、全覆盖使用。要求进入农贸市场人员佩戴口罩,扫“场所码”或“数字哨兵”(须持有“健康码”绿码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配合测量体温且无异常(<37.3℃)后方可入场,确保人员信息可查询、可追踪。批发市场还要按分区划块设置“场所码”。车辆进入批发市场要办理登记手续,司乘人员加做1次抗原检测。顾客进入菜市场要保持社交距离。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可通过登记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或同行家庭成员出示“亲属随申码”进入菜市场,菜市场要做好人工服务引导。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日常消毒?

农贸市场应在恢复经营前,按照《农贸集市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等相关文件对场所环境开展一次全面的预防性消毒,对重点区域逐一开展消毒,做到不留死角、应消尽消。恢复经营后,应每日至少两次做好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强化市场内公共厕所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批发市场应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或安排经培训上岗的工作人员对进出车辆进行全方位消毒,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开展环境监测。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货物管理?

农贸市场应做好货物进场索证索票和食品安全管理。严格按要求落实进口冷链食品“三专、三证、四不得”等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台账记录。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废弃物处理?

农贸市场应加强垃圾分类存放管理。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产生量配置分类容器、规范标识。发生疫情时,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异常人员、密接人员等在隔离转运前的垃圾按照医疗废物收集管理,次密接人员在隔离观察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疫情防控相关人员的卫生防护用品(大白服等)作为专项生活垃圾单独装袋、单独存放、落实消毒,农贸市场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处理。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应急处置?

农贸市场应制定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演练,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发现相关人员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异常,“健康码”红黄码时,第一时间报告属地防控办,并给异常人员佩戴KN95/N95口罩,将其就地安排至临时隔离观察区。对于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异常的,农贸市场应配合属地防控办按照有关流程将相关人员转运至指定医院隔离排查或在临时隔离观察区落实复采复检;对于“健康码”红黄码的,农贸市场应协同属地防控办等做好后续处置。农贸市场内出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异常人员等时,区防控办、农贸市场等相关单位按照有关规范共同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等风险人员排查、区域管控、核酸筛查、环境消毒等应对处置工作。

批发市场如何做好分区管理?

批发市场应划小单元,实施分区管理,包括交易区、仓储区、停车区、办公区、住宿区等。交易区分片管理,包括入场查验区、交易服务区、核心交易区。同时,设立应急交易区,合理布设监控设备。开展无接触交易,暂停零售业务。鼓励发展会员制,会员预约下单,非会员在交易服务区看样订货。合理控制在场人数,有序管理进出车辆。外地来沪和本市相关司乘人员按照有关要求实行闭环管理,非必要不下车。

菜市场如何做好控摊限流?

商贸企业应设置“场所码”或健康核验一体机“数字哨兵”。“场所码”按照应贴尽贴原则,在网点入口前相关通道、区域进行布设,提醒顾客提前扫码做好准备,减少入场排队时间。入店顾客应佩戴口罩,扫“场所码”或“数字哨兵”(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配合测量体温且无异常(<37.3℃)后方可进店。同时,要确保人员信息可查询可追踪。

农贸市场如何落实企业责任和个人责任?

农贸市场管理单位应成立复商复市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制定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方案,加强应急处突培训和演练,严格落实企业防控主体责任。建立日常巡查检查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国有农贸市场上级主管单位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疫情防控督导检查,落实防疫物资、隔离用房、应急处置等保障。农贸市场个人应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经营人员应配合农贸市场管理单位做好“人、货、车、场、废弃物”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部分来源:上海发布、上海商务、东方网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 见习记者 刘秦春


  •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11月12日消息,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2021年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结果总体情况》。

    根据《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试行)》,银保监会对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了2021年公司治理监管评估。本次参评机构共计1857家,其中商业银行1673家,保险机构184家。评估主要从党的领导、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和管理层治理、风险内控、关联交易治理、市场约束、其他利益相关者治理等八个维度,合规性和有效性两个角度对参评机构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近年来在监管推动下,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意识逐步提高,公司治理建设和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关注:部分机构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虚化弱化,党委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落实不到位;股东入股资金不实、违规股权代持、大股东违规干预的现象在部分机构依然较为严重;董事会运作不规范,董事的独立性欠缺、履职有效性不足,内部制衡监督失灵失效的情况在部分机构仍然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的问题仍较为普遍等。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做好评估反馈等后续工作,督促参评机构认真整改发现的问题,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应用,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强和改进公司治理监管,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2021年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结果


    根据《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试行)》,银保监会开展了2021年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

    2021年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参评机构共计1857家,其中:商业银行1673家,保险机构184家。评估采取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方式,现场评估745家,占总参评机构比例40.12%。公司治理监管评估主要从党的领导、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和管理层治理、风险内控、关联交易治理、市场约束、其他利益相关者治理8个维度,合规性和有效性2个角度对参评机构进行综合评估。

    总体上看,2021年评级结果主要集中在B级和C级,与2020年大致持平。被评为C级(合格)的机构最多,共1100家,数量占比59.24%;其次是B级(较好),共366家,占比19.71%;两者合计占比78.95%。被评为D级(较弱)的机构共253家,占比13.62%;被评为E级(差)的机构共138家,占比7.43%;无A级(优秀)机构。

    二、评估发现的良好公司治理实践

    在监管推动下,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意识逐步提高,公司治理建设和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公司治理规范性、有效性不断提升,在加强党的领导、完善董事会建设、强化风险管控、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探索了一些提升公司治理质效的良好做法。

    (一)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持续深化

    国有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不断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坚持落实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党委前置研究要求,持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建立健全党委与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主体间沟通机制,推进议事规则与决策流程衔接更加有效。

    (二)董事会结构持续优化,履职能力不断提高

    银行保险机构不断优化董事会结构,逐步提高独立董事占比,定期组织董事履职培训,提升董事会履职效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均具有较高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准,且其独立董事一般由著名学者、国际组织前负责人、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前执行官担任,部分机构独立董事占比超过40%。

    (三)加强科技应用,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不断革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手段。有的机构建立了对接授信审批系统的关联交易管理系统,在授信申报、额度审批环节实现实时管控;有的机构借助科技手段,精细测算业务风险与收益,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重视环境社会治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银行保险机构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各环节。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减费让利,精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农村商业银行下沉服务,深耕当地,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

    三、评估发现的主要问题

    部分机构党委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落实不到位。有的机构个别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未经党委会研究讨论直接提交董事会或高管层决策。

    一是部分机构股东行为不合规不审慎,表现为:股东入股资金不实、违规股权代持、主要股东违反“两参一控”规定、主要股东违规干预经营管理、中小股东未能有效参与治理等。二是部分机构股权管理不规范,表现为:股东资质未能持续符合监管要求、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过高、银行变相接受本行股权质押并提供授信、股东持股比例超过监管限制。

    一是部分机构董事会运作不规范,表现为:董事缺位或任职超期、董事履职保障不到位。二是部分机构独立董事人数不足、独立性缺失,董事履职不到位,表现为:独立董事人数及履职时间不符合监管要求、董事较少发表意见、董事会及下设专门委员会架构不完善。三是部分机构发展战略不科学不审慎,表现为:发展战略较为激进、扩张冲动较强、发展审慎性不足。

    (四)监事会和高管层治理方面

    一是部分机构监事会和管理层运作不规范,表现为:监事会构成不符合监管要求、监事会监督作用发挥不足、高管配备不足或长期缺位、高管违规兼任。二是部分机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表现为:内部问责机制存在缺失、薪酬制度体系不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规、对绩效考核制度及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估不足。

    一是部分机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能力不足,表现为: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与控股股东间的风险隔离未落实、并表管理能力不足。二是部分机构合规内控不完善,表现为:合规意识不牢、案件风险突出。三是部分机构内部审计不健全,表现为:内审机制不完善、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

    (六)关联交易治理方面

    一是部分机构关联交易管理机制不完善,表现为:关联交易管理制度不完备、关联交易管理组织架构不健全、关联方认定不全面且更新不及时。二是部分机构关联交易审查不到位,表现为:关联交易审查不合规、关联交易集中度较高。三是部分机构关联交易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表现为:内部审计监督缺位、集团内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

    一是部分机构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不准确,不同程度存在未逐笔披露重大关联交易类型及金额、未披露外聘中介机构情况、未披露重要员工薪酬信息、未披露风险信息、对股东股权质押冻结情况披露不准确或不充分等情况。二是部分机构负面舆情造成不良市场影响,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八)其他利益相关者治理方面

    一是部分机构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有限。二是部分机构社会责任意识仍需提升。三是部分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到位。

    下一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银保监局将继续做好评估后续工作。一是开展结果反馈、督促整改、分类监管等工作。二是持续推进评估结果在市场准入、现场检查立项、监管评级等环节的运用。三是进一步研究完善评估指标和评估机制,推进评估工作做精做实。

  • 11月10日晚间,汉鑫科技等10家准精选层企业先后发布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告书和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经北京证券交易所同意,上述公司股票将于2021年11月15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侧面印证,北交所开市时间已最终敲定。

    上述10家企业,连同11月9日刚公布公开发行结果的吉冈精密,共计11家企业目前均处于公开发行过程中,尚未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据全国股转公司官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共计71家。据此推测,市场人士表示,北交所开市后的首批上市企业家数或将为81家。

    来源:全国股转公司官网

    此前,证监会发布了北交所发行上市、再融资、持续监管3件规章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北交所配套发布了7件基本业务规则及相关配套细则和指引,均将于11月15日起施行。

    从宣布设立到正式开市,北交所市场建设按下“快进键”,用70余天跑出改革“加速度”,也彰显了我国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

    业内专家表示,北交所开市带领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步入了新的阶段。未来资本市场长周期全链条的服务体系,将赋予各类创新型中小企业更多发展契机和想象空间,科技与资本相互融合、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格局逐步形成。而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诸多变数,各方应以包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对资本市场改革保持信心和耐心。

  • 11月10日,央行发布了10月份金融统计数据。

    10月末,M2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

    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元。

    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70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整体上看本月信贷和社融增速企稳,增量超出市场预期,体现了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10月信贷、社融增速低位企稳。在新增规模方面,当月新增信贷和社融都出现同比多增,这也与当月M2增速延续回升相印证。王青认为,10月金融数据出现企稳,一方面表明前期降准等政策对信贷的提振作用开始体现,同时也与近期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直接相关。

    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超4000亿元

    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元,支撑月末贷款余额增速结束此前两个月的连续下滑,持平上月末于11.9%。

    此前,7月全面降准落地,8月下旬央行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要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9月初央行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王青表示,10月信贷数据企稳表明前期政策的累积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其中居民贷款方面,10月居民贷款增加46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21亿元。温彬指出,与近几个月相比,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升至51.1%,为去年10月以来的新高。此前,9月末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以及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均明确提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不过企业信贷表现相对疲弱。10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1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8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9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60亿元。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表示,企业短期贷款减少为季节性特征;中长期贷款较去年同期少增近2000亿元,连续第三个月较大幅度同比少增,反映企业融资需求依然不足。这主要是受到限电限产影响,同时多地疫情散发,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依然偏弱。另外,票据融资对贷款的补位效应持续出现,下半年以来票据融资一改去年同期各月均减少的局面转而连续增加。

    社融数据方面,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涨幅与上月持平。10月新增社融1.59万亿元,同比多增1970亿元。温彬指出,多增部分主要由表内贷款和政府债券贡献。

    从政府债券发行看,10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放量,发行规模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王青指出,这带动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1236亿元,为当月社融同比增长的最大拉动项。而除政府债券和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较大幅度多增外,其他分项新增规模同比变动幅度不大。

    10月末M2同比增长8.7%,涨幅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温彬认为,M2回升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上年同期基数的回落;二是信贷派生能力增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6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364亿元,提升了货币创造能力。然而,在传统缴税大月和政府债券发行有所加快影响下,10月新增财政存款1.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050亿元,导致货币回笼力度加大,不利于M2快速回升。

    年内信贷和社融增速有望回升

    专家表示,10月金融数据企稳的同时,也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为明显,这突出体现在表外票据融资收缩、M1增速持续下行等方面。同时PMI数据显示,10月新订单、在手订单、新出口订单等三大订单指数仍然低于荣枯线。王青认为,这或意味着后续宏观政策将继续支持稳增长。

    近期央行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夏丹表示,企业和居民新增信贷情况逐步改善。此外,央行已于近日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投资和建设的资金支持,预计未来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将进一步改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月上海什么时候变成低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