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企业都是高、精、尖企业,没有必要搞军民融合对吗

5月5日,备受瞩目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德阳人的骄傲,因为C919的其中部分锻造件就在德阳生产制造。

去年11月8日,德阳市政府、旌阳区政府分别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现代装备与产业创新研究所签订“德阳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助推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发展。

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区,近年来,德阳把军民融合作为改革试验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民参军”,促进军工企业“军转民”,通过打造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搭建军民融合交流平台、构建军民融合人才高地等措施,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德阳具备全部军工生产资质的企业有12家,部分取得军工生产资质的企业有19家,取得保密资质的企业有40余家,一批企业正在积极办理保密及相关军工资质,企业“民参军”积极性很高。明日宇航、钰鑫机械、鑫坤机械等一批民口企业,积极承担系列国防建设项目,有力促进了军地融合发展和地方综合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

我市明确将重大装备、航空燃机作为军民融合切入点,通过开展“军民融合”技术合作攻关,推动军民融合园区建设,大力拓展国防装备配套领域建设,军民融合已成为德阳发展新引擎。

我市制定了《军民融合产业园发展方案》,按照“一区五园”的发展建设模式,重点规划建设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旌阳区、什邡市军民融合产业园和德阳金山军民融合产业园。明确了各个园区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结合德阳现有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工程、电子信息五大产业,实现各园区的错位发展和协同推进。与海军签订协议,在德阳共建蓝鲸军民融合产业园,以德阳城市命名的海军新一代先进舰艇“德阳舰”已正式下水。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现代装备与产业创新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

以东电、东汽、二重等大型央企为依托,以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瞄准航空与燃机、军工电子、核能及核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加快军品和军民两用产品研发,拓展国防装备配套领域建设。目前,二重的航空模锻、大型非标产品生产线已为海陆空三军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科研实验装备。近期试飞成功的国产大飞机C919中的69个部段、700多个锻件都由二重配套生产。东电核反应堆主泵机组、全电力推进系统电机在军事装备领域广泛应用。东汽积极参与航母和潜艇的研发和制造,总投资72亿元的50MW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F级燃机原型机今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大力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明日宇航机匣中心、泰华堂等9个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目前2个项目已经竣工,这些项目共新增投资28亿元。

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1+N”带动发展模式。通过明日宇航、二重万航等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以及凌峰航空等军工企业,为有意愿参与国防建设的民口企业提供军品生产信息、生产订单,带动14户中小微企业“民参军”,有效化解了民口企业取得军工资质和军工订单的难题。

创新“民参军”激励机制。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加快军民深度融合的实施计划》,从加强企业军民融合能力建设、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三个方面制定了12条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出台了《德阳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管理实施细则》,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逐步完善军民融合统计制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民口企业进入军民融合发展领域。在这些政策扶持和带动下,德阳企业“民参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20余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相关资质。

在为企业搭建军民融合交流平台上,围绕航空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核技术应用5大领域,建立了5大军民融合发展产业联盟,已经入盟企业50余家。连续三年邀请省国防科工办到我市开展培训,指导和帮助符合条件的民口企业取得军工生产相关资质。组织召开德阳市军民融合发展论坛暨科技成果对接会,中科院、航天科工集团、北京理工和西安交大发布了28项技术和成果,涉及航天航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领域。

德阳职教优势显著,且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军民融合加速发展的保障。

我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加强国防教育和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航天职业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学校开设了飞行器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航空精密成型与控制技术等军民融合相关专业,为中物院、航天科技等国防军工企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相关专业学生达1200余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先后与中国燃气涡轮机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空工业成飞等企业合作,开展军民融合产品试制。此外,依托我市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优势,为中物院、二重等大型企业每年提供1-2次员工技能提升等培训服务,为德阳明日宇航等企业提供多轴编程等技术支持和服务。

在构建军民融合人才高地上,做好“三个对接”。一是对接产业发展精准“引才”。针对二重、东汽、宏华石油等重点军民融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军民融合重点产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将19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名院士专家、4个创新创业团队纳入“军民融合领军人才集聚计划”。二是对接行业特征高端“聚才”。重点针对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教育等领域,确立人才引进重点,突出领军人才关键技术突破、技术引领方面的作用。三是对接评价体系高效“识才”。建立健全实时受理申报、资格初审、专家评审和领导小组审定的人才评价体系,将人才资格条件作为基础,重点评价创新创业项目,划分人才及项目等级,并对具有重大经济社会价值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专项认定。(记者

  摘要:镇江市围绕大力助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逐步建立起军民融合良性合作、多领域资源共享的体系。

  近年来镇江市围绕大力助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逐步建立起军民融合良性合作、多领域资源共享的体系,简称一区两基地一区江苏省唯一的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两基地即江苏省唯一的丹阳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和镇江新区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具体,他们是这样做的!↓

  坚持四措并举,促进军民产业融合

  发挥工商联的职能 深入开展非公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出商道酬信”“一人一重点、履职当表率等品牌,引领非公人士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市广大非公人士积极响应,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大全集团与海军连续多年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恒宝股份公司原董事长兼总裁钱云宝10年连续投资46亿元,研发出国产碳纤维,并用于军工领域,大大降低了军工产品成本……

  发挥工商联的功能 积极联合市委统战部,通过省市政协大会、双月座谈会、《要情专报》等渠道,多次呼吁党委政府将军民融合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动能予以重点培育。特别是针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操作层面的具体举措,广泛开展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出建设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多项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把军民融合产业作为产业强市的重点项目推进作出了贡献。

  一是帮联项目,变被动等待主动出击开展走进西飞专场对接活动,组织召开中国航研会2017镇江峰会,推动企业进入《军民两用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及产品推荐目录》,参加全省军民融合培训,帮助企业推介自己,扩大宣传,寻找合作项目。

  二是帮寻外援,变闭门造车开门引智促进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与新区航空产业园建立合作机制,邀请全军装备采购管理专家咨询组成员等专业人士来我市举办专题培训,为我市民品进军品攻克技术壁垒及标准化、质量工程等方面的难题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帮找人才,变大海捞针精准对接积极推动金山英才计划,组织民营企业与所需人才面对面交流,帮助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

  四是帮提质量,变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引导民营企业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特别是组织企业申报全国工商联系统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申报质量处于全国地市领先;宁武新材料董事长应珏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又称万人计划)等,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工商联的优势

  上下联动,向上推动市委市政府加强与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省国防科工办、军工集团等之间的沟通,为镇江军民融合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倾斜;向下积极指导基层工商联开展军民融合调研,推动丹阳成立军民融合商会等,构建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部门联动,主动对接市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建立机制,形成合力,推动其与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军工集团深入合作。

  政企联动,持续开展亲清暖企行动2017开展走访调研企业近600家次,收集各类问题和建议百余条,其中90%以上的问题都被协调解决,企业的获得感倍增。

  搭平台、谏诤言、强服务、促落实

  镇江促进军民融合产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营军工企业有前景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