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出的理财产品好不好?坑不坑?

我之前在建行、地方银行都做过,对公、对私、个贷业务都接触过,高客、二级支行行长后备也做过,对银行的很多业务还算熟悉,后来加入信托,对理财市场还算了解。分享一些这些年见到的一些大坑,共大家避坑。

P2P爆雷机构的数目近些年是指数级上升的,很多人还是冲着收益去的,毕竟门槛不高,期限不长,有一些公司是认真在做,P2P是点对点借贷,理论上应该是风险点对点,投资者风险自担。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为了利益,存在大量坑人的P2P公司,常见的坑爹手法有三类公司:

①很多都是庞氏骗局,没有实际投向,就是借新还旧,维持不下去就爆了

②还有一部分压根就是诈骗,通过高息吸引一波资金就跑路

③有投资方向的P2P公司,也有不少是自融自保,相当于融资方、担保方、平台其实压根就是一个体系的,自己家的公司融资,走自家的P2P通道,然后用自家的公司担保。就是通过这个方式规避了企业的非法集资问题,但是往往爆雷后定性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抛开坑人的这三类,正规的是不是全部都能投,也要打问号。因为在国内金融体系里,去找P2P借钱的企业、个人,要么是急用钱的,要么是因为各方面原因在银行、信托借不到钱的。

经济大周期好的时候,这些借款人能还款的可能性自然大一些,坏账率自然低一些,但是经济下行的时候,本身很多借款人就并非是优质借款人,如何能保障既能满足出借人的高收益、同时满足公司的高收入?这就是为什么近些年经济下行导致了就算是认真做P2P公司的,也跟着爆雷的原因。

(二)“假的”银行理财

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银行的理财主要分为两大块:自营理财、代销理财(区分标准就看产品是谁发行的);银行理财的风险评估体系分为5档,R1-R5五档分级。 分别对应R1保守型(低风险)、R2稳健型(中低风险)、R3平衡型(中风险)、R4成长型(中高风险)、R5积极型(高风险);不同银行的字母、文字略有差别。

①银行的自营理财:主要是理财资金池,(也有具体标的的,少一点),大部分投资者其实看中的是银行的信用。一般来说银行的某些结构存款、之前的保本理财都是R1级别的,其他的自营理财一般是R2-R3级别

②银行的代销理财:其他银行的理财、代销信托、代销保险、代销基金等都有。 常见的货币型基金一般是R1级,代销的其他银行的理财一般是R2-R3级别,代销的固定收益信托一般是R2-R3级别,代销的保险产品有R1-R3级别,代销的债券型基金一般是R2-R4,代销的股票型基金一般是R4-R5级别。

因为资金投向决定了银行自营理财的风险其实并不算很大,但是银行理财更多是理财资金池,所以考验的是银行能力和信用。所以我一般建议如果选择银行自营理财,最差也要选择排名比较靠前的城市商业银行。

很多人担心的银行理财问题,其实一般来说银行自营理财爆雷率是很低的。但是很多机构故意会借助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的注册类似的名字,忽悠投资者。或者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利用客户对平台的信任做的“假理财”。

比如某些机构故意取跟银行名字类似,号称是某银行子公司。再比如某银行的分支行,或者熟悉的理财经理让你买的假银行理财。

远一点事件: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农业银行、华夏银行、广大银行、天津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银行的某分支行都涉嫌弄过假理财。中富证券,金赛银基金也有假理财事件。近一点的事件:最近才被曝光建行某分支行假理财,骗了浙商行8亿(运气好被银监局检查查出来并追回了)很多假理财是出事了才被曝光的。

(三)实体项目投资陷阱

很多这类公司就是假借实体投资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这个实体项目可能就是虚假的:比如《都挺好》苏明成被骗的那种。可能这个实体项目是自融、非法集资,这类投资不问题还好,出了问题基本上都是本金亏不少,甚至全部被骗。

首先大家要明白,在国内,只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这8家是国务院和证监会批准成立的正规交易所。

其他的各路交易所均为地方政府平台或商务部此前批准的,不少投资平台是打着这些交易所的旗号(比如武汉这边就有民营公司,公司地址在某个小区的某间房,打着不知道哪个金交所的旗号),或者甚至还有一些野鸡交易所纷纷登场,号称短期或者超额回报。比如当年的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达430亿。

因为中国法律规定大陆不得设立公司组织公民炒汇,国内能够炒外汇的正规渠道只有银行。有不少国内交易平台打着国外监管的旗号行骗,要不就跟假的期货交易平台一样,外汇交易平台也是假的。当年的IGOFX外汇交易平台涉案资金达300亿。

(六)艺术品投资陷阱。

规模大一些的也是弄的艺术品交易平台,赝品和假平台这种就不说了,那种针对老人的各地什么古钱币,展会,让不普人得点小便宜再坑你。

股市涉及人数众多,这个是重中之重提示风险。本身股市报表作假严重,大量散户被收割已经很惨了但是在股市之外还有四种坑爹骗钱的人要注意。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会推荐各种票你会发现好像一直能对,还会给你看他偶尔买的股票,只看得到报价,看不到金额。因为市场行情好的时候,随便买龙头100股,都买,总能买到牛的。这样你就会认为他实战真的还不错。这种其实是广撒网,总会有上钩的。

就是你会发现牛股群大部分都是托,只有你们几个待宰小白羊。像什么期货群啊、黄金群啊、外汇群啊跟这个也有类似的手法。甚至于交易平台都是假的:武汉一男子投资“股指期货”买卖5年,累计亏损1600万,今年才在专业人士的指点下发现自己参与的交易平台压根就是假的。

带人操作,但是大多数逃不开行情好的时候牛,行情不好的时候销声匿迹。这一类也许真不是带着坑人的目的去的但是投资是一门学问,股市是具有反身性的,越是有用赚钱的方式肯定是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是通用的方式知道的人越多了,方法也就不适用了。

④大V、小道消息、电话、短信等

这一类就是听小道消息,某些大小V,短信,电话告诉什么股票要涨,你会发现大多数时候还真的涨了,这个是有产业链的,很多庄家游资让散户接盘用的就是这种方式,你一个普通人能够获得到的小道消息,说明不是真正重要的内幕消息。

补充一点,常见的股票型的收割手法:吸粉、固粉、转粉、收割

吸粉:就是加人微信,拉人进群里。有的群或者老师会发表格,填相关信息。比如还有炒股经验,资金量等问题,说是不同资金操作方式不同。其实是为了确定你是什么样的韭菜,判断你好不好骗,特别是没多少经验的股民,就更容易上当。

固粉:就是让进群的股民,加深对老师的信任程度,所谓的“分析师”老师会在群里讲股票理论,诊股。并在适当的时机开启直播间,吸引有意向的股民进直播间听课。

转粉:讲课一段时间后,股民对于“老师”的信任度达到最佳状态,老师会趁着大盘的某次调整告诉大家:最近行情不好,所以自己的重点转向了期货或者外汇等其他投资方法。

收割:收割就不用说了,参考上面的4种被收割的人。

运气好的人也许在早期还真能尝到点甜头。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投资有风险,自己要提升自己的投资意识。避坑这一块主要先讲这么多,欢迎大家补充交流!


谢谢! 他是有说分红的,但我觉得那应该很少,所以忽略不计了。 再三衡量,还是 ...


其实每种保险解决不同的预期,还真没有啥好不好的。和买股票差不多,每个股票每天都有很多人买,也有很多人卖。

大家基于不同的预期做决定。能满足预期的就买,不能满足预期就卖。但是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决定是最优的。

对绝大多数客户而言买一个意外险,一辈子都不会出事的,纯消费,好还是不好呢?

某客户买了一份他认为最好的养老险,结果中途出现重大疾病,没法赔款,好还是不好呢?

有保险这个产品是因为未来不确定,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真不知道哪个是最优设计。

只能按照您的意愿设计最符合预期的产品。比如你担心万一有意外,家人要有个保障,

那么我给您设计一份意外险,其实一辈子平平安安,钱钱全捐献了,没有回报,我觉得这样最好。

当然另外一个客户,我也设计了一份意外险,他没有买,一辈子也没有买保险。一辈子也平平安安,就像我的父母

一样,这样也很好。平安就好。买保险,就是买个心愿。买了后,未来少一点担忧,多一份坦然。

由于个体事件的偶然性,这个世界有精算师可以设计高效的保险产品,

但是没有业务员敢说,能帮客户设计出最有效率的保单。只有骗保案件

(这种案件中设计人员知道未来什么时候将发生什么)中才能找到最有效率的设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