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如此热爱宁波系列红包10元怎么用?

化学工程与工艺161班学生

2020年南开大学物理化学专业

2018年度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宁波市“向上向善好青年”

第十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

第十一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

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1项

这些履历背后是陈嘉磊不为人知的付出,也是对化工研究独一份的热忱与执着。寒暑假坚守实验室,肯花时间、下苦功夫专研课题,遇到难题翻阅繁杂的文献资料,积极主动请教老师,他用不懈努力为梦想添砖加瓦。

“我们在水浴锅里煮过泡面吃,也在里头玩过剧本杀。”聊起实验室里发生的趣事时,陈嘉磊突然雀跃起来。

这与人们印象中气氛严肃、人员忙碌的实验室大有不同。大学四年里,他与他的团队在这里一起度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在他看来,实验室里的点点滴滴并不总是如那些精细的仪器、明确的数字和周密的方案那般步步严谨。陈嘉磊的记忆节点除了做出成果之后的成就感,便是与团队在实验室里轻松、有趣的轻松片刻。

团队于他而言,是后盾般的存在。在参加竞赛现场答辩时,身为主讲人的陈嘉磊在空教室里一遍一遍地模拟,他的组员总是坐在空位上安安静静地听他讲,再告诉他哪个部分需要调整、哪里还需要再强调一下。他耐心听取完所有建议,再继续练习。“那一刻因为有他们在,所以我真的很放心。”

也由于熟悉团队的陪伴,陈嘉磊在聊起最近参加的第十一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时,说:“我第一次在参加一个比赛时那么没有安全感。”这是他大学四年里参加的唯一一个个人赛,“以前都是团队和我在一起,这次几乎就是单枪匹马了。

他惯常的模式是在与团队进行充分讨论之后再做决策。但这次不同于过往,他需要自己一个人权衡利弊,把握方向,考虑并做出最适宜的选择。那个时候,距离考研已不足70天。双重压力叠加在他身上,让他极为焦虑。

“真的是使出浑身解数。”他说。在不断地自我暗示“这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后,陈嘉磊渐渐镇定下来。他排解压力的方法也很简单:听歌和狂吃。

种种获奖的光环加在他身上。但离开那间实验室,脱下那身白袍之后,陈嘉磊其实懂得该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张弛有度,而不至于总是处于一个尤为端正与紧张的状态。“其实做实验和军训一样,处在中间那个阶段时是最难熬的。你看不到结果,就会很焦虑。解决焦虑的最佳办法就是做出成果来,那我们就把各种方法都试一遍,实在还不行,就去吃一顿,或者看一场电影。”

一场比赛改变我的大学轨迹

大一时的陈嘉磊并没有想到他的四年时光会和科研联系得如此紧密。那时他给自己的规划是做一名支教志愿者。

那一年的暑假,他报名参加了一项支教活动。但同时,学院里的学长向他给出了参加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的建议。两项活动的时间完全冲撞在一起,他在经过权衡之后,最终选择了后者。

我现在回头看,真的觉得这场比赛改变了我整个大学的轨迹。但这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他拿到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课题。如何开展实验设计、如何按照组委会的要求顺利完成实验、如何领导好整个团队,对于他来说都是极为艰巨的挑战。“那时候真的太难了,我每天走在操场上都要和自己说,加油你是最棒的!”

如今再回望,陈嘉磊觉得那场比赛的难度其实并不大,“有时候翻开那时写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报告,自己都会觉得稚嫩。”但因为毫无经验,加之第一次担任组长,所以自然成为了一道坎。他每天六七点便起床到实验室里,趁着团队成员都还没有来的时候,将新一天的实验内容打印出来,再收拾一下实验台,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便会再整理一下前一天的数据。

这场比赛可以算是我科研道路的启蒙吧。”这一场竞赛过后,他主动寻找指导老师开展自主立项课题,在实践中受到导师的影响,慢慢对环境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启了石油脱硫、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等一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研究。同时,他也是氨基四氧化三铁氧化锌光催化降解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的项目组组长。这一项目的成功研发,将为水污染的处理提供更高效率的方式。

“我研究生的方向是新型电池材料设计和电化学催化还原方向,总体来说也是在环境和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陈嘉磊说。他敏锐地感知到,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不断深入,环境保护的相关课题数量和质量上都在不断提高,理论和技术也都在朝着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延伸。但实验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的距离依旧较大,如何将好的实验室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将是接下来发展的重点。

有幸做学弟学妹的引路人

“班助”是陈嘉磊身上的另一个标签。他会鼓励自己“小班”的同学们积极参加科研立项,并且亲自参与指导了两个科研项目和一项创业训练项目。他还曾为“小班”里参与科研立项的同学们安排过一次模拟的开题答辩。

“当时是因为有一个比赛团队在参与答辩时遇到了困难。我在和他们一起复盘时,他们表示,希望能多积累点答辩的经验。我也觉得这是个很实在,很正确的反思。”

陈嘉磊开始着手准备起来,他的指导导师在听闻这项活动时,也二话不说地同意担当此次答辩的评委。让他意外的是,班级里一些平日较为内向,或者做事不太踏实的同学都在这次答辩中很好地突破了自己。很多团队的表现也都尤为出色。

“我可能要求比较严格,管得也比较多。”他说。身为班助,他期望能够传达的态度是,“每个人在大学里要过得充实且有意义,都能在自己毕业时,坦然说出‘这四年我值得’这句话。”在除了为同学们的答辩提供建议之外,陈嘉磊还指导他们如何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撰写论文,他希望自己能够充当好这个小小引路人的身份。

而今,陈嘉磊的大学生活即将落下帷幕,但他的故事却远未结束。他坦言,他并不清楚自己属不属于有天赋加持的那一类人。他深知,无论是参加科研,还是比赛,最重要的,一定是保持对科学的敬畏之心,与独立思考之品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农场红包10元怎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