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的理解

近期学一本书,第1页第2句:

一般将工程材料按化学成分划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陷入迷惑中,按化学成分分类什么意思?

我有限的知识体系里,第一反应:是不是还有按物理成分

那啥是化学成分啥又是物理成分?

第二反应:中学学的物理和化学这四个字两个词到底啥意思?

果断百度,直到搜到了这张图:


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没想到浓眉大眼的中学老师也会骗我们,不是说好的两门课吗?

我一直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泾渭分明,如几何学平行线公理一样永不相交。

一、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量子、元素

如果你还能分清这些概念,那么恭喜你,妥妥的学霸。

从高考的人生知识巅峰一路翻滚下山这么多年以后,反正我已经傻傻分不清了。

  • 原子核+电子=原子,原子是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同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因此一个原子里,质子和电子数量相同才能保持平衡。如果数量不同,则该原子被称为离子。

  • 原子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构成分子。

以上是初中物理和化学,看到这,有没有逐渐勾起远古的回忆?

二、敲黑板,进入颠覆以上所学阶段,通常称为搞明白阶段

1955年,毛泽东和科学家钱三强有一段对话。
毛主席问:“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
钱三强回答:“是这样”。
主席再问:“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
这一下把钱三强问住了,因为当时科学界认为,质子、中子是最小的基本粒子。

(再敲黑板,请自行百度基本粒子和粒子的概念,此处不再继续负责科普)

想了一下后,钱三强回答“主席,根据现在科学的最新研究,质子、中子是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不可分”。

主席微笑着说“按照哲学的观点,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

随后,主席举了庄子《天下篇》“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

再随后,科学界发现了更小的粒子:夸克。

注:这一段对话信息量很大,简单梳理下,蕴含了以下:
1.伟人也关注世界组成的本源,那我们普通人也应该学点科普知识。
2.涉及到原子论等最早的一批哲学观点。
3.为日后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的哲学争论埋下了伏笔(有兴趣可自行百度)。

简单说,这是建国以来关于辩证法理论规模最大、争论最激烈、影响最广的讨论。

4.关于夸克被外国提名为毛粒子的争论。个人认为:无论真相,都无损毛主席的伟大。
5.怎么理解物质可以无限再分和现阶段夸克无法再分的逻辑关系?
6.夸克和量子的关系又怎么理解?
7.庄子一尺之锤观点错在哪里?(同乌龟悖论)

钱三强的名字,三强是指德智体三个方面都强吗?

没错,三强就是你理解的三强,三好学生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三强学生。

看来起名确实很重要,至少有助于成为一名科学家。

流传于上古学生时代的诗词绝句:
1.五言古体诗: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七言古体: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3.七言绝句:三长一短就选短,三短一长就选长。两长两短就选B,参差不齐C无敌。

1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的吗?
2.物理要学原子各种粒子,化学也学原子分子,为啥还要分两个学科?
3.物理和化学究竟在学啥?

1.有时人与人的差别比人与狗还大,何况完全不一类的人与狗?

自然界有的物质傲娇如氧气、二氧化碳,就是直接由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也有亮瞎狗眼的80克拉大钻戒就是由碳原子组成。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理解成同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物理中物质构成的最基本粒子。

原子可以再分,但从构成物质的角度,它就是最基本粒子。

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永远不可能通过化学反应再分解变化的。

3.简单的说,物理研究两个方面:

一是物质基本结构,世界究竟有啥东西组成?

二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

当研究宏观世界时,就是我们中学学的牛顿万有引力等经典物理;当研究微观世界时,就是被描述的玄之又玄的量子力学。

化学也研究分子、原子层面的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但它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物质。

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式在于不停的试验,更偏重于应用科学。

写到这里,忽然明白了过去没看懂的一句立邦漆广告词“化学改变世界”。

如果有一天你和朋友一起穿越到了古代,穿越后失散了,请问如何最快方法找到你朋友?
答案:到皇宫放榜,千金求对联的下联,你的上联就是“奇变偶不变”。
所以,多学习吧,万一哪天穿越了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第1篇:《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子和原子》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教法,说过程四个角度向大家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1、本课的地位、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抽象思维能力,辩*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认识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

第2篇:分子与原子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这次优质课竞赛我是迎难而上,我有选择的机会,但我选择了较难上的一课,以前上过这一课,由于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效果不甚理想,我就想借这样一个机会,逼自己深钻一下,来一次自我超越,因为可以得到学校各位同事的帮助,现场各位专家的指点,让我豁然开朗。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本课题为什么放在《水的组成》这个单元中?

第三单元是讲水的组成,只讲宏观,不讲水的微观构成是不全面的,让学生明白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这样也分散、降低了第四单元的难度。我们分析整节课的内容,不难发现,水是本节课的主角,以水的蒸发导入,品红地在水中扩散*分子的存在,一滴水中的分子个数介绍分子的小,水的蒸发说明分子的运动,水与酒精的混合说明分子间的间隔。

3、本课题的主线是什么?(知识结构)

课题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我认为以分子为主线,本课介绍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顺便介

第3篇:人教版分子原子说课稿

导语: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分子原子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的内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

第4篇:《分子与原子》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这次优质课竞赛我是迎难而上,我有选择的机会,但我选择了较难上的一课,以前上过这一课,由于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效果不甚理想,我就想借这样一个机会,逼自己深钻一下,来一次自我超越,因为可以得到学校各位同事的帮助,现场各位专家的指点,让我豁然开朗。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本课题为什么放在《水的组成》这个单元中?

第三单元是讲水的组成,只讲宏观,不讲水的微观构成是不全面的,让学生明白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这样也分散、降低了第四单元的难度。我们分析整节课的内容,不难发现,水是本节课的主角,以水的蒸发导入,品红地在水中扩散*分子的存在,一滴水中的分子个数介绍分子的小,水的蒸发说明分子的运动,水与酒精的混合说明分子间的间隔。

3、本课题的主线是什么?(知识结构)

课题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我认为以分子为主线,本课介绍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顺便介

第5篇: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本课题为什么放在《水的组成》这个单元中?

第三单元是讲水的组成,只讲宏观,不讲水的微观构成是不全面的,让学生明白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这样也分散、降低了第四单元的难度。我们分析整节课的内容,不难发现,水是本节课的主角,以水的蒸发导入,品红地在水中扩散*分子的存在,一滴水中的分子个数介绍分子的小,水的蒸发说明分子的运动,水与酒精的混合说明分子间的间隔。

3、本课题的主线是什么?(知识结构)

课题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我认为以分子为主线,本课介绍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顺便介绍了一下原子,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1)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2)充分发挥想像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

第6篇:化学课件中分子和原子

导语:本文为您总结了化学课件中分子和原子,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欢迎阅读!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难点】运用分子的*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第7篇:《原子结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虞城高中的化学老师,我叫李杰松。

本节选自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质》的第一章原子结构与*质。本节共包含六大内容: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本节共分三课时,我今天主要讲解的是第一课时:原子的诞生、能层和能级、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原子结构,因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注意与必修二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联系,注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中来。

新课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物质结构理论的范畴,而物质结构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并且在原子的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长见得化学现象。4,教学目标

师生互动由必修二知识引入能层和能级

和学生一起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认识能级交错现象。

通过练习教师解说让学生总结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第8篇:《狮子和鹿》说课稿

引导语:相信很多人都学过《狮子和鹿》这篇课文,那么教师要怎样写一份有关《狮子和鹿》的说课稿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

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第三、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

第9篇:观摩课《分桃子》的说课稿

《分桃子》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在课本第32页和33页,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是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及会用2--5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平均数”和“分数”的基础。教材呈现的是三个分层递进的*作活动:分桃子、分鱼、分骨头。通过这几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合作学习、个体反思的认知过程,从中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童话故事,为此我将三个活动改编成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物*作、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作、自主探究的能力,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感受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作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完成从*作水平到表象水平的转换;并能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和有剩余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能对实物进行平均分是本课教学的

第10篇:高个子和矮个子说课稿

写好幼儿园的说课稿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高个子和矮个子说课稿,希望能帮到大家!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并且给了孩子音乐的享受。《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谊。

这个音乐游戏的由来是这样的:我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经常要老师讲故事给他们听。有一次在讲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后,他们对故事中出现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尤其喜欢,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还缠着我说:“老师,你再讲一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于是,我就又讲了一边。过后的几天里只要是课间一有空,孩子们就要听这个故事,我就在想他们这么喜欢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不如把这两个人物形象放进游戏中,他们肯定会很喜欢。因此就有了音乐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让幼儿先是观察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身高,得出高个子和矮个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1)能感知明显的高音和低音,初步培养幼儿听觉能力与动作反应能力。

最近写了不少篇关于水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宏观层面的,偶尔涉及到水的微观结构也都是浅尝辄止,有小伙伴表示:不过瘾。我特意准备了这篇干货满满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窥视分子尺度上,那些水的秘密,同时也是为了戳破“小分子水”、“富氢水”的谣言。

众所周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形成V字型结构。常温常压下,气态自由水分子氢氧键的键长为0.米,两个氢氧键之间的夹角为104.52°。

水的键长和键角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会随着成键状况、温度、压强等因素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由于其V型的分子结构,使得水分子显得非常灵活。

水分子的这种V型结构是由于sp电子杂化造成的。一个氧原子最外层有2个2s电子和4个2p电子,而一个氢原子只有1个1s电子,为了组成8个电子的满壳层结构,一个氧原子需要与两个氢原子通过核外电子sp杂化轨道结合,形成2个氢氧键。

余下的两对未成键的电子称为孤电子对,它们在水分子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一个水分子周围的电子分布是一个近似四面体结构,对应于sp3电子杂化。

说水分子是近似四面体的原因是由于氢氧键与孤对电子的局域化中心长度不一样,分别为0.52×10^-10m和0.3×10^-10m。另外氢氧键之间的夹角104.52°与孤对电子轨道夹角114°都偏离了理想四面体中的夹角109.5°。

在好多科普文章中介绍水分子的极性的时候,都是简单介绍了由于氢氧键产生的极性,我也是如此,其实这样的介绍是很粗糙的。水分子的极性不仅是由于氢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同时也由于孤对电子区域聚集了多余的负电荷。水分子的整体电极矩是从氧端沿着两个氢氧键之间夹角的平分线穿到氢端。

单个水分子的电极矩为1.855D,而一氧化氮的电极矩只有0.1D。水分子这种很大的极性使得水非常容易参与和其它极性分子或者离子的相互作用,这意味着,很多化学反应可以在水溶液中发生。

由于水分子这种3个原子组成的V型结构,所以水分子有9个自由度:3个平动自由度,3个转动自由度,还有3个振动自由度。前两者与外界环境有关,后者是水分子内部自由度,但如果受到环境的影响则会发生平移。

这3个振动自由度为:氢氧键对称拉伸、氢氧键不对称拉伸和氢氧氢的剪切或弯曲运动。其振动频率分别为3657/cm、3756/cm、1595/cm,其中cm^-1是用波数做单位。

在能量空间中,水分子的电子轨道有5个能级:1a1、2a1、1b2、3a1、1b1,其中1b2为成键能级,1b1为孤对电子,2a1、3a1为成键和未成键轨道的混合。

如果在强成键轨道1b2上失去一个电子,则会导致水分子分解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3a1轨道是保持水分子V型结构的关键,如果这个轨道上失去一个电子,则水分子会变成类似二氧化碳那样的棒状结构。

氢键并不是水分子独有的,而是指氢与负电性很强的原子,比如氢与氧、硫、氮以共价键结合的时候,原子之间相互吸引产生的作用。虽然氢键的主要来源是由于库仑力,但同时也有一小部分是来自诱导极化作用和分子间的色散力。

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指氢键的作用。它是由水分子中的氢与相邻的水分子中氧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形成的。两个水分子结合成二聚体的时候,OH—O键长约为2.976×10^-10m,键角接近180°。

由于一个水分子只有两个孤对电子,所以它最多可以同时接受两个氢形成氢键,加上其自身拥有的两个氢形成氢键,所以一个水分子最多可以形成4个氢键,组成空间四面体结构。

不论水以液态还是固态(冰)存在,这种四面体网络结构都是其基本特征。

氢键的强度很高,大约为23千焦每摩尔。这导致水的熔点、沸点极高,热容量极大。如果没有氢键,则相对分子量为18的水在零下75摄氏度就会汽化。

同样,水结冰膨胀也是由于氢键造成的。这是因为我们前面说过的,一个水分子最多能组成4个氢键,其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这使得水在结冰过程中,为了保持最强的氢键作用(能量最低状态),水分子必须形成四面体网格结构,每个水分子都会占据一定的体积。

当温度升高,冰开始融化时,水分子这种位置约束减少,反而使得液态水可以拥有更小的体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我们用压力压在冰面上时,冰可以开始液化。

第一个要戳破的谣言就是——小分子水。这些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小分子水的产品,宣传其有种种神奇的功效。其实只要我们把前面的知识综合起来,这个谣言就会不攻自破了。

如果我们把一瓶水看做一座大厦,那么水分子就是组建这个大厦的砖,而氢键就是粘合它们的水泥。结合水分子的空间四面体网状结构,水可以形成很多种小分子特殊结构,比如从2个到六个水分子组成的结构。

前面提到过,氢键强度很高,这意味着,正常的水分子都会有一种要结合到一起的趋势,就如同放在光滑斜面上的小球,你一松手,它就会滑向斜面的底部。所以正常的水,一定是处在低能态的。相当于大楼已经是盖好的。

把建好的大楼重新变成砖有什么办法呢?大家都知道——爆破。那么我们如何对水分子团进行“爆破”,让它从大分子团结构变成小分子团结构的水呢?大家猜对了——加热。只要不加热,水温恢复室温,小分子团就会通过结合成大分子团释放出能量,恢复到低能稳定平衡状态。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小分子水产品,其实——都是骗人的。

第二个要戳破的谣言就是——富氢水。这里不讨论氢是不是能有什么疗效,这里要讨论的是水能富氢吗?

前面我们说了,自由状态的水分子呈现出近似空间四面体结构,水中本身就带着两个氢,余下还有两对孤对电子伸展出去。这两个孤对电子,具有吸收氢离子的能力。注意,我说的是吸收氢离子,而不是氢气。

向水中通入加压后的氢气,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很有限)增加氢在水中的溶解度。但我们注意,氢气的分子结构为H2,不是氢离子,没有电极性。这样结构的分子,不能与水分子中剩余的孤对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换句话说,水不能通过孤对电子与氢气结合,氢气只能以分子形态,存在于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中。

同时,只要打开富氢水的瓶盖,压力消失的那一瞬间,本来多融入水中的氢气会——噗——逃逸了。这是因为氢分子的质量很小,在热运动中,通过与水分子的碰撞获得很高的运动速度。手里的富氢水,瞬间变成了普通水……喝还是不喝?

本文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分子层面上水的一些特性,但这些仍然不是水的奥秘的全部,更深入的,我们水还要认识水的量子效应。之前,我曾经撰文介绍过,人体可以通过非饮用方式与环境中的水分子之间发生氢离子交换,就是这个原因。

限于篇幅,我把这部分内容留到其他文章里详细介绍,并针对水的量子效应,对“量子水”骗局进行辟谣,敬请期待。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有启发,欢迎您的点赞、评论、转发和关注支持,期待与您的深度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分子什么叫原子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