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名的金属3d打印公司有哪些?

作者:新材料在线《大国之材》栏目组

  很多工业企业因为并直接面向消费者而不被大众所熟知,但在自己多年耕耘的领域,却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比如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顶立科技”)。该公司拥有“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南省国防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在热工装备、航空航天军工新材料、金属3D打印等细分领域规模稳居前列,是一家低调而实干创新的企业。

  作为国内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新材料、新装备的重要供应商之一,顶立科技的发展可谓低调、稳健。

  “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理念,如果现在只是做一般的产品,没有门槛,更多是低价竞争,所以我们选择了航空航天和军工这个细分市场,这个市场需要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人才、好的产品和好的理念。”顶立科技董事长戴煜在“第二届中国(长沙)粉末冶金技术与应用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在这些领域里面做大规模很难,但顶立科技更希望在一个行业里面做隐形冠军。

  20世纪80年代,著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第一次提出隐形冠军的概念,他认为推动社会某一经济领域发展的主要是一些默默无闻的小公司,而这些小公司占据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甚至在国际市场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赫尔曼·西蒙认为,隐形冠军们高度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市场,善于创造出独特的产品,牢牢占据高市场份额。

  顶立科技正是这样的隐形冠军。“非常自豪地说,中国现在的一些重大专项的关键热工装备都是我们提供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些重大专项的装备都是国外对我们绝对禁运的。现在国内这些装备都是由我们公司提供。”戴煜说,在军工领域,科学原理和工艺技术现在并不是难点,最关键的是很多材料和零部件卡在别人手里,所以在军工领域做一些小市场的新材料颇有前景和市场竞争力。

  戴煜说:“顶立科技愿意做一棵军工细分领域的小草,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核心动力。”这是顶立科技成立十余年快速发展的源动力。

  按照赫尔曼·西蒙的理论,创新和贴近客户是隐形冠军最大的优势,他们是价值导向而非价格导向。正是创新和客户需求牵引,让顶立科技在多个细分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并走向国际市场。

  据了解,2012年,顶立科技与某科研所签订协议,首次开发国内首台超大型超高温热工装备。在自主创新系统的引领下,顶立科技通过与用户协同、材料工艺与装备协同、人才协同、管理协同,不仅完成了该重大专项工程的科研攻关任务,研制了高温大型热工装备,打破了国际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也为中国大型号的航天器、运载火箭、民航飞机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样的创新在顶立科技数不胜数。顶立科技是中国首次向美国某钨制品公司出售大型粉末冶金设备的公司和向俄罗斯Wolfram等著名公司出口定制化特种热工装备的企业。

  戴煜认为,企业要发展,关键靠自主创新。对于创新,戴煜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上对一个企业来说,创新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有市场创新、人才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戴煜表示,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创新,通过抓取核心的人才,来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技术创新,特别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戴煜介绍,顶立科技非常注重人才创新,通过培养和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在产品技术研发等领域不断保持创新动力。通过创新促进人才的发展,使员工对企业有向心力,愿意创新,也想创新,然后能够推动公司的发展,使公司有好的效益,这种理念也让顶立科技的创新卓有成效。

  据了解,目前,顶立科技申请和授权专利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70余项,起草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其创新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湖南省重点新材料产品首批次”“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湖南省百项重点新产品”支持。

  “我们的发展理念就是做精、做强、做大、走远。”戴煜说,顶立不追求绝对规模,而是追求相对规模,追求小领域里面的规模。

  这也正是顶立科技在炭基材料热工装备领域成为国内第一品牌的奥秘所在。

  金属3D打印“顶立梦”

  随着国内3D打印产业的快速崛起发展,产业最关键一环的3D打印材料,尤其是金属3D打印材料的“缺失”却成为制约国内3D打印产业发展的短板。

  据了解,国内金属3D打印粉末目前还主要依靠进口,价格十分昂贵。

  顶立科技依靠技术创新,目前已经开发出球形镍基高温合金粉、球形钛粉、钴铬钼、铝、铁基合金粉末等金属基3D打印材料。

  “球形镍基高温合金粉、球形钛粉这类材料材料具有球形度、流动性好等特点,是金属基3D打印技术的首选材料,主要应用于制造航天结构件、承重件、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涡轮盘、火力发电机涡轮等耐高温、耐冲蚀等恶劣环境下的零部件。”在戴煜看来,目前国内金属3D打印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关键就在于国产材料在性能批次的稳定性、品种的齐全度和工艺的适应性上与国外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质量做好,把综合的成本降低,最后变成一个普惠的产品,真正的能够用到产业里面去的,从而使金属3D打印从一个小众的应用成长为一个大众的应用市场。”顶立正是希望在金属3D打印领域构筑完整的产业链,沉下心来扎扎实实的把用户的需求,把市场的需求做扎实,做精,真正的做好。这也是戴煜一直为之奋斗的“顶立梦”。

成熟健全的培训体系,前沿的设计思想与技术趋势,创新的深度,助我们取得更大成功。

敬业集团3D打印百台级工厂项目

打造国内一流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基地

8台新型金属3D打印设备安装调试完毕,正式投入生产;新建3D打印车间开始内部装修,将新增20台金属3D打印设备……近日,位于平山县的敬业集团旗下河北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传来一系列好消息,这正是敬业集团3D打印百台级工厂项目全速推进的生动实践。该项目总投资4.6亿元,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基地,助推公司的工业级3D打印数字增材制造及相关产品提档升级,实现更多特色精品走向国内外高端市场。

增材制造是敬业集团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高科技项目。近年来,河北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主要包括金属粉末、3D打印、激光熔覆、注射成型四大板块。其中,3D打印尤为引人瞩目。

精密模具、金属散热扇叶、骨骼构件……走进河北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厅,一系列外观精美、结构复杂、形状各异的金属3D打印产品样品让人惊叹。

“传统的零件加工基本都是减材过程,而金属3D打印是增材过程,用金属粉末根据设计图一层层叠加打印,一体成型。既节省原材料成本,又能缩短工期,还能实现轻量化、不规则产品的完美打印。”河北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3D打印项目总经理赵景飞说。

3D打印车间内,一台台3D打印设备正在紧张作业。透过观察窗可以看到,一个耀眼的“光点”飞快地在金属粉末上跳跃游走,一层一层进行着打印。一旁的电脑上显示着机器的工作信息:一共1760层,已经打印1085层,剩余时间13个小时。

“我们通过电脑将产品的数字模型输入3D打印设备,分层打印,最终就会形成成品。”赵景飞拿着一件精巧的汽车零部件说,目前公司的3D打印产品尺寸小到几毫米、大到1米多,一般是定制化、个性化、小批量生产,但产品的附加值非常高。“目前已有18台金属3D打印设备投产,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工业模具、汽车制造、电子工业、能源动力等领域。”赵景飞说。

金属粉末,是增材制造的原材料。经过自主研发,河北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能生产上百种不同的金属粉末,可生产铁基合金、镍基合金、钴基合金、不锈钢等多种材料的打印产品,在业界打出了响亮名号。

随着敬业集团3D打印百台级工厂项目加速推进,其增材制造及相关产品将持续“扩军”,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

“项目于今年2月正式启动,一期规划38台设备,18台已投产,剩下的20台预计6月底投产。明年底前,二期将再增加62台,总计达到100台。”河北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栋梁介绍,3D打印百台级工厂将全力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后处理、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综合项目,构建完整的金属3D打印产业生态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d打印金属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