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的寺庙里四大金刚最凶了,是吗?

此联文字对仗工整,立意深远,胸怀宽广,意境高远。

2/要扫除大地群魔,法力须如王将将;

忽现出诸天神勇,佛心不是老婆婆。

王将将指法力无边的凶煞之神。作者将王将将与老婆婆相提并论,要扫除人间邪恶,须如王将将一样,要有超凡的神力;应当具有佛心,但是佛心并不是婆婆心肠。

3/倘飞来南海慈云,当为听泉响空山,不回南海;

这便是西天福地,何必问雷音古刹,又访西天。

形容这里风景幽雅,远山近水,村烟墟霭,胜似南海,即使观音菩萨来了,也都不想再回南海去了,你何必询问去西天的路呢!

4/都来游圣人之门,上观千古;

从此发名山间气,后有万年。

在修建五泉山时,刘尔炘亲自规划,将儒家文化引入,使五泉山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近代园林,为保存兰州的宗教思想文化作出了贡献。

此联为三宝垄市三宝庙其庙门联。

6/我问你是谒庙,是游山?谒庙须恭,游山须雅;

谁到此不花钱,不吃酒?花钱莫浪,吃酒莫狂。

此联语重心长地劝告游人:“谒庙须恭,游山须雅;花钱莫浪,吃酒莫狂。”这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7/睁眼看凡人,为消除怪雨盲风,拨开云雾;

叩头求上帝,快吩咐恒星列宿,整顿乾坤。

求神拜佛,祈求上帝,以达到太平世界的目的,只是一种幻想。

8/庄严在尘垢之中,为壮观胆也傍禅林排甲胄;

神识超人天而外,更无恐怖何劳武卫执干戈。

此联也是借佛喻世,既然慈悲为怀,法力无边,又何必招来四大金刚,仗剑持矛仍用武。这才是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拿着杀人武器。

9/有形骸便有斗争,虽寂灭禅宗掌剑持矛仍用武;

无色相应无护卫,愿慈悲佛子韬戈卷甲倡消兵。

有人就有斗争,有私欲就有斗争,人即如此,佛亦如此。只有剔除私欲,消除战争,才能确保世界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10/佛老识天倪,不受五行束缚;

圣贤重人事,能开万世太平。

作者将神与圣作了对比分析,认为神是不受五行束缚,逍遥自在;而圣贤重视培育治世人才,可以开创太平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云南昆明的筇竹寺座落在昆明城西郊七、八公里的玉案山上。玉案山又名列和蒙山,林壑幽深、溪流环绕的胜景之中。寺内也是泉水叮咚,松柏蔚然、一尘不染。"玉案晴岚",古代为"滇阳六景"之一。 玉案山不仅风景秀丽,且为昆明的佛教胜地,环山皆列禅刹,旧有十余座佛寺,以历史之久远,影响之大,香火之盛而论,筇竹寺当为其首。该寺是一座既古香古色又清新宜人的佛门净地。传说在宋代大理国时期由鄯阐人高光之所创。碑文还叙述了"筇竹传奇,犀牛表异"的神话,据另传,早在初唐贞观年间就有类似的一些传说,直到后来才记载明是宋大理国的鄯阐候(昆明的最高统治者,昆明侯)高光、高智兄弟二人,到西山打猎,忽见一头犀牛跃出,于是紧追不舍,追到玉案山北面,犀牛突然不见了,四处寻找,仰望山巅,只见山上云雾缭绕,有一群鹤貌童颜,形像怪异的僧人立于云端之上,他们急忙上山去查看,到那里,僧人早已无影无踪,只有几位异僧拄的四川多产的邛竹竹杖插在地上,高氏兄弟想拔起来看个究竟,但竭尽全力也拔不动。高光、高智兄弟觉得奇怪,第二天又到玉案山去看,插在地上的邛竹杖已长成一片青翠的竹林,他们十分惊奇,认为是"山灵显示",说明这是块珍贵的"佛家宝地",于是便在此建寺居僧,取名筇竹寺。可真正建寺时间略晚于这个传说,系元代初期雄辩法师所建,是昆明第一座佛教禅宗寺庙,明清两代屡遭火焚,现存的庙宇主要是清代光绪年间重修的。 

寺内有大雄宝殿、天台来阁、梵音阁等建筑,和元代白话《圣旨碑》。但筇竹寺最负盛名的是清代彩塑五百罗汉像。罗汉是梵语(古印度语)音译,又称阿罗汉。五百罗汉一说是释迦牟尼的五百弟子,佛教传入我国后,晚近时期在许多佛寺中都塑有五百罗汉像,据笔者初步考证,如北京香山碧云寺,杭州灵隐寺等五百罗汉多塑造得呆滞刻板,千人一面,既无性格又无生气。而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却与众不同之处是这些罗汉塑造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不似虚无飘渺的神,而酷肖活生生的人。每个罗汉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不同他人之处,是人格世俗化了的神。难怪历来有不少门内人都认为:“筇竹寺的五百罗汉是人的气味多,神的气味少。”

进入筇竹寺罗汉堂,首先给人的印象是这些罗汉神态各异,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体态风度富于变化,表情姿势各有不同。纹饰依年龄、人物性格特点及他所处的环境又各有区别,有的憨厚可爱、有的则阴险狡诈;有的豁达大度、有的则谨小慎微;有的勇猛威风,有的则胆小如鼠……。这些造型,许多都是抓住人物一瞬间的动态而创作出来的。从而使五百罗汉各呈妙态,无一雷同。如两位老者正在交谈,一位头顶风巾,身披袈裟,手持大节龙头竹杖的罗汉,正张着宽阔厚实的嘴,扳着手指凑近同伴,似在低声细语,作侃侃而谈状,好像是在诉说人世沧桑,而他的同伴,手捧法器,侧耳倾听一副全神贯注状,也许还能从面部表情更深读出有惊讶、同情、深思等各种复杂的表情。似乎窥见他的心灵震撼。又如一位着金色僧袍,赤足穿草鞋的罗汉,他左臂上架一只蛤蟆,右手指着蛤蟆躯体右屈,似在张口呼人观看,又好像是在向人夸示,其右侧罗汉,衣服垂落臂上,手捧一尊小坐佛,背身不顾,那神态似不屑一顾,再右有一执藤杖罗汉穿灰袍白裤。着布袜草鞋,左手执杖,转身向左侧持蛤蟆的罗汉,右手轻指,双目凝视,似欲趋前凑近观赏。这两位穿草鞋的罗汉,对蛤蟆如此有兴趣,使人猜想他们的身世大概于乡村有关吧!可我爸一次曾说:“左臂上架蛤蟆的罗汉,从神态手势上看,又彷佛像架鹰的姿式,若把僧衣换成长衫,光头上戴清朝小帽,蟾蜍变成鹰隼,这不正是架鹰走狗的市井之徒的形象吗?”这真是作者理解了观者也有丰富万种的想象去塑造呼之欲出的生动人物形象。

五百罗汉尽管千姿百态,但从创作手法来分,大体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运用烂漫主义方法,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塑造出的一些奇特的形象。如向九天揽月的罗汉,手比身长数倍,神情专注,正用手中法宝勾取明月;长脚跨海罗汉涉足惊涛之中,水仅及膝下,正步朝前走去。一位罗汉巨眼怒睁,大若铜铃,双眉紧蹙,怒火中烧,一边张口大叫,一边要向前扑去,你看他面部肌肉暴起,左手半握的高扬着,似见仇敌。在这些艺术形象身上,凝聚着人类征服大自然,战胜困难的理想愿望,是现实土壤里绽开的理想之花。另一种是主要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借神的形象表现人类的精神面貌,既有浓郁的宗教意味,又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这类作品不仅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而且个性鲜明,形象生动,出现了许多精彩之作。比如,在梵音阁内一尊罗汉,赤脚交叉闲坐,左首微微托腮,右手正用挖耳掏耳朵,他敛眉眼,嘴的右角上翘,右边颧骨上的肌肉上收。将他又痛又痒、又舒服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一位一手扶白象,一手提禅杖,胡须很长的尊者,似乎远道而来,他高大的身材,宽厚的胸膛,炯炯有神的双眼,和善的面容,令人想起无数善良忠厚,饱经风霜而仍体魄健壮的山区农民,那位除忧尊者,满脸笑意,体态丰盈,如在亲切开导亲友,全身洋溢这乐观的气息,似乎人们见到他,真能忧愁俱消。天台来阁其中一位尊者,生得一副白嫩圆润的面庞,清澈明亮的双眼,微露的牙齿整齐洁白,嘴唇略张,像在与人交谈,右手抬于胸前,手指略弯曲,似乎他们的皮肤有弹性,鼻孔有呼吸,体内有体温,是罗汉,更是一位秀骨清相、纯洁可爱的青年。

笔者至今记得小时候,最爱和祖母、爸妈、兄弟们来筇竹寺玩,虽说早把古刹周边都玩遍了,但其实是想多观看几遍千姿百态的五百罗汉。为此,笔者常仰头看得脖子发酸,总还是流连忘返。祖母曾对孙辈们说过不止几次:“孙儿们,你那只脚先跨进罗汉堂,就可把这方的第一目击尊者做为首数对象,但为了表示恭敬,不可手指着数,只能用心数满现周岁数,最终落到哪位尊者身上,那么自己将来的命运就类似此位尊者的状况。”故笔者当时每数时,最当心数落在龇牙咧嘴,面露凶恶之像,或是形象丑怪,瘦骨嶙形;或是,看似可怜兮兮、穷愁潦倒的形象上。然而,笔者运气真好,几次总数落在诸位慈眉善目或恬静逸然的尊者上。祖母多喜悦地说:“你以后就是这类福人”由此,笔者对筇竹寺五百罗汉印象更加深刻,愈偏爱到此游玩。从而,多些了解和关注,故至今对五百罗汉始终记忆犹新,侃起来,也有几分如数家珍的感觉。

筇竹寺五百罗汉的作者是四川合州人(今属重庆的合川)黎广修。广修,字德生,祖辈数代均从事佛像泥塑,却都出过雕塑高手。黎广修自幼受艺人世家的熏陶,少时又曾读过诗书,而且对佛学很有研究,文学造诣颇深。后随父辈们以塑像为业,也许是文人从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古文学与艺术本属同源,文人一旦再进入艺人圈里,创作的作品总少点匠气,多些艺术家的风格。这诸多因素促使他在青壮年时期,就曾在四川新都宝光寺塑罗汉中大显身手,成为全川泥塑泰斗。后来应筇竹寺主持梦佛大和尚之请,他带着三位徒弟,其中一徒还是位聋哑人,一同来到昆明筇竹寺塑像。从清光绪九年到十六年(1883年——1890年)久经七载寒暑,呕心沥血才完成这一艺术杰作。五百罗汉均为泥塑,采用重彩着色的方法,人物衣饰显得色彩绚丽,整组雕塑群显得金壁辉煌。

黎广修塑造罗汉不是抱着佛教典籍去冥思苦想,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料。据说,黎每天晚饭后常至黑林铺茶馆品茶,凡见到相貌奇特,别具典型的人物则注目审视,默记于心,偶时有备而来掏出泥团现做捏泥写生,或因工作进城办事,总爱带上徒弟们长见识。集市上碰到典型人物即细心观察,回来勾出草图,积累丰富的人物素材,所以他们塑造的罗汉里有樵夫、小贩、山民、菜农等的面孔。而这些人物大多塑造得比列恰当,甚至连肌肉,经络线条都表现出来。他们在邛竹寺的雕塑作品除两个罗汉堂的五百罗汉之外,还有大雄宝殿里的五百罗汉也出自他们之手。只是人物体量比罗汉堂小些,但同样塑造得很精彩。师徒四人在设计大雄宝殿的雕塑时,还大胆地选用圆圈形和集体行进的队列组合,不少表现出相呼应的情节,有些罗汉们似相邀要到某座名山赴会,他们神采奕奕,千姿百态、各显神通、腾云驾雾、骑豹踏鳌,往前赶去……,犹如行云流水,造成强烈的动态感。在寺内右边厢房墙壁上,还留有一幅壁画,是黎广修亲绘赠梦佛和尚的淡水墨山水画。寺内还另有他亲撰写的两幅对联。由这些可旁证:他是一位较全面的文人艺术家。

总的说来,黎广修师徒们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一批精美的塑像,除工作认真刻苦之外,与他们有丰厚的生活积累与较高的艺术修养分不开。才是得他们塑造的时候得心应手,神态逼真,不落俗套,并富于生活情趣,使每个塑造的衣衫绉褶,潇洒飘逸,神情肤色,悉本天然,笑貌愁纹纤毫不苟,不仅生动朴实,神态逼真,而且形象栩栩如生,画面清新明快,色彩鲜艳,造型美观,无不惟妙惟肖,这些塑像与清代一般神像的塑造方法迥然不同,它摆脱了通常佛寺中造像的固定模式,通过宗教题材,把握艺术情节发展高峰,突出所要创作对象人物的典型性格,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具有强烈个性的形象,塑造的虽然是佛教“不生不灭”达到“真人”的阿罗汉,但实际上表现了人性的特点和生活的特点,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感情。筇竹寺客房挂有其中一副黎广修撰写的楹联:“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簶;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近人根据下联推测,黎广修可能大胆地将自己的尊容也塑造进五百罗汉的行列里去了,他生活的年代后期,照相术刚发明不久,他若留有照片,也许按图索骥还可在五百罗汉群体中找到,笔者认为筇竹寺五百罗汉百看不怨,回味无穷,很值得人们去欣赏研究。

寺内所塑的塑像不分老少,人体比例和解剖犹如真人、在全国寺院艺术造型最高的则公认为筇竹寺的罗汉塑像。故而筇竹寺的五百罗汉像被誉为"东方雕塑宝库中的明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筇竹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内的“五百罗汉”已是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寺内的“五百罗汉”经典雕塑造型之一

古刹殿宇依山势而建,分三层,大雄宝殿,天台莱阁、梵音阁等。一进古寺山门,两株高大的元代孔雀杉迎面矗立两侧。

笔者认为筇竹寺天王殿内的四大金刚在云南省是塑得最好的,四尊金刚人体比例较写实,其形象极为生动,威风凛凛。如图中右边的东方天王名“提多罗咤”(“提多罗咤”意为持国——即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护东方“弗提婆”(东胜神)洲人民。手持琵琶演奏,肌肤粉润,慈眉善目,一副谈笑风生的儒将姿态。

图中左边的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为增长,能使他人善根增长),也称“护南阎浮提”(南赡部)洲人民。右手掌中持剑,面如紫檀,腮下虬髯,怒目圆睁,威猛狰狞。

图中左边这尊是西方天王名“毗留博*”(意为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护西瞿耶尼(西牛贺)洲人民。左手中缠绕一蓝龙,右手平抬过头,大拇指与中指、无名指尖握一红丸,面目栗色,五溜长须,眉毛倒竖,紧锁眉头,圆睁大眼,怒目而视。一副威严可怖,杀气腾腾的气势。

图中右边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意为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护北郁单越(北俱芦)洲人民。右手持伞,左手捧塔,红光面面,圆睁环眼,不怒自威,凸显一副器宇轩昂之态。世俗常把“四大天王称为“四大金刚”。其实,并无此说法。金刚,天王不可混淆。

左右两侧是:天台莱阁、梵音阁

筇竹寺五百罗汉 陈列于大雄宝殿两壁(68尊)、天台莱阁(216尊)、梵音阁(216尊),分上中下三层。上下两层多为坐像,中间一层多为立像。塑像排列讲究对称,如左为降龙,右为伏虎;左为腾云,右为驾雾等等。这些罗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体态风度富于变化,表情姿势各有不同。衣饰依人物年龄、性格特点及所处环境而各有区别。五百罗汉尽管各呈妙态,但从创作手法来分,大体包括两类。

进入邛竹寺罗汉堂,首先给人的印象是这些罗汉神态各异,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体态风度富于变化,表情姿势各有不同。纹饰依年龄、人物性格特点及他所处的环境又各有区别,有的憨厚可爱、有的则阴险狡诈;有的豁达大度、有的则谨小慎微;有的勇猛威风,有的则胆小如鼠……。

又如一位着金色僧袍,赤足穿草鞋的罗汉,他左臂上架一只蛤蟆,右手指着蛤蟆躯体右屈,似在张口呼人观看,又好像是在向人夸示,其右侧罗汉,衣服垂落臂上,手捧一尊小坐佛,背身不顾,那神态似不屑一顾,再右有一执藤杖罗汉穿灰袍白裤。着布袜草鞋,左手执杖,转身向左侧持蛤蟆的罗汉,右手轻指,双目凝视,似欲趋前凑近观赏。这两位穿草鞋的罗汉,对蛤蟆如此有兴趣,使人猜想他们的身世大概于乡村有关吧!可我爸一次曾说:“左臂上架蛤蟆的罗汉,从神态手势上看,又彷佛像架鹰的姿式,若把僧衣换成长衫,光头上戴清朝小帽,蟾蜍变成鹰隼,这不正是架鹰走狗的市井之徒的形象吗?”这真是作者理解了观者也有丰富万种的想象去塑造呼之欲出的生动人物形象。

这两尊罗汉在地摊上好像正在进行讨价还价的买卖交易

此组两人雕塑如两位老者正在交谈,一位头顶风巾,身披袈裟,手持大节龙头竹杖的罗汉,正张着宽阔厚实的嘴,扳着手指凑近同伴,似在低声细语,作侃侃而谈状,好像是在诉说人世沧桑,而他的同伴,手捧法器,侧耳倾听一副全神贯注状,也许还能从面部表情更深读出有惊讶、同情、深思等各种复杂的表情。似乎窥见他的心灵震撼。

寺内五百罗汉群雕,形态各异,喜、怒、哀、乐等表情无一雷同,蔚为奇观。无论远观近看,这些罗汉塑像的人体比例、肌肉骨骼、服饰衣纹,大体都与常人相仿,古仆可亲。雕塑中还采用了镂空和圆雕等多种手法,立体呈现人体和氛围、器物搭配的浑然的关系。

梵音阁内一尊罗汉,图左上角第一位赤脚交叉闲坐,左首微微托腮,右手正用挖耳掏耳朵,他敛眉眼,嘴的右角上翘,右边颧骨上的肌肉上收。将他又痛又痒、又舒服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雄宝殿前匾联林立,出语之妙,令人惊叹。明洪武年间,机先、天祥、逯光古、斗南、大用等一批日本诗僧,谪戍来滇。机先在昆明写过《滇阳六景》诗,玉案山之景称《玉案晴岚》:

山如玉案自为名,卓立天然刻画成。

白昼浮岚浓且淡,高秋叠翠雨还晴。

阴连太华千寻秀,影浸滇池万顷清。

杖策何当凌绝顶,滇南一览掌中平。

佛教石雕四大天王门神即是四大金刚,是佛祖释迦牟尼佛的四大护法神。他们坐落帝释天寓居的须弥山的附近,别离护持四方。各大寺庙里,通常都有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排列在梵宇榜首重殿的两边,天王殿因而得名。

石雕四大天王也被称为“风调雨顺”。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人们出于对四大天王的信奉与敬仰,在全国各地都有石雕四大天王的存在,用于保护人们的平安。每个人都应该舍人之短,取人之长,用于改造自己或整个社会。

雕刻制造四大天王石雕像,通常会再依据佛经再进行艺术创作。雕像的脸部神态从来都是比较凶的,也叫忿怒相,用以驱散吓退妖鬼邪恶。所以有些寺庙恭请的四大天王石雕像会将小妖怪踩在脚底下,与雕像的底板连在一起。寓意着四大天王降妖伏魔,护持佛法。底板雕刻祥云图案,是在描述四大天王所处世界并非人间,而是在天道的意思,因为云对于人世间来说,只有在天上有。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四大天王石雕像下面是从来不会有莲花台座的,一般是放置在一块有自然面的石头上面,这种配置从佛理上是完全吻合的,从成本上来看也会更加少一些。也有些底座会根据寺院的需要特别设计一个须弥座,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出四大天王的庄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四大金刚的寓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