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

文字含精品解析 文字版;包含答案和解析;专业独家解析;

文字含普通解析 文字版;包含答案和解析;普通解析;

文字含答案 文字版;包含答案,不含解析;

文字无答案 文字版;不含答案,不含解析;

图片含解析 图片版;包含答案和解析;

图片含答案 图片版;包含答案,不含解析;

图片无答案 图片版;不含答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三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7 把它们分离-人教版 (含答案)

sorry,您今日的全文阅读免费体验份数已用完,查看全部内容请下载。

版权异议 什么是版权异议?

如您认为学科网网站上由用户上传的内容(包括文件、图片、视频等)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点击这里提起版权异议,我们尽可能地保护您的合法权益。注意: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点击本页下方的“进行异议申诉”按钮,进入申诉页面,并按照提示填写相应的申诉信息。请您在开始填写前准备好所需的相关文件,以防止因页面超时等原因造成申诉提交不成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人主体信息和相关材料:权利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地址及营业执照(单位)、身份证(个人)等证明权利人主体资格的材料。若权利人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的,还应提交代理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地址及营业执照(单位)、身份证(个人)、授权代理证明等材料;

2、权利人申诉内容及要求:包括要求删除、断开链接的内容的准确名称及确切的网络地址;

3、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登记证书、商标证、专利证书、作品首次公开发表或发行日期证明材料、创作手稿、经权威机构签发的作品创作时间戳、作品备案证书等能有效证明权利人拥有相关权利的权属证明;以及对侵权行为的具体列明。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一课一练习题(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一课一练习题(含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一课一练习题(含答案)

1.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

2.使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哪部分加热?(

)可以使冰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达到最快。

C.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三种方法

4.糖块在嘴里溶解最快的是(

C.把糖块嚼碎并用舌头搅拌

5.等食盐完全溶解后,盐水(

6.使水果糖在嘴里最快溶解的方法是(

7.大量运动后要补充适量淡盐水。小明在下面四杯水中加入一样多的食盐,食盐溶解的最快的是(

8.把同样多的粗盐和细盐同时放进等量等温的水里,___________溶解得快。

10.在热锅中加食盐,可以采用_________办法加快食盐溶解。

11.用_________冲咖啡可以使咖啡快速溶解。

12.如果实验时用到热水,我们要注意安全。(______)

13.如果用热水的话,食盐会溶解的多一些。(______)

14.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______)

15.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______)

16.用热水、搅拌和研碎三种方法不能混合应用。(______)

17.在溶解物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多加水也可以使物质加快溶解。(______)

18.锅热的时候给菜加味精是为了加快味精溶解速度。(_____)

19.控制变量实验法的前提是必须有变量和不变量。(______)

20.粉末比颗粒溶解速度快。(______)

21.为什么吃糖的时候用舌头翻动糖块比放在嘴里不动吃的快?请解释一下里面的科学道理。

22.洗衣服时,为什么常常先用温水冲泡洗衣粉?

23.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各不相同,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小红想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请你帮她完成研究计划:

⑴研究的问题:(______)。

⑵实验材料:量筒、天平、烧杯、玻璃棒、食盐、水、记录单等。

①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②先取大约40克食盐一份,再把它平均分为10小份。

③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记录加入食盐的份数

④通过计算,得出总共溶解的食盐的量(约9份)。

⑤食盐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

⑥在烧杯里倒入100毫升冷水。

你认为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⑷实验结果: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______)克食盐。

24.实验名称: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另一个不搅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现象。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现象。

21.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吃糖的时候舌头翻动,起到了搅拌的作用。

22.先用温水冲泡洗衣粉是让洗衣服快速的溶解在水中。

23.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24.搅拌的那杯水溶解的快,不搅拌的那杯水溶解的慢

热水溶解的快,冷水溶解的慢

冰糖颗粒小的溶解的快,冰糖颗粒大的溶解的慢

搅拌,热水、减小固体的颗粒大小能加快物质溶解速度。

1.食盐和小苏打相比较,________比________在水中溶解的多一些。

2.探究“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的实验,属于________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相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一直溶解下去。

4.食盐、________、_______等都能溶解在水中,但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_______是不一样的,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相比,________在水中溶解得更多。

5.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___________。

6.在相同量的水中食盐溶解的比小苏打________(填“多”或“少”)。

7.向一杯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发现食盐会________,不断加入食盐,最终食盐_______。

8.除了食盐和小苏打外,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9.向水中一直加入食盐,(

10.在研究谁溶解得多的实验中,没有用到的器材是(

11.在研究“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的实验中,我们可以(

A.20克一份,一份一份地加

B.10克一份,一份一份地加

C.3克一份,一份一份地加

12.食盐的溶解能力(

13.给糖水加热,使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____)

14.食盐、白糖、粉笔末都能在水中溶解。(____)

15.给水加热可以溶解更多的食盐。(____)

16.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量比小苏打大。(____)

17.向一杯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会一直溶解。(____)

18.任何物质在水里的溶解都是有一定限度的。(____)

1.分离沙子和白糖的方法,我们用(

2.把沙子和铁屑分离,可以用(

3.下列不能用沉淀方法从水中分离的是(

4.给糖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慢慢变少,是因为(

A.水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

C.水跟糖结合在一起了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天平时,要先调节天平使两端平衡

B.使用量筒时,视线要与液面最底部相平

C.使用酒精灯,要用内焰加热,内焰颜色最深温度最高。

)的方法,把糖从糖水中分离出来。

)不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9.给盐水加热,水蒸发的同时,一部分盐也蒸发了。(_____)

10.可以用筛网过滤的方式分离大豆跟沙子。(_____)

11.做糖与水的分离实验时,加热完可以直接用手把蒸发皿拿下来。(_____)

12.给糖水加热时要注意安全。(_____)

13.把混合的水和沙分离开来的方法是加热。(_____)

14.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举例说明)

15.填写实验观察记录表

16.在分离浓食盐和水中的实验

1、实验材料:浓盐水、________、三脚架、_________、石棉网、火柴

(1)在蒸发皿里倒入约10毫升的浓盐水,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的石棉网上。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加热时,发现浓盐水不断有________冒出,液面________。

3、实验结论: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能分离出浓食盐水中的食盐。

14.分离的方法有沉淀、过滤、蒸发等。我们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把糖从糖水中分离出来。

有白色颗粒——食盐结晶

《科学》六年级下册笔记内容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哪些工作需要经常使用放大镜?答:需要用到放大镜的行业或人员有:公安侦查人员(寻找现场证据);仪器修理工(观察小型的零件);农业科技人员(观察花、种子、植物的结构);考古工作者(寻找古迹中的遗存);医生(观察病菌细菌);测绘人员(看地图)等…

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P2)答:方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大镜在物体与人之间来回移动;②把放大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的作用:(P 3 )答: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的,放大倍数就越大。

3、为什么一些器具也有放大图像的功能?答:因为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的镜片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4、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又叫凸透镜?答:因为它的镜片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

四、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苍蝇的复眼:有几千个小眼组成,观察范围广,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

2、昆虫的触角:是他们的“鼻子”,可以分辨各种气味,是嗅觉器官;

3、蟋蟀的“耳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自周围的动静。

4、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5、苍蝇落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爬行,主要和他的脚的构造有关。

二、蚜虫的天敌——草蛉(草蛉是怎样消灭蚜虫的?)

草蛉的幼虫用“镰刀”勾住蚜虫,把尖尖的嘴刺入蚜虫的体内,只用大约20多秒就可以把蚜虫的体内的汁液吸食一空;草蛉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自己的背上伪装自己。

1、食盐的晶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白糖的晶体形状是长方体;

碱面的晶体是颗粒;味精的晶体形状是长柱体。

2、晶体的概念: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P 8 )

3、制作晶体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方法。

4、减少水分的方法是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的方法是: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是将两个放大镜相对放置,镜片要平行,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知道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子和白糖分离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