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存在开平农商银行的钱安全吗请问存在开平农商银行的大额存款安全吗吗?

2021年,广东开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末,资产总额为327.6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为243.7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70.10亿元,存、贷款余额均居辖区首位。经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现将2021年度股份分红事项公告如下: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税前);同时,以未分配利润增加股本,每10股送股本0.3股(税前)。

截至2022年3月30日营业日结束时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

分红实施具体时间与方式

(一) 2022年3月31日,现金分红款以自动转账形式划入各股东的股份分红指定账户,增加股本自动转入各股东的股份账户。

(二)有关本次分红的所得税缴纳事宜按照国家有关税法执行。


  1952年4月26日,在开平市二区仁和乡,一间简陋的平房、一张简易的办公台、一本账簿、一把算盘和八名不脱产的干部,开平农信诞生于此,从“农民的小银行”做起,以4200元存款、3000元贷款的“小家业”开始创业,与侨乡人民携手诉说着相依相伴、守望互助的故事。

  七十载峥嵘岁月,七十载沧桑巨变;七十载春华秋实,七十载初心无悔。开平农商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存、因农而长,70年来,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广东省农信联社的带领下,牢牢把握国家发展机遇和政策改革,坚守支农支小定位,以开平金融长子的担当支持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开平市资产规模最大、存贷款余额最高、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覆盖面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纳税贡献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开平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擦亮了普惠金融的本色,成为脱贫攻坚的“划桨人”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助推器”。

  信守: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

  时光轴追溯回1952年,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高潮中,开平市第一家农信社应运而生,承担着解决贫苦农民生活的实际困难、促进生产发展、打击高利贷活动、稳定农村经济的历史使命,为民服务的种子从此深深扎根。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开平农商银行在历史的洪流中艰难跋涉,先后被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贫下中农组织和农业银行管理。

  曾获得“全国金融红旗手”的周树荣老人回忆道:“我自己就是农民,1963年进入信用社之后,任务就是要帮助农民,那时候的除夕夜,要把侨汇送到农民手中,我们才能安心过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农信人为“三农”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进入1996年,开平农商银行与农业银行开平市支行正式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34.78亿元的资产规模、18.76亿元的存款规模和15.15亿元的贷款规模登上开平市金融大舞台,先后经历统一法人和改制组建农商行两大改革,迎来快速蝶变,并在2022年以330亿元的资产规模、250亿元的存款规模和174亿元的贷款规模展示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形象,在26年间,资产规模、存款规模、贷款规模分别增长9.49倍、13.33倍、9.14倍。

  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开平农商银行始终聚焦主责主业,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新增可贷资金用于当地的比例超过7成,以占全市32%的存款市场份额,投放了全市44.52 %的涉农贷款和43.08 %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改制以来累计为25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贷款938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传承:深耕侨乡沃土,描绘共同富裕的新图景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构建起“政务+金融”的乡村服务格局。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开平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支农本色,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程,成功信息建档的客户32.96万户,率先开启与开平市农业农村局、15个镇(街)和翠山湖高新区的战略合作,为开平市农业农村局授信10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发展,为50个行政村累计整村授信4.41亿元、惠及10万农村人口,251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全线投放,268名金融特派员全覆盖服务,42个金融服务站多点开花,搭建起“网点+自助机具+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点+互联网金融”五位一体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开平市的农户、个体工商户、种养殖户、小微企业主送去金融活水。

  全面打造支农新特色,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新模式。长期以来,开平农商银行致力于推动助农新成效,2021年新设立普惠金融部和江门市银行业首个总行层面的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积极支持辖内“一镇一品”特色农业发展,重点破解民户、民企缺乏抵押物的难题,同时采用信用或担保的抵押方式,创新开发了美丽乡村贷、真猪贷、农机贷、码上贷、商户贷等贷款产品,解决三农融资难题;打造塘口镇强亚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乡村”三方结对共促乡村振兴,创新上线“自力游”乡村振兴小程序支持碉楼与村落旅游发展,打造游、玩、吃、住一站式的碉楼文化旅游生态链,启动金融服务车开展助农带货直播,全力支持强亚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3月末,开平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32亿元,稳居开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

  全面振兴重点产业建设,反哺地方经济发展。开平农商银行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发展,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山湖科技产业园设立区内唯一一家银行网点——翠山湖科技支行,并与翠山湖管委会达成战略合作,授信50亿元支持园区发展,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全流程金融服务;主动对接科技型企业,以特色的金融产品、精准的金融服务助力技术领先、创新力强的企业,有效带动了开平市的 “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高效推动五金水暖卫浴、纺织制衣行业、食品行业等开平市传统支柱行业转型升级,投放传统支柱产业贷款1204户,余额83.09亿元;积极支持开平市旅游协会、开平市特色小镇赤坎古镇、塘口镇土地综合整治、塘口镇旅游协会和蚬冈镇蚬北湾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建设,累计授信近15 亿元。

  致远: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小而美”农商行竞争力

  固本强基,在党的建设上争鳌头。党的十九大以来,开平农商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将党的核心作用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作用。同时,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成效,分别与江门银保监分局、开平市人民检察院、开平市博物馆、全市268个行政村(居)党支部结对共建,并通过不断定制贴心、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方案,实现党建指引、业务协同突破,不断在党建工作中汇聚发展合力。

  以人为本,在人才管理上创一流。人才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开平农商银行致力于打造人才森林体系,成立了培训中心,全面启动内训师培养项目,成功建立属于自身的内训师团队,并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将员工的个人提升、行为表现、忠诚度等以分值的方式进行量化,与员工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挂钩,激发员工干事的积极性,践行“以奋斗者为本”理念,打造自带奋斗属性的农商队伍。

  破解难题,在信用风险把控上聚动能。纵观开平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信用风险防控是发展的最大拦路虎,尤其是在改制组建农商行过程中,破除风险历史包袱、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更是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开平农商银行不断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充分借助公检法力量,综合运用现金清收、诉讼清收、债权转让、不良贷款重组、财务核销等多种手段压降不良贷款,爬坡越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不良贷款率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获得广东省农信联社“年度风险化解先进集体”。截至2022年3月末,开平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为金融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笃行:助力安居乐业,做“幸福”企业文化的圆梦者

  竭力打造“幸福”品牌的贴心银行。开平农商银行持续开展“幸福文化节”系列活动,丰富当地文化生活,精准对接侨乡人民的衣食住行、教育旅游、休闲消费等各项金融服务需求,针对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打造“幸福事业贷”“幸福生活贷”“幸福乡村贷”“幸福财富”“幸福公益”五大品牌系列产品,为侨乡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致力打造百姓的身边银行。开平农商银行在52个物理网点的基础上,运用科技赋能,配置103台自助柜员机、30台自助终端、59个超级柜台、1538个POS机具、42个金融服务站、20个助农取款点提供各类基础金融服务,并不断优化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功能。同时,创新推出“智慧校园”“智慧公交”项目,成立开平市首个“侨都微税厅——政银e税驿站”,在网点开设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窗口,不断拓宽政务服务领域,延伸地方公共事业的金融服务范围。

  极力打造公益事业的责任银行。开平农商银行在侨乡人民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主动将承担社会公益视为自身的切身之责,组织员工成立了义工服务队,深度参与创文创卫、慈善捐赠、防疫工作、慰问孤寡老弱、献血活动等系列支援活动;连续10年赞助开平市文化促进会组织开展小学生美术书法大赛,赞助金额超100万元。自2010年来,开平农商银行支持慈善捐赠工作超400万元。

  回首来时路,坎坷与荣光同在,开平农商银行始终在时代的滚滚潮流中逆风飞扬,70年间,变的是体制,不变的是初心,变的是提质,不变的是责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屹立于七十周年的新起点,开平农商银行将始终坚守“姓党”的政治属性和“姓农”的本质属性,扎根开平、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发挥“人缘、地缘、亲缘”优势,致广大而尽精微,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加快建设普惠银行、法治银行、本土银行和数字银行,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力建设“小而美”标杆银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平农商银行面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