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赚到10亿?

券商中国消息,今年以来A股赚钱效应猛增,许多炒股的散户跑不过基金,由此带来越来越多的资金认购新发基金,50亿元规模的网红基金频频出现。从以往的经验看,基金好发不好做、基金好做不好发的规律意味着,网红基金发行越是火爆,基金运作难度也就越大,基民恐怕要喜忧参半。 

数据显示,一些规模接近200亿元的网红基金运作十年亦未能摆脱亏损,连银行存款都没有跑赢,有的基金如今规模甚至还不到10亿元。部分曾经火爆发行的网红基金净值已腰斩,基民认购资金亏损严重,但基金公司却稳赚不赔。

数据显示,某只亏损严重网红基金,累计获取的管理费收入竟高达3亿元。

散户爱追高刺激网红基金爆款频出

今年以来A股市场曾经火爆一时,加上2019年公募基金强大的赚钱效应,未能在2019年低位进入市场的一些投资者,抱着不能错过2020年的想法认购新发基金,由此导致基金发行火爆。

“我听到有朋友去年初买了基金,赚了很多钱。”湖南长沙的一位基民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因为听许多人都在讲2019年基金赚大钱了,所以今年也开始认购新基金。

“那你去年初为什么不买基金?”券商中国记者问。

这位投资者如此回答,“2018年不是很多基金都在亏吗,听说买基金亏就不敢买了。”

上述对话显示,一些基民认购基金取决于前一个年度市场赚钱情况的好坏,也就是更愿意追高,而非抄底。与此同时,基民在投资氛围较火热的背景下,也更愿意投入比例更高的资金,新发基金的规模更容易获得保证。但在基金行业,由此也带来一个规律“基金好发不好做,基金好做不好发”。而当越来越多的散户资金在2020年抢购新发基金,今年的网红基金爆款不断,基民对网红基金的赚钱能力充满期待。

过去十年间,多只网红基金亏惨

网红基金赚钱能力到底怎么样?更多数据显示,网红基金越火爆发行,越是好发,基民收益空间就越难有太多想象力。在过去十年间,多只网红基金让许多基民输的惨不忍睹。

Wind数据显示,爆款发行的网红基金“工银瑞信互联网基金”自成立以来,截至2020年3月18日,累计净值只剩下0.4070元,累计亏损达到59.30%。已成为史上最差的基金之一。

券商中国记者发现,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在2015年6月3日开始募集,仅仅两天时间,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就募集资金高达197亿元,成为A股市场上的网红基金。这只网红基金成立时的规模,完全可以秒杀2020年成立的所有网红基金。

由于基金合同规定,股票占比要维持极高的仓位,即使A股市场出现单边下跌的状况,由于合同的约束性,基金经理亦不能大规模砍仓止损,只能被动迎接市场的“惩罚”。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6月5日成立的工银瑞信互联网基金,可谓火速入市了,去除中间的周末时间,到2015年6月12日,这只基金获得约1.5%的正收益,这只基金的净资产也刚好超过200亿。

不过,2015年6月12日可能是工银瑞信互联网基金持有人难忘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工银瑞信互联网基金就开始进入亏损通道。7天后,工银瑞信互联网基金披露的2015年6月19日的净值显示,该基金大亏10%,之后亏损比例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3月16日,该基金亏损比例已超过55%,基金规模也从初期的200亿元左右缩水至目前的36亿元。

认购工银瑞信互联网基金的投资者,在长达五年时间内,不仅未能体验长线投资的“美妙价值”,反而不断加深亏损比例。但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却从这只网红基金获取丰厚管理费收入。

基民需要交的钱,包括每年1.5%的管理费,托管费为每年0.25%,另外还有1.2%的认购费,以及1.5%的赎回费率等。这些费用有的需要交给基金公司,有的需要交给银行和其他渠道,有的要计入基金财产。

管理费是基金公司收入的核心,按照工银瑞信互联网基金早期超过100亿的净资产计算,按每年1.5%的管理费计算,在第一个完整年度该基金收取的管理费就高达1.5亿元,按此计算,在过去接近五年时间内,考虑到基金净资产缩水等情况,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收取的管理费也将超过4亿元,去除公募基金需要向银行等渠道客户支付尾随佣金(客户服务费),按照尾随佣金平均25%计算,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在旗下的互联网加基金身上收取的最终管理费也将超过3亿。无论网红基金表现如何,只要网红基金剩余规模还算比较大,基金公司可谓躺着赚钱。

十年网红基金套惨基金持有人

如果持有一只网红基金长达十年,又会如何呢?

券商中国记者从另外一只网红基金发现,成立于2009年12月的某只网红基金,与工银瑞信互联网基金的情况极为类似,彼时该基金初始发行火爆一时,在十年前的环境下,就募集资金约190亿!

但是,在持续亏损的背景下,两年后该基金的规模开始不断缩水,在2011年6月底就只剩下100亿资金,又过了三年,在2014年底,这只网红基金的规模已缩水到50亿,再过两年,到2016年底,该基金的规模剩下20亿,到2019年底,这只当成规模高达190亿的网红基金,规模已经只剩下不到10亿。

为什么规模缩减这么惨?因为基金的净值一直在亏损,同时许多基金持有人因为长期套牢,只能不断赎回割肉。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16日,这只运作已十年时间的网红基金依然亏损超过16%。而该基金从历史表现看,一度在2015年迎来解放日,不仅解放了许多亏损严重的基民,甚至在2015年6月迎来扬眉吐气的时刻,净值最高出现在2015年6月中旬,基金净值高达1.828元,意味着几乎翻倍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只网红基金虽然十年时间仍在亏损,但还有不小比例的幸运儿,正是因为在2015年6月基金净值大幅增长,扭亏为盈。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2015年4月到2015年6月底期间,三个月内有大约21亿份额被投资者赎回。此时该网红基金的净值区间为1.24元至1.828元,按1.534元的平均值计算,大约32亿资金带着约50%的收益率跑路。

上述资金如此巧妙的撤离,或显示出其机构持有人的属性强。不过,对在2015年4月到2015年6月底期间申购的基民而言,就要悲剧了。数据显示该时间段申购的基金份额超过6亿份,按照基金净值的平均值计算,约有10亿资金,这也是该网红基金在过去十年间申购资金量最大的时间段,显示出散户资金追高的特点。

考虑到目前该基金的净值仅为0.8元,上述追高申购10亿规模的散户,若继续持有到当下时间,累计亏损将达到50%,远远超过该基金运作十年来16%的亏损幅度。

百亿网红基金腰斩后为何能翻身?

不过,爆款发行的网红基金也有例外,上述亏损严重的爆款网红基金能重新起航吗?实际上,在净值腰斩后,又起死回生甚至变成绩优基金的可能性也确实存在。

比如经历千辛万险后,最终变成绩优基金的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在2007年6月发行的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是一只典型的网红爆款基金,发行初始规模接近150亿资金,之后更是一度超过200亿。

但是,就像其他许多超大规模的网红基金一样,爆款发行的景顺长城携带巨额资金入市后,没过太久就开始面临市场压力。2008年底,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一度跌到净值只剩下0.6元。

之后,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凭借2009年的市场,净值回到1元,开始扭亏,但之后又再度开始亏损,到2011年该基金的净值又再次跌到0.65元附近。但该基金经历千辛万险后,最终还是实现净值归1。

券商中国记者曾多次采访过2011年之前的精选蓝筹基金经理,从投资能力以及业绩表现看,网红基金的生死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个人能力。

直到2014年,余广开始担任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的基金经理,彼时余广是一个只有4年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但令市场意外的是,余广担任精选蓝筹基金的基金经理后,这只网红基金终于抓住翻身的机会,净值回到1元。

券商中国记者曾多次采访余广,现在已成为明星基金经理的余广,其投资风格素以冷静著称,策略很少受到外界市场波动和风口概念的影响,更多的以产业投资的眼光寻找稳定增长且被市场忽视的品种。2015年,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在2014年11月彻底翻身后,在2015年6月实现极高的收益率,但之后A股市场出现极端行情后,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并未像其他网红基金一样再度亏损,而是守住了盈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个股的选择,因此,尽管市场大幅下跌,但这只当初亏损一塌糊涂的爆款基金,到2015年12月底,却还有高达1.432元的净值,收益率已超过40%。

根据基金披露的赎回信息,2015年前六个月内,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被净赎回约50亿。基民的赎回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将让基金采取减持股票的方式,应对赎回,在当时的环境下因此保证了基金的安全运行。

此后,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再没有面临净值亏损的状况,虽然也从1.432元逐步回落到1.1元附近甚至更低,但基金一直保持盈利。到2020年3月初,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的累计净值已经高达1.938元,目前这只当年火爆发行的超大规模网红基金累计收益率超过100%。

不过,网红基金能在陷入腰斩后起死回生的毕竟是少数,对于许多网红基金而言,能够长期保持业绩稳定的少之又少。由于基金公司的收入取决于基金规模指标,网红基金对基金公司而言的确是喜庆的事情,但网红基金却不等同于绩优基金,A股市场行情越高、炒股的散户越多,网红基金的发行规模越大,网红基金就越难在A股运作,基民的利益也就越难得到保证。

原标题:网红基金5年巨亏60%,却躺赚3亿管理费!更有爆款基金200亿规模跌剩不到10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作为国内枪战毫无争议的王者,穿越火线cf从公测当天便创造了50万人的在线记录,再到其巅峰时期最高在线人数600万以上的成绩,都证明了穿越火线在国内的成功。穿越火线为何如此成功?其运营的核心思路到底是什么?跟着大玩家,一起来看看穿越火线的成功之道。

一款网游成功的标准,一般分为两个。一个便是在线人数,一个便是营收。穿越火线的在线人数,即使在免费中,几乎也是国内前几的存在。而且其盈利情况,据国外媒体2018年数据,穿越火线在2017年营收高达17亿美元,位居当年全球收入榜第三。而穿越火线在当初上线时,便被看作是模仿之作。其借鉴了知名的单机cs。

在穿越火线同期,其实并不缺质量优秀的枪战网游,如战地之王、反恐精英ol2、逆战、使命召唤等等。但是这些网游不是已经停运,便是在停运的边缘。而穿越火线cf却顽强的生存了十年的时间,依然保持着恐怖的盈利,这其中和cf官方鬼才版的营销有着很大关系。

相信玩过枪战的网游的玩家,对在各大枪战中都非常有名气的ak47一定不陌生。这款枪应该是公认的枪战王者,出现在无数中,从当初的cs便是玩家的必选枪之一。而cf在2012年便是因为这把枪,走上了营销鬼才之路。

2012年cf推出新版本怒火麒麟,首次将英雄武器在玩家面前亮相。这也是CF中首款永久武器。火麒麟凭借其酷炫的外观,超强的属性加成,一面世便受到了玩家的追捧。全队经验buff,极速换弹、增大弹夹、加装刺刀再加上2倍的经验加成、自定义保存战绩,与其说这是一把附带属性的枪械,还不如说这是一个只要888的永久VIP会员!

英雄武器也靠火麒麟一下打开了市场,成为cf最大的吸金点。其后,接连推出了多把英雄武器。为了刺激玩家积极性,让老玩家回流。策划竟然推出了分期购买英雄武器的活动。玩家可以通过活动,分期购买一直想要的英雄武器,并且分期到了后,还会返还点卷。这个活动让大批手头不宽裕的学生玩家,看到了拥有英雄武器的希望。记得当初,许多学生玩家为了英雄武器,省吃俭用分期了半年才买下这款武器。

火麒麟的出现,彻底暴露了cf充钱便能变强的本质。在穿越火线的10年间,策划靠着各种酷炫的皮肤,武器,平均每年吸金超过10亿美元。其韩国开发商更是靠着国内的穿越火线,一举问鼎韩国第一公司。甚至中抽英雄武器都成为了一种玩法,让玩家欲罢不能。 很长一段时间,cf玩家聊天的内容都是,“今天你抽了吗?又氪了多少?”

CF靠着一款过期的网游,却赚到了巨额的利润。11周年将至,cf依然充满着活力,似乎cf还能再战十年。归根结底,是腾讯准确把握住了玩家的心理。细数腾讯的所有,几乎都是靠着优质的服务取胜。Cf当初能够成功,也正是因为当初比cs更好的画面、更好的练级体验,更问鼎的服务。而这也是腾讯的长处。

关注资讯大玩家,带你看不一样的圈。

1月14日,大限到了。以支付宝、微信为首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全部撤销,万亿规模的客户备付金统一交存至人民银行,并撤销在商业银行开立的相关账户。

以后,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再也无法沉淀资金,并享受躺着挣利息的待遇了。

1月9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对于第三方机构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会失去一笔利息收益。单就央行加强备付金管理的影响来看,支付宝和微信等受影响会相对较小,而中小型支付机构随着利差模式的终结盈利或难以为继,洗牌进程可能加快。

微信、支付宝等机构备付金账户撤销

2018年11月底,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备付金通知》提出,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规定可以保留的账户除外。

也就是说,央行要来接管这部分“巨款”。而此次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的通知要求支付机构撤销备付金账户也被认为是这一进程的加快。

按照《备付金通知》,若备付金银行、清算机构发现客户备付金异常的,应当及时督促支付机构纠正,并及时报告支付机构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此外,《备付金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依法对支付机构和备付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管、核对有关工作实施非现场和现场检查,确保销户过程中支付业务连续性和客户备付金安全。

对未按计划撤销的账户,要求支付机构逐个说明不能撤销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无故拖延销户时间的,应加大对相关支付机构以及相关备付金银行的检查、督导力度。

备付金集中交存相关工作始于2017年1月,央行下发《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平均比例为20%左右。这一比例自2018年1月起提高至50%左右。

2018年6月29日,央行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即“114号文”),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央行。这是央行第一次对备付金交存提出具体时间。

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表示,已按监管要求完成相关工作。

平安壹钱包方面表示,按照政策要求,已于1月3日完成备付金100%集中上交。

宝付支付表示,去年12月底时已全面完成“断直连”工作,同时今年1月10日实现备付金100%集中存管工作,并完成备付金账户销户等相关工作。

拉卡拉方面表示,已提前完成“交易断直连”、“备付金100%集中交存”、“按要求撤销在商业银行开立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等重要工作,目前各项业务平稳运行。

两大支付巨头——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的进展最受关注。

支付业巨头支付宝之前也表示,已实现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开立、缴存,交易断直连等工作。

财付通方面称,已按照人民银行要求的进度,推进账户备付金集中交存工作,会按照监管规定完成备付金集中交存。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交存规模多大?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交存人民银行的存款余额再创新高。

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末,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2446.46亿元,较10月末新增2489.55亿元。

也就是说仅11月份当月,支付机构就上缴了约2490亿元;比此前几个上缴金额较少的月份,加起来还多。

非金融组织存款即为支付组织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

按照目前执行的备付金上缴85%比例测算,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总规模在10月末大概在1.5万亿元左右。

“躺着挣钱”日子结束?

来科普一下什么是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网上购物,消费者要预先支付货款,这笔钱将放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上,等到收货确认后支付宝把款项汇给商家。这笔预付款项就是所谓的“备付金”。而无数笔备付金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资金沉淀,其产生的利息收入让支付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本质上是客户充值后未进行交易的资金,也就是沉淀在支付机构账户内的资金。

客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转账过程中,由于存在结算周期的时间差,会在备付金账户内沉淀出一定规模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收入归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有,但只能进行银行存款、基金购买,不能进行放贷等投资。

根据人民银行的要求,支付机构把客户备付金存管在商业银行的专户内。但因为客户备付金是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在银行的,对银行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存款。为了争取备付金的存放,银行向支付机构支付利息。

而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的利息收益是支付机构舍不得放弃的蛋糕。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和银行结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资金沉淀量,按照协议存款的方式计算的。协议存款的价格区间基本是在年化3%左右,高的可以达到4%以上。

通过客户备付金赚利息,对支付机构来说,相当于无风险套利,只要吸纳客户备付金,就可以躺着赚利差,这个利差空间甚至比许多银行产品的利差空间还高。

对许多支付机构来说,备付金利息收入相当于当年税后净利润,一旦备付金利息没了,公司盈亏很有可能发生逆转。

将对支付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规模如此之大的备付金集中存管,会有哪些影响?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从支付机构手中“移交”至人民银行,又暂不计息,对行业及公司自身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易观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备付金利息收入被砍掉后,实际上支付机构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利润来源,而且会增加支付机构的成本。”

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指出,备付金账户撤销有两大重要影响,一是支付机构依靠备付金利息盈利的日子彻底结束,特别是预付卡公司这类基本依赖备付金利息生存的公司,或将面临关门停业。二是支付机构不再能以备付金作为条件去和银行谈判争取费率优惠,这意味着支付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更为纯粹,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费率上涨。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集中存管后,央行不对支付机构备付金支付利息,支付机构无疑少了一块收入。其次与银行议价权的消失,备付金集中存管后,银行失去了备付金存款,也就没有动力在手续费上让步。

中信证券分析师冉宇航曾提到,单就央行加强备付金管理的影响来看,支付宝和微信等受影响会相对较小,而中小型支付机构随着利差模式的终结盈利或难以为继,洗牌进程可能加快:

大型支付机构(尤其是支付宝和微信)受影响相对较小:

一方面备付金利息收入在其总的收入来源中占比原本就较低,根据易观统计2017Q4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7.7亿,支付宝和微信占比90%以上,即便保守假设扣除各类费用(包括补贴、商家返佣等)后的净手续费率为0.1%,对应收入也达到350亿左右(单季),而备付金利息收入乐观估计也仅几十亿规模;

另一方面大型支付机构拥有较为丰富的金融业务和产品体系,支付业务仅仅是其盈利来源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中小型支付机构随着利差模式的终结盈利或难以为继,同时又无法与支付巨头竞争,洗牌进程或将加快。

2017年两会期间,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就曾表示,“备付金被挪用的情况一度还比较严重,有些机构把客户的备付金拿来炒房、炒股票,甚至用于个人赌博,最后导致损失。往往一个机构出问题可能牵扯到多个地区,消费者的人数可能数以万计。”

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利于引导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本质,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

2016年1月,人民银行依法注销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该公司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资金风险敞口7.8亿元,涉及持卡人超过5万人。此外,还有一些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和其他高风险投资。

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实施突击检查,发现其存在挪用备付金的问题。自2014年12月10日起,受宁波地区个别商户散布的负面信息影响,宁波地区首先出现持卡人突击消费的现象,并逐渐扩散至上海等地区,12月12日起畅购卡遭商户大面积停止受理。

据统计,畅购风险事件造成资金风险敞口达7.8亿元,涉及持卡人5.14万人。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注销畅购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

(2)超范围经营(跨行清算)

部分支付机构通过在多个银行开立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清算,突破了法定的经营范围。例如,部分支付机构涵盖分销理财产品的业务,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通过备付金账户自行处理,完成资金转移的过程,这等同于行使人民银行或清算组织跨行清算的职能。

(3)分散存放客户备付金,存在流动性风险

支付机构通常会在多家银行分别开立多个账户存放备付金。大量的账户,分散的存放,不利于统筹管理和日常监管,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4)通过客户备付金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主业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协议存款的价格区间大约是年化3%,二线支付机构备付金的日均沉淀量在30亿至50亿之间,可以算出一家二线支付机构一年可获得1亿元以上的客户备付金利息。这笔可观的利息对支付机构来说相当于无风险套利,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开拓新支付场景。

躺着吃利息的时代结束,最大的影响是支付机构再也不能以备付金作为条件去和银行谈判争取费率上的优惠。

由于客户备付金是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在银行的,对银行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存款。为了争取备付金的存放,银行会给予支付机构费率上的优惠。而支付机构可以以备付金存管、汇缴的筹码跟银行谈快捷支付、代扣等方面费率上的优惠。而用户实际上也享受了低费率。

支付百科评论员寇向涛表示,“如今,原有模式不再, 备付金去央行了,支付机构与银行的议价权也就不再了。银行若要提升费率从而提高收益,支付机构费率肯定也会涨。微信支付都跟银行谈不拢,中小机构就更没有议价权了。”

事实上,2018年11月底,微信支付就跟民生银行因为0.05%的转账费闹掰了。

此前,微信支付发布了一则提高民生银行卡支付手续费的公告,公告内容显示,自2018年12月18日起,向民生银行卡提现或转账,在原0.1%服务费基础上,再加收0.05%的附加费用共收取0.15%服务费,单笔最低0.15元。

微信支付在公告中解释原因称,因为民生银行快捷支付手续费收费较高,基于成本压力,微信提高民生银行提现,转账的手续费。

民生银行对此并不认同,发布了《关于微信对提现或转账至民生卡收费调整的说明》公告,称微信对提现或者转账至民生卡客户收费规则进行了调整,这是财付通单方商业行为,与民生银行无关。

民生银行方面表示,自与财付通合作快捷支付业务以来,未向该机构及其客户收取任何提现或者转账手续费。”

微信解释称,对于微信支付绑定民生银行卡的用户,每使用一次快捷支付消费,民生银行都会向微信支付收取手续费,且手续费相对其他银行较高。由于成本压力,将提升从微信零钱提现或转账到民生银行卡的服务费。为了节约提现成本,用户可选择绑定其他银行卡并提现。

某支付机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备付金交存央行,支付机构会损失利息收入,加上不断攀升的银行手续费成本,确实给支付造成一些成本压力。

像支付宝与微信这样的巨头也有应对的“利器”,那就是余额宝和零钱通。

支付百科评论家寇向涛表示,支付宝和微信一直在推广它们的理财业务,如果用户账户的零钱全都存到余额宝和零钱通,那就等于变成一种购买理财的行为,购买后的资金不再是客户备付金了,也算是一种“应对争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赚钱快速赚到2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