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里面slb怎么设置虚拟服务地址?

负载均衡(Server Load Balancer,下文简称 SLB)的引入,可以降低单台云服务器 ECS(下文简称 ECS)出现异常时对业务的冲击,提升业务的可用性。同时,结合弹性伸缩服务,通过动态调整后端服务器,可以快速对业务进行弹性调整(扩容或缩容),以快速应对业务的发展。

**负载均衡CLB(Classic Load Balancer)**是将访问流量根据转发策略分发到后端多台云服务器(ECS实例)的流量分发控制服务。负载均衡扩展了应用的服务能力,增强了应用的可用性。

负载均衡通过设置虚拟服务地址,将添加的同一地域的多台ECS实例虚拟成一个高性能和高可用的后端服务池,并根据转发规则,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分发给后端服务器池中的ECS实例。

负载均衡默认检查云服务器池中的ECS实例的健康状态,自动隔离异常状态的ECS实例,消除了单台ECS实例的单点故障,提高了应用的整体服务能力。此外,负载均衡还具备抗DDoS攻击的能力,增强了应用服务的防护能力。

  • 负载均衡实例 (Instances):一个负载均衡实例是一个运行的负载均衡服务,用来接收流量并将其转发给后端服务器,至少添加一个监听(Listeners)和两台ECS实例。
  • 监听(Listeners):监听客户端的请求并将其转发给后端服务器,监听也会对后端服务器进行健康检查。
  • 后端服务器(Backend Servers):后端服务器是一组接收前端请求的ECS实例,可以单独添加ECS实例到后端服务器池;

负载均衡通过健康检测来判断后端服务器(ECS实例)的业务可用性。健康检查机制提高了前端业务整体可用性,避免了后端ECS异常对总体服务的影响。

开启健康检测时,当后端某台ECS健康检测出现异常时,负载均衡会自动将新的请求转发到其他健康检测正常的ECS上;当ECS恢复正常运行时,负载均会会将其自动恢复到负载均衡服务中。

负载均衡在用集群部署,LVS集群或者Tengine集群内相关的节点服务器同时承载着数据转发和健康检测的职责。

  • LVS集群:Linux Virtual Server,可以实现LINUX平台下的简单负载均衡,LVS采用三层结构:负载调度器、服务器池、共享存储。

  • Tengine集群:Tengine是由淘宝网发起的Web服务器项目。它在Nginx的基础上,针对大访问量网站的需求,添加了很多高级功能和特性;

针对七层(HTTP或HTTPS协议)监听,健康检查通过HTTP HEAD探测来获取状态信息;

  • Tengine节点服务器根据监听的健康检测配置,像后端的向后端ECS的内网IP+【健康检查端口】+【检查路径】发送HTTP HEAD请求(包含设置的【域名】);
  • 后端ECS收到请求后,根据相应服务的运行情况,返回HTTP状态码;
  • 如果在【响应超时时间】之内,Tengine节点服务器没有收到后端ECS返回的信息,则认为服务无响应,判定健康检查失败;
  • 如果在【响应超时时间】之内,Tengine节点服务器成功接收到后端ECS返回的信息,则将该返回信息与配置的状态码进行比对。如果匹配则判定健康检查成功,反之则判定健康检查失败;

当使用HTTP方式进行健康检查时,可以设置健康检查的域名,但并非强制选项。因为有些应用服务器会对请求中的host字段做校验,即要求请求头中必须存在host字段。如果在健康检查中配置了域名,则SLB会将域名配置到host字段中去,反之,如果没有配置域名,SLB则不会在请求中附带host字段,因此健康检查请求就会被服务器拒绝,可能导致健康检查失败。综上原因,如果您的应用服务器需要校验请求的host字段,那么则需要配置相关的域名,确保健康检查正常工作。

TCP监听健康检查机制

针对四层TCP监听,为了提高健康检查效率,健康检查通过定制的TCP探测来获取状态信息:

1、SLB服务器根据监听的健康检查配置,向后端ECS的内网IP+【健康检查端口】发送TCP SYN数据包;

2、后端ECS收到请求后,如果相应端口正在正常监听,则会返回SYN+ACK数据包;

3、如果在【响应超时时间】之内,LVS节点服务器没有收到后端ECS返回的数据包,则认为服务无响应,判定健康检查失败;并向后端ECS发送RST数据包中断TCP连接;

4、在【响应超时时间】之内,LVS节点服务器成功收到后端ECS返回的数据包,则认为服务正常运行,判定健康检查成功,而后向后端ECS发送RST数据包中断TCP连接;

健康检查状态对请求转发的影响如下:

  • 如果目标ECS的健康检查失败,新的请求不会再分发到相应ECS上,所以对前端访问没有影响;
  • 如果目标ECS的健康检查成功,新的请求会分发到该ECS上,前端访问正常;
  • 如果目标ECS存在异常,正处于健康检查失败时间窗,而健康检查还未达到检查失败判定次数(默认为三次),则相应请求还是会被分发到该ECS,进而导致前端访问请求失败;

传统型负载均衡CLB作为流量转发服务,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通过CLB集群转发至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再将响应通过内网返回给CLB。

2、LVS集群内的每一台节点服务器均匀地分配海量访问请求,并且每一台节点服务器之间都有会话同步策略,以保证高可用;

  • 如果相应的CLB实例服务端口使用的是四层协议(TCP或UDP),那么LVS集群内每个节点都会根据CLB实例的策略,将其承载的服务请求按策略直接分发到后端ECS服务器;
  • 如果相应的CLB实例服务端口使用的是七层HTTP协议,那么LVS集群内每个节点会先将其承载的服务请求均分到Tengine集群,Tengine集群内的每个节点再根据CLB策略,将服务请求按策略最终分发到后端ECS服务器;
  • 如果相应的CLB实例服务端口使用的是七层HTTPS协议,与上述HTTP处理过程类似,差别是在按策略将服务请求最终分发到后端ECS服务器前,先调用Key Server进行证书验证及数据包加解密等前置操作;

CLB和后端ECS之间是通过内网进行通信的;

  • 如果ECS仅仅处理来自CLB的请求,可以不购买公网带宽(ECS、公网IP、弹性公网IP、NAT网关等);

  • 如果需要直接通过后端ECS对外提供服务,或后端ECS有访问外网的需求,那么需要相应的配置或购买ECS、公网IP、弹性公网IP、NAT网关等服务;

总体原则,流量从哪里来就从哪里出去;

  • 通过CLB进入的流量在CLB上限速或计费,仅收取出方向流量费用,入方向流量不收取(在未来可能会改变),CLB到ECS之间是阿里云内网通信,不收取流量费用。
  • 来自弹性公网IP或NAT网关的流量,分别在弹性公网IP或NAT网关上进行限速或计费。如果在购买ECS时选择了公网带宽,限速/计费点在ECS上。
  • CLB仅提供被动访问公网的能力,即后端ECS只能在收到通过CLB转发来的公网的请求时,才能访问公网回应该请求,如后端ECS希望主动发起公网访问,则需要配置或购买ECS公网带宽、弹性公网IP或NAT网关来实现。
  • ECS公网带宽(购买ECS时配置)、弹性公网IP、NAT网关均可以实现ECS的双向公网访问(访问或被访问),但没有流量分发和负载均衡的能力

内网环境下,不支持多可用区,只看图例的单边即可;

SLB 在公网环境下的典型业务架构如上图所示。基于多可用区特性,当主可用区出现异常时,SLB 会自动将流量切换到备可用区。

SLB支持创建多种协议监听,按照转发策略,将前端的业务请求转发到后端的多种逻辑服务器集,配置SLB服务需要关注如下的要点:

  • 并非只要 Web 网站就必须使用 HTTP 协议。大部分没有特殊 HTTP 要求的 Web 网站,使用 TCP 监听 80 端口就可以满足业务需求。
  • SLB 集群采用 LVS 和 Tengine 实现。其中 4 层监听(TCP/UDP)经过 LVS 后直接到达后端服务器,而 7 层监听(HTTP/HTTPS)经过 LVS 后,还需要再经过 Tengine 转发,最后达到后端服务器,由于比 4 层多了一个处理环节。因此,7 层监听的性能相对要差一些。

SLB 后端服务器支持按 3 种逻辑创建服务器集。要点如下:

创建监听时的默认映射服务器集
  • 按业务逻辑创建不同的虚拟服务器组,然后创建相应的监听与之对应。
  • 无论创建何种服务器集合,均结合 SLB 多可用区特性,同时加入位于不同可用区的服务器,以实现跨可用区容灾。
  • 设置过多转发规则会增加业务维护的复杂度,建议尽量精简策略条目。

权重代表相应服务器所承载的业务的相对占比,而非绝对值。当前 SLB 支持 3 种转发策略,其使用场景及要点如下:

按比重轮流分配新增连接。 ●根据后端 ECS 规格的不同,配置相应的权重。 ●如果是长连接业务,可能会导致老服务器的连接数持续增加, 而新加入服务器的连接数相对非常低,造成负载不均的假象。
加权最小连接数(WLC) ●在 SLB 服务端,实时统计与后端 ECS 已建立的 ESTABLISHED 状态连接数,来评估相应服务器的负载情况。 ●按权重比例,将新增连接分配给活动连接数少的服务器,最终尽可能使服务器的已建立连接数与其权重成正例。 当前暂未实现新增服务器的过载保护或缓冲机制。所以,如果业务并发非常高,可能会导致新增服务器连接数陡增,对业务造成影响。建议新增服务器时,逐步调高权重。
按顺序逐一分发新增连接。 必须手工确保后端 ECS 的业务承载能力一致。

因特网上的主机和人类一样,可以使用多种识别方式进行标识。互联网上主机的一种标识方法是使用它的 主机名(hostname) ,如 等。但是这是我们人类的记忆方式,路由器不会这么理解,路由器喜欢定长的、有层次结构的 IP地址

路由器喜欢的是 IP 地址进行解析,我们人类却便于记忆的是网址,那么路由器如何把 IP 地址解析为我们熟悉的网址地址呢?这时候就需要 DNS 出现了.

机器。DNS 协议运行在 UDP 之上,使用 53 端口。

当你在浏览器中输入/ ,并将这台主机名传给 DNS 应用的客户端;

  • DNS 客户向 DNS 服务器发送一个包含主机名的请求;
  • DNS 客户最终会收到一份回答报文,其中包含该目标主机的 IP 地址;
  • 一旦浏览器收到目标主机的 IP 地址后,它就能够向位于该 IP 地址 80 端口的 HTTP 服务器进程发起一个 TCP 连接;

DNS提供了以下的重要服务:

  • 主机别名(host aliasing),有着复杂的主机名的主机能够拥有一个或多个其他别名,比如说一台名为 的主机,同时会拥有 也称为 规范主机名,而主机别名要比规范主机名更加容易记忆。应用程序可以调用 DNS 来获得主机别名对应的规范主机名以及主机的 IP地址;
  • 负载分配(load distribution),DNS 也用于冗余的服务器之间进行负载分配。繁忙的站点例如 / 。TDL 服务器提供了权威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
  • 权威 DNS 服务器,在因特网上具有公共可访问的主机,如 Web 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这些主机的组织机构必须提供可供访问的 DNS 记录,这些记录将这些主机的名字映射为 IP 地址。一个组织机构的权威 DNS 服务器收藏了这些 DNS 记录;

通常情况下,DNS 的查找会经历下面这些步骤:

  1. 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 并点击回车后,查询会进入网络,并且由 DNS 解析器进行接收。
  2. DNS 解析器会向根域名发起查询请求,要求返回顶级域名的地址。
  3. 根 DNS 服务器会注意到请求地址的前缀并向 DNS 解析器返回 com 的顶级域名服务器(TLD) 的 IP 地址列表。
  4. 然后,DNS 解析器会向 TLD 服务器发送查询报文
  5. TLD 服务器接收请求后,会根据域名的地址把权威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返回给 DNS 解析器。
  6. 最后,DNS 解析器将查询直接发送到权威 DNS 服务器
  7. DNS 解析器将会使用 IP 地址响应 Web 浏览器

一旦 DNS 查找的步骤返回了 example.com 的 IP 地址,浏览器就可以请求网页了;

进行 DNS 查询的主机和软件叫做 DNS 解析器,用户所使用的工作站和个人电脑都属于解析器。一个解析器要至少注册一个以上域名服务器的 IP 地址。DNS 解析器是 DNS 查找的第一站,其负责与发出初始请求的客户端打交道。解析器启动查询序列,最终使 URL 转换为必要的 IP 地址。

DNS 递归查询和 DNS 递归解析器不同,该查询是指向需要解析该查询的 DNS 解析器发出请求。DNS 递归解析器是一种计算机,其接受递归查询并通过发出必要的请求来处理响应。

DNS 查找中会出现三种类型的查询。通过组合使用这些查询,优化的 DNS 解析过程可缩短传输距离。在理想情况下,可以使用缓存的记录数据,从而使 DNS 域名服务器能够直接使用非递归查询;

1、递归查询:在递归查询中,DNS 客户端要求 DNS 服务器(一般为 DNS 递归解析器)将使用所请求的资源记录响应客户端,或者如果解析器无法找到该记录,则返回错误消息。

2、迭代查询:在迭代查询中,如果所查询的 DNS 服务器与查询名称不匹配,则其将返回对较低级别域名空间具有权威性的 DNS 服务器的引用。然后,DNS 客户端将对引用地址进行查询。此过程继续使用查询链中的其他 DNS 服务器,直至发生错误或超时为止。

3、非递归查询:当 DNS 解析器客户端查询 DNS 服务器以获取其有权访问的记录时通常会进行此查询,因为其对该记录具有权威性,或者该记录存在于其缓存内。DNS 服务器通常会缓存 DNS 记录,查询到来后能够直接返回缓存结果,以防止更多带宽消耗和上游服务器上的负载。

DNS 缓存(DNS caching) 有时也叫做 DNS 解析器缓存,它是由操作系统维护的临时数据库,它包含有最近的网站和其他 Internet 域的访问记录。也就是说, DNS 缓存只是计算机为了满足快速的响应速度而把已加载过的资源缓存起来,再次访问时可以直接快速引用的一项技术和手段。那么 DNS 的缓存是如何工作的呢?

在浏览器向外部发出请求之前,计算机会拦截每个请求并在 DNS 缓存数据库中查找域名,该数据库包含有最近的域名列表,以及 DNS 首次发出请求时 DNS 为它们计算的地址。

DNS 数据可缓存到各种不同的位置上,每个位置均将存储 DNS 记录,它的生存时间由 TTL(DNS 字段) 来决定。

如今的 Web 浏览器设计默认将 DNS 记录缓存一段时间。因为越靠近 Web 浏览器进行 DNS 缓存,为检查缓存并向 IP 地址发出请求的次数就越少。发出对 DNS 记录的请求时,浏览器缓存是针对所请求的记录而检查的第一个位置。

在浏览器缓存查询后,会进行操作系统级 DNS 解析器的查询,操作系统级 DNS 解析器是 DNS 查询离开你的计算机前的第二站,也是本地查询的最后一个步骤。

共同实现 DNS 分布式数据库的所有 DNS 服务器存储了资源记录(Resource Record, RR),RR 提供了主机名到 IP 地址的映射。每个 DNS 回答报文中会包含一条或多条资源记录。RR 记录用于回复客户端查询。

资源记录包含了以下四个元素:

RR 会有不同的类型,下面是不同类型的 RR 汇总表

IPv4 主机记录,用于将域名映射到 IPv4 地址
IPv6 主机记录,用于将域名映射到 IPv6 地址
别名记录,用于映射 DNS 域名的别名
邮件交换器,用于将 DNS 域名映射到邮件服务器
指针,用于反向查找(IP地址到域名解析)
SRV记录,用于映射可用服务。

DNS 有两种报文,一种是查询报文,一种是响应报文,并且这两种报文有着相同的格式,下面是 DNS 的报文格式;

上图显示了 DNS 的报文格式,其中事务 ID、标志、问题数量、回答资源记录数、权威名称服务器计数、附加资源记录数这六个字段是 DNS 的报文段首部,报文段首部一共有 12 个字节;

报文段首部是 DNS 报文的基础结构部分,下面我们对报文段首部中的每个字节进行描述

  • 事务 ID: 事务 ID 占用 2 个字节。它是 DNS 的标识,又叫做 标识符,对于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来说,这个字段的值是一样的,通过标识符可以区分 DNS 应答报文是对哪个请求进行响应的。
  • 标志:标志字段占用 2 个字节。标志字段有很多,而且也比较重要,下面列出来了所有的标志字段;
  • OpCode: 4 bit 的 OpCode 表示操作码,其中,0 表示标准查询,1 表示反向查询,2 表示服务器状态请求。

  • AA(Authoritative): 1 bit 的 AA 代表授权应答,这个 AA 只在响应报文中有效,值为 1 时,表示名称服务器是权威服务器;值为 0 时,表示不是权威服务器。

  • TC(Truncated): 截断标志位,值为 1 时,表示响应已超过 512 字节并且已经被截断,只返回前 512 个字节。

  • RD(Recursion Desired): 这个字段是期望递归字段,该字段在查询中设置,并在响应中返回。该标志告诉名称服务器必须处理这个查询,这种方式被称为一个递归查询。如果该位为 0,且被请求的名称服务器没有一个授权回答,它将返回一个能解答该查询的其他名称服务器列表。这种方式被称为迭代查询。

  • RA(Recursion Available): 可用递归字段,这个字段只出现在响应报文中。当值为 1 时,表示服务器支持递归查询。

  • zero: 保留字段,在所有的请求和应答报文中,它的值必须为 0。

  • AD: 这个字段表示信息是否是已授权。

  • CD: 这个字段表示是否禁用安全检查。

  • rcode(Reply code):这个字段是返回码字段,表示响应的差错状态。当值为 0 时,表示没有错误;当值为 1 时,表示报文格式错误(Format error),服务器不能理解请求的报文;当值为 2 时,表示域名服务器失败(Server failure),因为服务器的原因导致没办法处理这个请求;当值为 3 时,表示名字错误(Name Error),只有对授权域名解析服务器有意义,指出解析的域名不存在;当值为 4 时,表示查询类型不支持(Not Implemented),即域名服务器不支持查询类型;当值为 5 时,表示拒绝(Refused),一般是服务器由于设置的策略拒绝给出应答,如服务器不希望对某些请求者给出应答。

问题区域通常指报文格式中查询问题的区域部分。这部分用来显示 DNS 查询请求的问题,包括查询类型和查询类;

这部分中每个字段的含义如下

  • 查询名:指定要查询的域名,有时候也是 IP 地址,用于反向查询。
  • 查询类型:DNS 查询请求的资源类型,通常查询类型为 A 类型,表示由域名获取对应的 IP 地址。
  • 查询类:地址类型,通常为互联网地址,值为 1 。

资源记录部分是 DNS 报文的最后三个字段,包括回答问题区域、权威名称服务器记录、附加信息区域,这三个字段均采用一种称为资源记录的格式,如下图所示:

资源记录部分的字段含义如下

  • 域名:DNS 请求的域名。
  • 类型:资源记录的类型,与问题部分中的查询类型值是一样的。
  • 类:地址类型、与问题中的查询类值一样的。
  • 生存时间:以秒为单位,表示资源记录的生命周期。
  • 资源数据长度:资源数据的长度。
  • 资源数据:表示按查询段要求返回的相关资源记录的数据。

几乎所有的网络请求都会经过 DNS 查询,而且 DNS 和许多其他的 Internet 协议一样,系统设计时并未考虑到安全性,并且存在一些设计限制,这为 DNS 攻击创造了机会。

  • 第一种是 Dos 攻击,这种攻击的主要形式是使重要的 DNS 服务器比如 TLD 服务器或者根域名服务器过载,从而无法响应权威服务器的请求,使 DNS 查询不起作用。
  • 第二种攻击形式是 DNS 欺骗,通过改变 DNS 资源内容,比如伪装一个官方的 DNS 服务器,回复假的资源记录,从而导致主机在尝试与另一台机器连接时,连接至错误的 IP 地址。
  • 第三种攻击形式是 DNS 隧道,这种攻击使用其他网络协议通过 DNS 查询和响应建立隧道。攻击者可以使用 SSH、TCP 或者 HTTP 将恶意软件或者被盗信息传递到 DNS 查询中,这种方式使防火墙无法检测到,从而形成 DNS 攻击。
  • 第四种攻击形式是 DNS 劫持,在 DNS 劫持中,攻击者将查询重定向到其他域名服务器。这可以通过恶意软件或未经授权的 DNS 服务器修改来完成。尽管结果类似于 DNS 欺骗,但这是完全不同的攻击,因为它的目标是名称服务器上网站的 DNS 记录,而不是解析程序的缓存。
  • 第五种攻击形式是 DDoS 攻击,也叫做分布式拒绝服务带宽洪泛攻击,这种攻击形式相当于是 Dos 攻击的升级版

有一些攻击是针对服务器进行的,这就需要 DNS 防火墙的登场了,DNS 防火墙是一种可以为 DNS 服务器提供许多安全和性能服务的工具。DNS 防火墙位于用户的 DNS 解析器和他们尝试访问的网站或服务的权威名称服务器之间。防火墙提供 限速访问,以关闭试图淹没服务器的攻击者。如果服务器确实由于攻击或任何其他原因而导致停机,则 DNS 防火墙可以通过提供来自缓存的 DNS 响应来使操作员的站点或服务正常运行。

除了上述两种防御手段外,本身 DNS 区域的运营商就会采取进步一措施保护 DNS 服务器,比如配置 DNS 基础架构,来防止 DDoS 攻击。

阿里的SLB是这样运作的。用户可以创建服务器A、B、C…等多台,最低至少2台。所以按照2台讲解。

开启负载均衡的好处,AB两台服务器分担网站数据请求实现均衡,相当于组建一个小型的服务器群集。

A安装配置好一个网站,或者已经安装使用了网站。
让服务器B复制A的网站。两台服务器apache服务配置相同,域名绑定相同。总之所有参数设置都要相同。
配置服务器B的时候要注意一点。B服务器的数据库要设置成A。这样保证调用相同数据库文件。
有米的话可以这样配置。服务器A调用C数据库,服务器B调用C数据库,文件单独提出来。实现干净的均衡效果。如果没米的话,采用刚开始说的方法,但需要配置均衡AB的权重,实现更好的分担和均衡效果。

这块就不难了,按照阿里云的教程开始创建SLB,添加AB服务器。【开启健康检查】所有参数都默认提交。这是显示的是正常。A正常B正常。负载均衡配置完成。不正常会有提示,看下哪块没设置好重新设置下。只要正常即可。

显示虽然正常也不一定真的正常,可以检查。
设置健康检查的域名为你的网站域名。【路径】设置一个网站地址比如/index.html或/mm/shipin/fuck.php等。提交后查看是否正常。再次设置【路径】换一个路径,再次检查,全部正常说明基本开始运作了。没问题了。

网站高峰期时查看服务器AB资源使用率,根据使用率的高低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级别,比如时间20:15的时候【A】cpu使用率50【B】cpu使用率20.说明分摊的不太好,可以设置【A】权重40 【 B】权重60,慢慢调节。更多参考

一般来讲,国内外大的网站,比如Google、网易、腾讯等,都有该类产品,但由于该系统是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都是自产自用,并对外发售。比如市面上的两家厂商,一是VMware的vSphere,该产品是虚拟化技术衍生出来的,管理的设备数量有限;二是浪潮的云海,浪潮云海是第一款国产的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采用“linux+Xen”开放标准技术路线,支持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等,性能更好、可用性更强、成本更低,但是要到2010年底才能发布。两者的不同处在于:浪潮云海OS是一个产品化、模块化的通用云操作系统,适合于各种类型的云计算应用;VMware的产品更多是针对虚拟化整合,面向私有云等小规模云应用;
Vmware与浪潮云OS的具体区别为:
1、共享存储与分布式云存储:VMware云操作系统依赖于共享存储,一旦共享存储宕机,将导致所有虚拟机业务的崩溃;浪潮云海云操作系统构建了块设备的云存储,安全性更高。
2、大规模管理架构;浪潮云海OS采用多级联管理体系,可以通过级联方式实现资源的整合管理,可以有效实现万量级的资源管理。管理能力更强,适用性更好;VMwareOS管理规模较小。
3、资源调度与节能管理:浪潮云海OS可有效实现大规模基础软硬件资源监控,可以完成长期的业务负载和资源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依据负载情况实现业务、资源的动态调度,在满足客户需求情况下,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对夜间、节假日时的闲置资源,可自动转入节能模式,符合绿色、低碳的数据中心运营需求。
4、业务管理:VMware云OS侧重于硬件资源的管理,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浪潮云OS,即可以管理硬件资源,还可以管理软件资源,包括单机OS、数据库、中间件等。 云服务器(Elastic Compute Service, 简称ECS)是一种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其管理方式比物理服务器更简单高效。云服务器帮助您快速构建更稳定、安全的应用,降低开发运维的难度和整体IT成本,使您能够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创新。比如,阿里云服务就是做的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 负载均衡 SLB 负载均衡(Server Load Balancer,简称SLB)是对多台云服务器进行流量分发的负载均衡服务。SLB可以通过流量分发扩展应用系统对外的服务能力,通过消除单点故障提升应用系统的可用性。 关系型数据库服务 RDS 提供安全稳定云数据库服务!
关系型数据库服务(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简称RDS)是一种稳定可靠、可弹性伸缩的在线数据库服务。RDS采用即开即用方式,兼容MySQL、SQL Server两种关系型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库在线扩容、备份回滚、性能监测及分析功能。RDS与云服务器搭配使用I/O性能倍增,内网互通避免网络瓶颈。 开放存储服务 OSS 开放存储服务(OpenStorageService,简称OSS),是阿里云对外提供的海量,安全,低成本,高可靠的云存储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API(REST方式的接口),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互联网设备上进行数据上传和下载。 开放数据处理服务 ODPS 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pen Data Processing Service,简称ODPS)提供云端数据仓库服务。适用于金融、零售、制造业和电商企业的BI团队进行海量数据分析和挖掘。 开放结构化数据服务 OTS 开放结构化数据服务(Open Table Service,简称OTS)是一种支持海量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存储与实时查询的服务。 内容分发网络 CDN 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简称CDN)将加速内容分发至离用户最近的节点,缩短用户查看对象的延迟,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与网站的可用性。 开放缓存服务 OCS 开放缓存服务(Open Cache Service,简称OCS)为在线缓存服务,实现热点数据的快速响应及数据的持久化保存;支持Key-Value的数据结构,兼容Memcached协议。 云引擎 ACE 云引擎(Aliyun Cloud Engine,简称ACE)是一个基于云计算基础架构的网络应用程序托管环境,帮助应用开发者简化网络应用程序的构建和维护,并可根据应用访问量和数据存储的增长进行扩展。 ACE支持PHP,NODE.JS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支持在线创建MYSQL远程数据库应用。 安全与监控 云盾
云盾为客户提供基于云端的DDoS防御、入侵防御及网站的应用安全监测等全方位的安全防御服务。 云监控 云监控高效全面的监控云服务器和站点,帮助用户时刻掌握云服务运行状态。
负载均衡(Software Load Balancing,简称SLB)通过设置虚拟IP,将位于同一数据中心的多台云服务器资源虚拟成一个高性能、高可用的应用服务池,再根据应用特性,将来自客户端的网络请求分发到云服务器池中。SLB 会检查池中云服务器的健康状态,自动隔离异常状态云服务器。同时,SLB 还可以增强云服务器池的抗攻击能力、安全隔离应用和云服务器。云服务器无须特殊设置即可透明接入SLB。
为云服务器提供一站式安全增值服务,包括安全体检(网页漏洞检测、网页挂马检测)、安全管家(防DDOS 服务、端口安全检测、网站后门检测、异地登录提醒、主机密码暴力破解防御)等功能。
为云服务器提供第三方监控服务,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通过多种方式告警,包括网站、Ping、TCP端口、UDP端口、DNS、POP3、SMTP、FTP等监控。云监控除了可以为ECS 提供安全有效的监控服务外,还能够为其他自由服务器提供监控服务,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即可实现各种监控需求。 开放存储服务(OSS)是阿里云对外提供的海量、安全、低成本和高可靠的云存储服务。OSS 件储存,同时在多个地方调用呈现,极大地简化了用户数据管理、迁移和更新的工作。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RESTful 接口,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互联网设备上进行上传和下载数据,也可以使用Web 页面对数据进行管理。OSS 已经在多个云存储服务、电子商务网站和手机应用网站中使用,提供包括图片、软件和音视频文件在内的存储和互联网访问服务。
用户可以存储和管理多达上千亿个数据对象(data object,可以是任何内容的文件,如数据记录,图片,流媒体文件等),每个数据对象大小可达20GB。OSS还能通过对象组合的方法构建最大5TB的单一对象。
OSS使用加密对来保证用户数据被安全访问,对于指定为私有的数据,只有使用加密对才能访问。用户可以随时设定自己的数据访问权限。
OSS拥有数据自动冗余、故障自动恢复的能力。OSS向用户承诺服务全年可用性99.9%,数据可靠性大于十个9。
OSS支持类似传统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便于用户组织数据。存储在OSS的每个数据对象都拥有唯一的URL,便于用户在网页或移动应用上展示。OSS提供了PHP,Python,Java等多种语言的SDK。
用户按照每天实际的资源使用付费,无需为高速增长的业务提前付出费用。 开放结构化数据服务(Open Table Service,简称OTS)是构建在飞天内核之上的海量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存储与实时访问的服务。
OTS以数据表的形式组织数据,保证强一致性,提供跨表的事务支持,并提供视图和分页的功能来加速查询。用户可以通过RESTful API来使用服务,也可使用Web 页面对数据进行管理。同时,OTS 提供多语言SDK以简化用户的编程。OTS适用于数据规模大且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
OTS 服务运行在飞天内核之上,所有数据都有3 份备份;OTS 服务会自动处理集群中的硬件和软件错误,对用户屏蔽这些错误;用户的数据在存储层完全隔离,并且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必须通过身份验证。
OTS 支持超过百TB 数量级的数据,通过对表进行横向切分(partitioning)来实现规模的扩展;数据分片均匀地散落到多个存储节点上,并且数据分区在增长之后会自动分裂以达到分区的动态平衡。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机器和调整调度实现服务整体规模的扩展。
表包含任意多行的数据,每一行可以包含任意多个列,不需要在创建表的时候指定schema,支持视图和表组等高级功能。
支持单行与多行的读写操作,支持事务操作。单行读写操作的延迟在10 毫秒级别。
OTS服务会根据用户的数据规模和QPS 需求进行合理的调度和调优,用户无须关心数据库的管理、调优和容错处理。这样,用户可以专注在应用层逻辑,通过OTS 节省成本。此外,OTS 还向用户提供详细的资源使用统计、性能指标和操作日志,方便用户调查错误和分析应用的行为。 关系型数据库服务(RDS)提供了即时接入、弹性伸缩,可用而且可靠的数据库服务,帮助用户把基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各类应用搬到云上。
RDS通过Web方式为用户提供可以在几分钟内生成并投入生产的、经过优化的数据库实例,支持MySQL和微软SQL Server这两种关系型数据库,适合于各行业中小企业的关系型数据库应用。
RDS 集群处于多层防火墙的保护之下,可以有力地抗击各种恶意攻击,保证数据的安全。允许您设置访问白名单,免除安全隐患。
RDS 采用主从热备的集群架构方式,当出现硬件故障时,30 秒内完成自动切换。建议您的应用程序支持数据库连接自动重连。
RDS 根据您自定义的备份策略自动备份您的数据库。防止数据丢失和误删除,保证您的数据安全可靠。
您无需维护数据库,只需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RDS 实例,部署简单快速。大大节省用户的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


· TA获得超过5.5万个赞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eepalived阿里云虚拟I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