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论中国改革开放的六大国际影响力

2020年04月25日 07:09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宁)2019年第3期 作者:何成学 字号

内容摘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是根据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判断。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国际影响力

  二、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贡献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其背后正是改革开放40年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不断提升的分量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消除世界贫困和惠及世界人民福祉。这从四大方面的数据组合中得到充分的印证。

  (一)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改革开放40年,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GDP年均增长约9.5%,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9];经济总量从0.36万亿元增加到82.71万亿元,经济规模扩大了225倍,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至2017年的15.2%①,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同期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其中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6国所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0年的30.89%、14.18%、5.67%、4.49%、3.99%、2.22%,分别降至2017年的24.32%、5.91%、4.54%、3.85%、3.26%、2.09%②。为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定盘星”和“压舱石”。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所指出:“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和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十分重要,中国将继续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10]

  (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极大

  从2009年起,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国,且一直保持领航地位,持续释放增长红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2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2013~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1]73,超过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其中,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7%,为全球经济增速贡献了1.2个百分点,而同期的美国和欧洲仅分别贡献了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11]20,其之和还不到中国增速贡献的一半。这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发达国家之和。由此可说,从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以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一方面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对降低世界经济波动风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还必须要指出的是,在最近10余年来,世界经济持续陷入困境和普遍低迷以及当前世界经济的复苏基础并不牢固的大背景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作用显得更为可贵。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减贫事业有突出贡献③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其中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按现行联合国标准,中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这一结论可从两则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得到充分说明:一则是世界银行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世界各国的极端贫困人口超过7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9.6%;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2015年的极端贫困人口约为5575万人,仅占全国人口的4%,相对于1978年的7.7亿人缩减了93%。另一则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2015年)》的文本资料显示,全球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19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8.36亿人,其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了70%。对此,英国学者阿塔尔·侯赛因曾指出,中国农村上亿人摆脱贫困,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改善人权的巨大成就[8]14。进一步同发达国家作比较,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美国的贫困率高达14.5%,其贫困率和贫困人口多年来也并无多大改善;作为欧元区经济核心动力的德国,2014年的贫困人口比例也高达15.4%,其贫困问题也不容乐观;日本贫困人口数量在2010年就高达16%[11]21,此后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日本经济。此外,在非洲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的国家中,对于贫困问题也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贫困问题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在这一意义上,中国为世界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同时,世界贫困问题的解决,不仅高度依赖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更不能忽视中国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四)中国开放惠及世界人民福祉

  资料显示,2000~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国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6万个;近20年来中国通过贸易、投资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创造180万个就业岗位;2005年以来,中国在非洲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13万个[12]。此外,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进出口也显著地拉动了世界各国的就业水平。在世界总体维度上,中国制造业的出口每增加1万美元,世界范围内的就业岗位就可平均增加11.52个;中国制造业的进口每增加1万美元,世界范围内的就业岗位则可平均增加22.84个。在具体国家或地区维度中,中国制造业的进出口对印度的就业情况改善效果最佳,次之是美国、欧盟和韩国。其中中国制造业的出口每增加1万美元,印度、美国、欧盟、韩国的就业岗位就会分别增加2.60个、0.50个、0.40个、0.07个;中国制造业的进口每增加1万美元,印度、美国、欧盟、韩国的就业岗位就会分别增加5.71个、1.02个、0.84个和0.14个[11]22。以上系列的组合数据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在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大发展的同时,还为世界各国提高就业水平提供了双向支撑。

  简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稳定发展历程表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是空中楼阁,有着诸多的中国元素,其中中国的贡献和经验就为全球经济提供了稳定增长、消除贫困、拉动就业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姓名:何成学 工作单位: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地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政策,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好处不仅有经济上的提升,生活也便利了许多,那么中国改革开放是哪一年?改革开放从哪里开始呢?以下还有人间百态小编带来的改革开放意义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改革开放的时间为1978年12月18日。改革开放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由邓小平担任总设计师,为国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城市改革等,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首先开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产生体系全面建立。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一辈人对改革开放的感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