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填数:问号处应填什么数字? -2,8,24,64,?

1.【答案】B。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中公解析:A项不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

B项当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该项属于2020年新年贺词,而非2021年新年贺词。

C项不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D项不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2.【答案】C。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这是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中公解析:A项说法错误。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于2020年年底建成并实现首次发电,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设计建造打下了坚实基础。该项中“核裂变”说法错误,应为“核聚变”。

B项说法错误。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项中“第四个”说法错误,应为“第三个”。

C项说法正确。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这是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D项说法错误。我国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于2020年1月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该项中“菲律宾海沟”说法错误,应为“马里亚纳海沟”。

3.【答案】B。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中公解析:A项直接相关。“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是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提出的观点,其与脱贫攻坚直接相关。

B项不直接相关。“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发表的讲话。其与脱贫攻坚不直接相关。

C项直接相关。“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是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其与脱贫攻坚直接相关。

D项直接相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专家、农业主管部门、基层干部意见时提出的观点,其与脱贫攻坚直接相关。

4.【答案】D。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中公解析: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A、B两项说法错误。该建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C项说法错误。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项说法正确。该建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5.【答案】D。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报告

6.【答案】B。人民楷模:王文教、王继才、张桂梅

中公解析:A项对应正确。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B项对应不正确。2019年9月17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授予王文教、王继才等人“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

C项对应正确。2019年9月17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授予申纪兰、屠呦呦“共和国勋章”。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D项对应正确。2019年9月17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授予吴文俊、南仁东、程开甲“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7.【答案】A。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官兵,杨根思、黄继光、解秀梅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8.【答案】D。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公解析:A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第一千二百六十条规定,“本法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B项说法正确。该法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C项说法正确。该法第九百八十九条规定,“本编调整因人格权的享有和保护产生的民事关系”。

D项说法不正确。该法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据此,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9.【答案】C。《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把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中公解析:A项表述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B项表述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C项表述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所以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D项表述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10.【答案】B。郭开贞——《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

中公解析:A项对应正确。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B项对应错误。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等。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中国现代作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古文字学论著《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等。

C项对应正确。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杂文集《随想录》等。

D项对应正确。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其代表作有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11.【答案】C。丙是某县负责抗洪指挥工作的领导,在救灾过程中带人打麻将,未及时检查造成垮堤,其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12.【答案】A。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中公解析: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A项当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是指白天出现日晕现象时,夜半三更的时候可能会下雨,而晚上出现月晕之后,第二天中午可能会刮风。其涉及的是天气现象,而非二十四节气。

B项不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是指秋分时种麦早了,霜降时种麦迟了,而寒露时种麦是最好的。其涉及的节气是秋分、霜降、寒露。

C项不选。“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是指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

D项不选。“白露脚不露,寒露衣不露”是指进入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应注重足部保暖;到了寒露时节天气更冷,此时不宜赤膊露体。其涉及的节气是白露、寒露。

13.【答案】A。唐代安史之乱导致北方农业受损失,农民不得不以红薯为主食

14.【答案】B。用吸管喝袋装牛奶,喝完后用力吸一下,袋子瘪了

中公解析:伯努利原理认为,在流水或气流里,如果流速慢,对旁侧的压力就大,如果流速快,对旁侧的压力就小。当球员用右脚内侧“搓”球时,由于与脚内侧的摩擦,足球在向球门方向运动时会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当球转动时,空气就与球面发生摩擦,在球周围产生与球旋转方向一致的气流。由于足球向球门方向运动,旋转方向为逆时针,而球左侧摩擦产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飞行中迎面遇到的气流方向相同,因此球左侧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快。与此同时,球右侧的这两股气流的方向相反,所以球右侧气流速度较慢。由于球呈弧线形运行,与香蕉形状相似,故又俗称“香蕉球”。

A项不选。飞机机翼的翼型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当气流经过机翼上下表面时,上表面路程要比下表面长,气流在上表面的流速要比在下表面流速快。根据伯努利原理可知,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因此下表面的压强大于上表面的压强,由此产生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使飞机飞起来的升力。

B项当选。吸管吸牛奶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牛奶被压进吸管里,同时袋子内气压变小,袋子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扁,这个现象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不属于伯努利原理。

C项不选。伯努力效应指流体流动速度越快,其静压强越小。快速行进的火车带动周围空气快速向前运动,使得距火车一定范围内的气压明显小于大气压。当人距火车较近时,很容易因气压差而被推向火车,发生“火车吸人”的事故。因此火车站台要设置警戒线警示乘客与火车保持距离,属于伯努利原理。

D项不选。往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现纸不但不会向外飘,反而会被一种力挤压在一起,是因为两张纸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力就小,而两张纸外侧的空气没有流动,压力就大,所以外侧空气就把两张纸“压”在了一起,属于伯努利原理。

15.【答案】D。日月星辰四季方位的变化

16.【答案】D。李某担心家中古董被盗造成损失,向保险公司购买财产保险

中公解析: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A项不合适。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保障,应该先安排大人购买保险,然后再安排子女的保险。

B项不合适。美国法律规定不允许银行开立保函,通常用备用信用证来替代保函。

C项不合适。风险具有价值,承担风险要求获得回报,转移或降低风险需要付出成本。商业银行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收取不同的贷款利率即为风险补偿。这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之一。

D项合适。财产保险是指以物质财产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李某风险管理的做法是合适的。

17.【答案】D。放置烧杯的一端下沉

中公解析:初始状态下,装有水的烧杯的重力和砝码的重力相等,G(烧杯+水)=G砝码。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我们知道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将手指放入水中后,手指悬浮,静止在水中,此时手指受到了水的浮力和向上作用的拉力,即G手指=F浮+T拉力。(假设T拉力为人对手指的拉力)。

将烧杯、水和手指看作一个整体,浮力为内部作用力。天平左边的压力大小=G(烧杯+水)+G手指-T拉力。天平右边的力=G砝码=G(烧杯+水)。G手指-T拉力=F浮力>0.故左边压力变大了。左边下沉。

18.【答案】B。①②③④

中公解析:判断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的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①包含化学反应。民间通常所说的“鬼火”是一种自燃现象。其是因为人的骨骼中含有磷元素,尸体经过腐烂变化会生成磷化氢,这种物质的燃点很低,可以自燃。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其包含化学反应。

②包含化学反应。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生成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其包含化学反应。

③包含化学反应。烧水过程中,水中原有的硫酸钙由于水的蒸发而析出,而原先溶解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在沸腾的水里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生成难溶解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也沉淀下来,有时也会生成碳酸钙,这样就形成了水垢。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其包含化学反应。

④包含化学反应。高粱酿酒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成糖类,再由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其包含化学反应。

⑤不包含化学反应。舞台烟雾的产生是干冰汽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其不包含化学反应。

19.【答案】C。秦代:郡-县

20.【答案】D。加入叶绿素可防止牙龈出血和口臭

中公解析:A项说法错误。甘油在牙膏中约占15%~30%。其作用是稳定牙膏中的水分,保持牙膏的可塑性和使其柔软润滑,挤出时呈良好的膏条状,同时使牙膏在冷天不冻结发硬,在干燥的环境下软管口的牙膏不干燥结块,防止膏体干燥变硬,并使膏体具有光泽等效能。甘油并不是起摩擦作用。牙膏中常用的磨擦剂是碳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等。

B项说法错误。牙齿的釉质吸收了氟之后,能让牙齿的表面变得更加坚固、抗酸性更好,所以细菌产生之后对它的腐蚀作用会减弱。同时,牙齿一旦发生了龋齿脱钙,氟能够促进钙沉积,抵抗龋齿的发生。所以含氟牙膏可以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C项说法错误。牙膏中的糖精主要起到甜味剂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刷牙时的呕吐欲,并非起到保持牙膏湿润的作用。牙膏中常用的湿润剂是甘油和山梨醇等。

D项说法正确。牙膏中的叶绿素具有杀菌、消炎、止血的作用,对牙龈炎、牙龈出血、口臭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1. 【答案】C。在天然气中,甲烷是占比最多的成分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常温常压下,天然气的气态轻烃有4种,之后指出轻烃的含碳数越高,分子需要供给的氢的数量越多。腐殖质有机质含氢的数量较少,无法为碳数较多的轻烃提供足够的氧。“另外”之后指出随着碳数的增多,轻烃的形成温度也依次升高。并举烃源岩的示例说明,其在低温的时候,能够大量地生成甲烷。最后指出由于很多地方的地温达不到那么高,所以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

梳理文段结构,文段分两层论述了“含碳数”和“温度”对天然气中的气态轻烃形成的重要作用。C项最符合文意。

A项,只指出了“含碳量”,不能概括“另外”之后的内容。排除。

B项,只指出了“温度”,不能概括“另外”之前的内容,排除。

D项,由甲烷和乙烷的构成可知,乙烷的C比甲烷中的C高,且结合“很多地方的气温达不到那么高,所以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可知,在天然气中,甲烷应比乙烷的占比高。该项说法错误,排除。

22.【答案】A。食用胶带捆扎的蔬菜影响健康的概率很小

23.【答案】D。②①④③

中公解析:由横线前面的句子可知,横线处是在讲该碳神经支架的建造过程。通读四个句子,“从而”表示结果,③是结论性内容,因此应排在最后,排除A、C;按照支架搭建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应先建立框架,再填充其他部分。①是把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碳纳米管中,④增殖和分化神经元细胞。①④相比,④更微观,是在①基础上进行的化,因此①应排在④之前,排除B。故本题答案为D。

24.【答案】A。岗位快速更迭要求专业动态调整

中公解析:文段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交代背景,即制造业智能时代衍生出全新的职业方向和岗位。第二层强调度对策,说明在新兴岗位的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应该如何应付。综合分析,文段强调的是新的岗位需求要求职业院校进行对应的专业方向的调整和更新,A项与此相符,当选。

B项,文段强调的是职业院校专业方向的调整,未提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排除;

C项衍生出全新职业方向,属于背景介绍,没有说明职业院校该如何应付,不全面,排除;

D项,文段强调的是职业院校专业方向的调整,无从推出“职业教育为制作业智能化升级助力”的结论。

25.【答案】B。法律思想史研究须重视非英语学术谱系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传统的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存在“吃偏食”现象,受制于英语学术谱系,侧重单一的考查视角。接着以“实际上”引出文段的重点,即在非英语学术谱系中存在大量有价值的材料,要求研究者应着眼于先前不重视的领域。然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例,进行举例论证,再次强调研究者要重视非英语学术谱系,文段主旨应与之相符,对应B。

A项是文段中“实际上”之前的内容,非重点。

C项,“吃偏食”现象为文段前文引出的内容,非重点。

D项是研究者要重视非英语学术谱系的原因,非重点。

26.【答案】B。被蚊子叮咬了为什么会越挠越痒

27.【答案】C。科研人员正探索人体生物钟检测新法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引出生物钟这一话题,并解释了生物钟是什么;然后说明了测量人体生物钟的常用方法及弊端;接着引出目前,多国科研人员正尝试开发快速检测人体生物钟的新法;最后用一个假设句说明,如果能找到检测人体生物钟的简便方法,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并治疗疾病。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围绕生物钟检测新法展开的论述,强调了开发生物钟检测新法的必要性,选项中只能C项提到了这一论述主体,正确。

A项是引出话题的背景内容,非论述重点,排除。

B项说的是研究生物钟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实现的前提是开发出快速检测人体生物钟的新法,故B项不是论述重点,排除。

D项的“调节基因活动”无中生有,排除。

28.【答案】D。文物保护的深远意义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历史文物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其后提出保护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必要性,最后强调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在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指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文段的落脚点在后半部分,旨在强调文物保护的影响和作用,D项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均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且未体现“文物保护”这一关键词,排除。

C项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指的是历史文物,与文段强调的文物保护不一致,排除。

29.【答案】B。新算法助机器学习抵抗干扰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原理及其易受到干扰的缺陷,然后引出“Data61”机器学习小组针对此缺陷研发的一种机器学习的新算法,最后介绍了这种新算法的思路和具体应用。由此可知,文段主旨在于介绍这一能够激发机器学习抗干扰能力的新算法,B项概括恰当。

A项,该算法目的是激发出机器学习模型的抗干扰能力,而非干扰机器识别图像,排除。

C项是对机器学习重要性的论述,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未提到机器学习的抗干扰问题,排除。

30.【答案】A。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或是留住大型食肉动物的关键

中公解析:由“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可知,A项正确。

由“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可知,对大熊猫保护的投入并未惠及与其同区域的大型食肉动物,B项无法推出,排除。

文段只提到对大熊猫保护的卓有成效和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无法推出后者生存空间的减小是前者挤压所致,C项强加因果,无法推出,排除。

文段未提到“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的话题,且“大型动物”表述不准确,文段主要针对“大型食肉动物”而言,无法推出,排除。

31.【答案】D。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发展有积极影响

中公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文段首先指出孔子的教育方针和目标具有实用性,然后说明《中庸》思想与研究科学方法具有一致性,最后总结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可知,文段总结部分为文段重点,即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错误,未体现文段主题词“古代科技”,排除。

B项错误,文段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的重要影响,“实现途径”无中生有,排除。

C项错误,侧重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科技之间的联系,未体现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的重要影响,概括不完整,排除。

32. 【答案】A。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探测到火星地震

中公解析:由“安放在火星表面的‘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就像‘贴着耳朵放了一部电话’,可以‘听’到来自火星内部的震波”可知,A项与文意相符。

B项,“全新领域”无法从文中推出,且由常识及“探测到火星地震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可知,B项说法错误,排除。

C项,文段中是说“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像“贴着耳朵放了一部电话”,并不是人类的耳朵,说法错误,排除。

D项,“才能”表述绝对,排除。

33.【答案】B。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并举紫禁城和拓荒牛雕塑的例子具体论述,横线后指出城市文化地标成为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并介绍其积极影响。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间,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项中“文化”“时代风貌”“鲜明独特”最能够与上下文形成呼应,填入恰当。

A项,文段未提及“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话题,与前后文衔接不紧密,排除。

C项,“视觉效果”“时髦文化元素”与文段无关,填入不当,排除。

D项,文段未提及“人文价值”“公众的审美的旨趣和美好期待”,与前后文衔接不恰当,排除。

34.【答案】D。⑥②④①⑤③

中公解析:选项分别以⑥和②作为首句,⑥以假设开头,指出理解哲学问题,我们要追根溯源,回到哲学诞生之初,②中“在遥远的古希腊城邦中”即⑥所说的“哲学诞生之初”,故②应紧接于⑥之后,排除A、C。对比B、D两项,只有③和⑤的顺序不同,⑤是毕达哥拉斯的哲学观点,③是对这一哲学观点的具体阐释,句首的“他”即代指毕达哥拉斯,故③应在⑤之后。排除B。故本题选D。

35.【答案】B。公共健身器材不能“重建轻管”

36.【答案】A。数字化生活应该重视老龄群体的需要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数字鸿沟”是与数字应用相伴而生的难题,然后说明了老龄群体面临“数字鸿沟”的原因。接着基于我国现状,指出从立法规划、政府决策到产业发展应该如何做,即充分保障老年人的社会需求、权利和尊严。最后说明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兼顾老龄群体的需要,消除老龄群体的种种障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面对数字鸿沟,应该如何做的问题,即我们在发展科技时,要兼顾老龄群体的需要。A项与此表述一致。

B项只是老龄群体面临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非文段重点,重点应为面对该问题,我们如何做,排除。

D项无中生有,无法从文段得出,排除。

37.【答案】A。阿尔马塔夫最具地方特色的陶器是朱尔法陶器

中公解析:由“已清理出9000多件遗物,其中90%以上为当地的朱尔法陶”可知,A项可以推出。

B项,文段中为“明中晚期至清代”,“明初”无法推出,且“官方往来”文段也未提及,排除。

C项,“文化艺术交流的集散地”不能仅从陶瓷推出,范围过大,排除。

D项,“繁荣发达”也不能仅从瓷器推出,推断错误,排除。

38.【答案】C。人不应该沉溺于用退行心理来逃避现实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了退行心理的概念,其后说明退行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以“实际上”肯定了暂时性退行心理的必要性。最后以“但”转折,说明总利用退行心理来逃避现实的做法不可取。“但”之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C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A项,由“总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现实问题……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可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项,由文段退行心理的概念无法推知“时常回忆年幼时光”是否属于退行心理的表现,排除;

D项,由“事实上只要无伤大雅,这种暂时性的退行心理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极其有必要的”可知,有必要的是暂时性的退行心理,而不是“二三十岁的成年人自称宝宝”,排除。

39.【答案】A。正确认识媒介革命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公解析:由“媒介材料的变更,绝不等于思想生活变现”“无论媒介技术怎样发展变化,任何文明主干、任何文化血脉,都是一以贯之的”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媒介革命不会引发思想文化的颠覆性变化,文化文明的主干是一脉相承的。A项的“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此观点一致。

B、D两项肯定媒介革命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与文段观点相悖,排除。C项“推动新媒介融合”文段未涉及,文段关注的媒介融合对文化文明本身的影响,排除。

40.【答案】D。破除家政专业职业偏见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分析了设立家政本科专业受到质疑的原因,以及这样错误观念产生的负面影响;接着指出现实问题是,家政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很少从事家政实务;最后针对这一问题给出对策,即要想真正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就要破除职业偏见,从而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获得尊严。由文段最后的对策句可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破除职业偏见,D项正确。

A、B两项的内容无中生有,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排除。

C项是“破除职业偏见”后才能达到的目的,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排除。

41.【答案】B。瑕疵 无所遁形

中公解析:第一空,由“得到对于这些攻击的分辨能力”可知这些攻击存在细小的漏洞。“弊端”“错误”程度过重,排除A、C。第二空,学习数据增多后这些“换脸”将会被发现,无法在隐藏。“束手无策”指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与文意无关,排除D。“无所遁形”指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填入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42.【答案】C。引导 思索

中公解析:第一空,文意为东方的责任意识和西方的权利思想带领我们走向西方文化的源头。“指示”指上对下指导、命令,与文意无关,排除D。第二空,文意为东方的责任意识和西方的权利思想也会让我们探求中西方文化的特质和精髓。“拷问”指拷打审问,泛指用刑逼供,排除B。“思考”“思索”两者相比,“思索”还有探索的意思,更符合文意,排除A。故本题选C。

43.【答案】B。借助 持续性

中公解析:第一空,文意是:教育产品利用微信生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横线处词语应该表示利用的意思。“借用”是指将他人的事物拿来使用,或者将用于某种用途的事物用于另一种用途。教育产品本身就是微信的用户之一,促使教育产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也是微信生态本身能起到的作用之一;因此教育产品利用微信生态不是“借用”,排除A。“凭借”是指依靠、倚仗某种优势、独特条件等,“微信生态”是一种互联网产品生态,是一种资源、工具,不是某种优势、独特条件,排除D。“借助”符合文意;“依托”是指依靠某种资源,也可以表示利用的意思,也符合文意。

第二空,后文说“以降低获得新用户的成本,提升用户黏性”,“用户黏性”是指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对再消费的期待程度,据此可知,设空句说的是,促使用户进行某种分享,这种分享有利于新用户增加和提高用户对本产品的依赖程度。“持续性”的分享即持续不断的分享,有利于促进新用户的增加,也有利于用户长期使用本产品,即提高对产品的依赖度,满足文意要求。“聚变”本义是指两个小原子合成一个大原子;与之相对的是“裂变”,指一个大原子分裂成几个小原子。用来吸引新用户、增加用户黏性的分享应该是从一个分享到更多,是“裂变式”的,而不是“聚变式”的,“聚变式”不符合文意,排除C。

44.【答案】C。明确 纷至沓来

中公解析:先看第二空,句意是实体书店在服务上做得更加周到精准,才能让顾客不断光顾,从而让更多人浸润在浓郁书香中,填入词语应含有不断到来之意。A项,“络绎不绝”指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能形容读者,排除。B项,“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排除。C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填入符合语境。D项,“客似云来”指客人像云一样来得络绎不绝,多形容生意非常兴旺,不符合语境,排除。

验证第一空,由句意可知,填入词语应与“找准定位”构成语义上的递进关系,即表达实体书店应该对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市场价值十分清楚、确定。 “明确”指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填入符合语境。

45.【答案】A。大而化之 条分缕析

46.【答案】C。延续 不可替代

中公解析:先看第二空,此处是说南音在中国音乐史的独特地位,所填词语搭配“地位”。“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其填入语义程度过重,排除A。“出类拔萃的特殊地位”搭配不当,排除D。再看第一空,所填词语与“血脉”搭配,“承载血脉”搭配不当,排除B。“延续血脉”搭配恰当。故本题选C。

47.【答案】D。逼近

中公解析:由“要想进一步提高比赛成绩……竭尽全力才用各种方式和技术去实现”可知,此处是说成绩已经接近人体能力的极限,强调的是不断接近极限的过程,还没有达到或突破人体的极限,故“刷新”“挑战”填入不合文意,排除A、B。“考验极限”搭配不当,排除C。故本题选D。

48.【答案】D。生存 休戚与共

中公解析:先看第二空,句意是每个人的经历会以微生物的痕迹留在身体里,人体的健康和体内的菌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即人体健康和菌群之间互相影响。填入词语应能概括这种关系。A项,“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不符合文段语境,排除。B项,“表里相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多用于同一事物之间,不符合句意,排除。C项,“如影随形”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不能用来形容人体健康和菌群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休戚与共”意思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填入符合句意。

验证第一空,人体皮肤表面、口腔、呼吸道、肠道“生存”着大量微生物,符合句意。

49.【答案】A。可考 沸腾

50.【答案】B。日新月异

中公解析:“保持向新求新的精神,产生______的进步”句式平行并列,所填词语应与“向新求新”语义相近。“竿头日上”学业进步很快;“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两词均不能与“向新求新”构成并举关系,排除C、D。“与日俱进”的“进”与“进步”的“进”语义重复,排除A。“日新月异”形容进步、发展很快,与“向新求新”语义相近。故本题选B。

中公解析:由题意可知,总人数加2能同时被9和11整除。代入选项,只有A项满足,97+2=99.能同时被9和11整除。故本题选A。

(1)☆囗囗○☆国☆囗□○
(3)○☆■口○☆■囗○☆■
3找规律,补全第4个图形
4想想看“?”处应该画什么?
5图形找规律,下图中A、B、C、D可以填入“?”处的是
(选择A、B、C、D填写
6找规律,补全右下角的图形
7问号处填什么图形?选项是
9找规律填数·(视频讲解
【分析】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层数:
第二层:和第一层一样多,1个;
分析】依次确定每个格子在几个图中出现过.如下图所示的5个格子都被涂了9次
【分析】按照题目给的图找规律,边长为2格的,直线经过2+1个格子;边长3格的直线
经过3+2个格子;边长4格的经过4+3个格子;边长5格的,直线经过5+4=9(个)格子
13【答案】(1)☆口口○☆口(2)◇VV◇◇V(3)□口○☆■口
【分析】(1)图形按☆口口○规律排列,所以答案为☆二口○☆□;
(2)图形按◇◇VV规律排列,所以答案为◇VV◇◇V;
(3)图形按囗○☆■口规律排列,所以答案为□口○☆■□
【答案】(1)【分析】(1)图形按照顺时针旋转,所以答案为(2)图形按照逆时针旋转,所以答案为U
【分析】本题分两步:小圆圈和阴影部分分别找规律.图中的小圆圈顺着五角星的五个角进
行顺时针移动;阴影区块也顺着五角星的五个角进行顺时针移动,隔一个角出现一次
分析】方法一:横着看,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都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五角星这
四种图形.竖着看,第一列也有这四种图形.根据这一规律,第三列少三角形,最后一列少正
方法二: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四个图形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它
们的排列顺序,第一行的第一个图移到了第二行的第四个,剩下三个往前移,就组成了第二行
的图形.按这种移动的规律,第三行的第一个就要移到第四行的第四个.剩下五角星、圆和三角
【分析】通过观察发现每一行中,前面两个正方形中的图形组合成为第三个,可以尝试在
第二个图形中画第一个图.答案选A
【分析】每行每列的规律:中间的图形是左右两边的图形组合起来再去掉重叠部分得到的
分析】通过观察发现第一行中,第一个图形被第二个图形纵向拉伸,变成第三个图形第
行中,第一个图形被第二个图形橫向拉伸,变成第三个图形第三行中,第一个图形被第二
个图形横向和纵向同时拉伸,变成C图形.
分析】(1)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2(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2),所以横线上应填9、
11、13,是一个单数数列
(2)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2(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2),所以横线上应填4、10、14,
(3)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5(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5),所以横线上应填65、
(4)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3(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3),所以横线上应填8、5、2
【分析】(1)后一个数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分别+2、+3、+4,所以横线上应填15、21
(2)方法一:先观察第1、3、5位上的数是1、2、3,那么第7位上的数是4,第9位上的数
是5.再看第2、4、6位上的数是13、14、15,那么第8位上的数是16,第10位上的数是17.所
以横线上应填4、16、5、17
方法二:可以两个两个一组观察,(1、13)、(2、14)、(3、15),每一组数中第一个数都是
组数,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多12,所以接下来两组是(4、16)、(5、17).
(3)先观察第1、3、5位上的数是18、16、14,那么第7位上的数是12,第9位上的数是
10.再看第2、4、6位上的数是1、3、5,那么第8位上的数是7,第10位上的数是9.所以横线
(4)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所以横线上的应填21、34
(5)分开几组找规律,第1个、第4个、第7个、第10个数是1、2、3、4,后面一个数比前
面一个数多1,第13个数是5;第2、5、8、11个数是2、4、6、8,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
所以横线上应填5、10、60
(2)图中4个数可以横着找规律也可以竖着找规律.横着看,右边的数都比左边的数大3
竖着看,下边的数都比上边的数大2.第二列第一个数比第一列第二个数多1.找到规律后就可
填出三个位置的数.9后面填12,9下面填11,右下角填14
【分析】读时间时先读时针再读分针
分钟,中间应该是5:20.
(3)画时针、分针的位置,先画分针再画时针
【分析】下一班车应该是在9:45到,所以还要再等45-38-7(分).
6〖答案】40分钟,在校时间8小时40分
分析】离家时间是7:00,到校时间是7:40,路上共40分钟,到家时间是下午5:00,即
也就是8个小时40分钟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学生正确地数出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掌握20以内的数的数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3、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

  4、在富有情趣的数数活动中,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重点:认识11-20各数的读写,顺序和大小。

  难点:会说11-20各数的组成。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及相关知识,对20内的数也有一定的认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上我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索法、自主学习法、师生互动法等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交流、迁移的方法组织学生认识11-20间的每个数,理解10个一是十,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观察导入,揭示课题--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实践应用,发展新知--课堂总结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打开书73页,播放视频,仔细观察,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让学生数一数并填写表格。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你会读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光会数数不行,还要知道这些数的其他知识,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教学环节,根据知识的构成板块分为两部分:

  1、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同桌两人一组,先让学生动手摆10根小棒。师问生答中让学生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2)动手摆一摆1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展示摆的方法,寻找最优方法,10根捆一捆再来摆。问: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教师领读。

  (3)认15和20,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一下摆出15和20。

  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主学习操作,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利用多种素材,建构数序观念。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然后做一做趣味习题:面包找朋友。边学边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

  (2)我问你答,看谁最聪明。

  (3)数字宝宝来排队。(读一读,记一记)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我设计了层次性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读一读练习:联系生活,读出球服上的数字。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的读写。

  2、填空练习:检测巩固学生对数的组成和数序的理解。

  3、数一数练习: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文具或水果图,让学生自己先数一数再写一写。

  4、生活中找数字。

  这一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回顾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反馈信息,检查效果。

  总之,整节课我以倡导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抽象的概念变得直接形象,尽可能给学生尝试、思考、表现的空间,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篇2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二、我对教材的理解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 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安排6个例题、三课时来完成“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目标。例1指导学生将数出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会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还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有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学习11-20各数的读写打下基础;例2指导学生借助直尺上11-20各数来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例3以小棒图和带数位的计数器相对照的方式,使学生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数的教学;例4教学10加几和相印的减法口算;例5教学简单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或“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认识加减法中各部分名称。例6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创造了机会。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我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为例1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的第1、2、3、4、5、6题。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正确的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出11~20各数。

  2.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在富有情趣的数数活动中,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顺序和大小,是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差异性特别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作为一节认数、数数的概念教学课,我还打算在练习中安排估数环节,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设想我安排如下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借助同学们都喜欢的机器猫,复习0~10各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拿出11根小棒,问学生有多少根?

  (2)十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

  (3)1个十和1个一是“11”。

  学生一根一根添,说有几个“十”,几个“一”,一共是十几。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说左边的1代表1个十,右边的3代表3个“一”,读十三。特别强调不能读“一三”。

  4.掌握20以内数的数序和大小

  (1)(红花图):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机器猫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真是太高兴了,它一高兴,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红花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红花画面)老师会对机器猫说些什么呢?

  老师:你这机器猫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红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猫: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红花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20)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3)这些数中,你最喜欢哪个数?挑选你最喜欢的两个数用小棒摆给同桌看,并说一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我喜欢一个数,想知道十几吗?――“这个数在14的后面”。我还喜欢一个数――“这个数在十七和十九中间”。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老师说,学生猜。

  2学生说,学生猜。

  2、数数练习,说说数的组成。(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畅谈所学所得。

  总之,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尽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充满童趣的动画形象贯穿全课,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交流,让孩子们感觉到数学是那么的生动,那么的好玩,他们一次次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其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篇3

  1、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认识11~20的各数,能正确数数和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体验计数单位“十”。

  一、情境引入,尝试发现

  秋天来了,小兔子一家去地里收萝卜,看看兔宝宝收多少?

  (课件出示小兔子一家拔萝卜的情景)

  兔宝宝拔了一堆萝卜,如果不数,你能猜猜这堆萝卜大概有多少个吗?

  同学们都猜有十几个,那看看兔妈妈拔了多少个?

  过渡:看来小兔子一家的萝卜大丰收,他们都拔了10多个萝卜,是这样吗?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数一数,兔宝宝一家拔的萝卜,都比10个多,都是多少个呢?咱们先来数一数。

  教师: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1根吗?

  动手摆:请数出11根小棒摆成一排。

  要求:先想想怎样摆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的是12根,再动手摆一摆。

  (生独立地边数边摆)师巡视,找不同的摆法,并发纸条让生摆在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的是不是11根小棒。

  3、展示方法,先在展台下展示,再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条上标上号码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摆在一起)

  教师:他摆的是11根吗?(全班一起数一数)

  (2)((1捆带2根))

  教师: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他摆的是11根吗?怎么知道的?

  教师:这些摆法都是对的,那种方法最简单,能看的很清楚,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

  师生共同小结:1根小棒表示1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5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那么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11根小棒,我们可以把这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慢慢地捆小棒)现在10根小棒变成什么了?(一捆小棒)

  这一捆小棒有多少根?

  以后小朋友们再看到像这样的一捆小棒,就表示这一捆里有10根,它表示1个十。读“十”

  (板书:1个十)(全班齐读10个一是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二)教学12--20

  1、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2、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在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19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同桌合作数一数,重点讲解20。

  一人数兔妈妈的,一人数兔爸爸的。一边数一边说。够十个用皮筋捆上。让我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个萝卜。

  师:谁数的是兔妈妈的,说一说,摆一摆。(师板书: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兔妈妈真能干一口气拔了这么多。

  谁数的是兔爸爸的,说一说,摆一摆。

  (2捆)一捆表示的是“1个十”,那2捆表示的是几个十?(2个十)。

  (师板书:二个十是20)读作:“二十”。

  (三)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看直尺,教学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1)师:在这把尺子上有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吗?在哪里?(10后面)

  (2)全班从0数到20,在自由读,最后同桌检查。

  (3)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从左往右数越大,从右往左数越小)。

  (4)从0到10是一个十,从10到20又是一个十,那从0到20就是几个十?

  2、在活动中强化对数序的认识

  (1)师:刚才我们看着尺子会数11到20,如果没有尺子,你会从7数到17吗?(男生数)从11数到20呢?(女生数)

  (2)遮住14、18、20这几个数,问:红房子里躲的是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7的邻居是几?你还可以怎样问?(指名问)

  (3)18离10近一些还是离20近一些?(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出来师:有谁是数出来的?)

  1、数一数,开头的情境图,每样东西各有多少?

  2、比一比,谁翻得快。找出教材8、12、17、20页。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在数出20页看看有多厚。

  3、拿出10-20的数字卡片,发给11个小朋友,站到讲台上。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

  教师和剩余的学生提问。

  (2)请你介绍一下你手里的这个数?

  (3)15前面的数请站出来。

  (4)12和14中间的数请站出来。

  教师: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呢?鼓励学生交流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篇4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通过实践操作,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每人20根小棒,2根皮筋

  一、创设情境,观察情景图

  师:同学们拿起你们的课本,翻到第5页,看这页有什么?翻到第8页,第12页,......同学们请翻到68页,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一页上的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看,这一页上有一幅美丽的图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预设1:沙滩上有一些海鸥。

  生预设2:岩石上也有海鸥。

  生预设3:海里有小帆船。

  生预设4:还有很多小朋友。

  二、提出问题确立目标

  师:根据你们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预设1: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生预设2:海里有多少只帆船?

  生预设3: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生预设4: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一边提出问题,教师一边把问题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分分类。海里有多少只帆船?

  师:这个“3”是我们以前学的。

  (把“海里有多少只帆船?”这个问题拿到黑板的一边)

  师:同学们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在解决之前,你来猜一猜沙滩上大约有多少只海鸥?天上大约有多少只海鸥?岩石上呢?小朋友大约有多少个?(每个问题2~3个学生来估计)

  三、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师:我们先来看看沙滩上到底有多少只海鸥?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数一数。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预设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预设2:我是2个2个数的……到大屏幕上数一数。老师评价

  师:现在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把海鸥换成小棒,对应着摆一摆。

  师巡视,找不同的摆法。

  师:(学生汇报,把学生不同的摆法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们,通过刚才数一数、摆一摆,你发现那种方法最直观?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是11根?

  师:老师用小棒摆出了11,和老师一起数数吧!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看!老师把这10根小棒圈了出来,把一个小棒放在一边,同学们看,如果把这一个小棒看作1,那这是个小棒组成了几个十?也就是说:10个一组成了1个十。老师把这十个小棒捆在一起,这是一个十,这是1个一,那他们组成了11,也就是说: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让学生摆出1214根小棒。

  出示(计数器)我们也可以用计数器表示11,(师拨)首先,我在1个十所冲着的位置下面拨了一颗珠子,这“1个十”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我又在1个一所冲的位置上拨了一颗珠子,这“1个一”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位”,个位用来表示有几个一。同学们看,各位在计数器上从右边数第几位?十位是从右边数第几位?

  师: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现在同桌合作用你们的计数器拨一下11,这两个1一样吗

  十位上1表示十位上的1是一个十个位上的一个一

  师:再看第二个问题:沙滩上有几个小朋友?

  师:数得很正确!那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表示一下13吗?

  生摆。老师指点,或写、或摆、或拨。

  师:看老师使用摆小棒的方法摆的13,再加一根是多少?

  再加一根......摆到20,同学们看,这些小棒是多少根了?那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也捆起来?现在两捆小棒,每捆小棒是10根,那同学们说这是几个十?也就是说几个十是20?那你会用计数器表示一下20这个数吗?

  师:个位上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一,如果够了10个,就必须用十位上的1个珠子来表示它。

  师:同学们刚才拨得很认真,老师再给大家演示一遍,20里面有2个十,那我们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因为20的个位一个也没有,所以在个位上用0补位,这样20就表示出来了。

  师:好了现在同学们看一看第三个问题,快数一下是多少个?刚才我们是不是解决了?好!

  刚才我们学习的11-20这些数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很棒,我们来唱个儿歌休息一下好不好?

  四、设计练习,达成目标

  练习一、先圈出10个,再写出一共有多少个?

  练习二、老师拨珠,学生说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篇5

  一、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11-20各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首先必须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另外,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达到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

  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海鸥的只数进行估计,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行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后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 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解说,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顺利成章的让学生体会了10个一和在一起就是1个十。

  (三)认识十位与个位。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从意义上进行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向学生渗十与个透摆放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11进行重点讲解,引出十位与个位,并通过11的两个1因为位置不一样,身份就不一样向学生进一步揭示了每个数位上数所表示的意义。

  (2)计数器上数位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观察计数器,找到个位与十位,然后结合自己学的方位知识对个位的位置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义。

  通过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来拨,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2个十是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也是20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讲解20 的写法。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都是围绕着数的读、写及意义进行的,首先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然后通过提高练习对数的顺序进行判断。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做法,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篇6

  1、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11-20的认识(排队中的学问)

  2、教材所处的地位:“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先让同学回顾10以内的加减;第二,出示情景图,先让同学认真观察,找到数学信息,然后通过分发数字学具,让同学们自己先理解什么是“之间”,怎么算“之间”人数,第三,让同学到讲台上来实际演示课本情景图,巩固所学新知识。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活动,学生了解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体会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方法去理解“之间”意思。

  2、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数一数数学卡片,小组合作方式,自己讨论。

  3、创设游戏情景,学生通过上台演示情景图里面场景,用探讨反方式去巩固所学新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字?请按照要求数一数

  引导发现这些数字全部是由2位数组成的。

  2、开火车(出示口算题目)

  一组同学起来开小火车回答口算

  3、四小组比赛做题目,看那个小组最棒

  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20里面有( )个十,20里面有( )个1

  比14多1的数是( ),比14少1的数是( )

  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那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好不好?

  1、出示课件图片(同学们去动物园看大熊猫)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同学们发现有效的数学信息)

  2、小丽说我排第10,小宇说我排第15

  要解决的问题是.......

  如图: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请同学想一想。、

  3、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小组合作讨论,集体汇报

  小丽是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

  4、小组合作通过摆卡片的形式从11到15,从而发现中间有几人。

  师提问什么是“之间”(生讨论汇报)

  之间就是不算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中间的那些人。

  5、生上台扮演图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加明确“之间”意思

  6、除了数一数,我们还可以怎么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

  还可以画一画,可以用圆圈表示,去掉前面的和后面的圆圈,剩余中间的就是他们之间人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东东(我排第8);玲玲(我排第4该我滑了)

  2.练习十八;第五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习到哪些新的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篇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习。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猴子: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你们愿意吗?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今天,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茄子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每2、3、4、6一份地摆。

  2.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

  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

  (课件切换到小猴子和红花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小猴子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真是太高兴了,它一高兴,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红花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红花画面)茄子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呢?

  茄子老师:你这小猴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红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猴:茄子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红花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

  师:(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三、自练反馈,强化新知

  师: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这么多的数你想读吗?请女生从11读到20,男生再来读一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师:读得太好了!在这些数的排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活中这些数都陪伴着我们,你知道吗?

  师:小猴子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做客,小猴子出了糖果招待大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糖?

  师:究竟有多少颗,让我们来数一数。

  师:刚才我们一颗一颗地数出了16颗糖。小猴子怎样摆糖我们就更容易看出是16颗了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把10颗放在一起,另外再放6颗。

  师:这个方法好!糖、小棒这类东西,我们可以把它10个堆在一起,或捆在一起,这样数起来就容易了。

  师:假如我们碰到一些东西既不好捆,又不好堆,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出是十几个呢?(出示画有16颗草毒:把10个圈在一起,别人就容易看出是十几了。)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盒糖果,请几位小朋友来抓一把,然后让你小组的同学猜一猜是多少颗,看谁猜得最准确。

  师:(抓一把)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颗糖?和你们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可能猜:17颗、18颗、19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猜对了吗?这些糖果就作为奖品送给大家吧!

  本课设计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对教材的再加工,促成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学生在活动中能更主动地学习,教师适时点拨,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数学有趣味,有劲头,也很轻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篇8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使本课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初步认识11-20各数,但是这种认识局限于数字到名称的简单对应。对于数字所包含在进一步、深层次的含义即数的组成,理解不够深刻。这是一个将两位数量化的过程。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数字。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习经验的把握,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4、了解数的文化,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以及组成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自主探索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使整个教学遵循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上有个评比台,于是我巧妙借助学生身边的资源,通过“每十个笑脸换一个大拇指”的评价规则,让他们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为后面的“满十进一”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我将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

  第一层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鸥。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一边摆10根,一边摆1根”,这种摆法能够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第二个层次用计数器表示13个小朋友。

  我用计数器直观地展示了“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计数器过度到抽象的数位表。并初步渗透了“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第三个层次根据数位表写数,理解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引导学生交流“11”这里面的两个“1”意思一样吗?

  三个层次的环节教学结束后,再次设计巩固性小练习,这种练习及时有效地带领学生把前面零散的知识回顾整理,总之在这个大环节中,我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操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体验,实践中感悟。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既然数字是由于生活的需要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1)基础性练习。根据表格和数位表写数

  (2)巩固性练习。11-20各数顺着数大家都会了,那么倒过来怎样数呢?

  (五)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的继续,这个环节中我希望通过“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十进制”是怎样产生的,不但吸引了学生是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的情感。

  在最后我又与“导入”呼应设计了“10个笑脸可以换成一个大拇指!那你要想得到2个大拇指,那就是贴多少个笑脸?3个拇指?10个大拇指要贴多少个笑脸呀?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篇9

  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号处填写数字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