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城信资本的监管部门是哪个?

  随着江苏无锡锡商在今年4月13日获批开业,我国已共有19家民营银行。这19家民营银行目前整体发展情况如何?各自如何定位?谁家最赚钱?今日荐读来自公众号“任博宏观论道”的梳理文章。

  关于民营银行的最新动态

  (一)第19家民营银行获批开业(无锡锡商银行)

  1、2019年9月16日获批筹建的江苏无锡锡商银行于2020年4月13日获批开业(苏银保监复(2020)132号),这是我国第19家民营银行,锡商银行注册地为江苏无锡、注册资本为20亿元。

  2、锡商银行的股东分别为及其关联方30%、江阴澄星实业集团24%、兴达投资集团9.99%、江苏恒科新材料9.99%、江苏双象集团9.99%、江苏利创9.99%、感知技术无锡6.04%。

  至此,江苏省的民营银行数量达到两家,即南京银行和无锡锡商银行。另外浙江省和广东省也分别有两家民营银行(即浙江的网商银行和温州民商银行、广东的前海微众银行和梅州客商银行)。

  (二)360入股天津金城银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20年8月17日,银保监会批复(,)安全科技持有天津金城银行30%股权(银保监复(2020)511号),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同时这也是国内首例民营银行大股东变更事件。

  实际上早在2020年6月5日,360便发布公告称拟受让天津金城银行5名原发起股东合计持有的9亿股股份,交易金额合计为12.81亿元。目前360旗下已经有360借条、360小微贷、360分期等类金融模块。

  (三)政策部门鼓励其它银行与民营银行开展转贷款等领域的合作

  民营银行具有场景丰富、客户流量的先天优势,但其资金拓展渠道则受限于机构网点等而难以施展、资金来源较为有限,特别是其服务对象大多是消费类个人客户以及中小微企业客户,符合政策导向,因此政策层面一直有鼓励其它银行与民营银行开展合作。

  例如,在2020年3月1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杨丽平明确提出“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强与主要依靠运营的民营银行的业务合作,如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通过给民营银行提供转贷款,利用民营银行的大数据为小微企业精准滴灌”。

  实际上除民营银行外,还可以考虑与民营银行的股东开展合作,毕竟民营银行的很多场景和流量来源于其股东,且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股东已经经过监管部门的第一层筛选,应相对可靠。

  (四)后续政策层面还会继续推动新的民营银行设立

  2020年1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推动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9〕52号)明确提出“继续推动符合条件的民营银行发起设立”。考虑到52号文剑指未来五年,因此后续还将有新的民营银行获批设立。

  实际上早在2019年9月初,市场传言滴滴拟以30亿元的注册资本在天津发起设立东岸银行。此外,在《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前夕,大约有40家民营银行向当时的银监会提出申请,如2014年新疆银监会还在积极推动南疆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

  (五)2019年民营银行净利润增长异常亮眼,今年上半年同样如此

  在银行业业纷纷让利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与农商行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2.04%、8.49%、2.06%和11.42%,但民营银行和外资行的净利润同比却意外地增长16.22%和40.66%,显得异常亮眼。

  实际上以更为可比的2019年来看,民营银行同比亮眼,2019年民营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82.22%,远远高于其它类型银行。

  二、国内19家民营银行情况最全梳理

  (一)批筹时间:2014年5家、2016年12家、2019年2家

  我国民营银行的批筹时间呈现典型的政策周期特征,主要集中于2014年与2016年,在2017年与2018年沉寂两年后,2019年又迎来一波民营银行的批筹浪潮,具体来看2014年5家、2016年12家、2019年2家。

  1、自2014年3月启动民营银行试点以来,2014年共批筹5家民营银行的试点,分别为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与上海华瑞银行,这5家被称为我国第一批试点民营银行。

  2、2015年6月银监会发布《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后,民营银行开始进入第二批试点进程,整个2016年共批筹12家民营银行,按批筹的先后顺序分别为重庆富民银行、四川新网银行、湖南三湘银行、安徽新安银行、福建华通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北京(,)银行、江苏苏宁银行、山东蓝海银行、辽宁振兴银行、亿联银行和梅州客商银行合计12家。

  3、受政策层面的导向影响,民营银行在沉寂两年后,重新迎来一波批筹浪潮。2019年5月20日和2019年9月16日,我国第18家与第19家民营银行(即江西裕民银行和无锡锡商银行)相继获批筹建。

  (二)注册地点:四大直辖市各1家、粤浙苏各2家

  目前我国民营银行分布较散,且主要集中于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四大直辖市以及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其中广东2家(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和梅州客商银行)、浙江2家(温州民商银行与网商银行)、江苏2家(南京的苏宁银行和无锡的锡商银行)、福建1家(福州的华通银行)、安徽1家(合肥的新安银行)、湖北1家(武汉众邦银行)、山东1家(威海的蓝海银行)、湖南1家(长沙的三湘银行)、四川1家(成都的新网银行)、江西1家(南昌裕民银行)、辽宁1家(的振兴银行)、吉林1家(长春的亿联银行)以及四大直辖市各1家(分别为北京的中关村银行、上海的华瑞银行、重庆的富民银行和天津的金城银行)。

  目前19家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合计为561.71亿元,参照城商行的起点,民营银行最低注册资本规模为20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40亿元以上(含)的民营银行有5家,分别为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众邦银行、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

  另外注册资本为30亿元的民营银行有5家,分别为天津金城银行、上海华瑞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四川新网银行、湖南三湘银行。福建华通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4亿元,其余8家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均为20亿元。

  (四)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除部分银行外(如微众银行),多数民营银行成立于2016年后,因此我们能够查阅到的数据基本为2016年后,数据长度通常较短,特别是不同民营银行数据的完整度也存在明显差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裕民银行与与锡商银行开业时间尚不足一年,因此目前暂无法获取其财务数据。

  1、17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达到9114亿元,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合计占47%

  (1)17家民营银行2019年底的总资产规模合计为9114亿元,但不同银行之间的分化特征较为明显,其中微众银行以2912.36亿元的总资产规模位列第一,且较第二名的网商银行(1395.53)高出1516亿元。可以看出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目前的总资产规模合计达到4307亿元(占17家民营银行的47%左右)。

  (2)排在第三、第四位的民营银行分别为苏宁银行和三湘银行,总资产规模分别为639亿元和516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富民银行(452亿元)、新网银行(442亿元)、众邦银行(419亿元)、华瑞银行(396亿元)、亿联银行(313亿元)、金城银行(307亿元)、蓝海银行(304亿元)。

  (3)从规模增速来看,民营银行的总资产扩张速度均较为夸张,亿联银行、华通银行以及新安银行超过130%,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宁银行以及三湘银行等均超过30%。

  2、创利能力上来看,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较强

  从创利能力来看,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2019年分别实现了148.70亿元、86.28亿元以及26.81亿元的营业收入和39.50亿元、12.56亿元以及11.33亿元的净利润,同时这也是净利润规模超过20亿元的3家民营银行。

  从业绩指标增长情况来看,2019年表现较亮眼的银行分别为吉林亿联银行、辽宁振兴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四川新网银行以及江苏苏宁银行等5家银行(增速均超过100%)。

  3、存贷款/总资产:存贷比较高的银行合作空间大,如新网银行

  存贷比较较高的银行意味着其存款资金来源无法有效支撑其信贷投放,对于这类银行,则通常合作空间较大,因为为其信贷投放资金需要借助其它渠道来支持。这里面最为典型的便是四川新网银行,2019年新网银行的存贷比高达121.20%。此外重庆富民银行、温州民商银行、网商银行、新安银行、中关村银行、华瑞银行等6家银行的存贷比也均在80%以上。

  4、贷款利率普遍较高,意味着作业对象主要为中小微企业和消费金融

  虽然只有个别银行公布了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但从净息差以及其它指标来看,民营银行的贷款利率普遍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其服务的客户主要为中小微客户,议价能力相对较强。例如,2019年民商银行、网商银行以及三湘银行的贷款利率分别为7.39%、7.16%和8.19%。

  考虑到大中型企业的议价能力较高,且大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含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授信利率较低,因此可以比较确定的是民营银行的作业对象主要为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和消费金融,这些领域的授信利率通常较高,而这也是为什么民营银行会受到政策鼓励的原因,毕竟服务对象基本为普惠金融。

  (五)与其它类型银行对比,净息差和资产质量指标有明显优势

  和其它类型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在净息差、资产质量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例如,今年上半年民营银行的净息差高达3.74%,远远超过其它类型银行。再比如,今年上半年民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31%和318.42%,同样优于其它类型银行(除外资行)。

  (六)民营银行的资产质量有恶化趋势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民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绝对水平虽然有优势,但却呈现明显上升的特征。例如,2020年6月吉林亿联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从1.21%上升至1.94%,另外不良贷款率上升较为明显或超过1%的民营银行主要有安徽新安银行(由0%升至1.66%)、微众银行(由0.51%升至1.24%)、辽宁振兴银行(1.15%)、天津金城银行(1.12%)、上海华瑞银行(由0.69%升至1.03%)、苏宁银行(由0%升至0.88%)。

  (七)监管处罚:华瑞银行4起、网商银行2起、微众银行1起、华通银行1起

  1、由于民营银行的存续时间较短,因此通过监管处罚案例能够更有效地明晰民营银行的业务开展情况。截止目前,共有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华瑞银行、华通银行等四家民营银行接受过监管处罚,其中网商银行2起、华瑞银行4起、微众银行1起、华通银行1起。

  2、从处罚案由来,主要有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组织员工经商办企业、员工使用本行贷款资金购买股票及、关联交易不合规、授信集中度不合规、企业贷前调查不审慎、同业投资资金用于股权增资等等。

  三、部分民营银行的基本定位与业务情况

  民营银行至今运营不过寥寥几年而已,但在业绩、客户数量、场景流量、资产质量等方面已有明显成效,部分民营银行甚至已经赶超诸多城商行、农商行,因此其可以给中小银行发展带来一定思路。

  (一)四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以及众邦银行

  目前明确互联网银行定位的民营银行有四家,分别为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四川新网银行以及武汉众邦银行(其中武汉众邦银行定位为互联网交易银行),并均已推出足够丰富的产品,覆盖个人与小微两大类。

  从零售端来看,微众银行有微粒贷和微车贷两款产品,网商银行有网商贷(可以面向个人),新网银行有好人贷,众邦银行有邦你贷、邦你付、邦你盈等等。从公司端来看,微众银行有微业贷,网商银行有信任付与网商贴、供应链金融的自保理与回款宝、现金管理产品余利宝等,众邦银行则有邦你链、邦你付、邦你盈、邦投融。进一步以网商银行的网商贷为例,其按照信用由低到高设定了三个档次的日利率(分别为0.047%、0.038%和0.016%,年利率分别为16.92%、13.68%和5.76%),分化特征非常明显。

  (二)温州民商银行参照富国银行模式、上海华瑞银行参照硅谷银行模式

  除以上四家银行外,另有两家银行在成立之初便向监管报备自身的定位,分别为温州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

  1、温州民商银行成立的政策背景是服务于2012年3月获批的温州金改区(主要为地方金融、民间金融与金融风险),其样板目标是的富国银行,即借助于大股东的上下游企业来开展供应链金融。

  2、上海华瑞银行的样板目标是美国的硅谷银行,其瞄准于业务,并试水投贷联动业务。不过相较之下,北京中关村银行似乎更有点硅谷银行的味道,因此华瑞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目前的定位理念存在一定重复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海华瑞银行在银团贷款业务方面有不错成效,如华瑞银行2018年与2019年通过银团贷款获得的手续费分别为3306.20万元和574.40万元。应该说这对于一家总资产规模不到400亿元的民营银行来说,尤其不易。

  (三)北京中关村银行:创业者的银行

  北京中关村银行的产品线相对较为丰富,如针对创客与创新企业的认股权贷款、专项融资产品,针对机构的过桥资金类、投贷联动类、项目合作类,针对企业端智慧金融的商票在线保贴、平台小微信用、购买应收账款,针对个人场景智慧金融的消费场景分期、车险保单分期、个人创业融资以及平台赋能类金融产品(安心付)等等。

  (四)苏宁银行:科技驱动型O2O银行,2019年为起飞之年

  民营银行中称为O2O的银行不只一家,但可能只有苏宁银行才能称得上真正的O2O银行,其借助于苏宁的消费场景,大力开展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以及小微商户金融,目前来看已经有些成效,2019年可以说是苏宁银行的起飞之年。具体数据如下:

  1、2019年苏宁银行全口径客户数达到2495万户,同比新增773万户。其中贷款客户289万户,同比新增268万户。

  2、2019年苏宁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余额达到110亿元(累计投放量达300亿元),针对外卖小店、物流运输、汽车维保等长尾客群提供定制化的贷款产品。

  3、2019年苏宁银行的消费金融余额达到142.35亿元,同比新增136.98亿元,增幅近26倍。

  4、2019年苏宁银行上线代销业务,2019年底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规模达到236.43亿元,有效客户达220万。

  (五)江西裕民银行定位5G银行、无锡锡商银行定位于物联网银行

  1、江西裕民银行定位于5G智能银行,据悉目前江西裕民银行已完成5G网络的商用部署并且成功跻身国内首批全面建设在5G网络之上的现代商业银行。

  2、江苏锡商银行将依托无锡引领发展、辐射全国的物联网产业格局优势,定位于以移动金融和物联网技术为手段,探索和打造物联网银行,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物联网等相关科技创新型企业。

  四、民营银行相关问题讨论

  (一)民营银行五大基本特征

  1、民营银行是指由民营资本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银行(发起股东中一般会有1家科技性公司),一般情况下前2-3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合计会超过50%(且单一股东的持股比例一般不会超过30%)。需要说明的是,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民营企业需要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总资产30%以上、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50%等条件。

  2、民营银行的发起人通常为具有金融科技背景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在消费金融等领域有所涉足、具有一定场景和流量及客户优势的民营企业。

  3、民营银行的定位是,实施属地监管,属地监管机构拥有筹建申请受理权(非筹建审批权)、获准开业审批权、颁发金融许可证等等。同时民营银行的监管标准和商业银行保持基本一致,没有太多的特殊性。

  4、民营银行成立的目的是普惠金融,较为符合监管鼓励方向,其经营模式主要以“大存小贷”、“个存小贷”等为主,但也正因为如此,民营银行初期的发展较为受限,往往比较依赖于其发起人。

  整体来看监管层对民营银行的定位和导向比较明确,即业务作业区域尽量向下,甚至有一些监管人士提出将目前村镇银行改制成民营银行,这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民营银行的定位似乎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5、从目前民营银行的发起人来看,业务模式多无法摆脱消费金融公司的影响,特别是其发起人如果小贷或网贷平台背景比较强的话,这种倾向便更加明显。

  (二)民营银行诞生的背景

  1、就我国实际而言,金融机构天生就具有排它性,国有资本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从历史脉落来看,民营银行涉足银行业并不稀奇,但主动发起设立的案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空白期。正因为如此,较长时期内关于放开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呼声一直较高。

  2、当然我国地方性金融机构很早就充斥着民营资本的影子。特别是1979年信用社成立,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城信社便引入了民营企业,并造成了城信社的数量大幅扩张。从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民营资本占比最高的金融机构类别从高到低依次为民营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农商行和城商行。

  3、地方性银行由于民营背景较为浓厚,使得其在经济下行期承受的压力和冲击会更大。例如,年亚洲金融危机最先冲击了南方地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特别是城信社),并导致民营资本相继退出城信社。

  不过随后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民营资本几经反复,始终未成为主角。

  4、1996年,第一家由民营资本控股的股份行,即(,)成立;2003年完全由民营资本出资新建的获国务院批准筹建;2004年浙商银行重组成立,中行、南洋商业银行和交行将手中的85%股权转让给了13家民营企业。可以说在银监会脱离于央行的那段时期,恰恰也是我国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高潮。

  5、银监会成立后,一些由民营资本控制的金融控股集团也相继形成,并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在的防金融风险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这些民营金融控股集团包括德隆系、明天系等等,虽然给地方性银行引入了相当的资本来源,但也造成了诸多的风险隐患。

  6、民营金融控股集团虽然产生较大风险隐患,但也促使政策层面开始考虑由民营资本直接发起设立银行,并赋之以“民营银行”的称号,也正是从2014年开始,民营银行的设立大幕正式拉开。

  (三)历史上民营银行不被认可的根源分析

  银监会的成立是一个历史事件,初期成立的银监会在很多方面都想有一番作为,因此很多政策也比较松。事实上2003年银监会从央行剥离出来后,便在考虑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问题。这期间的标志性事件便是年重组浙江商业银行时,一些民营企业在反馈入驻银行的动机时回答如下:

  1、从银行的盈利中获得丰厚的股东回报;

  2、为自身的发展和获取贷款方便。

  当时最早参与组建浙商银行的20多家民营企业(包括吉利集团、、大东南集团等),在得知银监会对东贷款的规定较严时,纷纷退出参与组建,最终也只保留了13家民营企业。这一事件可以说深深影响了当时银监会及后续监管高层的观感。从监管高层的内心来看,一些民营企业涉足银行的动机是寄希望将其打造成自身的融资平台,因此很长一段时期内对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在政策上始终是排斥的。

  基于此2016年12月30日发布的《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关联授信余额,严禁违规关联交易。鼓励民营银行在章程或协议中载明,主要股东但不限于主要股东及其关联方不从本行获得关联授信”。

  (四)民营银行产生的历史进程与相关政策

  1、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六大领域”。第一次从政策上提出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2、2012年5月2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银监发〔2012〕27号),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

  3、2013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4、2013年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3)87号),明确提出要“推动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5、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6、2014年3月11日,银监会确定民营银行的首批试点名单,将由参与设计试点方案的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华北、正泰、华峰等民营资本参与试点工作,并且试点将遵循共同发起人原则,每家试点银行不少于2个发起人,且试点地点选择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等地区。

  7、2015年6月22日,银监会发布《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民营银行由试点经营转为常态化设立,并细化了民营银行准入条件、筹建和开业程序。

  8、2016年12月3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6)57号),明确了具体监管意见。

  五、主要结论及建议

  (一)民营银行产生的背景在于提升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其意在解决普惠金融的短板,因此民营银行的政策导向性特征比较明显,这也意味着民营银行的经营同样会呈现典型的政策周期性特征,比如小贷政策、助贷政策、互联网贷款政策等等相关政策,均会对民营银行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民营银行由于背靠民营资本,相当于是给民营资本提供了参与金融服务的平台,因此所谓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并且由于民营银行多没有线下网点,负债拓展能力不强,因此仅靠自身或股东资本是无法维持一定增长的。基于此,民营银行的业务拓展大都不是独立行为,多由助贷机构、联合贷款机构给予配合,这其中银行是大头。

  在积极寻找助贷机构、联合贷款机构外,部分民营银行还在积极通过资产证券化节约信贷资金占用,以提升ROE。

  (三)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一些中小银行由于零售基础较为薄弱、客户数比较有限、场景缺乏,而一些民营银行刚好能够弥补这些不足,但是二者在合作时实际上是不对等的,因此中小银行与民营银行具有天然合作动力。不过这种合作是不对等的,中小银行更多充当着助贷机构的角色,仅仅是提供资金,既无法直接触及到客户,亦无法监督资金流向,其唯一的动机在于所谓的“高收益”。

  本质上来看这应是违规的,因为向民营银行提供资金但却无法接触客户的中小银行完全没有遵循“了解你的客户”这一基本原则,而中小银行也生生地把零售业务做了同业业务,虽然中小银行通过此路径在提高收益的同时达到了降低风险的目的,但从长期来看对零售业务发展几乎毫无益处。

  (四)整体上看民营银行的头部特征较为突出,微众银行一骑绝尘,网商银行紧随其后,其它一些银行各有一些亮点。当然如果将民营银行、地方性银行放在一起进行考虑,则会发现精品银行和头部银行的分化特征正越来越明显。

  (五)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四川新网银行、湖南三湘银行、重庆富民银行三家银行对同业负债的依赖较高,很可能意味着这三家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合作更为紧密。

  (六)更多的民营银行在定位自身发展愿景时,贴以“互联网银行”等标签,但真正在运行时会发现,大部分银行仍然按照传统银行的运作思路在开展业务,无非是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等,并没有特别清晰的定位和发展路径。

  【声明:本文信息全部源于公开渠道,文中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愉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下称《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规划》提出,到2025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在主要发展指标中,《规划》预期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在2025年超过11.5万亿元。

展望2035年,《规划》提出,建立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卫生健康体系,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人均健康预期寿命逐步提高。

《规划》主要部署了七个方面的任务,分别是: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优做强健康产业、强化国民健康支撑与保障。

来看《规划》重要表述:

1、到2025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

2、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托育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设施。

3、支持“互联网+托育服务”发展,打造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网络平台及直播教室,支持优质机构、行业协会开发公益课程。

4、进一步增加居家、社区、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5、鼓励围绕特需医疗、前沿医疗技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应用以及疾病风险评估、疾病预防、中医治未病、运动健身等服务,增加新型健康保险产品供给。

6、进一步完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支持政策。加快发展医疗责任险、医疗意外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托育机构责任险和运营相关保险。

7、将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健康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健康旅游发展,加快健康旅游基地建设。

8、加快推动县域综合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发展。

9、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10、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医疗服务、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病筛查等。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在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方面,《规划》明确,将完善生育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保护妇女和儿童健康、促进老年人健康、加强职业健康保护、保障相关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在优化生育服务与保障上,《规划》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措施。继续做好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的保障,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在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上,《规划》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托育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研究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鼓励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家庭育儿指导服务。支持“互联网+托育服务”发展,打造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网络平台及直播教室,支持优质机构、行业协会开发公益课程,增强家庭的科学育儿能力。

在促进老年人健康上,《规划》还提出,进一步增加居家、社区、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供给。鼓励农村地区通过托管运营、毗邻建设、签约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医养资源共享。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做优做强健康产业,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

在做优做强健康产业方面,《规划》明确,将推动医药工业创新发展,促进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制造生产,促进社会办医持续规范发展、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推进健康相关业态融合发展。

在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上,《规划》主要提出了四项工作:

1、鼓励围绕特需医疗、前沿医疗技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应用以及疾病风险评估、疾病预防、中医治未病、运动健身等服务,增加新型健康保险产品供给。

2、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管理式医疗试点,建立健康管理组织,提供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医疗服务、长期照护等服务。

3、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探索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筹资或合作渠道。

4、进一步完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支持政策。加快发展医疗责任险、医疗意外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托育机构责任险和运营相关保险。

在推进健康相关业态融合发展上,《规划》提出,将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健康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国有经济在健康养老领域有效供给。推动健康旅游发展,加快健康旅游基地建设。选择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医疗服务能力强、产业实力雄厚的城市或区域打造健康产业集群。

《规划》还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医疗装备应用推广基地,打造链条完善、特色鲜明的医疗装备产业集群。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在强化国民健康支撑与保障方面,《规划》提出,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方面,将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管理,整合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推动县域综合医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发展。

另一方面,要深化相关领域联动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规划》还提出,将促进全民健康信息联通应用。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院,为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治疗。支持医疗联合体运用互联网技术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医疗服务、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病筛查等。构建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统一接入和数据共享。

医疗新基建将得到进一步推进

多家机构认为,近期多项政策文均提及推进医疗信息化相关内容,结合当前医疗资源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新冠疫情刺激的背景,医疗新基建需将得到进一步推进。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医疗新基建主要包括医疗工程、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化等几个主要环节。其中,医疗信息化是现代医疗行业的新基础与新模式,伴随着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及医疗行业的起步,也随着医保制度、审评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在来医疗信息化行业中,医疗信息化将对医疗新基建中大量的医疗数据的安全与利用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金证券则指出,打造药品安全信用档案、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都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国家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服务企业将迎来新一轮需求空间。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认为,中国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与不均衡的问题仍存在,在新冠疫情与老龄化共同的刺激下,医疗新基建是大势所趋。新基建资金来源充沛,近年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为本轮新基建提供充足人力资源。通过追踪高频数据可知,年新建/改扩医院的立项数量显著高于往年,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中医院共同发力。

2. 城商行发展史简述

3. 城商行五大件综述

4. 城商行规模排名情况简述

5.对城商行监管导向上的一些变化

本篇报告聚焦城商行这一群体。

一、城商行现状(一)大洗牌:数量上将由134家缩减至118家

2006年,城商行有113家,2009年城商行增至143家,2016年后的较长时间里城商行数量稳定在134家。但是近两年以来城商行格局正在大洗牌,一些城商行被重组合并,除包商银行变更为蒙商银行外,全部城商行数量基本可以确定将由134家缩减至118家(四川减少1家、山西减少4家、辽宁将减少11家)。

1、包商银行破产,蒙商银行新起

2020年4月9日和2020年4月29日,银保监会和内蒙古银保监局分别核准蒙商银行筹建申请和开业申请,新成立的蒙商银行注册资本达200亿元。

与此同时,2020年11月12日银保监会核准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包商银行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截至2020年底,蒙商银行总资产为1990.43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74亿元和-34.94亿元。

2、四川已将2家城商行重组合并为1家,即四川银行

2020年9月9日与11月4日银保监会和四川银保监局分别核准了四川银行的筹建与开业申请,注册资本高达300亿元(城商行第1),原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则分别变更为四川银行攀枝花分行、四川银行凉山分行。

截至2020年底,四川银行总资产为1369.18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18亿元和0.33亿元。

3、山西已将5家城商行重组合并为1家,即山西银行

(1)2021年4月24日,山西银保监局正式核准了山西银行的开业申请(2021年3月30日银保监会核准筹建),这意味着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和阳泉市商业银行等5家城商行正式告别历史,被山西银行代替,同时山西银行的注册资本亦高达239.96亿(山西发行的153亿元地方专项债便是为了注资山西银行)。

(2)截至2019年底,大同银行总资产446.12亿元、长治银行总资产383.35亿元、晋城银行908.01亿元、晋中银行781.23亿元以及阳泉市商业银行457.81亿元,这五家银行的总资产加在一起有3000亿元左右。

4、辽宁拟将12家城商行重组合并为1家

2021年1月20日,辽宁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推进省内城市商业银行整体改革工作,拟申请合并辽宁省内12家相关城商行。2021 1月25日,辽宁省委、省政府向金融委汇报了城商行整体改革的总体思路,计划引进辽宁省金控集团等全国大型优质企业以及中国存款保险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

这意味着届时辽宁省除盛京银行、锦州银行与大连银行之外的12家城商行(分别为阜新银行、营口银行、辽阳银行、鞍山银行、葫芦岛银行、朝阳银行、丹东银行、营口沿海银行、抚顺银行、本溪银行、盘锦银行与铁岭银行),将合并为一家新城商行,辽宁的城商行数量将由15家缩减至4家。截至2019年底,这12家城商行的总资产规模超过1.20万亿(受拟重组合并影响、目前这12家城商行多数未公布2020年财报)。

以上虽然还在进程中,但由于已经获得金融管理部门的认可,因此预计问题不大,因此本报告暂将城商行数量定为118家。

(二)城商行分布较为集中1、14个省级地区至少拥有3家城商行,集中于辽鲁川浙冀等5个地区

(1)若仅考虑现状,则目前我国31个省级地区均至少拥有1家城商行,其中辽宁、山东、浙江、四川、河北等五个省份是城商行最重要的集聚地,分别有15家、14家、13家、12家和11家,这5个省份合计便已有了65家。

(2)除以上五个地区之外,另有9个省级地区合计共拥有38家城商行。其中,新疆拥有6家城商行,广东和河南均拥有5家城商行,福建、江苏、江西、内蒙古分别拥有4家城商行,云南和广西分别拥有3家城商行。

(3)另有9个地区分别拥有2家城商行,8个地区分别拥有1家城商行。

因此,总的来说,除辽宁、山西等地区重组合并辖区内城商行外,预计后续河北、山东等拥有庞大城商行群体的地区也有可能会重组合并辖内的城商行,一方面为了化解风险,另一方面则可以进一步发展壮大辖内城商行的实力。

2、另有16个地级市拥有不止一家城商行

经过一系列的整合重组,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地级市仅有1家城商行,但仍有16个地级市拥有不只1家城商行,分别为重庆、南京、武汉、长沙、郑州、兰州、厦门、宁波、贵阳、哈尔滨、台州、西安、乌鲁木齐、营口、成都和太原。


二、城商行发展史简述(一)改革开放后(1979年)—金融危机前(1995年):城信社的疯狂

我国城商行的前身是城信社(城市信用社),在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至亚洲金融危机前的1995年这将近15年时间里,恰恰也正是城信社的疯狂期。同时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历经洗礼,城信社也成为当时经济金融体系变革中的一部分。

1、1978年改革开放后,城市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金融机构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城信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1979年我国第一家城信社于河南省驻马店成立,随后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城信社数量猛增至1300余家。

2、1988年国务院和央行分别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和《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对城市信用社的性质、服务范围、设立条件等作了规定,标志着城信社的管理开始逐步规范。同年8月央行颁布《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将城市信用社的注册资本由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3、年央行对城信社开始进行整顿和管控,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给予规范。但是在年的10年时间里,我国M2从0.52万亿元激增至6.08万亿元,经济过热、金融体系膨胀的问题异常突出,身居其中的城信社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因整顿而止步,反而热情更高。

例如,1986年城信社数量增至1300余家,仅用三年的时间便增至1989年的3330家,1991年为3500余家,1994年更是超过5200家,总资产规模也达到3171亿元。

(二)年(银监会成立前):城信社—城市合作银行—城商行

数量飞速扩张的城信社引起了央行层面的高度关注,也在1995年后迎来了收缩期(当然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整个金融行业彼时亦同样处于整顿期)。

1、1993年7月,央行要求地方停止对城信社的新设审批,并收回还未实施的新设指标,同时对存量城信社进行清理整顿。

2、1995年央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信用社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组建过程中,不再批准成立新的城市信用社”,这也是城商行第一次出现在政策文件中,而城信社的新增自此也永远成为了历史。

3、当然从城信社向城商行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合作银行显然是无法回避的一个标志。1995年6月22日,我国第一家城市合作银行,即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随后北京、上海也相继成立,当年7月城市合作银行数量达到16家。

4、1995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从1995年起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进行第一批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

1996年央行将范围扩大到60个地级市(要求GDP达到57亿以上),这算是第二批试点。

1997年12月,在东莞等58个地级市开展城市合作银行的第三批组建工作。也即年期间,央行在143个地级市开展了城市合作银行的试点。

5、1998年3月,央行与国家工商局联名发文,将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同年6月央行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城商行做出了统一法人管理的要求。

至此已经成立的145家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为145家城市商业银行。

6、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当时所面临的困境使得主要服务于外向型和地方型企业的城商行面临最为致命的冲击(当然当时的整个银行业均面临相类似的命运)。

始于1997年的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是将防范金融风险置于最为重要的位置,央行也从2000年开始对城商行实行“巩固、改革、整顿、扶持”和“一行一策、分类监管”的路线,并从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流动性、收益性和内控有效性等各方面对高风险城商行进行管理。

在年期间,城商行数量从145家降至100余家,但城商行资产质量比较严重的困局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资本匮乏、拨备不足、质量恶化的问题持续存在。例如,2004年6月按照一逾两呆口径计算的不良率高达12.36%。

(三)2004(银监会成立后)-2016年:城商行的整合与跨越发展

2003年,银监会正式从央行脱离,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商业银行体系也正式迎来新的监管环境,而刚刚成立后的银监会显然特别想有所作为。事实上银监会成立后的十年,恰恰是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年)。

2013年后的三年虽然城商行仍处黄金发展期,但无疑也是城商行风险逐步积聚但尚未爆发的三年。

1、2004年4月银监会第一任主席刘明康在安徽调研时首次提出城商行联合重组的构想。同年6月,时任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提出“银监会鼓励城商行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规则实施联合重组”。同年11月银监会发布《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重新启动城商行联合重组、跨区域经营以及上市等系列进程。

在政策的鼓励下,2005年12月由安徽省内6家城商行和7家城信社联合重组而成立的徽商银行正是上述政策思路的践行者,并以此开启了城商行的重组模式,随后的江苏银行、晋商银行、中原银行、四川银行、山西银行以及即将到来的辽宁银行等均参照此模式而成立。

2、2006年银监会出台《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对于满足各项监管要求,且对达到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业银行,将逐步允许其跨区域经营”。2006年4月,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成为我国首家实现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案例,直至2011年北京银行被中央领导点名批评城商行的跨区域布局进程才被暂停。

3、对于更多的城商行而言,由于无法实现跨区域经营所带来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于是诸如专营机构、异地事业部制模式等也成为自2011年后城商行的主攻方向。但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持牌的专营机构成为严监管政策下的唯一宠儿。

4、2015年1月20日,银监会官网对“内设部门”一栏进行了调整,撤销2个部门(培训中心、信息中心),设立城商行监管部,专司对城商行、城信社和民营银行的监管职责;设立信托监督管理部,专司对信托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

不过长期的快速发展也为城商行埋下了较多的风险隐患,并受到国家高层和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年的改制潮让城商行的股东背景有了诸多民营企业的成分,年的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稳增长压力的加大让城商行亦承载着更多政府融资平台的职能。

(四)城商行进入严监管后的精品化和大分化时代

1、2016年严监管后,城商行潜在的风险问题开始暴露,而2019年以来的包商银行、锦州银行以及恒丰银行的重组便是最好的案例。但这并不是结尾,2020年以来山西银行、四川银行以及辽宁省计划将辖内12家城商行重组合并等事件同样也是从风险化解的角度考虑的,因为这些被重组合并的城商行本身便已经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2、由于历史、体制、政策等原因,主要服务于地方、中小企业的城商行在抗风险能力方面要明显弱于全国性银行,在全国性银行已席卷全国主要细分领域的背景下,城商行的发展显得异常艰辛且备受政策约束,而顽强的城商行体系仍然在不断努力、转型升级,力图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3、这两年的数据清晰地显示,现在的城商行已经比较确切地进入精品化和大分化时代,头部城商行和优质城商行的优势正逐步凸显,当然这个群体数量目前来看并不多。以数据为例,年期间,城商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较国有大行、股份行均明显处于劣势,这在2016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特别是从2020年整体数据来看,有7家城商行总资产下降、38家城商行的营业收入下降、66家城商行的净利润下降,上市城商行中的盛京银行、锦州银行、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江西银行和晋商银行的2020年营业收入则分别下降22.60%、59.80%、3.43%、10.23%、20.59%和4.30%。


三、城商行五大件综述(一)更名史:摆脱过去、面向未来最直接的方式

更名,是告别过去、迎来未来最直接的方式。如今包商银行更名为蒙商银行便是例证。当然,我们更需要了解那些熟悉的城商行曾经有哪些标签:

1、上海市城市合作银行(上海银行)、北京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宁波市商业银行(宁波银行)、沈阳市商业银行(盛京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南京银行)、大连市商业银行(大连银行)、天津市商业银行(天津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平安银行)、重庆市商业银行(重庆银行)、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银川市商业银行(宁夏银行)、昆明市商业银行(富滇银行)、营口市商业银行(营口银行)、东莞市商业银行(东莞银行)、锦州市商业银行(锦州银行)、青岛商业银行(青岛银行)、福州市商业银行更名为福建海峡银行、杭州市商业银行(杭州银行)、济南市商业银行更名为齐鲁银行、南充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四川天府银行、奎屯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新疆汇和银行等等。

2、万州市商业银行重组为重庆三峡银行,汕头市商业银行重组为广东华兴银行,湛江市商业银行重组为广东南粤银行,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经中石油重组后总部迁往北京并更名为昆仑银行,焦作市商业银行更名为焦作中旅银行。

3、宁波国际银行更名为宁波通商银行,临沂市商业银行更名为临商银行,太原市商业银行重组为晋商银行,莱芜市商业银行更名为莱商银行,淄博市商业银行更名为齐商银行,包头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包商银行以及后续的蒙商银行。

4、诸如江苏银行、徽商银行、甘肃银行、湖北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吉林银行、贵州银行、龙江银行、四川银行、山西银行等均是由2家及以上城商行合并组建而成。

5、城商行在起名字的时候往往有趋同性,目前国内共有7家银行的名称中带有“商”字,分别为徽商银行、包商银行(已破产并由蒙商银行替代)、莱商银行、齐商银行、临商银行、晋商银行、宁波通商银行。

(二)引进战投:一直在路上的热情

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目的不在于引进资本,更重要地在于引进先进管理模式,但对于城商行而言,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更多是为了避免地方政府较强的行政干预。

2002年9月5日,央行在其网站上公布了银行监管课题组的一篇报告《进一步发挥现有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明确提出“在化解地区金融风险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形成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股权结构……但地方政府的入股,必将对中小商业银行形成行政干预的压力……要支持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联合和重组”。这份报告为第二年独立出来的银监会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2004年9月7日,刚成立不久的银监会表示“鼓励和支持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上市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联合与重组等项工作”。

据统计在年期间,共有19家境外投资者入股了包括上海、南京、西安、济南、北京、杭州、南充、天津、宁波等在内的16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超过165亿美元,占当内境内银行业总资本的15%左右。

当然也有一些小的城商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并非只考虑境外金融机构,境内机构也会被作为选项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城商行对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特别是境外商业银行。不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境外金融机构的日子突然变得没那么好过了,城商行开始对四大AMC、国有资本、大型实体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一些信托、地方AMC、民营企业等也相继入驻。

如长城资管的长城华西银行、信达资管的南洋商业银行、华融资管的华融湘江银行、东方资管的大连银行、中石油的昆仑银行、中粮集团的龙江银行以及明天系(包商银行和潍坊银行)、中静系(徽商银行)、安邦系(成都农商行)、华信系(海南银行)、新湖系(盛京银行和温州银行)、五矿系(锦阳银行)、泰禾集团的福建海峡银行、安信信托的泸州银行等。

(三)上市目标:29家城商行实现上市

本质上来说,无论更名,抑或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其目的大都是寄希望通过此路径来改善公司治理、弥补资本,并进一步推进上市。截至目前共有29家城商行实现了上市目标。具体如下,

1、3家城商行实现了A+H目标(分别为郑州银行、青岛银行和重庆银行)。

2、13家城产行完成了纯A股上市目标,分别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成都银行、西安银行、长沙银行、苏州银行、厦门银行、齐鲁银行。

3、13家城商行实现了纯港股上市目标,分别为盛京银行、徽商银行、锦州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中原银行、重庆银行、甘肃银行、江西银行、九江银行、晋商银行、泸州银行和威海市商业银行。

4、从上市进程来看,2007年与2016年是两个标志的时间点:

(1)2007年,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与北京银行完成了A股上市目标。此后的将近十年,再未有城商行登陆A股,直到2016年。

(2)2016年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四家银行重磅登陆A股。

(3)2018年郑州银行与长沙银行、2019年青岛银行与西安银行、2020年厦门银行、2021年重庆银行与齐鲁银行相继登陆A股。

我们相信,后续地方政府背景的企业以及国有平台入驻城商行的情况仍将继续发生,而A股上市这一路径将像天梯一样,等待着越来越优秀的城商行攀登。

(四)跨区域机构布局1、放开与叫停交替进行

城商行的异地扩张真正从2006年4月的上海银行设立宁波分行开始算起,先后经历了2006年的放开、年的大规模铺开、2011年的叫停、2013年的部分放开以及近年的暂停等几个阶段。

(1)2006年2月,银监会发布《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只对省内设立异地分行进行约束,但没有明确跨省设立分行,这拉开了城商行省内异地作业的序幕。

(2)2009年4月,银监会出台《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明确只要评级达到要求,便可以申请异地分行。据统计,仅2010年一年时间里,62家城商行便设立了合计103家异地分支行。

(3)2011年,当时高层点名批评北京银行跨区域扩张的问题,认为有“不平衡、不持久、不匹配”的倾向,异地设立开始被叫停。自此之后,鲜有地方性银行设立跨省异地分支机构被批,而多是通过设立专营机构或派驻相关人员进驻的形式,来进行异地作业。

2、8家城商行分别拥有5家(含)以上跨省分行

目前有8家银行的跨省分行数量在5家(含)以上。分别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天津银行和大连银行。其中,徽商银行近期由于重组包商银行而接收了其所拥有的北京、宁波、深圳和成都等4家分行,因此徽商银行的跨省分行数量也达到5家(加上原南京分行)。

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方面也有所突破,

(1)汉口银行、富滇银行和厦门银行分别于2010年1月、2011年3月和2011年5月在重庆设有分行。

(2)江西银行分别于2010年8月和2011年6月在广州和苏州设立分行。

(3)河北银行分别于2009年12月和2011年5月在天津和青岛设立分行。

(4)昆仑银行分别于2010年12月和2010年6月在西安和大庆设立分行。

(5)东莞银行分别于2010年12月和2011年8月在长沙与合肥设立分行。

3、五家城商行在境外有布局

这五家银行分别为厦门国际银行、上海银行、富滇银行、北京银行和东莞银行。具体来看,

(1)北京银行和东莞银行在香港分别有1家代表处,虽然不是营业性机构,但也开始迈出了境外布局的步伐。

(2)富滇银行在老挝设立了一家中外合资银行(老中银行)。

(3)上海银行在香港设立有上海银行(香港)和上银国际(100%)。

(4)厦门国际银行目前拥有香港集友银行和澳门国际银行两家境外附属机构,并借助附属机构在广州(包括佛山和惠州)、深圳和杭州三地成功实现布局,是五家银行中境外布局质量最高的一家。

事实上2019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9〕52号)在第六部分“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明确提出“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走出去……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在境外中资企业集中地有序发展,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这意味着金融业的开放并不局限于境外金融机构进入,后续境内金融机构走出去也是一个可选路径。

鉴于其它牌照获取的难度,多数银行基于政策的鼓励将金融租赁和消费金融视为首要选择。根据统计已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城商行有22家,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城商行有11家。当然部分银行也拥有其它并不常见的牌照,如徽商银行参股奇瑞徽银汽车金融、西安银行参股设立比亚迪汽车金融等。

不过整体上看,5家城商行的牌照比较齐全,如(1)北京银行目前拥有保险、基金、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四类牌照;(2)上海银行目前拥有基金、消费金融和境外业务资格等三类牌照;(3)江苏银行目前拥有理财、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三类牌照;(4)南京银行目前拥有基金、理财、资产管理、消费金融、金融租赁、农商行等几类业务资格;(5)宁波银行目前拥有基金、理财、资产管理、金融租赁等三类业务资格。

1、22家城商行拥有金融租赁牌照、15家城商行拥有消费金融牌照

(1)目前共有22家城商行拥有金融租赁牌照,分别为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锦州银行、哈尔滨银行、中原银行、贵阳银行、天津银行、苏州银行、青岛银行、河北银行、郑州银行、重庆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汉口银行、厦门银行、江西银行、洛阳银行、兰州银行、天府银行。

(2)目前有15家城商行拥有消费金融牌照,分别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盛京银行、中原银行、长沙银行、哈尔滨银行、成都银行、晋商银行、长安银行、蒙商银行、湖北银行和张家口银行。

2、6家城商行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并正式开业

理财子公司的牌照价值要明显高于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对于一些没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商业银行而言,理财子公司牌照的获得显的尤为重要。

截至目前共有6家城商行的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并正式开业,分别为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青岛银行。虽然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尚未获得,但其已分别拥有基金管理公司。

3、一些地方性银行有参股其它银行

同时还有一些参股了其它银行,如北京银行持股廊坊银行(3.57%)、南京银行持股芜湖津盛农商行(30.09%)和日照银行(20%)、杭州银行持股石嘴山银行(19.8%)、成都银行持股西藏银行(5.3%)、重庆银行持股三峡银行(4.97%)以及徽商银行参股蒙商银行等等。


四、城商行规模排名情况简述(一)行业总资产规模达到41.07万亿

截至2020年底,城商行总资产规模达到41.07万亿(和农村金融机构基本相当),2016年以来总资产年均增速达到9.82%、2020年增速则达到10.17%。同时目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城商行的总资产占比由2015年的11.38%提升至2020年底的12.84%。

(二)总资产万亿以上城商行8家、5000亿以上城商行19家

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城商行群体所经历的正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年代,优秀者愈加优秀、规模创收与资产质量均脱颖而出,而这一趋势在未来可能会演化的更明显,城商行之间的分化正体现在各个领域。

1、截至2020年底,8家城商行的总资产超过万亿(合计14.32万亿),19家城商行的总资产超过5000亿元(合计21.79万亿)。其中万亿以上城商行从高到低分别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盛京银行,其余11家5000亿以上城商行从高到低分别为厦门国际银行、锦州银行、中原银行、长沙银行、天津银行、成都银行、广州银行、哈尔滨银行、贵阳银行、重庆银行与郑州银行。

2、截至2020年底,共有22家城商行的总资产位于3000亿-5000亿之间(合计8.35万亿),另有29家城商行的总资产低于1000亿元。

(三)17家城商行非保本理财超500亿元、6家城商行资产托管超万亿

非保本理财与资产托管规模作为两大表外业务,代表着一家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和资产托管水平,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家银行未来的发展动力和可能的想象空间。因此,相较于表内业务外,非保本理财与资产托管规模的重要性是显而异见的,截至2020年底,

1、17家城商行的非保本理财余额超过500亿元,8家城商行的非保本理财超过1000亿元。非保本理财余额超千亿元的城商行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青岛银行。

非保本理财余额超500亿元的其余9家城商行从高到低依次为天津银行、贵阳银行、中原银行、盛京银行、汉口银行、苏州银行、哈尔滨银行、成都银行与广州银行。

2、6家城商行的资产托管规模超过万亿,从高到低分别为江苏银行(3.04万亿)、宁波银行(2.40万亿)、上海银行(2.13万亿)、南京银行(1.87万亿)、北京银行(1.34万亿)、杭州银行(1.01万亿)与徽商银行(0.88万亿)。


五、对城商行监管导向上的一些变化

(一)银监会成立初期,监管部门对城商行确立了“分类监管、一行一策”的监管原则,对象上应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业务范围上鼓励城商行大力开展小企业贷款、银团贷款、消费贷款和中间业务。

(二)2015年以后监管部门在强调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三农、服务社区市民的同时,还要求城商行需做到三个“适应”,即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宏观经济变化相适应、与地方经济发展重点相适应,摒弃“规模求大、地域求广、业务求全”的发展情结,贯彻做优做精做强做特的发展理念。

1、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要注重抓住国家区域战略与所在地发展规划的结合点,支持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和重大区域战略。

2、在服务小微三农方面,要注重主动研究企业居民的金融需求。

3、在服务社区市民方面,要注重拓展基础性普惠金融服务,在服务社区、居民、学校、医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真正体现市民银行的本色。

此外,监管部门(详见2015年9月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全国城商行年会上的讲话)亦提及城商行应积极参与银团贷款、支持重大民生项目;审慎开展并购贷款,支持先进制造业、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探索投贷联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达资本投资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