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以色列人献祭的祭坛都的在哪?

举报电话:010-(内容投诉1601、029-(夜)、广告投诉2404、其它1100)

在旧约,筑坛与献祭是上帝儿女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蒙上帝选召,委以重任的祭司阶层更是如此。从所读经文中我们看到,亚伯拉罕走到哪里,就把坛筑到那里,也把祭物献到那里。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一个不断第筑坛与献祭的一生,故此也成就了他“信心之父”的美誉。在新约,圣经也非常强调献祭的信息,只不过旧约是新约的影儿,在筑坛与献祭的内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今天的教会,不论是平信徒,还是圣职人员,筑坛与献祭自然也是一个非常神圣而重要的工作,这不仅与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决定着一个基督徒一生侍奉及为人的成败。在新年伊始,万物复苏之际,我愿以筑坛与献祭的信仰生活为题,与大家共勉。

从圣经中我们看到,在以色列历史上,上帝的儿女们筑坛不是很单一,有时为上帝筑坛,有时为假神筑坛,有时为自己筑坛。这些做法不仅透漏出他们信心的状况,也体现出他们在环境的考验中所表现出的信仰本质。

(一)为假神筑坛是错误

1、直接敬拜假神。以色列人从北国到南国,从君王到百姓大多数敬拜假神。例如,北国以色列王亚哈娶了敬拜假神的耶洗别,侍奉巴力,并“在撒玛利亚建造巴力的庙,在庙里为巴力筑坛。”(王上16:32)南国犹大人“在各高冈上,各青翠树下筑坛,立柱像和木偶。”(王上14:23)

2、在信心考验中,眼睛转向假神。摩西在西奈山接受上帝的启示,百姓却在山下筑坛敬拜假神。当时的圣职人员亚伦并没有例外。“亚伦看见,就在牛犊面前筑坛”。(出32:5)“他们快快偏离了我所吩咐的道,为自己铸了一只牛犊,向它下拜献祭,说:‘以色列啊,这就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出32:8)

3、在上帝的殿中为假神筑坛。犹大国王玛拿西行上帝眼中看为恶的事,在上帝的殿中为假神筑坛。例如,“他在耶和华殿的两院中为天上的万象筑坛”,(王下21:5)“重新建筑他父希西家所毁坏的邱坛,又为巴力筑坛,作亚舍拉像,效法以色列王亚哈所行的,且敬拜侍奉天上的万象。”(王下21:3)

(二)为自己筑坛是不当

1、为自己筑坛。“耶和华曾指着这殿说:‘我必立我的名在耶路撒冷。’”(王下21:4)“只是不可悖逆耶和华,也不可得罪我们,在耶和华我们 神的坛以外为自己筑坛。”(书22:19)而以色列民却 “为自己筑坛,要转去不跟从耶和华,或是要将燔祭、素祭、平安祭献在坛上,愿耶和华亲自讨我们的罪。”(书22:23)

2、为上帝的仆人筑坛。巴拿马和保罗在路司得的城里靠着上帝的大能使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痊愈,于是,“城外宙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使徒献祭”,(徒14:13)并且称巴拿马为宙斯,称保罗为希耳米。

(三)为上帝筑坛必蒙福

亚伯拉罕始终为神筑坛:例如,“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创13:3-4)“他们到了上帝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创22:9)

从以上三点我们看到,筑坛的对象不同,产生的结果自然也不同:表面敬拜上帝,但却侍奉假神,甚至在家中为其筑坛,这直接违背了上帝“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出20:3-5)“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筑坛,不可在坛旁栽什么树木作为木偶”(申16:21)的命令。以色列人既然拜偶像远离上帝,上帝自然就远离他们。为自己和仆人筑坛的,是把人神化,失去了对上帝的敬畏、顺服,自然不会讨神的喜悦,落个自讨苦吃的下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撒上2:30)唯有为上帝筑坛的,才蒙上帝的引导和赐福。亚伯拉罕就是如此。

我们绝不能为假神筑坛,也不能为自己的筑坛,而要为上帝筑坛。今天,许多人对人物、建筑、金钱、地位、名誉,甚至肚腹等非常重视,甚至到了为其筑坛的地步,引发出好些教会、社会问题,信徒须要引以为戒。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遇见什么样的试练,基督徒“不可敬拜别的神”的“诫命”需要牢牢的遵守。

二、在心灵筑起无型的坛更重要

在以色列历史上,上帝儿女们所筑的坛大致有如下几种:

1、邱坛。邱坛体积不大,筑起来比较简单,一般供个人或家庭使用。亚伯拉罕献以撒时所筑的坛就是这样。

2、会幕和圣殿。会幕、圣殿都是以色列人宗教活动的中心。会幕是以色列人在旷野敬拜上帝的地方,可移动。圣殿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定居后,由所罗门王所修建,不可移动。

3、犹太会堂及教堂。犹太会堂为比圣殿规模小很多的建筑物,是犹太人敬拜上帝的场所。教堂是今天信徒敬拜上帝的所在。信徒在教堂里唱诗、祷告、读经、听道,抒发对神的感情,明白教义教规,增长圣经知识,作蒙恩的见证,与教牧人员、信徒交通,彼此分担痛苦、安慰伤心、激励信心等。

无型的坛主要指灵宫——心里的殿。基督徒要在自己的心里为上帝筑坛,以便使自己能够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上帝所悦纳的灵祭。”(彼前2:5)有型坛是固定的,信徒做不到随时献祭,因此要重视心坛的建立。只有在心里筑起祭坛,才能随时随地的向祂欢然献祭。

从上边我们看到,我们在平时的信仰生活中,建立有型的祭坛是重要的。有些信徒在家里、在单位的办公室等地方竖起小的祭坛,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值得在信徒中提倡。建设教堂,使信徒们能够在坚固、宏伟、宽敞、明亮、庄严和神圣教堂做礼拜,敬拜上帝,荣耀基督是很好的事情!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有些地方建堂时不切实际的攀比,希望通过建堂树立自己,那么,这与造“巴别塔”时人们的想法又有什么区别呢?圣经说,身子是圣灵的殿。作为信徒或圣职人员,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建立心灵圣殿的事情上。我们心灵深处这个无型的殿若建好了,外边的殿才有可能建好,这个殿若建不好,外边有型的殿恐怕也难建好!

筑坛是为了献祭。我们应该向谁献祭,又献什么祭呢?

(一)我们应该向上帝献祭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不久,上帝便在西奈山顶向以色列人显现,在这个过程中,上帝当着以色列人的面召摩西上山。摩西便带着约书亚上到山顶,耶和华上帝呼召摩西,摩西便进到上帝面前四十昼夜不吃不喝,领受上帝所赐的律法。上帝所赐的律法包括了十条诫命、民事律法及有关圣礼的种种典章。这些典章又是以会幕为中心的。因为所有的礼仪律法都是有关以色列人敬拜上帝的律法,而以色列人对上帝的敬拜则又围绕着会幕而展开。

会幕是上帝临在以色列的圣所,虽然上帝并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但他与以色列人的相会仍然需要以会幕为媒介。在四十年的旷野生活中,上帝的云柱火柱时常陪伴着他们,也经常降临在会幕以上。这个明显的标记使得以色列人能以确信会幕就是上帝立他名的圣所。他们必须照着上帝所启示的一切圣礼仪在会幕中侍奉他,且经历他的同在!

其实,会幕乃是一个预表,首先会幕所预表的当然是耶稣基督。《约翰福音》一章十四节提到“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其原文的表述是,“道成了肉身,在我们中间支搭帐篷”。昔日,上帝如何临格于摩西所支搭的会幕,今日他则以更加奥妙的方式临格在耶稣基督之内。会幕除了可以预表基督,笔者认为还可以预表基督的教会,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上帝既然临格在基督里,自然也就临格在基督的身体中了。接下去就让我们透过相关的会幕真理,借着会幕中的圣物件来默想真教会的标记。

燔祭坛是人们进入圣院后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圣物件,是用来献祭给上帝的。可以献燔祭,也可以献素祭、平安祭、赎罪祭及赎愆祭等。燔祭是完全的火祭,代表将自己全然献给上帝;素祭是完美的祭,祭物的完美预表着基督完美的品行,代替献祭者呈现给上帝;平安祭类似于挽回祭,基督以自己的献上挽回了父神的怒气,将上帝的忿怒转化成上帝赐给罪人的真平安!赎罪祭与赎愆祭则是为了背负献祭者的罪而呈献的。

总之,这五个祭不仅代表了献祭者需要偿还的罪债、促成的和睦,更是代表他们需要向上帝呈献的圣洁的生命与行为!总之,燔祭坛就是一个让人借着耶稣基督完全奉献自己的地方。这就告诉我们,耶稣基督的真教会一定是一个能让人借着他们对基督的信仰不断奉献自己,委身于上帝的教会。

马丁路德改教的重要口号便是“人人皆祭司”,笔者在赞同路德的这个主张之时,也认为我们不应当降低祭司的标准。祭司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以色列人,乃是因为祭司是完全被分别为圣的人。但环顾今日的教会,有多少基督徒是真的在以祭司的标准要求自己呢?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单从耶稣基督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中保,使我们借着基督能直接经验上帝并侍奉上帝的角度来说,基督徒的确已经成了祭司。

但从许许多多的平信徒的属灵追求及他们的侍奉来看,还远远达不到一个祭司该有的标准。因为不少基督徒仍是抱着求福避祸的心态去信仰基督。在他们的眼里,上帝应当随时护佑他们,为他们提供生命中的各种需要,而不是反过来说,要去侍奉上帝,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于他。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还不是祭司,而仅仅是基督教会中的消费者。

二、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

保罗在《罗马书》十二章一节开宗明义地指出基督徒侍奉的开端便是“身体的献上”。保罗乃是以上帝的慈悲劝勉每一个信奉基督的人,都应当甘心乐意地将自己的主权及生命的每个部分献给基督,当作活祭。为什么呢?因为在十一章的最后部分,保罗告诉我们万有都是本于他,依靠他,也归于他。也就是说,我们本就是属于上帝的,不应该将本属于上帝的据为己有。这样做既然是在偷窃本属于上帝之物,如果我们不能奉献自己的全部都不可能是在真心实意地侍奉上帝。也就是说,保罗这样的劝勉对那些想要讨上帝喜悦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深刻而又形象地呈现这个真理,保罗用了“活祭”二字。这个词是很不同寻常的。因为在整本的旧约圣经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类似活祭这样的祭物。凡献在祭坛上的,若不是素祭,便就是血祭。哪里来的活祭呢?“活祭”二字分明是存在着某种张力的。一方面必须是活着的,另一方面又必须是已经被杀了的(以色列人所献的大多包含着血祭)。虽然这在表面上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但我们不该忘了保罗并不是真的再谈旧约的献祭,而是借着旧约献祭的观念来谈基督徒的奉献。

故此,即便保罗的活祭一词中含有“血祭”的含义,也是指基督徒需要借着耶稣基督的死与主同死以及借着基督的复活与主同活而已。这样就将表面上所势不两立的生死整合在了一起,使一切信靠基督的人能以借着耶稣基督的生与死奉献自己,成为活祭!

从经验的角度来说,一个已经借着基督的生死奉献自己的人,他必然有死的经验,同时也有复活的经验。他死是向罪死,向世界死;他活是向上帝活,向上帝的国与上帝的义活着!这样的有关奉献的真理,有关献上自己成为活祭的真理,有关基督的生死复活同基督徒的成圣之关系的真理都应该被视为重中之重来宣讲与实践。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旧约的献祭和新约的献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