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包括

"双拥"工作是"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旨,组织发动全国军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团结奋斗的一项社会活动。

02 双拥包括哪些内容?

(1)拥军优属。指热爱人民军队,关心和支持军队的建设和改革,学习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好优抚工作,安置好复员、退伍和转业军人,帮助军队培训两用人才等。(2)拥政爱民。指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遵守政策、法律、法令和群众纪律,尊重地方干部,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听取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意见,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03 什么是军民共建?

军民共建是军队和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简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同驻地人民群众共同开展的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活动。

04 什么是双拥模范城(县)?

双拥模范城(县)是双拥工作成绩突出,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并经过规范的推荐评选程序命名的先进典型,是所命名城(县)党委、政府、驻军领导机关和全体军民共同的政治荣誉。

05 为什么要加强国防教育?

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展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06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方针: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原则: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07 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是什么?

义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位公民的光荣义务。权利:公民应当接收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遵守保密规定,不泄露国防方面的国家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检举,因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在经济上受到直接损失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法律给予赔偿。

08 在新历史时期, 双拥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1)广泛进行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拥军观念。(2)为军队选送优秀兵员,协助人民解放军建设强大的国防。(3)支持军队的改革和建设,帮助军队完成作战和训练任务。(4)保护军事设施,尊重和爱护军队。(5)接收并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和离退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伤残军人、随军家属。(6)做好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和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的抚恤优待工作。(7)维护军人及其家庭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军民矛盾和纠纷。(8)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9)部队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尊重地方政府,支持地方工作,维护社会秩序。(10)遵守群众纪律,严格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11)积极支援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12)奋勇参加抢险救灾,积极开展扶贫帮困等活动。

09 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我党我军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双拥工作都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双拥工作的核心是加强和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军民同心,其利断金,在党的领导下,把军政军民的伟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军民同心同德干事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10 我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什么?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 我国武装力量由哪些组成?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12 我国国防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

13 我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机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14 我国兵役分为哪两类?

15 我国新兵役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士官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16 公民平时征集服现役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兵役法》规定,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24周岁。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以征集当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7周岁未满18周岁的公民服现役。应征公民正在被依法侦查、起诉、审判的或者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不征集。

17 战时公民征集服现役的条件?

战时遇有特殊情况,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可以决定征召36岁至45岁的男性公民服现役。

18 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建军宗旨是什么?

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的军队。建军宗旨: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

19 我国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具体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决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是依法确立一个每年都能让全体公民共同接受国防教育的时机,可以更好体现我国国防教育的全民性、全社会性的特点。同时为全民参与国防教育活动提供一个大众化、社会化的载体。并针对和平时期人们国防观念淡化,需要加强国防教育的情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国防教育,使全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

 来源:隆德普法、肃南发布

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 世界大学城


第七专题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的历史类型一致,法也有四种类型。 1.奴隶制法律 2.封建制法律 3.资本主义法律 4.社会主义法律 法——“灋” 的故事: 1、“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2、獬豸(xie zhi):“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 ——《论衡?是应》 3、“律,均布也。” ——《说文解字》 4、“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 ——段玉载《说文解字注》 5、“法亦律也,故谓之为律。”战国李悝“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商鞅传授,改法为律。” ——《唐律疏议》 “灋” 的故事: 1、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行为规范,即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这一点法律和道德、宗教、习惯等是一致的。并且人类最早的法律也就源于习惯,被称为习惯法。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首先,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的成员也遵守法律。 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统治阶级的意志还体现在国家政策、统治阶级的道德、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等形式之中。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计划经济,与此相适应,我国的民商法部门比较落后,而当我国实行了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后,我国的民商法部门有了很大发展,趋于完善。 我国法律的阶级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我国法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 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法律的社会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到2010年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民6项国防义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