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博士-天使投资在哪里?

第三次更新:耶鲁的周末生活

尽管在耶鲁,学习生活非常紧张,学生们也经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到了周末,大家还是会暂时将这些压力放到一旁,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周末生活。在耶鲁,虽然正式的周末时光是从星期五晚上开始,但那些周五没课的学生会选择在星期四晚上就迫不及待地启动他们的周末计划。耶鲁的学生有许多丰富的休闲方式,以下就是我所参与和了解过的几种。

一种是观看朋友们组织的演出活动。在耶鲁,学生社团的活动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我之前说过的A Cappella之外,还有许多由耶鲁学生举办的音乐会、戏剧表演和舞蹈演出等等。而每次参与这些节目的同学自然会叫上他们的好朋友一起来捧场。可以说, 在社团活动最红火的时候,一个双休日我们都可以忙于赶不同的场子,去看不同朋友的不同演出。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些演出大多是不收费用的,但它们的质量可 一点不比专业演出差,每次在欣赏完这些节目之后我都会觉得收获良多。

二种休闲方式则是更为普遍的学生派对了。每个礼拜耶鲁都会有不同的团体(比如兄弟会、姐妹会等)组织一些不同主题的派对,而这对于那些不知道要怎么打发周末的学生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在耶鲁只有一家名叫Toads的俱乐部,而一到周末在它门口就会聚集许许多多排队等候进场的学生。令我感到十分诧异的一点 是,就纽黑文的气候而言,一年差不多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很寒冷的,而我的那些女同学们却能一年四季都穿着短裙参加各种聚会,让经常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的我 目瞪口呆。当然除了派对之外,那些耶鲁的团体也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只是这需要根据当时的气候环境来决定是否能成行。

第三种就是户外活动。说到户外活动,不得不提的就是美国大学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游戏——Ultimate Frisbee(极限飞碟)。极限飞碟早在1968年就已经在学生间开展。当时一名哥伦比亚高中的学生向学校教导主任建议成立一个Frisbee运动队。 当他于1970年入学Lafayette College之后,他创立了第一家大学极限飞碟俱乐部。从那以后,极限飞碟在美国校园很快地流行开来,并被当作一项反文化活动。极限飞碟原来是一项十分 流行的草坪游戏。但因为它的发展迅速,现今大多数的人都把它当作一项竞技体育项目。这项游戏的目标在于,将飞盘传给在另一边球门区的队友,以得分。运动员 手握飞盘的时候是不可以跑动的。

极限飞碟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它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相对于传统、有组织性体育活动的,一种更为强调自由精神的运动。Ultimate向来都是体育精神 的良好体现。这项运动强调竞技性,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运动员间的同志友谊、互相尊重,以及对于游戏规则的遵守,和游戏的基本乐趣。我也曾经和同学们一起玩 过几次极限飞碟,对于这个项目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实在是太考验玩家的技术了!也是因为这样,没玩几次之后我就从极限飞碟的世界中退出了。

天气晴朗的时候,也有学生会选择不出门,而是在他们宿舍的院子里慵懒地晒晒太阳,看看书,悠闲地度过周末的时光。同样地,另外一些不想出门的学生则会花上他们所有的周末时间来补眠,以缓解平时熬夜学习带来的疲劳。当然,也有些学生即使在周末也会继续他们的学习,而这通常是发生在每学期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

第四种、网瘾少年。也有一些学生,会选择没日没夜地泡在网上,在Facebook上浏览别人的照片,回复别人的状态。2004年2月,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他位于哈佛的宿舍里,和室友达斯丁·莫斯科维茨(Dustin Moskovitz)以及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创立了Facebook网站。Facebook正式对外推出之后,它立刻横扫哈佛校园。当月底,就有超过半数的哈佛本科生成为它的注册用 户。当时已经有一个在耶鲁学生当中十分受欢迎的在线配对网站,譬如你在网上输入你的个人资料,就会显示你跟哪个学生相配,匹配度达到80%或者90%云 云。不过随着2004年3月Facebook成功“入侵”耶鲁、斯坦福和哥伦比亚校园,掳获一批芳心,这个之前极其风行的网站就“失宠”了。在 Facebook成功攻下耶鲁的一方阵地之后,不少学生,就和如今中国上校内网成瘾的青少年一样,将整个周末贡献给Facebook。而Facebook 成立两个月后,其影响力已经遍及所有长春藤院校和其他一些学校。截至2004年底,它的注册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


第五种、阅读。耶鲁大学有很多的学生出版物,因此在周末阅读这些之前没有来得及看的报刊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耶鲁,有每日出版的《耶鲁每日新闻》(Yale Daily News, YDN),也有周五出版的《耶鲁先驱报》(“Yale Herald”),这些报刊不仅能帮助学生消磨时间,也能让大家了解更多的新闻资讯。

第六种、旅行。对于那些热爱旅行的学生们来说,他们总会抽出几个周末去美国其他城市进行游览,纽约通常是他们的首选。选一个适合的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别的城市进行一段短暂而有趣的旅行,也不失为一种调剂生活的好方法。

第七种、在耶鲁,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小酌一杯也十分流行。许多没有达到法定饮酒年龄的学生也偷偷加入了酒会。在聚会中,我们也会玩一些游戏,有时候是玩扑克牌,有时候则是玩 beer pong。Beer pong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啤酒游戏之一,在许多地方它也被称为Beirut。这个游戏一般分为两方,每队至少两人。两个队伍分别站在一张桌子的两边,桌子 的两端则摆上六个或者十个塑料杯。玩家需要做到的就是把乒乓球扔到桌子另一边的几个杯子内。当球成功落到杯子里,防守的一方就要把这个杯子里所有的啤酒喝 光,然后就可以拿下那个杯子。哪一方的杯子先被拿光,哪一方就输掉了游戏。而输掉的一方就要把赢家余下杯子里的啤酒全部解决。

除了喝酒之外,很多吃腻了学校餐厅的学生也会选择在双休日出去聚餐。纽黑文据说是美国pizza的发源地,而在耶鲁,有两家名为Pepe's和 Sally's的 pizza店最受人欢迎,尤其是Sally's,它被认为是美国的第一家pizza店!在晚餐高峰时段可能需要排上很久才能大快朵颐、饱餐一顿。除了这两 家之外,还有一家名为Yorkside的pizza店,它的人气没有其他两家高,因此不需要排队就能进去吃。而且Yorkside的那个意大利老板是个十 分热情的人,每次去光顾都对我们非常友好。所以虽然Yorkside的味道和Pepe's还有Sally's比起来,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那里也是我 和朋友常去的据点。


另外一个经常能在周末收到的邀请则是来自朋友们的生日聚会。有时候,我的好几个朋友会在相近的周末突然都向我发出生日聚会的请帖,而为了节省购买礼品的开支,我通常是利用我的一技之长—制作气球玩具来为他们奉上独特而有新意的生日礼物。我习惯送给女生唐老鸭、高飞和大力水手这类男性卡通形象的气球,而送给 男生的则是像黛丝鸭这类女性卡通形象。异性相吸嘛!虽然我的生日礼物并不需要很高的花费,但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创意也是让我的这些礼物广受欢迎。

有一年,在我自己过生日的这天,也发生了一件好玩的事情。我和我的六个朋友先去了一家日式餐厅吃了晚饭,随后又前往一家甜品店吃sorbet(这是一种类似 于果汁刨冰的冰 冻点心)。没想到那时甜品店里有人正在向顾客表演魔术,他来到我们这个桌子,找了我的一个同学,变了一个小小的魔术。他手里握着一个球,同时将另外一个球 放进我同学的手里,随后把他手里的球也变到了我同学手里。凑巧的是,这个魔术我也十分擅长,但我没有立刻戳穿他的把戏,反而装作十分惊讶的样子,还要求看 一下他手里的球。那个魔术师不明所以,还以为我被他的魔术吸引了,于是喜滋滋地就把他的球给我。没想到当我一拿到球,立刻就把刚才他变的那个魔术重新表演 了一遍。这时他才发现原来大家是“同道中人”,我早就知道这个魔术的秘密,于是尴尬地落荒而逃了。

除了娱乐之外,学校的洗衣房在周末也经常处于爆满状况。许多学生会将他们一个星期积累下来的脏衣服带去清洗,因此在洗衣房外通常也会有很长的等候队伍。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个扩充自己交际面的好时机,在等候的过程中我通常会与别人交谈,从而认识一些新的朋友。

应邀更新一个有趣的,耶鲁大学有个很可怕的组织——“校友会”:这个组织能让从耶鲁毕业出去的学生不受大脑意识控制地向母校捐钱!

耶鲁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各位名人的演讲总会成为焦点,记得我毕业的2006年,著名的CNN主持人同时也耶鲁校友Anderson Cooper成为我们的演讲嘉宾。他的幽默感和下面这席话让我印象深刻:

“今天我很勉强的站在这里要多亏耶 鲁校友会(Yale Alumni Association)的精确定位技术。因为你们还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可怕,让我给你们先打打预防针吧:你的余生都会在耶鲁校友会的关注下度过,就算走 遍天涯海角,耶鲁校友会都会追捕到你。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住在哪个国家,他们会写信给你压榨你挣的每一分钱。我很严肃的告诫大家,好好享受接下来的 24小时吧,因为你们现在还是学生。周二早上他们就会记下你的数据,你的住址,然后开始跟踪你。如果本·拉登也是耶鲁校友,他们肯定知道他到底在哪一个山 洞里。 ”

当时只道是寻常,来到上海后,我才对这段话细思恐极。

每过几个月我都会收到来自耶鲁校友会的信和一封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校 友杂志。信的第一段通常是对耶鲁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变化的介绍,非常地温暖而让人有怀旧感,而从第二段才是重点:希望各位校友慷慨解囊,为母校捐钱。封封如此!

不过 耶鲁做得很有技巧,校友会不会等到你已经功成名就了再开始来伸手向你要钱,因为有可能到了那个时候你对耶鲁的感情已经淡化。他们会从你一离开学 校踏上工作岗位就迫不及待地向你寄送这样的信件,一方面让你没有机会脱离耶鲁的影响,另外他们会很有计划性的让你从一开始就养成为母校捐钱的习惯:一开始 工作,你的薪水并不高,但是给母校捐献你月薪的0.2%,即使只是10美元也是你对母校的支持,我们仍然感激你对母校做得贡献。就这样,校友们就逐渐陷入 了校友会设下的“圈套”,养成给母校捐钱的习惯,而相当多的耶鲁校友都是各个领域里的杰出人物,很多人富甲一方,他们财产的0.2%也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耶鲁大学依靠这个成熟的校友捐赠体系和学校基金运作管理制度,保证学校的良性发展。同时又为很多优秀的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这些依靠奖学金上学的毕业生 们,在事业成功之时更会感激学校的培养,反哺学校,给与慷慨的大笔捐赠,这样的良性循环保证了耶鲁300年的发展中不断前进,长盛不衰,始终处于世界一流 大学的行列。

我的要求不高,点赞破233就来爆一个更大的料。

耶鲁是我度过本科三年的地方,斯坦福是我度过研究生生涯的地方,而目前,我正在中国上海经历着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

时至今日,看到这个关于耶鲁的问题,我只想谈谈在那里遇到的一些堪称精彩的人。正是那些“牛人”的出现,才另我不断努力,在追赶时间的道路上不敢有一丝怠慢。

耶鲁在每个学年开始的时候会向每个学生发放一本囊括全校所有课程的书(blue book),上面有每一门课程内容的概况以及对任课教授的介绍。所以每年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就会人手一本开始选课。那时,每学年开始时,我拿到新的课程安排,跳跃出来的导师名字常常让我瞠目结舌。

他在1994至2000年间担任墨西哥总统,并且在耶鲁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他执政期间,是他处理了墨西哥经济危机,并且成功获得美国贷款。

Policy)课程。我原本就对这个方面很感兴趣,再一看任课教授:一位是经济学大师T.N.Srinivasan,另一位是塞迪略。简直有点难以相信:塞迪略?上一任墨西哥总统?墨西哥总统来为我们上课?还记得我大一去参加比尔·克林顿在耶鲁的演讲时,还是塞迪略作为嘉宾介绍克林顿出场。

塞迪略在卸任墨西哥总统后接受耶鲁校长的邀请,回到学校担任了“耶鲁全球化研究中心(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的主任。这个机构负责邀请世界上的领导人和来学校进行演讲或者授课,同时也赞助一些研究项目和会议。

所谓机不可失,我果断申请了这门课程,有幸成为塞迪略30名学生之一。

在这门课上,塞迪略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国际贸易和多边贸易体系的基础理论和政策,同时,由于塞迪略本人就曾多次参与世贸组织和多哈回合谈判的一些关键工作,因此在课上,他也会告诉我们一些之前较少了解到的深层知识。由于塞迪略与许多经济学家私交甚好,因此在我们学习他们的文献的时候他也经常会跟我们说一些他们的趣闻轶事,让我们在课堂上捧腹大笑。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我的毕业典礼上。

由于塞迪略的儿子与我同年,因此他也以毕业生家长的身份参加了我们的毕业典礼。当时他穿着十分普通的polo衫,脖子上挂着一台相机,不停地为他的儿子拍照,看起来就如同任何一个普通的父亲。

当我看到他之后便上前与他闲聊了一会,而我的父母也向他微笑致意。当塞迪略离开之后我对我父母说,“猜猜刚才那个人是谁?”当然啦,我的父母绞尽脑汁也不会想到刚才与他们微笑的人居然是曾经的墨西哥总统!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名人导师就是约翰·皮博(John Pepper)。

宝洁(P&G)公司1994年至1999年的首席执行官,现在担任华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的非执行总裁。

2004年,我在《耶鲁每日新闻》上看到约翰·皮博开始在耶鲁担任经济管理部副主任(Vice President for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一个对世界经济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人物会跑来大学里担任这样一个不痛不痒的职务?

由于他属于学校的管理高层,给学生上课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而且就算知道也不会去特意找他。但我觉得如果能够跟这样的人物接触交流肯定会让我获益良多,积极主动的态度又一次为我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在网路上搜索了他的介绍,对他做了更加细致的了解(确认他真的是整个宝洁公司在全球的范围内的CEO)后,马上就发了一封邮件给他,介绍自己的背景,表达了自己想跟他见面的愿望。结果不到3天就收到了来自他秘书的回复:约我周五在他的办公室见面。

当我在周五战战兢兢地出现在皮博的办公室时,他谦和的举止和温柔的谈吐立刻让我卸掉了与大人物见面的紧张和拘谨。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双方的共同点:都曾经在《耶鲁每日新闻》商业部工作过(《耶鲁每日新闻》是美国校园中历史最悠久的学生报纸,它问世于1878年,于每周一到周五出版),不过我在商业部拉广告的战绩与他比起来实在是令我汗颜。

随后的谈话变得相当随意,每当有电话进来的时候他都会很有礼貌地向我说声抱歉,接完一个比较长的电话之后还会向我解释,这个电话为什么不得不接,电话那头不是耶鲁校长就是些世界五百强企业的CEO。有一次他还跟我提到是一位摩托罗拉高层的电话,结果我回去查他与摩托罗拉有什么关系,竟然发现他是摩托罗拉董事会的成员,同时也是摩托罗拉招募新任CEO委员会(CEO search committee)的主席。难道我跟他谈话的同时他还在为寻找摩托罗拉下一任CEO忙碌?虽然那个人肯定不是我······但是,能够近距离接触他我已经很满意了。

后来的几次见面中他教会我要完成一项计划有必要的四个步骤:1.愿景 2.策略 3.执行 4.团队,而最重要的还要激励这个团队为了目标奋进。我想皮博之所以愿意跟我做那么多接触,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我不是为了想在他那里得到工作机会或者其他什么目的,我只是很简单,我想在跟他的接触中,在平常的谈话里有所收获。

有一次我邀请皮博到耶鲁著名的Berkeley餐厅吃饭(Berkeley餐厅是我们学校的宿舍餐厅,不仅在耶鲁校内,它在全美都享有盛名),令我惊奇的是,我发现我们周围的学生没有一个人认识他,没有学生知道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宝洁CEO,反倒是那些餐厅的工作人员都争相与他打招呼。我猜可能是他来Berkeley参加过什么活动吧。吃饭的时候他谈到自己在学校时的情况,当年他主修的专业是历史,虽然毕业时被哈佛法学院录取,但他最终放弃了攻读法学博士的机会,进入宝洁公司,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哈佛法学院毕业代表着优厚的酬劳和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因为他觉得宝洁的工作是真正令他感兴趣的,他告诉我:“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想法,在你做决定时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两句建议,但他们用不着为此负责,你所做的决定的后果完全由你一个人承担。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事业,只有那样才能全情投入。”

皮博做到了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的执行总裁,算是一位获得极致成就的大人物,但他在事业辉煌的时刻还愿意接受耶鲁校长的要求回到学校帮助这里的学生和社区,这样的人物如何不让人敬佩。

许多人曾经问过我是如何与这些名人保持良好的友谊的,而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你所相处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尊重和了解都是相互的,只有你向对方展示出诚意,才会让人有与你成为朋友的想法。因此,我在与别的企业家或者学者见面之前,通常都会对他们的情况做一些准备工作,阅读他们撰写的文献或学习一些相关的案例等等。这些事通常不用花费我很长的时间,但却能给对方留下一个非常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获得天使投资的程序比较简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